標籤:

【詞後芳馨】一代詞後的歡悲人生(五)

李清照平生有一篇非常重要的文學理論專著——《詞論》,大約創作於屏居青州期間。首先,李清照一生中只有這一時期心境最平和、時間最充裕,有心情、有閑暇評點文字,批評時賢,提出自己鮮明的詞學主張。其次,到這一時期為止,李清照已經有了相當的歌詞創作經驗積累,對詞的創作有了自己獨到深刻的見解。再次,《詞論》中論述批評的作家,從唐末五代一直到北宋中葉,大約截止於哲宗朝。北宋後期的重要詞人周邦彥以及相關的「大晟詞派」,《詞論》根本沒有涉及。綜合分析,《詞論》作於屏居青州期間是最為可信的。

  此外,從元祐以來,受蘇軾影響,蘇軾門下喜歡論詞:晁補之有《評本朝樂府》,李之儀有《跋戚氏》、《書樂府長短句後》、《跋吳思道小詞》、《跋山谷二詞》、《跋〈小重山〉詞》、《再跋〈小重山〉後》、《題賀方回詞》、《跋〈凌歊引〉後》等,黃庭堅有《小山詞序》、《跋子瞻〈醉翁操〉》、《跋東坡樂府》、《書王觀復樂府》、《跋王君玉〈定風波〉》、《跋秦少游〈踏莎行〉》等,張耒有《東山詞序》,陳師道有《書舊詞後》。其中尤以晁補之和李之儀的見解獨到而成體系。晁補之所論還沒有擺脫「摘句品評」的基本模式,然他能夠進一步捕捉詞人的總體特徵,如言東坡詞「橫放傑出」、晏幾道詞「風調閑雅」、張先詞「韻高」等等。這一步的深入,就把詞論家的目光從一位詞人的個別篇章或佳句擴展到全部詞作,在感性的感悟之外,多了一層理性的回味。李之儀則已經擺脫了「摘句品評」的方式,如《跋吳思道小詞》,開宗明義,確定了詞與其它文體之間的區別,所謂「自有一種風格,稍不如格,便覺齟齬。」這篇小跋最為突出的成績是回顧了歌詞從唐人發軔直至北宋中葉的大致發展歷史,是最早的詞史述略。在闡明詞史演變過程時,以極精練中肯的語辭,評價了重要詞人的創作,如評柳永詞「鋪敘展衍,備足無餘,形容盛明,千載如逢當日」;評張先詞「才不足而情有餘」;評晏殊、歐陽修、宋祁等人詞「風流閑雅」等等。李之儀還根據自己的創作經驗,為後人揭示作詞途徑:「苟輔之以晏(殊)、歐陽(修)、宋(祁),而取捨於張(先)、柳(永),其進也,將不得而御也。」又指點作詞應追求神韻,力圖做到「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這種以具體詞人為範例,為後學揭示作詞法門的方式,平易淺近,細緻得法。

  李清照夫婦得到蘇軾門下的一致好評,李清照與這些父執們交往甚多。浸淫其間,李清照難免躍躍欲試。她對這些父執輩既尊敬,又不敢輕易苟同,便作此《詞論》,自樹一幟。從《詞論》所表述的詞「別是一家」的觀點和舉具體詞人以為範例的論證方式來看,李清照更多地接受了李之儀論詞的影響。但是,李清照對詞本質特徵的捕捉、分析、討論,遠遠要比李之儀深入,更具有理論總結的意義。李清照詞作成就遠遠在李之儀之上,對歌詞當然有更加深入細微的體驗,所論必然超越李之儀。這篇《詞論》,還明顯表現出李清照不甘心隨聲應和、獨立不羈的個性。全文如下: 樂府、聲詩並著,最盛於唐。開元天寶間,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時新及第進士開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隱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慘沮,與同之宴所,曰:「表弟願與坐末。」眾皆不顧。既酒行,樂作,歌者進,時曹元謙、念奴為冠。歌罷,眾皆咨嗟稱賞。名士忽指李曰:「請表弟歌。」眾皆哂,或有怒者。及轉喉發聲,歌一曲,眾皆泣下,羅拜曰:「此李八郎也。」自後鄭、衛之聲日熾,流靡之變日煩,已有《菩薩蠻》、《春光好》、《莎雞子》、《更漏子》、《浣溪沙》、《夢江南》、《漁父》等詞,不可遍舉。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獨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樓吹徹玉笙寒」、「吹皺一池春水」之詞。語雖奇甚,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者也。逮至本朝,禮樂文武大備。又涵養百餘年,始有柳屯田永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於世。雖諧音律,而詞語塵下。又張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絳、晁次膺輩繼出,雖時時有妙語,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者,何邪?蓋詩文分平側,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且如近世所謂《聲聲慢》、《雨中花》、《喜遷鶯》,既押平聲韻,又押仄聲韻;《玉樓春》本押平聲韻,又押上、去聲,又押入聲。本押仄聲韻,如押上聲則協,如押入聲則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漢,若作一小歌詞,則人必絕倒,不可讀也。乃知別是一家,知之者少。後晏叔原、賀方回、秦少游、黃魯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無鋪敘,賀少典重。秦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黃即尚故實,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價自減半矣。(見《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三) 

