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遊記》裡面學幾招
中國的事情一向很邪門。 三千年前,劉邦和項目的角逐就非常奇特。項羽出身貴族,勇冠三軍,力大無窮,並且精通音律,非常講究禮儀。在滅秦的過程中,也是項羽消滅了秦軍主力,27歲就成為了西楚霸王。項羽還很重感情的人,霸王別姬悲情的一幕千古流傳。這樣的人物如果放到當代,不知道會迷倒多少人!相比之下,劉邦簡直都到了讓人唾棄的地步。年近半百的時候,劉邦依然是村裡的一個無賴,好吃懶做,遊手好閒,在戰場上他從來沒有贏過項羽。平日里的劉邦更是不可理喻,往別人帽子里撒尿,用洗腳水潑人等等,這種事情對劉邦來講一點都不新鮮。有一次劉邦打了敗仗,逃跑的時候覺得車跑得太慢了,就把自己的孩子踹下了車。然而,中國的事情就是讓人搞不懂,歷史戲劇性的選擇劉邦成為大汗王朝的開國皇帝,項羽卻只能在烏江邊上幾聲嘆息之後自殺身亡。 類似的事情在當代社會也屢屢發生,潛規則,暗箱操作和複雜的人際關係等等辭彙好像都成了中國社會的代名詞,於是很多人都在嘆息,說中國社會是「混水」,「醬缸」。中國這裡到底怎麼了?難道只有變成壞人我們才能在這片土地上生存下去嗎?希望讀者在讀完這一系列連載之後能夠得到答案。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有著童話和神話特點的白話小說,通俗易懂。然而在通俗的背後,《西遊記》蘊藏著很多中華文化的理念和精髓,筆者從當代人的眼光,對《西遊記》中深邃的道理進行粗淺的闡釋和解析,希望讀者能夠有所收穫,學到幾招,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所提高。 筆者才疏學淺,本文一定存在很多錯誤和缺點,希望廣大讀者能夠批評指教,以便今後改正。 第一招:讓別人眼前一亮
在東海傲來國花果山有一塊仙石,「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即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這裡就是說孫悟空是從石頭裡面蹦出來的,換句話說,孫悟空是一個沒有資金沒有技術沒有背景的一窮二白的創業者,他今後能幹出什麼事情來誰也不知道,那麼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呢? 「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驚動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駕座金闕雲宮靈霄寶殿,聚集仙卿,見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孫悟空從石頭蹦出來之後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照了玉皇大帝以下,這就是現在所謂的第一印象。當然,玉皇大帝聽到千里眼順風耳報告之後並沒有重視,不過就是這個猴子,三百多年後搞得他家雞犬不寧。 實際上,第一印象是一個人成功很重要的因素,一個人的積累,修養,能力,性格等等因素往往都在第一印象中傳遞給對方。所以,能夠讓別人眼前一亮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第一印象不是刻意裝出來的,而是一個人長期積累的結果,是從深層次的內心散發出的強大力量和活力,這樣的第一印象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如果你的第一印象不好,不僅要注意見面的細節和禮儀,而更要注意的是提高內在修養才是根本。像孫悟空這樣,一窮二白的情況下依然可以讓別人眼前一亮,您有這樣的魅力嗎? 第二招:敢於冒險
孫悟空從石頭裡蹦出來之後,跟其他猴子一起吃喝玩樂,有一天他們在山澗里洗澡,突然想看看澗水的源頭,到了源頭之後發現是一股瀑布,於是有人喊「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這時候石猴高喊「我進去,我進去」,於是就有了水簾洞。 吳承恩在這裡的評價是「今日芳顯名,時來大運通」。確實,這件事最終樹立了孫悟空在群猴中的威信,從此石猴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地盤,靠的就是膽子大。古今中外,凡做成大事者,總會有冒險的地方。在風險面前畏縮不前的人,終究不會有很大的出息。既然如此,人生是不是就是賭博呢?不完全是。我們應該盡自己所能,盡量避免風險或者把風險降到最低,然而如果實在無法避免的風險,我們也要勇敢的承擔,這才是生活中,而不是一個賭博的遊戲。 如果孫悟空跳進瀑布之後撞得頭破血流呢?只要還有一口氣在,他會養好傷,遇到下一個機會,他還會去冒險的。百折不撓,這是寫入他基因的品質。 第三招:是自己的就要拿
石猴帶著大家跳進去之後,眾猴「一個個搶盆奪碗,占灶爭床,搬過來,移過去,正是猴性頑劣,再無一個寧時,只搬得離倦神疲方止」這時候石猴說「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為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故有了美猴王的稱號。這裡有一個有意思的事情,美猴王的稱號其實不是大家自動推舉出來的,是孫悟空要來的。 中華傳統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主,儒家有很多高深的理念絕對值得我們學習,然而他的有些理念在社會底層並不適用。以退為進,以讓代爭是高層次的爭鬥方式,如果您生活在社會底層,本來就是一無所有,無處可退,自己的東西一旦讓出去了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拿回來了。所以,是自己的就一定拿來,在社會底層的時候是不能客氣的。 第四招:要有籌劃未來的習慣
孫悟空當了大王之後,天天跟群猴享樂,有一次正在吃飯,突然哭了,大家就問怎麼回事,我們現在日子這麼好,又沒有人管束,大王你哭什麼呢?孫悟空說「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嚴,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內?」這時候才跳出一個通背猿猴,跟美猴王說「佛與仙與三聖,可以躲過輪迴,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正因為這段話,美猴王才去訪名師,尋高人,學得一身本領,直至今後大鬧天宮,修成正果。 不管是誰,只要想做事情,籌劃未來的習慣是必須的。生活在未來是很辛苦的,所謂「下棋看五步」,有些時候甚至需要看十步或者二十步。像美猴王這樣,本來日子過得好好的,一想未來就多了很多煩惱,但是不籌劃未來,以後的煩惱會更多。所以,讀者可以自我檢討一下,如果您對於未來沒有計劃,您的死期其實就不遠了。 第五招:立刻行動
美猴王確定要去尋名師之後,跟眾猴喝了一天酒,教大家編了一個筏子,「獨自登筏,儘力撐開,飄飄蕩蕩,徑向大海波中,趁天風,來渡南蟾部洲地界」。美猴王的行動力是很值得讚揚的,想好了馬上行動。想想我們自己,有多少夢想就因為各種理由而被放置一邊?沒有行動,生活永遠都無法精彩。 舉個簡單的例子,無論在學校還是職場,總會有重要的考試或者考核。在離考試3個月的時候,有一個90天備考計劃,然而因為缺少行動力擱淺了;在離考試2個月的時候,又寫了一份60天備考計劃,後來又擱淺了;在離考試一個月的時候,有一個30天強化複習,擱淺了;在還有三天的時候,有一個3天突擊計劃,擱淺了;直到考試前一天晚上,寫了一個通宵備考計劃,這個計劃是不是擱淺已經不重要了。於是,針對這次考試,這位同志有適合各種時間段的複習計劃,可就是不能通過。大家也不妨想一想,您有多少計劃?其中付諸實踐的有多少?
第六招:內在條件大於外在條件
美猴王走了很遠的路,一直沒有碰到神仙,後來碰到一個樵夫唱歌,覺得挺像神仙的,就過去問了問。那個樵夫說「實不相瞞,這個詞名做《滿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與我舍下相鄰,他見我家事勞苦,日常煩惱,教我遇煩惱時,即把這詞念念,一則散心,二則解困。我才有些不足處思慮,故此念念。不期被你聽了。」猴王道:「你家既與神仙相鄰,何不從他修行?學得個不老之方,卻不是好?」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養育至八九歲,才知人事,不幸父喪,母親居孀。再無兄弟姐妹,只我一人,沒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發不能拋離。卻又田園荒蕪,衣食不足,只得砍兩束柴薪,挑向市井之間,貨幾文錢,賺幾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飯,供養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後來美猴王覺得可惜,用手扯著樵夫說「咱們一起去去,得了好處絕不忘你指點之恩」。樵夫道:「你這漢子,甚不通變。我剛才與你說了,你還不省?假若我與你去了,卻不誤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養?我要砍柴,你自去自去。」 哎,看到這裡都不禁要嘆息呀!美猴王只是跟這個神仙學了幾招,就可以鬧天宮,取西經,修成正果,這老漢居然跟神仙是鄰居,卻只能學點東西用來散心解悶,太可惜了吧。 這樵夫確實比較死板,去找神仙學幾招怎麼了?學到幾招,說不定砍柴也可以快些嘛,孝敬老母也不用這麼費力了。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這老漢外在條件可謂是得天獨厚,不過他本身卻並不渴望成功,不希望有所作為,只是孝敬老母便已知足,所以挨著這麼厲害的神仙,卻學些歌曲來散心。而孫悟空卻有著強烈的求勝慾望,寧願飄揚過海也要學到真本事,之後建功立業,名垂青史。由此可見,內在條件遠比外在條件重要得多。有時候,我們或許會埋怨自己生在小城市缺乏見識,或者家境一般沒有背景等等,其實這些都不重要,現實中很多人都像這老漢一樣,鑽石黃金就在腳下卻懶得彎腰去撿。所以,成敗往往取決於內在素質,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在第一位,您在埋怨環境不好之前,不如先檢討一下自己的問題,「修身」做好了,「平天下」其實就不遠了。 第七招:怎麼判斷對方說謊
美猴王見到祖師,「倒身下拜,磕頭不計其數」,嘴裡說:「師父!師父!我弟子志心朝禮!志心朝禮!」然後,祖師就問他,你從哪裡來呀,猴王道:「弟子乃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要知道,從花果山到這裡相隔數萬里,隔著兩個大洋一個大洲,這個祖師爺肯定要判斷一下這猴頭說得對不對,他是怎麼判斷的呢? 祖師喝令:「趕出去!他本是個撒詐搗虛之徒,那裡修什麼道果!」猴王慌忙磕頭不住道:「弟子是老實之言,絕無虛詐。」祖師道:「你既老實,怎麼說東勝神州?那去處到我這裡,隔著兩重大海,一座南部蟾洲,如何就得到此?」猴王叩頭道:「弟子飄洋過海,等界遊方,有數十個年頭,方才訪到此處。」這時候就真相大白了,祖師可以確定他說的是實話。 如果祖師聽到猴頭的話之後,上來先問「真的假的」,結果會怎樣呢?孫悟空只可能說「真的呀」,然後他就會想別的謊話來繼續完善這個謊話。所以,這種問「真的假的」方法是很幼稚的,其實是在逼說謊者說更多的謊話。而這位祖師一句「趕出去!」,在氣勢上壓倒對手,如果對方說謊,本來就心虛,所以很容易就會原形畢露。可見,在中國,判斷謊話要靠「試」,而不是「問」。讀者可以仔細觀察一下,我們身邊的一些老江湖,其實經常用這一招。 第八招:品德大於才幹
孫悟空拜師之後,這位菩提老祖並沒有馬上就問「悟空,你想學點什麼呀?」,而是教他「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將經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閑時即掃地鋤園,養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漿。凡所用之物,無一不備。在洞中不覺六七年。」直到六七年之後,菩提老祖才開始教孫悟空本領,他為什麼要等這麼長時間? 這種事情無論古代還是當代都非常普遍,古代小孩子去給人家當學徒,老師父很長時間都不會教他真本事,現實中也是如此,你要到一個企業去工作,人家很長一段時間都會讓你端茶倒水的,為什麼呢?中國的人才一直講究德才兼備,那究竟是「德」重要呢,還是「才」重要呢?顯然是品德更加重要,試想一個人有通天的本事,但卻不願為你的公司出一點力,有用嗎?你兒子是百萬富翁,但是你生病的時候他卻不願出一分錢,有用嗎?這裡所說的品德,並不是泛指的道德水平,更多的是這個人的價值觀是否跟你的團隊一致,能否跟你的團隊很好的融合。所以,在了解一個人的品德之前,先不要忙著教他本事。 值得一提的是,觀察人尤其要看人的內心,而不要停留在表面。有人可能會很注重禮儀,很注意舉止,跟他談話如浴春風,覺得是百年一遇的好人,然而他本人卻心術不正,辦事陰險毒辣,欺師滅祖,俗稱「大尾巴狼」。目前社會上有些過於強調個人能力的重要,殊不知品德才是第一位的,比如這種大尾巴狼,他的本事越大,對社會和對你個人的危害就越大。 第九招:一定要有所不學
祖師問孫悟空想學些什麼?悟空道:「但憑尊師教誨,只要是有些道氣,弟子便就學了。」然後祖師就問,我教你「術」字門中之道,如何?悟空問什麼是「術」字門之道呢,師傅解釋了一番,悟空發現不能長生不老,不學;祖師又問,「流」字門中之道學不學?師傅解釋一番,悟空發現不能長生不老,不學;祖師又問,「靜」字門中之道學不學呢?悟空發現不能長生不老,不學;後來又問「動」字門學不學,不能長生不老還是不學。然後祖師很生氣,拿著戒尺敲了悟空三下,背著手走到裡面了。 祖師其實對於孫悟空是很滿意的,古人就講過,「吾生有涯而知無涯」,就是說知識這麼多,什麼都想學就是耽誤時間,好比去超市買東西,看著玲琅滿目的商品有些眼花,結果花了很多冤枉錢。這件事對當代社會的人們其實很有教育意義,現在正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看著數不盡的知識技能,我們不妨問問自己,我們究竟想學什麼?有時候,有所不學其實更加偉大,在這一點上孫悟空做得很好。 第十招:真正的好東西是不會擺出來的
