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氣功外氣療法(4)

只有氣功與推拿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提高推拿手法的治療效果,在臨床治療疾病時需要以「力」的刺激、調整為主時,就以「力」調整為主,以「氣」調為輔;需以「氣」調為主時,則「力」調為輔。當然一般說「力」與「氣」是很難分開的,這裡的「氣」是指發放之「氣」而言;「力」是指用力之大小、方向、頻率等而言,其手法是接觸患者體表的。

明·楊繼洲《針灸大成》很注重氣功與針刺相結合。要求針刺時所採用的姿勢、精神、意念、呼吸等都要符合氣功基本要素「三調」的精神。他說:行針之補法時「必端以正,安以靜,堅心無懈……用針之要,無忘其神。」又說:「必用方者,以氣方盛也,以月方滿也,以日方溫也,以身方足也,以息方吸而內針。」這就是說行針刺補瀉手法時,要與日、月、天時相適應,要調身以端正,聚精會神,以意行氣,以息調氣,以力行針,導引真氣直達病所。《後漢書·方術列傳》載郭玉之言曰:「腠理至微,隨氣用巧……神存於心手之際,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這就是說一個針灸醫生針刺手法的水平如何,要看其行手法時是否「神存於心手之際」,因為「氣」有一個特點,就是意到氣到(指練功有素者),神存心手之際就可以以意「御氣」,並能控制、導引患者之「經氣」,使氣至病所。《針灸大成》中詳細介紹了針灸醫生練氣功的方法,指出練氣功首先從任督兩脈小周天循行練起,經過嚴格地、艱苦地周天鍛煉,煉至「身心混沌,與虛空等,不知身之為我,我之為身,亦不知神之為氣,氣之謂神,不規中而自規中,不能胎息而自胎息,水不求而自行,火不求而自出,虛室生白,黑地引針,不知其所以然而然,亦不知任之為督,督之為任也。」若是針灸醫生能練氣功達《針灸大成》所說的境界,發放外氣行針治病是易如翻掌的。所以他們行手法「燒山火」能燒得熱,「透天涼」能透得涼。用「力」與發「氣」有機的結合,其治療效果就是一般人無法可及的了。

一般人認為氣功外氣療法治病,是離開患者身體發氣的,而且越遠越高明、越好。這是一種偏見,實際上練功有素的醫生髮放外氣的手法不論離開病人身體,還是接觸病人身體,都可以將「氣」發放給患者,不過離開人體發放外氣是對患者進行「氣」調的具體體現;接觸人體以氣摧力發氣,是「力」調的具體體現。所以說一個高明的氣功外氣療法醫生,不但要練功有素,掌握髮放外氣的技術,還必須深通醫理,並且精通推拿、針灸等醫術,使之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得心應手,提高療效,不致誤診、誤治,而給患者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第四節 外氣療法的適應範圍及注意事項

一、適應範圍

氣功外氣療法是醫者用一種特殊的「氣」與「力」調整患者機體的治療方法。因為人的臟腑組織,生命活動無不與「氣」相關,所以當機體產生功能性或器質性疾病時,都應進行「氣」的調整,使其儘快痊癒,故本法的適應範圍較廣。對氣的本質、作用機制等方面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從臨床實踐經驗與國內已經進行的實驗研究來看,其治療效果取決於醫生的氣功功力大小以及患者機體對氣功之「氣」的反應情況。有些經絡、穴位很敏感的人,雖患有很複雜的病症,外氣治療往往產生一般人想像不到的奇效;有些經絡不太敏感的人則需經過醫生多次外氣激發、調整,使其經絡逐漸敏感,氣機活躍、同步,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據臨床經驗與科學試驗證實該法對內、外、婦、傷、五官、兒科等多種病症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如頭痛、胃痛、胸痛、腰痛、咳嗽、便秘、乳癰、痛經,以及感冒、膽囊炎、高血壓、脈管炎、盆腔炎、近視、氣功偏差等。

