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西遊漫注——深度揭秘你看不見的玄機(6)

  第三十一回(1) 靈氣、獃氣、和精明  (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  經書為什麼會叫「經」書?經是什麼?經就是脈路呀、天地萬物、宇宙洪荒、古往今來的脈路。經書,符合了經書你身心的脈路一定是跟世間萬物的大脈路吻合的。讀書人讀經,如果讀得靠譜,讀得不歪曲,會讀得心情舒暢、通體舒泰、渾身熱乎乎的。效果跟練武人練武的效果會是一樣的。  讀書人讀不出來練武人的那種豪邁英氣,就是書獃子;同樣,練武人如果練不出讀書人的那種文雅涵養,也是木頭一根。文的道、武的道,說起來,的確都是一條路,這一條路,過去不稱作路,稱作經、再早稱作紋,也就是「文」。  止戈為武。止什麼戈?應該就是衝突,跟正常運作不協調的運作、跟正常狀態衝突的狀態。如果表現在人體之內,那不就是疾病、矛盾、痛楚、鬱悶、糾結、……符合經的運作就是正常運作的了,習武人就通過練武調整筋脈運轉,化解不正常的戾氣、化解自身生生世世積累的淤滯和糾結,一般人就通過求醫,讓醫生用外在手段來調整。戾氣的外化表現一般通過談判、外交縱橫、兵法行兵來調整解決。古代兵法的筋脈,一樣是天地之道、也就是天地之脈路。  豪邁英氣也好,文雅涵養也好,都是內在有靈氣的外在表現。所以說,讀書人、練武人、修行人,總是應該越來越有靈氣的,如果沒有,那不好意思,肯定是沒入門徑,方向錯了,不管記憶了多少知識、不管反應多麼敏捷、也不管有多少人吹捧,更是不管他自己認為自己多專業,都只是門外漢一個。尤其是修行人這樣的話,還不能說你是真正的修行人。  那麼,第三十一回開篇的這一首詩詞,就可以理解了。「義結孔懷,法歸本性。金順木馴成正果,心猿木母合丹元。共登極樂世界,同來不二法門。經乃修行之總徑,佛配自己之元神。兄和弟會成三契,妖與魔色應五行,剪除六門趣,即赴大雷音。」  猴哥是只武不文,唐僧是只文不武,兩個人都需要補充完善自我人格。猴哥的武力方向是對的,唐僧的文明方向是錯的,所以,離開猴哥的唐僧,就成了是廢柴一根兒。  從日常的層面上來看,無疑是八戒最精明。精明得一分多餘的感情和表情都不肯浪費。精明得讓咱只有興嘆的份兒。  你看他,在面對白龍馬的述說之後,他判斷這時候自家的取經團隊已經算是「大勢已去」了,覺得什麼忠心啊、正義啊、武功啊、神通啊這個時候都失去使用價值了。而且面對這個看上去比自己還沒本事的白龍馬,他實在是一粒唾沫都不多浪費。「怎的好!怎的好!你可掙得動么?」「你掙得動,便掙下海去罷。把行李等老豬挑去高老莊上,回爐做女婿去呀。」八戒道:「不懶惰便怎麼?沙兄弟已被他拿住,我是戰不過他,不趁此散火,還等甚麼?」  當白龍馬拉住他不放,並且要他去求孫悟空。他忽然又口若懸河起來,為什麼?因為他要把三藏趕走孫悟空的勾當,責任推到被抓被奪權的三藏身上、和不在現場的孫悟空身上去。他表示唐三藏死板不知道打趣「我也只當耍子,不想那老和尚當真的念起來,就把他趕逐回去。」他表示孫悟空器量小、並且不通人情「他怪我攛掇師父念《緊箍兒咒》。……他不知怎麼樣的惱我。他也決不肯來。倘或言語上,略不相對,他那哭喪棒又重,假若不知高低,撈上幾下,我怎的活得成么?」  你看老豬,說話還真是很會講究。他說到最後,把孫悟空說得只顧私仇、不識大局,並且推測孫悟空一定會威脅到他的生命安全,言下之意呢,是告訴你白龍馬,你讓我去找那個死猴子是害我老豬呢。你看看,說了一圈兒,都是別人的問題,只剩他老豬老實巴交的很可憐。老豬說話,講究精確打擊,擅長賣傻賣乖賣可憐,要是老豬在現在中國,保證又是一個八面玲瓏的官員。  但是讓老豬跌破眼鏡的是,他如此精心布局拉圍欄,被白龍一招破功,小龍道:「他決不打你。他是個有仁有義的猴王。你見了他,且莫說師父有難,只說『師父想你哩。』把他哄將來,到此處,見這樣個情節,他必然不忿,斷乎要與那妖精比並,管情拿得那妖精,救得我師父。」他想不到白龍比他的智商高、見識大、會看人。  對比之下,八戒沒了退路,只好前往花果山。到了花果山,對孫悟空又是前恭後倨、當面逢迎、背後戳脊樑。精確表達、專人專用、收發自如、一點不浪費。  孫悟空自然是看不懂這點小心思,但是,孫悟空會更高級的手段呀。豬八戒用小心眼哄孫悟空,孫悟空就順水推舟的耍耍老豬,他可是一看老豬前來就知道有問題了,根本用不著去猜豬八戒的小心思。孫悟空這種手段正是觀象、也是過去算卦人最熟悉的起卦手段。  行者道:「……你卻老實說,不要瞞我。那唐僧在那裡有難,你卻來此哄我?」八戒道:「哥哥,沒甚難處,實是想你。」行者罵道:「這個好打的夯貨!你怎麼還要者囂?……那師父步步有難,處處該災。你趁早兒告誦我,免打!」八戒聞得此言,叩頭上告道:「哥啊,分明要瞞著你,請你去的;不期你這等樣靈。……」  瞧見了吧?一般人的精明,在修行人的靈氣面前,是很低級的,就憑你再精明、再多小九九,也是算計不過那種靈氣的。  可是,正義的小白龍教給老豬的求人妙計,沒發揮作用呢。倒是差點讓老豬惹來一頓好打。因為什麼?因為那不是實話,小白龍也不知道,孫悟空的法眼能洞穿本質,猜到三藏遇難、沒機會說那麼柔情的話兒了。  猴哥是軟不吃、硬不吃、真話通吃,猴哥是個實在人。最後,還是八戒道出了實情,並且在關鍵時刻說出來符合孫悟空做人道理的話,才算是打動了孫悟空。原來這獃子,一急之下、實話一說出口,還沒到感動孫悟空的時候,他自己倒是先被感動了,說出的實話喚醒了他自己的正義感、和他自己內心埋藏的本性。他自己一醒悟過來,這事情就算成了。水到渠成之下,他說出來一番肺腑之言、打動了孫悟空。他說的這是什麼?  他借小白龍的話、再加上自己的超常發揮:「『師兄是個有仁有義的君子。君子不念舊惡,一定肯來救師父一難。』萬望哥哥念『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之情,千萬救他一救!」  這番話,如何打動孫悟空了? -   第三十一回(2) 義激猴王  八戒一著急之下,就說出實在話來。原來,跟孫悟空他們一樣,他也早就看出來,唐三藏修行往下掉的厲害,他說「你曉得師父沒有坐性」。唐三藏的修行,以打坐靜修為主,卻變得在猴子和豬皮眼裡都沒有坐性了,你就知道,他已經變得如何的浮躁,著了魔的人嘛,都這副德行,魔可不在乎你是不是修行人,更不會因為你有地位有權勢有修養,就對你客氣。在魔的手裡,都不過是一塊可供食用的爛肉。  但是,八戒就是八戒,他的實話里,時刻不忘見縫插針的夾帶點小私貨。唐僧趕他去化齋,偷懶睡覺,他表示這是「我因許遠,無一個人家,辛苦了。」他為了麵皮前去打妖怪,卻只說是為了頂替唐僧。他們打不過妖怪,老豬出賣師弟沙僧落荒睡覺、導致沙僧被抓,這個過程到了老豬的嘴巴里,居然神奇的改變了順序「不知那怪神通廣大,將沙僧又捉了。我敗陣而走,伏在草中。」  然後,八戒越說越是眉飛色舞,於是,他要臨陣散夥的事兒消失了、白龍馬咬住他不放的事兒消失了、他跟白龍馬七扯八扯的事兒消失了,三合一變成了簡潔明了的一句話「就是他教我來請師兄的。」不扯離題的話倒是不算錯,可是,唉,隱惡揚善的道理,八戒用在自己身上了。  但是他情急之下,說出來一個非常正義的大道理來,打動了孫悟空。他說的這個道理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道理,無論對於修行人,還是人世間傳道授業的各行各業,都是個莊重的道理,涉及到歷史的延續、時間維度上脈路的流轉。可是到了那些半吊子徒弟嘴裡,就成了打人的棍子、成了俗不可耐的壓人強詞。  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上,技藝行業的傳承,全都是道家方式的,一個師父傳一個徒弟、兩個徒弟的,一線單傳。傳對了徒弟,造福蒼生,也給自己的行業積德,所以傳承都很莊重。歷史上西方修道法門,幾乎也全都是這種師父傳徒弟的單傳。就是到了現在,據說,有的西方行業,看上去行業中呼風喚雨的大人物、實力派是現代科學教育出來的,其中仍然是這種秘傳方式在承傳。  在這個時候,雖然有三藏的絕情和無腦在先,這個倫理還是打動了悟空的。尤其是前面,豬八戒為了求情臨時搬出菩薩來自衛,其實,是菩薩的名號,真正說服了孫悟空。孫悟空知道,實際上修行路上指點他的是菩薩,並非這個唐僧。唐僧,就好象廟裡的方丈,方丈也好、和尚也好,大家共同的師父是菩薩他們這些神仙。  然後,這八戒這正義感一出來,他的腦袋好像忽然開竅了一樣,想出來一個以他的腦筋想不出來的妙招——激將孫悟空。於是八戒的正義感加上他的歪腦筋,吐嚕吐嚕編出來一段栩栩如生的故事來、栽贓黃袍怪、貶損孫悟空。  八戒脫口而出菩薩名號,有點不由自主,八戒這超常發揮,也算是不由自主。被戳中了麻骨的孫悟空的幾乎是應激反應,也可以說是孫悟空不由自主的。  八戒脫口祭出菩薩名號,他表面想法乃是出於自保。八戒採用的激將法,他自己認為的出發點有點那麼平衡一下被孫悟空嚇唬的滿肚子惡氣。孫悟空被戳中的面子的麻骨,簡直是,嘖嘖,從來是沒有這麼難受過。要知道,猴哥自出道以來,唯有兩個事情能讓他痛苦,一個是腦袋上面的緊箍咒,一個是腦袋前面的面子,除此之外,什麼刀山火海、雷擊斧斫,對他來說都只是洒洒水而已。  八戒的小私心,又被用來幹了次正經事,悟空的愛面子的小缺點,居然也被利用來走回修行的路途了。可見,菩薩他們的法力才是大。菩薩他們這些神仙,才是真正的精明、變廢為寶、不浪費。  作為修行人的悟空,雖然不知道這是菩薩在起作用,但是他那麼的有靈氣,還是感受到了,還是充滿了對菩薩的尊敬。你看:  那大聖才和八戒攜手駕雲,離了洞,過了東洋大海,至西岸,住雲光,叫道:「兄弟,你且在此慢行,等我下海去凈凈身子。」八戒道:「忙忙的走路,且凈甚麼身子?」行者道:「你那裡知道。我自從回來,這幾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氣了。師父是個愛乾淨的,恐怕嫌我。」八戒於此始識得行者是片真心,更無他意。  讀了這一段,可能幾百年來讀者都以為孫悟空是對唐三藏的崇敬,你看明明孫悟空說的師父就是唐三藏嘛。其實不是,他說唐三藏只是託詞,因為他面對的是豬八戒這個傻老哥,他知道解釋多了沒用不說,可能還引起獃子的困惑。誰都知道,唐三藏肉眼凡胎,哪裡會分辨得出來妖氣、仙氣還是俗氣呢。  不管怎麼說,當取經團隊就要凋零的時候,是最讓人想不到的白龍馬出力了,只剩下他一個、正念僅存,他這一線正念,喚回來了就要開溜放棄修行的豬八戒,又通過豬八戒喚回來了已經被唐三藏親自放逐的孫悟空。正是白龍的絕地反擊,他的正義感和信念、讓凋零的隊員一個一個心齊了起來,讓整個魔難事件中的團隊起死回生。  然後整個事情就柳暗花明了。既然重量級大佬孫悟空重出江湖,沙僧的獲救就是不應該再費力氣的了。  然而,等寫到解救沙僧的時候,小說卻只是寫得撥雲見日一般,並不是萬里無雲一般。故事的變幻,暗流激蕩。西遊記高妙的地方,真是少人知曉。西遊記中寫出來很多意象,不了解觀象的人是看不出來的,看小說只是覺得故事生動、人物有趣。  何止是西遊記,中國歷史上,也堆積了如山一樣的意象,這些明明擺在我們眼前的、歷史上的意象,就像堆積了滿屋子珍寶的藏寶庫。而我們呢,傻呵呵的視而不見,還急翹翹的視為糞土,然後把西方膚淺的一些東西當作寶貝移植過來。同時,一樣由於沒有眼光,對西方文明中的珍寶,同樣茫然不懂、視而不見。  第三十一回(3)百花羞那不是滋味的人生  中國,前幾年流行穿越文,現在流行穿越劇。這個百花羞,就因為對黃袍天狼星的情,給帶著穿越了一把,從天上穿越到人間,從宮廷穿越到妖洞。在錯情的牽引下,經歷著相思之苦、經歷著宮廷榮華、經歷著恐怖絕望、經歷著父母兒女之情,身不由己、並且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這百花羞公主,人生的前半截雍容華貴、享盡人間至福,後半生、竟然是恐懼和情愛交織、孽緣與孽子一起、給她帶來了身不由己的畸戀與畸愛。她對黃袍怪的感情,一半是恐懼厭惡、一半是日久生情的愛慕。並且這恐懼愛慕背後,還隱藏著他對黃袍怪不凡能力的崇拜。當然,這十三年來,她一定親眼目睹黃袍怪吃了多少人、打敗過多少其它妖怪,從她的角度上來說,這妖怪簡直就是恐怖之極的黨一樣不可質疑、不可挑戰、也不可不順從。  既然不可能逃脫它,那就愛上它吧。愛上了妖怪,起碼有了靠山。最重要的是,因為依附於強權、獲得了強權的青睞或恩賜,自己做虛幻中還獲得了地位的提升呢,這一切,都是妖怪賜予的,能不感激嘛?所以,就這麼簡單,就得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所以,你看她,內心和言行,多麼的矛盾、多麼的糾結。為了防止孫悟空謀害自己的妖子,她這麼跟孫悟空對陣:一,我兒子與你沒有怨仇你不該抓他們。二,他們老子是個強悍妖怪,要是我們孩子出了問題,你會死得很難看。  孫悟空言而無信,在百花羞放了沙和尚之後,又讓豬八戒帶走兩個孩子去摔死。百花羞眼見得孩兒還不到手裡,又拿妖怪老公來撐腰:「和尚莫無禮。我那黃袍郎比眾不同。你若唬了我的孩兒,與他柳柳驚是。」  如果假設你是百花羞,不知道面對這樣的情景,內心會如何的煎熬和掙扎?假如是你,嫁給了一個當官的老流氓,或者給一個老流氓官官當了小三、有了後代,在面對前來討債的人、在老流氓要完蛋的時候,你如何發揮你的愛心?你的正義?作為強勢流氓一個沒有地位的附屬品、你如何對待其中的愛恨情仇?作為一個連自己生命都無法保證的娘親,你如何保護你的兒女、沒有地位不被承認的孩子?想想就知道,這是多麼的撕心裂肺的痛楚。  為什麼讓百花羞這麼一個什麼本事都沒有的女子,要受到這麼大的折磨呀?還有沒有天理了?  百花羞面臨的痛苦,在中華大地上,眾多的女子正在經歷。其實何止是女性,在現代完全亂套的愛情、婚姻中,亂套了的男男女女,個個都是百花羞。  為什麼?因為這就是孽緣呀。人神的願望,都會在歷史的未來兌現,隨著時間走下去的,就形成了一套筋脈。如果這願望是跟天地人神的大肌體是擰勁兒的,就會成為腫瘤、病變一樣的疙瘩。痛苦的根源,就是這樣,當初的錯念、形成了今天的窘迫。  小說中對於公主跟黃袍怪的孽緣,寫得傳神。對於公主一時清醒、一時糊塗的掙扎,也清晰可辨。「長老之言最善。我豈不思念父母?只因這妖精將我攝騙在此,他的法令又謹,我的步履又難,路遠山遙,無人可傳音信。欲要自盡,又恐父母疑我逃走,事終不明。故沒奈何,苟延殘喘,誠為天地間一大罪人也!」  當孫悟空表明自己絕對有手段搞定恐怖的黃袍看,就解除了她的憂心,她就本性浮現出來、再不猶豫:「我怎的捨不得他?其稽留於此者,不得已耳!」  公主所有這一切糾結痛苦,被無情的孫悟空洞若觀火,就算他不知道具體細節過程,他也能直覺洞察。正是因為他無情,不被這種情慾愛恨迷惑,他就能看穿迷霧、看到本質真相。  其實,孫悟空還看到了讀者們看不到的、百花羞的另一種情:親情。通過小說前面對國王、後宮與文武群臣聽聞公主傳書的描述,還有接下來百花羞回到王宮之後的簡短描述,也可以清晰的看到百花羞公主的緣外之緣:她與糊塗父王的父女情、她與後宮宮人的親情、還有、文武百官好像跟她小時候也很熟絡。  作為百花羞,當她被黃袍怪擄掠到妖怪窩裡,整天面對一群妖怪、整天面對殺人吃人,這十三年,她應該對往昔生活有多麼的留戀懷念,這種親情友情的留戀、又會對她內心造成多麼巨大的痛苦?  孽緣就是這樣子呀,當初一念的錯,造成步步的錯,這些錯誤堆砌起來成為所有痛苦的源泉。痛苦中、懊悔中,一步步消減錯念造成的錯果。因為她心存傳統倫理、還是深信倫理的,那麼,反過來受罪和痛苦、又成為了他們能回去的契機。怕的是良心、正念喪失殆盡,不知道回頭了。  孫悟空看到了她的濃厚親情,沒有直接點破,就用附著在親情後面的孝道來鼓勵和啟發她。行者笑道:「公主啊,為人生在天地之間,怎麼便是得罪?」公主道:「我曉得。」行者道:「你女流家,曉得甚麼?」公主道:「我自幼在宮,曾受父母教訓。記得古書云: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  孝也是人情世故,只是,過去真正的孝道,並非近世代那種流行的愚孝,那種愚孝實在是讓父母兒女都陷入愚昧、陷對方於不義、讓人心竅皆死。  行者道:「你正是個不孝之人。蓋: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故孝者,百行之原,萬善之本,卻怎麼將身陪伴妖精,更不思念父母?非得不孝之罪,如何?」  孫悟空的話,是有點毒、犀利的箭直射人心。但是他的犀利一下子就衝破了公主那厚厚的猶豫迷茫之心智外殼。公主聞此正言,如遭雷擊、如夢方醒,半晌家耳紅面赤,慚愧無地。  孝順父母、尊敬師長,都是一樣的,是一種上承、上接,這種狀態跟修行人承接天道的狀態是一模一樣的,只是對像所在層面不同。與上承對應的還有一個下傳,悌。對兒女晚輩的愛惜、敬意,是脈路的下承,是接地氣的。孝悌,讓人立於天地之間。  中國傳統所講究的位、大位,就是這樣的內涵,易經中的六道輪迴、六爻易變,不也是一樣的道理嗎?能承前啟後的人、真的可是頂天立地的人。  孝、悌是不能分割的,孝悌的內核是敬、虛,敬虛之心,不正是老子所言:虛其心。片面的、表面的、僵化的講孝悌,就是假的孝悌了。現在中國走入了一個極端:重孝無悌。結果孝也是假的。西方美國走入了另一個極端重悌無孝,結果,你知道,悌也是假的。  為什麼,為什麼「虛其心」變成了「虛其腹」嘴尖皮厚腹內空了?因為忘記了「實其腹」,實其腹是內斂、心氣內斂,守定意志正念、守定內在的堅強、堅決不為、不為虛妄膚淺之事。  悟空一番話,擊碎了公主的迷殼,人家本來就是神仙仙女,一下子就清醒了。雖然她還在迷離的人世間、在迷中,可是根源上的東西,她可比你我這等俗人明白。  百花羞公主的事兒,大概算是說清楚了。那麼,他那個妖里妖氣的老公怎麼回事呢?  第三十一回(4) 話外大雷音  幾日未得更新,眼見大家也聊的很熱乎。忽然就從本回開篇的那首詩上,想到了以前看到的一件事情,有些朋友喜歡鑽研,或許能啟發你走向更深微的思緒。  「剪除六門趣,即赴大雷音。」雷音寺,為什麼叫「雷音」?有人說是取「佛音說法,聲如雷震」的意思。雷震的聲音很大,一個炸雷,讓人覺得天都給炸裂開了一樣。可是那應該叫雷聲。所以這說法的人自己也知道,這叫聲如雷震,不叫音如雷震。同理,觀世音菩薩,人家也是觀看音,不是觀看聲。人說話,常常聽話外音,不只是聽話之聲。  《逝去的武林》中有這麼一則故事,很有具啟發性。本書是從形意拳傳人李仲軒的口述中整理的。形意拳據說跟武穆岳飛、佛門達摩有關係。古傳形意拳歌訣中,說可以通過發聲來長功夫,名為「虎豹雷音」。形意再往深里追究就是身神合一了,身體能與意志如意貫通、意到行到、有形的形到、無形的行也要到。  唐維祿說他的師父李存義有言「要想功夫深,需用虎豹雷音接引。」不過得功夫達到一定程度,方能有此妙用。李仲軒追唐維祿的話茬,說:「既然不是一聲怒吼,是個練功方法,練功方法總是具體的,還望老師說明。」 唐維祿感到很是為難,想了一會,帶李仲軒到了寧河的一座寺廟裡。見左右無人,在院中懸鐘上輕輕敲了一下,懸鐘顫響。唐維祿讓李仲軒將手按在鐘面上,說:「就是這法子。」李仲軒仍然不解,唐維祿說:「李存義老師當初就是這麼傳給我虎豹雷音的,我沒有隱瞞你的,是你自己明白不了。」  