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鑒賞訓練
古詩詞鑒賞
第1節 鑒賞作品的形象
1.(2006·山東)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曉上空泠峽①
王闓運②
獵獵南風拂驛亭,五更牽纜上空泠。
慣行不解愁風水,瀑布灘雷只卧聽。
【注】①空泠峽,在湖北宜昌市東南長江上。②王闓運(1832-1916),近代著名詩人。他早年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然而屢遭挫折,於是絕意仕進,歸而撰著授徒。
(1)本詩前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情景?
答:
(2)狄葆賢《平等閣詩話》認為此詩「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氣溢於言表」。請結合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答:
答案(1)拂曉時分,獵獵南風吹拂著江邊驛亭。詩人乘坐小船在縴夫的牽引下向空泠峽溯流而上。
(2)本詩前兩句描寫拂曉時獵獵的風聲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艱難,為抒寫情懷作了鋪墊。第三句表面上說詩人慣於常年旅途奔波,已經不知道為風浪發愁為何事,其實這裡的「不解」為「不在意」之義,表現出久歷滄桑後從容自信的心態。第四句中「卧聽」瀑布灘雷「這個典型場景更將詩人對一切艱險都無所畏懼的傲岸氣度充分展現了出來。
2.(2008·廣東)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
木芙蓉
呂 本 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後霜前著意紅。
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
窗前木芙蓉
范 成 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①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注】 ①青女: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這兩首詩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麼自然屬性?都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答:
(2)兩首詩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麼不同?
答:
答案 (1)耐寒 擬人(2)①《木芙蓉》:一種傲然獨立、挑戰困難而不受他人擺布的充滿自信的形象(人格形象);②《窗前木芙蓉》:一種歷經辛苦孤獨後能夠坦然面對生活的堅忍、淡定、安閑的形象(人格形象)。
3.(2008·天津)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
山居即事
王 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1)簡析「遍」字在頷聯中的表達效果。
答:
(2)詩的後四句寫出了怎樣的景與情?
答:
答案 (1)「遍」字表現松茂鶴多,「稀」字表現來訪者少,兩者對照寫出山居環境的幽靜。
(2)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表現出作者悠然閑適的心情。
定向檢測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房兵曹胡馬
杜 甫
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
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1)作者在詩中塑造了一個什麼形象?
答:
(2)作者寫胡馬的用意是什麼?
答:
答案 (1)作者塑造了一匹瘦骨突出、兩耳高聳、奔跑起來四蹄生風的大宛名馬的形象。
(2)作者歌詠胡馬,抒發了喜愛讚美之情,寄託了自己馳騁疆場、縱橫四海的志向和情操。
2.閱讀下面兩首詩歌,然後回答問題。
山 雨
[宋]翁 卷
一夜滿林星月白,亦無雲氣亦無雷。
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
山 雨
[清]何 紹 基
短笠團團避樹枝,初涼天氣野行宜。
溪雲到處自相聚,山雨忽來人不知。
馬上衣巾任沾濕,村邊瓜豆也離披。
新晴盡放峰巒出,萬瀑齊飛又一奇。
(1)翁卷的《山雨》一詩前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情景?有什麼作用?
答:
(2)這兩首詩都描寫了山雨,在藝術手法上有什麼不同?請作簡要分析。
答:
答案 (1)此詩前兩句描寫了雨前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輝,清光滿林,無雲無雷,一派晴和天氣。為後兩句作者寫驚異之情作鋪墊。
(2)在描寫手法上,翁詩採用側面描寫,通過對雨前、雨後之景的描繪寫出了山雨的特點;何詩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除側面描繪山雨之奇外,還有中間兩聯正面描繪山雨的特徵。在抒情手法上,翁詩寓情於景,抒寫了詩人對山雨奇景的驚異之情;何詩則直抒胸臆與借景抒情相結合,抒寫了詩人雨前的心曠神怡,雨中的喜雨和雨後的「奇」雨之情。
3.(2009·江蘇鹽城中學高三第一次月考)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宿甘露寺[注]
曾 公 亮
枕中雲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注 甘露寺是我國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於三國吳時,在江蘇省鎮江市北固山上,面對長江,相傳建寺時露水適降,因而得名。
(1)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答:
(2)這首詩在表達技巧的運用上很有特色,請結合具體詩句談談你感受最深的一點。
答:
答案 (1)作者以甘露寺所處的地勢為立足點,描繪了山川的雄偉壯闊。開頭寫小小的枕頭卻裝著浩然的雲氣,而由於雲氣,遙遠的千山萬峰也近在身邊了;低矮的木床下面卻響著松濤之聲,而由於松聲,彷彿千溝萬壑的風聲也都響在耳邊了,這表現了崇山峻岭的雄偉。至於「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更是突發奇想的神來之筆,以「銀山拍天」寫浪之大,以「開窗放入」寫江之洶湧。作者正是以這樣開闊的境界、宏大的氣勢抒發了豪邁、進取的情懷。
(2)虛實結合。詩歌前兩句寫瀰漫山巔的雲氣直入枕中是實寫,然而這卻讓人覺得好像千峰在側,松濤就在床下轟鳴,如臨萬壑之中,這是虛寫。在這裡,千峰萬壑給人藝術體驗之真,把人帶入驚心動魄的藝術境界。後兩句運用了誇張的手法,塑造了一種豪壯、崇高之美。為了欣賞那銀山般的浪濤壯觀,領略那拍天而來的江河氣勢,索性打開窗子放長江入室,以蕩滌心胸。
4.(2009·湖南長沙高三第一次質量檢測)閱讀下面一首元曲,然後回答問題。
山坡羊·述懷
薛 昂 夫
大江東去,長安西去,為功名走遍天涯路。厭舟車,喜琴書,
早星星鬢影瓜田[注]暮。心待足時名便足。高,高處苦;低,低處苦。
注 瓜田:邵平秦時封東陵侯,漢初種瓜於長安東門。
(1)簡要描繪出「厭舟車,喜琴書,早星星鬢影瓜田暮」的人物形象。
答:
(2)有曲評家認為末句「高,高處苦;低,低處苦」有警戒意,請說說你的理解。
答:
答案 (1)一個身遊宦海、倦於仕途,轉而心系田園、難捨書琴且滿心苦楚難言的封建老吏的形象。
(2)作者用大實話說出自己難以擺脫名韁利索的痛苦,更向世人發出告誡:知足者常樂,不知足者為功名所困。
5.(2009·湖南八校第二次聯考)閱讀下面兩首詩,根據提示,完成賞析。