李清照作文,娓娓道來,引人入勝。詞是音樂文學,論詞必須從其本質特徵出發。李清照用唐代李八郎故事入手,追溯了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樂曲昌盛的局面,這是宋詞繁盛的淵源。從這個故事裡,可以看出音樂感人的特殊魅力,這又是宋詞蓬勃發展的根本原因。以下,李清照簡單回顧了唐末五代至北宋中葉以來歌詞發展的歷史,以及重要作家在其間的作為。如柳永的「變舊聲作新聲」,張先等人的「時有妙語」,等等。在總結前人創作經驗的基礎上,分析了歌詞的平仄、聲韻、音律等文體性特點,得出詞「別是一家」的根本性結論。李清照生動活潑的敘述和細膩深入的分析,為詩與詞劃清了界線,明確了詞作為音樂文學所應具備的藝術特性,對詞創作的發展以及藝術表現力的提高,都是大有益處的。

  此外,在論述批評的過程中,這篇《詞論》還有兩點引人注目的成績:第一,從文體特徵出發,對歌詞的創作提出一系列嚴格要求,即:協音律、重鋪敘、貴典雅、有情致、尚故實。《詞論》所言,李清照在創作中倒不是一一嚴格遵循,自由不羈的個性使得李清照時有突破。而南宋雅詞作家,幾乎完全遵循李清照所提示的法則進行創作,他們對歌詞的體認與論述,也都是從《詞論》發展而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李清照的《詞論》對後人的影響至深至遠。第二,大膽率直地批評男人世界裡的成名人物。宋代重文輕武,許多著名文人兼為朝廷重臣,譽滿國中,如晏殊、歐陽修、蘇軾等。社會上普遍崇拜這些朝廷要員兼文壇領袖,甚至形成一種類似當代「追星族」似迷戀的大眾心理。李清照從不隨眾,她以「知音」的身份,冷靜分析詞壇名家的創作,一一指出他們的疵病之所在,筆鋒涉及蘇軾、秦觀、黃庭堅、王安石等16位詞人,其中許多是父執長輩。種種批評,都是一針見血。如批評柳永「詞語塵下」,批評張先、宋祁兄弟「破碎何足名家」,批評晏殊、歐陽修、蘇軾「皆句讀不萁之詩」,晏幾道缺少鋪敘,賀鑄缺少典重,秦觀缺少故實,等等。李清照父執輩論詞,雖然也有批評的言論,但以揄揚為主。李清照反其道而行之,眼光、膽識皆不同於眾人。

  如此大膽直率的批評,真叫那些「大男人」們難以接受。南宋胡仔斥責說:「易安歷評諸公歌詞,皆摘其短,無一免者。此論未公,吾不憑也。其意蓋自謂能擅其長,以樂府名家者。退之詩云:『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正為此輩發也。」不能具體說明李清照「未公」在何處,而只是肆意詆毀漫罵,這就是封建社會「大男人」的作為。清人裴暢則評論說:「易安自恃其才,藐視一切,語本不足存。第以一婦人能開此大口,其妄不待言,其狂亦不可及也。」(見馮金伯《詞苑粹編》卷九)李清照的文學批評是否公允,可以展開學術討論。但從性別角度加以歧視,則是封建衛道士的眼光,同時從反面證實了李清照與眾不同的胸襟和膽識過人的勇氣。 