後來李仲軒轉投尚雲祥門下,……幾日後,李仲軒忽然由讀書法想到,「虎豹雷音」會不會也在聲音上有一番玄妙?便去問尚雲祥,尚雲祥用一種很怪的眼神看了李仲軒一眼,說:「虎豹雷音不是練的,想著用它嚇敵,儘管去練,練多了傷腦,人會瘋癲失常的。」李仲軒問:「可唱戲的不也練大聲嗎?」尚雲祥:「晦!可他們不練拳呀。」  ……尚雲祥彼此熟悉後,尚雲祥開始了傳授武功,所教與唐維祿有很大的不同。李仲軒心中奇怪,有時表現在臉上。尚雲祥察覺,笑道:「唐維祿所教就是我們師父李存義那一套,我教的是我這一套。」李仲軒連忙借這話茬,將唐維祿用敲鐘傳他虎豹雷音的事說了。尚雲祥聽完,說:「沒錯,李老師也是這麼教我的。」李仲軒說:「這 是李存義那一套,你的那一套是什麼?」 尚雲祥大笑,說:「你這個徒弟真會挖東西。好,哪天打雷告訴你。」……  那時尚雲祥鄰居家的貓生了窩小貓,有隻小貓一個月了兩隻耳朵還沒豎起來,跟小狗似的  耷拉著耳朵。尚雲祥覺得它可愛,雖沒要來養,卻常抱來玩。一天李仲軒去尚雲祥家,見尚雲祥坐在院子里用個小布條在逗貓,就坐在一旁。見李仲軒在等,尚雲祥逗了幾下便不逗了,將貓抱在懷裡,閉著眼捋著貓毛,似乎在出神。過了一會,忽然說:「你沒見過老虎豹子,我也沒見過,可貓你總見過吧?其實聰明人一聽『虎豹雷音』這名字,便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尚雲祥說,貓跟虎豹是一樣的,平時總哼著「嗯」的一股音響個不停。李仲軒從尚雲祥手中接過貓,果然聽到了貓的體內有「嗯」聲在輕微作響,而且抱貓的兩手上都有震動。尚雲祥解釋,練拳練到一定程度,骨骼筋肉都已爽利堅實,此時功夫要向身內走,就是要沁進五臟六腑。但這一步很難,就要用發聲來接引一下,聲音由內向外,勁力由外向內,裡應外合一下,功夫方能成就。  尚雲祥最後總結:「所謂雷音也不是打雷的霹靂一聲,而是下雨前,天空中隱隱的雷音,似有似無,卻很深沉。」然後示範了哼「嗯、囑」兩個音。  他們話語上談練拳之法,話外音是佛門密法口訣的真意。沒有再傳下去,就此失傳。  不光是形意拳,真正的傳統武術都是這樣的,會往深里走,會在探究完自身的筋脈之後,去繼續探尋天地間的筋脈,他們一樣會意識到,自己有一個無形的身體,範圍越來越大。落到他們範圍之內的生靈,他們是可以左右你的心智的,對於這種現象,有一句成語來描述:攝人心魄。  真傳的東西,必須要知道身心的修鍊,必須懂得喚醒你的身體。佛門弟子很多都以為佛門修行就是學理論、追究哲思思辨、純粹精神上的東西,實際上是身心同步的。身體的開悟、身體的開竅,說起來好像挺玄虛,其實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是身體敞開的。  老子說:大音希聲,內里的意思跟上面的一樣。能用靜謐的心思觸及到別人觸及不到的內在之音,就能觀象。能觀象的人,定可以看到內在那種隱隱的、朦朧的、清晰的、洪大的「雷音」。  每當你豁然開朗明白到一個道理、進入一層境界,那種如同受難中沙僧聽到孫悟空名號一樣的「醍醐灌頂,甘露滋心」。西遊記里的故事,有話外音,隱藏著一道道通向你所不知道境界和風景的門徑,就像五庄觀後院那道門。  作為修行人,聽不到寂靜的大音、看不懂無形的天象,就等於是「認幻為真」、就會被拘禁在這個表面空間,鎖在這裡邊了。沒錯,對於走上去的人才會意識到,下界的一切都是牢獄一樣。  第三十一回(5) 黃袍怪與百花羞的情史  黃袍怪,首先是個妖怪、其次是個很特殊的神仙。他這種怪異和神奇的二合一特性,組合出來一個希臘神話中史前怪物一樣的生靈。要細說起來,孔子所不願意評頭論足的「怪、力、亂、神」四種類型,它一個人佔全了。就是在天上,張天師他們也稱這個黃袍星宿為怪神。  二十八星宿,屬於是陰陽與五行組合出來的神靈,他們都是非人類的動物的形象。既然是陰陽之下衍生出來,他們也就有男有女。  從小說中可以得知,早在五百年前,按照小說中天上時間推算,也就是不到兩年之前的時間裡,他作為二十八星宿的一員,曾經跟大鬧天宮的孫悟空發生激烈的正面衝突。他們二十八星宿團體被孫悟空一個人給打得落花流水。但是孫悟空的無邊威風,也就那麼一兩天就一陣風一樣的沒影兒了。  然後他們天象照常運作。不知道怎麼回事,不知道具體是因為什麼樣的工作機會,他好像經常需要接觸到披香殿的勤務玉女百花羞。百花羞是玉女後來在凡世間的稱呼,從這個稱呼上就可以想像到她的美貌和風姿是何等的高貴。天上的玉女下凡,又沒有攜帶罪業,自然是先天基因保留了甚多甚多。  百花羞在天上應該不叫百花羞,但是我們不知道她名字,就還是用百花羞稱呼她吧。她是披香殿裡面的侍女,也就是勤務人員,定時不定時的打掃衛生、清理爐灰燭痕、按照規定的時辰燃香燃燭。  但是披香殿,從小說中後面的故事中,可以發現這裡並不是點香焚符、興師作法的地方。  首先得研究一下,天庭上面焚香做什麼。下界眾生焚香祭拜,是為了向上界神靈表達敬意、跟上界神靈對話,以獲取天啟、或者獲取神靈的加持護佑的。現在天庭裡面已經是天上了,他們還焚香做什麼呢?  披香殿,原來還是個記錄下界眾生違法罪行,並且對犯罪做量化和刑罰計量的特殊地方。後來,孫悟空他們路經天竺國的鳳仙郡,由於需要來到了天庭。玉皇大帝就請張、葛、許、邱四大天師帶孫悟空前往披香殿參觀考察。一直以來,孫悟空跟大家一樣,以為犯罪的量刑都是理論推斷,沒有量化的量秤依據。結果孫悟空經過這一次參觀,大吃一驚,才知道人世間的惡念惡行,在天上,在天庭的披香殿這裡,都有著精確到米粒、麵粉顆粒的精確量化。  四位天師帶悟空到披香殿里看時,見有一座米山,約有十丈高下;一座面山,約有二十丈高下。米山邊有一隻拳大之雞,在那裡緊一嘴,慢一嘴,嗛那米吃。面山邊有一隻金毛哈巴狗兒,在那裡長一舌,短一舌,餂那面吃。左邊懸一座鐵架子,架上掛一把金鎖,約有一尺三四寸長短,鎖梃有指頭粗細,下面有一盞明燈,燈焰兒燎著那鎖梃。  話說回來,玉女百花羞在這裡,不就是整天對著這如山的罪業,看顧這度量設備么。然後不知道因為什麼具體原因,她有一段時間要經常接觸這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奎木狼星君。然後,兩個人就產生了愛慕之意。從奎木狼的話中,可以看出來,先是百花羞看上了他,他察覺到,然後兩個人就有了互相愛慕。並且,顯然,百花羞的情愫比他濃厚太多了。  奎木狼星君的完整話語是這樣的。玉帝道:「奎木狼,上界有無邊的勝景,你不受用,卻私走一方,何也?」奎宿叩頭奏道:「萬歲,赦臣死罪。那寶象國王公主,非凡人也。他本是披香殿侍香的玉女,因欲與臣私通,臣恐點污了天宮勝境,他思凡先下界去,托生於皇宮內院,是臣不負前期,變作妖魔,佔了名山,攝他到洞府,與他配了一十三年夫妻。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今被孫大聖到此成功。」  百花羞要幹啥呢,想要跟這奎木狼星君行夫妻之實,卻沒有要跟他明媒正娶的婚姻的意思。這就是百花羞的大錯了。而那奎木狼星君,明顯的比百花羞清醒,知道私通這種在人世間都算是不羞的事情,在天上更是不羞。所以他就跟百花羞說,以咱們的境界不應該在天上做這種不道德的事情,就算到人世間如果不想光明正大的結婚也不行的。怎麼辦?他們就合計了一個辦法,就是一個投胎做人,一個變化成妖,這樣的話,不用符合天庭的道德、也不用符合人世間的道德,兩個人就繞開了婚姻的門檻:不領結婚證、不拜天地、甚至不願意拜父母。  可是這百花羞,覺得既然有下界做人的機會了,那還不如也趁機會先享受一下人世間的榮華富貴嘛,所以就選擇了轉生到這帝王之家。看出來了吧,這個百花羞不但情重,而且還貪戀名利,喜歡享受。  百花羞為何選擇了寶象國國王一家子?顯然,她與國王他們的前緣決定了。小說沒有明說他們之間的緣份,但是通過國王與後宮、群臣的表現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他們是有不淺的前緣的。緣份是個好東西,有時候就牽著你掉下來了,俗世中沉淪、糾纏不休、難於解脫。  可是我得這麼說,從第一層面上講,是百花羞選擇了寶象國,從第二層面上,卻不是這樣的了。百花羞的下掉,是高層面神仙可以預見到的。是他們預見到了百花羞會發生的事情、奎木狼星會發生的事情,早就讓緣份中人的國王他們一眾,提前陸續前往寶象國轉生去了。而為什麼讓他們集體到這寶象國,一定是因為寶象國在西遊路上。  可是小說名字叫西遊記,你不覺得奇怪嗎?明明唐三藏他們是目的明確的前往西天的雷音寶剎面見佛祖取經的,既然這樣,叫西行記、西旅記,才更符合主題。游字有遊盪的意思,游字原字是用腳丫子走路的「遊」,不是這個在水裡玩耍的「游」。小說原名寫法是《西遊記》。  這凡心滿滿的百花羞,下界之前,以為自己安排的很妥貼,下來之後她設計的日子簡直是跟度假一樣完美,啊,先是宮廷裡面萬千寵愛的做他個十七年的公主,然後,再設計意外事故,逃避婚姻,跟心上人享受愛情的美好。  公主也做了、黃袍狼也按照約定來了,一切都如願中進行著。可是,可憐的是,想不到的是,她本人一投胎之後,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她居然把生前的天上的種種種種,給忘了給精光!劇情按照她親自設計的上演著,可是,她卻進入了另外的情節,她的心情完全沒有她設計中的幸福感,而是充滿了屈辱、絕望、扭曲的愛、和日積月累的深埋在心裡的恨。  這是為什麼?這就是不知道紅塵險惡,也不知道不道德會有如影隨形的報應啊。沒有得到預料中的幸福小日子,倒是在十三年漫長的屈辱中,盡情的償還著罪債。  而那奎木狼星,因為沒有完全迷失在情中,靈性尚存,記憶一點也沒有被蒙蔽,倒是很快就回到天上去了。雖然它還要受罰,可是在天上受罰,也比在人間享受榮華富貴強多了。他吃人,他行惡,他搶婚,十足大惡人一個。做了那麼多壞事,卻能回去。而他的娘子百花羞,基本上啥壞事也沒幹,卻深陷輪迴。這裡面,肯定還有故事有說道。  奎木狼星是二十八宿幹將,這玉女百花羞呢?她在披香殿供職,又是苦差事,是什麼隸屬呢?從玉皇大帝差遣四大天師帶孫悟空前往參觀這個過程來看,披香殿是四大天師的領地,那麼,百花羞應該屬於四大天師的弟子。  從她在披香殿所從事的勤雜工作來看,她十有八九是下界修上來的道家女弟子。對,就跟豬八戒、沙悟凈他們的前世一樣,是修上來的,因為修的辛苦和不精進,修上來威德不夠、境界不高,需要繼續苦行進修。  那麼,從她重情的表現上來看,跟豬八戒一樣,在生前的人生中,應該也是一個情濃的道姑。那麼,她情濃、她脆弱,四大天師會不知道?當然是不可能的了。  看出來整個來龍去脈了吧?她是四大天師門下的,四大天師安排她,整日對著如山如天的下界刑罰。是什麼用意?不就是希望她能在天上看到下界情迷的可怕,希望她早日清醒嘛。  顯然,百花羞情濃過甚,自己實在是無法清醒,於是,一切都被菩薩佛祖他們看在眼裡。於是,之前這後續的一切,就看似湊巧、實則有條不紊的發生了。  第三十一回(6) 橫理生金 鎮滅肅殺  孫悟空之所以後來能被佛祖冊封為斗戰勝佛,多是因為他有著一個你我都沒有的奇特美德。你看這兒朋友們爭執得急眼了,不是真的從理性上梳理思路、卻喜歡用惡言惡語來彌補內在的不足。  孫悟空什麼美德,讓咱如此的艷羨呀?你看孫悟空逮著黃袍怪,他兩個戰有五六十合,不分勝負。行者心中暗喜道:「這個潑怪,他那口刀,倒也抵得住老孫的這根棒。等老孫丟個破綻與他,看他可認得。」  看見沒?孫悟空遇到勁力上抗打的、武功強橫的對手,他的反應跟其他的真正一流的高手們一樣,是心裏面喜滋滋的、高興,有如遇知音的那種發自內心的久違的喜悅。孫悟空就是這樣,遇到激烈對抗的時候,不是說我們這樣子臉紅脖子粗、惱恨萬分,卻是這種如飲甘露、如沐春風一樣。對了,您是不是想起一個武俠小說中的虛構人物:獨孤求敗?  孫悟空這種特殊的質地,就跟街頭那些真正善於打鬥的小地痞一樣。這些傢伙們,讀書不是料、算計沒心眼、總被人利用作工具。可是他們就是這麼低俗,痴纏於打架鬥毆。為什麼呀?你跟他們深入的聊聊就能發現,他們這幫傢伙裡面,的確有奇才,就是這樣什麼都不清楚,一說打架的事情,馬上就精神的,而且什麼時機、什麼搶位、什麼章法、進攻的套路、撤退的路線,他們居然跟興兵打仗一樣的,有條不紊。只有不明就裡的人才看他們是亂糟糟的一團。  在呯呯嗙嗙打得頭破血流的流氓鬥毆中,他們中個別人也有別人想不到的樂趣,跟其它什麼抽煙喝酒一樣的癮好。  當然我不認為他們跟孫悟空這種高檔的打鬥是能相提並論的。我看到一點,那就是有人雖然暴躁衝動,但是有人能在暴躁衝動的過程中,竟可以完全脫離情緒的控制、有著別人無法企及的那種亂中之靜。  唐三藏是那種「文」人方式的修行,平日往那一坐,很有定力。遇到些日常不緊不慢的事情,他也可以梳理的很有條理,說話思考也很有頭腦的。一旦遇到魔難、遇到倉促的、突如其來的劇烈衝擊時,他就方寸大亂、指南針瘋狂的亂轉起來、找不到方向了。  孫悟空跟唐三藏則是相反的,他走的是「武」夫的修鍊之途。沒定力、坐不住、沉不住氣,也不喜歡當家作主、缺乏王的氣概。可每次遇到這些三藏會完全迷失的劇烈衝突和魔難中,那麼就只有孫悟空一個人是能扭轉乾坤的、孫悟空是個有大擔當的人、關鍵時刻才能顯露出來他的不凡的智慧和運籌帷幄的大能來。  如果說唐三藏是修建乾坤的,那麼孫悟空是扭轉乾坤的,從歧途中把唐三藏給拉回來。  孫悟空的武功神通,只不過是他智慧的另一種體現方式而已,我想幾乎所有的讀者,都沒有人想到這一點。  「這個橫理生金棒,那個斜舉蘸鋼刀。」 橫理生金,是物質演化之理,修行人物質演化依靠的不是化學知識,是強大智慧和強橫的意志力。他那種強烈得讓你不得不隨著他的念頭而變化、分解、組合的意志,驅動和維持著他整個小宇宙的運轉。  「猴王鐵棍依三略,怪物鋼刀按六韜。」 三略、六韜之屬,稍微熟悉傳統文化的讀者都知道,是兵法之屬,也是中國傳統中醫的用藥之法,同時,得到過中國傳統武術熏陶的人,更明白這不但是打鬥的謀略、也是修鍊自身的法、行大小周天。還有,這是以武修出來的小宇宙、奪天之機、順天之意、清理舊王朝敗滅的筋脈肌理、再造新王朝血脈身軀的大事業。  歷史上,每個王朝面臨終結的時候,便是修道人忽然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時候,他們、一改往日不問天下事的作風,強勢干預時局,左右王朝變換、左右文化發展。修道人不是應該遠離俗世嗎?那是天意要他們遠離俗世的時候。一般人覺得修道人應該如何,那是一般人的事情,不是修道人的事情,他們才不在乎我們怎麼看、怎麼想。  孫悟空賣了個破綻、黃袍怪吃了個破綻,買賣完成之後,妖怪在孫悟空眼皮底下憑空消失了,讓孫悟空大吃一驚。妖怪去了哪裡?他原來是孫大聖大鬧天宮時打怕了的神將,閃在那山澗里潛災,被水氣隱住妖雲,所以不曾看見他。  孫悟空有理由吃驚,因為他的一雙超級無敵鉑金靚眼,按理說能看到隱形的妖怪、不管你是土遁水遁還是亂遁,都能看見的。可是現在這當兒,居然一陣氤氳的水氣,就把他那比X線穿透力還強的視線給秒殺了。  我不相信是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有折扣有摻假,我也不相信水氣真的能夠阻擋了孫悟空眼睛的非凡穿透力。我只感覺到一個事情,有神仙隱隱的保護了黃袍怪、阻斷了孫悟空的視線。這個神仙不是菩薩佛祖,也八九不離十是他們這個級別的。  你看不但菩薩這樣級別的神仙不讓孫悟空真的殺死這黃袍怪,而且黃袍怪的前同事們,也出面勸說孫悟空不要打死他。我當然不相信是天上的神仙官官相護,天上絕對不會有這種徇私舞弊的事情,千百年來,唯一假公濟私的勾當,還只有孫悟空在蟠桃園時候的監守自盜。  那麼天上的眾星君勸阻孫悟空,很有可能是因為這樣一種情況,就是他們在看到了奎木狼星君從水裡鑽出來,和被孫悟空揪打的過程,以他們作為神仙的互相了解和默契,感覺到了裡面肯定不是一般神仙墮落這麼簡單的事情。  還有,就連那玉皇大帝,知曉了奎木狼星這十三天下界做妖怪、殺人吃人,仍然給予了他很輕的處罰。要知道,後面那天竺國的鳳仙郡人,因為不愛惜糧食等,就造下了如山的大罪業來,遭受很大的報應懲罰。這黃袍怪幹了那麼多壞事,怎麼處罰就這麼顯得輕微了?  還記得不?前面小說中寫到唐三藏誤走妖邪,說到這黃袍怪很有靈性。並且,小說中也明確說到,這黃袍怪知道自己的前身,知道自己是神仙下來的,並且還保留了極強的武功神通,而且還練出來了真寶貝:內丹。  那麼,熟悉藏傳佛教的朋友可能已經很清楚,我在說什麼了。是呀,天上的事情,真是無法用我們這種凡俗人心來揣測的。  話說回來,這一大關難,明明是說唐三藏的關難,可是你看整個這個過程中,他除了變成一隻老虎被一頓好揍之外,幾乎什麼都沒幹,這關就算過去了……  整個過程中,都是他的徒弟們在拼死拼活。唐三藏就是等著最後的好結果。那麼,這算怎麼回事?小說中寫的明白。行者接水在手,念動真言,望那虎劈頭一口噴上,退了妖術,解了虎氣。長老現了原身,定性睜睛,才認得是行者。一把攙住道:「悟空!你從那裡來也?」沙僧侍立左右,把那請行者,降妖精,救公主,解虎氣,並回朝上項事,備陳了一遍。三藏謝之不盡,道:「賢徒,虧了你也!虧了你也!這一去,早詣西方,徑回東土,奏唐王,你的功勞第一。」  哦!一向高傲虛榮的三藏,終於一掃高傲虛榮,坦誠認可孫悟空的功勞了。從此以後,他真正的有師父的樣子了、可以說他是個真修之人了。之前,孝悌之道,引導百花羞從歧途走回,讓沙和尚、白龍馬、豬八戒、孫悟空正確對待魔難。而偏偏唐三藏不懂孝悌的實踐、不愛惜尊重徒弟。現在,他理順了這關關係,上下貫通,可以踏上真修的路途了。  「君回寶殿定江山,僧去雷音參佛祖。」這層天地的君、女兒失而復得,這修行人、神通和真見失而復得。可以說,能不能真正修行的考驗,這才算及格。  (第三十一回 完)  第三十二回(1) 海棠表示思鄉不思進  (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  話說唐僧復得了孫行者,師徒們一心同體,共詣西方。自寶象國救了公主,承君臣送出城西,說不盡沿路飢餐渴飲,夜住曉行。卻又值三春景候。那時節:  輕風吹柳綠如絲,佳景最堪題。時催鳥語,暖烘花發,遍地芳菲。  海棠庭院來雙燕,正是賞春時。紅塵紫陌,綺羅弦管,鬥草傳卮。  修行真是不容易啊,一旦誤入歧途,就如同石沉大海一樣、或泥牛入海一樣,就在海裡面痴纏不已。啊,悟空回了,公主救了,魔難沒了。明明是三藏三喜臨門,怎麼我這麼烏鴉嘴說這麼不中聽的話兒?  是呀,尤其是本回這一首開篇的詩兒,花紅柳綠、笙歌鳥語的,一派陽光氣象。對了,各位,是不是對這樣一首詩,有一種久違了的感覺呢?是的,自從第二十三回以來,沒有這種詩情畫意小清新的日子已經很久很久了。對了,這說明,三藏的修行,已經停滯很久很久了。今朝才得以改觀。  「時催鳥語,暖烘花發,遍地芳菲。」講的是什麼?竊以為,是陽氣重回大地,熏蒸著萬物生髮、讓天地復甦,三藏那腦袋裡錯了位的筋,被咔啪一聲給扭轉過來,他的小宇宙中的筋脈就跟大宇宙銜接起來,這一層的天地重新生髮了。  大家肯定會記得,只要是描述到沿途的各國,西遊記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一律把一個城郭就成為某某國。就連唐太宗的國家都不能例外,他不稱唐朝,他被稱作長安國、陝西大國長安城。