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篇(十四)養生文獻——《孟子》、《千金要方》、《馬王堆古醫書》《壽世保元
(原文)
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盡心上》
(按語)
此段原文指出,養生首先要節制自己的慾望,如若慾望太多,必致形累神耗。
(原文)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1),非義襲而取之也(2),行有不慊(3)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予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4)其苗之不長而揠(5)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孫丑上》
(注釋)
(1)是集義所生者:是說平日行事,都合於義,日積月累,然後自然產生浩然之氣。(2)義襲而取之:平日積義,卻靠一時裝出合乎義的樣子,從外面掩取這種浩然之氣。(3)慊(qie):足。(4)閔:憂慮。(5)揠:拔高。
(按語)
此段是說如何培養浩然之氣。所謂浩然之氣,是指具有重道德、講仁義特點的儒家養氣法。而養氣的根本是以精神意志為主導,只有胸懷坦蕩無私的人才能使氣保養充盛。這種精神養氣法比佛道兩家「萬慮皆空」的養氣法更符合社會需求。 十、馬王堆古醫書中的記載 1973年12月,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一批帛、簡書,其中有不少是醫學和養生學著作。這批出土古醫學養生書共約二萬餘字,依據內容可分為15種,分別定名為:《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甲本)、《脈法》、《陰陽脈死侯》、《五十二病方》、《卻穀食氣》、《陰陽十一脈灸性》(乙本)、《導引圖》、《養生方》、《雜療方》、《胎產書》、《十問》、《合陰陽》、《雜禁方》、《天下至道談》。其中《卻穀食氣》為氣功文獻,記載的是古代一種以卻谷休糧結合呼吸吐納的氣功養生祛病方法,這是目前可以見到的最早的卻穀食氣文獻。
《導引圖》為現存最早的導引圖譜。書中用紅、藍、棕、黑等多種顏色,描繪了44種不同姿態的導引人形。由於圖譜是繪在《卻穀食氣》和《陰陽十一脈灸經》同一卷帛書上,表明它是結合食氣,使精氣按一定的徑路在身體運行。此即《雲笈七籤》所說:「導引之法,深能益人延年,與調氣相須,令血脈通,除百病」,目的是「道(導)氣令和,引體令柔」。
《養生方》記載了33種疾病或事項的九十餘個養生方,其中有食療、食養方,有內治方,有外用、外治方。主要部分是房中養生方,即通過藥物的攝養或治療,以消除某些性功能障礙的方法。也有少量房中導引養生理論的內容附於全卷之未。
《十問》、《合陰陽》、《天下至道談》為古代房中術著作,討論的是通過夫妻性活動和諧並輔以導氣以求健身延壽的養生方法和理論。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古代房中術著作今存者甚少。這三種文獻,是現在已知最早的比較完整的房中術著作,對於研究養生學史以及性科學,都是可貴的歷史資料。那麼,在馬王堆醫書里的主要養生思想是什麼呢?
馬王堆古醫書里的養生思想是很豐富的,其特點之一是主張祛病健身以延年益壽,若身體有疾病損傷,則不能奢談攝生益壽,此即所謂「欲修長生之道」「禁忌之至急,在不傷不損而已」。其觀點即是:醫療與攝養,同為養生的兩項重要內容,相輔而行,缺一不可。因此,馬王堆出土的各種書里,或療病,或避疫,或攝養,無不與養生有密切關係。特點之二是,講究兼修眾術,反對偏執一法。其修養方法有服食、行氣、導引、房中、禁呪(祝由),認為只有數法兼行,才能收到相得益彰的功效。特點之三是:「氣」(精氣、神氣等)是馬王堆出土養生書中最基本的理論基礎,諸如食氣、行氣、養氣、治氣、接氣等,無不與「氣」有關。如養生所服之葯,多為補精益氣之葯;所食所行之氣,為天地間自然之精氣和人體自身先天之精(元)氣,導引可使精氣有規律地在全身運行;房中術則可蓄養精氣,使之生化而勿泄。總之,作為古代養生理論中最基本而又有著豐富內涵的精、氣、神思想,始終是貫串在馬王堆出土養生書中,而且通過這一基本理論將氣功、房中、服食融會貫通,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三項內容又在出土養生書中佔有主要位置。除上述幾個特點外,其養生學思想還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重視房室養生。