菩提老祖敲了悟空三下,然後走到裡面,其實是叫悟空晚上三點從後門進來,傳他長生不老之法。悟空看出玄機,半夜來找祖師,祖師就傳了他長生不老的口訣。回去之後,發現其他師兄弟都正在睡覺呢,而孫悟空卻得了好事。 這裡就有了一個問題了,這位祖師為何就不能大大方方的教給孫悟空長生不老之法呢?像孫悟空的七十二變和筋斗雲,祖師是把當著大家的面,把悟空叫過來傳給口訣,為什麼這個長生不老之法要在沒人的時候悄悄告訴孫悟空呢? 其實,真正的好東西往往都不會擺出來的。像這個長生不老之法,倘若人人都會,這世間豈不就亂了。所以,這個本領只能秘密傳給看好的人,就像祖師傳給孫悟空這樣。由此可見,至少在中國,謙虛謹慎永遠都沒有錯,因為真正值錢的東西,真正厲害的人物我們都是不知道的。有些人很幼稚,老是喜歡叫囂,「哪個不服我,我找一堆兵蛋子崩了他」,這種人不用跟他生氣,也用不著怕他,只是跳樑小丑而已。
第十一招:求學切忌心浮氣躁 又過了三年,祖師又跟悟空說,你還躲不過「三災利害」,悟空一聽,自己還是要死,於是懇求師傅教自己躲過三災之法。祖師說:「你要學哪一般?有一般天正術,該三十六般變化;有一般地煞術,該七十二般變化」。悟空道:「弟子願多里撈摸,學一個地煞變化吧。」於是祖師就傳了他幾句口訣。 這裡我們可以隱約感覺到,此時的孫悟空跟往日相比,已經多少有了一些變化。祖師說我這裡有三十六般變化和七十二般變化,悟空你想學哪個?悟空你好歹也要問一問,這兩種變化有什麼區別吧。正因為他沒有問,《西遊記》的所有讀者就全都不知道這兩種變化的區別。悟空來求學的主要目的就是長生不老之法,如今已經得道,所以難免有些心浮。懷著這樣的心情學本領,收穫肯定會大打折扣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菩提老祖從來沒有手把手地教學生,都是先讓別人求他,然後傳個口訣,自己去領悟吧!相比現在的很多老師家長,為了讓孩子學習都快跪下來磕頭了,我們是不是可以從祖師的身上獲得些啟示呢? 第十二招:芸芸眾生有時不必理睬 又有一天,師傅讓悟空表演騰雲駕霧的本事,悟空表現的很一般,師傅一看,就順勢傳了他一個筋斗雲,一個筋斗就有十萬八千里路。這時候,他的師兄弟聽了,一個個嘻嘻笑道:「悟空造化!若會這個法兒,與人家當鋪兵,送文書,遞報單,不管哪裡都尋了飯吃!」 這幫人居然還能笑得出來?在孫悟空所有的招數裡面,這個筋斗雲絕對是可以引以為傲的一個技能,因為這個技能是可以讓一個人世界觀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在大眾眼裡,這是一個「大世界」,在孫悟空眼裡,這裡已經變成一個「小世界」,一字之差,天壤之別。悟空的師兄弟們,好比是騎著自行車還在笑坐飛機的人。孫悟空和菩提老祖都沒有理睬他們。 第十三招:學會跟小人處事 有一天,悟空在師兄弟面前顯示,變了一顆樹給大家看,大家都給叫好,驚動了師傅。祖師把悟空叫過來,「我問你弄甚麼精神,變甚麼松樹?這個功夫,可好在人前買弄?假若你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於是孫悟空求祖師恕罪,祖師還是把他趕了出去,最後還說了一句:「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若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教你萬劫不得翻身!」 只因為孫悟空賣弄了一下,菩提老祖就這麼無情的把他趕走,還說出了「剝皮銼骨」「萬劫不得翻身」這樣的話,為什麼呢?這祖師深知,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任憑你再大的本領,小人的暗算卻防不勝防。孫悟空只學了兩三招便去大鬧天宮,菩提老祖一身本領卻小心處事,由此不得不說,孫悟空對於社會的認識,對小人的防範是不夠的。 要想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存,不學會跟小人打交道是不可能的,忠良被小人所害的例子我們聽了無數個了。晚清重臣曾國藩組建湘軍的初期,也是因為不會跟小人打交道才處處碰壁,後來悟出了這個道理,前途才變得一片坦蕩。所以,一個人如果想有所成績,怎樣跟小人相處是必修課。這位菩提老祖在這方面也有所缺乏,所以他天大的本事,也只能辦個培訓班收些學生,而不能成為一方大神,造福人民。
第十四招:知識本領一定要內化 我們回想一下,從孫悟空拜師開始,直到他被趕出師門,總共大約十多年的時間,他一共學到的技能不過就三個,長生不老,七十二變和筋斗雲。然而就是靠著這三項技能,今後鬧天宮,取西經,修成正果,干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可見,知識本領不見得多,但要真正掌握,真正內化是需要很長的時間的。在這知識經濟的時代,多一項技能確實可以增加生存的機會,但是如果所有的技能都浮於表面而不能夠內化,不能對自己的觀念和修養產生影響的話,這個人層次不可能很高,一輩子辛苦操勞,賺得錢也只夠買房買車而已。 第十五招:英雄老闆的弊端 孫悟空被趕出來後,一個筋斗雲回到了花果山,卻是聽到眾猴哭爹喊娘,看到一片頹廢的景象。原來,有一個叫混世魔王的妖怪佔了花果山,搞得這裡民不聊生。於是孫悟空找到了混世魔王,經過一番爭鬥,把他砍成兩半,重新奪回了花果山,帶著群猴稱王稱霸。 吳承恩這樣寫,主要還是為了體現孫悟空在團隊里的重要性,但同時也體現出了孫悟空這種英雄老闆在管理時會造成的通病,那就是老闆在的地方節節勝利,老闆不在的地方潰不成軍,搞得英雄老闆疲於奔命,最後回天乏術。前言中提到的項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所以,對於英雄老闆來說,怎樣激發團隊中其他人的能力和工作的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與之相對的,是後面我們會提到的唐僧的團隊,即所謂的「膿包老闆」。老闆是個大廢物,但手底下的員工一個比一個能幹,這樣的隊伍就算在老闆不在的時候,依然可以順利的發展,所以他們才可以走得更遠。 第十六招:勿以惡小而為之 孫悟空榮歸故里,殺了混世魔王之後,教「小猴砍竹為標,削木為刀」,每日操練武藝。忽然有一日,孫悟空尋思,要是有人來侵犯我們,眾猴用的都是竹竿木刀,怎麼應對呢?於是有四個老猴出了主意,說我們這裡離傲來國不遠,大王可以去那裡,買一些或者造一些兵器不就可以了嗎?這裡四個老猴可壓根就沒有說去搶。孫悟空聽從了他們的意見,一個筋斗雲就到了傲來國。「果然那廂友座城池,六街三市,萬戶千門,來來往往,人都在光天化日之下。」而孫悟空這時的想法是「這裡定有現成的兵器,我待下去買他幾件,不如使個神通覓他幾件倒好。」 於是孫悟空就吹了一股狂風,然後使個分身法,搬了一堆兵器回到花果山。這件事,應該算是孫悟空做的第一件違反法律和道德的事情,遺憾的是他沒有受到任何處罰,還用極少的成本賺了一大筆,這無疑是對他的一種鼓勵。然而,法律與道德是這個社會的規則,違反它可能會得到短期的利益,但是養成習慣的話,後果就不堪設想了。很多人因為走得太遠,甚至已經忘了法律和道德規定了什麼。一個人無論有多大的成就,他一旦違法了,這就像伴隨終生的疾病一樣,永遠困擾他,直到他生命的終點。勿以惡小而為之,絕不應該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 第十七招:是你的永遠都跑不掉 孫悟空給眾小猴搞來了兵器,自己卻兩手空空,於是四個老猴給他出了主意,他就到東海龍王這裡來要件兵器。一開始試了好幾件,有三千六百斤的叉,還有七千二百斤的方天戟,都覺得不順手,直到最後拿到了一萬三千五百斤的金箍棒,這才覺得滿意。這金箍棒是「天河定底的神珍鐵,這幾日霞光艷艷,瑞氣騰騰」,看來金箍棒和孫悟空心有靈犀,一拍即合。 由此我們可見,很多東西命中注定就是你的,只有在遇到你的時候它才會閃光。就像我們尋找愛情一樣,費了很多的力氣去追求一個不屬於你的人,不如留心去尋找那個屬於自己的另一半。不僅是愛情,工作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是這個道理。所以,有時候我們只是在強調拼搏,要努力,要克服困難,不如靜下心來想一想,到底什麼才是自己的。很多成功學盲目的吹噓個人努力的重要性,這是對於社會和人性的無知,是很不負責任的舉動。 第十八招:走三家不如坐一家 孫悟空要了金箍棒之後,還想要一套衣服,龍王對他說這個真的沒有,悟空說「一客不犯二主」,龍王說你可以到別的地方找找呀,悟空說「走三家不如坐一家」,龍王說確實沒有,孫悟空就要動粗。於是東海龍王叫了其他地方的龍王給他湊了一副盔甲,算是把他打發走,然後到玉帝面前告狀去了。 「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是一句民間的俗語。順便說一句,中華社會上下五千年,人世間發生的所有事情這裡都見過了,很多民間的俗語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只是我們沒有重視,沒有好好的領悟其中的道理。「走三家不如坐一家」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說老客戶要比新客戶重要,開發一個新客戶需要很長一段時期的投入,而維護一個老客戶卻異常容易。從另一個角度看,真正有實力的客戶是不會讓你輕鬆搞定的,而你輕鬆搞定的客戶必然不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多發掘已有客戶的潛在資源遠比濫交朋友有效。 第十九招:各種類型的人均可成功 孫悟空得了一套裝備,便四處交友,廣結英豪,像牛魔王就是這個時期認識的一位厲害的人物。後來又到陰間,強銷死籍,終於驚動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問,誰能下去把它收伏呀?話剛剛說完,太白長庚星就出來說:「上聖三界中,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體,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頂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道成仙,有降龍伏虎之能,與人何異哉?」 人人都可以成功絕對不是一句好聽的口號,從古至今,這句話被驗證了無數次。我們都要相信,存在就是合理,既然你存在在世界上,就一定有適合你的位置,你就一定可以成仙。問題在於,不同的人會成為不同的神仙,認清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是最重要的。 現在,我們總會聽到外向的人,組織力強的人會混得更好,於是大家都想著如何變成這樣。最後大部分成為邯鄲學步,改變自己太多的人,最後連怎麼走路說話都不記得了。 在這裡不得不多說一句,人切忌互相攀比,因為人與人之間根本就沒有可比性。每個人的智商,性格和家庭背景等等因素相差極大,怎麼可以比較呢?普通家庭的孩子非要跟大老闆的公子比看誰有錢,那不是自討無趣嗎?不管您信不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認命但不消極才是生存的王道。 第二十招:釜底抽薪
孫悟空鬧得太凶,長庚星給玉帝出了一個主意,「把他宣來上界,授他一個大小官職,與他籍名在籙,拘束此間;若受天命,後再升賞;若違天命,就此擒拿。一則不動眾勞師,二則收仙有道也。」 這招夠狠!孫悟空之所以稱王稱霸,主要是在凡間有自己的地盤和事業。如今把他宣到天上來,好比是把一棵樹從土地里拔了出來,長久之後必不能活。倘若孫悟空稍微動搖一下,可能以後的日子裡就是天庭中一個普通的神仙,碌碌無為。長庚星的如意算盤打得很好,可惜孫悟空士氣正旺,挺好的一招釜底抽薪,結果變成了引狼入室。試想我們自己,給你一個穩定的工作,給你一個中等的收入,你還記得自己的理想嗎?第二十一招:了解對方的需求 孫悟空被帶到天界之後,見了玉帝,玉帝封他一個「弼馬溫」的官職。先開始孫悟空不太清楚這官職有多大,後來發現是一個沒品的官職,咬牙大怒「這般藐視老孫!老孫在花果山,稱王稱祖,怎麼哄我來替他養馬?養馬者,乃後生小輩,下賤之役,豈是待我的?」。然後他一甩手不幹了,玉帝一看這還了得,馬上叫托塔李天王帶兵清剿。結果李天王沒有打過,玉帝只能再把孫悟空交上來封了一個「齊天大聖」。 玉帝為什麼會如此被動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沒有了解孫悟空的需求。俗話說,把老虎餵飽了比貓都老實,可是對於不同的老虎要用不同的食物。有人貪財,有人戀權,有人好色,有人愛慕虛榮,我們需要做的是投其所好。從後面大鬧天宮的表現來看,孫悟空最需要的是別人對他的認可。而玉皇大帝把他請來,給他封了一個人人都可以鄙視的官職,他不造反就新鮮了。所以,誰能夠最快時間的了解對方的需求,誰就取得了主動權。 第二十二招:不可越級管理 托塔天王與哪吒三太子領天兵去剿滅孫悟空,此時孫悟空的隊伍正好擴大了,有兩個獨角鬼王帶著禮物拜見了孫悟空,說了一些好聽的話。孫悟空一高興,給了他們一個先鋒官的職位。托塔天王的先鋒官是巨靈神,巨靈神來討敵,孫悟空直接出戰,一棍把他的兵器打成兩截。這一仗贏得酣暢淋漓,以至於孫悟空以後都沒有再出現把別人兵器打斷這種事情了。 可是這一仗也埋下了一個伏筆。要知道,對手是用先鋒官來試探你的實力,孫悟空完全可以找自己剛剛任命的先鋒官去應戰,既可以摸清對方的底細,又可以隱藏自己的實力,還可以看看剛剛加入的獨角鬼王的水平。結果孫悟空親自出戰,一棍把所有問題都掩蓋了,使自己的部下失去了一次重要的鍛煉的機會。漸漸的,孫悟空的隊伍就出現了「有他必贏,沒他必輸」的慘況。有時主管的心情可以理解,看著手下辦事就是著急,自己出面一下子就解決了,殊不知這樣做了,對未來的危害有多大。所以,盡量不要輕易的越級管理,多給下屬一些鍛煉和展示自己的機會才好。 第二十三招:監管要有力 李天王吃了孫悟空的敗仗,玉帝只能給了孫悟空一個「齊天大聖」的名號,然後孫悟空來了天界,整日遊手好閒,四處交友,稱兄道弟。