我相信,對於這種國度的稱謂,大家可能覺得是作者隨便寫的,或者是作者是為了表現是脫離現實的小說有意為之的荒誕手法。  寶象國,既不是國家、也沒有大象、甚至連寶貝也沒有。它只是一座城池,被一個昏聵、善良、糊塗的君主統治的城池。可是這個城池,唐三藏經歷了它之後,真的開始脫離了俗象、開始走向寶相莊嚴的修行人形像了。畢竟,他內心最為頑固的可怕的人心被根除了。而從四聖試禪心的深秋時節開始,到黃袍怪事件結束為止,他們中間經歷的五庄觀、白骨精、黃袍怪,的確是在秋末、冬天時節發生的。  那麼,走出寶象國的唐三藏師徒,經歷的這一個春天,就有著重大的意義,從哪一個角度來看待,都是一個轉折點。「輕風吹柳綠如絲,佳景最堪題。時催鳥語,暖烘花發,遍地芳菲。」這首詩前一半寫的是盎然的春意、自然景觀。「海棠庭院來雙燕,正是賞春時。紅塵紫陌,綺羅弦管,鬥草傳卮。」很顯然,這首詩後一半描寫的是被春天氣息感染的人們、懷著舒暢的心情遊玩的情景。  終於,我看到,三藏的小宇宙開始有了人氣、他世界的眾生們、也開始有了生命的春光和暖意。哎,真是不容易呀,這修了十生十世的人兒,他的世界原來一直是冰天雪地的、在冰封狀態。這讓我想起了,剛剛下線的《白雪公主與魔鏡魔鏡》,對不起,差點把魔鏡敲成了墨鏡,嘿嘿,你懂的。  《白雪公主與魔鏡魔鏡》電影,就描寫到當喜歡招魔的王后霸佔了王國之後,白雪公主他們的國家就從四季如春變成了冰封雪掩的國家。直到白雪公主和白馬王子破除了王后的魔法,他們的國家才再度回到了春天。多麼美麗的再創作呀,內涵上完全超越了原著,實在是難得。  呀!您發現沒有,這首詩里,不但寓意了唐三藏的修行境界與心境,還隱藏了另外一個事情,那些關於西行路上國度的信息。  「紅塵紫陌,綺羅弦管,鬥草傳卮。」 綺羅就是綾羅綢緞的衣服了,弦管就是樂隊的野外露天演奏了,鬥草主要是女士們愛玩的遊戲了,傳卮多半是男士們在飲酒傳杯。紅塵紫陌呢,就是三界內人世間的京郊野外了呀。  哎,不對呀,這他們一行人走了很久,離開寶象國很久了呀。「自寶象國救了公主,承君臣送出城西,說不盡沿路飢餐渴飲,夜住曉行。卻又值三春景候。」顯然這裡的京郊不是寶象國的京郊。但是,顯然,這裡也不是他們西行路上要拜訪的國家。也就是說,他們一行路上,會路過一些國家,卻跟他們的修行沒有關係,或者說,沒有直接的關係。  哎!這不是又不對了,我不是剛才還得意洋洋的說,這是三藏的修行境界中對應的事情,這是他的天地里發生的事情。怎麼又跟他沒有直接關係了?比我聰明的朋友,顯然,這是發揮您聰明才智的良機,猜一猜,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說不定,真的是我的思維邏輯出現漏洞了呢。  西遊記中,有不少饒有興味的內容,從來沒有人細細的研究過。我希望從我們朋友們開始,一起來琢磨琢磨。比如,西遊記中的每一首詩,都跟修行有關係。甚至是描述到的每一個妖怪的詩,也無一例外的有著修行上的內涵。要知道,作者的每一段筆墨,都不是白費的。  本人才疏學淺,很多東西不懂,並且時間精力也著實有限。西遊記裡面的人物身份、衣著、言談、風俗、等等,都值得深研。我相信中國有高人,能逐一解讀這些跟唐三藏修行息息相關的豐富內容。還有比如小說中提到的花押、鬥草傳卮等等。並且,竊以為,如果您看出來了西遊記中人物言談跟修行的那種對應、那種演變,完全可以看出來紅樓夢裡面的道道了。紅樓夢跟西遊記一樣,裡面有一根「大筋」、有一根「龍脈」。每個人物每個言行所在的層面上下交錯、演化輪迴、推動著故事的前進,上界力量、在必要的時候介入,控制著全局。  當然,所有這一切,都是圍繞著人心在變化,所以:師徒們正行賞間,又見一山擋路。唐僧道:「徒弟們仔細。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擋。」行者道:「師父,出家人莫說在家話。你記得那烏巢和尚的《心經》雲『心無掛礙;無掛礙,方無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之言?但只是『掃除心上垢,洗凈耳邊塵。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你莫生憂慮,但有老孫,就是塌下天來,可保無事。怕甚麼虎狼!」  第三十二回(2) 怕什麼來什麼  作為唐三藏修行取經,走路時間一長、遇不到妖怪,他就疲憊了,他就心裡總是想著要休閑,疲疲塌塌的想放棄修行。當大傢伙兒遇到妖怪了、他被妖怪抓了,然後他又嚇傻了,哆哆嗦嗦的想放棄修行。這就是他的常人心在作怪。你看他,一碰見高山峻岭,他就馬上想到了虎豹狼蟲,心裡就慌慌張張的。  這是怎麼回事?這是由於他意志並非一直清醒,並且是在枯燥疲累的修行路途上,往往是在乏味和難熬的痛苦煎熬下,主動放棄自己的結果。放棄自我的結果是什麼?恐怕跟我們所有人都一樣,在這種細索的折磨下,很快的,我們的身心中就建立了一套自我放棄、自我折磨的模式框架。建立起來了一套完整的恐懼記憶的鏈條。  這個鏈條一旦建立起來,只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興旺茂盛,纏繞著你的生命,控制這你思想的感受、身體的反應,並且讓你越來越認為、它就是你。  三藏就是這樣,所以,你孫悟空怎麼跟他說心經,說修鍊上的話兒,也不管用。要說道理,他比你孫悟空都明白,可是,可憐的是,你讓他通過一兩次魔難、考驗就能去掉這一套鏈條系統,是斷然不可能的。  你看三藏怎麼應對悟空的提醒。他說:「我  當年奉旨出長安,只憶西來拜佛顏。  舍利國中金像彩,浮屠塔里玉毫斑。  尋窮天下無名水,歷遍人間不到山。  逐逐煙波重迭迭,幾時能彀此身閑?」  最後他來了一個反問句:哥哥我什麼時候才能讓這個疲累的身體清閑下來呀?看見了吧,他是有點累的怕了,他是開始因為身體的疲累、覺得取經的事情應該靠後站站了。這就是前面他遇到的六賊之一:身本憂。  三藏話里的問題,馬上被孫悟空揪住了空當,行者聞說,笑呵呵道:「師要身閑,有何難事?」是呀,如果你想要身閑,咱們馬上就可以做到,撂下挑子、放棄修行就馬上實現了。如果你不想放棄修行,那麼想想吧,將來你修成之後,萬緣都罷,諸法皆空,造成你所有痛苦的,說到底都是因緣、因緣就是業力,在英文中,因緣、業力、因果,都是一個詞兒:Karma。修成之後,善緣惡緣全部消失,那時候、自然而然的什麼痛苦都沒有了,而且是永遠的都不會再有了。  三藏一聽,心裡不悅,可是也不像以前那樣馬上就火冒三丈,剛剛吃過跟悟空對著乾的苦、知道悟空是對的。可是同時,三藏他真的做不到悟空期待的那樣、馬上就舍掉了這些人心的執著,所以,長老聞言,只得樂以忘憂。什麼叫「樂以忘憂」?就是轉移注意力,用表面的快樂、來掩蓋內心的憂愁。  孫悟空也發現了,三藏對心經的理解很有問題、理解不了。所以就自己編了一個淺顯易懂的順口溜「掃除心上垢,洗凈耳邊塵。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  「掃除心上垢,洗凈耳邊塵。」似乎跟神秀說的偈子有點像?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神秀不是不如慧能的檔次高嗎?弘忍認為神秀未見本性,未付衣法給神秀,而是傳給了慧能。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神秀說的是修行過程中的狀態,慧能說的是圓滿之後的狀態。一個一般人,你絕對不可能進入慧能那種狀態、也絕對不能理解他說的最終含義的。現在的唐三藏、也是出於修行的過程中。  但是可憐的三藏,修行過程中的修心,他現在也相當的困難。孫悟空說的「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他現在還完全不能理解、沒概念呢。苦中之苦是什麼?想必各位也不太清楚。那麼什麼是人上人呢?是當官發財嗎?是名動江湖嗎?還是可以隨便欺負人?  人上人指的是更高境界的人,跟財大氣粗拳頭硬腰桿壯沒有關係。三藏目前需要修的這一層境界,是「山高蔽日遮星斗,時逢妖獸與蒼狼。草徑迷漫難進馬,……」人心繁盛、荒草蕪棵的。所以就出現了一個神變化出來的樵夫來,在這裡表演伐樹砍柴給他看,示意他修心。  這個老樵夫,真不是蓋的,就沖著唐三藏吼了一嗓子,但見那話語如同凌厲的鋼斧一樣、飛向了三藏心裏面恐懼的枯柴:「那西進的長老!暫停片時。我有一言奉告:此山有一夥毒魔狠怪,專吃你東來西去的人哩。」  第三十二回(3) 顛倒的夢想要先顛倒過來  老樵夫一句話,真真的戳中了唐三藏的麻骨,就完全跟條件反射一樣,當即讓他長老聞言,魂飛魄散,戰兢兢坐不穩雕鞍。  我就說吧,這時候三藏執著一上來,他的身體就基本上不屬於他自己的了。而這神仙變化的樵夫,也真是心狠,就直直的上來就戳他身上的機關,讓那恐懼的鏈條馬上就興奮的運作起來。  三藏的恐懼表現,讓他自己魂飛魄散,讓讀者們覺得好氣好笑,讓修行人看起來心裡別有一番滋味,而神仙們怎麼看呢?神仙們根本就不把他的恐懼當回事。恐懼只是一個表現,就像生病的表現一樣,裡面有病因,讓三藏體味到自己恐懼背後有原因才是目的呢。  當然,三藏沒有這樣好的悟性。他首先是想到自己神通廣大的徒弟們給自己撐腰。這時候你看他,又是完全跟條件反射一樣的快速——急回頭,忙呼徒弟道:「你聽那樵夫報道『此山有毒魔狠怪。』誰敢去細問他一問?」  看來,三藏真的是完全給嚇住了,你看他說話的用詞,他問徒弟們「誰敢」,說明他自己是真的不敢的。他不敢面對的是誰呢?是一個不是妖魔鬼怪、甚至也不是壞人的老樵夫。人家就一句話,人家話的內容,就讓他如此恐懼。並且,讓他如此恐懼、甚至不敢去做的事情,居然只是「細問」一下具體內容。  我相信,諸位跟三藏有過類似的經歷,猛然間,被人說中了心裡最害怕的事情,然後,連人家的臉都不敢看一眼了,心裡直是恨不得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沒有出現過這個人、人家沒有說出過那句話。  這種事情,到底是為什麼呢?作為一般人、是討債的前緣來了,作為修行人、也是討債的前緣來了。三藏為什麼會恐懼?就是他面對的債主、前來討債、要他還賬了。什麼時候欠下的債?不清楚。但是不管我們清楚不清楚,有一點我們清楚,那就是,現在人家就要跟他結帳了。  或許有朋友會說,還賬有什麼痛苦可怕的嘛!還就是了,大老爺們的,借的起還不起?當然是了,還賬當然不能說可怕、讓人恐懼。日常生活中,什麼人我們看見他還賬的時候不肯認賬、拒絕還賬、甚至還埋怨催債人霸他的財產?如果看見這樣的人,你一定會覺得,這人怎麼一點擔當都沒有……  可是,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的大多數煩惱、麻煩、煩心等等,說到底,還真的都是債主在催債呢。這時候,估計我們就不會那麼淡定、那麼坦然了,估計我們都是跟三藏一樣、先是慌張、再是找靠山、最後躲不過了還不放過老天、把老天拿來埋怨一頓。  其實,前面我倒是真不用這麼絮叨的說這麼一大通,因為,我們尊敬的悟空,早就說穿了一切,一切都是因為前緣。要想終結這所有的痛苦、煩惱、恐懼、掛礙,就得修成正果,因為修行過程就是了解這一切恩怨之緣的。修成了之後「萬緣都罷,諸法皆空。」等到你修成了,想要不幸福都難,修成了「那時節,自然而然,卻不是身閑也?」  修行的修心、是個精細活,很精微的。三藏還不能這麼精細的掌握,說句不好聽的,他現在的修行技術、在我看來還是相當的傻大黑粗。「心無掛礙;無掛礙,方無恐怖,遠離顛倒夢想。」「掃除心上垢,洗凈耳邊塵。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這兩句話,其實是個修心的技術,要去掉心上的掛礙、這些掛礙就是心上的污垢、耳邊的灰塵。如果去掉?就是掃除、洗凈,這些東西掃去了、洗掉了,自然就無恐怖了、沒有了顛倒夢想。  為何?因為你、我、他所有人的所有的恐怖、顛倒夢想、愛欲情仇、名利情,就是這些污垢、灰塵、掛礙給我們製造的、它們給製造的!  然後,孫悟空主動出場了,雖然他這時候還沒看出來這老樵夫就是天神日值功曹所化,但是他卻跟這老樵夫,一問一答,詳細講解了如何修心。孫悟空奉命出場,拽開步,徑上山來,對樵子叫聲「大哥」,道個問訊。  咦!之前一向高傲的孫悟空,這次見到了常人表現的老樵夫、居然沒有張口喊人家老兒、也沒有自抬五百年的身價,而是禮貌的稱呼人家大哥咧。這是為何?  應該說,一方面是悟空的修行心性也在進步。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之前老樵夫的出場,很有氣概。小說如此寫道:長老勒馬觀山,正在難行之處。只見那綠莎坡上,仁立著一個樵夫。你道他怎生打扮:  頭戴一頂老藍氈笠,身穿一領毛皂袖衣。老藍氈笠,遮煙蓋日果稀奇;毛皂衲衣,樂以忘憂真罕見。手持鋼斧快磨明,刀伐乾柴收束緊。  擔頭春色,幽然四序融融;身外閑情,常是三星淡淡。  到老只於隨分過,有何榮辱暫關山?  這老樵夫,顯然,不只是三藏一個人瞧見了,他們師徒全都瞧見了。先說三藏瞧見樵夫的時候,心裡正在想什麼呢?他正在心裡犯嘀咕「草徑迷漫難進馬,怎得雷音見佛王?」  而瞧見老樵夫的時候,他一轉念,又在想什麼呢?他心裡的想法,在這首詩裡面有交代了,他從樵夫的身上,看到了他覺得罕見的「樂以忘憂」,看到了「四序融融」,還看到了「身外閑情」,甚至是,老樵夫的淡泊氣魄,馬上深深的感染了他、讓他從煩躁猶豫中清凈下來,促使他悠然的聯想起來、豁達起來「到老只於隨分過,有何榮辱暫關山。」  「常是三星淡淡」,三星是什麼星,會如此黯淡?哈哈,這個淡淡不是黯淡的意思,是淡泊、淡然、清淡的意思。那麼這個三星、是什麼星?不是前面的福祿壽三星,是指的心宿三星,是主心的星。用在這裡,是指一個人的心。  面對老樵夫、不是三藏一個人感到了那種高貴的淡泊情緒,他們師徒四人都感覺到了。所以,這種高貴情緒是如此的明晰、氣場強大,就讓孫悟空也肅然端莊了些。  從老樵夫不張口就傳遞出來的信息,你就知道,往下,他要跟孫悟空一起教三藏什麼道理了。  第三十二回(4) 解  「遮煙蓋日果稀奇」,這是屏蔽外擾的心理姿態。「樂以忘憂真罕見」,這是從執著中自拔的手段。「手持鋼斧快磨明,刀伐乾柴收束緊。」多麼直觀明了的比喻呀,關於修心、關於去執著。如果能做到快斧斷乾柴、果斷去掉那些沒有的屬於死去的卻又長在你身上的執著,那麼,自然就會走向「身外閑情,常是三星淡淡。到老只於隨分過,有何榮辱暫關山?」  是呀,我知道,您做不到、或者說經常做不到,可能正在為此苦惱呢。因為,如果想做到這一步,肯定要認識什麼是你身心上的乾柴,還要有決心去砍掉這些乾柴。不但要有砍伐自己乾柴的決心,還有有斧子慧劍。不但要有斧,還要能把你的鋼斧快磨明。  心中的明斧,可不是你的狠心,狠心是兇狠,是乾柴枯枝。真正的明斧用的大意,應作如是揮————就是下面悟空和伽藍護法的猿樵問對。不得不先說,跟您想像中的果敢和堅決、相去甚遠。  樵夫答禮道:「長老啊,你們有何緣故來此?」  行者道:「不瞞大哥說,我們是東土差來西天取經的。那馬上是我的師父,他有些膽小。適蒙見教,說有甚麼毒魔狠怪,故此我來奉問一聲:那魔是幾年之魔,怪是幾年之怪?還是個把勢,還是個雛兒行?煩大哥老實說說,我好著山神、土地遞解他起身。」  面對相貌猙獰的孫悟空,老樵夫毫無懼色。樵夫所問的是,長老,你有何緣故來此。老樵夫所說的緣故,緣是前緣、前世之緣,故是後故、今生之故。孫悟空的回答,沒有回答前緣,只回答了今生之故,悟空他坦誠的說出來到達此地的原因「我們是東土差來西天取經的。」並且,孫悟空還一點不遮家醜的自曝其短「那馬上是我的師父,他有些膽小。」  悟空為何要向老樵夫提及自己的師父呢?顯然,一種最大的可能是,之前老樵夫是沖著唐三藏師父吼話的。為何我這麼判斷?乃是因為,從小說中可以看出來,唐三藏一直是衣冠周整的和尚打扮,並且光著腦殼,一看就是個和尚。再者,老樵夫站在岩石上看,只有唐三藏騎在馬上,一眼就看到的,應該就是他。  悟空提及三藏,等於是解決老樵夫眼裡的疑慮,為何沖著唐三藏喊話,三藏卻調轉馬頭躲起來,然後跳出來一隻毛絨絨的猴子跟自己問詢。  然後孫悟空接著詢問關於魔怪的詳情,就引出一番看上去啰嗦無趣,實際上是修行要害的事情來。修行中的人、面對前途,有幾個懂得去問詢魔難的來由、魔怪的來歷的?很少。並且,神仙變化成俗人、或演化出俗事、或利用俗人俗事,來點化修行人注意魔怪的時候,有幾個人會察覺是點化、會當回事的?很少。  修行人,如果看不見魔怪、看不見神仙的情況下,如唐三藏,遇到魔難的時候,就膽怯退縮。如果看不見又不退縮,那一刻就是孫悟空。為何?難道如果真的不退縮了就會跟孫悟空一樣忽然天眼大開了?不會的,肯定不會的。  但是,修行人,每一個修行人,很多時候,在關難來臨之前、特別是一些重大關難來臨之前,都會遇到各種各樣形式的點化。有時候,是忽然有一個人給你說了一句很奇怪的話,但是這個人自己在說什麼他自己卻渾然不覺。有時候,是忽然周圍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有時候,乾脆是,忽然你就一閃念、有一個警醒的意念出現在你的思想中,那一刻、你平靜、理智,很清晰的知道,這不是干擾、也不是雜念。  那一刻,就看你修行人會不會靈了。如果你靈的話,就會像孫悟空這樣,無執念無恐怖憂愁的靜靜的去探尋那魔難背後東西,究竟是何方來歷、根源何處、能力如何。這個不是好奇心能驅使你探究明白的,知道去探究這背後根源的修行人,是因為他具備了一種修正天地筋脈的能力……  這跟一般神仙的那種開天闢地、支配下界運作還不同。他們是從上往下的修正。而孫悟空這種能力,是從下界修上來,然後修正他所未達高境界的能力。他這種修正,不是根據自己喜好、或自己的下界經驗,大刀闊斧的改革。是什麼呢?  是什麼,往下繼續看就知道了。  樵子聞言,仰天大笑道:「你原來是個風和尚。」  行者道:「我不風啊,我是老實話。」  老樵夫聽他這麼說,來了精神,就忽然靈機一動,要激將激將孫悟空,套出些新鮮有趣的修行人的經驗來。然後這一激,孫悟空就毫不猶豫的中招了。  樵子道:「你說是老實,便怎敢說把他遞解起身?」  行者道:「你這等長他那威風,胡言亂語的攔路報信,莫不是與他有親?不親必鄰,不鄰必友。」  由於急於想知道孫悟空的答案,於是老樵夫就有些操之過急,急翹翹的問孫悟空如何一個遞解之法。然而這一急,話裡面露出點破綻,馬上給孫悟空抓住。由於妖魔實在是厲害,他心裡非常清楚,所以就順理成章的用了一個「怎敢」。孫悟空一聽馬上就覺得不對頭,怎麼面前這人,怎麼會這麼認可吃人成性的妖魔?!肯定有問題,於是馬上就質疑樵夫。  孫悟空的反應,實在是一等一的機警,他馬上意識到,面前這讓跟妖魔可能有淵源,鬧不好,可能也是一個妖魔呢,所以就咄咄逼人的質問起來人家。我知道,非常多的修行人,面對一個常人,基本上是分不清這人嘴巴里說出來的話,到底是什麼東西在利用常人的大腦和嘴巴。所以就覺得,孫悟空這種機警,實在是萬里挑一都難的。  樵子笑道:「你這個風潑和尚,忒沒道理。我倒是好意,特來報與你們。教你們走路時,早晚間防備,你倒轉賴在我身上。且莫說我不曉得妖魔出處;就曉得啊,你敢把他怎麼的遞解?解往何處?」  行者道:「若是天魔,解與玉帝;若是土魔,解與土府。西方的歸佛,東方的歸聖。