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影評 | 愛情敵得過現實,但敵不過人性

小明註:這是一篇影評,但我保證,絕對比金融乾貨更好看!文章略長,希望你耐心看完。

1

影響一代人的《後來》

還沒看過這部電影的同學,一定知道《後來》這首歌。

上高一的時候,我坐在教室後排。在一次英文課上,正當我偷偷跟著隨身聽哼著「你都如何回憶我,帶著笑或是很沉默」,哼得剛進入狀態的時候,一個聲音打斷了我:

「小明,滾出去!」

這樣,我被英文老師罰站了一整節課。但我反倒十分高興,因為可以在教室外更加肆無忌憚地哼唱這首直擊靈魂的歌了。

一起來感受下萬人合唱版的《後來》吧。

2

後來的我們

轉瞬過了十幾年,劉若英把這首歌變成了一部電影。用更立體的方式,給人們呈現了如下這樣一個簡單而平凡的故事:

戀人之間是如何自然而然地從相愛走到了分手。

中間沒有那麼多的動人心魄,也沒有很多青春電影里慣用的懷孕、墮胎、車禍、癌症這些情節。

劉若英要做的,就是以最自然地方式來呈現。我認為從這個角度來說,她做到了,這部電影還不錯。儘管很多觀影者對這部電影給出了尖銳的批評,認為電影情節混亂,瑪麗蘇各種雞湯式的對白太多,但我認為這些都是細枝末節,並不影響它作為一部優秀電影的整體。

在我眼裡,欣賞一部影視作品,跟觀察經濟是一樣的,最好站在宏觀層面去理解它到底要表達什麼,以及這種表達的目標是否達到。

如果達到了,那麼從藝術上,它就是一部好電影。當然,從商業上來看,這部電影的表現也可圈可點,有望刷新前任系列,成為國產愛情電影票房榜首。

《後來的我們》電影預告片

3

現實與人性

以下部分只是我的理解,大家見仁見智。

看完電影的最大感受就是:

愛情遠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浪漫與美好,也沒有人們以為的那麼現實與不堪。它就是一種而然而然的發生,可以排山倒海噴薄而出,也可以瞬間崩塌煙消雲散。

以上就是電影主人公林見清和方小曉的愛情故事。或者更深入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客觀上傳遞了一個不太容易被人注意的感情法則:

愛情敵得過現實,但敵不過人性。

什麼是人性?人性就是最本源的那些作為動動物的可能都被你忘卻但卻無時無刻不在發揮著作用的屬性:

性慾、虛榮、懶惰、窺私、貪婪、恐懼….

愛情更多的是與性慾有關,它和婚姻有本質的不同。婚姻是一系列合同式規則的合集,而愛情更加直指人性。離開了性慾,也就沒有了愛情。這就為什麼很多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因為它扼殺了人性的自由。

整部影片圍繞兩個奮鬥中的年輕人在北京的生活展開,女生放棄了最開始的「嫁給有錢人」的愛情夢想,跟隨男生擠在出租屋裡。

看起來,現實似乎在真愛里不值一提。但最終兩人的愛情卻敗給了人性,比如男生在網上與其他女生的聊天,讓女主的心理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男生為何要這麼做?這便是一種人性。

4

女生為何離開?

人們常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但這更多的是指男人沒有能力賺到足夠多的財富,但女人賺不到很多錢卻是可以被原諒的。

這符合人類從誕生開始就植入基因里的兩性分工原則:

雄性負責覓食,為雌性提供繁衍後代的遮風擋雨的住所及必要的食物,而雌性負責生育繁衍後代。

所以我們不能怪女人「現實」,她們不追求物質的安全,如何安心繁衍後代呢?不是三言兩回道德譴責就能改變女人的這種「現實」的,它是千百年來刻在染色體上的東西。

回到影片當中,方小曉現實嗎?當然,毫無疑問!

如若不然為何一開始要找地震局的博士找國企的處長,這一切不就是奔著北京大房子而去的嗎?觀眾們不要忘了,方小曉並沒有一開始就選擇林見青,後來的這種選擇充滿了「退而求其次」的無奈和妥協。

但如果你要因此去譴責女主,那就大錯特錯了,這沒有什麼值得譴責的!只是方小曉把這種對「安全」的追求露骨地大膽地表達了出來而已,別的姑娘,可能只是用了很好的甚至有些文藝的話語來包裝自己的這些訴求。

理解女主的訴求,甚至理解整部影片的走向,我們始終都不要忘了兩人相處的時代和生活背景,那就是北京高昂的房價和男主窮困甚至有些潦倒的生活現狀。

一開始方小曉願意和林見青在一起某種意義上也是無奈之舉,實際上是把對現實的要求,從「立即兌現」轉成了「未來兌現」,所以當他發現林見清想不明白自己未來要的是什麼,當他發現林見清不僅窮困甚至開始潦倒自暴自棄(和人無理髮脾氣、和人打架、客服電話里罵人)的時候,她的離開,也便不足為奇了。

女生們常說, 我可以容忍你現在很窮,但我不能容忍你讓我看不到未來和希望。方小曉的離開,正是在這種希望逐漸破滅之後的一種自然選擇。

5

愛情的底層邏輯

看到電影里女主因為男生一時的窮困(更多是潦倒以及由此引發的兩人相處模式的變化)而選擇離開,這一幕讓我頗為觸動,因為在我創業初期,我也經歷過與影片里類似的情景:

自身情況窘迫,看不到未來,還時常爆發情緒黑洞。女生的離開也更多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沒有責怪,沒有對錯,都是人性。你無法也不應該讓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姑娘,在你身上耗著,為你所謂的未來和夢想買單。如果你的未來是萬丈深淵呢?