長安秋望
(唐)趙 嘏
雲物凄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水村閑望
(宋)俞 紫 芝
畫橈兩兩枕汀沙,隔岸煙蕪一望賒。
翡翠閑居眠藕葉,鷺鷥別業在蘆花。
溪雲淡淡迷漁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綳真水墨,無人寫得寄京華。
注 兩首詩均為七言律詩,趙詩為宦遊長安時所作,而俞詩為仕宦失意後隱逸揚州時所作。翡翠:翠鳥。
(1)兩詩均按「望」字組織題材,景中寓情。趙詩緊扣「秋」字,繪出了一幅深秋拂曉圖:雲霧飄遊,殘星寥落,歸雁橫天,長笛幽怨,紅蓮凋謝,顯出一派凄迷清冷的意境,表現了詩人內心孤寂傷感的愁思。而俞詩
(2)兩詩分別以議論和感嘆的筆觸抒寫了詩人內心的情懷,點明詩歌主旨。趙詩中「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是說家鄉鱸魚的風味此時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卻囚徒似的留在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為何來?借典故抒寫了詩人思念故園、毅然歸隱的心情。俞詩中
答案 (1)緊扣「閑」字,繪出了一幅深秋水村圖:畫船靜泊沙灘,隔岸衰草迷濛,翠鳥閑居荷葉之下,鷺鷥棲息於蘆花叢中,溪雲淡淡,漁屋迷離,酒旗招展,顯出一派沉寂安寧朦朧的意境,表現了作者悠然閑適的心緒。
(2)「可惜一綳真水墨,無人寫得寄京華」,是說可惜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畫,沒有人畫了寄到京華去,用對比表達了詩人鄙棄渾濁官場,寄情山水,與世無爭的情懷。
1.閱讀下面兩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
蔣興祖女
朝雲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 飛鴻過也,萬結愁腸無晝夜。漸近燕山,回首鄉關歸路難。
減字木蘭花
淮 上 女
淮山隱隱,千里雲峰千里恨。淮水悠悠,萬頃煙波萬頃愁。 山長水遠,遮斷行人東望眼。恨舊愁新,有淚無言對晚春。
注 早在宋代,當靖康之變及南宋滅亡時,曾湧現出一大批愛國女詞人。她們被金兵擄掠北去,在離別故鄉山河時,留下了很多令人感泣、深沉悲憤的詞章。前首為「靖康初,金兵侵犯京師」時,陽武縣令蔣興祖之女為賊擄去,遂「題字於雄州驛中,敘其本末」。後首為南宋寧宗年間,金人擄大批淮上良家女北歸,有女題此詞於泗州客舍間。
(1)《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中主要通過 、 等意象寫出了北國荒寂悲涼的景象,表達詞人的憂愁和悲憤之情;而淮上女寫的詞中主要通過 、煙波迷茫等意象寫出了告別故鄉山河、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眷戀的憂愁和悲憤之情。
(2)任選一畫橫線的句子進行賞析。
答:
答案 (1)白草 黃沙 孤村(三者任選其二)淮水浩渺
(2)示例:蔣詞中借大雁南飛,反襯自己「歸路難」的痛苦,「萬結愁腸」四字概括了女詞人內心愁苦之深、之重。
淮詞中「山長水遠」照應上闋的「千里雲峰」「萬頃煙波」,「遮斷行人東望眼」以細節描寫表現女詞人頻頻回首卻不能見到故鄉的情形,形象地表現了她不忍離去的痛苦。
2.(2009·陝西寶雞中學高三年級月考)閱讀下面一首元曲,然後回答問題。
蟾宮曲·九日①
張 可 久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②,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注 ①九日:農曆
(1)這是元曲作家張可久寫的一首被後人稱為「清而且麗」的散曲。張可久仕途失意,整日沉湎於詩酒世界,寄情于山水之間。你認為這首曲中揭示主題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點染了一種怎樣的氣氛?
答:
(2)「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的描寫是否與主題有關?請簡要分析。
答:
答案 (1)從標題「九日」及全文內容看,本文主題應為重陽佳節,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應為表達主題的句子。「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點染了一種凄涼的氣氛,這種氣氛的渲染,有助於思鄉主題的表達。
(2)「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憶從前歌舞昇平的歡樂景象。用從前歌舞昇平的稍縱即逝襯托現實中人老發白的凄涼,告誡遊子不應再留念他鄉,而應「倦思」故鄉。這恰是主題的最好表達。
3.(2009·陝西師大附中月考題)閱讀下面一首明代散曲,然後回答問題。
前調·閶門[注]夜泊
陳 所 聞
風雨蕭然,寒入姑蘇夜泊船。市喧才寂,潮汐還生,鍾韻俄傳。
烏啼不管旅愁牽,夢回偏怪家山遠。搖落江天,喜的是蓬窗曙色,透來一線。
注 閶門:蘇州城西北的城門。
(1)作者在曲中營造了怎樣的氛圍?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
(2)這首散曲寫夜泊,寫鐘聲,寫烏啼,意境與唐代張繼的《楓橋夜泊》有相似之處。試比較此曲與張繼詩的內容和手法方面的不同。
答:
答案 (1)這首曲借風雨夜泊、潮汐鍾韻營造了蕭索、清寒、冷寂的氛圍。詩人表達的感情是:羈旅之愁及行人見到曙色的喜悅之情。
(2)內容上:張繼詩寫的是半夜不眠;這首曲寫的是從入定到拂曉,似乎都難以入眠,時間跨度長。手法上:張繼詩純寫羈旅愁懷,融情於景,情隨景生;此曲結尾以喜悅反襯夜來的愁悶孤寂,有振起全篇之勢。
4.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送別
左 緯
騎馬出門三月暮,楊花無賴雪漫天。
客情唯有夜難過,宿處先尋無杜鵑。
(1)第二句寫了什麼景物?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其描寫特點如何?
答:
(2)結句「宿處先尋無杜鵑」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
答案 (1)詩的第二句寫了楊花飄飛的景色,用了擬人、比喻和誇張的修辭手法,其描寫特點是寓情於景,以景現情。
(2)詩人跳出一般送別詩的纏綿與傷感,提醒友人尋找沒有杜鵑鳴叫的旅社住宿,把對所別友人的體貼關心含蓄地表現了出來,給人以春天般的溫暖。這既是關懷,又是鼓勵,感人肺腑,動人心懷。
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城東早春
楊 巨 源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1)詩人以「詩家」的眼光賞景,「詩家」欣賞的是怎樣的景色?
答:
(2)詩中「看花人」與「詩家」的欣賞趣味有什麼不同?詩人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答:
答案 (1)明麗清新的早春之景。
(2)「看花人」欣賞繁華似錦的景色,「詩家」欣賞綠柳才黃的景色。以「看花人」對「上林花似錦」的追求與「詩家」對「綠柳才黃半未勻」的欣賞作強烈對比,表明二者的不同審美情趣,以「清新」與「喧鬧」反襯出作者對早春清新之景的喜愛之情。
6.(2009·湖北黃岡中學襄樊四中聯考)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1)~(2)題。
江樓感舊
趙 嘏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1)首句「獨上江樓思渺然」,作者「渺然」之「思」的具體內容是什麼?請用你自己的語言簡要回答。
答:
(2)「月光如水水如天」一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色?有何作用?