  詞,作為新的詩體形式,從它誕生的那天開始就同女性結下了不解之緣。寫女性,歌女性,塑造女性形象,代女性立言,開掘女性深層次的內心情感,抒寫女性情愛與婚姻中的歡樂、幸福、悲痛,直至憤怒的指斥與控訴,產生過許多名篇佳構。然而,這些作品幾乎都出自男性詞人之手,是典型的「男子而作閨音」。所以,其中相當數量的作品,表現出對女性的扭曲、醜化、狎弄與污辱,往往男性褊狹視角與某些陰暗心理的一種外化與宣洩。這種現象又與當時歌女即席演唱以「娛賓遣興」密切相關。所以,詞的特色就被認定為「香而弱」(王士禎《弇州山人詞評》)了。廣大的女性世界,任憑男性去隨意描寫、刻畫,由男性代言,又怎能避免扭曲、醜化與變形?李清照的出現,打破了這一沉悶窒息的歷史格局。這不僅是詞史上,也是整個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在中國漫長的文學演變歷史進程中,很少出現擊敗鬚眉男子且令男性文人膺服的女性作家。李清照便是這漫漫長夜裡輝煌燦爛的啟明星。【同時代的女詞人一】魏夫人,名玩,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魏泰之姊,曾布之妻,曾鞏之嫂。徽宗時曾布為相,她被封魯國夫人,故以魏夫人稱之。博涉群書,工詩。朱熹曾說:「本朝婦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朱子語類》卷一百四十)存其詞14首,有《魯國夫人詞》。以《菩薩蠻》最為著稱: 

  溪山掩映斜陽里,樓台影動鴛鴦起。隔岸兩三家,出牆紅杏花。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紅樓斜倚連溪曲,樓頭溪水凝寒玉。蕩漾木蘭船,船中人少年。荷花嬌欲語,笑入鴛鴦浦。波上瞑煙低,菱歌月下歸。 

第一首詞寫女主人公每天去溪邊遙望「離人」歸來:「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這溪邊柳下,也就是當年送別遠行人的地方。然而,她不僅朝朝失望,月月失望,甚至年年失望了:「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三年」在古代並不是確數,乃泛指多次之意。儘管如此,這位婦女的內心仍充滿柔情:「溪山掩映斜陽里,樓台影動鴛鴦起。」這兩句很富詩情:遠山與清溪掩映在斜陽之中,樓台倒影在溪水中而微微蕩漾,其間有成對飛起的鴛鴦。「隔岸兩三家,出牆紅杏花」又饒有畫意:隔岸錯落有致的「人家」的點綴,「出牆紅杏」色彩的重筆渲染,使畫面顯得有層次有生活情趣。作為一個女詞人,魏夫人的感受是細膩的,捕捉形象的能力也是很強的。在這樣秀美的風光中虛度年華,苦苦等待著戀人的歸來,女子所承受的精神折磨要更深入一層。

  後一首寫蕩舟清溪,直到鴛鴦之浦,入夜,才唱著菱歌,沐浴著月色返程,頗有江南民歌的餘韻。這彷彿是一次蕩舟嬉遊,又彷彿是水鄉的一次採蓮勞動。南朝以來的民歌中,早就賦予「採蓮」以特定的情愛意義。「蓮」諧音「憐」,有愛憐之意。在南國水鄉的柔波里,似乎又蕩漾著青年男女的喜悅與情愛,含蓄而耐人尋味。芳香的「木蘭船」,俊美的「人少年」,嬌艷的「荷花」,動聽的「菱歌」,以及「鴛鴦浦」地名的暗示,都透露出情歌的氣息。這是女詞人有意識地模仿民歌所寫的一首生動活潑的情詩。對於封建時代的女性來說,敢於追求情愛且形諸筆墨,就已經具有了非凡的勇氣。 

  魏夫人存詞不多,但值得吟玩的作品卻為數不少。魏夫人在詞中所體現的心態,與男性詞人為女子「代言」者相去甚遠。這裡,不是對一位男性戀人的念念不舍,不是迷醉於男子的風流才貌,而是作為一位封建社會的弱女子的特有悲哀。如《定風波》說: 

  不是無心惜落花,落花無意戀春華。昨日盈盈枝上笑,誰道,今朝吹去落誰家?把酒臨風千種恨。難問。夢回雲散見無涯,妙舞清歌誰是主?回顧。高城不見夕陽斜。 

這首詞借落花為喻,以花喻人,妙想天成。上片寫落花,是從閨中人的眼光出發。「落花」的隨風吹去,無端飄零,預示著佳人紅顏老去,卻又無可奈何。這是一種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悲苦。下片寫佳人。懷著青春流逝的焦慮,佳人「把酒臨風」。現實中,佳人命運如同「落花」,無人憐惜,在寂寞中凋謝。所以,只有在夢中方有所回味,「夢回雲散」時,舊情無覓。「妙舞清歌誰是主」,女子一生只能依託於人,詞中女主人公又不知能向誰託付終身。這是那個社會女子身世不由自主的悲劇。上下片人花相映,同病相憐,皆因時光的無情,世人的冷漠,知音的難覓。這才是古代女子的心裡話。與李清照相比,魏夫人的創作要含蓄委婉了許多,畢竟有受宰相夫人身份制約的地方。然而,詞中頑強突破重重束縛,堅定地透露出來的「情思」,表現出古代婦女的執著情愛追求,依然難能可貴。

