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玲瓏塔遊記
我每天上下班的路上,都要從昆玉河畔西八里庄附近的玲瓏公園旁經過。玲瓏公園中有一座雄偉高聳的磚塔側身在我上班經過的大道旁,它高聳的身軀常常吸引我的視線。車流晝夜不息,昆玉河在它腳下日夜流淌,但它卻沉寂如老僧入定,默默地俯看著這人世間的變幻。經詢問,得知該塔名曰「玲瓏塔」。
據了解,玲瓏塔已經有400多年歷史,它也曾是北京城最輝煌的建築群中的一部分。1957年10月,玲瓏塔被定為北京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為它是明代單層密檐塔的代表作,是仿北京天寧寺塔而建,故與天寧寺塔並稱為「姐妹塔」。
頻繁從這樣一座有著輝煌歷史的古塔旁經過竟然沒有去仔細查看,不免心中有所內疚。終於在一個晴朗的休息日,我決定去好好地探尋一下它。雖然頻繁地遠眺讓我對玲瓏塔的體量有了心理準備,可是猛然到了眼前,還是有種震撼感。一方水池的前方就是玲瓏塔,與通州的燃燈佛塔和天寧寺塔相比,這座高近60米的八角十三層密檐式實心磚塔細節精美繁密,高聳的塔身撲眼而入,讓人不得不仰視。
玲瓏塔原名永安萬壽塔,因為原屬慈壽寺內建築,又稱「慈壽寺塔」。慈壽寺建於萬曆四年(1576年),基址是明正德年間(1506年—1521年)太監谷大用的墓地,它是明朝萬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為鞏固自己來之不易的政治地位授意萬曆而建。建慈壽寺時,李太后使用了當時最好的建築材料和工匠,並多次詳細地過問寺廟的建造進程。《明史》中記載,由於建慈壽寺耗資巨大,大學士張居正曾以財政匱乏為由反對建寺,由此可見當時建成的慈壽寺是多麼的豪華富麗。
原慈壽寺內有天王殿、鼓樓、鐘樓、永安萬壽塔、延壽寶殿、寧安閣等一系列建築,形制整齊,規模宏大。其中寧安閣匾額為李太后手書,後殿內供奉九蓮菩薩像。清光緒年間的一場大火,將寺內建築全部燒毀,只留下現今的一座磚塔,這就是現在位於京西八里庄玲瓏公園內的玲瓏寶塔。清乾隆皇帝在位時曾對玲瓏塔進行過精心的修繕,以至寶塔可以矗立至今。
近觀玲瓏塔,這座高近60米八角13層密檐實心磚塔(在一個高大的塔身上有多層密檐,稱為「密檐塔」),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秀美端莊,古色古香。駐足細看,就能發現玲瓏塔和天寧寺塔細部的區別。玲瓏塔的塔窗更加精美,天寧寺塔相對來講簡單的多。但塔門沒有天寧寺塔漂亮。塔身上的雕塑大部分已經損毀,只剩下木質的骨架。而須彌座上雕塑為淺浮雕,而且大部分頭部已經損壞了,估計是在文化大革命那個荒唐的時代被破壞的。
塔基分上下兩層,下層為邊角鑲石的三層平台,上層是雙層須彌座,雕有精美的蓮花座台。須彌座上部雕刻有笙、簫、琴、瑟等古代樂器,有十分珍貴的史料價值。但由於長年的風化,現在已經模糊不清,很難辨認。
塔身四面有磚雕的拱券門和半圓形雕窗。拱券門上的匾額分別是:南面「永安萬壽塔」,東面「鎮靜皇圖」,北面「真慈洪範」,西面「輝騰日月」。每層有佛龕24個,原供奉銅佛312尊。門窗兩側塑有金剛力士像,這些塑像歷經風雨,如今都露出了木芯。塔身各處布滿磚雕和泥塑人物像,均遭到嚴重風化,但仍可辨出當年威武雄渾和俊美生動的風采。
