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最佳花錢策略

巴菲特捐贈巨資給蓋茨基金會,並不是藉由它簡單地把錢散發給「窮人」,而是看重其科技創新和催化式慈善的「新公益」模式在解決社會複雜問題上的有效性。通過這兩種方式,巴菲特的錢更有可能幫助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雲投匯 · 2017/02/19 21:10

前段時間,馬雲捐贈2000萬美金作獎學金以報澳大利亞人Ken Morley 的知遇之恩。2015年底,為慶祝女兒出生,扎克伯格及其妻子承諾將他們持有的Facebook 99%股份(當時價值約450億美元)捐贈給慈善機構;2006年,巴菲特承諾將85%的財富捐出去(當時價值約374億美元),捐獻對象包括蓋茨基金會在內的5個基金會。

我們更關注如何賺錢,但對不差錢的巨富來說,他們更關注如何高效的花錢。如今,巨富愈加熱衷慈善公益,他們希望解決人類發展面臨的諸多挑戰,從而放大財富的價值。

人類文明遇到了哪些挑戰

(圖片來源:網路)

過去幾十年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大多數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極大提高,我們有24小時熱水的家,我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我們拼搏在職場,努力奮鬥實現人生目標。世界似乎很美好,但根據聯合國2015人類發展報告顯示:許多問題一經量化,情況嚴峻,觸目驚心。

● 醫療健康問題仍是一部分人揮之不去的噩夢。全球約有3700萬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和1100萬肺結核病毒攜帶者;有超過6.6億人仍在使用未經改善的飲用水源,24億人仍在使用未經改善的衛生設施;每分鐘就有11 名5歲以下兒童死亡,每小時就有33名孕產婦死亡……

● 極端貧困是人類潛能開發的殺手。全球約有8.3億工作窮人(每天的生活費用不足2美元)和超過15億弱勢就業人口;全球仍有7.95億人正在遭受長期飢餓折磨……

● 性別歧視和性暴力仍嚴重損害女性的權益。全球統計數據表明,女性的收入比男性低24%,女性在全球企業界的行政和管理職位中僅佔據25%的席位;全球有三分之一女性遭受過身體或性暴力……

這些都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未能得到有效解決的問題。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經濟實力嚴重不均衡。一些發展中國家沒有足夠的資源和執行力去解決這些問題,發達國家更有能力去解決,但卻只重視自身的發展,美國經濟全球化政策收縮便是這一風向的佐證。也就是說,人類文明發展潛藏諸多「毒瘤」,卻得不到足夠多的「治療力量」。而許多慈善組織憑藉眾生平等和超越國界的理念,正是一把切除毒瘤的尖刀。

巴菲特把錢捐贈給蓋茨基金會等慈善組織,無疑是把錢用在了「刀刃」上,使得「尖刀」更加鋒利,更有效解決人類文明遇到的挑戰。

世界上最成功的慈善機構如何應對人類挑戰

正因為有許多現在無法解決的人類挑戰,慈善組織才有其巨大的存在價值。在世界眾多慈善組織中,蓋茨基金會無疑是運作最成功、成效最顯著的慈善組織。它由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及其夫人梅琳達·蓋茨於2000年創建,致力於減少全球的不平等現象,資助新想法,以對抗貧困、疾病以及醫療衛生資源、教育和經濟發展機會短缺等問題,希望每個人都能過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同時,它是「新公益」的代表,做慈善的方式已從傳統慈善到更加強調「科技創新」和「催化式慈善」。

在今年如約而至的蓋茨年信中,比爾·蓋茨及其夫人就詳細談到了堅持「新公益」方式所取得的矚目成果,其中摘錄幾段核心的貢獻:

● 蓋茨基金會以醫療健康為焦點,在過去25年中共有1.22億名五歲以下兒童的生命得到挽救;全球兒童基本疫苗的覆蓋率達到86%,創歷史新高;發展中國家使用現代避孕藥具的婦女人數達到3億,為歷史最高;基金會每天都在為零瘧疾、零艾滋、零結核而奮鬥……

● 在極端貧困方面,極端貧困被消除了一半,這是極為可喜的成績,但受訪者中只有1%的人知道,99%的人都低估了這方面的喜人進展。

●在女性賦權方面,印度有大約7500萬參加自助團體的婦女,團體開始正式運作之後,女性成員可以自由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

