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眾多引進版權節目的背後,外來和尚都是炮灰
上周,《我是歌手》剛剛收官;本周,《中國最強音》即將接檔開播,同時,還有正在熱播的跳水節目《中國星跳躍》和《星跳水立方》……然而,這些強勢佔領電視熒幕的節目都離不開「引進版權」這一關鍵詞。縱觀排名前10的衛視,他們熱播的綜藝節目中10檔有9檔都引進海外版權,本土原創節目幾乎被「最小化」到了一個可以忽視的量級。到底什麼原因讓電視台如此樂此不疲花重金購買海外版權,海外版權節目真的是收視率的救命稻草嗎?騰訊娛樂為此採訪了多家衛視的相關負責人、海外版權引進公司負責人,以及電視節目製作公司,他們有人認為引進版權可以鍛煉本土的電視人,有人則認為,這種一擁而上的短視做法,會讓中國電視界失去原創的土壤。一年引進30檔,你看到的綜藝節目90%有原型
這些節目名你是否都很熟悉?排名前10的衛視熱播的綜藝節目,10檔中有9檔都是都是「外來的和尚」。從事海外版權引進的世熙傳媒公司總裁劉熙晨告訴騰訊娛樂記者,「剛剛結束的戛納電視節上,中國的電視人幾乎見什麼買什麼,和大家出國旅遊買名牌包一樣,擋都擋不住。」2013成「版權引進年」去年,浙江衛視從荷蘭引進的《中國好聲音》一騎絕塵,領跑所有衛視。無論從收視率、廣告營收還是影響力都讓同行羨慕不已。所以,在去年的戛納電視節上,就出現了不少中國電視人的身影,當時就有業內人士斷言,「2013年,會成為『版權引進』年」,果然從2013年第一季度開始,各種引進版權節目紛至沓來,佔據各衛視黃金時段。剛剛收官的《我是歌手》改編自韓國的《I AM A SINGER》;即將開播的《中國最強音》即是在英國久播不衰的《X Factor》;《舞林爭霸》原版是風靡全球的美國舞蹈類節目《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央視也來湊熱鬧,引進了美國《Dancing with the Stars》,以《舞出我人生》的名字推向市場;這一陣引起無數話題的《星跳水立方》《中國星跳躍》分別引進自德國和荷蘭的明星真人秀節目。據統計,湖南、江蘇、浙江等地方衛視加上央視,今年引進海外版權的綜藝節目達30檔左右,也就是平均每個月都有2檔半的引進版權節目在各大衛視播出,黃金時段則幾乎被這些「外來的和尚」佔滿。過去直接「抄」,如今講版權
你以為是本土原創節目,其實也有原型。天津衛視節目頻道副總監王屹告訴記者,「這些年,活躍在熒屏上的綜藝節目,90%以上都能在國外找到原版模型。如當年東南衛視《開心一百》全盤抄襲韓國綜藝類節目《情書》,《快樂大本營》是模仿香港《綜藝60分》,《超級女聲》的節目製作形式也是取材於美國當時最紅火的選秀節目《美國偶像》。各衛視引進海外版權,起碼有10年歷史了,只不過在這10年間,我們走完了一個借鑒、照抄到如今的本土化改造的過程。」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黃芝曉告訴記者,之前國內各衛視之間並無「節目版權」意識,更無版權購買之說,「當年有一種說法,『湖南衛視抄歐美,全國抄湖南』。所以,與其說這兩年海外版權突然風靡,不如說,大家終於開始有了版權意識,不再『山寨』了。」凈賺2億的節目確實有,但那只是鳳毛麟角為了搶到優質的電視節目,各電視台在購買版權上的花費可謂毫不手軟,早前,央視為了打造《幸運52》,花了400萬人民幣購買《GO BINGO》版權,《中國達人秀》的版權價值300萬。