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中的玉器
楚,一個曾盛極一時的南方大國。其先祖於周成王時受封立國,辟在荊山,揚威於鄂,後問鼎周室,進而成為五霸、七雄之一,最盛時盡有東至濱海、西至巴山及巫山之地,在諸侯國中面積最廣、人口最多。「撫有蠻夷」、「以屬諸夏」的恢宏氣魄,決定了楚國的發展必然飛將衝天,鳴將驚人,以奔逸絕塵之勢,在先秦諸侯國中獨樹一幟。
楚文化包羅宏富,從科學到巫術,從美學到藝術,從哲學到文學,構築起博大精深的體系,彰顯著無與倫比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以獨創的形式從各個方面展現自己,在玉器中亦可見一斑。
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
高5厘米 寬6厘米
1978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館藏
玉琮(cóng)是一種內圓外方的柱形玉器,表天圓地方,分別象徵天、地。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表明,玉琮的功能和意義有兩方面:一是作為祭祀用的禮器,即《周禮》所說的「以黃琮禮地」,它是一種祭祀蒼茫大地的禮器;二是權勢和財富的象徵,有玉琮出土的墓葬規格高,規模大,隨葬品較豐富。戰國以後玉琮較少出土。
此件玉琮為和田青白玉製成,器表四面各刻一個猙獰的獸面紋,雕工精緻,出土時平置於墓主頭頂左側。玉琮多光素無紋,此件是戰國時期唯一有紋飾的玉琮。《周禮·考工記·玉人》有「瑑(zhuàn)琮八寸,諸侯以享夫人」之說,「瑑」即紋飾的意思。此琮能證明《周禮》所述瑑琮的真實性。此句之意是將瑑琮獻於所朝聘君之夫人。
彩繪漆木女俑身上組玉佩
洛陽中州路1316號戰國墓出土組玉佩
組玉佩是服飾的組成部分。大型組玉佩為西周首創,是由多件玉器串連組成懸掛於身的佩飾玉。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貴族,仍盛行飾以華麗的組玉佩,表現其高貴身份。他們以絲綬串連各式璜、璧、環、龍鳳虎形佩等作為主要構件,且多成組對稱使用。這些組玉佩的構件,既可單獨作為佩件,又可成組串連,且更添富貴氣息。考古發掘顯示,社會地位越高的貴族,所佩戴的組玉佩串飾愈複雜愈長,製作愈精巧,身份較低者,佩飾就變得簡單而短小了。這套組玉佩由6件璧、2件玦、2付套環、4件玉珩、1件龍形佩、2件玦形管、26件貝形飾、232顆玉珠及1顆琉璃珠串聯而成,件件雕琢精美異常。據考證,其主人為戰國時期地位顯赫的楚國貴族。
龍鳳虺形玉佩
戰國(公元錢475-前221年)
湖北荊州熊家冢墓地16號殉葬墓出土
荊州博物館藏
玉佩造型為一龍一鳳一虺(毒蛇)形。龍曲頸、蜷軀、卷尾;鳳棲於龍尾部,鉤喙回首;虺卷尾與龍尾相接。龍體首部刻眼、鼻、角,足部刻爪,尾部刻鬣,軀幹刻雲紋、谷紋;鳳身刻羽紋;虺身刻谷紋、勾連紋。龍鳳蛇合體玉器少見,三者組合在一起很可能因其本性高貴靈異、威猛狂放,在此有辟邪佑祥作用。整器設計別緻,構思巧妙,造型奇特,為戰國玉佩飾精品。
虎型玉佩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1號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組玉佩中的物件。同樣的玉虎佩該墓還有一件,系採用同一玉料做成,故顏色、形體完全相同。這對玉虎佩的口、尾處有兩孔可以穿系,很明顯是作為組玉佩中的掛架對稱使用的。該佩虎呈弓形,前後肢均蜷縮與軀幹連成一氣,粗壯的尾部與弓背反向捲起,至末端漸細成渦狀紋,收縮的形體彷彿蘊含有豐富的生命能量。虎背上有一處微妙的曲線處理,將虎這一野性動物的體態特徵極為生動地刻畫出來,粗細陰刻線紋的搭配形成華美的裝飾效果,刻工極為精細,為迄今所知春秋玉器中補課多得的佳作。虎在古代象徵威猛,有除「五毒」、壓邪之意。
鏤空雙龍首紋玉璜
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
1980年湖南臨灃九里1號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璜是一種弧形片狀玉器。《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玄璜禮北方」,是祭祀掌管北方之神的禮器。而考古發掘顯示,絕大多數玉璜不見禮器的用途,而是作為裝飾品活組玉佩中的掛件佩戴在墓主胸腹部,固有「佩璜」之稱。此璜分上下兩層,透雕分隔,上下兩端均雕對稱的龍首,龍身表面陰刻雲紋。紋飾華美,工藝精湛,為楚玉罕見之佳器。上層中央有一穿孔,供穿繩系佩。楚國玉器以龍形為多見,璧、環、璜、佩、帶鉤等都常以龍或龍首作為器物部分或整體形制,變化多樣,造像精巧。龍是象徵君子、聖人乃至王者龍德的吉祥物,楚人在藝術創作中,也深深傾注了他們崇龍的意向。
三人踏豬形玉佩
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
高5.1厘米 寬0.3-3.05厘米 厚0.4厘米
2002年湖北棗陽九連墩2號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館藏
此玉佩出土於墓主身份極高的九連墩2號墓內棺之中,為墓主人貼身佩戴之物。由一塊玉雕琢而成。一頭大豬被三個人「眾」字形疊壓在腳下。三個人均大圓盤臉,五官幾乎撐滿臉龐,窄長袖寬長袍,袖手而立,神態木然,其寓意難以捉摸。玉人腳下的這隻玉豬張口、甩尾,作向前狂奔的姿態。但細部刻畫比較抽象,耳、腿用雲渦紋表達。動態如此強烈的玉豬造型十分罕見。玉人的裝束、紋飾的做法與楚人的寬袍大袖傳統的穿著不同,卻與中山國的人物著裝一樣,它應是中山國的遺物,可以視為楚國與中山國高層交往的物證。
透雕龍鳳紋玉佩
戰國(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1987年長沙五里牌八一路M1出土
長沙市博物館藏
玉佩呈圓弧造型,兩面透雕連體龍鳳。一端作回首龍形,龍身弧曲,背穿一孔。另一端為鳳形,喙部連胸,鳳冠上翹,頸羽豐滿,作振翅欲飛狀。這兩件玉佩玉料、造型、紋飾一致,結構對稱,布局和諧,雕琢精緻,應是在組玉佩中對稱使用。龍鳳合體玉器最早見於殷墟婦好墓,其後以「龍鳳呈祥」為主體的龍鳳文化,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有諸多形式的造型出現,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脊樑——龍鳳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兩件玉佩反映楚地有非常濃厚的崇龍尚鳳的文化風習與傳統。
推薦閱讀:
※本命年那些賣的玉是真的嗎?
※什麼叫天價翡翠手鐲王?
※玩賭石,你想清楚沒有?
※上海博物館玉器大觀,分分鐘震撼你的眼球…
※通過古代玉器製作工藝鑒別古玉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