取得這一系列驕人成績的背後離不開正確的「用錢」方式,蓋茨基金會有兩大核心且獨特的運作方式:科技創新和催化式慈善。

一方面,蓋茨基金會極其看重科技創新的力量,它會投資先進的醫療工具,如疫苗、藥品、診斷試劑等,以及將這些工具應用於需要醫療救助的地區。以疫苗為例,它能從源頭上根治許多疾病,防患於未然,每年能挽救上百萬生命,是人類開發的最廉價高效的健康工具。因此,蓋茨基金會在可預防傳染性疾病的疫苗研發領域投資巨大,包括艾滋病、脊髓灰質炎以及瘧疾疫苗的開發。而且,科技創新在很多時候都是非線性的,今天投資研發的新技術有可能成為另一個重大突破的催化劑。例如,疫苗對儲存環境要求極高,過去貧困國家和地區因冷鏈設備和技術不完善,常常出現「失效疫苗」。為應對這一難題,蓋茨基金通過投資,幫助中國公司澳柯瑪研發出了一款疫苗冷藏箱——Arktek。它要維持適宜的儲存溫度,只需用冰,無需用電,無疑為偏遠地區的孩子帶來了福音。從解決一個需求到另一個需求,科技創新的鏈條就這樣被串聯了起來。

另一方面,催化式慈善是一種維度更高的慈善方式,它呼籲和促進政府投入資金來為市場提供激勵機制,進而在政府的帶動下企業再將解決社會問題和提供社會價值納入自己的商業模式中,由此產生的一整套系統的慈善和商業結合的模式。有別於傳統捐資捐物和項目投資,它直接上溯至問題根源,希望驅動系統性變革。據蓋茨基金會中國首席代表李一諾女士所說,這種慈善模式需要帶動多方參與,建立跨領域合作;同時注重資源的槓桿效應,讓慈善投入發揮更大的效益。而且催化式慈善更有助於在市場機制失靈的時候,推動社會性問題的解決。因為企業是追求利潤為導向的,對於一些「窮人的問題」,前期資本投入大,無利可圖,他們也就沒有動力去做。而政府對納稅人負責的承諾限制了其扶持邊界。國際組織似乎是最為合適的選擇,但也會受制於資源和人力。這時候,催化式慈善,能聯合科研學術機構、政府政策制定者、商業合作夥伴等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共同促成改變的發生。

巴菲特捐贈巨資給蓋茨基金會,並不是藉由它簡單地把錢散發給「窮人」,而是看重其科技創新和催化式慈善的「新公益」模式在解決社會複雜問題上的有效性。通過這兩種方式,巴菲特的錢更有可能幫助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可見,富豪在選擇一家慈善組織,甚至在選擇做慈善這件事上,背後是有極周密的思考的。

富豪為何熱衷慈善事業

富豪把自己積攢的大量財富用於慈善,背後的動機是千變萬化的,上文提及的只是冰山一角。馬雲曾說「我對錢沒有興趣」,這在普通人看來或許有點矯情,但能理解。因為巨富們已經不愁物質問題,能以上帝視角審視人類文明的發展,希望能讓財富超越市場價值,產生更大的社會價值。總結起來,他們主要有三個「希望」:

首先,希望讓每個人過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巴菲特說錢已不能給他的生活帶來改變,但可用於教育、研究、醫療保健,能夠真正改變其他人的生活。以他為代表的慈善家希望通過醫療和教育,從身體和靈魂上賦予人們改變自身狀況的力量。

其次,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切實改變。過去很多慈善家都是在遺囑中提出等到自己百年之後,再把財富設為某項慈善基金。但現在很多富豪希望自己有效掌控財富的使用,希望現在就行動起來幫助世人,解決貧富兩極分化帶來的惡果。他們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就熱衷慈善公益,將財富用在「刀刃」上,帶來切實改變。

最後,希望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曾在 TED 演講中表示,如果自己去世了,留下的幾十億美元財產更願意捐給伊隆·馬斯克這樣敢於改變世界的企業家。馬斯克致力於開發太陽能、電動車和移民火星,在視野上更為超前,在情感上更為博愛。這種捐贈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慈善捐贈,但最終的目標都是一致的,都關注人類的健康和發展,希望推動人類文明走上新的台階。

有的富豪夜夜笙歌,有的卻努力保障更多兒童和年輕人可以生存並蓬勃發展;有的富豪追求香車美女,有的卻賦權於最貧窮的人尤其是婦女和兒童,從而徹底改變他們的生活;有的富豪對窮人唯恐避之不及,有的卻幫助抗擊傳染性疾病尤其那些影響最貧困人群的傳染性疾病;有的富豪無所事事,有的卻激勵人們採取行動來改變世界……

我相信做慈善帶來的社會價值給人的成就感,並不亞於在市場中廝殺贏得財富帶來的成就感,因而巴菲特通過投資蓋茨基金會所帶來的巨大改變,也必定是他一生作為傑出「投資家」的最佳投資。

文章來源:vc互聯網分析頻道(ID:qianhaoapp)已獲授權轉載


推薦閱讀:

巴菲特在2017年投資了哪些產業?
薛涌:比爾·蓋茨和巴菲特不是來「逼捐」的
可愛學長巴菲特
巴菲特投資名言
巴菲特「散盡家財」 創紀錄捐款28億美元

TAG:策略 | 花錢 | 巴菲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