在古代,把鈴鐺掛在寺廟的屋檐上主要是為了驅邪。玲瓏塔檐角原掛有風鈴3000多枚,站在塔下仔細聆聽,由於風的強弱、長短、方向的變化,鈴聲也隨之產生微妙的變化,清脆悅耳,彷彿在演奏一場多姿多彩的交響樂。
玲瓏塔塔頂為鎦金蓮珠塔剎。由下至上仰望玲瓏塔,密檐逐層緩緩上收,檐下磚雕的斗拱層層支護,直到塔頂。塔身穩固美觀,遮而不露。
我繞塔而行,據說,繞塔也是修行之一種,有消除業障之福德。如此,也可細細地觀賞首層塔上的雕刻,發現損毀很多,有的剝落得只剩下了塊狀物,只有隱約的影子留在上面,猜想是一些菩薩高浮雕。
陰霾的天際穿雲破霧地現出一縷陽光,照在塔身上,歷時數百年而多少顯出殘敗的塔身,通體籠罩在深秋淡淡的暖色中。我離開時,玲瓏公園裡還有不少人在那裡或健身、或散步……,我想,人人希望快樂,無憂無慮。默立數百年的玲瓏塔比此刻在場的任何一個人都目睹得更多,卻不能言說。它只是包容這種熱鬧,守護這份清凈。也許,在一切都流轉生死的幻境里,內心的安寧才能找到人最為真實的存在。
這幅玲瓏塔倒映在水池中的畫面,讓我想起了印度的泰姬陵
塔身上的雕塑大部分已經損毀,只剩下木質的骨架。但依稀可見它曾經的精美和恢宏。
這座高近60米的八角十三層密檐式實心磚塔細節精美繁密,高聳的塔身撲眼而入,讓人不得不仰視。
塔基分上下兩層,下層為邊角鑲石的三層平台,上層是雙層須彌座,雕有精美的蓮花座台。
塔身上的浮雕十分精美
玲瓏塔北立有兩塊萬曆年間的石碑,左側為紫竹觀音像(也有九蓮菩薩像一說),右側為魚籃觀音像和關帝像。魚籃觀音取材於佛經《感應傳》及《法華持驗》。據上世紀80年代全國文物普查統計,玲瓏塔所存的一幅《魚籃觀音圖》是全國僅存的兩幅之一,十分珍貴。可惜數百年的風催雨打將石碑上的刻文磨損殆盡,現在只能隱約看見上面的圖案了。
須彌座上部雕刻有笙、簫、琴、瑟等數十種古代樂器,有十分珍貴的史料價值。雖然由於長年的風化,現在已經有些模糊不清,但基本能辨認出所雕刻樂器的種類。我覺得這上面刻的是蘆笙和琵琶這兩種樂器。
駐足細看,就能發現玲瓏塔和天寧寺塔細部的區別。玲瓏塔的塔窗更加精美,天寧寺塔相對來講簡單的多。
塔身四面有磚雕的拱券門和半圓形雕窗。拱券門上的匾額分別是:南面「永安萬壽塔」,東面「鎮靜皇圖」,北面「真慈洪範」,西面「輝騰日月」。
在一個高大的塔身上有多層密檐,稱為「密檐塔」
製作精美的榫頭結構
掛滿鈴鐺的玲瓏塔屋檐。在古代,把鈴鐺掛在寺廟的屋檐上主要是為了驅邪。玲瓏塔檐角原掛有風鈴3000多枚,站在塔下仔細聆聽,由於風的強弱、長短、方向的變化,鈴聲也隨之產生微妙的變化,清脆悅耳,彷彿在演奏一場多姿多彩的交響樂。
玲瓏塔塔頂為鎦金蓮珠塔剎。由下至上仰望玲瓏塔,密檐逐層緩緩上收,檐下磚雕的斗拱層層支護,直到塔頂。塔身穩固美觀,遮而不露。
北面拱券門上的匾額寫著「真慈洪範」。
須彌座上雕塑為淺浮雕,而且大部分頭部已經損壞了,估計是在文化大革命那個荒唐的時代被已「破四舊」的名義破壞的。
塔身東面磚雕的拱券門上寫有「鎮靜皇圖」。
才疏學淺,不能理解這上面所刻字元的意思,只能猜想是一些佛教經符。
也許是須彌座上層離地太高,當時毀壞者夠不著,才使這些精美的浮雕得以在文化大革命中逃脫一劫。
推薦閱讀:
※西遊記秘聞 豬八戒和前妻卵二姐的風流韻事
※青海湖騎行遊記
※牛津遊記
※歐洲遊記—第十二天:比利時布魯塞爾&返回
※悉尼行攝游 攝影筆記攝友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