答:
答案 (1)詩人舊地重遊,去年的美景仍在,憑欄共賞的歡樂場面記憶猶新,而今同遊人卻不知漂泊何方;面對依稀可辨的舊日風物,詩人內心產生了縷縷懷念和悵惘之情,表現了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
(2)登上江樓,放眼望去,但見清澈如水的月光,傾瀉在波光蕩漾的江面上,因為江水是流動的,月光就更顯得熠熠閃動,「月光如水」,波柔色淺,宛若有聲,靜中見動,動愈襯靜。詩人由月望到水,只見月影倒映,恍惚覺得幽深的蒼穹在腳下浮涌,水天一色,相互映襯,描畫出一幅朦朧迷茫、幽靜清冷的畫面。作用:迷茫幽美的月色水光,點染了「思渺然」的環境氣氛,烘託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境。
第2節 鑒賞作品的語言1.(2008·全國Ⅰ)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江間作四首(其三)
潘大臨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隱龍宮。
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
沙明拳宿鷺③,天闊退飛鴻。
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臨(約1057~1106):字邠老,黃州(今湖北黃岡)人,善詩文。曾隨蘇軾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鷺:指白鷺睡眠時一腿蜷縮的樣子。
(1)第三聯兩句中各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並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答:
(2)從全詩看,作者嚮往一種什麼樣的生活?請簡要分析。
答:
答案 (1)「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現出鷺鳥在沙灘上棲息時的神態。用「退」字別緻、生動地表現出鴻鳥在天空中飛行的狀態。這樣寫構成了作者江邊所見的一幅靜動結合的畫面。(2)嚮往一種隱逸的生活。①詩的前兩聯,作者從眼前之景,轉入懷古,遙想當年赤壁之戰時的人事,而今安在?從而發出了「波流萬世功」的感嘆。②詩的後兩聯,作者讚歎宿鷺、飛鴻的閑適,接著又彷彿看到了漁翁的扁舟,聯繫到「波流萬世功」的感嘆,於是提出「最羨漁竿客」,想駕一葉小舟在煙雨朦朧中歸去!
2.(2008·重慶)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 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1)本詞上、下片各寫了什麼?請作簡要概括。
答:
(2)宋人王灼《碧雞漫志》評王觀詞是「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這首詞「新麗」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請作簡要分析。
答:
答案 (1)上片寫浙東山水的美好;下片抒發作者送別的情意。
(2)①修辭巧妙,用語綺麗。如「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送春歸」、「和春住」。
②想像別緻,意蘊生動。如「眉眼盈盈處」、「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3.(2008·安徽)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小孤山①
[宋]謝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門關,海眼③無涯駭眾觀。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瀾。
堅如猛士敵場立,危似孤臣末世難。
明日登峰須造極,渺觀宇宙我心寬。
注 ①小孤山:位於安徽宿松縣城南65公里的長江之中,四無依傍,地勢險要,是南宋軍事要地。②謝枋得:宋末弋陽(今屬江西)人,以忠義自任,曾率軍抗元。兵敗後隱居福建一帶,後被元人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渦。
(1)詩中小孤山的形象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2)簡析「危似孤臣末世難」中「孤」字的妙處。
答:
答案 (1)此詩托小孤山以言志,表達了詩人儘管身為孤臣、時處末世,也要勇猛堅毅、殺敵報國的壯烈情懷,以及自己能夠力挽狂瀾,取得抗元勝利的堅定信念。
(2)①小孤山的「孤」與孤臣的「孤」,字面相應,聯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徵與詩人砥柱中流的壯士情懷相應,托物而言志。③偶然存留的孤山與末世僅存的孤臣相應,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將帥嚴重匱乏,比喻貼切。
4.(2008·北京)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3)題。
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
顧炎武①
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
離懷銷濁酒,愁眼見黃花。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
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
注 ①顧炎武:明清之際著名學者、詩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權貴鬥爭。清兵南下,參加人民抗清起義。入清後,多次拒絕清廷徵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勢,志存恢復。
(1)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是日驚秋老:是無情的日月送來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驚。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遙相矚望。
C.離懷銷濁酒:離別的情懷只能借濁酒來排遣。
D.逐客已無家:亡國之人,已無家可言。
(2)「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中的「肝膽」和「閱」在這裡各是什麼意思?這兩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答:
(3)一般認為顧炎武的詩風接近杜甫。請指出顧炎武這首詩的風格特徵,並作簡要分析。
答:
答案 (1)A
(2)肝膽:指自己的愛國之志,或對於故國的赤膽忠心。閱:見證。表現了作者雖已衰老,且明知復國無望,仍然矢志不渝、堅持到底的決心。(意思接近即可)
(3)①風格特徵:沉鬱悲愴或深沉凝重。
②簡要分析:這首詩把深沉的愛國情懷與自己的人生遭際、眼前的具體情境緊密結合在一起,熔鑄為凝練精純的詩句,形成了沉鬱、凝重的風格。(意思接近即可)
5. (2008·上海)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 ~(3)題。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
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②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
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注 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說前兩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臨長江。
(1)「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出自王安石的 (篇名)。
答案 《游褒禪山記》
(2)對作品賞析恰當的一項是 ( )
A.首聯從楊柳和春風寫起,生動地描繪了春天的美景。
B.頷聯以「傾」「漲」誇張地抒發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聯寫出了作者因過早衰老,只能辭官歸隱的遺憾。
D.詩歌以「客思」貫穿全篇,表現了客居他鄉的哀傷。
答案 B
(3)聯繫全詩,賞析「雪」和「朱」的表達效果。
答:
答案 「雪」隱喻了白髮,與「朱」相對,產生強烈的色彩對比,隱含著詩人對過早衰老的感嘆之情。這種悲嘆與全詩抒發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為官不快的情緒融合在一起,使詩人關於衰老的感嘆更為深沉。
定向檢測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送沈子福之江東
王 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①盪槳向臨圻②。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
注 ①罟師:這裡指船夫。②臨圻:今江蘇省南京市東北。
(1)這首詩的體裁是什麼?王維與哪位詩人被並稱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這首詩的前兩句包含了哪三重意思?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答:
(2)王維的詩,語言生動凝練,描寫細緻傳神,意境清幽淡遠,被宋代哪位作家譽為「詩中有畫」?前人評論這首詩的三、四句說:「工於比喻,善於言情。」你同意嗎?試結合全詩賞析。
答:
答案 (1)七言絕句(或「七絕」)。孟浩然。前兩句包含的三重意思:渡頭的楊柳,是行客途中看到的春景;「行客稀」,點染出旅途中寂寞的環境氣氛,這是行者的感受,也是送行者臨別念遠的離情;「向臨圻」,表明由江南到江北的行程。這樣,把離人惆悵的無邊春色和黯然銷魂的別情離思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2)蘇軾。同意。詩人展開奇妙的聯想,將人的情感比作自然界的春色,使景與情妙合無間,寄景寓情,不著痕迹。不但寫出了彼此深厚的友情,而且將惜別時微妙的、難以捕捉的抽象感情極其生動地表達出來,成為可見可觸的形象,使人真覺得相思之情充溢於江南江北,可謂「工於比喻,善於言情」。
2.閱讀下面一首詩歌,然後回答問題。
梔子花詩
[明]沈 周
雪魄冰花涼氣清,曲欄深處艷精神。
一鉤新月風牽影,暗送嬌香入畫庭。
(1)梔子花為常綠灌木,夏季開花,起首句為什麼會有「冰雪」之喻?