2010年浙江衛視耗資千萬訂購《中國夢想秀》,《中國好聲音》也花了300萬。這些版權費,平均佔到了國內電視節目製作費的1/5,而在國外,版權費用僅占製作費的1/10。這些錢,最後真的賺回來了嗎?一位從事電視節目製作多年的資深電視人告訴記者,三年前,國內電視人開始走進戛納電視節,尋覓適合中國的節目版權,但花出去的錢不少,實際掙回來的只是鳳毛麟角。這三年中,僅有《中國達人秀》《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少數節目賺到錢而已。
「好聲音」第一季是個裡程碑。《中國好聲音》第二季預計能賺16億?《中國好聲音》第一季,廣告費從每15秒15萬,漲到20萬,一個月後突然飈到36萬,直至最後決賽夜達到每15秒116萬的高價。而第二季《中國好聲音》節目尚未啟動就待價而沽,價值迅速升值,據分析,冠名、特約贊助、視頻版權等各項收入加起來,總共高達16億。其中,冠名費用由去年的6000萬飆升至今年的2個億。而剛剛結束的《我是歌手》首季就賺2個億。《中國達人秀》第二季,三家主贊助共投入8000萬元的廣告費用。而決賽當天「夢想之夜」臨時招標的48個15秒廣告,共計1500萬,加上其他贊助費,《中國達人秀》單廣告收入超過上億元。已經達到了央視A類廣告招標水平,僅次於當年春晚15秒33萬元的價碼。引進10檔最多火1檔,大批節目成了「炮灰」「引進版權」真的都為衛視帶來了高收視,高收益么?不一定,普通觀眾只看到了那些成功的,其實還有很多引進版權的節目成了「炮灰」,王屹笑稱:「我們不方便提(不成功的節目的)名字,但你上網搜一下,收視率在0.5以下的(引進版權節目),我覺得都算是不成功的。」即便是今年大熱的《我是歌手》,其總決賽收視4.21(來自CSM45城收視率),不及去年《中國好聲音》總決賽收視破5的盛況,更別提2005年《超級女聲》總決賽破11的收視盛況了。可見,國內觀眾對引進版權節目的熱情,逐漸趨於理性。「水土不服」每年害死10檔節目該資深電視人還告訴記者,中國一年引進10檔節目,能夠真正能火能掙錢的有一檔就不錯了,保本的最多兩檔,剩下大多流產。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X-FACTOR》也就是《中國最強音》的原版,2011年就被遼寧衛視以《激情唱響》的名字引進,「世界選秀教父」Simon Cowell(西蒙·考威爾)也親自出任總製片人,但是這檔賣到了全世界近80個國家,在每個國家幾乎都擠進收視榜前三的節目,卻在中國遭遇了水土不服,不管是反響還是收視率都不盡如人意,第二季就開始出現選手匱乏的狀況。不知轉到湖南衛視手中會不會有較大的起色。
大量本土化後的《老公看你的》已停播。
2010年,江蘇衛視從德國引進婚戀幸福真人秀《老公看你的》,該節目在德國開播一個多月就創下收視率16.2%的好成績,引進到中國後做了大量的本土化改進,起初話題性不錯,但沒多久與另外一檔婚戀節目《歡喜冤家》同時下檔。還有《完美暗戀》《明天就出發》《最高檔》等節目,都是出身名門的「引進版權」,但都因「水土不服」而銷聲匿跡。劉熙晨就表示,「每年有十檔海外版權節目會成為『炮灰』」。本是「下金蛋的母雞」怎麼就成了「炮灰」?按理來說,引進的海外版權的節目都源自電視行業較發達的國家,而且都是成熟節目,經過多重考察才引進國內,引進方也對節目報以極大期望,這「下金蛋的母雞」怎麼就成了「炮灰」呢?