玉帝一看這樣容易出事端,於是給他一個蟠桃園讓悟空管理。這猴子本來就貪嘴,結果把桃子吃個乾淨。遺憾的是,直到開蟠桃大會的時候,玉帝和王母娘娘才知道蟠桃已經盡被孫悟空吃了,於是終於闖了大禍,矛盾才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任何一個團隊,一定要有完善的監管制度,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在一個公司里,就算丟一隻貓老闆也要知道,這樣才可以做到防微杜漸。有句話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天界的管理有力,孫悟空在偷吃幾個桃子之後玉帝就知道了,雙方也不至於到了必須要你死我活的地步,由此可見,玉帝這裡的管理是有問題的。 第二十四招:喝酒誤事 孫悟空發現蟠桃會居然沒有自己的事情,大發脾氣,於是喝了瓊漿玉液,吃了佳肴異品,嘗了老君的仙丹,然後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覺,醒了之後發現壞了。「不好!不好!這場禍,比天還要大;若驚動玉帝,性命難存。走!走!走!不如下界為王去也!」然後孫悟空用了隱身法悄悄溜回了花果山,可惜的是世界就是這麼大,玉帝肯定會找到他算賬的。 可見,孫悟空將矛盾擴大,很大程度是因為酒後誤事。他的本意也只是覺得天界混得不爽,想找地方撒氣,結果事情鬧得這麼大,別說是玉皇大帝了,就算普通人欺負到這個程度也肯定拚命了。從現在開始,孫悟空算是真正踏上了不歸路。喝酒誤事的例子數不勝數,酒後失言失態的事情多如牛毛,所以,喝酒但永遠不能喝醉才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功夫。 順便說一句,孫悟空回到花果山之後,為了讓眾猴嘗嘗天上的玉液,還冒了巨大的風險,悄悄回到了蟠桃會上偷了些酒回來,可見對兄弟算是夠義氣了。那我們倒要看看,這些猴子最後是怎麼對待猴王的。 第二十五招:鴕鳥策略不可取 孫悟空闖了大禍,玉帝發十萬天兵下界擒他。這時孫悟空說了一句「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門前是與非」,後來又說了一句「詩酒且圖今日樂,功名休問幾時成」,直到人家殺進洞里,方才出門迎戰。 孫悟空在這裡用了一個鴕鳥策略,把頭埋到沙子里,眼不見心不煩,這是應對事情的態度嗎?要知道,凡事不去經營,它一定往最壞的情形發展。「莫管門前是與非」只是文人的洒脫,切不可把它當成生活的準則。另外,筆者沒有記錯的話,李白說這句話的時候好像也是喝醉了,醉鬼的話就是欣賞一下就可以了,用它當座右銘的話,你會死得很快的。 孫悟空一向是積極的生活態度,為什麼這個時候突然來了一個鴕鳥策略呢?其實也是不難理解,孫悟空現在是剛強有餘,韌性不足。最有熱情的人往往也是最容易受到打擊的人。俺老孫一身本事,兩次去玉帝那裡當官,結果人家都不帶正眼看我的。煩了!所以才會出現這種自暴自棄的做法。剛柔相濟才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第二十六招:最信任的人往往最負心 孫悟空帶著一幫兄弟大戰十萬天兵,殺了一天之後,回來清點,發現所有猴子都沒有損傷,所有其他的動物全都被抓了去,要不就是戰死。悟空說「勝負乃兵家常事。古人云『殺人一萬,自損三千。』況捉去的頭目乃是虎豹,狼蟲,獾獐,狐駱之類,我同類者未傷一個,何須煩惱?」 簡直是一個典型的有勇無謀的人,或者說對於社會的認識還很膚淺。為什麼沒有一個傷亡呢?顯然是猴子們出工不出力,貪生怕死,全都躲在後面了。而孫悟空對於這個問題沒有任何反應,只能說對於政治鬥爭沒有足夠的敏感性。或許在孫悟空的理論里,我最相信最厚待的就是這批猴子了,只要他們還在,他們一定會跟我出生入死的。那我們先來看看這幫猴子在後來和二郎神的戰鬥中是個什麼表現呢?是否為了齊天大聖奮勇殺敵呢? 悟空和二郎神在對峙,「唬得那馬,流元帥,戰兢兢,搖不得旌旗;崩,芭二將,虛怯怯,使不得刀劍。……..那些猴,拋戈棄甲,撇劍丟槍;跑得跑,喊的喊,上山的上山,歸洞的歸洞:好似夜貓驚宿鳥,飛灑滿天星。」完全就是不堪一擊嘛,最後還成了悟空的拖累。可是,為什麼最信任最厚待的人往往最負心呢? 人是一個習慣的動物,你經常幫助經常厚待的人會養成被幫助的習慣,慢慢的會把這些事情看做理所應當。不是他的修養不夠,人就是這個樣子。所以,幫助人的時候還要隨時注意他的心理變化,好人是不好做的!另一方面,經常幫助你的人在關鍵時刻更可以幫助你,因為這是他的習慣,這種人才是我們需要儘力尋找的貴人,是需要好好珍惜的。我們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他們會為我們奉獻所有,就算兒女再辜負他們也再所不惜,所以才說「百善孝為先」,中華文化不是沒有道理的。 有本書很有名,叫做《窮爸爸,富爸爸》,可是爸爸是不能按貧窮與富貴來區分的。這點認識水平都沒有,是個完全不懂得感恩的人,誰敢提拔他呢?這種人眼裡只有名利,遲早有一天會把幫過他的人當成前進路上的踏腳石。謹希望市面上的有些書要負責任,很多事情是不能隨便說的! 第二十七招:二郎神的選擇 李天王帶十萬天兵,布下天羅地網圍困花果山,可惜屢戰不勝。此時觀音菩薩恰好來赴蟠桃會,聽說此事,推薦了二郎神來降服孫悟空。「他昔日曾力誅六怪,又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神通廣大。奈他只是聽調不聽宣,陛下可將一道調兵旨意,著他助力,便可擒也。」於是這才有二郎神和孫悟空的一場大戰。 二郎神本領高強,但為什麼現在才想起他呢?原來,儘管二郎神是玉帝的外甥,但和玉帝有殺母之仇,這矛盾怎樣化解?所以,二郎神在天庭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力量,他來到前線遇到托塔天王的時候,就對他說「若我輸於他,不必列公相助,我自有兄弟扶持;若贏了他,也不必列公綁縛,我自由兄弟動手。」讀者不妨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你處在二郎神的位置,你應該怎麼選擇呢? 首先,跟玉帝走得很近是不可能的,儘管雙方有血緣關係,但是殺母之仇永遠都是一塊心病;其次,跟玉帝手下的重臣也不可能走得很近,否則玉帝肯定懷疑你們串通造反;另投明主也不可行,人家會因為你跟玉帝的血緣關係對你有懷疑,再說也犯不上因此引起玉帝的懷疑呀;最後,想置身室外也不可能,所有人都會不斷的懷疑你,你二郎神是真的引退還是以退為進呢?總之,二郎神的處境是很尷尬的,他只能找幾個江湖朋友,草莽英雄,每日駕鷹牽犬,四處遊獵,儘管如此,還要謹防別人利用他和玉帝的矛盾來做文章!二郎神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現實生活中的情景往往更加複雜。所以,很多高幹子弟就像二郎神一樣,平時看起來神氣活現,威風凜凜,然而卻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苦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要盲目的羨慕或者仇恨有些有背景的孩子,怎樣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 第二十七招: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希望 孫悟空大戰二郎神和六聖,後被太上老君用一個金剛套打倒在地,被綁了起來。玉帝傳旨把他處死,不過怎樣處死就是一個最大的問題。由於他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刀砍斧剁,雷打火燒均不能傷他。這時太上老君說我有了八卦爐,把猴子推到爐子里,七七四十九天之後就可以變成灰燼了。於是孫悟空被扔到爐內,「他即將身鑽在饌『宮』,饌乃風也,有風則無火。」於是孫悟空才逃過一劫。 倘若孫悟空放棄尋找活下去的機會,在爐子裡面被火燒了四十九天,恐怕早就連屍體都沒有了。正因為他躲到了風口出,才僥倖得活,還得了一雙火眼金睛。由此可見,堅持未必可以勝利,但放棄抵抗就真的死亡了。 第二十八招:遇突發事件不能亂了陣腳 四十九天之後,孫悟空從八卦爐里逃了出來,「搖身一變,變做三頭六臂;把如意棒晃一晃,變做三條;六隻手使開三條棒,好便似紡車一般,滴流流,在那核心裡飛舞。眾雷神莫能相近。」這下大家都慌了手下,於是玉帝派了兩位神仙到西天請如來降服妖猴。「如來聞詔,即對眾菩薩道:『汝等在此穩坐法堂,休得亂了蟬位,待我煉魔救駕去來。』」 如來不愧為眾神之祖,果然有大將之風,遇到突發事件先穩住了陣腳,防止因為猴子鬧事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造成兵敗如山倒的局面。對於個人來講,慌慌張張地辦事總會有很多的差錯。帶領一個團隊尤其如此,越大的隊伍越需要遇事不慌的領導。那臨危不亂的素質從何而來呢?靠的就是經多見廣和良好的心態,這些都要平實的積累和訓練。如來之所以如此鎮定,敢親自出戰應對猴子,就因為他對於孫悟空的來歷非常了解,石頭裡蹦出來一支猴子對他來講並不新鮮,這點在後文中得到了證明。 第二十九招:動態看待人物 如來佛祖來到玉帝這裡,讓眾神閃開,親自問了孫悟空的來歷。孫悟空說玉皇大帝沒有本事,我來坐他的位子!如來冷笑道:「玉帝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此無極大道?你那個初世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 我相信這句話很多年輕的同志聽得似曾相識,這句話什麼意思?難道公司或者部門裡面的老員工都喜歡用歲數來壓自己嗎?實際上,這句話的本意是叫我們要動態的看待人物。如來的意思,通俗的講是這樣的,「孫悟空呀,你別看玉帝現在慫,那因為他這兩年頹廢,說不定過幾年他自己就改過來了呢。但是,玉帝在天庭呆了這麼久,以前是為天庭做了貢獻的人,這個功勞我們要承認的。要是現在就讓你當了皇帝,會傷老同志的心!」但是話不能這麼講,所以只能用歲數來壓孫悟空。不過孫悟空這時候肯定不會聽,叫出了一句很爽快的話,「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第三十招:適當隱藏實力 如來佛祖有問孫悟空,你有什麼本事呀?孫悟空道:「我的本事多哩!我有七十二般變化,萬劫不老長生。會駕筋斗雲,一縱十萬八千里。」 此時已敗!悟空大哥,您就不能想一想,說了半天,你不就是從菩提老祖那裡學來的這三招嗎?這一下子把老底全交給人家了,可是如來都會什麼你知道嗎?如來在孫悟空的心裡是完全陌生的。軍事上有句話叫做「發現了就可以消滅」。好比任何武器再強大,人們都會有對付它的方法。有個簡單的例子,一戰中的索姆河戰役,英軍首次使用坦克,效果明顯,大獲全勝。然而再次使用的效果卻不像第一次那麼明顯了。德軍就算不能摧毀坦克,但也有一些有效的限制它的方法。比如在陣地前點起火或者放上一堆麻繩,坦克開過來的話要麼爆炸要麼被麻繩纏住履帶。所以,只要你暴露了自己,對方都會有應對的策略。猴頭這幾句話,就已經註定了五百年的牢獄之災。 第三十一招:治大國如烹小鮮 如來制服孫悟空的手段也頗為有趣。他跟悟空打了賭,「你若有本事,一筋鬥打出我這右手掌中,算你贏,再不用動刀兵苦爭戰,就請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宮讓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還下界為妖,再修幾劫,卻來爭吵。」如來挽了一個套,孫悟空就把脖子鑽進去了,於是就被壓到五指山下了。 如來在制服孫悟空的過程中,為什麼要用這麼一個方法呢?或許他可以拔出兵刃,變成一個威風凜凜的大將軍,跟孫悟空戰上幾個回合,霞光萬道,瑞彩千條,讓眾神都開開眼!結果呢,佛祖連屁股都沒有動,就把孫悟空搞定了。不過,在《西遊記》的最後,佛祖也承認了,制伏孫悟空用了極大的法力,所以這裡就顯示出了中華文化的智慧,即所謂的治大國如烹小鮮。我明明用了很大的力量來管理公司或者國家,但卻不能讓別人看出來我已經盡了全力,在眾人的心目中,永遠保持一種深不見底的感覺,這才是中國式管理的一個精髓。如果讓別人看出你已經到了極限,你的位置就坐不長了。在《西遊記》裡面,說不定佛祖就是讓別人跳不出自己手心的這招最厲害,但是我們卻永遠都不能得知了,這就是高明。 第三十二招:不「殺人」的領導是沒有威信的 這裡所說的「殺人」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殺人,而是一種比喻,泛指對別人的懲罰。佛祖把孫悟空壓到五指山下,一判就是五百年。我們可以簡單的計算一下,猴子從石頭裡蹦出來到閻王爺那裡強銷死籍,那是過了三百四十二年,把後來大鬧天宮的時間都給算上,猴子目前為止也就是五百歲左右。如來這一下子就判了他五百年,可見罰得還是很重的。另外,如來還囑咐當地的土地神,「但他飢時,與他鐵丸子吃:渴時,與他溶化的銅汁飲」。五百年,連個野果子都不能吃,孫悟空這日子不好過呀! 說起來好像很奇怪,很多時候,威信越高的人往往殺人越多。正所謂「殺一人者誅,殺萬人者諸侯」。關於人的例子就不說了,像各路的神仙,之所以讓無數人崇拜,就是因為他們動一動手指頭可以殺死成百上千的人。河神一發怒就泛濫,天神不高興了就不下雨,土地神不爽了來個地震,這些神都會給一方造成嚴重的災難,所以他們才有很高的威信。這個社會再和諧,也逃不過弱肉強食的法則。所以,哪天你發現自己面目慈祥和藹可親的老闆突然變成冷酷無情的「劊子手」了,別覺得意外,這是他必須做的。 第三十三招:成功的時候也要保持冷靜 到孫悟空被壓到五指山下,大鬧天宮這一段算是落下了帷幕。回顧以前的段落,我們不禁要問一個問題,孫悟空的本領到底大不大?客觀的來講,我們只能說他的本領很一般,但是膽子特別大。那既然本領很一般的話,為什麼憑他一個人就可以大鬧天宮呢?我想,除了玉皇大帝這裡長久沒有打仗,有些懶散腐敗之外,更多的原因是孫悟空其實是打了玉皇大帝集團一個措手不及。好比兩個人比武過招,孫悟空搶了先機,首先打了對方一個不備,讓對手腳下不穩,然後步步緊逼,一直沒有讓對方緩過氣來。不過對方一旦站穩腳跟,拉開架勢,孫悟空未必有什麼便宜。這一點在後來的取經路上表現得很明顯,很多天庭的人物都可以跟孫悟空打平。孫悟空碰巧打了幾個勝仗之後,被封了一個齊天大聖的稱號,於是就忘乎所以,終究釀成大禍。 孫悟空的例子在現實中是有普遍意義的。事實上,很多成功都是很偶然的事情造成的,換句話說,很多人實際上是稀里糊塗地就成功了。結果在那之後,就真的把自己當成天下無敵了,致使很多問題被隱藏了起來,所以很快他又從成功者的行列中消失了。在成功面前首先就要保持冷靜,這是孫悟空用五百年的牢獄之災告訴我們的道理。 《西遊記》前七回講述了石猴出世,到拜師學藝,直至大鬧天宮的整個過程,所用文字並不多,但是情節緊湊,描寫生動,寓意深刻,讀者可重溫一下這段故事,相信大家肯定會有不小的收穫。
