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滿洲旗色變化考

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努爾哈赤在建立後金國政權的前一年,以女真族狩獵、戰鬥為基礎,參照遼代、金代軍制,創立了一整套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  八旗軍隊成為創立清朝和進行封建統治的主要支柱。八旗制度成為清代的重要制度之一。初創的牛錄八旗制度是經過一系列發展變化的,八旗旗色也經歷了發展變化的過程。 關於八旗旗色變化的問題,似已成定說:大致為先設四旗,旗色為黃、白、紅、藍;繼擴為八旗,除黃、白、紅、藍四種純色外,又增設四種鑲色旗,黃、白、藍鑲以紅邊,紅旗鑲以白邊(參閱孟森《八旗制度考》)。這種說法,主要是依據皇太極天聰年間寫定的《太祖武皇帝實錄》中「原旗有黃、白、藍、紅四色,將此四色鑲之為八色,成八固山」的記載。清代官方文書中都重複此種說法,近世中外史書談及八旗的旗色變化過程也都因襲之。 民國年間修的《清史稿》在《太祖本紀》中說:已卯年(1615年)「釐定兵制。初以黃、紅、白、黑統兵,至是增四鑲旗,易黑為藍」。這一新的說法,顯然與傳統的說法不同,清代其他官書都沒有明確言及。《清史稿》中專講八旗制度的部分也沒有相同的看法,而是說「清初,太祖以遺甲士三幅起,歸附日眾,設四旗,曰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復設四旗,曰鑲黃、鑲白、鑲紅、鑲藍,統滿洲、蒙古、汗軍之眾」(《清史稿》志一百五·兵一)。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清史稿》的編著者為多人,成書倉促,前後未能統一照應。那麼,《清史稿》太祖本紀中提出的新說法,即曾用黑旗及易黑為藍,是不是有根據和準確的呢?  經我們考察,曾用黑旗是有根據的,但易黑為藍並不準確。 證據之一是:道光時,宗室奕賡在《管見所及》中曾說,「八旗原設黃、白、紅、黑四色。後因黑色寅夜用兵,難以辨認,改用藍色」(《佳夢軒叢箸》卷8)。熟悉清朝歷史典故的宗室奕賡明確指出八旗使用過黑色旗。 證據二是:乾隆四年修成的《八旗通志》初集有如下記載。「……兩藍旗為正南,取水勝火。水色本黑,而旗以指麾六師,或夜行則黑色難辨,故以藍代之「(《八旗通志》卷2《八旗方位》)。雍正乾隆年間,對八旗的旗色曾經有過黑色一事,還是記憶猶存的。 證據之三是:出使建州的朝鮮使臣李民寏在公元1619年親眼看到努爾哈赤的軍隊曾經使用黑旗(《建州見聞錄》)。更早些明朝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朝鮮國申忠一出使建州,有如下記錄:「正月初四日,胡人百餘騎,各具兵器,裹糧數斗許,建旗出北門,乃煙台及防備處擲奸事出去雲。旗用青、黃、赤、白、黑,各副二幅,長可二尺許。」(《李朝實錄·宣宗》卷71)。據這兩位目擊者的記述,也證實努爾哈赤時期軍隊用過黑色旗。  上面舉的幾個例證說明八旗制度史上曾使用過黑色旗的可靠性。 努爾哈赤的八旗制度是在女真族原始狩獵組織——牛錄的基礎上創建的,「滿洲人出獵開圍之際,各出箭一支,十人中立一總領,屬九人行,各照方向,不許錯亂,此總領呼為牛錄額真」(《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2)。圍獵時十人分為五個支點,每個支點二人,分為圍底、左右圍肩、左右圍端。努爾哈赤起兵初期運用這種圍獵隊形,以五牛錄為一隊,分別標以青(藍)、黃、赤(紅)、白、黑五種旗色(參見《有關清代前期佐領編設的兩個問題》一文,載《北方文物》1986年第一期)。申忠一目擊的記載推翻了努爾哈赤時代初期四種純色旗的傳統說法。旗色在公元1596年時共有五種,即「青、黃、赤、白、黑」。青、黑兩色並列,藍色旗與黑色旗實際上共存一段時間,不存在相互取代的問題。五種旗色中所有黑色旗,原因是北方契丹等民族尚黑,以黑為貴;又根據五行說,明朝為火德,黑為水色,用黑旗有「取水勝火」寓以代明之意。努爾哈赤後期軍隊編製中尚有「黑營」(《滿文老檔·太祖》卷45、48),當為旗色中曾有黑色的又一佐證。天聰八年(1634年)皇太極將漢人從八旗中撥出成立漢軍時,仍用黑旗為標誌,以示尊尚。崇的八四年(1639年)又擴為純皂(黑)、皂鑲黃、皂鑲白、皂鑲紅四旗(《清文獻通考》卷179)。至崇德七年成立漢軍八旗時,才改為與滿蒙八旗相同的旗色。 從萬曆二十九年到萬曆四十三年,亦即正式擴建八旗前,大概如一些文獻所云,黑旗於「寅夜用兵,難於辨認」的緣故,努爾哈赤在由五色旗變為四色旗時去掉黑色。以後發展為八旗,但最初的八旗旗色並非是黃、白、紅、藍「鑲之為八色」,而是為黃、白、紅、藍有鑲龍畫和無鑲龍畫的八旗,反映了努爾哈赤時代「八旗共主」,四大貝勒斯小貝勒按月分值共理國政的政治局面。 到皇太極時期,隨著女真族封建經濟的發展,皇太極集皇權於一身,「南面獨坐」,於是去掉了四條龍,將原來的鑲龍旗改為鑲邊旗,這時才出現了純四色旗和鑲四色旗(參見《清代八旗的旗幟》一文,載《社會科學輯刊》1980年第6期)。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修成於天聰年間,據八旗建制的時間相去不遠,對八旗旗色的變化應有所反映,但鑒於上述原因,皇太極對此忌諱頗深,八旗歷史上曾用過黑旗一事隨著四條龍的淹沒而鮮為人知。 後代的清史編著者,在編史過程中,除參照《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外,鮮見其他史料,只好祖述其說,似成定式。我們在研究八旗的旗色變化過程中,小有所獲,是因曾得王鍾翰先生提供《佳夢軒叢箸》書中的一條證據及先生的支持幫助。
推薦閱讀:

「滿蒙一家」:清入關前「蒙古」如何進入「八旗」
滅掉太平天國的湘軍是怎麼煉成的?
明亡清興的關鍵其實是雙方戰車大pk?
清代皇后冊立與八旗大姓氏族 (四)
為什麼隆科多不姓佟?

TAG:滿洲 | 八旗 | 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