  魏夫人寫得最為出色的還是「別情」詞。它能夠傳達出女子特有的細膩、敏感。除上述《菩薩蠻》以外,又有《點絳唇》: 

  波上清風,畫船明月人歸後。漸消殘酒,獨處憑欄久。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人生聚散匆匆的憾恨,集中到這首詞中。清風、明月、畫船,本來應該是賞心悅目的。但是,詞人所面對的卻是難堪的別離,秀美的景色反而更加招惹離人的愁苦。所謂「以樂景寫哀,一倍增其哀樂」。所以,「人歸後」,在孤獨中消磨光陰的詞人只能以酒消愁,百無聊賴。當「殘酒」消盡,「獨處憑欄」的寂寞將再次淹沒詞人。周圍的景物雖清新秀麗,糾纏主人公的愁思因此卻永遠拂之不去。下片就轉為直接的愁緒抒發。「此恨年年有」,擴展了時間與空間,將今日所遭受的別離之苦與曾經所遭受的及即將要忍受的折磨聯繫了起來。以「淡煙疏柳」之景語與「隱隱蕪城漏」的聲響做結,將人生不如意時的愁苦含蓄委婉地表達了出來。「淡煙」迷濛,「疏柳」依依,「蕪城漏」斷聲隱隱傳來耳際,蓄積得越來越多的愁緒也瀰漫在景物與空氣之中,無處不在。詞人真正無法躲避這種離思的折磨了。