第三十四招:不容易得到的東西才會珍惜
如來佛祖平定孫悟空之亂,回到西天,又過了大約五百年時間,舉辦了一次「盂蘭盆會」,會上如來對眾神道:「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苟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伽之正宗。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詢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卻乃是一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看完這段話,我們不得不問兩個問題。 第一,如來為什麼打算把三藏真經傳入東土?我想,孫悟空之亂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只是一石猴,三四百年的修行,僅會三招便把天庭攪得大亂,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孫悟空運氣好,另一方面這件事也暴露出玉帝集團管理上現在已經存在了極大的問題,長久下去,天庭必亂!正所謂兵敗如山倒,倘若不能防微杜漸,恐怕天界不久就會像《封神榜》一樣有一場壯烈的爭鬥,後果不堪設想。然而,如來的想法絕對不能跟玉帝直說,要知道「一言喪邦」,在這個敏感的時期決不能說錯一句話。在後面的分析中,我們會慢慢了解到玉帝本人其實並不大度,是很記仇的一個人。如果如來剛剛鎮壓了孫悟空便對玉帝指手畫腳,以玉皇大帝的修為,一定是表面敷衍暗地裡較勁,從此便會出現東西兩派互不相讓,明正暗鬥的場面。作為眾神之首,這時候絕對不能好為人師,賣弄學術。既然此路不通,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對天庭風氣有所改善呢?於是如來便想出了一個取經的方法。取經只是手段,通過這種方式,在東土形成一種嶄新的風氣,對於腐朽老化的政治制度是一個改善,同時可以除去很多天界常年積累的弊病。正所謂勢比人強,在東土的大環境得到改善的時候,天庭中的眾神和玉皇大帝也一定會跟隨大勢,有所改變。這才是佛祖的良苦用心呀!事實也證明了佛祖的預見是準確的。所以,取經從一開始就被確定成一個政治事件,而不只是一次簡單的學術交流。 第二,既然如來想傳播自己的思想,為什麼不找個神仙自己帶著真經去東土傳播呢?或者他自己親自到東土宣揚佛法?這裡就體現出了佛祖洞悉人性的睿智。人對於輕易到手的東西並不珍惜,這是人的本性。所以,如來如果把真經送到東土,就算他擺在人們眼前,愚鈍的人也可能一眼都不看,到時如來的處境就會非常被動。所以,如來才要找一個人,歷盡千辛萬苦,把真經帶回東土。到時人們知道真經來之不易,才會格外珍惜,千百年傳頌。宗教這東西一直都是湊熱鬧的人多,理解的人少,而佛祖恰恰利用了這一點。所以,佛經的價值跟它所宣揚的道理有多深刻是沒有關係的,它的價值在於取經的過程有多麼艱難。這件事,就像很多父母都叮囑女兒不要輕易接受一個男孩子是同樣的道理,男人很容易就追到的女人,踹掉她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惋惜。佛祖的位置決定他必須是一個偉大的戰略家,如果他在制定戰略時稍有缺失,下面所有人的努力都可能付諸東流,這就是偉大的戰略家不可替代的地方。如來短短几句話,展現出其對人性的深刻理解,為後面取經的成功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不愧為萬佛之祖! 第三十五招:過程比結果重要
如來佛祖確定了西天取經的戰略之後,觀音菩薩領命,於是觀音就成了這個項目的實際操作者。如來見了,心中大喜道:「別個事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這話絕對不是對觀音的吹捧,在後面的分析中我們將看到,這觀音菩薩政治手腕圓滑多變,做事八面玲瓏,取經這樣龐大複雜的項目確實應當交給這樣的人物。儘管如此,如來依然叮囑觀音,「這一去,要踏看路程,不許在霄漢中行,需是要半雲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但恐善信難行,我與你五件寶貝。」這五件寶貝就是袈裟,錫杖和三個箍兒,後來袈裟和錫杖給了唐僧,有了箍給孫悟空帶上了,還有兩個箍兒給了黑熊精和紅孩兒,這兩人後來成了觀音的守山大神和善財童子,其實觀音也是趁機擴大了自己勢力,不過這事情肯定是如來默許的,關鍵是觀音要保證取經的成功就可以了。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儘管觀音是一個很能幹的主管,如來依然告誡她先要把取經的路程自己走一遍,哪裡有艱難險阻先要記下來,然後叮囑那個取經人小心,這裡更加說明了關心過程遠比關心結果重要。倘若如來只是吩咐一句「我不管你用什麼方式,必須要讓取經人安全到這裡」,這句話聽起來很痛快,然而事情卻很可能失控。所以,除非在極特殊的情況下,我們只關心結果就可以了,大部分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下屬做事情的過程。 第三十六招:正確看待「藍領」工作者
菩薩接受了西天取經的項目,「即喚惠岸行者隨行。那惠岸行者使一條渾鐵棍,重有千斤,只在菩薩左右,作一個降魔的大力士。菩薩遂將錦襕袈裟,作一個包裹,令他背了。菩薩將金箍藏了,執了錫杖,徑下靈山。」 這裡的「藍領」的工作者並不單指體力勞動者,泛指從事一切單調重複工作的人,像惠岸行者相對菩薩來講就是一個「藍領」,負責被行李和做降魔的大力士。要知道,菩薩出場總是不緊不慢風度翩翩,那是因為有人把臟活累活都幹了。當代社會也是同樣的道理,籃球明星喬丹巨大成功的背後,是因為羅德曼玩了命一樣地給他搶籃板。所以,作為「藍領」就要主動去做臟活累活,這樣你的老闆才顯得有風度;老闆也不要看貶這些「藍領」,要不是這些人把沒有風度的工作都幹了,你老闆也是一個苦力,這才是團隊的配合。第三十七招:盡量不要引起無關人員的關注菩薩剛剛下了靈山,就碰到一個金頂大仙,大仙道:「取經人幾時放道?」菩薩道:「未定,約莫二三年間,或可至此。」菩薩說兩三年就能到,她腦子進水了嗎?要知到,唐僧僅從東土走到西天就花了十四年,在加上菩薩前期各種醞釀和準備工作,穩妥地估計也要在一百年左右。菩薩說兩三年取經人就可以到靈山,什麼意思?
實際上,這個金頂大仙在取經的過程中並沒提供任何幫助,他是一個對於取經項目完全無關的人員。菩薩對他說兩三年的時間這件事就可以完成,意思就是不想讓無關人員有太多的關注。要知道,「舌動生是非」,大家對這件事關注得太多,很可能會生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當然,有些情況也會例外,比如某些名人的惡意炒作,當然他們的目的本身就是為了吸引大眾眼球,這種情況並不普遍。總之,既然是無關人員,知道的越少越好。菩薩籌劃取經項目的第一個問題就處理得非常恰當。第三十八招:政府不支持的事情都很困難
菩薩離開靈山,有一日到了流沙河界內,這流沙河鵝毛都浮不起來,凡人怎麼過得來呢?於是菩薩便收服了這裡的沙和尚,讓他等取經人到來。沙和尚道:「菩薩,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這個水,鵝毛也不能浮。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為異物,將索兒穿在一處,閑時拿來頑耍。」
要知道,唐僧並不是第一個要到西天取經的人,在他之前已經有九個人死在流沙河了,我們也不知道死在其他地方的還有多少,那唐僧為什麼會成功呢?不過是佛祖和菩薩的支持,說白了就是政策的支持。前幾個取經人都只能算是個人行為或者學術交流,不僅到不了靈山,就算取得真經,回到大唐也不會有唐僧這樣的影響力。而唐僧卻趕上了好時候,在一次政治活動中完成了自己的價值。所以,在中國如果想做事情,政治是不可能繞開的一關。第三十九招:團隊重在團結
菩薩自從收了沙和尚之後,又安排豬八戒,小白龍和孫悟空等待取經人,到時一起保唐僧去西天取經。從西遊記後面的章節中我們可以看到,西天取經這一路上妖怪神仙多如牛毛,其中也不乏有願意跟隨唐僧取經的人,為什麼菩薩走了這一路,偏偏選中了這四個人作為取經團隊的成員呢?當然,個人能力和降妖除魔的本領是一個方面,不過論本領比他們四人高很多的大有人在,可見菩薩絕對是另有考慮。實際上,這四個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曾經都混得不錯,現在都混得相當慘。沙和尚曾經是捲簾大將軍,現在天天被飛箭穿心;豬八戒曾經的天蓬元帥,現在卻搞得人不想人,豬不像豬;小白龍曾經的皇親國戚,現在被吊在空中,每天打三百下,過幾天就殺了;孫悟空更加明顯,已經被壓了五百年了。這種大起大落的經歷,才讓他們對於人生和社會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他們也是最希望利用取經來改變命運的一批人。這批人組成的團隊,才會最團結,最有韌性,才可以走得最遠。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菩薩最不願看到的就是取經走到一半,大家作鳥獸散的情況,菩薩再神通,真的出現那種情況她也回天乏術了。所以基礎一定要牢靠,這四個人選得很有水平。只要取經的隊伍不散,困難再大永遠都有解決的辦法! 在這裡不得不說一些題外話,其實,一個人一段時間內混得好與壞真的一點都不重要。像唐僧這四個徒弟,要不是因為現在混得慘不忍睹,怎麼會有西天取經這種一步登天的機會呢?俗話講「風水輪流轉」,混得不好只是因為還沒有轉到你這裡,有什麼值得怨天尤人呢?太關注一時的成敗將成為過重的心理負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生活的境界。第四十招:用金錢來試探對方的決心
觀音菩薩經過一路,終於到達大唐長安城,但沒有聲張,只是暗地中尋找取經的善人,不過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恰逢唐太宗舉行水陸大會,唐僧玄奘為法師壇主,觀音十分歡喜,覺得玄奘是一個合適的人選。觀音菩薩之所以選擇玄奘,不僅因為他精通佛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唐僧乃是金蟬子轉世,金蟬子原本就在佛祖身邊,只是有一次聽佛祖講經的時候走神,被佛祖貶為凡人。觀音菩薩在選擇取經人的時候,除了選擇自己信任的人之外,同時也要選擇一個能讓佛祖安心的人,畢竟此事如來才是最終的推動者,所以金蟬子轉世的玄奘無疑是一個很合適的人選。如來畢竟對他非常了解,省去了觀音的很多麻煩。 不過,取經只是手段,它的最終目的是能夠在東土引起震動,樹立正氣。如果唐太宗對於取經之事沒有興趣,那麼玄奘就算曆盡千辛萬苦取得真經,回到東土也不一定能引起足夠的影響,很可能會被唐太宗放一邊,只有少數人理睬。所以,必須要試探出唐太宗的決心到底多大,用什麼來試探呢?錢!菩薩和木叉變成兩個又破又爛的和尚,拿著袈裟和錫杖在長安城招搖,說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價格顯然過高,最後鬧到李世民的面前,倒要看看李世民是什麼態度。 李世民說「朕今大開善教,廣種福田,見在那化生寺聚集多僧,敷衍經法。內中有一個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買你這兩件寶物賜他受用。」可見相對錢財來講,李世民更看重佛經,於是菩薩沒有要錢就走了。第二天還專程來看看唐太宗是不是把寶貝交給了玄奘,結果很滿意。 直到這個時候菩薩才現出真身,讓大家看一眼,說些場面話,無非是西方經文好,你等要去取,如何如何的,然後駕著雲彩走了。有時候我們見到領導好像只會說場面話,其實很多工作他都在暗地裡做了,要不然弱肉強食,他的位置怎麼可能坐得久呢?菩薩的現身更是錦上添花,從此李世民跟玄奘拜為兄弟,唐僧就有御弟的稱號了,這時候西天取經的基礎才算是牢靠。第四十一招:打敗弱者不算英雄
唐僧離開長安,帶了兩個隨從,碰到第一個妖怪就死了,後來唐僧被太白星救了出來。在碰到孫悟空之前唐僧還是需要人拉一把的。後來五指山遇到孫悟空把他救了出來,然後兩人第一次的磨合就發生了激烈爭執。師徒兩個遇到六個強盜,孫悟空不費吹灰之力就把他們解決了。唐僧於是說:「你十分撞禍!他雖是剪徑的強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該死罪;你縱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麼就都打死?這卻是無故傷人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掃地不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麼不分皂白,一頓打死?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早還是山野中無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時衝撞了你,你也行兇,執著棍子,亂打傷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脫身?」後面唐僧又嘰嘰歪歪說了好多,不寫了。 其實唐僧並不傻,後面孫悟空打哪個妖精的時候唐僧都沒有攔著。當然有些妖怪變成好人的樣子這個單說,比如白骨精,但只要確定是妖精了,孫悟空要打的時候唐僧從來沒有拉著胳膊抱著大腿不讓悟空打。但這六個毛賊卻不同於妖怪,相對孫悟空來講他們太弱小了,孫悟空打敗他們比踩死螞蟻差不多,在這種情況下孫悟空還要打死他們這是唐僧不能接受的。敢於挑戰強者的人,輸了也是英雄,比如孫悟空大鬧天宮;只是欺負弱者的人,贏了也讓別人看不起,像這次孫悟空打死六個毛賊。孫悟空這次行動只是從戰術的角度在考慮問題,一棍子打死乾淨利索;而唐僧是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問題的,他希望悟空能有一個良好的做事習慣,能夠把力量用在關鍵的時刻。儘管唐僧膿包,但他的眼光要比悟空長遠很多。在後面的故事中,我們會看到,確實有些妖怪就因為欺軟怕硬才招致殺身之禍的。第四十二招:重複是一種偉大的力量