答:
(2)詩的後二句尤為奇妙,歷來頗得詩評家的青睞,請作簡要賞析。
答:
答案 (1)梔子花呈白色,又因其是夏季開花,所以喻其魂為雪鑄,喻其花為冰質,以突出其給人帶來清涼之氣。
(2)①詩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梔子花」「夜風」的風情。②一「牽」一「送」,夏月微風的情態可掬;言「影」言「香」,梔子花的精魂大有飛動之態。③如鉤新月,暗香浮動,視覺與嗅覺相結合,營造出幽美恬靜的意境。
3.閱讀下面這首元詩,然後回答問題。
寒 夜
揭傒斯
疏星凍霜空,流月濕林薄。
虛館人不眠,時聞一葉落。
(1)詩人作此詩的時令是何時?首句的「凍」字可否用「映」、「點」、「著」等替換?試作簡要分析。
答:
(2)全詩最精彩的是哪一句?試作簡要賞析。
答:
答案 (1)時令當在涼秋。如用「映」、「點」、「著」等替換,前兩句便帶上平敘味道,使全篇旨意由言愁轉化為言幽。詩人首句著一「凍」字,意在強調自己冷峭的心情。
(2)最精彩的當是末句五字。「一葉落」的聲音足夠細微,館中人卻能清晰地辨聞,足見夜之靜,而一個「時」字,更將漫漫長夜中難眠人的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這一句不僅溝通了虛館內外的情況,而且傳達出詩人愁苦的心緒,可謂神來之筆。
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寒食寄京師諸弟
韋應物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1)第二句中的「獨」字對全篇的結構有怎樣的作用?
答:
(2)第四句採用了怎樣的方法?收到怎樣的效果?
答:
答案(1)第二句中的「獨」字,對全篇有穿針引線的作用。它既是對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對下句「想」字的伏筆。
(2)第四句以景結情。寄想像於故園的寒食景色,烘托出想念諸弟之情,使人感到情深意遠,蘊藉有味。
5.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採桑子
呂本中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1)詞的上闋有「恨君不似江樓月」,而下闋又有「恨君卻似江樓月」。這是否矛盾?
答:
(2)本詞在藝術上的特點是什麼?試加以分析。
答:
答案 (1)不矛盾。上闋是從「相隨無別離」的角度「恨君不似江樓月」;下闋是從「團圓」的角度,恨君卻似「暫滿還虧」的「江樓月」。
(2)本詞藝術上的特點是比喻新奇。作者抓住抬頭可見的月亮到處相隨和暫滿還虧的兩種特性,正反設喻,把思婦對丈夫思念和怨恨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使明月這一古老意象煥發出新鮮的光彩。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閩中秋思
杜荀鶴[注]
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
注 杜荀鶴:晚唐詩人。此詩是作者客居福建時所作,後人對其評價極高。
(1)後人評說本詩工於鍊字,請以「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一聯為例,試作簡析。
答:
(2)「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是詩人表情達意的最高境界。本詩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點,試結合全詩,加以分析。
答:
答案 (1)上兩聯中「勻」、「弄」兩字,運用擬人的手法,使「雨」與「風」情態畢現,極富情趣;「叢叢」與「葉葉」兩詞用疊字,增強了韻律感,朗朗上口,餘味無窮。
(2)本詩以樂景寫哀情。前三句寫景,極盡明麗歡愉與氣象開闊之能事,全無北國秋天之蕭瑟。末一句兩個「堪」字,則構成心緒的對比。作者客居福建,他鄉雖美,但只堪圖畫,不能慰藉思鄉之苦,詩歌無一句明言思鄉,思鄉之情卻表現得淋漓盡致。
2.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後回答問題。
謁金門
馮延巳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挼紅杏蕊。
鬥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
(1)「吹皺一池春水」被歷代評論家所推崇,請簡析句中「皺」字的妙處。
答:
(2)「舉頭聞鵲喜」表現了主人公怎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
答:
答案 (1)「皺」既指微風輕拂,池上漾起一層漣漪;又指詞中的主人公因孤獨寂寞,感情上也有了一層漣漪。一語雙關,自然貼切,耐人尋味。
(2)這不是一種歡喜之情。這是以樂景寫悲情,主人公非常寂寞,整天盼望「君至」,但最終還是令她失望。她只好把最後一線希望寄託給喜鵲,這是一種多麼沮喪的無奈之情啊。
3.(2009·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聯考)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三衢道中
曾 畿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注]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注 泛:乘船。
(1)這首絕句抒發了詩人怎樣的心情?詩人是怎樣來表現這種心情的?
答:
(2)有人評價這首詩「看似平淡無奇,讀來卻耐人尋味」。試以「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為例,談談你的理解。
答:
答案 (1)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山行時的愉悅歡快的心情。詩人是通過景物描寫和自己的活動來表現出這種心情的。先說寫景,首先是「晴」字,在黃梅雨季能有「日日晴」豈不喜出望外?其次是一路的「綠陰」。日日晴則必然驕陽當空,有了綠陰就涼爽得多,走起路來也輕鬆得多,此可喜也。三是「黃鸝四五聲」、「鳥鳴山更幽」的意境更使詩人感到高興。詩人的「泛盡卻山行」這一活動不但打破了一味寫景的單調,還表現出詩人歡快的心情。
(2)「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兩句,描寫了旅途中的新鮮感受:山路上,綠陰夾道,似乎和不久來時所見沒有什麼兩樣,但綠陰叢中,時而傳來幾聲黃鸝的鳴囀,卻是來時路上未曾聽到過的。這「不減」與「添得」的對照,既暗示了往返期間季節的推移變化——已經從春天進入初夏,也細微地表達出旅人歸途中的喜悅。本來,在山路上看到綠陰繁翳,聽見黃鸝鳴囀,可以說是極平常的事。如果單就這一點著筆,幾乎沒有什麼動人的詩意美,但一旦在聯想中織進了對「來時路」的回想和由此引起的對比映照,就為本來平常的景物平添了詩趣。
4.(2009·南通高三調研試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自蘇州至望亭驛有作
李嘉祐
自蘇台至望亭驛,人家盡空,春物增思,悵然有作,因寄從弟紓。
南浦菰蒲①覆白 ,東吳黎庶逐黃巾。
野棠自發空流水,江燕初歸不見人。
遠岫依依如送客,平田渺渺獨傷春。
那堪回首長洲苑②,烽火年年報虜塵。
注 ①菰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水中,俗稱「茭白」。②長洲苑:古蘇州的一大勝境,始建於吳,可與西漢的上林苑並論,屢遭戰火劫難。
(1)清代趙臣瑗《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評此詩云:「此舟行紀事之作,通篇只寫得『不見人』三字。」請對此作具體說明。
答: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答:
