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反思全球化

【英國退歐公投代表著華盛頓共識的一次滑鐵盧,以及長達25年意識形態美國化的倒退。而且,這還只是開始】

□龍志安(Lawrence J. Brahm)

2016年6月24日,英國公投決定退出歐盟,這意味著歐盟開始解體,由此將引發一系列問題。這股橫掃世界的衝擊波預示著全球化進程的倒退,具體是指全球美國化的倒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歐盟政策的影響是由美國政府推動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對私有銀行的干涉,和以麥當勞和孟山都為典型的美國跨國公司對本土企業的侵蝕,也同樣如此。歐洲人不滿於這些問題,於是,英國成為第一個開始退歐進程的國家。

20世紀80年代、90年代以來,「全球化」成為熱門辭彙。世界經濟論壇以此為最重要的話語,無人敢批評全球化。全球化意味著互聯網、自由,涵蓋範圍廣泛。然而卻沒有人質疑全球化的負面影響,如掏空城市、鄉鎮和村莊文化,向以多樣化為榮的歐洲強加統一的零售商場,以及各種私人網上交流被數據挖掘員侵襲以獲取情報供出售,而政府則表現得像間諜一樣。

當年布萊爾為了維繫英美之間的「特殊關係」,在政治上對柯林頓亦步亦趨,歐洲各國政府似乎在所有事務上都遵守華盛頓共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想讓歐盟做什麼,歐盟就要照辦,然後,其他國家都緊隨其後。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一些歐洲國家幡然醒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要求歐洲按照他們的規則行事,不過最終還是失敗了,這樣的失敗過去也常常發生在發展中國家身上。2011年,「阿拉伯之春」蔓延到「歐洲之夏」,歐洲各國首都的街道擠滿了示威者,並最終引發「佔領」活動。人們遊行的目的是為了重建社區、文化、農業和表明其個人和社會認同的生活方式。這種認同正是被美國化的全球化所奪走的東西,也正是6月24日英國公投所希望拿回的東西。

資本和外匯市場自由化,以及以債務為基礎的過度消費周期意味著繁榮,這也註定了通過方便管理、操縱和控制的全球統一秩序是實現這種繁榮的最佳手段。「英國退歐」正是給這種秩序投了反對票。英鎊暴跌至其198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道·瓊斯指數也在一天內暴跌600點到2011年以來的最低值,這是市場對未知信息的反應,還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奧巴馬對「英國退歐」提出警告後,「英國退歐」的投票結果卻給了美國一記耳光。

歐洲這樣一個文化與社區如此多元的大陸,很難統一到一個整齊的秩序中,例如,西班牙內部的多個區域由於文化差異而鬧獨立。將每個人納入到單一的系統根本不切實際。二戰後的世界所採納的一些體系均成為華盛頓共識模式當中的主要內容,例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貿易組織等,但通過這些組織也一直未能實現國際金融與政治穩定。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即使不是這些秩序的延續,也至少受到這些機構的影響。

現在,世界正從單一全球化向多元地方化轉變。早在1998年的「西雅圖抗議」中,全球眾多社區負責人參與其中,並最終發展為暴力抗議世界貿易組織,「英國退歐」公投是吸引全球將注意力轉向當時已經啟動的多元地方化進程的關鍵起點。眾多社區厭倦了給跨國企業優惠多於本地企業的議程,這種議程讓少數企業財富劇增,卻讓其他企業陷入困境。這種模式絕對無助於全球穩定,只會進一步導致革命。這也正是「英國退歐」公投的重點。英國公投退歐表明了人們對舊模式的不滿。

毫無疑問,公投結束後,人們也會觀望其他的體系。隨著新機構的誕生,南南合作開始出現,例如,亞投行和金磚國家發展銀行的出現,代表著中國持續融入歐洲那些殖民利益已失去其曾經明顯的優勢的區域。南南合作採用新的基礎設施、發展和活動方式,開展基於具體利益的區域合作而非試圖將一切納入同一全球系統,這樣的增長模型和態度可能更有道理。亞投行成立時,奧巴馬政府警告甚至威脅英國不要參加這一新的金融架構。但是,英式商業實用主義拒絕意識形態,最後,英國加入了亞投行。英國的這一舉動已經預示著英國退歐投票的結果將有一個意外的轉向。

現在,亞當·斯密理論的基本點已被人們遺忘,這個基本點就是,社區認同的力量,而非一個對總體理論或者意識形態認同的力量。亞當·斯密僅有一次寫到「看不見的手」,這個詞的上下文是關於出於自身利益將錢用於自己的社區,而不是積累資本然後投資於其他任何地方。因此,這個問題的基本點在於地方決策的獨立需要對地方認同的尊重與堅持。這就是「英國退歐」所傳達的信息。

事實上,「英國退歐」的本質不是全球化的問題,而是多元地方化的問題。美國和歐盟的意識形態專家卻忽視了這一點。但需要社區和認同感的英國人民將銘記6月24日的投票。英國退歐公投代表著華盛頓共識的一次滑鐵盧,以及長達25年的意識形態美國化的倒退。而且,這還只是開始。

(作者為政治經濟學家、社會企業家、探險家,英文版《中國的世紀》、《朱鎔基傳》、《中國第一》作者。劉映月譯)

推薦閱讀:

小班教學案例反思
課後反思
自媒體運營反思:第一篇沒有被頭條推薦的文章,我做錯了什麼? (廢文)
反思西方治理亂象
實然與應然:關於法官知識養成路徑的反思

TAG:反思 | 全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