在馬王堆出土的15種醫書中,屬於古代房中醫學的有5種,帛書整理小組分別定名為「十問」。「合陰陽」、「天下至道談」、「養生方」、「雜療方」,這些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房中醫學著作。因為,班固《漢書·藝文志》雖載有房中著作八家之目,但早已蕩然無存。因而,這些著作的出上,填補了我國秦漢時期這方面文獻的空缺,為我國性醫學的研究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
房室之事也是一門科學,它包括有生理學、心理學以及醫療衛生學等多學科在內的學科。但由於它是人類「性情之極」,往往在實際生活中不易正確地認識和理智地控制,常有太過或不及之虞。對此,出土醫書中很有研究,並為之制定了一些法則:以節制房事,使之為健康服務。如帛書《養生方》里說:「問『男女之齊至相當,毋傷於身者若可(何)?』合(答)曰:『益產(生)者食也,損產(生)[者色]也,是以聖人必有法廁(則)。』」簡書《天下至道談》也說:「人產(生)而所不學者二:一曰息,二曰食。非此二者,無非學與服。故貳生者食也,孫(損)生者色也,是以聖人合男女必有則也。」由此可知,出土醫書認識到性生活雖是人類生存繁衍的必備手段和生理的基本要求,但卻不能恣性放縱,否則為害非淺。出土房中術著作的所謂「法則」,實乃性活動的方法、技巧與理論,也就是「房中術」,又稱「房內術」。在古代,房中術已不再局限於作為人類繁衍和生理的需要,而已經成為一種養生的手段。在這方面,出土養生書中有較多的論述,其主要理論和要領有:順察天地,以合陰陽;接陰合氣,導氣而行;安神定志,心靜如水;盈舍虛補,治氣積精;補惜陰精,翕腹充腦等。
第二,提倡葯療葯養服食。
以現在尚能辨識的文字計,《養生方》與《雜療方》共載方128首,計各種補益方56首,男性用房中壯陽藥方12首,女性用房中藥方13首,房中補益方9首,男女合用房中藥方10首,去體毛、守宮砂及療陰莖腫等雜方共6首,避蜮蟲及療蜮蟲蛇蜂螫射方14首,治療未詳方8首。這只是一個大略的分類統計數。其主要補益思想和服食方法是:治中益氣,健力強身,補療兼施,以養腎精。
第三,注重倡導食氣導引的方法。
馬王堆出土養生書的氣功導引術有著鮮明的特色,即施行的是先秦至秦漢荊楚盛行的所謂「食氣術」,以呼吸吐納一年四季、一日四時之佳氣和日精月華為主,併兼以辟穀服藥。其要領和理論主要是:效法天地,行之以身,無微為積,形神相葆,深息而久,去舊布新。
第四,值得一提的物理療法。
在《五十二病方》里記載了許多物理療法,據初步統計,全書記載各種物理療法45方,歸納起來可分為五類:水療4方,熨療9方,熏療8方;火灸療18方,灸療6方,共佔283方的15.9%。45方中涉及病名30個,佔103個病名的28.1%。可見我國古典物理療法應用之廣。45方中除灸療6方外,各方用藥1~3味,最多達8味,涉及藥物56味。45方中除冷藥水浴一方外,都採用不同方法給藥物等加熱後施治,或先塗藥後火灸。總體上講,《五十二病方》中的物理療法不僅十分豐富,而且具有自身的獨特之處。如既往在講水浴療法時,常從公元652年成書的《千金要方》中引用冷水浴法,《五十二病方》的出土,將我國的冷藥水浴史提前了900年。
(原文)
氣有八益,有(又)有七孫(損)(1)。不能用八益,去七孫(損),則行年卌而陰氣自半也(2),五十而起居衰(3),六十而耳目不蔥(聰)明(4),七十下枯上(脫)(5),陰陽不用(6),深泣留(流)出(7)。今之複壯有道,去七孫(損)以振其病(8),用八益以貳其氣(9),是故老者複壯,壯(者)不衰。君子居處安樂,飲食次(恣)欲(10),皮奏(腠)曼密(11),氣血充盈,身?(體)輕利,疾使內,不能道(12),產病出,汗揣(喘)息(13),中煩氣亂;弗能治,產內熱;飲葯約(灼)灸以致其氣(14),服司以輔其外(15)強用之,不能道,產痤種(腫)橐(16);氣血充盈,九?(竅)不道(17),上下不用(18),產痤睢(疽),故善用八益,去七孫(損),五病者不用(19)。八益:一曰治氣(20),二曰致沫(21),三曰智(知)時(22),四曰畜氣(23),五曰和沫(24),六曰竊氣(24),七曰寺(待)贏(26),八曰定頃(傾)(27)。
