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富夢:專家為草根經商階層點明致富關鍵(11)
多年來,雖然外界對溫州油商議論紛紛,雖然石油領域往往被視為民資的「禁區」,但實際上,在新疆從事採油的商人從沒有受到任何的管制,甚至一路綠燈打開。最終禁區獲得了政策上的突破,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石油、成品油非國營貿易進口經營備案企業名單》。
相比之下,進軍陝西的油商則沒那麼幸運。2003年,「陝北油田案」發生,所有的溫州油田投資商感到驚慌不安。靖北縣政府一聲令下,幾千口民營油井收歸國有,雙方在油井價值評估上未達成一致,油商損失慘重。之後的維權之路讓事件更添悲劇色彩。
有色金屬礦產,歷來也是溫商的投資熱門。
2005年,霸力集團王躍進南下廣西,到盛產稀土、大理石的賀州成立礦業有限公司,2000萬元接手無以為繼的老礦區。面對採訪的媒體,他毫不掩飾自己的雄心:「這裡礦石成品價格低廉,常用的大理石與溫州相差20來倍,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他又先後花費5000萬元拿下當地三家礦山探礦權,躊躇滿志。毫無經驗、不懂管理的王躍進卻固執地堅守採礦,甚至不惜涉嫌非法開採。2007年,全球礦產價格下滑,霸力礦業入不敷出,資金鏈幾近綳斷。溫州本土的鞋業也無以為繼,一度出現「以貨抵債」,抵價60元一雙鞋子,鞋料採購一直「打白條」,欠下大約700萬元的貨款。威震一時的霸力集團元氣大傷,直至最終無力回天。
2007年,「溫州十大創業青年」黃賢波斥資5000萬元,拿下青海省祁連縣小沙龍東溝銅礦,擁有一個玉礦、一個銅礦的他把新的目標鎖定在新疆和甘肅的兩座金礦上。
有「亞洲鋰都」之稱的江西宜春,素與溫商交好,目前有1萬名溫商、700多家溫企在宜春累計投資過100億元。2011年,又有8家溫州企業組團與宜春簽訂開發能源等合作項目,金額達30億元。
礦產開發收益高,所以溫州人趨之若鶩。也許從心理上解讀,溫商往往走出溫州各地購買礦產,是在彌補溫州礦產稀缺之憾。
促使溫州資本投資能源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除了上述基本因素,有些溫州老闆還抱著「吃別人吃不了的苦,賺別人賺不到的錢」的思路投資。以稀有資源礦產投資為例,多在偏遠山區,生活條件比較苦,一般老闆可能無法接受這麼「不體面」的生活。如,曾有一對溫州夫婦去大西北投資油井,吃住就和打井的工人在一起。這樣的投資項目,對於經常往來於繁華都市的老闆,可能不太理想,因而願意涉足。這就為溫州人留下一個相對空白的市場,確保了溫州人在這塊市場上的獨佔性,因而容易獲利。
另外,還有投資成本上的問題。一般人也許知道投資能源有利可賺,但這些能源相對來說都屬於「大宗商品」,不是三五萬成本就能拿下的,因此也不會輕易涉足。溫州人就不同了,他們已經積攢了20多年的資本,有抱團的商會,有親朋好友鼎力相助,所以投資成本方面問題不大,在找到投資項目後能果斷地拿下開採合同。這個因素既是溫州人投資順利的原因,也是溫州投資精神、投資思維的一種結果,帶有一定的必然性。
除了礦產能源的投資,比如溫商進軍新疆開採油田,事實上在稍早的時候,有一批溫商則奔赴新疆收購籽棉。那是2003年,籽棉的收購價格一度創下歷史新紀錄,每千克超過8元。而當時在新疆阿克蘇地區,就有上千名溫州人攜帶30億元專事「炒棉花」。
當年,隨著全球棉市回暖,新疆棉價一路狂飆,「彈棉郎」之鄉——溫州永嘉的一個山村,全村人借新疆棉花集體發大財——賺了近1億元的利潤。很多溫州棉商嘗到甜頭,準備第二年繼續跟進。然而,2004年,新疆棉花大豐收,棉價驟降,溫州「炒棉團」折戟。一部分溫商轉戰購買油井,而溫州「炒棉團」也漸漸不成氣候。
2006年,新疆阿克蘇常務副市長王武民前往溫州招商,還不忘發出邀請:「溫州『炒棉團』在灌輸市場經濟意識、推進阿克蘇的經濟發展等方面作用巨大,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阿克蘇政府正積極引導更多溫州人來『炒棉』,特別是在棉花深加工方面有更大的發展。」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推薦閱讀:
※《中國賦學研究》許結
※中國當代女性藝術中的身體與性別
※背一背中國象棋的口訣
※震驚!中國這幾十年運氣好到爆炸!
※中國式人脈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