北方的解與真武,南方的解與火德。是蛟精解與海主,是鬼祟解與閻王。各有地頭方向。我老孫到處里人熟,發一張批文,把他連夜解著飛跑。」  神仙就是神仙,腦筋也是一等一的靈光。人家老樵夫毫無懼色、一點也不慌張,幾乎是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就把孫悟空的飛刀給轉了方向,掉頭飛向了孫悟空,並且,在刀頭上塗了些刺激性的興奮劑:「你敢把他怎麼的遞解?解往何處?」現在,不是孫悟空向他問詢,而是改成他他向孫悟空問詢了。  然後孫悟空的回答,盡顯修行的深厚功底。他可以盡查妖魔的來歷出身,可以解釋掉妖魔回歸它的本源,天上地下、四方與海里陰間。孫悟空這個遞解妖魔的本領,等於說他可以從根源上調理妖魔、讓其各歸其位、各歸其主。  你可能不太清楚我說的事情,跟修行什麼關係、跟具體修行中的日常瑣碎繁事有什麼直接關聯。  第三十二回(5) 符咒  孫悟空說的遞解,是押解的解,但是,同時就是解開死結的解。各歸其位,就是揭開死結。死結是什麼結?乃是怨恨仇、愛欲痴所營造的,前生前世的言行招來的。  很多人沒有孫悟空這樣的火眼金睛,看不到妖魔。但是每個人應該都有點心眼吧,一點靈根尚存,可以學習這個世界的構造理論,可以掌握世界上下輪轉運行的大規律,可以通過傳統文化的熏陶掌握自身人身正常運作的規律。其實,知道了什麼是正常的,就應該知道什麼是不正常的了。知道了不正常的,就自然可以達致百邪難侵的,也就是說,如果你掌握了真實的知識、文化、道德倫理,你真的甚至可以不知道妖魔的存在和運作、不需要。  但是有的修行人有了孫悟空這樣的火眼金睛,往往也不容易對妖魔能如此犀利的分析,這樣的人、往往是唐三藏式的修行心態,要麼一攬子肯定、要麼一棍子打死。  孫悟空所說八方妖魔,乃是人在不同生世不同境界所招惹的,現在他如果要修行了返回去,就不得不在每一階層都把這些自己親手打下的死結、恩怨,一個一個的了解。通過西遊記中描寫到的眾多魔難,就可以想見,唐三藏以前曾經干過多少的渾球事。  但是,也不總是都是以前自己造下的惡,有時候,是為了擔當更多的責任。究竟是哪種情況就看你要修成到哪個地步了。就像豬八戒,很多魔難,就是為了去他的愚痴。而沙和尚,一路上基本上屬於默默無聞,因為他本來就不想承擔更大的責任,一路主要是出苦力吃苦、消掉自己傷生所造下的大惡。可是孫悟空和唐三藏就不同了,他們要掌握如何為別人承擔責任,所以就顯得非常難、也很痛苦。不管是哪一種情況,作為修行人,一般是根本分不清的、如果讓你分清,那你不可能修了。  孫悟空面對伽藍神說話,實際上,旁邊還起碼有三雙耳朵應該聽,那就是唐三藏他們三個。而孫悟空如此要害的修鍊訣竅,豬八戒壓根兒就沒進耳朵、沙和尚不清楚啥反應,唐三藏呢,我估計,他是作為一個旁觀者在聽熱鬧呢,這時候的他,還真的無法懂。  那樵子止不住呵呵冷笑道:「你這個瘋潑和尚,想是在方上雲遊,學了些書符咒水的法術,只可驅邪縛鬼,還不曾撞見這等狠毒的怪哩。」  行者道:「怎見他狠毒?」  伽藍神聽聞孫悟空如是講解,居然呵呵冷笑起來,你道是為何?因為孫悟空所說的遞解之道,跟他們將要面對的妖魔,並不沾邊。那魔怪,不是天魔、不是土魔,也不是孫悟空所熟絡的哪一種。  然後人家就開始打擊孫悟空的信心了。就說他上面的法兒都是小道小術,就是書符咒水的低檔法術、也就是弄些招邪招鬼、驅邪縛鬼的勾當,糊弄糊弄無神論者、有鬼論者也就罷了。  說真的,如果說糊弄人,那些低檔法術也的確能玩的跟孫悟空一樣的樣子,儘管不起多少作用,儘管孫悟空不會屑於玩這麼低檔的把戲。孫悟空要施展符咒的話,比那些低檔道士和尚不知道厲害了多少倍。孫悟空一聽人家這內行話就楞住了,知道眼前這個樵夫、並不是一般的凡俗人、起碼是個正人君子、內行。  符咒之術,現在人們基本上無法得知原貌了。日常說話中,往往大量運用,也不知道。符咒術也是一種禱術,這種禱術就是通靈術,也就是說,全部都是跟其他時空中的生靈溝通的、用來請求他們、或用來役使他們。關於役使下界神鬼低靈,西遊記中描寫到很多,但是關於被召喚來的生靈奴役的事情,就完全沒有描寫了。  因為過去的人,幾乎不會召喚下界靈體來奴役自己的。  可是我說了,現在的人們,並不知道有符咒之術、或者不相信、或者當作荒誕的玩笑而已。所以很多符咒已經通過思想觀念的變形、進入日常生活,只是所有熟練運用的人、竟然不知道自己在施咒。  其實,罵人就是一種咒術演變過來的,就是一種惡咒術。很早的古代,全世界的人都不懂罵人,因為當時有惡咒這種咒術,所有人都知道,惡咒輕易不能施用。  為什麼叫惡咒?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召喚惡靈、施惡於自己仇恨之人,另一方面,則是這種咒術乃是一種殺敵800,自傷2000的自我殘害,兩敗俱傷為結局,為了解決自己的仇恨問題。傻子往往不知道這其中的要害。你看西遊記中,喜歡罵人的其實是唐三藏、豬八戒。孫悟空和沙和尚就不罵人,就連那些一路上大大小小的妖怪、都不喜歡罵人。  咒術通靈有兩種,一種是畫符,這個需要訓練有素的修行人,屈原就是干這個的,但是他顯然是日久年深的入了歧途。另一種就是拿自己作符、自己的身體。這兩種如果用於作惡、如果又是普通人,後果比較嚴重。  孫悟空的咒術不屬於上述情況,他不是下界的生靈,他的咒術,是祈求菩薩界、佛界等上界神靈的加持的。也就是說,咒術有不同境界。最低下的就是人世間的這種符咒方術。  中國人現在真的很奇怪,一方面信奉無神無鬼之論,一方面又天天不停歇的用咒術召喚鬼怪來做交易。  實在是,我輩人等想不通的分裂。  樵子道:「此山徑過有六百里遠近,名喚平頂山。山中有一洞,名喚蓮花洞。洞里有兩個魔頭,他畫影圖形,要捉和尚;抄名訪姓,要吃唐僧。你若別處來的還好,但犯了一個『唐』字兒,莫想去得,去得!」  行者道:「我們正是唐朝來的。」  老樵夫眼見孫悟空發散的思緒被收回到正題,就抓緊機會向他提供了前面妖魔的有關信息。前面的妖魔,正是沖著他們來的,這兩個大魔怪,氣勢洶洶、旗幟鮮明、正是要革他們的命。作者:挪威龍王 提交日期:2012-07-10 05:42  第三十二回(6) 念  修行不但是個精細活,還是一個極端「消耗」心智的智力活動。這種「消耗」,不是說能休息休息就能獲得補充的、頓頓吃鹿茸人蔘也補不上來的。我見到有朋友描述得很準確,想要在思想中觸及那種飄渺的思緒和靈機的時候,幾乎感到自己都消耗空了、思想就像透支了一樣。  所以修行,就是讓這種虛弱的精神,一點點的強大起來、後來能輕易的將那種思緒和靈機給清晰的捕捉到、並且一目了然、並且還能表達、最終能三兩句話就描述出來。當然,描述出來別人也不一定知道你說什麼,可能跟別人無關、因而永遠無法明白。  在這個讓自己從不知道自己虛弱,到感受到虛弱,到強健起來的過程,可能漫長、可能短暫,不管是長是短的這個工程中,必然的一點是,似乎有無數的思緒飄飛過來、進入你的腦海和身體,讓你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充斥內心、身體上有說不清道不明的各種滋味。  老實說,經常的,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過腦袋裡自言自語、腦袋裡自我爭執?腦袋裡自我否定?肯的有的了。在你的思想中,似乎總有一個又一個的你、他們之間可能互不相干、互相矛盾、互相敵視、互相吹捧,也有的情況是,出現一個你、對你嚴加指責、對你唉聲嘆氣、對你不離不棄……  小說中孫悟空跟老樵夫的這一問一答,如果說唐三藏是身體,那麼,這些就是唐三藏腦海中飛速飄動的思緒……一個本念、一個雜念、一個正念、一個指引的聲音,唐三藏、在這劇烈的風浪中、如同飄搖難定的一頁小舟、幾乎隨時都會被風浪給吞噬。  且回到小說,單表我們的孫悟空大神。  且說孫悟空,一聽說真的有厲害的妖魔,馬上做好了洗耳恭聽狀,沒想到樵夫說出來的狠毒的妖魔,似乎也只是個懂繪畫、會寫字的文化人,他馬上就泄氣了。於是就開始嬉鬧起來。  樵子道:「他正要吃你們哩。」  行者道:「造化!造化!但不知他怎的樣吃哩?」  你就說吧,神仙前來點化提醒修行人,又必須讓他有所警醒,又禁止告訴他究竟、更何況關於魔難的來龍去脈。這個時候,能悟不能悟,能悟多少,就全憑你自己前期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修行基礎了。孫悟空自然是混不吝,可是那是他自己基礎過硬呀,可不是唐三藏豬八戒沙和尚他們。  樵子道:「你要他怎的吃?」  行者道:「若是先吃頭,還好耍子;若是先吃腳,就難為了。」  樵子道:「先吃頭怎麼說?先吃腳怎麼說?」  行者道:「你還不曾經著哩。若是先吃頭,一口將他咬下,我已死了,憑他怎麼煎炒熬煮,我也不知疼痛;若是先吃腳,他啃了孤拐,嚼了腿亭,吃到腰截骨,我還急忙不死,卻不是零零碎碎受苦?此所以難為也。」  樵子道:「和尚,他那裡有這許多工夫,只是把你拿住,捆在籠里,囫圇蒸吃了!」  行者笑道:「這個更好!更好!疼倒不忍疼,只是受些悶氣罷了。」  眼看對話被孫悟空越扯越離題,老樵夫就趕緊收回來,抓緊時間講正事。  樵子道:「和尚不要調嘴。那妖怪隨身有五件寶貝,神通極大極廣。就是擎天的玉柱,架海的金梁,若保得唐朝和尚去,也須要發發昏是。」  行者道:「發幾個昏么?」  樵子道:「要發三四個昏是。」  行者道:「不打緊,不打緊。我們一年,常發七八百個昏兒,這三四個昏兒易得發;發發兒就過去了。」  沒想到孫悟空依然不當回事,又開始耍貧嘴。眼見得,這護法神的提醒,泡湯了。果不其然,你看那一身是膽的孫悟空,真的不把魔難放在心上。好大聖,全然無懼,一心只是要保唐僧,捽脫樵夫,拽步而轉。徑至山坡馬頭前道:「師父,沒甚大事。有便有個把妖精兒,只是這裡人膽小,放他在心上。有我哩,怕他怎的?走路!走路!」  感情他這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他以他自己的心性境界,來要求唐三藏了。這唐三藏可吃不消這麼嚴峻形勢下的恐怖考驗,他心裡是一片茫然。再一次又是「只得放懷隨行。」  第一次,在孫悟空的勸說之下,他放下心裡對前程的困惑,就是勉為其難的「只得樂以忘憂。」這第二次,孫悟空在這麼重大的嚴峻形勢下,依然滿不在乎的要他把恐怖憂愁放下,他又是強而為之的「只得放懷隨行」了。  怎麼著,您是不是感覺有點不對頭了?是的!  你看那日值功曹,眼見得前面這一番點化要白費了。於是就急了,馬上就憑空消失,用自己的異常消失,來引起他們的異常關注,目的是顯露真相、換個地方跟孫悟空私聊。  日值功曹以神的面目直言那兩個妖怪「果然神通廣大,變化多端。」孫悟空這才算信了,因為護法神絕對不會開玩笑的。並且日值功曹具體指導孫悟空如何保護唐三藏才合適「你騰那乖巧,運動神機。」因為護法神的嚴肅告誡,孫悟空的頑皮之心就大為收斂、把人家的忠告切切在心的牢記。  因為護法神說的情況、的確嚴重,所以孫悟空哥哥他,終於明白了一個真正嚴峻的現實,主要還不是妖魔的狠毒,而的的確確是唐三藏師父他的「不濟事」,心性上還差一大截、如果這魔難猛然降臨,他會崩潰的,還必須、不能讓他知道魔難如何兇險、繼續讓他蒙在鼓裡比較好。  護法神明確暗示孫悟空,一要「騰那乖巧」,二要「運動神機」。因為尚未遇到妖魔、還沒有嘗到妖魔手段的苦頭,孫悟空現在還悟不透為何要他「騰那乖巧」。那麼,人家要求他要「運動神機」又是怎麼回事呢?  雖然這時候,你我還不明白這護法神是什麼意思,但是,我保證,孫悟空是真的明白了。那麼,他明白了什麼呀?先提示您一點,這個「運動神機」,其實我們一直在談論……  第三十二回(7) 拘禁之術  關於孫悟空如何運動神機,聰明的同學可能猜到了,孫悟空運動發達的腦筋、用變化多端的神通、戲耍了傻奸傻奸的豬八戒、把一頭賊奸溜滑的老豬,給耍得心驚膽顫……。不好意思,其實不是,孫悟空運動神機,並不體現在這裡。  經過跟唐三藏多次的磨合,孫悟空就學乖了,知道很多修行中的真相,不能告訴他這個什麼也看不見、也搞不明白的師父。小陳他別看是當師父的,他的修行方式還真奇怪、什麼都看不見、只會些空洞的理論,倒是善心蠻大的、大得很泛濫、很瀰漫,經常就泛濫得洪水滔天、瀰漫得烏煙瘴氣的。跟這樣的修行人講太直白的實質的根本性的東西,會讓人家精神錯亂的。  然後孫悟空就計上心來、開始耍心機、勾兌幾滴眼淚、利用唐三藏的怕心、擠兌唐三藏護短的心、成功的把豬八戒從那癟癟的牙膏筒中給擠了出來。  為了給豬八戒鍛煉的機會、賣弄一下聰明,倒不算錯,因為如果你真的一直叫唐三藏護著豬八戒,不讓他有機會出來幹活,那恐怕老豬到了西天都見不到佛祖了。  但是老孫他一運動起來心機,這自我膨脹的小心思,也就跟著同步運動起來。你看他怎麼計較:「且等我照顧八戒一照顧,先著他出頭與那怪打一仗看。若是打得過他,就算他一功;若是沒手段,被怪拿去,等老孫再會救他不遲。卻好顯我本事出名。」  看見了沒,老孫他的計劃看上去其實還是蠻有分寸的。如實轉告護法神的警告的話,唐三藏吃不消,說不定當時就涕淚俱下,然後就骨軟筋麻的不能行動了,麻煩。不跟他說吧,他現在這麼冒冒失失的表現,鬧不好就被妖魔給捉走了,更麻煩。怎麼辦?咦,那還用說,有一頭肥豬在,暫且充當一下問路石:豬頭搞定了妖怪、一切搞掂;豬頭被妖怪搞定,救他便了、反正是老豬好歹也算個神仙、容易救。咱們問一句足智多謀的孫悟空:萬一老豬出事了你救不出來、咋辦……很不幸,老孫還沒等想到老豬的安危的時候,另一個念頭就急急的插隊進來了「卻好顯我本事出名。」  這個插隊夾塞兒的念頭,可就影響了後續的故事發展。暫且不提。人家雖然老有尾巴一樣的小缺點,但是看人得看優點嘛,咱們先看看他的優點,你看他,為了把事情搞定,如何的籌劃:「正自家計較,以心問心道:『只恐八戒躲懶便不肯出頭。師父又有些護短。等老孫羈勒他羈勒。』」  看見沒,我們的孫大聖,現在遇到事情,知道自己跟自己商量商量了,不再腦袋一熱、熱血一上頭,想幹啥就幹啥了。是的,他也逐漸的懂得如何去根據別人的狀況,尋找更加量身定做的方案。  這裡面,老孫說出來一句很重要的話,就是關於唐三藏跟豬八戒的關係,這個關係,一直是影響整個修行團隊的因素。準確的說,是豬八戒的小缺點跟唐三藏的關係。唐三藏看到豬八戒的優點:憨直,因此也牽連到豬八戒那懶惰、人心凡重的缺點被一概笑納了。  所以老孫說他護短,老孫不說他護著老豬,說他是「護短」,護誰的短?表面上看他護著是豬八戒的短,其實,他是護著自己的短。他跟豬八戒、有著一樣的缺點,只是豬八戒的表現不如他隱蔽、當然三藏的缺點也遠不如豬八戒的強烈明顯。可是,每當豬八戒遭到孫悟空言語擠兌的時候,三藏總是挺身而出,袒護豬八戒。  是的,從人的層面上講,的確是,護住了豬八戒、也就護住了自己,護住了自己的什麼呢?護住了自己的執著不被衝擊、不受損傷。這不是圍魏救趙、曲線救國之術嘛。看似正義有擔當、其實背後有小算盤。  當然,對於三藏這種內心深處的小九九,孫悟空一直都看得清楚,只是,他一直都無可奈何,就只能等著老豬和老陳他們哥兒倆一起在互相呵護、惺惺相惜中、慢慢的蒸發掉這些頑固的東西。  但是老孫的腦筋畢竟是很靈光的,他深刻掌握老豬老陳這哥兒倆的執著弱點,知道如何尋找突破點。於是,他就採用了一個一石二鳥的策略。  先是把自己弄得哭哭啼啼的模樣,就嚇癱了豬八戒、嚇慌了唐三藏。然後再用部份真相話、表明前途難行,又讓唐三藏驚慌中只有聽他老孫的吩咐。然後,再把這臨時借來的兵符令箭、來調遣他原本無法指揮動彈的豬八戒。  這調遣豬八戒,也端的不是件容易事。怎麼辦?給豬八戒做選擇題!這個選擇題高明,只有兩個選項,選擇空間很小。並且其中一個選項是「看師父」,這個選項設置得、簡直就是牛角尖兒一樣的困難、讓老豬這肥碩的身材壓根兒就不想往裡鑽。  如果這時候老豬問,可以不做么……。這時候,老孫有令箭在手,就可以嚴肅的說:你看看,跑題了吧!  其實這時候,老豬腦筋已經反應不過來這麼多了。這本來就是老孫挖的一個坑兒,給老豬量體裁衣設計的。第一個照看師父的選項,是利用了豬八戒的懶惰之心、阻止他選擇這第一個選項的,目的當然是第二個選項。為什麼我說這時候老豬腦筋反應不過來、想不起來再添個選項、或者說不做題呢?因為呀,老孫早就利用了他的怕心、塞住了他這根歪腦筋。  如果你從豬八戒的角度看問題,你就會覺得自己的反應很機靈、算盤很精明、而且一切都很自然,渾然不覺是老孫設了一個心的迷局、把自己拘禁在了一條自己原本根本就不想走的路上。當然,孫悟空給他設定的路是干正經事,讓他咬著牙去走向他原本不能達到的境界。  如果把這種局面、換算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各位尊敬的朋友,你看看會有什麼樣的發現?靜靜的回想回想那些曾經發生過的各種各樣的選擇,回想一下,都是什麼念頭阻止了你往一個方向走、又是什麼念頭促使了你走向另一個方向?  第三十二回(8) 行者走險  人家修行,是往山上攀登,老豬修行,是向泥巴里鑽研。促使他像個真的豬玀一樣鑽研泥土的,基本上就是他一貫的那種小精明、小智慧。他這種小精明小智慧,不得不說,如果放在目前的中國,依然是中上層人士的成功指南。  在世俗中,他這種思想,其實也真的是讓他如魚得水、遊刃有餘,因為,他的這種精明,的確就是鑽研泥巴的精明,拱拱泥巴、攪一攪混水,往那涼快的、濕軟的爛泥裡面一躺,作為一頭豬來說,哎呦呦,實在是美好人生。  如果從我們日常生活的層面上來說,豬八戒,反應還真快捷呢。孫悟空計謀用小眼淚兒來引誘師父和師弟們。你看他豬八戒,剛剛一瞧見孫悟空在那裡揉弄眼淚,他可是第一個引起警覺的,並且,他瞬間就分析完成了孫悟空的狀況,馬上就合計好了應對策略。  他瞬間就完成的對孫悟空的分析是什麼:「你不看見孫行者那裡哭將來了?他是個鑽天入地,斧砍火燒,下油鍋都不怕的好漢;如今戴了個愁帽,淚汪汪的哭來,必是那山險峻,妖怪兇狠。似我們這樣軟弱的人兒,怎麼去得?」  他馬上就合計好的應對策略是什麼:「沙和尚,歇下擔子,拿出行李來,我兩個分了罷!……你往流沙河還做妖怪,老豬往高老莊上盼盼渾家。把白馬賣了,買口棺木,與師父送老,大家散火。」看看,老豬考慮還挺周全,一下子把所有人的去路都給安排好了:沙僧做妖怪去,老豬做女婿去,至於師父么,做棺材瓤子去。  而且孫悟空一說起來讓他干點事情,他馬上又開始盤算起來,覺得選擇題的選項一對他來說,實在是太難堪了。難堪在何處呢?原來是要他化齋,對他來說簡直就是殺他。八戒怎麼否定這一項的呢:「假若教我去鄉下化齋,他這西方路上,不識我是取經的和尚,只道是那山裡走出來的一個半壯不壯的健豬,伙上許多人,叉鈀掃帚,把老豬圍倒,拿家去宰了,腌著過年,這個卻不就遭瘟了?」。  你看他,作為一個弟子、作為一個修行人、作為一個半拉子神仙,他居然覺得自己化齋去凶多吉少,埋怨那些鄉巴佬不識貨、會把化齋的他宰了當齋吃!原來他不但看不起野蠻的鄉野村夫、還害怕他們呢。  並且,老豬他主要問題在哪裡呢?因為他是修行人,但是遇到事情的時候,他總是一廂情願的在那裡自我設套、由著自己的執著牽著自己的鼻子在那裡幻想,而且,總是不想好事、想壞事。表面上,他是很自尊、自愛,實際上,他這是在貶低自己、把自己看得越來越低。  常人愛惜自己的羽毛、觸碰不得自己的利益、關心自己的身家性命,對於修行來說,就好比是不肯破殼而出的蝴蝶一樣,出不來,就憋死在殼裡了。那,常人不是也在殼裡面嗎?怎麼就沒有像你說的憋死,活得好好的?