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萎縮使日本難再崛起

  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12日發表題為《人口萎縮使日本難再崛起》的文章指出,「人口老化」在日本已經不是新聞。但當人們驚覺到它已威脅到日本的再崛起時,除了震驚,卻又束手無策。  文章摘錄如下:  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現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去年6月發表一篇文章,稱日本已快步走上了「第三次崛起」之路。約瑟夫·奈是著名的日本問題專家,經常在國際傳媒上發表評論文章,包括《聯合早報》,他應該不會無的放矢。但這次他似乎是選錯了時間,因為從去年到現在,日本除了形式上有陣前換將,即首相接連換人之外,它面對的基本困境卻不變,特別是經濟依然是在「平成蕭條」陰影下徘徊。與此同時,「高齡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要再崛起不僅變得四肢乏力,連要長期維持現有國力也似乎力不從心,所謂第三次崛起反而是日本一個尷尬課題。  因為人口迅速高齡化,加上替代人口長期不足,人口的絕對數字開始下降,遲早會對勞動市場、消費市場、經濟規模帶來重大負面影響,連社會活力也會明顯減退,即使有第三次崛起,也會因為人力不足而出現外強中乾的危機。  日本男子平均壽命79,女子86,已經是「世界第一」的長壽國。這原本是可喜可賀的事情,但年前爆發全國性的政府養老年金記錄紛失事件,不僅暴露了日本社會福利保障制度的漏洞百出,也提醒人們日本老人未來福利毫無保障,進一步突現了「高齡少子化」問題的嚴重性。  世界各國都在面對人口老化問題,卻不像日本有日益嚴重的絕對人口逐年減少現象。一、日本婦女生育率不斷下降,產生了「少子化問題」;二、全國人口嚴重老化,產生了「高齡化問題」;三、代替人口恢復無望,最終會造成「國力萎縮」。  其中,適齡男女不婚或不育,有特殊的時代背景、社會結構、經濟負擔,甚至育兒環境不良等諸多原因,其結果是嬰孩的出生率持續在下降,新生人口遠遠追趕不上死亡人數的快速,加上日本又偏向民族鎖國主義,並不積極吸收國外人才,絕對人口有減無加的結果,也許真的會成為學者們所說的,出現當今世界第一個因人煙絕跡而自然消亡的國家。日本有部著名小說《日本沉沒》,曾被拍成觸目驚心的科幻電影,難道其續集是《日本荒蕪》?  根據2005年版《高齡社會白(皮)書》,2004年日本全年出生嬰孩總數是111萬1000人,比前年減少約1萬3000人。同期日本婦女的生育率(「合計特殊出生率」,即一名婦女一生平均生育的兒女數)是1.289,比過去15年最低紀錄的1.291又創新了紀錄。人口專家根據這一發展趨勢,推算出日本的「人口減少元年」將是在2007年。但後來作出更正,宣布「元年」提早到2005年,因為該年的生育率確定為1.26。換言之,日本從2005年開始邁入了人口逐年減少的新紀元。  日本現在的人口總數是1億2700餘萬。根據2006年12月發表的《將來人口推計》,日本人口30年後,即從2035年開始,將以每年少100萬的速度遞減,到了2046年將減破一億人的大關,從此告別「日本總人口一億」的老招牌。到了2055年則比現在再減少30%,減到只有8993萬人。  「日本滅亡」只是天方夜譚?  人口學者、經濟學家根據國立人口及社會保障問題研究所的預測,作了一個更鮮明的刻劃,就是日本的生育率如果維持在1.26的水平(德國為1.3,而標準的人口代替水平是2.1),到了2100年,日本的總人口將減為約4900萬人,2500年又減為約30萬人,3000年只剩下500人,而到了3500年則扶桑列島將只剩下孤零零一個人而已。  這太像天方夜譚了,無法令人置信。但官方的數字,特別是厚生與勞動省專家的報告卻不能視而不見。2006年版《高齡社會白(皮)書》就說,截至2005年10月,日本65歲以上高齡人士比上一年增加了72萬,達到2560萬人,它占日本總人口的比例首次超過20%,達到20.04%(相對於主要先進國,例如義大利是19.2%,德國18.0%,法國16.2%,美國12.4%)顯示日本已率先邁入了「老齡社會」。具體說,是每五個日本人中就有一個是老年人。但這只是邁開第一步,以後老化會加速進行。  過去,日本只關注人口老化將給國家,特別是年輕一代帶來多沉重的負擔問題,但現在則驚覺,人口萎縮等於是國力的萎縮,也意味著「日本國」的生存將面對威脅。  人口老化有眾多因素,其中「少子化」是最主要原因。以2005年為例,全年出生嬰孩106萬7000人,比上一年少了4萬4000人;死亡人數107萬7000人,比前一年又增加4萬8000人,一年的人口總數便少了1萬人。  人口專家說,2005年的日本生育率是1.25,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日本社會在2025年將出現高齡者和勞動人口2比1 的狀況,那時日本社會的老齡人口約為4000萬,而14歲以下的青少年則不足2000萬。  日本人口減少不單純是婦女生育率下降,適齡男女的不婚,已婚男女的不育,甚至無性夫婦的激增,這些都是造成生育率不斷下降的主要原因。當然,終生僱傭制的崩潰,失業和工作職位無保障,以及生活負擔加重,包括兒童養育費用的激增等等,都是造成不婚、不孕、不育的根本原因。  生育率下降既然是現代社會共同面對的問題,日本的對應方策原本有:一、可以借鑒國際經驗設法改善;二、可以從生育環境,包括醫療、托兒、教育,甚至父母婚前婚後的生活環境著手加以改善;三、是開放門戶,改善人口素質。  理論上是如此。但一個連國民養老問題,特別是年金保險賬目都管理不好的國家,能夠期待它有妙策改變現狀嗎?  既然無法扭轉生育率下降的趨勢,開放門戶也是治標辦法之一,除了可以即刻補充人口,改善國民素質,還可以加速國際化。但日本傳統的排外思維,強調純血統主義的單一民族主張,從結果論來看,外表是維持了日本純潔,實際卻讓日本持續處於鎖國狀態。先進國家之中,美國不僅沒有人口老化現象,還持續保持國家活力,原因就是開放門戶。  日本人口減少,國力萎縮,其實早在30年前已經有人發出警告了,只是當時沒有出現具體的事例,加上經濟一支獨秀,政府又傾全力在搞修憲和建軍,一心要再度崛起,發現後門失火之後才來解決問題,當然束手無策。

推薦閱讀:

李建新 人口未必是負擔
他逼死崇禎,讓明朝生靈塗炭,人口銳減8000萬
【2017】東亞vs歐美人口趨勢的一些思路
遼陽人口民族構成
從日本2016年出生人口跌破百萬說起

TAG:日本 | 人口 | 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