七孫(損):一曰閉(28),二曰泄(29),三曰渴(竭)(30),四曰勿(31),五曰煩(32),六曰絕(33),七曰費(34)。
——《天下至道談》
(注釋)
(1)氣有八益,又有七損:謂在性生活過程中,有八種做法能對精氣有補益,有七種做法能對精氣有損傷。(2)行年(四十)而陰氣自半《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作「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行年,指經歷之年歲;陰氣,在此指人體的陰精等營養物質。(3)五十而起居衰:《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作「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4)六十而耳目不聰明:《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作「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5)下枯上脫,虛脫之意。(6)陰陽不用:此處指生理功能衰退,性器官不能勃起,陰陽交合之事不能進行。(7)_深位留出:當為涕泣流出。《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作「涕泣俱出」。涕位本皆指眼淚,此處涕謂鼻涕,位指眼淚。(8)振其病:謂救治其疾病。振,《說文》:舉救也。《增韻》:拯也。此處有預防疾患之意。(9)貳其氣:補益其精氣。貳,《說文》:副益也。此處有增益、補益之意。(10)飲食次欲:次,當作恣,恣意、任意。此處謂食慾旺盛,能隨心所欲地進其飲食。(11)皮腠曼密:皮膚肌理美麗而細密。(12)疾使內,不能道:內,猶言行房交媾,亦為古代房中交合的術語;道,同導,通暢。此句言疾速交合而精氣不能導行暢通。(13)產病:生病。產,生也,下文「產內熱」,為生內熱。(14)約灸:當為灼灸。此處謂吃藥,用艾火熏內灸炙,以使精氣來到。(15)服司:猶服食。司,通飼。古時,食、飼通用。《素問·六節臟象論》「天食人以五氣」,由此可見,司為食的同音假借字。(16)產痤腫橐:產痤,即生出痤;橐,即囊橐,此指陰囊。此句謂產生痤和陰囊腫脹之類的疾病。(17)九竅不道:即九竅不通。道,通也。(18)上下不用:指人體上下的手足四肢因氣滯血瘀而導致麻木不仁,不能行動。(19)五病者不用:五種疾病不會產生。五病,系指上述陰氣自半,起居衰,耳目不聰明,下枯上脫、涕泣流出等五種體弱衰疾,或指五臟之病。(20)治氣:導氣運行,調治精氣。系指操練房中氣功導引。(21)致沫:導致津液,即含漱津液服食吞下。(22)智(知)時:知道,把握住最適宜交合的時機。(23)畜氣:蓄養精氣。畜,通蓄。(24)和沫:當指男女雙方互相親吻而舔其津液。《洞玄子》曰:「男含女下唇,女含男上唇,一時相吮,茹其津液。」又據本書下文「為而勿亟勿數,出入和治,曰和沫」。依此,乃指交合動作舒緩而陰液綿綿不絕。(25)竊氣:可理解為聚氣。竊,潛取之義,在此於義不諧。下文為積氣,或恐竅當為積之誤。(26)寺贏:寺,當為待或持;贏,盈也,滿也。此處等待精氣盈滿或保持精氣盈滿之意。(27)定頃:即定傾,謂使傾倒者能夠得到安定。《國語·越語》:「夫國家大事,有持盈,有節事,有定傾。」此處借用作為防止陽痿之意。(28)閉:謂精道閉塞不通。(29)泄:謂男精早泄。(30)渴:當作竭,言精氣短竭或精液竭盡之義。(31)勿:後文作弗,藉以形容陽痿不舉。(32)煩: 謂交媾時心慌意亂,煩躁不安。 (33)絕:依後文所述,是指當女方根本沒有性慾時,男方強行交合,因而有損身心健康,如同陷入絕境。(34)費:意謂交合時過於急速圖快,徒然耗費精力而已。
(按語)
此段原文是關於「八益」、「七損」的論述,又可分為三小節。第一小節論述了「用八益,去七損」的重要意義,能使老者複壯,壯者不衰,五病不作,否則會加速衰老,產生五病。第二、三小節分別論述了八益和七損的具體內容。所謂八益,是指在房室生活中,有八種做法於人體有益,其要點是操練房中氣功導引,使氣血流暢,津液不竭,男女雙方情和意感,配合默契,務使交合時能收補益之功。