你這是嚇唬誰呀!  哥哥姐姐唉……要真的是活得好好的,幹嘛要修行啊!  然後做出了自己滿意的選擇之後,獃子哥就雄赳赳氣昂昂的巡山去了。三藏師父依依不捨的含淚揮手送走了自己憨厚老實的豬獃子徒弟。一回頭,才發現孫悟空那嘻嘻冷笑的面孔。於是長老他馬上就忍不住火從心頭起來、罵孫行者良心大大的壞了:「你這個潑猴!兄弟們全無愛憐之意、常懷嫉妒之心。你做出這樣獐智、巧言令色,撮弄他去甚麼巡山,卻又在這裡笑他!」。  喂!唐三藏怎麼突然就發作了?因為,因為這死猴子表面上是在擠兌豬八戒,唐三藏看在眼裡聽在耳中、鬧心在心頭啊。他總是覺得,孫悟空是在含沙射影的擠兌自己呢。正在強忍又強忍中,突然,這孫悟空嘻嘻冷笑的乖模樣,成了點燃油桶的火星。  孫悟空你想利用執著來破執著是嗎?這執著也不是傻子、比被執著控制的人可警惕性高多了。行者不是菩薩、有那般高深法力、能溶解一切怨仇,他這可是在走險。然後這執著就控制著三藏,惡語就衝口而出:全無愛戀呀、常懷妒嫉呀、獐智巧言呀、令色怪話呀。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都知道,這些,本來是唐三藏和豬八戒自己內心深藏的執著。  沒想到,孫悟空這次不發怒了、也不躲避問題了,但是他說了一句完全出乎唐三藏意料的原因來:「不是笑他。我這笑中有味。你看豬八戒這一去,決不巡山,也不敢見妖怪,不知往那裡去躲閃半會,捏一個謊來,哄我們也。」  說實話,三藏老實、可是另一方面,他並不是老實、當然也不是狡詐陰險,是什麼呢?他很呆,他的思想不靈活、缺乏靈氣,跟豬八戒有得一拼。老實和呆,看上去幾乎表現是一樣的,但是,必須說,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品性。很多人呆,就往往用老實來裝扮自己,或者,用自己老實的一面,來掩蓋自己的呆。  孫悟空回答的考較,打破了三藏的思維慣式,而且,也真的是深深的符合豬八戒的本性,因為、他自己內心深處也深藏著這種想偶爾弄虛作假的念頭。於是他就百般疑惑中反問:「你怎麼就曉得他?」  沒想到孫悟空的回答,又是完全從修行上出發的,並不是為了坑害老豬:「我估出他是這等。不信,等我跟他去看看,聽他一聽:一則幫副他手段降妖,二來看他可有個誠心拜佛。」  三藏一聽,當即卡殼,為何?這時候,他還在臉紅脖子粗的時候,嘴邊上吐沫星子還沒有乾的當兒,行者的話,讓他忽然想到了,自己也是個修行人、自己剛剛渾然忘記了修行、忘記了誠心拜佛的事情。  所以三藏,當時就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嘎巴嘎巴嘴兒,一連說了三個好字兒。沒話可說了唄。但是他臨末了還不忘警告孫悟空一句:「你卻莫去捉弄他。」於是,孫悟空走險成功。  然後,眾所周知,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下面是,咱喜歡的、津津樂道的修行的樂事、要登場了。  第三十二回(9) 老豬和你我 反正都很像  且說孫悟空變了一個輕巧的不得了的叫做蟭蟟蟲兒的小昆蟲,這個蟭蟟蟲,怎麼都搜不到來歷,據說是傳說中的物種。可是小說中的詩歌,又明明白白的說,這是當時世界上已知的最小昆蟲,「昆蟲之類惟他小」。  網上搜索,世界上最小的昆蟲是一種「膜翅目纓小蜂科Mymaridae的一種卵蜂Alaptus magnonimus Annandale,體長僅0.21毫米,其重量也極其輕微,只有0.005毫克。」這麼細小,眼睛分辨都有點吃力。不過,的確也正好符合「一身渾不見,千眼莫能尋。」而且從網上圖片能看到,這種昆蟲也確實「翅薄」、「腰尖細小如針」。  Alaptus magnonimus Annandale,搜索了一下英文,才發現也只有這麼可憐的一點點介紹,中文介紹就是全部照搬了英文。蟭蟟蟲是不是這種卵蜂,不敢下斷言。但這表明,世界上最小的昆蟲,自古以來就是最少人關注的。但是你不關注他,他可關注你,你關注他很吃力,他關注你很輕鬆。你看這孫蟭蟟,嚶的一翅飛將去,趕上八戒,釘在他耳朵後面鬃根底下。  老豬對別人吧,當面客氣的不得了、背後就喜歡戳人家脊梁骨。象恭滔天、陽奉陰違、內心跟言行嚴重錯位。你知道,這不是他第一次干這種缺口德的事了。因為吧,小心眼多的人、心胸小的人、並且又非常熱愛面子的人,最容易有這種陽奉陰違的舉動發生。孫悟空跟豬八戒一起工作這麼久、再加上老豬每天遮掩不住的小算盤,別說孫悟空看他洞若觀火,就連那個只跟他老豬打過一次架、沒說幾句話的黃袍怪,就一眼就把他給看透了。  孫悟空找到、聲討黃袍怪背後罵自己的罪責。黃袍怪一頭霧水的問:「我何嘗罵你?」行者道:「是豬八戒說的。」那黃袍怪一聽就知道怎麼回事了,就向孫悟空揭發:「你不要信他,那個豬八戒,尖著嘴,有些會學老婆舌頭,你怎聽他?」看見沒,黃袍怪看豬八戒,還挺準的。  就算黃袍怪不跟孫悟空揭露老豬的長舌頭,孫悟空自己心裡葉門兒清的。在花果山,豬八戒第一次被孫悟空趕跑,孫悟空就預想到這豬頭會背後嚼舌頭,就派猴子們去偷偷跟隨。現在這豬頭又是被孫悟空趕去跑路,豬八戒會背後說什麼壞話,估計豬八戒自己還沒開始想的時候,孫悟空就猜到會發生什麼了。  類似孫悟空和黃袍怪的這種能力,一般人可能也有,跟人打交道多了、又不傻不笨的話,自然就有這種一看就知道人想什麼的能力、甚至你的性格、閱歷,都在身上臉上掛著一樣、讓別人一望可知。  但是,一般人的這種人世間閱歷滄桑所積累的經驗,再往深里去,就跟孫悟空這種能力比不得了。一般人,頂多也就是豬八戒這種水平。我們看看,豬八戒的水平如何?  豬八戒,走的時候還意氣風發、一副賺了盆滿缽滿的得意像。走著走著,他肚子里的小算盤就噼里啪啦的撥弄起來了,這才走了七八里路、還沒撥弄幾下,他就肚子里滿肚子的氣了。於是越想越生氣、越生氣越想,然後忽地就賭氣把釘耙摜在地上,吊轉頭來,望著唐僧,指手畫腳的罵道:「你罷軟的老和尚,捉掐的弼馬溫,面弱的沙和尚!他都在那裡自在,捉弄我老豬來蹌路!大家取經,都要望成正果,偏是教我來巡甚麼山!哈!哈!哈!曉得有妖怪,躲著些兒走。還不彀一半,卻教我去尋他,這等晦氣哩!我往那裡睡覺去,睡一覺回去,含含糊糊的答應他,只說是巡了山,就了其帳也。」  我們先忽略老豬的俗心私念好不好?我們先提一下老豬的修行意願、尊重他作為一個修行人的身份。老豬覺得,大家一起取經,大家都是指望著要成正果、要一勞永逸的解脫困苦、要細水長流的過永遠幸福的日子,既然是這樣,那麼,大家應該專心的一起去取經才是正經事。那麼,為啥讓我一個人來做巡山這種跟修行毫沒關係的事情呢?!這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為啥豬八戒會覺得巡山不算修行、不算取經走路呢?原因一反過來推,就很容易找到了,他覺得,修行就是修行、其他的亂七八糟的事情都是跟修行不沾邊的,去西天就是去西天,半路去扶老婆婆過馬路這種行為、都是屬於無關的雜事。豬八戒這種思想,就等於說,我一旦修行了,就是其他事情都應該拋開、什麼都不幹。當然了、吃喝睡不能拋、執著雜念不能拋、自己覺得高興的事兒、也不能拋。  再說豬八戒的俗心私念。豬八戒還妒嫉,他覺得、大家都是修行人、大家都是平等的,憑什麼我苦哈哈的幹活,你們哥兒仨在那兒吹風乘涼哩!當然了,生命都是平等的。但是豬八戒理解的平等,就是有飯我多吃、有難大家攤,他思考的其實是共產主義的那種絕對平均的分贓邏輯。妒嫉的必然結果,是什麼呢?就是偷竊了啦!果不其然,豬八戒馬上就開始偷竊公幹時間、用來睡覺了。  巡山打聽妖怪,多麼緊要的關頭啊。他居然由於懶惰、由於妒嫉心,躺草窩窩裡睡大覺了。還記得不?就跟上次打黃袍怪的時候,他忽然就開溜睡覺、如出一轍。  豬八戒偷懶,覺得很舒服,並且還想當然的、認為孫悟空那隻該死的弼馬溫、肯定沒自己現在這麼舒坦。豬八戒特色的想當然、讓整部小說充滿了歡樂,但是從修行上來說,卻簡直是害慘了他老豬。為什麼?因為他的想當然,是一種在可笑人心作用下的往下走……  因為他,基本上從來都不肯面對自己的人心思想,不修心。往往是事情逼著他、卡著他脖子的時候他才會有時候動動腦筋、反思反思。並且,他還真的不知道,一旦走上修行路途,這每日遇到的任何事情、每日過腦的任何念頭、每日身上的任何一種滋味,都直接跟修行有關聯。  老豬為何修不上去?跟他內省的意識有關係。他內省的意識,其實應該是一種觀象能力。以我的經驗看,內省就是一種觀象,向內觀象跟向外觀象、並無分別。如果一個人懂得返觀內照、就自然應該懂得觀象。如果一個人聲稱自己修行,如果是真的,那他不可能不懂得返觀內照。如果一個修行人,一方面懂得返觀內照、一方面又不懂觀象,這個這個,就很分裂了。  所以,再往下,就是修行人視為至寶的修行技術之分析與呈現了……  第三十二回(10) 真象與假象 反正都很像  真正的反思,就是觀象,所以,孔子修訂的學問中《詩經》、《春秋》、《周易》就是這樣的實例和理論、關於如何省察天地、與天地的結構。後世的華人之所以能普遍掌握反思內觀的方法,是因為他們還留下了另一種更為通俗的、普遍可行的東西,那就是論語、大學、禮記等更世俗的文化。  這些文化,無非用各種方式促使你內斂、推行一種收斂凝神的理念。內斂、凝神的人、心緒靜下來、便減少種種雜念,而根基好的人、那麼在這種狀態中,很容易的就會意識到,這時候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  因為深刻浸透在傳統文化中的人,他有一套從世俗到天地宇宙的整體結構概念,所以就很容易的分辨一個思緒、一個現象的所在層面,以及它是否是符合從上到下的結構的。他們有一套有很深內涵的參照體系。易經還涉及到宇宙運作、變動的規律,讓這套參照體系在人們的思想中,也活了起來。  假如,有人通過其他途徑,也知悉了這套體系與運作規律,那麼他就算一天都沒有讀過傳統文化的學說,他也會看起來極其精通傳統文化的樣子,並且這種看上去像、也是骨子裡的像。  孫悟空這樣的傢伙,乃是天生就的、一來到這個世界就全然看到這種體系結構的大神仙。那麼就造成了他,不學也懂。但是天生懂的、因為水谷之氣給淹沒了,後來又修行,重新懂得、結果又重新掌握了一部分。  他的靈性就是那些他沒有被埋沒的、沒有忘記的部分。豬八戒的獃性,就是那些後天的水谷呀、貪婪懶惰呀等等。  內省、返觀內照的技術,實在是一項跟智商、學識、閱歷一丁點關係都沒有的技能。以前見識過偏遠農村出來的修行人,他們除了認識些字、能讀書修行外,在其他任何方面都是看上去土得掉渣的人,他們甚至覺得自己不懂修行、修的很差。但是跟他們聊起來才知道,他們具備超一流的觀象能力,聽得我、面上無表情、心裡卻驚怵萬分,心裏面直向他們作揖、肅然起敬!  之所以前面做了那麼多鋪墊的話,因為這種能力和技術,歷史上,還真的沒有人專門探究,從來都是不傳之秘、或者是想說也很難說清楚。你看孔子他老人家,不也是述而不作嘛,一來是不允許直說、二來是很金貴的說出來心疼得慌、三來是說了反而讓人更加不清楚了。  真正的反思,就是觀象。反過來,真正的觀象就是反思。  你是怎麼反思的,就是怎麼觀象的。為了能表達的清楚點,咱們先以豬八戒的角度來看,來個角色代入。  好,咱躺下來了,在一彎涼快的紅草窩窩裡,哎呦,這個舒坦呀,簡直是又找到了在天上做神仙時候的快樂幸福感了哩。身體的享受、帶來精神上的幸福感。精神幸福感往往還需要精神上的襯托,以顯得更加幸福。那當然是找那隻死猴子來墊背做襯托最爽的了,於是就解氣的罵了一句快活嘴的話:「快活!就是那弼馬溫,也不得像我這般自在!」  然後這眼皮就沉甸甸的關上了,然後這嘴巴就呼嚕呼嚕的張開了。然後,突然就嘴巴上一疼!咱慌忙爬起來,下意識的覺得,應該是妖怪了!嘴巴這麼痛,應該是被妖怪給戳了一槍!一看身邊沒人,那應該是妖怪跑掉了。  咦!怎麼四周遠處妖怪也沒有妖怪的影子?一抬頭,看見個啄木鳥在腦袋上方得瑟呢!啊呦我老豬明白了。這個死人頭!我想明白了啦,一定是這隻該死的鳥兒戳了我一嘴,一定它沒把我當然、也沒把我當豬,一定是因為我這嘴巴黑乎乎長乎乎的、被它當作一段長窟窿的木頭了,一定它認為裡面長蟲子了來找蟲兒吃,所以,一定是這個原因。  既然一定是這個原因,那就不用想其它辦法啦,想著把這段長蟲子的黑木頭揣懷裡、繼續睡就O了。揣起來了豬嘴巴、可就勾起來了豬脖子。剛剛躺下要睡,這耳根子梆嘰一聲,又被這死鳥給狠狠的戳了一下。氣死我啦!  為哈這麼死戳我老豬啊?……哦!一定是因為這裡是它的窩窩、一定是一隻正在生蛋孵小鳥的母啄木鳥!一定是怕我佔了它家的窩窩。唉……實在是呆不下去了。算了算了,不跟它計較,走路的幹活。  小說中,也全然是以老豬的視角來寫這一段內容的。是的,這麼些,作為一個讀者,會自然的從老豬的角度來觀察這一出怪異遭遇。但是小說同時就交代了孫悟空的變化、也就是另一個層面的、背後層面的運作。這是兩個層面的同時推進。  如果從內省的角度,一個人面對這種不順心的煩惱事情,你該如何的內省?  躺在偏僻無人的小角落、嘴巴說些過嘴癮話平衡一下自己,這有什麼錯嗎?很普通的事情啦,幾乎很多人每天都這樣的啦。  然後遇到一隻莫名其妙的鳥、啄了自己一口,你除了心生惱怒、除了恨不能把那隻鳥捉住吃掉,恐怕你也不會去深思。  可是對於修行人、或者就說那些懂得反思的人、時時注意保持善心的人,遇到這種機會,就完全是另外一種想法了。  首先這種人是不大會背後這麼咒人的。如果在不注意時候背後偷了懶、咒了人,然後忽然就遇到這種吃苦頭的事情,會立刻警覺、會馬上聯想到自己剛剛的壞行與惡言、認為是現世報。這就是反省、正確的反省,所依據的現象、依據的理論加起來,就是正確的反省、返觀內照。  觀象不止是要依據眼前的,還要依據「頭上的」、也就是深層的。老豬呢,它依據的理論不是修行人的理論、它推理的觀念也是世俗的觀念,而且他的推理,有一個很突出的特徵,就是依據聯想、也就是想當然,他把這些想當然的東西當作客觀現實去看待了,這就是最要命的。  從啄木鳥啄了他一下,他思考的方向沒有向內、沒有去從自己作為鏈條的終點、去反溯求源,他思考的方向是向外,從啄木鳥的習性上去看這個事情,而且還聯想豐富的想到了嘴巴是「黑朽枯爛的樹、內中生了蟲,尋蟲兒吃的,將我啄了這一下也。」  假如這隻鳥,不是孫悟空變的,真的是把人家的豬鼻子當成了朽木、找蟲吃,是不是,老豬的這種推理就是正確的了?如果換成一般人,會不會就沒問題了?  其實也不是。做為任何人,圍繞他所發生的事情,都會有著同樣深遠的因素在支配。這種因素的深遠,不允許人去深究,卻不等於沒有。只是一般不允許人知道。不允許並非禁止你知道,如果你真的有心探究,也會逐漸發現他的存在、並且能發現越來越深層的因素,真的就像層層傳遞的齒輪一樣,在支配這個世界、支配著你我。  要說豬八戒的腦筋、在這時候也不可謂不靈活。第一次被鳥戳了嘴,他發現是自己的嘴巴惹了麻煩,儘管他是從嘴巴的形狀上意識到的、而不是從嘴巴里說過什麼話兒意識到的。第二次被鳥啄耳根、實在是呆不下去了,他馬上就換了一個角度思考,認為是自己佔了鳥的窩窩,卻沒有想到,他作為一個修行人應該去跑路打聽妖怪,而不是躺在這裡睡大覺。  這隻鳥、戳他嘴巴、是因為他說錯了話;趕他走、是因為他不應偷懶睡覺應該起身修行。如果這隻鳥不是孫悟空變的、是一隻真鳥,那麼,也一定是有神靈在指揮著這隻鳥、在督促修行人。  這隻鳥的奇怪行為,就是象。奇怪的事情背後,一定有著支配的因素在企圖影響你!並且這因素、是活生生的生靈。  但是這次,是真的假象,應如是觀象與悟道。那麼,假的真象下、又如何悟道呢?  第三十二回(11) 真假莫辯的時候怎麼辦  了解內觀技術後,想必有朋友就想嘗試一下。或許有朋友會覺得、精神上有點吃不消。是啊,這是一種極端消耗性的心智活動,需要充沛的能量、強大的意志力做支撐的。傳統文明中的凝神、靜心,就是為走向這一步做鋪墊的。  剛一開始,可能會覺得,做什麼事情都要小心翼翼的、謹小慎微的。這是自然的。往前再走下去,那麼必然需要對物質的分層結構,有著清醒的認識和理解。因為這是分辨現象、亂象所在層面、所在脈路也就是來龍去脈的關鍵。  並不是所有的怪象或亂象都跟你有關,有些是跟你擦肩而過、卻永遠不會有交叉點的。有些呢,就是幾乎是讓你察覺不到的細微現象,卻來勢兇猛的。  所有這些,從人世間的層面上來講,會沒有任何成形的規律。有可能是同樣的現象、背後卻是不同層面、不同屬性的因素。有可能細微的變動後面隱藏著可怕的東西,也有可能洶湧而來的恐怖後面什麼都沒有。  空談理論不一定有幫助,這種事情,必須親自嘗嘗其中的滋味,有了感受之後,並且往往是經歷了很多次的自我欺騙、自我愚弄之後,才能漸漸的清楚起來。所以嘛,豬八戒往下第二次的反應,就非常值得大家觀摩觀摩了。  且說豬八戒,被孫悟空點破了真象,嚇得七葷八素、盔歪甲斜。並且同時那個罵罵咧咧的唐三藏,也驚訝於自己一向欣賞偏愛的豬頭、會瞪著眼睛對自己說瞎話。但是呢,說實話,唐三藏內心還是蠻不肯認輸的、老豬呢心裏面也有點不服氣。為了唐三藏的面子、咱們且略過他護短的事兒。跟著豬八戒繼續上路。  這一次,老豬是萬般不情願、又萬般的不敢偷懶了,走投無路之下、繼續上路。既然有了前面被孫猴子耍弄的教訓,這時候的八戒,警惕性就老高了。但是,他又馬上就偏離了修行人的路數,開始疑心生暗鬼,步步只疑是行者變化了跟住他,不管是看到了什麼,都懷疑是孫悟空變化來盯梢自己的。  於是,看見一隻路過打醬油的老虎,他也追著人家不放,舉著釘鈀道:「師兄來聽說謊的?這遭不編了。」  又走處,那山風來得甚猛,呼的一聲,把顆枯木颳倒,滾至面前,他又跌腳捶胸的道:「哥啊!這是怎的起!一行說不敢編謊罷了,又變什麼樹來打人!」  又走向前,只見一個白頸老鴉,當頭喳喳的連叫幾聲,他又道:「哥哥,不羞!不羞!我說不編就不編了,只管又變著老鴉怎的?你來聽么?」  還別只笑話老豬他的自驚自怪、亂疑亂猜。公平的說,老豬開始有進步了。從世俗人的角度看他,是夠可笑的。但是從修行的角度上,他終於邁出了第一步。  但是老豬現在的確挺可笑的啊,自己嚇唬自己。  人家終於開始注意周遭的變化了,這就是大進步。只是仍然還沒有用修行人的理論來指導他的心念和思考,這個仍然沒有進步。並且就是用前面的教訓來生搬硬套,的確不符合修行人的身份。  是的,從世俗人走向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這樣子跌跌撞撞中、開始學會悟道、掌握反思與觀象。不會觀象、談何反思啊?反思都是有依據的、並且需要的是嚴格的符合修行之法的依據。這些依據是如何獲取的?就是通過身邊那些看似自然發生的、各種各樣不同的現象。  尤其重要的是,要像心經中描述的那樣,能無有恐怖憂愁的、用靜靜的思慮去觀察這些現象。通過靜靜的觀察、來分辨真假、分辨與自身有哪方面的聯繫。這種事情,說起來就只能有這麼三言兩語,因為世事紛紜、千變萬化、繁雜得無法言說,這個世界太龐雜了、原因超出人類的智慧,就算全人類的智慧彙集起來,你也不能超越這世界紛繁萬事的表象。  可是,知道嗎?豬八戒遇到的這些異象:猛虎跑過、烈風枯樹、老鴉當頭叫,正是那些看不見的神、在想辦法啟悟他。前面是孫悟空變化了考驗於他、並且還當面點破迷局。現在是,換了考官、換了考題。  這次,是實實在在的老虎、如假包換的枯木、千真萬確的老鴉,不再是變幻出來的了。老虎呼嘯而過,示意有兇險。枯木滾落面前,示意前途難行。老鴉當頭叫,示意有惡氣籠罩。這些異象,對於一個有經驗的修行人來說,本來是警告他應該警惕的。