答案 (1)「不見人」三字貫串於本詩的前三聯寫景之中:水路全被菰蒲、白 覆蓋,少有舟行;東吳的百姓都去打仗了,野外的棠花孤獨地盛開,無人欣賞;江燕歸來屋中無人;客人經過不見有人送迎;田野荒蕪不見有人耕種。
(2)作者通過對眼前滿目慘淡之景的描寫,表達了對戰爭帶給老百姓的深重災難的憂慮之情。
5.(2009·江蘇宿遷中學高三第一次月考)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白雲泉[注]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注 白雲泉:在蘇州市西二十里,號稱「吳中第一水」。自白居易題以絕句,白雲泉遂名顯於世。白居易貶官江州後,濟世抱負漸減,隨遇而安、獨善其身的思想日增。本詩反映了其後期人生觀的一個側面。
(1)詩評家說「雲自無心水自閑」一句極為傳神。你同意嗎?請簡要說明理由。
答:
(2)本詩採用象徵手法,寫景寓志。請結合詩句加以解說。
答:
答案 (1)同意。寫白雲隨風飄蕩,舒捲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潺流,自由流瀉,從容自得。表現了白雲坦蕩淡泊的胸懷和泉水嫻靜雅緻的神態。連用兩個「自」字,特彆強調雲、水的自由自在,逍遙愜意。
(2)用泉水激起的波浪象徵社會風浪。意在象外,理趣盎然。
第3節 鑒賞作品的表達技巧1. (2007·山東)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
出關①
徐 蘭
憑山俯海古邊州,旆②影風翻見戎樓。
馬後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注 ①關,指居庸關。②旆(pèi),旌旗。
(1)詩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將軍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與本詩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請簡要說明理由。答:
(2)「馬後桃花馬前雪」一句在藝術表現上有什麼特點?請作簡要分析。
答:
答案 (1)更喜歡本詩。本詩前兩句點出居庸關的雄壯氣勢,景物描寫鮮明生動,為後面抒情作了鋪墊。「將軍」兩句缺乏形象感,並且與全詩思鄉的情感內容不相稱。
(2)①將關內桃花爛漫與關外白雪茫茫兩個場景聚集到征馬這一關節點上,描寫生動,對比鮮明。②「桃花」與「雪」分別代指家鄉的溫馨和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詩中具有象徵意義,蘊含了思鄉的情感。
2.(2008·浙江)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日暮倚杖水邊①
(金)王 寂
水國西風小搖落,撩人羈緒亂如絲。
大夫澤畔行吟處,司馬江頭送別時。
爾輩何傷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蒼知。
蒼顏華髮今如許,便掛衣冠已是遲。
注 ①此詩為王寂被貶官至河南蔡州時所作。
(1)此詩頷聯以 和 兩位被貶異鄉的古人自況,用典精當,對仗工整。
(2)指出「羈緒」在全詩中的具體內容,並簡要賞析首聯在寫法上的特點。
答:
答案 (1)屈原 白居易(2)內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謫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內心不被理解的苦悶;④年華易逝的傷感;⑤浮沉宦海的厭倦。
特點:①觸景生情,以蕭瑟凄清之景引發詩人的紛亂愁思;②以「羈緒」領起全篇。
3.(2008·江西)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初入淮河四絕句(三)
楊萬里
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
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
注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來南宋賀歲,楊萬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來到原為北宋腹地,現已成為宋、金國界的淮河時,感慨萬端,作詩以抒懷。
請從「虛實」關係的角度賞析這首詩。
答:
答案 前兩句實寫淮河兩岸舟船背馳,波痕接觸也難以做到,虛寫作者對國家南北分離的痛苦與無奈。後兩句實寫鷗鷺可以南北自由飛翔,虛寫作者對國家統一、人民自由往來的強烈渴望。
定向檢測
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秋夜懷吳中①
[宋]陸 游
秋夜挑燈讀楚辭,昔人句句不吾欺。
更堪臨水登山處,正是浮家泛宅時。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報歸期。
灞橋②煙柳知何限,誰念行人寄一枝。
注 ①這首詩寫於淳熙元年(1174)陸遊離蜀州通判任後。「吳中」,今江蘇吳縣一帶,亦泛指吳地。②灞橋:橋名,在長安東三十里的灞水上。
(1)首聯中的「挑燈」「句句」看似尋常,其實卻是理解全詩的關鍵。請你結合課本節選的《離騷》的內容和你所了解的屈原的遭遇,談談你對陸遊夜讀《楚辭》心境的理解。
答:
(2)尾聯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這兩句詩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答:
答案 (1)「挑燈」,說明是久讀;「句句」,絕非《楚辭》中的一篇一章。可見「不吾欺」的是貫穿在《楚辭》「句句」中的主要精神——關心國家命運,指斥權奸誤國,對因讒被逐的不滿等等,是作者內心所深許的,這也正是陸遊夜讀《楚辭》時的心境。
(2)①雙關:用「柳」音關「留」,用「灞橋」意關京都;明寫自己留戀吳中,暗示朝中無人賞識自己的才能。②由自己在蜀州懷吳中聯想到吳中無人懷念自己,兩相對比,更加顯示了千里客居者的孤獨和苦悶。
2.閱讀下列兩首詞,然後回答問題。
破陣子
李 煜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①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
弦驚。了
注 ①沈腰潘鬢:《南史·沈約傳》載「約與徐勉素善……(約)言己老病,『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後人以「沈腰」作腰肢消瘦的代稱。潘岳《秋興賦》載「斑鬢髮以承弁(帽)兮」,後人以「潘鬢」作鬢髮斑白的代稱。②八百里:牛名,晉王愷有名牛八百里 ,王愷與王濟比射落敗,王濟遂命殺牛做炙。
(1)兩首詞在整體構思上都運用了對比手法,請作簡要說明。
答:
(2)辛詞自許為壯詞,其「壯」體現在哪些方面?試作賞析。
答:
答案 (1)李詞將亡國前太平景象,家國一統,山河廣闊,花草艷美的追憶與當前淪為囚徒的現實進行對比,表現了對故國的眷戀及亡國之痛。辛詞則借夢中飛赴前線,沙場點兵的盛況與而今英雄垂暮,無所作為的現實對比,表現收復中原的豪情及報國無門的悲憤。
(2)①申大志,即醉里夢裡不忘收復河山的雄心壯志。
②抒悲情,全詞感情基調雄壯高昂,而結句又悲涼低沉,顯得悲壯。
③寫大景,場景描寫很有氣勢。想像中的沙場點兵與戰場殺敵兩個場景描寫得雄偉壯闊,顯得雄壯。
3.(2009·江蘇新海中學高三月考)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霜天曉角·題採石蛾眉亭
韓元吉[注]
倚天絕壁,直下江千尺。天際兩蛾凝黛,愁與恨,幾時極!
暮潮風正急,酒闌聞塞笛。試問謫仙何處?青山外,遠煙碧。
注 韓元吉(1118~1187),南宋詞人。開封雍邱(今河南開封市)人,一作許昌(今屬河南)人。平生交遊甚廣,與陸遊、朱熹、辛棄疾、陳亮等當代名流和愛國志士相交,力主抗金。
(1)詞的開頭兩句寫景,詞人邊走邊看,隨步換形,寫景的角度是怎樣變化的?
