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按摸詳解
小兒推拿按摸詳解【一】(動畫圖解)
五臟相對五行一、穴位:脾經(脾土) 位置:拇指橈側面。 操作: ①補脾經:使患兒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兒拇指橈側緣向掌根直推,見中圖。 ②清脾經:在小兒拇指面上直推,見右圖。 約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瀉,嘔吐,疳積,四肢無力等。
圖解:
二、穴位:肺經(肺金) 位置:無名指掌面。 操作: ①補肺經:在無名指面上旋推,見中圖,約補200~400次。 ②清肺經: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見右圖,清200~400次。 主治:發熱,咳嗽,氣喘,胸悶,咽喉腫痛等.
圖解:三、穴位:腎經(腎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補腎經:在小指面上旋推,見中圖,約補200~400次。 ②清腎經: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見右圖,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澀不利,遺尿,尿頻等。
圖解:四、穴位:肝經(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補肝經:在小兒食指面上旋推,見中圖,約補100~200次。 ②清肝經: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見右圖,清100~300次。 主治:驚風抽搐、目赤,傷風感冒,脾虛泄瀉,肝炎等
圖解:
五、穴位:心經(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補心經:在小兒中指面作旋推,見中圖,約補100~200次。 ②清心經:指尖向指根直推,見右圖,清100~300次。 主治:高熱神昏,煩躁,夜啼,口舌生瘡,小便短赤等。
圖解:這是從網上找到的,五臟相對於五行的,大家沒事的時候可以多做按摩,閑著也是閑著,做了總比沒做的好。只是上面說的是患兒,應該對應大人的也可以的,我詢問過中醫,穴位是一樣的。健身是全民的,無論是以什麼方式。沒事時,坐車時都可以按摩一下試試了!
小兒推拿按摸詳解【二】
根據小兒的形體、生理、病理以及特定穴位的形態位置等特點,專用於防治小兒某些病證的推拿方法。又稱小兒按摩。-
關於小兒推拿,早在2000多年前即有這方面的論述 。1973年中國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帛書 《五十二病方》中即有這方面的描述;晉代葛洪的《肘後備急方》治卒腹痛方法中介紹了捏脊法;唐代《備急千金要方》中有膏摩防治小兒疾病的方法;宋代《蘇沈良方》記載用掐法治療臍風撮口等證。明清時期,推拿 療法在兒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發展成為小兒推拿專科,逐漸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專門體系,這一時期出版了近30多種小兒推拿專著,在現存的10餘種著作中,有《針灸大成》等。-
小兒推拿的特點有:①在經穴方面提出了五指經穴通聯的觀點。②有適應於推拿特點的穴位,這些穴位大多集中於頭面及上肢部,且穴位不僅是點狀,也有線狀和面狀。如前臂的三關穴和六腑穴都是線狀穴,而指面部的脾土、肺金 、心火、肝木、腎水諸穴皆為面狀穴。特定穴位的點、線、面狀和分布特色,更能反映推拿手法治病為主的特點。③診斷中發展了腹診法,治療上很重視歸經施治和五行生剋的基本法則。④在推拿手法方面,強調以輕柔著實為主,要求輕快柔和,平穩著實,適達病所,形成了「按摩掐揉推運搓搖」小兒推拿八法為主的一整套小兒推拿手法和複式操作法。⑤在臨床操作中,一是強調先頭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程序;二是強調手法的補瀉作用;三是重視膏摩的應用和使用蔥汁、薑汁、滑石粉等介質進行推拿,這樣既可保護嬌嫩皮膚不致擦破,又增強手法的治療作用。-