後來的我就想得非常明白,如果我沒有足夠的能力來為女生提供「安全」這種女性刻在基因里的訴求時,我寧願不談。這是我理解了愛情最底層的邏輯後的一種選擇。

所以什麼是愛情的底層邏輯?

扒開包裹在愛情表面的荷爾蒙,下面全是人性:

男人對女人忠誠的要求,女人對男人安全(物質)的要求。

愛情里,男人看女人和女人看男人最重要的是什麼?

前者是忠誠。這就是為什麼男人打心底都有「處女情結」,因為基因里就刻著對「親子不確定性」的擔憂。換句話說,在漫長的進化當中,男人無法確定女人的孩子是自己的(但女人可以),因此便發展出處女傾向,它是唯一能確定孩子是自己的方法。

後者是安全。即是進化早期的食物(房子車子票子)。

因為女性在一生當中可能繁衍的次數是非常有限的,總共只排出400-500個卵細胞。因此她們在擇偶時,會對男生的「質量」有著更高的要求,更挑剔。這就是為什麼年輕女生在找對象時總比男生要求更高,「剩女」的人數往往遠超「剩男」的根本原因。

而男生呢,一次就可以排出數以億計的精子,他們的進化選擇策略,就是「廣播種」,以篩選出最優的基因。這也就是為什麼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出軌」的根源。

以上就是千百年來,刻在人類基因里的愛情底層邏輯,也就是我所說的人性。

電影里主人公愛情的失敗,毫無疑問是林見清事業發生轉向的重大催化劑,他一下子清醒過來。開始瘋狂地覓食,最終也帶回來一大堆的食物。

然而此時他沒有再去找方小曉,而是找了別的女人結婚生子。這一幕在電影里被處理得非常輕描淡寫,但卻無比地貼近生活的真相。再回到兩人在一起的時候,見清在網上和一個同為房產經紀的女人聊天,這無疑也給小曉心裡插進了一把刀子。

這一切,都說明了男人的心理本性不可能對雌性做到專一,總是有衝動要去找別的女人,這不是道德的問題,這是本性的問題。

6

最終誰都沒有變

再後來的電影結尾,兩人十年後再相遇,各自緬懷當年的回憶,出現了一段經典對白:

男:如果當時你沒有跟我分手

女:那我們之後也會分手

男:如果我當時足夠有錢 我們住進一個有大沙發的大房子

女:你可能找了不下十個小三了

男:如果我們當時就是不管不顧就是結婚了呢

女:我們離婚好多年了

男:如果你可以陪我堅持到最後

女:那也許 你就不會成功

看到了嗎,這就是愛情的邏輯。該分手永遠都要分,沒有什麼如果。如果只存在於瑪麗蘇的言情小說里,從來就不存在於現實當中。文藝作品通常都是感性的有溫度的,但現實往往是理性的甚至是冷酷的。

這就是他們愛情的結局。方小曉說找了一個有錢的老公要移民美國了,林見清說她在撒謊。這個細節電影沒有做進一步的確認,但我認為它是真實的。

最終,大家都回到了自己最本來的樣子。

跟小曉在一起時見清在網上聊別的姑娘,事業成功後找了別的女人結婚,結婚後又不忘惦記著前任還試圖同住一屋要不是在酒店大堂撞上同事很可能還要來一次前任炮。

小曉找有錢人失敗兩次後和見清擠在了出租屋,這是她對基因本性妥協的短暫「美好」時光,而當她發現見清不僅貧窮甚至墮落之後,她的心理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種變化的堆積,就是離開。

7

出口在哪裡?

電影最後,林父信里的話可謂是對整部電影做了最好的註解:

要不負彼此,不難。但要不負一生,太難。

在一起的時候好好對待彼此,便也就是不負彼此了。但要一直在一起,一輩子不負彼此,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人性始終會讓你掙脫道德和其他條件的約束。你總會去追求那些刻在基因里的東西,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有些看起來很露骨,另一些看起來很隱蔽,但本質沒有差別。

有多少情侶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和自己的另一半在一起,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沒有過任何對對方「不忠」的想法?

這也是為什麼我一開始就說,愛情它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美好,但也沒有你以為的那麼糟糕。它就是一場自然而然的發生。

遇到了,就好好珍惜,不負彼此。失去了,也不要過於悲傷,繼續往前。

一切的一切,其實都只是自欺欺人的妄念。終究我們要學會放下,才能體會到人世間最本真的快樂。

讚賞


推薦閱讀:

讓我們看看人性(摘)
如果你和我們一樣,相信閱讀的力量
我們不敢老
15首奇妙的古詩 | 古人一玩起文字遊戲,我們就只有目瞪口呆的份了
我去創造地球了。45億年後,我們再見!▏晨讀

TAG:愛情 | 人性 | 現實 | 後來 | 情敵 | 我們 | 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