看過周星馳的電影《大話西遊》的讀者都會對唐僧的印象非常熟悉,嘰嘰歪歪,絮絮叨叨,婆婆媽媽,沒完沒了,這就是電影中的唐僧。《西遊記》書中所描寫的唐僧,講起道理來更加嘰嘰歪歪,絮絮叨叨,有時候人們不禁想問,這種人怎麼能當老闆呢?無論如何,我們不得不承認,重複是一種偉大的改變人心的力量。
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有一條狗,每次都是先開燈,然後喂他食物,他就會流口水,重複一段時間之後,開了燈就算沒有食物,狗也會流口水。這就是重複對於狗的改變。在人的世界裡,這種例子更加數不勝數。希特勒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就曾經說話,「謊話說了一千遍就成了真話」,就是因為他不斷地重複宣傳,才使納粹的思想廣泛傳播,才把德國帶向了深淵。麥當勞肯德基也是重複的力量造就的,所有的麥當勞,不管在哪裡,只要你走進去,它的食物全都是那個味道,無論地域,無論國界,這從來都沒有變化。所以,以後人們看到麥當勞的標誌甚至都會想到它的味道,它重複了一百多年,現在發展成像帝國一樣的企業。還有像佛教的經文,和尚念經的時候外行一般都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但就是這種晦澀難懂的經文,通過不斷的重複才改變了無數人的心靈。第四十三招:給別人提建議的時候一定要萬分小心
孫悟空受不了唐三藏,一個筋斗雲走了,來到東海龍王這裡,上來就抱怨唐僧一頓。這老龍王並沒有多說什麼,只點頭稱是。隨後,孫悟空看到張良給黃石公遞鞋的那張畫,便問老龍王這個典故。龍王向他解釋後,這才試探性地勸他「大聖你若不保唐僧,不盡勤勞,不受教誨,到底是個妖仙,休想修成正果。」看孫悟空不說話,老龍王才繼續說「大聖自當裁處,不可圖自在,誤了前程。」孫悟空聽完話後,便起身回去保唐僧了。 老龍王這裡是處理得很恰當的。他並沒有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孫悟空,而是順著孫悟空的情緒,找到一個合適的時機,才試探性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在現實生活中是同樣的道理,給別人提建議的時候要萬分小心,很多時候,一個人的建議別人能不能聽不在於建議本身的對錯,而在於提出的方式。說得好大家皆大歡喜,說得不好可能反目成仇。在這裡,老龍王很好地把握了一個「就事論事」的原則,並沒有對孫悟空的人格有任何評論。如果龍王這樣說,效果就肯定不一樣了,「悟空呀,你本領高強這我承認,但是在思想境界這方面還差得遠哩!我儘管本事不如你,但是在這方面你還是應該學學哥哥呀」。其實這話本身沒有錯,但是涉及了孫悟空的人格,他在接受的時候多少都會抵觸,不如那句「大聖自當裁處」說得巧妙。第四十四招:不要讓道德捆住你的手腳
孫悟空走後,菩薩找到唐僧,給了他一定帽子,裡面是金箍兒,又教了緊箍咒,然後讓唐僧編謊話騙孫悟空帶上,這謊話說得有聲有色,「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經,就會念經;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結果在菩薩和唐僧合夥算計下,孫悟空算是戴上了金箍兒。 更為有趣的是,孫悟空從東海出來想回去找唐僧,路上還遇到了菩薩。菩薩瞪著眼睛胡扯,「孫悟空,你怎麼不受教誨,不保唐僧,來此處何干?」孫悟空解釋完了,菩薩還說「趕早去,莫錯過了念頭。」這句「趕早去」應該算是菩薩在本書中說得最幽默的一句話。觀音菩薩在人們心目中一向都是一副好心腸,怎麼在這裡忽悠孫悟空呢? 我並不想說這裡體現了社會險惡,人心叵測,菩薩明明算計了別人還要讓人家給自己數錢。實際上在中國混,一個陰險的人是不可能被大家接受的,更不可能坐到菩薩的位置上,《西遊記》裡面也有一個很經典的例子,我們後面會說到。這裡,菩薩只是不想被所謂的道德和好名聲所束縛,既然菩薩在做好事,那她用不道德的手段又有什麼不可以呢?道德是我們的行為準則,但並不能成為捆住我們手腳的繩索呀! 金箍兒本事對孫悟空來講也是有莫大的幫助的,孫悟空是很有能力的,但是對自己能力的控制卻並不好,所以他的能力更多的是用來「鬧」。金箍兒的作用就是讓孫悟空的能力便於控制,集中到一點以爆發出更大的力量。沒有金箍兒,西天取經永遠是孫悟空想做但是做不成的事情。 另一方面,孫悟空對於這個金箍的態度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實際上,孫悟空並沒有過多地計較這個金箍兒對自己的束縛,在後面的很多地方我們都可以看到他對於取經的熱忱和投入。他並沒有因為菩薩「暗算」他而懷恨在心,出工不出力,見死不救等,而是勤勤懇懇地保護唐僧整整十四年,這些事情都不是僅靠那個金箍兒就可以辦到的。我們生活在當代社會,其實每個人的頭上都會有一個金箍兒在束縛我們的行為,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真的能向孫悟空那樣從容大度地應對嗎?第四十五招:胡蘿蔔要和大棒相結合
孫悟空帶上金箍後,安心地跟唐僧上路,後遇到小白龍吃了唐僧的坐騎,雙方一場誤會之後,菩薩出面把事情擺平了。孫悟空遇到菩薩之後,便開始發牢騷「西方路這等崎嶇,保這個凡僧,幾時得到?似這等多磨多折,老孫性命也難全,如何成得甚麼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菩薩卻說,「你當年未成人道,且肯盡心修悟;你今日脫了天災,怎麼倒生懶惰?我門中以寂滅成真,須是要信心正果;假若到了那傷身苦磨之處,我許你叫天天應,叫地地靈。十分再到那難脫之際,我也親來救你。」後來菩薩又給了他三根救命毫毛,悟空遇到本書中最厲害的妖怪——金鵬的時候救了自己一命。 這個菩薩做事很高明,她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她絕對不會在沒必要出現的地方出現,在該要出現的時候她絕對出現,這樣人們才會重視她,才會覺得這個人會辦事有份量。菩薩上次出現是因為孫悟空鬧事,自己剛剛啟動的項目眼看就要泡湯,所以才出面給唐僧一個金箍兒。這一次出現,除了收服小白龍,也要安慰一下孫悟空。正所謂打一巴掌給兩個甜棗吃,胡蘿蔔要和大棒結合用。菩薩也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身份地位把悟空的抱怨壓下去,不過那樣的話會打擊孫悟空的積極性,為以後埋下隱患。要知道,孫悟空很多次都是捨命救唐僧的,僅靠權威的力量是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效果的。所以,在中國做事情能夠做得圓滿沒有後患才是最重要的。第四十六招:千萬不能當井底之蛙
唐僧收了小白龍當坐騎,跟孫悟空行了幾天到了一個觀音寺院。寺院的老方丈活了二百七十歲,但一向是「坐井觀天」,沒有見過甚麼世面。院主給唐僧上茶的時候故意用了些上好的茶具,後來還拿出收藏的袈裟幾百件,不過孫悟空一拿出如來給的那件袈裟,這院主立刻傻了眼。老方丈晚上對著袈裟嚎啕大哭,說我就算穿一天也知足了,後來又覺得終究不是自己的,結果生了歹心,打算防火燒死唐僧師徒,終於害了自己,還使得整個禪院化為灰燼。 這個老方丈其實是一個很可悲的人物,活了這麼大歲數,修為居然這麼差。先是自己炫耀,然後跟人家鬥富,鬥不過就哭,哭完了又想殺人,沒有燒死人家結果自己一頭撞死了。為什麼活了二百七十年,依然還是這麼幼稚呢?我想有兩個原因吧,第一是這個老方丈是一個足不出戶的井底之蛙,他根本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外面的世界有多少財寶,外面的世界有多少高人!他所關心的就是他眼前這一小塊財產,在這種情況下,活得越久越會顯得無知。現在世界已經成為了地球村,在村莊裡面生活,我們更不應該只關心自己門前的一小攤事情,要有能看到整個世界的眼光,才不會造成像這方丈一樣的悲劇。第二,一個人的修為跟年齡有關,但並不能完全依靠年齡來判斷,除了年齡之外,悟性也很重要,倘若不能用心去領悟生存的道理,只是一天一天地熬日子,結果就像這個老方丈一樣,活得雖久但層次卻很低。第四十七招:減少沒有必要的應酬
老方丈找人搬柴放火,那孫悟空向廣目天王借了「辟火罩」,然後又吹了一些風,搞得火燒寺院,老方丈慌忙之下一頭撞死。等到火燒完了,孫悟空回到廣目天王那裡,天王道:「許久不面,請到宮少坐一時,何如?」行者道:「老孫比在前不同了,『爛板凳,高談闊論了』;如今保唐僧,不得身閑。容敘!容敘!」
孫悟空已經不再是遊手好閒的人了,現在保唐僧西天取經任務繁重,所以不得不推掉一些沒有必要的應酬了。其實,我們平時的生活里,你是不是也經常陷在各種應酬中呢?人們沒有目標,才會經常參加各種應酬,導致自己濫交朋友,最終被無盡的人際關係壓得喘不過氣來。「爛板凳,高談闊論」就是一個很好地描述,在社會上生存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這樣的感覺。如果哪天你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標而從數不盡的飯局裡脫身而出了,這證明你跟成功邁進了一大步。像孫悟空已經慢慢進入了取經的節奏和狀態了。第四十八招:德才兼備是人才的標準
寺院著火的時候,驚動了山裡的一個妖怪,妖精大驚道:「呀!這必是觀音院里失了火!這些和尚好不小心!我看時,與他救一救來。」這個妖怪就是黑熊精,其實他並不壞,看到火光衝天他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救火,只是後來看到了袈裟就順手牽羊的拿了回來。另一方面,就其本事來講,也算跟孫悟空找個平手,孫悟空後來請來了菩薩收服熊怪,僅憑孫悟空個人的本領是難以取勝的。 其實像黑熊精這種人在中國是佔大多數的。他們的本質並不壞,但是有時候為了自己的利益會做壞事,只要有一個正確的引導,他們很快也會走上正途。這也就是菩薩最後沒有讓孫悟空打死熊怪的重要原因。所以,對於德才兼備的理解應該更加廣泛一些,品德好不一定代表他就是一代聖人,其本質上有一顆向善的心就可以了,再說聖人這個行業也早就被取締了。觀音菩薩在選拔人才的時候並沒有過分地苛求,可見其心胸還是很寬廣的。第四十九招:要了解項目的每個細節
孫悟空在去請菩薩的時候,上來就質問觀音菩薩,「我師父路遇你的禪院,你受了人間香火,容一個黑熊精在那裡鄰住,著他偷了我師父的袈裟,屢次取討不與,今特來問你要。」菩薩馬上反駁「都是你這個孽猴大膽,將寶貝賣弄,拿與小人看見,你卻行兇,呼風發火,燒了我的流雲下院。」悟空一看原來菩薩全都知道,這才跪下來磕頭,認了錯,然後好言好語說了一堆,請菩薩出面幫忙。 如果我們正在負責某個項目的話,必須要想盡辦法了解每個細節,要不然你的下屬忽悠你的時候,你拿什麼東西來應對呢?我們在社會中生存,要對於所謂的道德有一個新的標準和認識。從某種程度來講,一個人心地不壞其道德水平就已經可以了,不可能每人都合你的心愿。說相聲是說學逗唱四門功課,社會混講究坑蒙拐騙四門武功,會武功不是錯,心腸還可以你就知足吧。你如果對於自己的項目都不知情,下屬不說實話不也是很正常的事嗎?第五十招:晾出自己的底牌是非常幼稚的
菩薩收服了黑熊精之後,唐僧師徒繼續趕路,路過高老莊收了豬八戒之後,團隊增加了很多笑聲。走了不久,到了黃風嶺,這嶺上有一個黃風怪。唐僧師徒先是遇到了黃風怪手下的小先鋒,小先鋒打不過他們,用一個調虎離山的計策擒走了唐僧,然後孫悟空和豬八戒便去找黃風怪討戰。這黃風怪跟悟空基本打平,不過孫悟空有了一個分身法,一下子變出一堆小猴,把那黃風怪圍在當間,眼看就要得勝。結果黃風怪吹了一口黃沙,把孫悟空的眼睛吹瞎了,幸好得神仙醫治後來放好。 那這黃風怪後來又是怎麼敗得呢?說來很可笑,自從打敗孫悟空之後,這黃風怪甚是高興,回到洞里吹噓,「怕他怎的,怕那什麼神兵!若還定得我的風勢,只除了靈吉菩薩來是,其餘何足懼也!」這種人每天叫囂,除了誰誰誰,我全都不怕,這其實非常幼稚的。孫悟空聽說之後,大喜,把靈機菩薩請來,隨便幾下就把他搞定了。在今後的路程里,唐僧師徒再也沒有遇到這麼幼稚的妖怪了。第五十一招:自動分工是最完美的分工
取經的隊伍下一站是路過流沙河,經過一場誤會收了沙和尚,自此取經的隊伍算是完整了。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就是取經隊伍的分工是自動完成的,在隊伍里只有孫悟空的時候,孫悟空挑行李;在有孫悟空和豬八戒的時候,孫悟空牽馬,豬八戒挑行李;在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都在的時候,孫悟空領路,豬八戒牽馬,沙和尚挑行李。他們幾人並沒有為所做的事情爭吵不休,或者簽個合同把責任和義務說清楚,大家的實力各自心裡都有數,分工是自動完成的,這才是最完美的分工。 實際上,在家人之間,或者是團隊最核心的幾個人之間,自動分工是最好的分工形式。記得有人曾經說過,新婚的第一夜要是夫妻里的哪個人掃地了,他(她)可能就要掃一輩子地了。於是洞房花燭夜變成了唇槍舌戰的戰場,雙方為自己的權利義務吵得沒完沒了,最後定下一個規矩,周一,三,五是老公掃地,周二,四,六是老婆掃地,周日划拳決定。夫妻間的生活到了這個地步也確實夠困難了!其實這個問題有什麼困難,夫妻間肯定有一個人成就高,另一個人成就一般,那就成就一般的掃地,為了成全成就高的人。或者夫妻不忙的人來掃地,再或者有人生病了,沒生病的人掃地,這些都應該成為很自然的事情。夫妻雙方要攜手過一輩子呢,有些事情糊塗比明白要管用得多。 現在我們經常講「先做人後做事」,不是說讓大家先學會亂搞人際關係,而是先讓大家提高本身的素質,像這種自動分工的形成就是團隊成員做人素質的一種體現。或許正是這種完美的自動分工,才註定了取經的隊伍能夠走到最後。第五十二招:要主動考驗自己的團隊