小兒推拿的對象一般是指6歲以下的小兒,特別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其治療範圍比較廣泛,如泄瀉、嘔吐、疳積、便秘、脫肛、發熱、咳喘、驚風、遺尿、肌性斜頸、斜視、小兒癱瘓等證。 -
兒科推拿按摩——呼吸系統疾病治療-
一、感冒 -
感冒俗稱傷風,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在氣候變化多端,冷熱交替的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發病率最高。小兒臟腑嬌嫩,得病之後,容易出現夾痰、夾滯、夾驚以及化熱變喘等兼症,這是小兒感冒的特點,臨床上應予注意。-
小兒常見的一些傳染性疾病在早期,也可表現為感冒癥狀,必須提高警惕,加以注意以免延誤治療。-
(病因病理)本病的發生與氣候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通常在氣溫低下,或突然變冷時最易發病。外感風寒是感冒的主要原因。小兒形氣未充,肌腠疏薄,表衛不固,抗病能力差,一旦外界氣候突然變化,冷熱失常時,易被外邪所侵而致病。-
外邪侵襲首先犯肺,肺主呼吸,系喉,開竅於鼻,外合皮毛。風邪自口鼻、皮毛而入,客於肺衛,導致表衛調節失司,肺氣失宣而出現惡寒、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肺失清肅,津液凝聚成痰,痰阻氣道,導致肺閉痰喘。-
小兒脾常不足,感受風邪之後,會影響脾胃運化的功能,造成乳食積滯嘔吐、腹瀉。-
邪熱不退,擾亂神明,引動肝風出現煩躁不安、抽搐等症。-
(臨床表現)小兒感冒,根據臨床癥狀的表現,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型。-
1、風寒感冒 發熱、怕冷、無汗、鼻塞、流清涕、噴嚏、頭身疼痛、喉癢、咳嗽、痰清稀、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浮緊、指紋淡紅。-
2、分熱感冒 高熱、微惡寒、汗少、噴嚏、鼻塞、流黃涕、頭痛、面赤、咽紅、咳嗽痰黃、舌尖稍紅、苔薄白或黃白相兼、脈浮數、指紋紅紫。-
(治療)-
治則 清熱解表,發散外邪。-
處方 推攢竹、推坎宮、揉太陽,清肺經,清河水。風寒者加推三關、掐揉二扇門,拿風池;風熱者加推脊。-
方義 清肺經,清河水宣肺清熱;推天門(攢竹),推坎宮,揉太陽疏風解表,發散外邪;風寒者加推三關、掐揉二扇門、拿風池祛散風邪,發汗解表;風熱者加推脊,多推清河水以清熱解表。-
若兼咳嗽,痰鳴氣喘者加推揉膻中、揉肺俞、揉豐隆、運內八卦;兼見脘腹脹滿,不思乳食,噯酸嘔吐者加揉中脘,推揉板門、分推腹陰陽,推天柱;兼見煩躁不安,睡卧不寧者加清肺經,掐揉魚際交,掐揉五指節。-
二、咳嗽-
有聲無痰謂之咳,有痰無聲謂之嗽。實際上咳不盡無嗽,嗽亦不盡無咳,故一般統稱之為咳嗽。-
咳嗽是小兒疾病常見的一個癥狀,一年四季皆可發病,而冬春季節尤為多見。咳嗽的成因不一,種類亦多,外邪侵襲肺臟可引起咳嗽,其它肺腑有病累及於肺,也可發生咳嗽。因此在臨診時必須全面檢查,仔細分析正確診治。臨床上一般將咳嗽分為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兩大類,小兒以外感咳嗽多見。-
(病因病理)-
1、外感咳嗽 本病的發生多因人體衛外功能不固,在寒冷季節或氣候突變時,風寒等外邪侵襲而致。-
肺主氣,為五臟之華蓋,上系咽喉,開竅於鼻,外合皮毛,司呼吸,為人體氣體出入治節的主要器官。肺為嬌臟,風為百病之長,人體一旦遭受外邪侵襲,或從口鼻而入,或從皮毛而受,必首先犯肺。肺氣壅遏不宣,清肅之令失常,影響到肺氣之肅降,上逆則致咳嗽。-
2、內傷咳嗽 本病多由外感,咳嗽久治未愈或失治轉變而成;或肺臟虛弱,或脾腎有病累及肺臟所致。久咳傷陰,肺失濡潤,則肺氣上逆而咳嗽少痰;肺氣不足則氣短而咳。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若肺氣化不足,影響於脾,則脾失健運而水液不能化生精微,反而生濕聚為痰濁。濕痰積於肺,影響氣機出入,逐為咳嗽。寒久傷腎,腎虛則不能納氣,而影響津液之輸化,肺氣之升降。人體的氣化功能失常,則水氣不能循常而積為患,上逆犯肺,可見喘促氣短,咳聲無力。-
(臨床表現)-