答:
(2)試分析一下詞人所說的「愁與恨」的內容。
答:
答案 (1)先是仰視後是俯視。先是見采石磯矗立前方,作者抬頭仰視,只覺峭壁插雲,好似倚天挺立一般。待作者登上峰頂的蛾眉亭後,低頭俯瞰,又是另一幅圖景。只覺懸崖千尺,直逼江渚。這開頭兩句,一仰一俯,一下一上。
(2)他愁的是金兵進逼,南宋當局抵抗不力,東南即將不保;恨的是北宋覆亡,中原故土至今未能收復,家園淪喪,有家不得歸。
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山 店
盧 綸
登登山路何時盡?決決溪泉到處聞。
風動葉聲山犬吠,幾家松火[注]隔秋雲。
注 松火:即燃燒松木以照明的火。
(1)這首詩題為「山店」,全詩是怎樣寫山店的?試分析其寫法上的特點。
答:
(2)全詩寫景狀物中隱含了敘事,從中反映出詩人心情的變化。請結合詩句作具體分析。
答:
答案 (1)詩中先寫聽到山犬吠,然後寫看到遠處的幾家松火,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巧妙地暗示了山店就在前面。
(2)前兩句寫詩人在山中急匆匆地趕路,天色將晚而不見有店,內心感到焦急。第三句寫聽到狗叫聲,說明前面有人家了,詩人內心充滿希望。末句寫望見隔著秋雲的山店,那松火雖遠卻讓詩人十分欣喜。
5.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舟過吳江
蔣 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①,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②?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注 ①秋娘渡、泰娘橋:吳江的兩個地名,均用唐代著名歌女的名字命名。②客袍:旅途穿的衣服。
(1)這兩首詞都運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請作簡要分析。
答:
(2)這兩首詞都寫了「愁」,但其含意有所不同。試作具體說明。
答:
答案 (1)李詞中「紅藕香殘」寫自然之景,「玉簟秋」寫內心凄涼、孤獨的情感,首句就把環境氣氛和作者內心情感融合起來寫,顯示了全詞的感情色彩。「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寫想像之景,表達詞人相思之情。下片首句寫花落水流之景,即景抒情,然後引出作者直抒胸臆的獨白,表達作者與丈夫離別後的相思之苦。
蔣詞上片白描寫景,描繪「舟過吳江」的情景,景中帶情。「舟搖」刻畫出他的船正逐浪起伏地向前划動,寫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動蕩漂泊之感。「簾招」描寫出江邊酒樓上懸掛的酒帘正迎風飄擺,招徠顧客,透露出他的視線為酒樓所吸引並希望借酒消愁的心理。船經過秋娘渡口和泰娘橋,風吹雨急,促人產生聯想,作者急欲思歸的感情更為濃烈。下片正面寫情,情中有景。末句「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不僅是寫景,也抒發了對年華易逝的感嘆。
(2)李詞中的「閑愁」是寫作者的相思之苦和離愁之深,作者由自己推想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和離愁不是單方面的,彼此都在思念對方,表達了詞人與丈夫離別後的深深的思念之情。而蔣詞中的「春愁」有兩層含意:其一,表達了作者漂泊在外而急欲思歸的迫切心情;其二,抒發了光陰似水的人生感慨。第二層含意是第一層含意的深化。
1.閱讀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然後回答問題。
始聞秋風
劉禹錫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
五夜颼飀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
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台。
(1)此詩「構思獨特」,請從首聯賞析說明「構思獨特」在哪裡?
答:
(2)此詩頸聯堪為「詩骨」,表現了詩人自強不息的豪情、心如砥石的精神和跌宕雄健的風格。頸聯是如何表現這一主旨的?
答:
答案 (1)首聯構思用擬人手法,首聯中的「我」指秋風。用擬人的好處:一是物我共知,二是秋風有知有情,便於對話。
(2)①鍊字上,一「思」一「眄」從精神上寫出雄心壯志;一「動」一「開」從動作上寫出蓄勢待發。②造意上,秋的背景,襯托「馬」和「雕」,意境肅殺,形象雄健。③手法上,「馬思邊草」、「雕眄青雲」是比興,是詩人精神的物化。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野 歌
李 賀
鴉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鴻。
麻衣黑肥沖北風,帶酒日晚歌田中。
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
寒風又變為春柳,條條看即煙濛濛。
注 李賀(790~816),808年遭讒落第回到家鄉,同年秋天再次來到洛陽尋求政治出路,公
元809年的春天謀取了奉禮郎一職。此詩寫於落第回鄉之時。
(1)該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
(2)該詩在敘事中抒情,於情中繪景,使得整首詩歌充滿形象美與意境美,請簡要分析。
答:
答案 (1)大丈夫雖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一顆進取向上的心不可沉淪。
(2)整首詩扣題敘事,因事抒懷,敘事有感,移情於景:詩中描繪了援箭引弓、飲酒高歌的形象,藉助大雁哀鳴、北風呼嘯的意境為詩人的高歌作渲染,藉助情景抒發雖遭遇困窘卻不甘沉淪的壯志,又將內心表白藉助於藝術遐思融入憧憬之情與想像之境之中。
3.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問題。
好事近·漁父詞
朱敦儒
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活計綠蓑青笠,慣披霜沖雪。 晚來風定釣絲閑,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
(1)詞的最後兩句所寫的景物具有什麼特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答:
(2)這首詞在藝術上具有怎樣的特點?請簡要賞析。
答:
答案 (1)景物特點:蒼茫空闊,幽美淡靜。心境:寧靜安閑,悠然自得。
(2)上片寫漁父的生活概況,下片描繪了一幅垂釣的畫面。全篇由情入景,由整體描寫轉入細節刻畫,在藝術上獨具匠心。
4.(2009·山東鄒平一中高三月考)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越王勾踐墓
[南宋]柴 望
秦望山[注]頭自夕陽,傷心誰復賦凄涼?
今人不見亡吳事,故墓猶傳霸越鄉。
雨打亂花迷復道,鳥翻黃葉下宮牆。
登臨莫向高台望,煙樹中原正渺茫。
注 秦望山,在浙江紹興,為這一帶最高的山,因秦始皇登上以望海而得名。
(1)就題材而言,這是一首什麼詩?詩人為什麼要寫越王勾踐墓?
答:
(2)第三聯描寫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達到了怎樣的效果?
答:
答案 (1)懷古詩。借昔日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終於雪恥的事實,抒發了對當時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報仇的沉痛之情。
(2)將眼前景物與想像中的越國宮殿景象相結合,虛實相生,寫出滄桑之感。
5.(2009·泰州模擬)閱讀下面的詞,完成後面的問題。
昭君怨
鄭 域
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1)這是一篇不同凡響的詠梅佳作,上闋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寫「梅」的?
答:
(2)這首詞的下闋用了什麼方法?表現了「梅」怎樣的品質?