八戒雖然疑慮,卻不知道該如何悟、當然就更不知道如何應對了。  於是他就撞上了妖怪。  猛虎、枯木、老鴉,都跟豬八戒無怨無仇,它們對豬八戒的驚嚇,並不是它們本身的本意,這個意象、就是假的真象。可是假的真象背後,你換了一層去看,卻又是發現有真象浮現了。這一層真正的真象、不在世間的層面,他存在於世象的後面,他在通過運作世間表象、在跟你溝通。  來到山前,當唐三藏感到驚恐的時候,並非是他靈敏、能覺察到妖氛,而是……唉,他跟妖魔之間有著莫可名狀的感應。而當在護法神提醒了孫悟空之後,孫悟空警覺到了異常,就覺得理應派遣豬八戒去歷練歷練、試探一下妖魔,而從時間上來判斷,應該恰恰是妖魔派出三十一人小分隊的時候。  孫悟空出於先天本能的、已經在跟妖魔開始鬥法了。只是妖魔派出了精銳二大王、孫悟空派出了二弟大笨蛋。八戒不濟、護法神們都清楚、更高的神仙也清楚,就在孫悟空教了他觀象的初步知識之後、試圖趕緊點醒他,無奈八戒不濟,這沒有遇到妖魔的時候,勝負已定了。  朋友們,觀象是一個值得學習學習的技術,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興趣就留意留意,慢慢積累點心得、順天而行。但是萬不可像修行人那樣時時事事的去凝神思慮,這種高強度的精神活動是真正修行人的事情,就是真正的修行人、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入門的。何況,一念稍歪,便入歧途。  還是跟著人家唐三藏師徒繼續觀摩更靠譜。  第三十三回(1)惺惺相吸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有時候,你不得不驚嘆於,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個本來跟你風牛馬不想乾的東西,跟你會產生一些個莫名其妙的關聯,不管你是不是喜歡、這些東西總是口香糖一樣的粘著你不放。  你看這三藏、八戒他們,就是這樣子,跟妖怪就有著暗通款曲的嫌疑。  作為團隊老大哥,唐三藏剛一到達人家平頂山的地界,就開始出現恐慌、驚懼,並且還屢屢的忍不住的對孫悟空爆粗口。  而那邊廂的妖怪老大哥,就在三藏他們剛剛到達的時候,就忽然腦袋一熱、熱得直冒虛汗,就哭著喊著要求他家二大王出兵巡山。你看看,他們早不巡、晚不巡的,偏偏要在唐三藏路過的這一天、並且是這兩個時辰巡山。  誰不曉得他們哥兒倆的厲害呀,恐怕附近幾百里的居民都給他們吃了精光了、並且附近幾百里的妖怪都被他們革了小命,因為門可羅雀、都半個月都沒有巡山了。  金角大王這個老妖怪,精神相當分裂。一方面,是他積極攛掇老二去捉唐三藏來吃,並且為了保證二大王銀角能順利出街,他一方面用道聽途說的「吃了唐三藏的肉可以延壽長生」的小道消息來誘惑老二,一方面還拿出來背著老二偷偷繪製的提前準備好的唐三藏師徒的畫像來、變相逼老二沒有任何借口不出門幹活。對老二,他是利益的肥肉前面誘、不認識唐三藏的借口被搞掉用畫像從後面推。  同時呢,他自己卻一直躲著,老二捉來了豬八戒、他說吃不得,應該捉的是唐僧。唐僧捉來了,他又說吃不得,搞不掂孫悟空萬萬不行。等到聽說老二把孫悟空也制服,他這才舒展開一直緊鎖的眉頭,虛假的笑容、這才綻放出真正開心的笑意。  誰都知道了,這哥兒倆的具體來歷啦,是太上老君手下的人跑下來了。可是問題就在這裡,通過金角大王慫恿金角二王出力幹活的對話上,可以得知,這倆人,不是同時下界的。似乎應該是,老二首先下界的、並且糊裡糊塗的就下來了、什麼也不懂。而這個老大呢,就出來的晚,並且下界做妖怪之前,還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打聽到了唐三藏的八卦新聞、還很有心計的摸清楚了唐三藏師徒的樣貌。甚至,老大他還成功的向老二隱瞞了這麼多年、關於唐三藏肉肉的機密。  似乎是,這麼多年,老大從來就沒跟老二提起過。並且,給人的感覺是,老二對老大言聽計從、老大幹什麼則未必老二知道。也就是說,老二銀角是老大手裡的一根棍子。  對了,我就是猜測,當年他們哥兒倆下界,是這樣一個過程:老大有心下界捉唐僧吃,可是自己一個人孤掌難鳴、本領也不一定夠、一個人幹不成。但是他知道老二雖然傻不啦嘰的可是有本事、是個好乾部。於是就老大編了點故事、就讓老二相信了、並且就糊裡糊塗的提前下來。下來前,估計就是老二偷竊了老君的寶貝、是在老大的指揮下乾的。  然後老大就做好充分的準備、才下界的。直到有一天,就是今天,老二的魔性也磨練成了、更強大了,唐三藏也撞到家門口了。老大跟唐三藏之間,就出現了那種莫名的心靈感應。雙方、誰都感覺到對方的接近了。  唐僧軟弱、老大陰險,兩個大佬並不直接對撼,都是指示手下的莽夫幹活。可是孫悟空不傻也不莽、孫悟空受到警告知道有麻煩,就派出了豬八戒前去試探。於是就出現了前面老二對老二的遭遇戰。  這個金角大王很文藝,他的文藝表現在很有美術天份,從它懂繪畫這點上就可以看出來。並且,從小妖們對照它的繪畫作品,就準確捉到了豬八戒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來、人家畫的還蠻逼真。從豬八戒看到自家哥們兒幾個影像的吃驚程度上,可以看出來、人家畫得相當的傳神。當然,我們的老大唐僧同樣也很文藝,理論一套一套的。所以,他們兩個人心有靈犀。  二號領袖銀角大王呢,則跟豬頭也有得一拼。別看這個銀角是首長,憨厚起來其實跟老豬一樣。捉拿老豬的時候,他看見自己舉起的刀被一桿耙子給壓住了,於是就好奇的研究起來這耙子來,研究得失神發獃,最後竟然啞然失笑道:「你會使這鈀,一定是在人家園圃中築地,把他這鈀偷將來也。」你瞧瞧,這土得掉渣的妖王,跟老豬真是神似。  銀角他跟老豬的相似性和感應,還不止這一件事情呢。等到他捉了老豬回家,老大說搞來這豬頭沒用,八戒就順桿兒爬的奢望人家把自己放了。於是這二魔王就吼道:「哥哥,不要放他;雖然沒用,也是唐僧一起的,叫做豬八戒。把他且浸在後邊凈水池中,浸退了毛衣,使鹽腌著,晒乾了,等天陰下酒。」  咦,你說說,這話兒,雖然說得老豬毛骨悚然,可是誰又能說,不是說到老豬心坎兒上去啦?要知道,把他老豬宰了鹽腌著、晒乾了,可是之前老豬自己構思的呀!來,咱們來回憶一下老豬自己怎麼說的:「……他這西方路上,不識我是取經的和尚,只道是那山裡走出來的一個半壯不壯的健豬,伙上許多人,叉鈀掃帚,把老豬圍倒,拿家去宰了,腌著過年,……」  這個是豬八戒自己求來的。之前他為了不化齋、自己給自己編造的悲慘故事,結果呢,就莫名其妙的成真了。  唐三藏用存在的人心,袒護豬八戒的人心,滋養了豬八戒,反過來給自己撐腰,加強自己的人心。然後呢,他們倆的人心、邪念,又反過來給妖魔打了氣、讓妖魔很有膽氣的來給他們找麻煩。前來找麻煩的妖魔,又讓他們倆更加的害怕、失去修行人的正念。  第三十三回(2) 人心痴纏 難上加難  之前,為了能讓豬八戒做一次探路的先鋒,孫悟空生平第一遭、把自己眼睛給揉擠出來了幾滴眼淚。到最後,沒成想,到了後面、妖怪奸詐兇險、抓住三藏的致命弱點、也抓死了猴哥要強的個性。結果呢,本來是為了玩玩豬八戒,結果把師父給玩丟了。妖怪把他給為難得真的哭了起來!  修行的路途,乍一看平淡無奇、雞毛蒜皮,仔細一瞧、深深的一想,總是這樣的奇妙,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因果和巧合。  豬八戒呢,總想通過耍小聰明、來達到逃避過關的目的,結果不但給大家貢獻了很多笑料,還每每都是不如願、到頭來還總是坑了他自己。豬八戒遭遇二大王的情節,總讓我聯想到香港老電影2004版《鬼馬狂想曲》一個情節:吝嗇鬼劉青雲在跟黑老大吳鎮宇打麻將時候作弊。  而且吧,這老豬要說起來是會飛的、有法寶的,可是那麼厲害的法寶九齒釘耙、也打不過妖怪。他跟妖怪打不過的時候,他逃跑也不想著快點飛得了,還氣喘吁吁的、拖著鼻涕深一腳淺一腳的跑,結果被捉了。可見,他武器再厲害、本尊不行的時候也毫無用處。神通呢,本尊想不起來用的時候,神通甚至連個擺設都算不上了。  但是老實說,豬八戒被妖怪捉住,這個結果還真的在孫悟空的預料之外,因為根據他對豬八戒的研究:「此山若是有怪,他半步難行,一定虛張聲勢,跑將回來報我」。是呀,老豬的確是遇到三起靈異事件、並且明顯是阻他路途的,可是老豬卻由於疑心又是孫悟空搗鬼、全部忽略了。  八戒被捉,妖怪跟這唐三藏之間的感應也更加強烈,這時候坐在那裡的唐三藏,耳熱眼跳,身體不安。如果咱們的三藏師父,稍稍有那麼一丁點悟性、或者就說他悟性不夠、稍稍有一點記性的話,他理當警覺,起碼能從這似曾相識的焦躁不安、回想起來前些日子跟黃袍怪遭遇的起因來。  於是一步錯、步步錯。三藏腦筋混亂了、悟空的推理有缺陷了,然後就直勾勾的沖著妖魔的窩窩出發了。  而妖魔這邊呢,這大魔王也夠喜歡動腦筋的,豬八戒就擺在眼前他也懶得張口審問一下唐僧他們到哪裡了,就直接根據推理判斷唐僧就在自家地盤上了、他使喚他老弟去捉唐僧:「兄弟,你既拿了八戒,斷乎就有唐僧,再去巡巡山來,切莫放過他去。」  在捉唐僧的過程中,是老二大王銀角出了大力氣、大智謀的。這個妖怪的智謀、甚至一時間還蓋住了孫悟空呢。可是這個妖怪、同時又給人相當缺心眼的感覺,你看他看見豬八戒的耙子都很稀罕的樣子,一方面土,一方面怎麼也不符合他是從天上下界來的身份。  為什麼說不符合他來源的什麼?因為按道理講,他理應跟老大金角大王一樣、認識豬八戒!並且應該他們哥兒倆都認識孫悟空、沙悟凈的。可是從小說細節描述中完全可以斷定,他真的不認識、不記得他們了。莫非是老大哥金角大王故意的把他的腦袋給洗掉了相關的記憶?可是老大沒有這個能力呀!  老大魔王也只是記得他們師徒四人的樣貌,對他們四人的歷史和過去,一樣是渾渾噩噩。  再按道理說,如此腦筋有智力障礙的生靈,神通法力是斷然不會高起來的了。可是這兩兄弟依然是神通廣大。  你說這老二缺心眼吧,他在看到三藏的時候、眼力驚人,在謀奪孫悟空的事情上、智慧超群。  他眼裡驚人表現在兩方面。第一個就是能看到人的善惡。他帶著五十名小妖出來,正走處,只見祥雲縹緲,瑞氣盤旋。二魔道:「唐僧來了。」眾妖道:「唐僧在那裡?」二魔道:「好人頭上祥雲照頂,惡人頭上黑氣衝天。  第二個就是他不但能看到人的善惡,還能看到人心裏面善中的雜質、空隙也就是死竅。他如此品評三藏:「我看見那唐僧,只可善圖,不可惡取。若要倚勢拿他,聞也不得一聞。只可以善去感他,賺得他心與我心相合,卻就善中取計,可以圖之。」  銀角這一番話,在修行人如果真看懂的話,估計一樣會嚇得渾身是汗、遍體生津了。善可不是你自家自詡的,是純度極高的、純到沒有雜質才行。任何雜質,都是死關、都是招攬妖魔的磁石。而且,就在妖魔看到孫悟空的神通給嚇得半死、都要準備放棄的時候,三藏的死關被妖魔看到、讓妖魔充滿了革命鬥志和殺人信心。  三藏的偽善已經招攬來了妖魔,眼看就要墮入自己構築的魔窟,咱們就不要再取笑他了。咱們來分析一下妖怪謊言中的漏洞。他的漏洞,比三藏還大,但是三藏已經被偽善籠罩了本性看不到了。而孫悟空不但眼睛能看出來他是妖魔、光從他的話語里也能聽出來他妖里妖氣。  妖怪這樣撒謊:「因前日山南里施主家,邀道眾禳星,散福來晚,我師徒二人,一路而行。行至深衢,忽遇著一隻斑斕猛虎,將我徒弟銜去。貧道戰兢兢亡命走,一跤跌在亂石坡上,傷了腿足,不知迴路。今日大有天緣,得遇師父,萬望師父大發慈悲,救我一命。若得到觀中,就是典身賣命,一定重謝深恩。」  漏洞在哪裡呢?一,會施法禳災的修道人,斷然不會被虎傷的,除非不是修道人。二,修行人不可能說「典身賣命」這麼市井潑皮的話。  那怪還說:「師父啊,我被那猛虎唬怕了,見這晦氣色臉的師父,愈加驚怕,不敢要他馱。」奇了怪了,這怕心如此嚴重、連人也害怕、還愈加驚怕,別說是修行人、就一個被人家救起的常人,也不會這麼不懂救命恩重、怕心如此。  但是這番我們看起來是漏洞的話,卻深深的俘獲了唐僧的心,為啥?人家那甜言蜜語的求救軟化,擊中了他喜歡錶現自己善心的小面子。他當即就說了一句修行人絕對不該說的賭咒的話:「我不救你啊,就不是出家之輩。」  孫悟空明白他性格,是「外好里枒槎」,怎麼說?就是說對外人好,對自己人狠。怎麼會這樣?當然是圖面子活兒啊!  於是,他對外人的偽善、對孫悟空的惡毒,被妖怪用來形成三座巨大的「山」、死死的壓住了孫悟空。孫悟空的武功、神通,這一刻,就這樣被唐僧這個自己人給廢了。  發現沒?妖怪本來很傻的,在魔難中,妖怪之所以顯得精明狡詐、實在是因為你自己跟人家勾勾搭搭、求人家來折磨你的。作者:挪威龍王 提交日期:2012-07-20 00:27  第三十三回(3) 攻弱不攻強  好人頭上祥雲照頂,惡人頭上黑氣衝天。這個事兒恐怕現在沒幾個人會信以為真的,儘管這是一個連有點檔次的妖怪都看得見的區別。  但是作為修行人,光有祥雲照頂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去掉所有內心深藏的惡氣與邪念。你肯不去?那麼就等著妖怪來登門拜訪吧。  這些黑業惡氣邪念之類的東西,對正念是有排斥的,它不但壓制著唐三藏的本尊、盡情的利用唐三藏的漏洞控制著唐三藏認敵作友,還擺弄著唐三藏親近豬八戒、仇視孫悟空。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並且這些邪氣的東西,跟妖怪是有感應的。二魔道:「唐僧來了。」眾妖道:「唐僧在那裡?」……眾怪都不看見,二魔用手指道:「那不是?」那三藏就在馬上打了一個寒噤;又一指,又打個寒噤。一連指了三指,他就一連打了三個寒噤。  諸位想必記得,在五庄觀裡面,道士抽打孫悟空噴血用柳樹根變的假身,孫悟空就打了個寒噤,把孫悟空嚇壞了。孫悟空曉得,道士們其實厲害,能抽打到他的真身,如果真就讓道士們抽打下去,恐怕比把孫悟空再次關進八卦爐都可怕。莫非這妖魔,指一指就能傷到唐三藏的真身了?  妖魔沒有傷害到唐僧,是唐僧身上攜帶的惡念與黑氣,與妖魔有了感應,開始發作。這些東西一發作,唐僧的人的這一個層面的他,就打寒噤、似乎是非常害怕的感覺。這些黑氣惡念,差不多是當唐僧一接近人家妖魔的地域、就開始活躍起來的,並且是接近妖魔、就越興奮。  唐僧的這些邪念惡氣,因為是跟他善良慈悲的一面混雜在一起的,孫悟空不敢擅動。為什麼會混雜在一起?這個問題得問唐僧他本人。為什麼把一些跟善良慈悲毫無關係的東西、比如糊塗懦弱面子外強中乾等等揉搓到善良裡面去呢?  由於孫悟空不能把他善心裏面摻雜的髒東西給篩出來,於是這些東西就由於嫉恨,變成了妖魔可以調遣的大山,一時把孫悟空給死死的壓住了。由於輕易的就壓住了孫悟空,這妖魔還以為自己本領高哩,於是就跑到老哥面前吹大牛,二魔笑道:「哥啊,你也忒會抬舉人。若依你誇獎他,天上少有,地上全無;自我觀之,也只如此,沒甚手段。」  注意到一個奇怪的事情沒有?後面孫悟空被護法神們召喚山神土地、給放了出來之後,他聽說這妖怪居然可以差遣山神土地,讓孫悟空大為不滿。行者道:「好土地!好山神!你倒不怕老孫,卻怕妖怪!」土地道:「那魔神通廣大,法術高強,念動真言咒語,拘喚我等在他洞里,一日一個輪流當值哩!」  行者聽見「當值」二字,卻也心驚。仰面朝天,高聲大叫道:「蒼天!蒼天!自那混沌初分,天開地辟,花果山生了我,我也曾遍訪明師,傳授長生秘訣。想我那隨風變化,伏虎降龍,大鬧天宮,名稱大聖。更不曾把山神、土地欺心使喚。今日這個妖魔無狀,怎敢把山神、土地喚為奴僕,替他輪流當值?天啊!既生老孫,怎麼又生此輩?」  聽見孫大聖在那裡蒼天啊大地啊的喊不公平的時候,五方揭諦神眾默默的表示不予理睬。他們知道妖魔的本領和法寶、曉得妖魔的來歷、並且知道妖魔的用途。心裡想,孫大聖啊,這麼奇怪的事情擺在你面前,理應知道這後面有故事嘛。  還有一個更奇怪的事情,這妖魔居然似乎能把須彌山、峨眉山、泰山給搬來壓住孫大聖,你說這個事情有多麼的奇怪呀。須彌山是神山不在人世間、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有菩薩在坐鎮、泰山也有道家的老闆在那裡管著呢。一個小小的妖魔,居然真的能把這些大山搬過來,是不是有點過於離奇荒誕了呢?  當然不是銀角大王手段高,肯定也不是孫悟空人情面子大到這種地步。並且這些地方的山神,除非他們自個兒願意、或者他們的老闆們都同意了或者默許了,不然就憑金角銀角這兩個俗身未脫的妖怪,念什麼咒都不管用的啦!  那麼是這些佛、菩薩、神,點頭默許要借故壓一壓孫悟空的霸氣、滅一滅他的威風了?當然更不是的啦,人家這些神仙都看好孫悟空的,在他們眼裡孫悟空有一顆金子的心、有一對銀子的肺,高貴著呢。  對了,很可能您已經想到了,這都是因為唐僧的面子,是他巨大的麵皮、巨大的思想業力邪念、與他修行求名、求功德的心摻在一起,這些神仙們早就準備好了三座大山、讓孫悟空知道幫助唐三藏有多難,讓唐三藏知道自己的不純給徒弟們和自己帶來多大的磨難。孫悟空機靈的很,大山一壓,他馬上就意識到了這是三藏的災愆,當即就哭訴起唐僧來:「你死該當,只難為沙僧、八戒與那小龍化馬一場!這正是樹大招風風撼樹,人為名高名喪人!」。  孫悟空正在埋怨老天的時候,土地和山神便知趣的前來報料了。那大聖正感嘆間,又見山凹里霞光焰焰而來。行者道:「山神、土地,你既在這洞中當值,那放光的是甚物件?」土地道:「那是妖魔的寶貝放光,想是有妖精拿寶貝來降你。」之前護法神告誡過孫悟空那妖怪有寶貝需要提防,現在土地神又重述了一遍,可見這些寶貝很厲害。  行者道:「這個卻好耍子兒啊!我且問你,他這洞中有甚人與他相往?」土地道:「他愛的是燒丹煉藥,喜的是全真道人。」顯然,土地神又爆料一個更關鍵的信息給孫悟空了。點透了這妖怪的喜好,當然啊,土地神就是暗示孫悟空如何搞到這兩個即將過來的寶貝了。  孫悟空聰明啊,馬上醒悟:「怪道他變個老道士,把我師父騙去了。」於是他也搖身一變,變作一個老道士。  孫道士故意絆倒了精細鬼、伶俐蟲兩個小妖怪,他倆爬起來一看孫道士,居然又無意識的送上了自家的漏洞空子:「憊懶!憊懶!若不是我大王敬重你這行人,就和比較起來。」  孫悟空何等機靈,一見空子馬上就鑽。行者陪笑道:「比較甚麼?道人見道人,都是一家人。」  看見沒,妖魔侵略人、都是鑽漏洞,而修行人破妖魔、更是看漏洞!  第三十三回(4) 有時候人不如妖怪  老大的羊脂玉凈瓶、他本人的紫金紅葫蘆,這麼金貴的兩個寶貝,銀角大王卻放心的交予兩個小妖拿著去捉孫悟空。可見,跟唐三藏比起來,妖魔都懂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呢。在這一點上,咱還是挺欣賞這兩個妖魔呢,對自己人就是相信、並且寬容。  大家都知道,後面精細鬼、伶俐蟲這兩個傻老哥,被真正的精細鬼伶俐蟲悟空哥哥給騙了,並且被孫悟空騙得很慘,不但兩件寶貝都被悟空搞走、最後甚至連一根猴毛兒都沒撈到。按道理說,這兩個毫無人性的妖怪,為了求生,應該逃之夭夭才對吧?可是偏不,它們倆經過一番心理掙扎,居然老老實實的回去彙報被騙經歷了。為什麼?  因為它倆對託付它倆寶貝的二大王,還是抱有信心的。伶俐蟲道:「我們走了罷。」精細鬼道:「往那裡走么?」伶俐蟲道:」不管那裡走罷。若回去說沒寶貝,斷然是送命了。」精細鬼道:「不要走,還回去。二大王平日看你甚好,我推一句兒在你身上。他若肯將就,留得性命;說不過,就打死,還在此間。