1、外感咳嗽-
(1)風寒咳嗽 初起咳嗽無痰或少痰,鼻塞流清涕,頭身疼痛,惡寒不發熱或有微熱,無汗,苔薄白,脈浮緩或浮緊,指紋淡紅。-
(2)風熱咳嗽 咳嗽,痰黃稠,咯痰不爽,發熱惡風,汗出,口渴唇燥,流黃涕,咽燥干痛或癢,便秘,小便黃,舌紅苔黃,脈數,指紋鮮紅。-
2、內傷咳嗽-
(1)陽虛咳嗽 咳聲不揚,痰稀色白,便溏,面色咣白,易出汗,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動則氣急,苔薄白,舌淡紅,脈緩無力。-
(2)陰虛咳嗽 乾咳無痰或少痰,吐痰膠粘,咽喉干痛,大便乾燥,甚則口苦,低熱或不發熱,舌紅無苔,脈多弦細或細數。-
(治療)-
1、外感咳嗽-
治則 疏分解表、宣肺止咳。-
處方 推天門,推坎宮,揉太陽,清肺經,運內八卦,推揉膻中,揉乳旁,揉肺俞,分推肩胛骨。-
方義 推天門,推坎宮,揉太陽疏風解表;推揉膻中,運內八卦寬胸理氣,化痰止咳;清肺經,揉乳旁,揉肺俞,分推肩胛骨宣肺化痰止咳。-
若風寒者加推三關,掐揉二扇門;風熱者加清天河水;痰多喘咳,有干、濕性羅音加推小橫紋揉掌小橫紋。-
2、內傷咳嗽-
治則 健脾養肺,止咳化痰。-
處方 補脾經、補肺經、運內八卦、推揉膻中,運內八卦寬胸理氣,化痰止咳;揉乳旁,揉肺俞宣肺止咳;揉中脘,按揉足三里健脾胃助運化。-
久咳體虛喘促加補腎經,推三關、捏脊;陰虛咳嗽加揉二馬;咳痰不利加揉豐隆、天突。-
三、支氣管哮喘-
哮喘是小兒常見的一種呼吸道疾病,臨床上常以陣發性呼吸困難,呼氣延長,喉間有哮鳴聲,嚴重時張口抬肩,難以平卧為特徵。多見於春秋季節。氣候突變,寒溫失宜,飲食不當等為本病誘發因素。古人認為哮與喘不同,《醫學正傳》說:「喘促喉間如水鳴聲者謂之哮,氣促而連續不能以息者謂之喘」。但在臨床上哮必兼喘,故一般通稱為哮喘。小兒哮喘多指支氣管哮喘。-
(病因病理)小兒哮喘病的形成有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證治匯補》說:「內因有壅塞之氣,外有非時之感,膈有膠固之痰,三者相合,閉拒氣道,搏擊有聲,發為哮喘病」。-
1、內因 本病的發生與肺、脾、腎三臟不足有關。肺虛表衛不固,痰邪內狀;脾虛運化失職,不能行其津液,積濕生痰,上貯於肺;腎虛不能納氣,則氣短而喘。-
2、外因 氣候轉變,寒溫失調,外邪侵襲肺臟,肅降失常,肺氣壅塞,呼吸不利,氣逆而喘。-
哮喘是由於外來因素作用於內在因素而發病。素有特異體質的小兒,對某些刺激特別敏感,如外感風寒或飲食不當,過食生冷或咸酸食物等,常可導致現出發作。反覆發作則可導致肺氣耗散,病程日久肺虛及腎,出現腎陽虛虧的癥候。-
哮喘有寒、熱及寒喘兼陽虛之分。《景岳全書》載有:「喘有夙根,遇寒即發,或遇勞即發者,亦名哮喘」。外感風寒,寒伏肺俞而聚液生痰,或素體陽虛,氣不化津而致寒痰內伏發為哮喘。素體陰虛,痰熱郁肺,或寒痰久伏化熱則發為喘。哮喘反覆發作,肺氣耗散,腎陽虛虧,氣不攝納為寒喘兼陽虛。-
(臨床表現) 哮喘主要癥候為呼吸急促,咳嗽氣逆,喉間哮鳴有聲,呼吸困難,呼氣延長,平卧困難,咳痰不出,甚則張口抬肩,面白唇青,神倦肢冷,頭汗涔涔。-
1、寒喘 咳嗽喘促,喉間有痰鳴聲,吐痰清稀,色白多沫,形寒無汗,面色蒼白或青紫,四肢不溫,口不渴或渴喜熱飲,小便清長,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數或浮滑,指紋淡。-
2、熱喘 咳嗽氣喘,呼吸憋氣,不能平卧,喉間痰鳴,痰稠色黃,發熱面紅,胸膈滿悶,煩躁不安,渴喜冷飲,小便黃赤,大便燥秘,舌質紅,苔薄黃或黃厚,脈浮數,指紋深紅。-
3、寒喘兼陽虛 除上述寒喘的癥狀外,兼面青唇紫,口不渴,倦怠乏力,食少納呆,頭汗涔涔,張口抬肩,端坐喘息,四肢欠溫,小便清長舌淡,苔薄白,脈濡而無力,指紋淡白。-
(治療)-
治則 降氣平喘、化痰。-
處方 清肺經,推揉膻中,揉天突,搓摩脅肋,揉肺俞,運內八卦。-
方義 揉天突,搓摩脅肋降氣引痰,推揉膻中,運內八卦,揉肺俞,清肺經寬胸宣肺,降氣平喘化痰。-
熱喘加清天河水;寒喘加推三關,揉外勞;久病體虛、陽氣不足、腎不納氣者加推三關,補脾經,補腎經,揉丹田,清肺經改為補肺經。-
推薦閱讀:
※博粹堂中醫館的文件夾【推拿手法】
※推拿的來源和基本資料
※寶寶咳嗽先試試小兒推拿(圖)
※002本期講解《小兒推拿基本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