西天取經的隊伍剛剛組建完畢,菩薩立刻做了一件事情來考驗這個成立不久的隊伍。菩薩又找了幾個老太太,點化了一個莊園,扮成幾個如花似玉的大姑娘,靠考驗一下取經隊伍的決心。這幾個姑娘有良田,有錢財,有美色,針線繡花和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結果就豬八戒中了計,被神仙捆得生疼,其他幾個人都依舊沒有忘記自己的目標。 幸好有菩薩的這次考驗,不然唐僧在後面的路上,受到了那麼多妖怪和美女的勾引,難免會有把持不住的時候。尤其是女兒國的國王,不僅看上了唐僧的容貌,還動了真情,一聲聲御弟哥哥叫得看書的人都心慌意亂。所以,觀音菩薩為了保險起見,這次考驗還是非常及時的。 豬八戒並非取經隊伍的核心成員,核心成員就是唐僧和孫悟空,只要他們經受住考驗,豬八戒的好色之心並不會影響大局。如果這次是唐僧禁不住美女的誘惑,那麼肯定就不會是教訓一下就可以解決的了。菩薩一定會打散隊伍,回長安重新組隊的。至於孫悟空為什麼從來沒有跟任何女人扯上關係,這就是《西遊記》的一個謎,這也為後代很多作家為創作孫悟空的愛情故事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第五十三招:製造矛盾,利用矛盾,解決矛盾
取經的下一站是遇到了萬壽山的鎮元大仙,這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的道觀里有一顆人蔘樹,吃了可以多活四萬七千年。唐僧馬上要路過的時候,他留了兩個小徒弟看家,吩咐要給唐僧兩個人蔘果。因為人蔘果長得酷似嬰兒,唐僧不敢吃,兩個小徒弟給分了。不巧讓孫悟空知道了,於是他又偷了幾個。兩個小徒弟對唐僧罵罵咧咧,後來孫悟空一怒之下把樹毀了,然後趁夜逃了出來。鎮元大仙回來之後,得知樹已被毀,親自追過去,把他們幾人抓回來,拷打孫悟空一天。後來孫悟空為了救樹,幾乎跑遍了天涯海角,後來還是菩薩出面,把樹救活。為了慶祝此事,鎮元大仙一口氣打了十個人蔘果,辦了一個「人蔘果會」,眾神和唐僧師徒皆大歡喜。 不過細細想起來,這件事情有很多疑點: 疑點一:鎮元大仙和唐僧的前身金蟬子五百多年前僅有一面之緣,況且一個是佛家,另一個是道家,兩者關係本身很淺的,鎮元大仙為什麼還要送這麼貴重的禮物? 疑點二:這大仙帶著所有的徒弟去外面開會,卻留下兩個年紀最小,最會罵人的徒弟看家,他會放心嗎? 疑點三:他明明知道唐僧一行四人,可偏偏只給唐僧兩個人蔘果,這要是讓他的徒弟知道了,不是很容易出事端嗎? 疑點四:鎮元大仙抓回唐僧幾個人,叫嚷著要打唐僧,要打豬八戒,還要炸了他們,最後只對孫悟空用了這些招術,他不知道孫悟空本事大,這些根本傷不到他嗎? 疑點五:大仙本來為了人蔘果都快殺人了,結果後來還辦了個「人蔘果會」,一下子打了十個,為什麼突然變得這麼大方了? 疑點六:最為有趣的是,大仙最後跟孫悟空磕頭拜了兄弟,他不是跟唐僧有交情嗎?為什麼最後不跟唐僧稱兄道弟,偏偏要找給他惹麻煩最大的孫悟空呢? 由此可見,這件事情肯定另有隱情。其實這個鎮元大仙乃是地仙之祖,本領高強,不過在眾位大神的中去並沒有找不到他的名字,可見他是有實力但並沒有成功打入上流社會。這次唐僧取經路過他的住處絕對是天賜良機,這唐僧儘管沒有降妖除魔的法力,不過背景極深,有政治頭腦的鎮元大仙肯定看出了這點。所以他故意帶走了全部的徒弟,只留下兩個年紀尚淺但是牙尖嘴利的小徒弟,然後明知孫悟空喜歡偷吃東西,故意只給唐僧的隊伍兩個人蔘果,吊一下他們的胃口。結果好的出乎意料,孫悟空一怒之下把古樹打倒,這一下就給了鎮元大仙足夠的理由借題發揮,最後逼著孫悟空奔走相告,無形中替自己擴大了影響,拉了很多的關係。後來孫悟空找到菩薩,菩薩對他說:「你怎麼不早來找我,卻往島上尋找?」可見菩薩是知道鎮元大仙的用意的,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悟空,你給人家跑腿了!」後來菩薩和另幾位神仙來到了大仙住處,救活了古樹,這大仙一看機會難得,這時候不能手軟呀,於是連著打下十個人蔘果,算是足足的賺了一次人脈! 更為巧妙的,是鎮元大仙最後跟孫悟空拜了兄弟,這一招眼光相當長遠。唐僧現在是取經隊伍的領導,不過在西天取經這場政治活動結束之後,唐僧的地位和關注程度會大幅下降,況且唐僧本身的人脈並不廣闊,他這次做了領導主要還是政治活動的需要。而孫悟空的地位會在取經之後有一個本質的提高,在加上他本身名聲響亮,可見投資孫悟空遠比投資唐僧的潛力大。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這次鎮元大仙漂亮的一手,並沒有以損害別人作為代價,在無聲無息當中狠狠地賺了一筆。大仙做到了這個地步可謂是處心積慮,但也給我們做了一個拉關係的好榜樣,祝大仙今後高升!第五十四招:君子不念舊惡
孫悟空這次去請菩薩,菩薩是找她的守山大神去迎接孫悟空的,這個守山大神就是前文提到的黑熊精。黑熊精當初跟孫悟空打個不可開交,這次見面自然有些怒氣,不過為了工作,雙方都是有所收斂,可是,菩薩為什麼還要讓他們湊到一起呢? 古人說過「君子不念舊惡」,這是我們應當遵守的行為準則,不過這只是理論層面的東西,誰都不是君子,以前的怨恨總會掛在心頭,而消除舊恨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斷地磨合。菩薩安排黑熊精和孫悟空見面,就是對雙方的磨合,在重複的接觸中,兩人過去的仇恨就會慢慢淡化。同時,菩薩這樣做也是對雙方的教育,就算自己不喜歡的人也要學會跟他們相處,這種不知不覺中的教育遠比單純的說教效果好。可見,菩薩做事情還是非常細緻的。第五十五招:借力用力
取經隊伍的下個妖怪是著名的白骨精。白骨精是《西遊記》中唯一一個死了之後依然對取經的隊伍有重大影響的妖怪。故事並不複雜,白骨精先後變成小姑娘,老婦人和老大爺來騙取唐僧的信任,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最後打死了妖怪,但是唐僧把他掃地出門,這才直接造成唐僧在後面險些喪命。 白骨精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她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妖怪,論武力就是孫悟空一棍搞定,但是論智謀她是對於取經隊伍觀察得最細緻的人。唐僧跟孫悟空本來就是風格不合,豬八戒對這個猴頭的霸道也是滿腹牢騷,這些都直接導致白骨精的謊言達到了出奇好的效果。可見,懂得借力用力有些時候會事半功倍。 這裡不得不比較一下所謂的「英雄老闆」和「膿包老闆」的優劣。「英雄老闆」的弊端就是老闆在的地方一帆風順,老闆不在的地方潰不成軍,「膿包老闆」的管理可以避免這個弊端,但問題是這樣的隊伍有它固有的矛盾,就是「膿包老闆」和「能幹的員工」在磨合方面會非常費力,而白骨精恰恰是利用了這一點。不過,「膿包老闆」的隊伍在內部磨合上達成默契之後會爆發出強大的威力,而「英雄老闆」的管理會隨著隊伍的擴大而變得吃力。試想,一個老闆能力再強,他也不可能在所有的方面都很擅長,銷售,投資,人事,財務或者戰略制定等等,老闆一定會在有些領域中是膿包的。所以,要做事業的人,除了學會怎麼做「英雄」,更要學會怎麼做「膿包」!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好好看看唐僧的表現,或許會有些啟發。唐僧自己笨得要命,但是他從來沒有裝過聰明,或許這就是「膿包老闆」的精髓吧! 孫悟空在離別唐僧的時候是很感人的,悟空向唐僧磕頭拜別,師父不理,「大聖見他不睬,又使個身外法,把腦後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氣,叫『變!』即變了三個行者,連本身四個,四面圍住師傅下拜。」孫悟空濛冤之後依然能做到如此重情重義,這才叫人格魅力!第五十六招:謠言的興起在於無人反對
白骨精是取經過程中第一個說出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妖怪,白骨精在原文是這樣說的:「造化!造化!幾年家人都講東土德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蟬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體。有人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真箇今日到了。」實際上,關於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傳說是《西遊記》的一個謎,這個謠言到底是誰造的大家爭論不休。不過,我覺得這個謠言是誰說的其實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沒有人反對。 從白骨精的話裡面我們可以知道,關於唐僧肉的謠言其實已經流傳了幾年,那為什麼現在開始流行了呢?因為唐僧的背後是如來和觀音,他們是最應該反對這個惡毒的傳說的,然而在鎮元大仙的事情之後,如來和觀音的態度一定發生了變化。他們會想,這唐僧來西天取經,本來打算讓他歷盡艱辛,結果成了有人拉關係的良機。依照這樣發展,唐僧這一路肯定是笙歌艷舞,夾道歡迎呀,哪裡來得苦吃?我們前文說過,三藏經文的價值根本不在於經文有多麼深刻,而在於取經的過程有多艱辛。過程越艱辛,如來的思想和理念就會傳播得越廣泛,越持久。如果唐僧這一路風調雨順,如來這項政治活動便失去了它原來的意義。所以,在鎮元大仙之後,如來和觀音的態度一定會有轉變,他們會覺得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這個流言傳播起來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所以,這才是這個流言大範圍傳播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見,謠言可以傳播,關鍵的因素在於最應該反對的人不反對。 這個道理在現實生活中也是通用的,很多明星總會有各種緋聞,為什麼呢?關鍵在於他們本身並不反對,緋聞是一個擴大知名度的好方法,所以他們願意這些緋聞傳播,以至於才會有各種各樣的流言蜚語。所以我們對待謠言的態度,不該過分追究到底是誰造謠,而應該是為什麼沒有人闢謠,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嘛。第五十七招:「膿包老闆」更要多叫苦
取經的隊伍正在山裡面行走,忽然唐僧說:「悟空,我這一日,肚中飢了,你去哪裡化些齋吃。」行者陪笑道:「師父好不聰明。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後不著店,有錢也沒處買,教往哪裡尋齋?」三藏心中不快,口裡罵道:「你這猴子!想你再兩界山,被如來壓在石匣之內,口能言,足不能行;也虧我救你性命,摩頂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麼不肯努力,常懷懶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頗殷勤,何嘗懶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齋我吃?我肚飢怎行?況此地山嵐瘴氣,怎麼得上雷音?」行者道:「師父休怪,少要言語。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違慢了你,便要念那話兒咒。你下馬坐穩,等我尋那裡有人家處化齋去。」 我們都知道,唐僧儘管學識淵博,不過在取經路上是個大大的「膿包」,但是膿包自有膿包的管理方法,這功夫是絕對需要我們學習的,這裡就是做為膿包老闆的一個技巧,一定要多叫苦,不要顧及面子。倘若這裡唐僧放過了孫悟空,那唐僧這一路都不會按時吃飯,肯定是有時飢有時飽,受苦的是他自己。所以,唐僧自己吃不到飯,他就哭,就鬧,就罵,這是為他自己掙得利益。孫悟空在這裡也並非不想取經,他也是在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能少做就少做,這也是人的本性,並不是錯。所以,膿包老闆不叫苦,以後的路會越走越窄的。第五十八招:永遠記住道德和法律的底線
孫悟空被趕出取經隊伍後,徑直回到了花果山,看到自己的猴子被獵戶獵殺,於是將那些獵戶殺了,還吩咐小猴道:「你們去南山下,把那打死的獵戶衣服,剝得來家,洗凈血跡,穿了遮寒;把死人的屍首,都推在那萬丈深淵裡;把死倒的馬,拖將來,剝了皮,做靴穿,將肉腌著,慢慢的食用;把那些弓箭和槍刀,與你們操演武藝;將那些雜色旗號,收來我用。」後來孫悟空又做了一面大旗,上面寫著「重修花果山,復整水簾洞,齊天大聖」,氣勢確實是夠大。 不過,孫悟空這次擴充隊伍之前,說了這樣一番話,「自從歸順唐僧,做了和尚,他每每勸我話道:千日行善,善猶不足;一日行惡,惡自有餘。真有此話!我跟著他,打殺了幾個妖精,他就怪我行兇;今日來家,卻結果了這許多獵戶。」要知道,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前,在花果山行兇的時候,從來不覺得自己做得是錯事。這次重整花果山,雖說做得也是殺人的勾當,但他心裡已經隱約感到自己在做錯事,有一絲愧疚感。各位朋友出來行走江湖,隨著經歷的增多,很容易就忘記法律和道德的底線在哪裡了,比如做官的貪污成了習慣,結果拿錢就理所應當了,經商的人賺黑錢成了習慣,也就名正言順地開始大賺黑錢。其實,在中國生存,一點壞事都不做不大可能,但是如果一個人做壞事卻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的是壞事情,那麼他離死就真的不遠了。讀者也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是否還記得法律和道德在哪裡,如果早就忘記的話,那您現在已經進入倒計時了。這次孫悟空雖說做了壞事,但他已經並非從前了,唐僧給他灌輸的道德觀念已經深入腦海,所以這次殺人劫貨才沒有演變成大鬧天宮的那種不可收拾的局面。 或許有人會問,唐僧把孫悟空趕走的時候,菩薩去哪裡了?前面我們已經說過,菩薩的高明就在於她會在該出現的地方出現,絕不在不該出現的地方出現。這次如果菩薩出現制止唐僧,孫悟空或許不會被趕走,但唐僧和悟空之間的矛盾其實並沒有化解,大家就算繼續上路,也是面和心不和。與其這樣,還不如讓現實來告訴他們到底誰對誰錯。可見,下屬鬧矛盾的時候上級不要輕易激動,有些時候不是原則性問題矛盾可以自然化解的,上級隨便出面往往會將問題搞得更複雜。第五十九招:大度者成大事