莫弄得兩頭不著。去來!去來!」  它倆商量著把責任推在伶俐蟲身上。可是見了他們的二大王之後,這兩個小妖怪,卻沒有做這種背信棄義的事情。二老魔即停杯道:「你們來了?」小妖道:「來了。」又問:「拿著孫行者否?」小妖叩頭,不敢聲言。老魔又問,又不敢應,只是叩頭。問之再三,小妖俯伏在地,一五一十的交代了受騙經過。  甚至這妖怪還蠻知道找自己的不足,居然找到了自己的「妄想之心」。小妖向大王求饒,那金角大王聽說,暴躁如雷,但並沒有痛罵兩個小妖怪大笨蛋。而那兒妖魔呢,心平氣和的勸說老大息怒,並且還放過了精細鬼、伶俐蟲兩個剛剛犯下大錯的小妖。  這說明什麼?說明人家妖怪一家子非常團結呀!和睦相處、互相信任、構建的實在是和諧社會。其實,不光平時和諧相處,他們的和諧還真的體現在生死關頭。  在第三十五回書中,孫悟空消滅了二大王之後挑戰金角大王,那金角大王和一干小妖們,真的是個個捨生忘死的齊了心的要跟孫大聖干仗。「那三百餘精,一齊擁上,把行者圍在核心……那小妖都有手段,越打越上,一似綿絮纏身,摟腰扯腿,莫肯退後。」 不但人家一窩子的妖怪很有義氣,他們親戚之間也是抱團抱的厲害,九尾狐狸精那一窩、狐狸舅那一窩,他們都是拼了命的維護自己的妖怪團伙的。  反過來你看看唐三藏的團隊,卻是互相拆台的。唐僧疏離孫悟空、豬八戒不知死活的拆孫悟空的台。並且老豬還背後罵他們另外三個人「你罷軟的老和尚,捉掐的弼馬溫,面弱的沙和尚!」  精細鬼、伶俐蟲,兩個小妖名字到很討口彩,可惜它們的精明伶俐,不過是世俗人的精明伶俐。這是俗人的精明伶俐是什麼呢?就是它倆這樣的,喜歡給自己找借口、喜歡貪便宜。你看它們怎麼給自己找借口?行者將金箍棒伸開,那妖不曾防備,絆著腳,撲的一跌。爬起來,才看見行者,口裡嚷道:「憊懶!憊懶!若不是我大王敬重你這行人,就和比較起來。」  它倆被拌了一跤、可是一看是個道士,想發火又不好發,於是忍住沒發火,這火忍住沒法,可是心卻需要平衡,於是就順嘴從嘴巴上的高風亮節撈回了平衡,啊,我之所以不跟你一般見識,實在是因為我們大王敬重你們這些做道士的。  說句不好聽的,就這一句話就泄了密了,給了孫悟空看到了它們的空子,然後孫悟空滋溜就鑽入了它倆心理防線裡面去。於是老孫就很順利的把兩個寶貝搞到手了。  可是你說這老孫,他本來是要騙妖怪的。但是兩個傻乎乎的小妖怪,把他當作正牌的蓬萊山老神仙給無限敬仰的模樣,讓老孫也飄飄然了起來。  行者道:「我當真不是。我是蓬萊山來的。」那妖一聽就神往不已,悠然道:「蓬萊山是海島神仙境界……」行者道:「我不是神仙,誰是神仙?」那妖卻回嗔作喜,生怕不能入老神仙的法眼,上前道:「老神仙,老神仙!我等肉眼凡胎,不能識認,言語衝撞,莫怪,莫怪。」行者愈加的順桿兒爬,行者道:「我不怪你。常言道『仙體不踏凡地』,你怎知之?我今日到你山上,要度一個成仙了道的好人。那個肯跟我去?」哇!今天真有福氣啊,出門被神仙給絆倒!一聽神仙要度好人得道,這倆傢伙馬上什麼都顧不上了。精細鬼道:「師父,我跟你去。」伶俐蟲道:「師父,我跟你去。」  說實話,看到兩個小妖如此虔誠的求道之心,我都覺得有點惆悵。你看這不得人身、禁止得道的妖怪,對求道修道都熱衷如此,而現在有人身、可輕易的人們,卻對修道斥為愚昧迷信、騙人的鬼把戲。  一時間,小妖淳樸的恭維和仰慕,讓孫悟空有點飄飄然,於是就開始臉皮大起來,腦袋乎乎的就跟哄小孩一樣、跟兩個小妖玩起了一驚一詐的裝天的把戲。這一玩一鬧,把兩個小妖怪給哄得骨軟筋麻、佩服得死去活來。同時呢,孫悟空也過足了癮。可是這一過癮,就花去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這麼長時間,純粹用來玩了。  還記得吧?最早的時候,護法神警告孫悟空要「運動神機」。孫悟空什麼時候運動神機了?孫悟空早就運動神機了。什麼時候呢?是在唐三藏被妖怪值得打了三個寒噤之後。  行者道:「……莫怕!莫怕!等老孫把棒打一路與你壓壓驚。」好行者,理開棒,在馬前丟幾個解數,上三下四、左五右六,盡按那六韜三略,使起神通。那長老在馬上觀之,真箇是寰中少有,世上全無。  剖開路一直前行,險些兒不唬倒那怪物。他在山頂上看見,魂飛魄喪。忽失聲道:「幾年間聞說孫行者,今日才知話不虛傳果是真。」  按一般人的見解,孫悟空拿一根棍子,往上戳戳三下、往下戳戳三下,往左歪歪五下、往右歪歪五下的,連點風聲勁力都聽不到,估計連只蒼蠅都趕不走,怎麼能讓妖怪嚇得魂不附體呀?  孫悟空耍的棍法,就是在催動他的神機運作。妖怪看就看了,為何會感到魂飛魄喪?因為孫悟空耍的並不是武術套路那種棍法。他是用他的神珍在作法。六韜三略不是棍術、是兵法。什麼兵法?貫通天地、人體的筋脈,汰舊創新的法。他用的是神通。  (第三十三回 完)  第三十四回(1) 不想不知道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聖騰那騙寶貝)  話說孫悟空騙了小妖寶貝後,這眼睛一眨,孫老神仙人沒影子了,眼睛再一眨,換來的寶貝也沒影子了。兩個妖怪就很鬱悶很憋屈,伶俐蟲道:「哥啊,神仙也會打誑語。他說換了寶貝,度我等成仙,怎麼不辭就去了?」  原來,這小妖跟隨它們大王多時,聽了很多很多神仙的故事、了解了很多很多修道成仙的道理。這一群妖怪,整天跟著大王打坐立功、煉龍虎、配雌雄、修金丹大道,耳濡目染的,鬧得滿洞的妖怪們都熱衷修道、熱衷成神成仙了。根據他們大王的說法,這天上的神仙呀,不說假話不打誑語,言而有信,善良慈悲,……  正是因為急於長生成仙,金角大王銀角大王才對唐僧肉感興趣的。也就是說,人家吃人不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也不是為了土豆燒人肉的共產主義理想,人家是為了成仙哩。說起來最終目標,跟唐僧他們沒有區別,只不過它們要成仙的這手段、這途徑,相當殘忍、背離了修行。  但是孫悟空把兩個寶貝搞到手之後,兩個寶貝就默不做聲的給孫悟空露了一手。怎麼說?當兩個妖怪垂頭喪氣的要回家,孫悟空就變作一個蒼蠅跟著它們。你道他既變了蒼蠅,那寶貝卻放在何處?如丟在路上,藏在草里,被人看見拿去,卻不是勞而無功?他還帶在身上。帶在身上啊,蒼蠅不過豆粒大小,如何容得?原來他那寶貝,與他金箍棒相同;叫做如意佛寶,隨身變化,可以大,可以小,故身上亦可容得。  哎呦呦,這時候的孫悟空,忽然就沒了腦筋一樣的。這麼如意變化的寶貝,必定是超級大神仙的法器呀!猴哥居然沒有動腦子琢磨一下。變只蒼蠅就走了,卻不曉得寶貝已經在向他亮名片。於是,在寶貝看來,既然你孫大聖這麼兩眼朝天架子大,哼,那就找機會給你點顏色看看。所以後面就發生了孫悟空屢次被這大寶貝給戲弄的事兒。  修行中有好多事情,乍一看自然而然,細一想讓人大呼意外。咱們就單說這讓人意外的事兒。  說意外的事之前,先理順一下前後的故事梗概。銀角大王壓住了孫悟空,就差精細鬼、伶俐蟲拿葫蘆和瓶子去裝孫悟空來,結果是孫悟空早早逃出生天,並且騙了寶貝到手。銀角知道了、覺得孫悟空跑了合情合理、騙東西無義無禮,但是覺得孫悟空重要性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是把狐狸老娘請來共享唐僧的肉肉、孝順第一。  不曉得孫悟空就在身邊聽著呢。然後巴山虎、倚海龍被孫武空搞死,並且變作妖怪、捨身拜了狐狸精,騙了狐狸精出來,把金角銀角的狐狸娘給宰了,並把另一個寶貝幌金繩也搞到手。孫悟空變作九尾狐狸來到蓮花洞,本來想打趣豬八戒,沒想到豬八戒不知死活的戳穿了猴哥的把戲。孫悟空無奈跑掉了,兩個妖魔氣不過狐狸娘被殺,孫悟空想用幌金繩捉妖,卻被銀角大王用幌金繩給捉了。  孫行者變化逃脫,自稱者行孫再次叫陣,然後假名認證有效,被妖怪裝進了紫金紅葫蘆。孫悟空憑著身深厚的功力逃脫,還把葫蘆搞到手,又自稱行者孫鬧事,結果用真葫蘆化掉了老實頭的銀角魔王。金角大王上來打、吃敗,又搬來老娘部屬、娘舅等來打,結果全軍覆沒。  然後蹊蹺事出現了。其實,蹊蹺事早就出現了。  你發現沒?這金角大王、銀角大王,並不是腦袋上長角的傢伙。它倆的老娘是只狐狸,娘舅是只小白臉的狐狸,那麼,這哥兒倆斷然也是兩隻小白臉狐狸。它們是狐狸蹊蹺嗎?不蹊蹺呀。  那蹊蹺的是什麼?蹊蹺的是它們的年齡。記得當初金角拿出一幅畫兒、語重心長的跟銀角說什麼來著?金角道:「你不曉得。我當年出天界,嘗聞得人言:唐僧乃金蟬長老臨凡,……我記得他的模樣,曾將他師徒畫了一個影,圖了一個形,你可拿去。」  這段話怎麼跟年齡有關係了?哎呀,關係大著呢。  金角下界的時候,他在天上還是神仙、能看到唐僧師徒四人的樣貌。說明,他下界應該是唐僧他們過流沙河之後的事情。因為直到流沙河這裡,他們的四人團隊才完全建設成。過了流沙河,秋天到達五庄觀、秋天滅了白骨精、走出寶象國,這才剛剛的陽春三月。也就是說,從流沙河到這裡,充其量,這才半年光景的模樣。  別說它們投胎做妖怪屬於速成,真正的狐狸崽兒,這半年也長不大呀。  還有,這妖怪的五件寶貝,都是太上老君的法器。這倆妖怪再強大,也是俗世的獸身、這修鍊出來的人形還沒成熟,一、沒有那個境界怎麼可能運用得了寶貝?二、別的神仙的法器它們妖怪怎麼可能運用得了?  太上老君變作一個盲眼的老先生向孫悟空討寶貝,為什麼孫悟空看出來他真面目之後,他急速的消失飛上天了?  太上老君說這兩個妖怪是觀音菩薩特意借走的童子。但是為何金角銀角卻說是自己想下界的?並且小說中還有詩為證,說他們的確是「只因錯念離天闕,致使忘形落此山。」  拜託各位朋友,用心細細的想想唄……  第三十四回(2) 教訓是深刻的、反省是必須的  孫悟空這一次為了救唐三藏他們一夥,跟妖魔反反覆復的折騰,不怕失敗、不怕被捉,通過鍥而不捨的堅韌的折騰,在走進絕路之後、死裡逃生,最終把五個寶貝搞到了手,還搞掂了妖魔。  你看看,孫悟空做事情,不知道什麼是氣餒,也不知道什麼是絕望,沒有縫隙就製造縫隙,小縫隙就死死咬住給翹成大裂口。這叫什麼?這就叫騰那乖巧嘛。  對了,您肯定想到了,這不是之前護法神給孫悟空的打關提示嘛。護法神這麼說:「那怪果然神通廣大,變化多端。只看你騰那乖巧,運動神機,仔細保你師父;假若怠慢了些兒,西天路莫想去得。」  孫悟空聽懂了神仙的話,於是就反敗為勝了。為了唐僧,孫悟空不但「使碎六葉連肝肺,用盡三毛七孔心」,還為他而受盡了屈辱,連那老妖婆也磕頭跪拜了。這個事情,可真的比什麼屈辱都大,對孫悟空來說,這是他完全想不到的。他怎麼能想到會有一天要給妖怪磕頭呢。  對於他來說,修行太簡單了,遇見妖魔就打、遇見好人就救,打不過妖魔就死、救不了好人就拉倒。沒想到為了他的這個整天只會清談痛罵的師父,被逼到了不得不給妖怪磕頭的境地上。  孫悟空圖的是捨己救人的長遠之計,然而那豬八戒、卻是個目光短淺之輩,他的目光短淺到,只圖一時的面子有光。孫悟空變化了老妖婆,深入魔窟去救他們,這豬八戒因為孫悟空一句調笑話,惹惱了他老豬的小性子。為了爭一口氣、為了他做豬的尊嚴、為了平衡這滿心的不服氣、為了表明自己比這死猴子高一等,老豬就悍然的揭穿了孫悟空,讓妖魔趕走了要救他們的孫悟空,讓他救人的計劃泡湯,讓孫悟空變孫落空。啊,我看你還吃不吃我的豬耳朵!  豬八戒為了面子,可以不顧師父和師弟的死活。被幌金繩綁縛在妖洞的孫悟空,施展神通變化脫身,豬八戒看見了,故意揭發。八戒在樑上喊道:「不好了!不好了!拴的是假貨,吊的是正身!」當然豬頭的揭發反映出孫悟空變化神通的一個問題,在修行過程中孫悟空只有一次完美的無漏的變化,那就是跟菩薩在一起,在菩薩的加持下變成仙丹的那次。  並且,他不會像孫悟空那樣積極努力、改變命運,卻會死到臨頭了、還可以淡定的努力去爭取能死得舒服點。旁一小妖道:「大王,豬八戒不好蒸。」八戒道:「阿彌陀佛!是那位哥哥積陰德的?果是不好蒸。」又有一個妖道:「將他皮剝了,就好蒸。」八戒慌了道:「好蒸!好蒸!皮骨雖然粗糙,湯滾就爛。[朩圈]戶![朩圈]戶!」  妖怪為什麼要吃豬八戒?乃是因為煩他嘴巴太臭、盡說風涼話。那老魔聞言,心中大怒道:「只說豬八戒老實,原來甚不老實!他倒作笑話兒打覷我!」  豬八戒的這一切,唐三藏都看在眼裡……畢竟,這一次真正遭受魔難的主角,是唐三藏,我們來看看,如果從唐三藏的視角來看整個這場魔難,會是如何一種情形。  對豬八戒的啰嗦和無厘頭,恐怕三藏第一反應是心煩、覺得豬頭真討厭。恐怕三藏再反應一下,就是他自己開始羞愧了。為什麼他應該羞愧呀?因為,他一直鍾愛的、欣賞的、袒護的這個豬頭,原來是個目光短淺、不知死活的傢伙。  估計第三個念頭,唐僧就會想到,自己在出事之前,對待有遠見的孫悟空那罵罵咧咧的態度,跟這豬頭的不知死活、目光短淺簡直是如出一轍。  所以,在他看來。剛罵完孫悟空,這妖怪露出原形了,還沒來得及哆嗦幾下,徒弟沙和尚戰敗被捉了,自己也被妖魔順手牽羊又牽馬的給擄走了。當被妖魔拽著脖子拎小雞崽一樣、拖地把一樣的貼著地面飛馳的時候,三藏對妖怪的愛心、應該差不多幾下就給磨乾淨了。估計這時候,他才會反思,才會想起來當初的白骨精、才會想起來前面的黃袍怪。  到被妖怪捉到洞里之後,看見人家妖怪把水淋淋的豬八戒吊起來,三藏才意識到,自己的團隊已經全軍覆沒。可是這麼悲慘的局面,是自己的善心招來的。善心怎麼會招來魔難呢?……我的善心,是不是真正的善?  然後唐三藏就看見孫悟空車軲轆一樣的來回飛奔,一次又一次,試圖營救他們。並且在這過程中,還盡情飽享了豬八戒的搗亂。你就想想吧,這鮮明的對比之下,對比豬八戒和孫悟空,對比孫悟空和自己,對比自己之前和現在,在如此刺激的對比下,唐三藏內心會有多麼的洶湧澎湃,衝擊太強烈了。  甚至自己跟妖怪比起來,都差得遠,你看人家妖怪,人家的魔窟里,充滿了對修仙的憧憬、充滿了修道的氣氛、人家妖怪們和睦相處努力建設和諧社會、個個的苦煉人身的功果氣息。  所以,這個魔難過程的自始至終,唐三藏終於閉上了他的尊口,修行呀,不是耍嘴皮、也不是高談闊論,是步步生死。  因此,三藏差不多一直到最後,才張開嘴巴。孫悟空跟八戒在蓮花洞外跟妖怪們大戰的時候,卻說那三藏坐在蓮花洞里,聽得喊聲振地,便叫:「沙和尚,你出去看你師兄勝負何如。」  經過這一魔難,三藏終於明白修行修行,必須有行,沒有實際的行動、不在實際的魔難中走出來,沒用。  下一回,咱們再研究研究菩薩的設置、妖魔的問題。  (第三十四回 完)  第三十五回 什麼心是什麼道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獲寶伏邪魔)  這一回題目叫外道施威欺正性,何謂外道呀?佛教的朋友會想,一切佛教之外的都是外道。道教的朋友也一樣會認為,其他的宗教等均為外道。可是,從小說中,我們看不到小說抑揚哪一家的傾向。  首先,小說中的佛教神仙、道教神仙、其他神仙,都是各自承認其他神仙的、也是甚為尊重的,他們之間跟我們之間不一樣,他們沒有互相覺得對方的法門是外道。  可能有人認為,那是不是這裡說的外道就是魔道呢?對呀,這個魔道即外道,魔道外在哪裡了?魔道偏離了慈悲、善念,說句大白話,作為一個修行人,執著於自身在人世間的任何名利情,都屬於偏離正道的外道。  一旦偏離正道,就馬上就進入魔道了。魔才喜歡你那些人心執念呢,魔就是靠著你這些人心執念、附體在你的思想和身體中,幸福快樂的吸食著你的精氣神、被你給養的肥肥白白的呀。你的面子很大很光鮮,那不就是一個肥肥白白的附體魔嗎?你的脾氣很大很火爆,那同樣是一個身強體壯的附體猛獸,你為了達到一個私念目的而表現得平靜、卻咄咄逼人的姿態,不是一條附體的大蟒是什麼……  這山叫平頂山,山上住著兩個沒有犄角的平頂的、卻叫金角銀角從大王。這山中有蓮花洞,裡面端坐著唐三藏虛偽的善念構成的一個邪元嬰。金角銀角,是唐三藏急需去掉的魔相,它們之間的兄弟情誼,恰如三藏和豬八戒那樣,互相袒護、彼此結盟,一起給孫悟空製造壓力。  小說寫到:  本性圓明道自通,翻身跳出網羅中。  修成變化非容易,煉就長生豈俗同?  清濁幾番隨運轉,辟開數劫任西東。  消遙萬億年無計,一點神光永注空。  並且作者評價說,此詩暗合孫大聖的道妙。  本性圓明道自通,這句話是全詩的核心要義,也是孫悟空從魔難的絕境中翻身的寫照。當孫悟空被壓在三座大山之下,他們整個團隊全軍覆沒,這時候,已經是進入絕境了。作為一個修行人,就是在利益呀、政治呀、性命呀的恐嚇和壓迫下,必須對要不要放棄修行做出選擇了。  孫悟空真犯愁呀,為的不是自己,為的是其他人。他當時被魔施法壓在山根之下,遇苦思三藏,逢災念聖僧。厲聲叫道:「師父啊!想當時你到兩界山,揭了壓帖,老孫脫了大難,秉教沙門;感菩薩賜與法旨,我和你同住同修,同緣同相,同見同知,乍想到了此處,遭逢魔障,又被他遣山壓了。可憐!可憐!你死該當,只難為沙僧、八戒與那小龍化馬一場!這正是樹大招風風撼樹,人為名高名喪人!」  同住是指一起西行,同修說的是真實的狀況並非師徒,同緣是說孫悟空把唐三藏的全部恩怨之結也結在了自己這裡,同相指的就是他沒有人體用的是三藏的人體,同見當然是說必須一起修到終點的靈山。同知呢,說實話,起碼到現在,三藏還根本做不到和行者同知。  並且,孫悟空很清楚,唐三藏是好面子、愛鉤釣名譽,人為名高名喪人。樹大招風風撼樹,是說的是三藏主動招魔的。當然了,他們愛面子的人,自然就喜歡招搖、喜歡擺顯、喜歡漏風。  你看看,這些毛病,別說孫悟空一清二楚,就連你我都能看得到。那說到觀音菩薩,她肯定是更清楚了。可是這些,是修行人的死關呀,必須要讓唐三藏去掉。怎麼辦?那就得安排猛烈的魔難考驗,來讓唐三藏親眼看到自己的這惡念邪念、推壓到這個空間層面、會是多麼可怕的東西。  但是這一次魔難這麼大,孫悟空被壓在山下的時候,為何就想不起來求救菩薩了呢……並且他不有三根救命毫毛么。可是孫悟空就是不向菩薩求援,因為之前護法神說的話,話裡有話。之前護法神告誡孫悟空通關秘要是「騰那乖巧、運動神機」,話外之意,修行人會明白,這一關,你要自己奮鬥、不要想著求救上師。因為這是考場、這題目對你們的難度如何這是上師心中完全有數的。  那麼孫悟空心中有數、韌性十足。並且,你看那機會,只要孫悟空有志氣繼續修下去,那絕境中也出現裂縫,沒路的地方也出現一條道路。當孫悟空信心膨脹的時候,妖魔總是顯得痴痴獃獃的、或者精神不正常了的樣子,孫悟空在他們眼皮底下變化騰挪他們也視而不見的樣子,孫悟空的變化騰挪未必就顯得高明,連豬八戒這蠢貨都能察覺到的,那麼厲害的妖魔全然木偶泥胎一樣的渾然不覺、傻呵呵的。  當然,這是菩薩在遙遠的地方、掌控全局,路途開不開、路途寬不寬,一直在隨著孫悟空的決心在變化,對了,還有三藏的決心。其實,孫悟空鍥而不捨的無形動力,最關鍵的還來自唐三藏。  太上老君對孫悟空揭底牌說:「此乃海上菩薩問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師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太上老君說的絕對是實質,可是兩個妖魔在前面的自述,卻跟老君說的實情並不符合,而且這兩個妖狐狸還有狐狸爹狐狸娘狐狸舅的,看上去不是「托化」呀……  其實呢,太上老君說托化就是托化。他跟菩薩所謂的托化,跟我們想像的托化不一樣。對於菩薩來說,一念之下、瞬時之內就托化出來整個狐狸家族了,兩個童子不知不覺一轉眼就成了妖怪、還有他們的狐狸親屬。這兩個妖怪、這一大幫妖怪還有各種各樣的記憶、回憶、能力神通,一切一切,全部是菩薩一念中給他們演化出來的。  這是神的法力,不是我們說得法力。  