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的「食療」,專治蕁麻疹,洗三次就根治
蕁麻疹是一種發病迅速的過敏性皮膚病,能引發蕁麻疹的過敏原較多,治療上難度較大。蕁麻疹發生時,皮膚會出現紅斑有較強的瘙癢感,同時可伴有發燒、腹痛、腹瀉或其他全身癥狀。
病症分類
外感風寒型症見皮膚突然出現瘙癢,很快發生疹塊,愈抓愈癢,全身泛發粉白色或蒼白色風團樣扁平丘疹,遇風遇冷加劇,得暖可緩解。舌苔薄白或微膩,脈象濡緩。治宜活血祛風,燥濕透表。
外感風熱型症見全身或暴露的部位出現風團樣扁平丘疹,稍高於皮膚,疹塊色紅,劇癢,遇熱加劇,遇冷減輕。舌苔薄黃,脈象浮數。治宜活血祛風,清熱祛濕。
腸胃濕熱型症見除皮膚突然出現疹塊瘙癢,時起時消等癥狀外,發作時還伴有消化道癥狀,納差,腹脹,腹痛,大便干或溏泄,甚至噁心嘔吐,全身乏力。舌苔黃膩,舌質紅,脈象滑數。治宜活血祛風,健脾燥濕。
氣血虛弱型症見全身反覆出現淡紅色風團,多年不愈,遇風、遇冷即發,或在勞累後發作。同時伴有全身乏力,心慌氣短等癥狀。舌苔薄白,舌質淡,脈象細弱。治宜補氣健脾,活血祛風。
推薦
歸芪防風瘦肉湯
材料:豬瘦肉150克,生黃芪、生薑各20克,當歸、防風各10克,大棗4顆,鹽適量。
做法:先將當歸、防風、生黃芪洗凈大棗洗凈,去核生薑洗凈,拍爛;豬瘦肉洗凈,切塊。然後將以上材料一起放進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煮1.5小時,最後放入鹽調味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此方具有疏風解表、益氣養血的功效,適用於氣血兩虛型蕁麻疹,此外,還可用於氣血兩虛、感受風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黃芪不僅在治病方面有廣泛的作用,在養生保健方面也同樣具有非常好的功效。黃芪的養生治病價值與人蔘可以媲美,雖都屬於補氣良藥,而黃芪更側重以補虛為主,因此很多補中益氣的中藥組方中都有黃芪,如玉屏風散、補中益氣湯等。中醫認為,黃芪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利水消腫、排膿生肌等功效,常用於體虛自汗、陽氣虛弱、水腫、瘡瘍潢破等病症的治療。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心肌供血、降低血壓、調節血糖含量、增強機體免疫力的功能,可用來預防和治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症。
當歸是人們十分熟悉的著名的補血中藥材,素有。十方九歸。和。藥王。之美稱,與黃芪配伍合用,可以起到氣血雙補的作用,尤其適用於氣血虛弱的女性服用。中醫認為,當歸味甘性溫,具有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虛寒腹痛、腸燥便秘等病症。在治病養生方面,當歸除了與熟地、白芍、川芎等藥材組方或者泡酒泡茶之外,最經典的食用方法要算燉湯了,在熬湯的過程中能使當歸中的有效成分充分釋放,更利於人體的吸收。因此,需要用當歸治病養生的人不妨多燉湯服用。
中醫認為:瘦豬肉性平味甘咸,具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的功效,特別適宜於陰虛不足、頭暈貧血以及營養不良的人食用。而且豬肉營養豐富,其所含的血紅素和促進人體鐵吸收的半胱氨酸,對改善缺鐵性貧血有非常好的療效。防風以根入葯,性溫味甘,具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的功效,多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風濕瘙癢、風濕痹痛等病症。
生活宜忌
1、少吃海鮮、羊肉等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飲酒和食用刺激性食物。
2、皮炎、濕疹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生活無規律、睡眠不好、月經異常、消化不良、便秘等都可能加重癥狀,故應注意。
3、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搞好個人衛生,要經常用溫水和肥皂作局部清洗,以清潔面部皮膚,阻斷感染因素,以免刺激油脂的分泌。同時不用油脂性護膚品或化妝品等。
4、月經不正常時,應服用調經的藥物。
5、保持大便通暢,有便秘時應及時治療。
6、忌用手搔抓或熱水燙洗,不宜穿過硬的內衣,以免刺激皮膚。
7、每日進行面部按摩,保持氣血流暢。
8、忌用激素類藥物外塗。
老中醫叮囑
1、飲食禁忌。易發人群要避免海鮮、辛辣、酒、罐頭、腌臘食品、冷飲。多食含有豐富維他命的新鮮蔬果,多吃鹼性食物如:葡萄、綠茶、蕃茄、芝麻、黃瓜、胡蘿蔔、香蕉、蘋果、橘子、綠豆、意仁等。
2、環境衛生。寵物、花粉、粉塵、橡皮手套、染髮劑、加香料的肥皂和洗滌劑、化纖和羊毛服裝等,對於過敏體質的人或蕁麻疹患者都可能成為不良刺激,應予避免。寒冷性蕁麻疹的人不能洗冷水浴,冬季要注意保暖。吸煙者血液中的IgE與皮膚試驗的陽性率明顯高於非吸煙者,容易過敏。
3、藥物因素。如青黴素、四環素、氯黴素、鏈黴素、磺胺類藥物、多粘黴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劑等。當你在服用多種藥物而懷疑蕁麻疹是由其中一種藥物引起時,最簡捷有效的方法是及時停用。
4、心情調攝。保持健康心態,提高身體抵抗力。慢性蕁麻疹的發作和加重,與人的情緒或心理應激有一定的關係。中醫在防病治病方面有「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理論,認為保持一種清心寡欲的心態,可以使人體氣機調和,血脈流暢,正氣充沛,久而久之,蕁麻疹自然會消失在無形之中。
5、剋制撓抓。撓抓不但不能止癢,還可能越抓越癢,主要是因為當你對局部抓癢時,反而讓局部的溫度提高,使血液釋放出更多的組織胺(過敏原),反而會更惡化。熱敷或者環境過熱也都容易引發蕁麻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