答:
答案 (1)作者從「梅」開花的時間和梅花的色香以及山野梅花的姿態等方面來寫。說它是花呢,春天還未到;說它是雪呢,卻又香得出奇。既暗示它在臘月里開花,又表明它顏色潔白,香氣高雅,不言臘梅而臘梅自在。一樹寒梅,疏影橫斜,閑靜幽獨,勝境超然,涵詠之中,別有一番情趣。
(2)對比。下闋描寫山野之中這戶人家的居處十分簡樸,數間茅舍,圍以疏籬。這境界與前面所寫的一樹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襯:前者偏於虛,後者趨向實。栽於竹籬茅舍之梅,與栽於玉堂瓊榭之梅,地雖不同,開則無異。它以對比的方式,寫出了梅花純潔而又傲岸的品質,體現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高尚情操。
6.(2009·唐山市高三年級五校聯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 夕
崔 塗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
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年絕,華髮春唯滿鏡生。
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注]煙景有誰爭?
注 五湖,春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歸隱之處。這裡詩人指他的家鄉浙江桐廬一帶的大好山水。
(1)這首詩的頷聯寫了幾層意思?它們分別寫了什麼內容?這幾層意思之間有怎樣的關係?作用是什麼?
答:
(2)試從句法和修辭的角度對尾聯作簡要分析。
答:
答案 (1)頷聯寫了三層意思:由思鄉而入夢,一層;夢醒而更思鄉,二層;子規啼喚,愁上加愁,三層。這三層,一層比一層深,而且是相互烘托、映襯,營造出一片清冷、凄涼、愁慘的氛圍,令人觸目傷懷。
(2)就句法的角度,是倒裝(故鄉五湖美好的風光,是沒有人和我爭奪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夠回去);從修辭的角度,是用典(暗用春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歸隱的典故,我能夠回去,卻不回去,要學范蠡歸隱)。詩人運用這樣的句法和修辭,深刻反映自己在政治上走投無路、欲進不能而又欲罷難休的苦悶、彷徨的心理。
第4節 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1.(2008·山東)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畫堂春
秦 觀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撚①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注 ①撚(niǎn):持取,捻弄。
(1)上闋的景物描寫是如何表現無奈之情的?請作簡要分析。
答:
(2)「憑欄手撚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兩句主要使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現了詞中人物怎樣的感情變化?
答:
答案 (1)上闋通過描寫鋪徑之落紅、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園、哀啼之杜鵑等殘春景象,表現傷春(惜春)的無奈之情。
(2)這兩句詞主要的表現手法是:細節描寫。答「動作描寫」也可。用「撚花」「放花」兩個細節(動作)表現了詞中人物由愛春、傷春(惜春)到無奈春歸的感情變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愛春、傷春(惜春)到無奈的感情變化也可。
2.(2008·全國Ⅱ)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日即事
李彌遜①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②,宿鳥聲中自掩門。
注 ①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②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請對首句中的「網」字進行賞析。
答:
(2)這首詩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緒?請進行簡要分析。
答:
答案 (1)作者由絲絲小雨想到了用絲織成的網;再由絲網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網住,即留住春天。這個想像、比喻非常生動、新奇。
(2)表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後的寂寞以及感嘆世態炎涼的情緒。詩的一、二兩句寫了暮春黃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從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緒;三、四兩句寫了詩人家門前幾可羅雀,他只得在歸鳥的鳴叫聲中,關上了自己的家門,從中可看出詩人對世態冷暖的感嘆。
3.(2008·湖北)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聯繫其寫作背景,回答問題。
臨江仙
[宋]侯 蒙
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
才得吹噓身漸穩,只疑遠赴蟾宮。雨余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寫作背景 據宋人洪邁《夷堅志》記載:侯蒙其貌不揚,年長無成,屢屢被人譏笑。有輕薄少年畫其形貌於風箏上,侯蒙見之大笑,作《臨江仙》詞題其上。後一舉登第,官至宰相。
(1)這首詞體現了侯蒙什麼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詞作予以簡析。
答:
(2)《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臨江仙》上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與侯蒙詞一樣,都運用了「夕陽紅」的意象,但其象徵意義各不相同,請作簡要的比較。
答:
答案 (1)①侯蒙幽默詼諧。如戲稱畫他形貌的人為「良匠」,機智地應對別人的嘲諷。
②侯蒙樂觀自信。別人把他的形貌畫在風箏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宮」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遠。結句含意:等到我事業有成時,「看我」怎樣在「碧霄中」自由馳騁吧!
(2)①侯詞的「夕陽紅」象徵個人的時來運轉,大器晚成。
②《三國演義》開篇詞的「夕陽紅」象徵歷史的滄桑變化。
定向檢測
1. (2009·江蘇海門市高三第二次診斷測試)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秋 懷
歐陽修
節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
感事悲雙鬢,包羞食萬錢。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
(1)詩人因何而「黯然」?請作簡要分析。
答:
(2)有人評價頷聯「十字詠盡秋日佳趣」。如何理解這樣的評價?
答:
(3)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
答案 (1)因感嘆國事,連雙鬢都因悲憂而變得蒼蒼了,自己實在羞於過這種食厚祿而於國無用的苟且生活。
(2)西風裡酒旗招展,細雨中菊花盛開。不用一個動詞,不著半點雕飾,以純白描的手法,不僅寫出了典型的季節風物,也寫出了詩人對自然、對生活的喜愛之情。出語平淡而寄情深邃。
(3)表達了詩人憎恨與世同流、苟且度日的生活,嚮往躬耕田畝、超然物外的田園生活的感情。
2.(2009·江蘇啟東市高三階段調研測試)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後面的問題。
羅敷歌
賀 鑄
自憐楚客悲秋思,難寫絲桐①。目斷書鴻②,平淡江山落照中。 誰家水調③聲聲怨,黃葉西風。罨畫④橋東,十二玉樓空更空。
注 ①絲桐:指美妙的音樂。②書鴻:傳書的鴻雁。③水調:曲牌名。④罨畫:色彩斑雜的彩畫。
(1)閱讀詞作後說說「黃葉西風」的描寫,在詞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答:
(2)前四句和後四句在表達的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
答:
答案 (1)「黃葉西風」的秋景描寫,把原詞句所具有的聽覺感受與眼前的視覺感受融為一體,渲染出了一種凄清蕭疏哀怨悲惋的意境,與詞首悲秋的氣氛相照應。
(2)前四句重在抒發悲秋之情,後四句重在表達人世聚散的感喟。
3.(2009·山東煙台高三期中考試)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蝶戀花·密州上元
蘇 軾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風味應無價。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乍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注 寫作本詞時,作者剛調任密州,年僅四十。密州不比杭州,貧窮粗陋,連年蝗災,民不聊生。
(1)詞的上闋專寫錢塘上元,有什麼作用?試作分析。
答:
(2)下闋中山城的「寂寞」更是人的寂寞,寂寞中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試作賞析。
答:
答案(1)上闋寫錢塘上元的繁華與熱鬧,為下闋寫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作鋪墊(襯托、對比)。
(2)密州的上元,火冷燈稀,天空陰雲密布,將要下雪。人們擊鼓吹簫,舉行社祭,祈求豐年。作者此時感到年老而又寂寞難耐,抒發了對國計民生的憂患之情。
4.(2009·山東省實驗中學高三第一次診斷性測試)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宿雲夢館
歐陽修
北雁來時歲欲昏,私書歸夢杳難分。
井桐葉落池荷盡,一夜西窗雨不聞。
注 歐陽修曾因「朋黨」之罪出放外任,這首詩是外放時途經雲夢驛館所作。
(1)這首詩抒寫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結合第一、二句詩作簡要分析。
答:
(2)這首詩的第四句化用了哪位詩人的什麼名句?作用是什麼?