在白骨精這件事情上,豬八戒發揮了很壞的作用,添油加醋唯恐天下不亂。白骨精第一次變成一個少女去給丈夫送飯,孫悟空打死那個少女後,發現飯裡面都是青蛙和癩蛤蟆,唐僧已經有點相信她是妖怪了,結果豬八戒說:「師父,說起這個女子,他是此間農婦,因為送飯下田,路遇我等,卻怎麼栽他是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將來試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殺了;怕你念什麼緊箍咒,故意使個障眼法兒,變做這等東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第二次白骨精變做老婦人,孫悟空打死她後,唐僧要趕他走,悟空不走,結果豬八戒說:「師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著你做了這幾年和尚,不成空著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麼舊衣衫,破帽子,分兩件與他罷。」他媽的,說分行李散夥這一項是豬八戒的理念,怎麼安到孫悟空身上了?第三次白骨精變成老爺爺,被打死後成了一堆白骨,脊樑上有一行字「白骨夫人」,其實已經很明顯了,不過又是豬八戒添亂,「師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話兒,故意變化這個模樣,掩你的眼目哩。」孫悟空最後被趕走,豬八戒要付很大的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孫悟空歸來,並沒有報復豬八戒,也沒有給他甚麼警告,比如「你小子給我小心點,再跟師傅胡言亂語,老子割了你的豬舌頭」。其實豬八戒並沒有什麼不良的居心,他只是覺得你孫悟空平時欺負我,這次我找到機會了,讓你不爽了我就特別爽,他並不是故意害人。其實,豬八戒在後面的很多戰役裡面都是跟著猴哥一起出生入死的,該他幫忙的時候從來都是很玩命的。孫悟空如果硬要唐僧趕走八戒,以後這些事情也就不會再有了。做大事的一定要有大度,這裡的孫悟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讀者不妨想想,您能做到嗎?要是你有麻煩的時候,有人無意間害你蒙冤,你又上台的時候怎麼辦?很多人都會想,我整死你小樣的,居然想害我,不想活了吧。這樣的人只能做成小事,再活多久也做不成大事情。第六十招:不能開玩笑的隊伍走不遠
孫悟空和豬八戒的矛盾可以說貫穿了《西遊記》的始終,兩個人在取經的路上吵吵嚷嚷從來沒有停止過,互相整對方的事情屢見不鮮。不過,正因為他們的矛盾,取經的路上才充滿了樂趣。否則,《西遊記》將是一本血淋淋的書籍,講的全都是人和人之間你爭我奪的殘酷事實,讀者看完之後也會有喘不過氣的感覺。我們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人說中國人不能開玩笑。確實,中國人階級鬥爭的觀念比較強,隨時都要防著別人給自己下絆,有時開個玩笑就是天大的事情。像孫悟空整豬八戒的事情在現實裡面發生,雙方都能把腦袋打碎了。不過,不能開玩笑的隊伍不用多久就會變味了,大家見面時都帶著面具,互相演戲,背後拿著刀子,隨時準備插對方,諸位不妨想想,在這種環境下你能撐多久?你還能幹什麼事情嗎?所以,老闆和員工都要注意,適當放鬆一下腦子裡階級鬥爭的觀念,偶爾開個玩笑,大笑幾聲,你的團隊和你自己都能多活好幾年。和氣生財是古人的遺訓,大家不能忘呀!第六十一招:愛情一定是有條件的
孫悟空被趕走後,唐僧撞見了一個妖怪,妖怪拿到他之後,八戒和沙僧來救援。結果妖怪的夫人放走了唐僧,還讓唐僧帶了一封書信給寶象國國王,原來那夫人是寶象國的公主,十三年前被妖怪搶到這裡做壓寨夫人。唐僧到寶象國後,把書信交給了國王,國王拜託唐僧營救,於是八戒和沙僧又回來找妖怪挑戰,沒有打過,結果沙僧被活捉。 沙僧被捉後,壓寨夫人讓妖怪去寶象國找國王認親。妖怪來到寶象國,變成了俊俏模樣,誣陷唐僧,把唐僧變成一隻老虎,然後在宮中作威作福。後來豬八戒請來孫悟空,孫悟空跟寶象國的公主串通好,變成她的模樣,戲耍了妖怪。原來那妖怪乃是天上的奎木狼,後被玉帝召回。那寶象國公主乃是披香殿侍香的玉女,跟奎木狼約定好,兩人下界成親。 其實在整個事件中,這個寶象國的公主行為最奇怪。本來和奎木狼私通,相信兩人下界之前肯定是山盟海誓,要知道這可是死罪呀。下界後,寶象國公主被奎木狼掠走,當了壓寨夫人,兩人生活了十三年,還有兩個孩子。就算這種情況下,這公主依然吃裡爬外。先是放走了唐僧,然後寫了一封書信,後來放了沙和尚,有和孫悟空串謀,在奎木狼背後狠狠捅了幾刀。直到奎木狼被召回,兩個兒子被摔死,她才重新做了公主。其實,奎木狼對於公主可算是百依百順,言聽計從,但就算如此,這公主依然絕情。難道愛情在現實面前真的這麼脆弱嗎?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愛情是有條件的。奎木狼和公主在天界的時候兩情相依,那時候衣食無憂,受人景仰。後來成了壓寨夫人和妖怪的時候,一下子到了社會底層,環境變化這麼大,這愛情的基礎就已經不存在了。在現實中也是如此,你有錢的時候愛得發瘋,糊裡糊塗地說「為了你我可以不要萬貫家財」,等你沒有萬貫家財的時候對方也不愛你了。愛情是有條件的,這一定要牢記在心,沒有條件的愛情就像天上掉下來的肉餅,能碰上算你的運氣,碰不上也不要埋怨誰。 胡雪岩敗落的時候,把家裡的妻妾都找來,每人分些錢,說我現在敗落了,大家各奔東西吧,這就叫做成熟。結果大家灑淚相別,就是九夫人留下了,等胡雪岩死後上吊自殺,九夫人是沒有條件的愛情,胡雪岩運氣好碰上了一個。這就是商聖對於人性的理解,值得後人學習品味。第六十二招:請將不如激將
豬八戒去花果山請孫悟空出山,用的是激將法,豬八戒說那個妖怪罵孫悟空「是個甚麼孫行者,我可怕他!他若來,我剝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饒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了油烹。」美猴王最要面子,哪裡受得了人家這麼罵他。其實那妖怪沒有這麼說,不過如果豬八戒這裡不造謠的話,是很難請出孫悟空的。 激將法是三十六計中很毒辣的一招,個人認為僅次于美人計,因為這一招針對的是人性的弱點,尤其對於有成就的人更加管用。但凡有些成就的人,都會有脾氣的,大部分也喜歡爭強好勝,愛面子,激將法對於他們來講好比是毒藥,百試百靈。豬八戒並不精明,依然可以用激將法搞定孫悟空,可見激將法是一個以弱勝強的高招,各位讀者是否也可以獲得些啟示呢?第六十三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孫悟空被豬八戒請出山後,路過東洋大海,打算下去洗個澡。豬八戒說大家忙著趕路呢,你還洗什麼澡呀?行者道:「你哪裡知道?我自從回來,這幾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氣了。師父是個愛乾淨的,恐怕嫌我。」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孫悟空的為人,唐僧把他趕走,依然對於唐僧如此用心,可見悟空是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取經的事情上了,這份真情還是很感人的。想想我們上班工作,您的心思又用了多少呢?用心並不指要加班,要熬夜,這些只不過形式,不可能支撐很久的。能夠把工作真正放在心裡,您會發現上班和下班沒有什麼界限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讀者如果能像孫悟空這樣投入和熱愛工作,不出三五年,就一定會有自己的事業的。第六十四招:父子無隔宿之仇
孫悟空遇到奎木狼之後,奎木狼問他你師父不是把你趕走了嗎,為什麼又回來?孫悟空就回答他「父子無隔宿之仇」。 有人可能會覺得中華文化都會教人變得陰險勢力,變成背後捅刀子的小人,其實那不過是因為很多人對於中華文化理解不夠,功夫練了一半就出山了,當然四不像了。當然,中國人有時候確實記仇,甚至家人之間也會為蠅頭小利爭得家破人亡,比如老人家去世後的遺產分配,多少家族因為這件事情分崩離析呀!父子無隔宿之仇,這話說得多好。能做到這一點,您的修為就提高了一大截。在此,筆者不怕重複,想再次強調一遍,修養是內在的東西,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魅力,不是穿得好舉止優雅就可以做到的,我們提高修養的時候千萬不能只做表面功夫。當代社會比較浮躁,或許你做了一些表面文章可以有所收穫,比如拉到了訂單,談成了生意,但這都是短期的效果,時間一長就會因為內力不足而江郎才盡呀!第六十五招:賞罰要分明
奎木狼被招回之後,玉帝了解了情況,對他的處罰是「收了金牌,貶他去兜率宮與太上老君燒火,帶俸差操,有功復職,無功重加其罪。」 靠,這叫什麼懲罰?奎木狼下天界泡妞吃人十三年,胡作非為,結果讓他給太上老君去燒火,還可以拿薪水,並且沒過多久就官復原職了。想一想豬八戒和沙僧,跟他的錯誤比起來都算不上什麼,結果被懲罰得那麼重。玉帝後來還說「只得他無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換句話說,玉帝懲罰奎木狼的標準就是孫悟空不鬧事就可以了。比如孫悟空對於玉帝這樣的處理不滿,玉帝可能判得再重一些,直到可以打發孫悟空就成了。大家請注意,這並不是奎木狼有關係,可以讓玉帝改變主意,只是他運氣好而已。所以,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歸咎到有關係還是沒關係,我們應該仔細分析各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從中讓我們有所提高才是關鍵。由此可見,玉帝這裡賞罰不明的現象已經很嚴重了,常年以來積累了很多問題,這才會造成孫悟空大鬧天宮的事情發生。 這裡就不得不引出一個問題,究竟是人制好還是法制好呢?絕對的人制不可行,比如玉帝這裡,賞罰過於混亂;絕對的法制也不可行,像現在美國的律師,就是一個專門鑽法律漏洞的行業,為了利益什麼都能做。我們應該是進行階段性的調整,比如人制過於嚴重,就應該加強法制,普及法律的觀念,做為人治的約束;法制過於盛行了,也要引入人治和道德的力量,做為法律條文漏洞的補充。兩者沒有絕對的好壞,換句話說,絕對不變的是不斷的變化。
第六十六招:老闆怎樣承認錯誤
孫悟空救了唐僧,長老現了原身,定性眼睛,才認得是行者。一把攙住道:「悟空,你從哪裡來也!」沙僧把經過說了一遍,三藏謝之不盡,道:「賢徒,虧了你也!虧了你也!這一去,早詣西方,徑回東土,奏唐王,你的功勞第一。」
唐僧在這裡短短几句話便顯示出了其高超的溝通技巧。老闆如果犯了這麼明顯的錯誤,承認錯誤的時候分三步走就可以了:
第一:試探對方的態度。唐僧蘇醒後問得第一句話是「悟空,你從哪裡來?」這其實是廢話,你把悟空趕走的,你說他能去哪裡呢?其實唐僧這句話的主要目的是試探一下孫悟空的態度。沙僧把過程說了一遍,唐僧肯定偷眼觀看悟空的表情,最後覺得還行,還認我這個師父,所以下面才說你的功勞第一這種話。如果沒有試探,萬一孫悟空說「我不稀罕你的功勞」,這一下子就下不了台了。
第二:玩命兒表揚自己的員工,盡量少說自己的不對。這時候千萬不能吝嗇,本來你就犯錯了嘛,所以一定要使勁表揚,什麼「多虧你了!」「你功勞第一呀!」,反正什麼話好聽說什麼。不過,盡量少說自己的不對,你表揚員工本身就是承認自己錯誤了,這時候再說自己不對很沒有必要。做為員工也不要得理不讓人,非要讓老闆承認錯誤,都有點素質,大家要長期合作嘛。
第三:在以後的工作中,該管的事情還是要管,不能放任。唐僧在經過白骨精事件後還是一樣絮叨,這就是高明所在。唐僧從來沒有說過,「悟空,這件事你看著辦吧,為師不過問了。」在發現老闆的錯誤後,員工很容易自我膨脹,為所欲為,這是容易犯錯誤的,這時老闆放任不管才是很危險的。唐僧犯了這麼明顯的錯誤後,依然堅持自己的做事方式,這種韌性您能做到嗎?
還值得一提的是,唐僧趕走孫悟空的時候還寫了一份聲明,說「如在與你相見,我就墮了阿鼻地獄!」,這時候大家也都不提了。其實很多事情就是這樣,不要盲目相信合同或者聲明,做事情要以合情合理為標準,寫下來的東西也可以改嘛。
第六十七招:內在的修為會有外在的體現
取經路上下一個妖怪是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在平頂山蓮花洞,銀角大王要捉唐僧的時候祥雲飄渺,瑞氣盤旋。銀角大王說:「好人頭上祥雲照頂,惡人頭上黑氣衝天。那唐僧原是金蟬子長老臨凡,十世修行的好人,所以有這樣的祥雲縹緲。」
其實,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一個人的修養,善惡,性格特點往往都會在外表有所體現,所以有些社會經驗比較豐富的人往往通過人的外表來判斷出該人的內在素質。不過,這並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因為人是會裝的,怎樣才能剝去對方的偽裝,看穿人的內心這是需要長期積累的。在中國的古人中,曾國藩識人認人的本領是有公認的,讀者有興趣不妨看看他的書籍,希望能夠有所啟發。
在此,筆者再不厭其煩地說一遍,一個人的修養提高了,外表自然會有所體現,用不著刻意修飾。現在,很多西方的觀念里,過分強調溝通的技巧,見面時握手的力度,鞠躬的深度,微笑時嘴角上揚的角度等等,項目繁多。在東方的觀念中,強調更多的還是內在修養的提高,是由內而外的變化。在這個問題上,我覺得金庸先生的概括最恰當。看過《笑傲江湖》的朋友都知道,華山派分為劍宗和氣宗兩派,劍宗強調招式為主,內力為輔,所以剛上手的時候進步很快,在二十多歲時往往很有成就,不過在四十多歲的時候往往因為內力不足而停滯不前;氣宗正好相反,強調內力為主,招式為輔,由於內力提升速度較慢,所以二十多歲的時候往往不敵劍宗,然而四十多歲的時候卻是高峰期,此時由於內力提升將遠遠超越劍宗。所以,過分修飾外表的人,有時會忽略對於內在的培養,造成中看不中用的情況,這種人的路越走越窄,切記不要重複這樣的悲劇呀!