並且,那「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的帖子,還真的就是太上老君親自加持的。並且,那三座什麼須彌山、峨眉山、泰山全是幻化的、只有山神是真的。對了,妖魔哪能僕役山神啊?!那是因為妖魔的真實根源是天神,並非下界妖魔。  那為何前面還有詩說到這兩個妖魔是當初太上老君的兩個童子因為錯念而墮落人世間了?是呀,他們有了執念,就需要安排痛苦的事情讓他們磨去執念,你從兩個妖怪的角度看,他們孜孜以求的成仙,為了成仙不就是要吃個唐僧嘛,結果被孫悟空折騰得死去活來,多痛苦。  可是菩薩為何向太上老君借?那還不是因為孫大聖當年的光輝渾球往事。偷吃人家仙丹,踢掉人家的爐磚,作為丹房童子,你想人家會對孫大聖有多大的氣惱嘛!他們的氣惱,隨著看到孫悟空被唐三藏救出來,還取經去了,還要成正果了,漸漸的氣惱變成了妒嫉……哼,要是能給他們鬧點阻力就好了,不能就這麼便宜了他們。是啊,一切都是有前緣的。  於是他們的這心念就被菩薩看到了,找太上老君協商方案,太上老君開始覺得借人可以,這借寶貝就有點過份了,你把我幹活的工具都借走了,我這裡就得停工了。所以菩薩跑了三趟,第一趟借人、第二趟借寶貝老君不太歡迎,第三趟雙方敲定方案。  正是因為不舍寶貝,所以你看這孫悟空他們剛克服魔難,沒想到太上老君早就躲在路邊等候自家寶貝多時了……  (第三十五回 完)  第三十六回(1) 他們被考驗給考爆了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傍門見月明)  話說這太上老君急翹翹索回五件寶貝,再生出死翹翹的兩個徒弟,就沒事兒人一樣昂然飄渺而去。他們走到是走得乾淨利索,拖走了每一片雲彩、留下了一頭霧水的唐三藏師徒,嘎巴嘴兒、眨巴眼兒,反應不過來。  他老人家走了,孫悟空他們還在氣哼哼的呢。孫大聖他們氣啥呀?他氣得是:把自己給折騰得七葷八素的妖怪,居然是尊敬的菩薩大人親自安插的。唐三藏和老豬氣得是:把自己給嚇得儀態盡失、臉面掃地的魔障,居然是老師布置的有驚無險的演戲考題。  由於三藏和老豬臉面都沒了,所以也就無話可說;特別是三藏,一方面是教訓深刻、一方面是驚嘆於自己心裡最隱秘的小九九菩薩卻明察秋毫,於是也就死心塌地再不做二想。這孫大聖就不同了,他實在是理解不了太上老君的大實話,關於菩薩設置此難的目的:「看你師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  菩薩的考驗真是酌量加碼,老孫這次本來過關就千辛萬苦,可是卻被太上老君最後一句話,象一根稻草一樣,輕輕的就壓爆了他的容量……老孫聞言,心中作念道:「這菩薩也老大憊懶!當時解脫老孫,教保唐僧西去取經,我說路途艱澀難行,他曾許我到急難處親來相救,如今反使精邪掯害,語言不的,該他一世無夫!——若不是老官兒親來,我決不與他;既是你這等說,拿去罷。」  本來,老孫還滿心懷對老李的不滿,這跟冷酷無情的菩薩一比較,老君反而顯得和藹可親起來,所以早就打定主意不還的寶貝也就馬上歸還了人家。老君的目的就是取回寶貝,人家達到目的當然就馬上走人。但是孫悟空說的話裡面,反映出幾個問題來……  咱只說其中一個,其餘的希望諸位慢慢的品嘗。你看他怎麼抱怨菩薩:「語言不的,該他一世無夫!」這句話,您一下如何?我是看出來一個事情,給孫悟空他們安排修行的這個觀世音菩薩,修成之前應是南北朝時期妙姓庄王的女兒妙善,人家妙善是一生不嫁、一世修成至尊至善的觀世音大菩薩之果。從孫悟空的這句話中,可以反推出來,這個觀世音菩薩不是那些其他人修成的觀世音菩薩。  孫悟空可以洞察菩薩的前世,卻不能知曉菩薩的境界,所以就從他的層面上去推測揣測菩薩的用意,結果自然是驢唇不對馬嘴。  前面咱們還說過,唐三藏整個過程中少言寡語,這個可不代表他內心沒有多少想法。相反,他的內心在整個過程中,隨著孫悟空的進進出出,心情一直在跌宕起伏,並且影響了孫悟空的行動成功與否。這裡面就有一個極其高端的益智問題在裡面,那就是,請各位有興趣、對自己的修行有信心、或者對自己的腦筋有信心的朋友,從孫悟空在整個過程中的降妖和被妖降等過程,反向推測一下唐三藏那時節在經歷什麼樣子的內心掙扎……  這是個真正考驗人精神集中程度和推理能力的事兒,望各路高人,從這裡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一定要不吝賜教。下面即將來臨的烏雞國關難之多層面與複雜精巧,會愈加具有挑戰性。  這一回的題目中有一句「心猿正處諸緣伏」,意思當然是自從經歷平頂山魔難,搖搖擺擺中、唐三藏終於擺正了孫悟空應有的位置,因此那些魔難背後的前緣前因,也就都解決了、平息了。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當然我這麼一問,您當然就馬上覺得可能不是這樣了。那到底是怎樣呢?那我們看看唄。  師徒們行罷多時,前又一山阻路。三藏在那馬上高叫:「徒弟啊,你看那裡山勢崔巍,須是要仔細提防,恐又有魔障侵身也。」行者道:「師父休要胡思亂想,只要定性存神,自然無事。」三藏道:「徒弟呀,西天怎麼這等難行?我記得離了長安城,在路上春盡夏來,秋殘冬至,有四五個年頭,怎麼還不能得到?」  唉……說老實話,這都四五年了,三藏還是每次看到高山峻岭都膽顫心驚的模樣,讓人都不想置評了。就單從次數上算,你也應該習慣到麻木了吧?  其實他非但沒有麻木、也沒有遲鈍,每次都象第一次驚見險惡高山的樣子。孫行者倒是有耐心開導他別用低俗的人心來看修行的問題,行者道:「師父休要胡思亂想,只要定性存神,自然無事。」  行者話都說明白到這份兒上來了,沒用。這三藏一看山上到處是山魅狐狸、老虎獐[犭巴]的,照例是戰戰兢兢、凄凄慘慘。就憑三藏這戰戰兢兢模樣,不懂腦筋就可以想到,以後的關難還會源源不斷的讓他戰戰兢兢的。膽子越是怯懦,就越是會有更氣勢洶洶的攪屎棍蹦出來攔住你。可是從三藏目前的水平來看,這看上去可是個悖論: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搞不懂。  修行總是這樣,怕什麼來什麼,越是在心裡害怕呢,就越發的恐怖。而且,修行還是求什麼來什麼……我一說求什麼來什麼,可能馬上就有人會說,哈,我就求馬上修成。結果呢……可能很快就會遇到挫折、讓你碰一鼻子灰。咦?不是我說求什麼來什麼嗎?為啥求壞的,來壞的;求好的,還是來壞的呢?  這個這個……這個問題嘛,咱們還是老規矩,當作一個思考題,就當給大家一份開胃的小菜唄。  這個烏雞國之難,依然是多層面的。這一次跟上一次平頂山蓮花洞之難不同的是,更加複雜、更加的多層面了。  第三十六回(2) 傍門是什麼?  話說那唐三藏,哆哆嗦嗦的走進了這座寒氣森森的大山,沒有撞見妖魔鬼怪,卻是意外的碰上了一座寺廟。這豺狼遍地走的景象,按道理,怎麼也得有個把妖怪什麼的,才對得起如此讓三藏毛骨悚然的場景。  並且,小說作者在細細的渲染了恐怖環境之後,還來了一句概括總結的話:應非佛祖修行處,儘是飛禽走獸場。這句話,頗有點諷刺那敕建寶林寺中凡俗僧眾的味道。西遊記這一回內容,完全沒有降妖伏魔的有趣故事,卻儘是市井潑皮的歡樂勾斗。主體是寶林寺的上下僧眾、主角卻是我們敬愛的三藏師父。  為何小說如此不厭其煩的、用一回的內容,展示三藏俗不可耐的一面?這跟三藏他自己的淵源有關係。  這敕建寶林寺是個什麼地方?乃是那落水國王下令所建。這國王為什麼要下令建設一個寺廟?乃是因為他向佛好道。雖然貴為國王,可是卻一心向佛。雖然他一心向佛,卻又不像蕭衍那樣拎不清塵世和修佛的關係,他一方面兢兢業業的治理國家、把一個小小的烏雞國打理得國泰民安,事業有成;一方面又在業餘勤謹修心,修鍊有成。  但是,但是,就這麼一個成就羅漢的優質潛力股,卻因為最後一個愛慕面子虛榮的嗔怒之心、起了害人之念、傷害那按道理世俗人決不可傷害的修行人。這麼毒念纏身的人,哪能圓滿成羅漢呀!  可是這害人之後,他非但成不了金身羅漢,還欠下滔天罪業,成了孤魂野鬼。金身無有、人身也丟。這不就是天堂地獄一念間的寫照嘛。  他是怎麼成為孤魂野鬼的?乃是這被他侵害的文殊菩薩、派遣坐騎青毛獅子化作法力高強的道人,以超常的法術手段強化了他的迷痴、迷惑了他的心智,讓他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偏離了王道、喪失了本尊,等於是他自己把自己讓位於妖魔做主尊。而他自己、則墮入井底成為一個不倫不類的孤魂。  這,是不是跟這個敕建寶林寺中的現狀很神似?一群整天不知道修行為何物、比凡俗人等還俗氣的僧眾,豈止是六神無主,簡直是行屍走肉。更可悲的是,這一向很注重自己尊嚴的唐三藏,還沒進這寶林寺,就開始失神失態,跟孫悟空干起仗來、破口大罵。  還有更可悲的,這三藏嫌棄孫悟空哥兒三個不堪重用,「嘴臉醜陋,言語粗疏,性剛氣傲」,這樣的話,你們三個要是進去了,肯定借不到住宿。結果呢,這三藏就被那六神無主的俗僧給三言兩語的就吃了個釘子、氣了個半死、鬧了個凶心陡起。  惱怒不堪之中,他才想起來用孫悟空那鄙俗的「嘴臉醜陋,言語粗疏,性剛氣傲」來給自己撐腰:「和尚,你不留我們宿便罷了,怎麼又說這等憊懶話,教我們在前道廊下去蹲?此話不與行者說還好,若說了,那猴子進來,一頓鐵棒,把孤拐都打斷你的!」  人的尊嚴是怎麼喪失的?就是在自己神不守舍、爭名奪利中喪失的。不是別人搶去的,是你早就失舍了,別人的言語衝撞只不過是讓你的失舍給暴露出來罷了。  碰了大釘子的唐三藏,折回來之後還礙於面子不願讓徒弟們認為自己沒脊骨,遮遮掩掩的說:「徒弟,他這裡不方便。」  三藏為什麼一到這寺廟,就心神錯亂、儀態盡失呢?這寶林寺貌似真是個怪地方啊。  下一回的回目有一句「悟空神化引嬰兒」,讀者們都知道,這個嬰兒指的是那烏雞國的王子,正品王子。可是王子為何叫嬰兒?  這是對應唐三藏的修行之真身。那落水國王,就是他的本尊意識。烏雞國的現狀,正好映射著他的修行現狀。他本是自己國度的真王,他本是金蟬子、是如來座前的金身羅漢。由於心神失舍而墮入凡塵。那水淋淋的國王,不正是他自己的形像么?  可是,您是否隱隱中總覺得,前塵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對了,那就是他之前的那南柯一夢。迷夢中,狀元、盜賊、侵奪、落水、江流兒、出家、報復……  那南柯一夢中,他沒能過去那一關,您還記得我說過么?那麼,現在是什麼狀況?現在是,這一關重新幻化安排、再次重演了!  正因為依然是跳不出的迷夢,三藏他這高僧,一踏入舊日迷途、依然是渾渾噩噩中就著了道了。  這一關的解釋,比較耗費思量。我想,恐怕,為了安排這一關,菩薩她們更費思量。  這一回題目中有一句:「劈破傍門見月明」。三藏目前正處在這門後、已經徜徉徘徊了十生十世。什麼是傍門?偏離善心慈悲寬容的,就是旁門。一方面,三藏的修行已經日久年深、根基壯大,一方面卻完全不能主宰自己的真身,任憑俗心私念主宰自己,再發展下去肯定要完蛋的。現在他面臨的,就是生死抉擇。  眼看三藏師父就真的要成棺材填料了,孫悟空他們三個徒弟就借著當空明月,各自講解自己對三藏的修鍊的作用。他們這一點破,三藏也恍然大悟,自己的麵皮人心架子自尊,原來是自我孤立、自我放逐、自我毀棄。  志心功果即西天,什麼採藥煉丹、水火相摻、全憑一真念驅動。這就是三藏終於搞明白了的道理。正是理明一竅通千竅,說破無生即是仙。  在這之前,三藏對修行總是不得要領。在這寶林寺,當他面對一對金剛塑像,你看他怎麼說。三藏見了,點頭長嘆道:「我那東土,若有人也將泥胎塑這等大菩薩,燒香供養啊,我弟子也不往西天去矣。」  可是對這泥胎塑像,孫悟空是什麼態度?他執著鐵棒,徑到大雄寶殿上,指著那三尊佛像道:「你本是泥塑金裝假像,內里豈無感應?我老孫保領大唐聖僧往西天拜佛求取真經,今晚特來此處投宿,趁早與我報名!假若不留我等,就一頓棍打碎金身,教你還現本相泥土!」  您想必對比出問題來了吧?這三藏,把拜泥胎這種膚淺表面的禮貌舉動,當作真修行啊!以幻為真。  樓頭初鼓人煙靜,野浦漁舟火滅時。三藏心中狂野昌盛的熾念,終於開始平息下去。而您心頭的燥熱輕狂的煩惱,會不會也停止蔓延?  第三十六回(3) 走出俗世天地  三藏在剛剛走進人家寺院之後,見到泥胎的四大金剛、觀音菩薩。並且一抬頭,看到了牆上的浮雕作品,那壁上都是良工巧匠裝塑的那些蝦、魚、蟹、鱉,出頭露尾,跳海水波潮耍子。生動之態、躍然而出。三藏看得感慨不已,連連點頭,忍不住抒發起來他的情懷來:「可憐啊!鱗甲眾生都拜佛,為人何不肯修行!」  是呀,雖然人們覺得自己聰明、自己了不起,可是,滿世界的生靈,再沒有比人類還愚痴的了,生活在夢遊中、並且不知道尋找永恆的自我。那些魚鱉蝦蟹,都比人類明白,並且我們從西遊記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只要是有了一點靈氣的動物生物什麼的,都熱巴巴的模仿人類修行去了。但是沒用呀,它們沒有人類的這個身體,不能獲得究竟解脫、修成正果。  三藏也有人身,也有修行的願望,也勤勉於修行。但是依然是屢屢的誤入歧途,為什麼?修行的事兒,主要還是修心,心裏面不正,腦筋歪歪,修什麼法門都沒用。  你沒看這唐三藏,一看是座寺廟,就好象回到了他家一樣,馬上覺得這裡面的和尚應該都是親人一樣了,馬上覺得三個醜八怪徒弟給自己丟臉了。結果呢,人家根本就不把他當回事,人家雖然腦袋是光的、也出家了、也會念經,可是人家腦袋裡面亂七八糟的東西可多了,比他唐三藏還多。鬧得這唐師父,進去的時候興沖沖的、出來的時候淚汪汪的。  於是乎,三藏這才明白過來,自己的善其實是大面蛋。然後他就自然而然的把倚靠的指望放給了孫悟空,雖然他嘴巴上沒要求孫悟空去耍橫,但是言行中卻默默的慫恿著悟空。於是悟空就自然的衝上去、三兩下就把一群和尚給收拾得妥妥貼貼的了。等到孫悟空押著眾僧,出山門下跪下。那僧官磕頭高叫道:「唐老爺,請方丈里坐。」八戒一看,就說話兩頭貶損,一頭嘲弄師父不濟事,一頭挖苦孫悟空耍流氓。  八戒這一嘲諷,三藏當即就惱了,呵斥八戒「不曉理」,並且生平第一次給孫悟空的暴力撐腰「常言道鬼也怕惡人哩。」唐三藏說的話,有進步、有退步。  進步是什麼?他開始明白善裡面應有剛強的成份、武力的成份。退步是什麼?他竟然認為剛強、武力也是一種惡,並且還滿足於「惡」給自己帶來的利益享受。  悟空的武力,實在是被他給誤解了。悟空耍橫,實乃是沖著這群和尚的惡俗、還有三藏的惡俗。他們這種惡俗,你給他們講道理是沒用的,他們早就被獐智巧言給蒙蔽了心竅。只有用釘子、用這種類似棒喝的方式,才能讓他們警醒警醒。他們的怕心嚴重,孫悟空就利用了他們的怕心,拿捏的分寸到位,既讓他們有所驚怵,又沒有嚇到三魂出竅、癱作一灘。  其實,如果三藏稍微放下點麵皮,他本來是有機會跟這群和尚和諧溝通、達成住宿協議的。怎麼說呢?  三藏跟人家爭嘴的時候,他話里都問到了人家不留他的原由。原來在多年之前,也來過幾撥遊方僧,既然住下來了,就索性住到底,賴著不走,吃喝拿要,仗著同是佛門修行人的身份、撒潑耍賴。  那位僧官惱怒中吼出來這一番淵源,正是他三藏反思自我的好機會,也是跟人家講清楚真正佛門規矩、化解開自己深藏的依賴之心的時候。但是,這個時候,他放棄了。抹著小眼淚、忍氣吞聲的急急的找孫悟空他們去了!為啥三藏一聽人家這沒頭沒腦的訓斥就這麼著急的扭頭就走掉了?哎呀,他老人家的小心思,你還不明白嗎?人家那愣頭愣腦的話,戳中了他!  他不堪面對對方的奚落才是實情,他想找三個徒弟出頭給自己出氣才是實情。  這說明什麼?說明三藏在他的修行中,三藏不會問因由,不懂深究探尋根源。不問因由、不探根源,那麼你怎麼可能真正的返觀內照呢?!  這一回中的諸多對話,都蠻有趣味的,限於篇幅不多分析,以免浪費大家時間。大家盡可以細嚼慢咽的品咂品咂。  滿寺的和尚,都被孫悟空給撞鐘打鼓的給張羅出來,站得整整齊齊的擺班出門迎接。可是這群和尚的衣服,卻並非一般寺院中那種統一著裝風格。。有的披了袈裟;有的著了偏衫;無的穿著個一口鐘直裰;十分窮的,沒有長衣服,就把腰裙接起兩條披在身上。這表明寶林寺中的和尚,貧富分化比較明顯。哎呀,都是佛弟子,都是一樣的苦修苦行,怎麼還有貧富之分了?  這些僧人已經全然是常人心態,這裡都快成一個常人小社會了。常人小社會自然就是有貧有富的了。可是小說,描寫這些幹什麼?一來這說明了這些僧人已經背離了修行,一來卻是映照了他唐三藏師父的內心,在三藏的內心中,修行人的確是分三六九等的!在他的心目中,自己跟三個徒弟不是一個檔次的,三個徒弟在他眼裡還是有好惡區別的呢。咱們不是一開始就說過,三藏是個分別心很嚴重的。  有位朋友很有水平,就看出來孫悟空讓唐三藏讀蒙塵牌匾的寓意。之前還有一位朋友疑問到,地獄中的名冊,為何會寫著「孫悟空」的名字?之前還有一位朋友,點出了本回開頭唐三藏吟誦的那首中藥名拼成的詩的寓意。看到這些朋友的留言,鄙人都好高興的,就高興看到這樣有思想有水平的疑問或分析!這樣的朋友,有空之餘,不妨經常留言探討西遊記。  孫悟空的名字是後來菩提祖師取的,地獄名冊為何會寫著他「孫悟空」的名字?這可是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名字、人,那種對應關係,可不是咱們世俗中人所以為的,多想想肯定能知道為什麼。  三藏的分別心,導致自己的修行骨肉分離、五臟失序,到得夜裡明月皎潔、玉宇深沉之際,孫悟空他們看到唐三藏對修行的認識有了本質的變化之後,就給他講解了五行相和、師徒互助的道理。這番道理,對應著本回開頭孫悟空他們師兄弟三個的對話。  行者聞言,呵呵笑道:「早哩!早哩!還不曾出大門哩!」八戒道:「哥哥不要扯謊。人間就有這般大門?」行者道:「兄弟,我們還在堂屋裡轉哩!」沙僧笑道:「師兄,少說大話嚇我。那裡就有這般大堂屋,卻也沒處買這般大過梁啊。」行者道:「兄弟,若依老孫看時,把這青天為屋瓦,日月作窗欞;四山五嶽為樑柱,天地猶如一敞廳!」  唐三藏躲在俗世的觀念的小屋中,念著不能成就的經。孫悟空勸他不要念這非大乘經典了,他還是覺得舍不下的要溫習溫習。他念的什麼經?乃是《梁皇水懺》,《孔雀真經》。  孔雀經內容其實是一個寓言故事,說北方有一個國度,供奉外族人引種來的烏鴉,然後這裡就烏鴉遮天蔽日的、烏煙瘴氣的。後來有人又引進來了孔雀,人們跟烏鴉一對比,才發現烏鴉簡直是一坨屎,於是烏鴉就從寵物變成了垃圾,最終消失了。烏鴉就是比喻的旁門左道各種世俗學說和觀念,這些的世俗觀念對修行不但無益、反而有害。三藏他這時候,就是滿腦子的世俗觀念、貪嗔痴,自念卻難自知。《梁皇水懺》,當然是勸善之文,但是根本就不是經,一個百姓念念當然很好,你一個修行人念他何用啊?  所以孫悟空非常不理解三藏的愚痴,行者道:「師父差了。你自幼出家,做了和尚,小時的經文,那本不熟?卻又領了唐王旨意,上西天見佛,求取大乘真典。如今功未完成,佛未得見,經未曾取,你念的是那捲經兒?」  修行呀,真是坎坷多,這三藏,明白一個道理,又糊塗了;再明白一個道理,忽然又糊塗了……  (第三十六回 完)
推薦閱讀:

深度好文:為什麼現在你還是單身狗
好的婚姻是個圓(深度美文)
0123|上市公司深度研報精要
男人的層次(深度好文)

TAG:西遊 | 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