  魏夫人的成就顯然遠不及李清照,與宋代另一位著名女詞人朱淑真相比較也還是有所欠缺。她既沒有李清照這樣獨特的個性與生活的波折起伏,也沒有朱淑真那樣慘痛欲絕的個人經歷,才華也不如她們兩人。但是,在中國古代女詩人詞人當中,她和她的詞仍應佔有較為突出的位置。在此以前,很少有女詩人或女詞人能象她那樣留下眾多的作品,也很少有人能象她那樣,比較廣泛地反映出閨閣婦女的生活內容與內心感受,在藝術上,詩意的追求,畫面的構築,色彩的塗抹,音節的變化,在自然之中可見匠心獨運。毫無疑問,魏夫人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女詞人。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評云:「魏夫人詞筆頗有超邁處,雖非易安之敵,亦未易才也。」【同時代的女詞人二】朱淑真(約1131年前後在世),宋代女詞人,一作淑貞,號幽棲居士。朱淑真籍貫身世歷來說法不一,《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安徽歙州(州治今安徽歙縣),南宋初年時在世,相傳為朱熹侄女。朱淑真生於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優裕。幼穎慧,博通經史,能文善畫,精曉音律,尤工詩詞。素有才女之稱。相傳因父母作主,嫁給一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婚後生活很不如意,抑鬱而終,其墓在杭州青芝塢。  其生平,傳世載籍多記載為「自號幽棲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世居桃村。工詩,嫁為市井民妻,不得志歿」。幽棲居士之說,最早見清王士禎《池北偶談·朱淑真璇璣圖記》,學術界已斷為偽托;世居桃村,則不詳其說從來。此外各項均見宋魏仲恭《斷腸集序》,而據集中《春日書懷》「從宦東西不自由,親幃千里淚長流」可知,其夫亦曾仕宦。因此除錢唐人,出身宦家,生活不幸外,詩人生平今已難詳考。生前曾自編詩詞集(《寫懷二首》「孤窗鎮日無聊賴,編輯詩詞改抹看」),死後散佚。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宛陵魏仲恭(端禮)輯為《斷腸集》十卷,未幾錢唐鄭元佐為之作注,並增輯後集七卷(一本把第七卷厘為兩卷,作八卷)。此外尚有《斷腸詞》一卷行世。  朱淑真詩詞,以清汪氏藝芸書舍影元抄《新注朱淑真斷腸詩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民國徐乃昌影元刻本(簡稱元刻本)、清光緒嘉惠堂刊《武林往哲遺著》本(簡稱武林本)、清抄本(藏北京圖書館)等。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相傳朱淑真作品為其父母焚毀,後人將其流傳在外的輯成《斷腸集》(詩)2卷,《斷腸詞》1卷及《璇璣圖記》,輾轉相傳,有多種版本。   其詩詞多抒寫個人愛情生活,早期筆調明快,文詞清婉,情致纏綿,後期則憂愁鬱悶,頗多幽怨之音,流於感傷,後世人稱之曰「紅艷詩人」。作品藝術上成就頗高,後世常與李清照相提並論。流傳頗廣的《生查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一闋,長期以來被認為朱淑真所作,近來學術界認為實是歐陽修作。  朱淑真書畫造詣相當高,尤善描繪紅梅翠竹。明代著名畫家杜瓊在朱淑真的《梅竹圖》上曾題道:「觀其筆意詞語皆清婉,……誠閨中之秀,女流之傑者也。」明代大畫家沈周在《石田集·題朱淑真畫竹》中說:「繡閣新編寫斷腸,更分殘墨寫瀟湘。」由此可見,其能力非尋常深閨女子可比,當與李清照並駕齊驅。《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賞析】這首元夜戀舊的《生查子·元夕》是朱淑真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詞的上片回憶從前幽會,充滿希望與幸福,可見兩情是何等歡洽。而周圍的環境,無論是花、燈,還是月、柳,都成了愛的見證,美的表白,未來幸福的圖景。情與景聯繫在一起,展現了美的意境。  但快樂的時光總是很快成為記憶。詞的下片,筆鋒一轉,時光飛逝如電,轉眼到了「今年元夜時」,把主人公的情思從回憶中拉了回來。「月與燈依舊」極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環境。「依舊」兩字又把人們的思緒引向上片的描寫之中,月色依舊美好,燈市依舊燦爛如晝。環境依舊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體。詞人於人潮湧動中無處尋覓佳人芳蹤,心情沮喪,辛酸無奈之淚打濕了自己的衣襟。舊時天氣舊時衣,佳人不見淚黯滴,怎能不傷感遺憾?上句「不見去年人」已有無限傷感隱含其中,末句再把這種傷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悵惘,今昔對比的凄涼,由此美景也變為傷感之景,月與燈交織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為暗淡。淡漠冷清的傷感瀰漫於詞的下片。燈、花、月、柳,在主人公眼裡只不過是凄涼的化身、傷感的催化劑、相思的見證。而今佳人難覓,淚眼看花花亦悲,淚滿衣袖。  世事難料,情難如願。牽動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纏綿而又刻骨銘心的相思。誰不曾渴慕,誰不曾誠意追索,可無奈造化捉弄,陰差陽錯,幸福的身影總是擦肩而過。舊時歡愉仍駐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個人,今生卻不再來。無可奈何花落去,但那隻似曾相識的燕子呢?那曾有的愛情真是無比難測嗎?如果真的這樣,那些兩情相悅、纏綿悱惻的美麗韶華難道是在歲月中流走的嗎?誰也不曾料到呵,錯過了一季竟錯過了一生。山盟雖在,佳人無音,這是怎樣的傷感遺憾,怎樣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間總有太多的傷感和遺憾。世事在變,滄海桑田。回眸尋望,昔人都已不見,此地空餘斷腸人。滾滾紅塵,茫茫人海,佳人無處尋覓,便縱有柔情萬種,更與何人說?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任君「淚濕春衫袖」,卻已「不見去年人」,此情此傷,又怎奈何天?朱淑真的詩詞甚多,而我獨愛《生查子·元夕》。反覆低吟淺唱「去年元夜時……」無限傷感,隱隱一懷愁緒化作一聲長嘆: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首詞與唐朝詩人崔護的名作《題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有異曲同工之妙。詞中描寫了作者昔日一段纏綿悱惻、難以忘懷的愛情,抒發了舊日戀情破滅後的失落感與孤獨感。  上片寫去年元夜情事。頭兩句寫元宵之夜的繁華熱鬧,為下文情人的出場渲染出一種柔情的氛圍。後兩句情景交融,寫出了戀人月光柳影下兩情依依、情話綿綿的景象,製造出朦朧清幽、婉約柔美的意境。  下片寫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與燈依舊」與「不見去年人」相對照,引出「淚滿春衫袖」這一舊情難續的沉重哀傷,表達出詞人對昔日戀人的一往情深。  此詞既寫出了伊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寫法上,它採用了去年與今年的對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間形成哀樂迥異的鮮明對比,從而有效地表達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苦痛體驗。這種文義並列的分片結構,形成迴旋詠嘆的重疊,讀來一詠三嘆,令人感慨。  〖譯文〗  去年元宵夜之時,花市上燈光明亮如同白晝。佳人相約,在月上柳梢頭之時,黃昏之後。  今年元宵夜之時,月光與燈光明亮依舊。可是卻見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淚打濕了春衫的衣袖。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時候人會突然感到莫名的空虛?
有哪些選擇的經歷,至今讓你記憶深刻?
《千萬別把人生的順序搞反了》
人生經典理論
走過這些年的人生領悟「句句精闢」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