答:
答案 (1)這首詩抒寫了詩人思念家人、渴望與家人團圓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悠悠愁緒。第一句借「北雁」「歲欲昏」點出季節和時令,用「私書」暗點妻子的來信。歲暮正是與家人團圓的時節,妻子的來信更勾起歸家之念,於是詩人渴盼團圓的情感自然就顯現出來了,而秋涼歲昏,則烘托出了難以團聚的愁緒。
(2)在「一夜西窗雨不聞」中,詩人化用了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詩句,巧妙地表達了思念家人、渴盼歸家的思想情感(內容作用即表達的情感),既親切自然,又增益了詩的內涵(藝術手法的作用)。
5.(2009·山東信陽一中期中測試)閱讀下面兩首詩,按要求答題。
於長安歸還揚州,
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賦韻
江 總①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岑 參②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注 ①江總,南朝陳詩人。陳亡,入長安,仕於隋,後辭官南歸,這首詩寫於南歸途中。②岑參,盛唐邊塞詩人。安史之亂中,長安淪陷,故有此詩。
(1)這兩首詩都是五言絕句,都寫了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這個節日的名稱是 。唐代詩人 在《 》一詩中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其中「佳節」也是這個節日。
(2)兩首詩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異,不同的地方在哪裡?依據是什麼?
答:
答案 (1)重陽節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江詩:從詩的第三句中「籬下菊」的用典可知,詩人在表達對故鄉的懷想和思舊之情的同時,流露出了歸隱田園的情懷。岑詩:該詩是在長安淪陷時所作,故第三句有「遙憐」二字,表現了詩人面對故鄉長安遭受戰亂時的痛苦之情及收復失地的渴望。
1.(2009·河北唐山高三年級摸底考試)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晚次鄂州[注]
盧 綸
雲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三湘衰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舊業已隨征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
注 本詩是肅宗至德年間(756~758)詩人避亂南遊期間晚泊鄂州時所作。
(1)首聯中「猶是」一詞透露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答:
(2)尾聯詩人抒發了什麼情感?有什麼作用?
答:
答案 (1)「猶是」意為「還是、仍舊有」,寫出詩人急不可待(或歸心似箭)的歸鄉之情。
(2)抒發了感時傷亂的情懷,把思鄉之情與憂國愁緒結合起來,使本詩具有更深廣的社會意義。
2.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
春日郊行
袁 枚
二月郊行最有情,青山帶雨畫清明。
雜花香自空中至,野草根從舊處生。
小鳥啼咽催布穀,老牛牽犢學春耕。
勞勞官走江城北,爭怪長條日送迎。
(1)本詩寫景很有特色,請從手法上加以分析。
答:
(2)比較「野草根從舊處生」與「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揭示的不同哲理。
答:
答案 (1)詩人緊扣「春日」二字,採用了由遠及近的手法,通過嗅覺、聽覺與視覺的轉換,將青山、花香、野草、小鳥、老牛等意象組織在一起,描繪了一幅清新、明快、生機盎然的春日畫面。
(2)「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揭示的是野草頑強的生命力。「野草根從舊處生」揭示的是一切復活的事物都是藉助了舊的基礎。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菩薩蠻
李清照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注]卧時燒,香消酒未消。
注 沉水:沉香。
(1)請你用簡潔的語言說明,全詞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答:
(2)全詞是通過什麼手法來表達詞人情感的?
答:
答案 (1)全詞抒發的是一種深沉的思鄉之情,「故鄉何處是」一句直接點明了這種情感,而「忘了除非醉」則更是將這種情感表現得深沉濃重。
(2)詞的上闋寫初春的景色及詞人的感受,是為下闋抒發思鄉的悲情作反襯。「忘了除非醉」則直抒胸臆,說明這種思鄉之情只有在醉時才能忘卻。
4.(2009·鹽城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京口月夕書懷
林景熙
山風吹酒醒,秋入夜燈涼。
萬事已華髮,百年多異鄉。
遠城江氣白,高樹月痕蒼。
忽憶憑樓處,淮天雁叫霜。
(1)首聯中的「涼」字,寫出了詩人深切的感受。作者是如何寫「涼」的?通過寫「涼」抒發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的內容作簡要分析。
答:
(2)有人說,本詩第二聯頗有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之意。請簡要說說兩者的異同之處。
答:
答案 (1)詩人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來寫「涼」:用秋夜、山風、江氣寫天氣之涼,這是實寫;用生白髮、居他鄉、憶霜天寫心境之涼,這是虛寫。抒發了作者旅居他鄉愁苦悲涼(或苦悶、凄涼等)的心情。
(2)兩首詩均在蕭颯的秋天裡借景抒發了自己長期漂泊在外,年老而不回家的孤獨悲涼之情。但林詩多了萬事不如意的鬱悶這層意思,並把感情寫得含而不露;杜詩則流露了自己多病之症,獨自登台的凄苦,「悲」「獨」二字大為傳神。
5.閱讀下面一首詩歌,然後回答問題。
擬行路難
鮑 照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注]垂羽翼?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自古聖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注 蹀躞:小步行走的樣子。
(1)請給詩歌分層,並寫出每層的意思。
答:
(2)「孤且直」中「孤」、「直」的意思是什麼?這兩個詞語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1)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前四句,表現詩人壯志難酬的悲憤、痛苦之情。第二層中間六句,寫詩人棄官閑居的無聊生活。第三層最後兩句,表現詩人不能實現自己理想的無可奈何的心情。
(2)「孤」可以理解為孤高的性格(或出身孤寒);「直」,正直,品德高尚。表現了詩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甘於貧困的思想,體現了詩人孤傲、高潔的品格。
6.(2009·衡陽市田家炳實驗中學高三月考)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後面問題。
浪淘沙令
王安石
伊呂①兩衰翁,歷遍窮通②,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興王只在笑談中。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
注 ①伊呂:伊尹和呂尚(姜太公),古代兩位賢臣。②窮通:困窘和通達。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詩詞上頗有建樹。作為政治家的王安石,往往借詩詞來抒發作為改革鬥士的壯志和情懷。試分析在這首詞中,詩人抒寫了怎樣的內容和情懷。
答:
答案 借伊呂這兩位古代先賢的際遇,感懷君王知遇,抒發在推行新法勝利的形勢下春風得意、躊躇滿志的情懷。
推薦閱讀:
※【詩詞鑒賞】百花長恨風吹落,唯有楊花獨愛風。
※和學生一塊邁過詩詞鑒賞最難的坎 ——準確把握一首詩的思想情感
※〖詩詞鑒賞〗唐代詩詞賞析:《孟浩然篇》67首<45-67>
※【詩詞鑒賞】詩詞里的年味,讓你過一個詩意的春節!
※古典詩詞鑒賞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