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的本質:一篇文章終結你所有的社交問題
心理筆記 第40天
主播:白蘇
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是社交,通俗的說就是與人交往。
在交朋友這個問題上,有時候我們心裡有很多的困惑和問題,比如:
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難和別人交心?
為什麼兩個原本差別不大的死黨或閨蜜,其中一個發達了之後兩個人會漸漸疏遠?
等等等等
這兩天,我讀了一篇文章《社交的本質》,裡面提到這樣的一個概念:
社交在本質上分為兩種。一種是共情社交;一種是功利社交。
共情社交是指為了獲得情感聯結與情感體驗,打發無聊,或是有共同的興趣等而產生的社交行為。顧名思義,這種類型的交往談的是感情。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對朋友最直接的理解。
至於共情社交存在的原因,文章是這麼解釋的:當一個人的心智尚未成熟獨立時,或是當他社會階層較低、生活不如意時,他需要從朋友那裡獲得情感上的聯結和支持。因此,在生活中那些越成熟、越獨立的人就越是對共情社交不在乎。
那麼成熟的人在乎的是什麼?
文章給出的答案是:功利社交
功利社交是指為了達成某一目的,或是從對方身上獲得利益而產生的社交行為。
一提到「目的」「利益」這些辭彙,我們通常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很多人會說,這種以某種利益為目的而結交的朋友還能叫朋友嗎?這不就是我們常說的那種酒肉朋友嘛。
不管我們在情感上對這種類型的交往鄙視也好,不認同也罷,有一點我們需要認識到,就是我們每個人在與別人交往時,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功利社交的因素。
甚至當我們還是小孩,在最單純的時候,與自己的小夥伴們就開始了這種功利性社交。
o 比如在幼兒園裡面大家都傾向於和零食最多、玩具最多的小孩做朋友;
o 如果你的乾脆面每天都分給一個小朋友一半而他卻從來不分給你,那你最後會放棄這個朋友;
隨著一個人心智的完善,年齡的成長和社會地位的提升,他會越來越注重社交的「效益性」。
功利性社交的根本目的就是能夠從對方那裡獲得一定的利益或是得到幫助。尋求利益和幫助本身並沒有錯,只要我們做到對等原則:就是在得到朋友的幫助後,也能夠在朋友需要的時候幫助他們,互助互利。
而且,從理論上說,當一個人的心智成熟到一定程度後,他對共情社交的需求會下降到幾乎為零。
這也就解釋了我們剛開始提到了哪些問題:
為什麼越長大越孤單?
因為兩個成熟的人,對情感交流的需求越來越少了。
為什麼曾經的好友會漸漸疏遠?
因為當你們已經身處兩個不同的生活圈子時,你們只是保持著名義上的好朋友。
而實際上已經很少有實質性的交流了。要知道,朋友是需要高頻率的交流才能保持應有的溫度的。
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共情社交和功利社交這兩個概念,就算界定清楚了,我們也理解了,但是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麼意義呢?
它的意義就是,我們的社會觀念經常將功利社交與共情社交混為一談,邊界不清,於是就導致了一個問題:有一些人認為他的「共情社交」的朋友為他做那些「功利社交」朋友的事情,是理所應當的。
所以在中國「經營人脈」的方式就是「拉關係」,先和你套近乎,成為「朋友」以後再提出「功利性需求」對方就不好意思再拒絕了。
這其實就是:試圖通過建立「共情人脈」來從對方那裡獲得「功利性」的利益交換。
所以我們要意識到:對於「共情朋友」你只能理直氣壯地向他提出共情類的需求。比如當你難過時可以要求他陪伴你,當你無聊時可以叫他一起玩,當你開心時可以拉著他一起瘋。
但是當你們涉及到「功利性」的交際時,你應當按照「功利社交」的方式去和對方溝通。
你的朋友再有錢,當你危難時他借錢幫助你這從來都不是理所應當的、這也絕對不是他的「義務」,你應該對此懷有感恩,並寫下欠條算明利息。
至於他要不要利息或是把這錢白送給你不要換了,那是他的事情,你應該意識到的是「共情朋友」從來都沒有義務對你做出「功利性幫助」的必要。
當我們明白這一點,明確了功利和共情的邊界,就會更容易結交更多的朋友,也會更少的失去一些朋友,不管是共情式的還是功利式的。
本心理筆記參考文章《社交的本質》作者:風墟 來源:煉己者(ID:fengxuwake)
推薦閱讀:
※六爻卦例 瀏覽文章 劉樹明易學網
※和你談談去轉盤網
※逍遙幫主的首頁---風水---婚姻 ?共?72?篇文章
※小兒關煞之閻王關、天吊關、四季關」 的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