電視台說:版權只是外衣,根基還是內容江蘇衛視總編室副主任劉原認為,不少引進節目在國內曇花一現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考慮實際情況,簡單地照搬照抄」,「像《好聲音》這樣的音樂類節目,可以按照對方提供的流程走,沒有問題,因為唱歌沒有國界之分。但其他類型的節目則不能完全照搬,要跟你的平台定位和觀眾多年養成的收視習慣相匹配。形式感的東西只在一開始有效果,最後一定是歸根到內容。」
《sing it 》是荷蘭一檔情感演唱節目。就拿2011年東方衛視播出的《我心唱響》來說,該節目購買了荷蘭《Sing It》的版權,節目特點是「說不出的話,唱出來」,可幾期之後,節目組發現了一個難題——中國人太含蓄了。總導演陳曄曾對媒體表示,「原版節目中,隨便個普通人都能興奮的唱歌跳舞,但我們請嘉賓來錄節目,表達還是太含蓄,缺乏鏡頭感。」兩季26期合同到期後,《我心唱響》停播。天津衛視頻道副總監王屹則認為,「我覺得版權引進就是一層外衣,真正的核還在於你這個團隊的執行水平,以及對這種類型的節目以前有沒有製作經驗和實力。」製作公司說:「製作手冊是教方法,不會教製作能力」版權節目的提供方,都會提供一本厚厚的製作寶典,「寶典」里是海外節目製作人總結的各種經驗和細節,包括如何設置節目環節、怎麼展現人物性格,甚至還有燈光、舞美、機位這些最基礎的細節,不少內地電視人覺得,只要照葫蘆畫瓢就好了。但是,製作了《中國好聲音》《中國達人秀》等節目的燦星公司宣傳總監陸偉告訴記者,「最基礎的製作守則可以按照『寶典』來,但是在製作時一定得想清楚,要向國內的觀眾傳達什麼,怎麼呈現出來。在這個呈現的過程中,不能完全照搬『寶典』。『寶典』只是告訴你國外的經驗和製作理念,教你方法並不意味著你就能有製作的能力了。只學皮毛,生命力就存在問題。中國的舞台布景比國外更豪華,硬體好學;但軟體上,國外製作方那種以人為本的精神,對每個細節一絲不苟的態度都是需要長時間學習。」版權引進公司說:意識和執行力都還不到位
澳大利亞原版節目的演員大多是固定班底。2011年央視推出的《謝天謝地你來啦》,引進自澳大利亞熱門節目《Thank God You』re Here》,並由王牌主持人崔永元坐鎮,但經過前幾期的熱鬧後,最終收視率並不如意,惹得崔永元感慨道:「錢都白花了,就買了個節目名稱來。」在崔永元看來,《Thank God You』re Here》的喜劇演員比較固定,都來自一檔情景喜劇,情景喜劇本身有觀眾基礎,且喜劇演員搞笑功底更強,但央視這檔節目則是什麼演員都上。」作為專門負責引進版權的公司,世熙傳媒總裁劉熙晨則認為,如今引進版權節目失敗最主要的原因:「一是意識不到位,二是執行不到位。意識不到位就是模式還沒有拿到手,就開始去改,盲目的想要本土化,人家花了一年兩年的時間做了一個節目模式,你想在一個月兩個月的時間改的比別人好,這不現實。」「國外製作團隊長期以來形成一種作坊式的生產方式,這不利於生產大型的節目。很多電視台或者節目製作公司,製作引進版權節目的時候,在人員分工、時間進度、拍攝要求、編輯要求等等方面,完全沒有按照模式要求,節目的效果也就很難讓人滿意了。」為什麼電視台依舊前仆後繼引進海外版權?有那麼多節目成了炮灰,但是內地的電視人依舊在引進各種海外版權的節目,原因有二,一是自己想不出來,二是廣告商喜歡。「我們自己想不出來」