第六十八招:關係的力量
悟空收了銀角大王的暗算,被壓在三個山下,後來聽說那金角和銀角大王居然叫本地土地神輪流到他們那裡當值,悟空仰面朝天,高聲大叫「蒼天!蒼天!自那混沌初分,天開地辟,花果山生了我,我也曾遍訪名師,傳授長生秘訣。想我那隨風變化,伏虎降龍,大鬧天宮,名稱大聖。更不曾把山神,土地欺心使喚。今日這個妖魔無狀,怎敢把山神,土地喚為奴僕,替他輪流當值?天啊!既生老孫,怎麼又生此輩?」
其實這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跟孫悟空比起來,能力差得遠,但是卻能把山神,土地呼來喚去,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有關係,有權力呀。所以孫悟空才會感嘆呀!其實,現實中我們也是如此,很多時候我們都感嘆,關係的力量太大了!不過僅僅感嘆一下是不夠的,我們應該想一想,為什麼關係沒有落在自己身上呢?我們感嘆懷才不遇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正處在孫悟空大鬧天宮的階段呢?
後來孫悟空保唐僧取經後,被封為斗戰勝佛,關係遍布天下,那時他不也可以把山神土地當奴才使喚嗎?所以,我們既要有才能,也要學會怎樣適應環境,兩者相輔相成,就會事業有成了。
第六十九招:放得開也是拉關係的方法
其實這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本是幫著太上老君燒爐子的兩個童子,後來跑到人間,他們怎麼在平頂山蓮花洞立足呢?除了依靠五件寶物和自己的本事外,他們還找了壓龍山壓龍洞的一個老狐狸精認成乾娘,這也可以算是拉關係的一招了。
這兩兄弟確實是放得開,這種拉關係的方法既不高尚也不高明,但確實快捷有效。現在社會中對這種人又厭惡又嫉妒,比如認個乾爹,當個二奶,往往會平步青雲。不過這種拉關係的手段往往會有個問題,那就是這種關係的質量往往不高。比如說這個壓龍洞的老狐狸,讓孫悟空一棒就打死了,連句話都沒有來得及說。試想,玉皇大帝,如來,觀音或太上老君這種真正有實力的人,會讓你認個乾爹,當個二奶就搞定嗎?所以,那些寄希望給有錢人當二奶,或者娶個富婆的人,你們也要萬分小心,這條路其實更危險。
第七十招:行走江湖要講義氣
這金角大王遠比銀角大王保守,他一直不贊成二弟去吃唐僧肉,果然後來銀角大王被孫悟空裝在瓶子里化成水了。這時候金角大王幹什麼呢?「老魔將芭蕉扇插在後項衣領,把七星劍提在手裡,又點起大小群妖,有三百多名,都教一個個拈槍弄棒,理索輪刀。這老魔卻頂盔貫甲,罩一領赤焰焰的絲袍。群妖擺出陣去,要拿孫大聖。」
金角大王本來跟二弟理念不同,但是看二弟受難,那還是毫不猶豫出去找孫悟空拚命,由此可見他是很講義氣的人。記得小時候思想品德課裡面,「哥們義氣壞處大」。呵呵,不過現實中不講義氣的人是絕對不會長久的。雖說在社會上混,更多還是利益關係,不過兄弟義氣一定要有的。假如這個金角大王看到二弟死了,馬上埋怨二弟,接著說自己多麼英明,然後關起門來躲事,他這次或許能躲過去,但以後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在中國民間,流傳最廣的人物就是關公,可見講義氣在中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們要做血性男兒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第七十一招:要提前避免矛盾的發生
孫悟空收服了兩個妖怪之後,剛要起身,忽然遇到了太上老君。太上老君說這兩個妖怪都是給我打工的,他們的寶物也都是我的,現在你要還我。大聖道:「你這老官兒,著實無禮。縱放家屬為邪,該問個管束不嚴的罪名。」老君道:「不干我事,不可錯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薩問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師徒可有真心往西去。」
這裡就很奇怪了,菩薩原來已經試過孫悟空他們了,為什麼這次還要試驗他們的真心呢?又為什麼要讓太上老君來試探他們呢,還請了老君三次?其實,這是菩薩統觀大局的做法。因為西天取經的事情是佛祖欽點,不管怎樣說那是從玉皇大帝這裡挖走一個人,造了這麼大的聲勢,他難免會有些敵對情緒。如果取經的事情玉帝集團沒有絲毫參與,那麼就一定形成了東西對立的局面。所以,菩薩才再三要求太上老君來參與其中,做了一齣戲,將矛盾化解於無形。
不過,孫悟空並沒有完全理解菩薩的用意,他聽說了老君的話後,大罵菩薩:「這菩薩也老大憊懶!當時解脫老孫,教保唐僧西去取經,我說路途艱澀難行,他曾許我到急難處親來相救;如今反使精邪掯害,語言不的,該他一世無夫!」哈哈,這孫猴子罵人夠狠的。
第七十二招:翻臉無情,軟硬兼施
唐僧這一路基本都是在祠廟裡借宿,但卻不是所有的寺廟都歡迎,這次就遇到一個很不友好的寺院。唐僧知道自己三個徒弟長相嚇人,所以自己親自去找老方丈,想借宿一晚,結果人家跟他說你到門口蹲著去。唐僧說大家都是佛家弟子,你這是何必呀?老方丈說了,以前幾個路過的和尚表現都差了,吃完了住完了還要拿東西,所以把唐僧趕了出來。結果孫悟空來找方丈,那就不是客客氣氣的說了,上來就要和尚打掃出一千間房,然後又把石獅子打碎,最後這幫和尚全體出動,到寺門口迎接唐僧,好吃好喝好招待,絲毫不敢怠慢。唐僧還假惺惺地跟他們客氣一番。
其實唐僧要想攔住孫悟空一點都不難,念一下緊箍咒就完了,所以唐僧其實是默許孫悟空用強勢的手段。唐僧心裡想了,敬酒不吃吃罰酒,跟你客氣說話這麼不給面子,那好呀,咱來硬的試試看。很多人覺得中華文化教人變得懦弱,其實不然,有句話叫做翻臉無情。我們為人處事,應該謙虛忍讓,不過實在無處可退了,那翻臉之後絕不能手軟。像孫悟空去找老方丈談判,那就不是要一間房子了,我要一千間房子住,還要吃要喝,看你們怎樣?善人被人欺,過度忍讓就沒有自己的生存空間了。所以「讓」其實也是「爭」,只不過是一種更加高層次的方法。這唐僧看起來軟弱無能,但需要爭搶的時候他絕不會給孫悟空礙事,由此可見唐僧的高明。
第七十三招:經典的兼并案例
唐僧正在寺院里看書,忽然看見一個鬼,全身濕漉漉的,原來是烏雞國的國王。這國王三年被一個妖怪推到井裡面淹死了,那妖怪變成國王的樣子治理國家三年。後來孫悟空制服了妖怪,正要打死的時候,文殊菩薩來了,原來那妖怪是菩薩的坐騎。
在《西遊記》裡面,孫悟空請來的神仙和自己出現的神仙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我們會慢慢分析他們的異同,這裡的神仙是關鍵時刻自己蹦出來的。文殊菩薩後來說:「當初這烏雞國王,好善齋僧,佛差我來度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因是不可原身相見,變做一種凡僧,問他化些齋供。被吾幾句言語相難,他不識我是個好人,把我一條繩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虧六甲金身救我歸西,奏與如來,如來將此怪令到此處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報吾三日水災之恨。」仔細想想整個過程,有這麼幾個疑點:
疑點一:這文殊菩薩過來勸這個國王去西天,為什麼還要「言語相難」呢?好好說不成嗎?
疑點二:文殊菩薩被國王用一根繩子捆上,放在水裡泡了三天三夜,這也太假了吧?咱堂堂神仙,從繩子裡面出來的本事都沒有?還要六甲金身過來救?就算這個菩薩確實沒有法術,那如來為什麼還要派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神仙來找國王談判呢?
疑點三:是夜遊神讓烏雞國王找唐僧申冤的,要知道這國王是如來宣判的死刑,他夜遊神這樣做,膽子也太大了吧?
其實,這件事情肯定另有隱情。如來看見這烏雞國的國王對我們的理念挺感興趣,他就想咱們一起干吧,大家不分彼此嘛。不過這國王覺得我現在是一方諸侯,那是有實權的,有油水可撈,跟你去當什麼羅漢那是虛職呀,所以國王肯定不願意。如來一看,就叫文殊菩薩來找國王,見面就挑釁,然後讓國王把自己扔到水裡,賴著不出來。於是這就給如來找到了借口,名正言順的判了這國王三年徒刑。後來應該也是如來叫那個夜遊神把國王救活,那如來的意思就很明顯了。你不想跟我一起干,那我就找個借口把你整死,你死之後我再找人坐你的位置,讓你們國家風調雨順,這就說沒有你我們同樣能管理好國家。然後如來又把他救活,這下子國王同志,你就應該知道怎麼辦了吧!
難怪烏雞國的國王后來對唐僧說:「請那一位師父為君,我情願領妻子城外為民足矣。」但是他不想干也不成,如來不會讓他輕易走的,他只能硬著頭皮來當這個國王。由此可見,社會還是很殘酷的,大魚吃小魚,強者吃掉弱者。在此,希望各位讀者通過本案例,能夠對社會生活的殘酷性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第七十四招:先讓對方認可你的為人
烏雞國王找了唐僧之後,給唐僧留下一個信用,教唐僧第二天跟太子訴說此事。於是唐僧跟孫悟空商量好,悟空變成一個小嬰兒躲在一個木匣里,他說自己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載,搞得很神奇的樣子。然後悟空對太子說你父親被人害了,又拿出了信物。
這裡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唐僧和孫悟空要勸說太子,為什麼不能直說,而要演一齣戲才可以呢?這其實就是中國人在溝通的時候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以人為先。如果對方認可了你的為人,他才會相信你所說的話。比如銷售人員推銷自己的產品,應該先讓對方喜歡自己,而不能上來就說自己的產品有多好,這樣必定失敗,對方一旦認可了你的為人,那他就會自然買你的東西。又比如我們尋找異性朋友,也是先讓對方欣賞自己,然後再找個機會表白。唐僧在這裡也是如此,孫悟空變成了一個小嬰兒,還是個神通,這自然會吸引太子的眼球,讓太子對他們很感興趣,那接下來他們再提意見太子就會重視。可見,有話不能直說,這些溝通的技巧也是需要積累的。
第七十五招:領導的位置如坐刀山
取經隊伍的下一個對手是家喻戶曉的紅孩兒,紅孩子的故事我在此不細說,我只是說一下菩薩制伏紅孩兒的方法。紅孩兒舉槍來刺菩薩,菩薩一下子消失了,只留下了一個蓮花台,紅孩兒高高興興地坐到了檯子上面,不過蓮花台突然消失了,原來是坐到了刀尖之上。「那妖精,穿通兩腿刀尖出,血流成汪皮肉開。」後來又被戴上了金箍兒,算是做了菩薩的善財童子。
菩薩收服紅孩兒的過程是很有教育意義的。要知道,領導的位置看起來風光,其實如坐刀山,沒有幾把刷子根本別想生存,反而會讓自己受到傷害。像紅孩兒這樣,貿然地坐到了菩薩的位子上,結果駕馭不了局勢,反而被人收服。讀者如果從頭看到這裡的話,應該能夠體會到社會的複雜性和作為領導的不易,所以大家也不妨思考一下,如果您真的當上了老闆,有那個能力控制局面嗎?作為成熟的人是不應該犯紅孩兒這樣的錯誤的。
菩薩之所以帶走紅孩子,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紅孩兒和年輕時的孫悟空很像,儘管有些錯誤,但可塑性很強,如果有人指引一定會走上正路。可見,年輕時不怕犯錯誤,跌倒了可以爬起來,還有很多機會。要是年紀大了還要摔跟頭的話,那可就爬不起來了。後文中有個妖怪就是如此,應該成熟穩重的年齡卻干出了不穩重的事情,終於家破人亡。我們講到那裡的時候再細說。
第七十六招: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
其實,紅孩兒的老爸是牛魔王,當初跟孫悟空還是結拜兄弟,是孫悟空的大哥。孫悟空本以為紅孩兒會念這段就情,總不至於吃了自己的師父吧,可惜紅孩兒並不念舊情,非吃唐僧不可,終究將矛盾升級。
由此可見,「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這種民間的俗話其實很能夠說明道理。好不容易拉到的關係,如果不經常走動,就會慢慢淡了。但是,這裡又出現一個問題,我們每個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如果對於每個關係都經常走動,肯定會疲於奔命,無法應付。在此,筆者斗膽提供三個建議,僅供大家參考:
一.朋友需要分類。關係是需要用心經營的,所以您的朋友一定要分類,有價值的朋友要多來往,沒有價值的朋友可以淡化關係。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樣勢利,但生存往往如此,我們都要順應規律。
二.要交那種有心靈感應的朋友。其實有心靈感應的朋友,就算很久都沒有聯繫,偶爾的聯繫也會覺得很親密。那些本來不是同一類人,硬拉來的關係,維護起來也會非常勞心。
三.「修身」還是第一位的。既然我們依靠心靈的感應來交朋友,那麼我們的善惡就直接決定了周圍朋友的善惡。如果我們有成功者的修為,那就會跟成功者有感應,這樣拉關係會容易很多,拉到的關係也會更容易維持。在中國混,看起來是關係決定一切,但本質上還是「修身」決定成敗。
推薦閱讀:
※《西遊記》里死的最冤枉的凡人,到死都沒弄清楚自己為何會死
※歐洲遊記—第十一天:還在巴黎
※像閱讀一樣旅行
※揭秘西遊記中的隱藏真相:吃唐僧肉不能長生,玉帝和王母不是夫妻
※大上海遊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