二、注意事項

(一)醫者在頻繁地發放外氣之後,由於發放外氣時耗氣、消耗能量,就會有疲勞乏力、頭暈、四肢寒冷、肝區或小腹不適等感覺,這意味著入不敷出,會影響醫者自身的健康。所以發氣治病時間不宜過長,一天中發氣治病人數不宜太多,要根據自己的功底和身體的實際情況適當掌握。並注意補充營養和水分,經常呼吸新鮮空氣,以補充能量,調整氣機,引氣歸原。

(二)醫者在患病、身體虛弱、疲勞、過飢過飽,醉酒或大喜、大悲、大怒等情況下,不可發放外氣治病。在發氣後不要立即用涼水洗手、洗澡。

(三)患者紊亂的氣機和病氣,可以侵入醫者體內干擾其氣機,而感到某些部位不適,乏力、酸、脹、痛、麻等,要及時用排放穢氣的方法驅出邪氣,並及時調整自身的氣機,使之儘快趨於正常。特別是癌症患者,對醫者氣機干擾更大,要注意少發或不發外氣治療。

(四)患者要密切與醫者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患者要排除雜念,調整呼吸,放鬆身體或接受外氣的部位,以創造充分接受外氣的條件。

經絡敏感的患者接受外氣後很易有氣感或動象等氣效應;有的人不太敏感,經過幾次治療,也可逐漸敏感起來。對外氣無任何感覺或動象者也可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而有氣感和動象者,由於身體和疾病的關係,有時效果也不佳。醫者要實事求是的對患者講清楚,不要片面宣傳氣感、動象等是治療效果的標準,以免引起患者的誤解而影響療效。

(五)氣功外氣療法亦非萬能,對某些病或某些病的某種類型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有的可以治癒,有的可以緩解癥狀,起輔助治療作用。故臨床治病時對一些急性病和病情嚴重的患者一般要採取中、西醫綜合治療的方法,不要搞吹噓、迷信而貽誤病情。

(六)治療各論中「輔助練功」的功法,是患者自行鍛煉,輔助醫者發功治療的功法。一般要按照順序鍛煉,每日練2~4次,或遵醫囑。

第二章 外氣療法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中醫理論與外氣療法

整體觀

天人合一的整體觀是中醫、氣功的基本理論之一。《臟腑圖點穴法》說:「天地之氣人之氣,天為一大周天,人為一小周天」。古代氣功家和醫家不僅把宇宙自然看作一個整體,把人看作一個整體,而且把人與大自然也看作一個統一的有機體,從而建立了天人合一的理論體系,以指導練功和醫療實踐。

一、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素問·六節臟象論》說:「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明·張介賓《類經圖翼·醫易》說:「人之一心為全體之君……人身小天地,真無一毫之相間矣。」說明人體本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氣血等與機體各部組織器官保持著密切的聯繫,這種情況無論在生理或在病理情況下都具體體現出來。

心為「君主之官」,作為專司意識和精神的「心」在人體生命活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人體在心的統帥下,各臟器、組織與器官進行著正常的生理活動,所以在氣功鍛煉和外氣療法的治療中,特別注意「神」的作用。五臟之中任何一髒的生理活動,都是在其他臟器的密切配合下進行的。例如:脾主運化,胃主受納,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脾的這一功能又需要在肝的疏泄作用協助下進行。脾所運化的水谷精氣的輸布又懶心、肺、腎的活動。所以脾的運化功能常需要在肝、心、肺、腎的協助下進行。而臟腑又與各組織、體表相互聯繫。如肝開竅於目,肺主皮毛,脾主四肢,腎開竅於耳等。這樣我們在發放外氣治病時,就不能只看到某一個器官或組織,要從人的整體觀念上去選擇經絡、穴位、手法和發放外氣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推薦閱讀:

八景宮的文件夾【醫家氣功】
吉林常氏透骨鐵掌硬氣功以及強勁爆炸拳之握拳功決
養氣功 - 健身俱樂部 - 九州健康論壇 - 學在苦中求,藝在勤中練。
平凡說氣功【31】-----談談我的松腰體會(竇占國) - Qzone日誌

TAG:氣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