「春晚」可謂最牛原創綜藝節目。從事了8年引進海外版權工作的劉熙晨告訴記者:「從創意角度來講,我們國內長期缺乏市場需求,導致創意能力不足,我們需要的自己想不出來。第二點,在製作層面,其實引進的是一種先進的製作方法,長期以來由於我們體制的原因,電視台內部的競爭機制不夠充分,制播分離進展的並不理想,導致我們的製作方法落後。」廣告主青睞,原創易被懷疑「山寨」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引進版權的節目對廣告主來說,也有更大的吸引力。因為有成功先例,廣告主會對引進版權節目青睞有加,緯玲傳媒總裁彭福利向記者透露,在各電視台招標會上,廣告商一旦聽說你這是引進歐美的哪個大模式,他們就會多關注一會兒。如果你告訴他們這是純粹原創的,他們不但不相信,還會說「指不定山寨哪裡的。」彭福利表示,不少原本堅持原創的電視台,他們的節目總監面臨著廣告商不待見的尷尬境地,也會默默的走入戛納市場,哪怕花重金也要買一兩檔節目回來交差。「因為廣告商的對海外版權的青睞,也導致一些衛視和欄目在引入國外版權的時候,把它當作一個宣傳點。一方面引起廣告商的主意,另一方面希望在宣傳方面得到媒體多一些關注」, 江蘇衛視總編室副主任劉原對記者這樣解釋。引進節目做得再好,也不過「模仿得像」罷了隨著海外版權的增多,很多人認為,引進海外版權是一種「拿來主義」,會讓中國電視人養著一種「惰性」。引進版權節目做得再好,也不過是「模仿得像」罷了,我們自己的原創節目在哪裡?海外模式能培養中國電視人,但別只學皮毛
諸多節目開始採用轉椅+盲選模式。江蘇衛視總編室副主任劉原認為,電視市場有競爭是一件好事,市場自然會去調整,幾年之後,留下來的活不去的才是精品。「我覺引進海外版權對於提升整體的製作水平和能力是有好處的。跟海外版權方接洽的時候,才能直接跟國外的優秀團隊保持業務上的溝通,這其實是國際化的方向。」天津衛視頻道副總監王屹也表示,從短期來看,引進版權是對原創節目的一個打壓,但長遠來說,等於是培訓了一代人,而這代人跟隨著海外版權的先進理念慢慢成長起來,才有可能在成長之後做原創節目,這代人才是將來中國節目的主流。先攢經驗、學製作,才能談原創劉熙晨則認為「引進版權如同同中國改革開放一樣,首先要引進學習、引進生產線、引進技術,然後變成我們自己的技術,變成我們自己的研發能力的提升。現在中國的電視節目的確處於最粗放的初級階段,唯一的辦法就積攢經驗。」陸偉也提出,國內製作方購買的海外節目「寶典」本身的確是有價值的,「但如果我們的製作水平不能和國際一流水平接軌的話,再好的創意做出來也是不倫不類的。還沒有學會爬就學跑,就算以後會走路了,根基也是不對。總結陳詞剛從戛納回來的劉熙晨告訴記者:「戛納電視節的節目市場里,不缺好節目,缺的是我們對模式的理解。很多中國人去了之後很盲目,要麼看節目的規模,要麼看在歐美的收視率。根本不考慮引進之後是否能夠和自己的平台,或者符合中國觀眾收視習慣。」陸偉也對記者表示,不管海外模式本身在其他國家有多火或者多成功,並不是每一個節目模式都適合中國,海外有很多節目都非常火,但是放在國內不一定成功。「海外版權節目,不是隨便拿過來就可以在電視台做,到底什麼樣的模式能做,什麼樣的模式可以做好,這需要眼光和意識。」劉熙晨這樣總結到。
推薦閱讀:
※最早將盱眙小龍蝦 引進杭城的「劉家香」 開新店了!·每日商報
※引進外國女人解決中國光棍危機?(轉載)
※1980年引進的美劇《加里森敢死隊》為何中途停播
※民營企業人才引進後的管理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