本段原文的意思是說:在房室生活中,有八種做法能補益人的精氣,又有七種做法能損傷人的精氣。如果不能運用八種益精之法和除去七種損精之法,那麼人到40歲人體的生理機能就會減半,50歲生活起居能力就顯得衰弱,60歲就耳不聰。目不明,70歲就下體乾枯,上體虛脫,精氣喪失,性功能器官失去作用,眼淚和鼻涕一齊流出。要想使人恢復健壯也有辦法,那就是除去七損以救治疾病,採用八益來補益精氣,因此就能使老年人恢復健壯,壯年人不致衰老,有修養的人日常生活安定快樂,能食慾旺盛地進其飲食得到滋養,使皮膚肌理健美細密,氣血充盈旺盛,身體輕便靈決。如果行房事疾速隨便,不守法度,精氣不能暢通,就會生病,體虛出汗不止,呼吸氣喘急促,內心煩悶而神昏意亂;倘若不能及時治療,就會產生內熱之症;如果服食藥物或用艾火熏的就可使精氣導行,但服食只能輔助外力,強行用於交媾,精氣還是不能通行,會產生痤或陰囊腫脹之類的疾病;氣血充盈,但九竅不通,上下四肢就會麻木不仁,也會生痤癤和癰疽之類的毛病,所以善於運用八益、除去七損,五虛的疾病就不會發生。
所謂八益:一是調治精氣,二是產生津液,三是掌握交接的適宜時機,四是蓄養精氣,五是調和陰液,六是聚積精氣,七是保持氣血盈滿,八是防止陽痿。
所謂七損:一是精道閉塞,二是精氣早泄,三是精氣短竭,四是陽痿不舉,五是心煩意亂,六是陷入絕境,七是急速圖快,徒然耗費精力。 十一、《千金要方》 此書為唐代藥王孫思邈所著。孫思邈約生於公元581年,卒於682年,享年逾百歲。其終生不慕仕進,隱居山林,研究醫學、養生之道。他的養生思想、方法和養生實踐,影響極其深遠。孫氏把「治未病」作為養生的基本原則,並曾反覆申述「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是以聖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不追於既逝之後」。在「治未病」這一基本原則指導下,孫氏提出了多種養生方法,如既強調靜養,又重視動養;既強調食養,又重視藥餌;既強調個人衛生,又重視環境居處。孫氏為我國養生史上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貢獻的養生學家。
(原文)
夫養性者,欲所習以成性,性自為善,不習無不利也。性既自善,內外百病皆悉不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性之大經(1)也。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故養性者,不但餌葯飡霞(2),其在兼於百行(3),百行周備,雖絕藥餌,足以遐年(4)。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5),未能延壽。
——《千金要方·養性》
(注釋)
(1)大經:指常道或不變的規律。(2)飡同餐。飡霞:指道家修鍊術所服日之精華之氣。(3)百行:許多方面的品行。(4)遐年:高齡,長壽。(5)玉液金丹:道家為之長生不老的藥物。
(按語)
本段原文說明了孫氏把修身養性看作養生的一項重要內容,這裡所說的「性善」實際上是一個良好的道德修養的問題。養生大法應以德行為主,德行周備則可延年益壽,服餌養生則居次要地位。
(原文)
衣食寢處皆適,能順時氣者始盡養生之道(1);故善攝生者,無犯日月之忌,無失歲時之和。須知一日之忌,暮無飽食;一月之忌,晦(2)無大醉;一歲之忌,暮無遠行;欲身之忌,暮無燃燭行房,暮常護氣(3)也;凡氣冬至起於湧泉(4),十一月至膝,十二月至股,正月至腰,名三陽(5)成。二月至膊,三月至項,四月至頂,純陽用事,陰亦放此。故四月十月不得入房,避陰陽純用事之月也。每冬至日,於北壁下厚鋪草而卧,雲受元氣。每八月一日以後,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無生意(6)常欲使氣在下,勿欲泄於上,春凍未洋(7),衣欲下厚上薄,養陽收陰,繼世長生;養陰收陽,禍則滅門。故云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出汗,發泄陽氣,有損於人也。又雲冬日凍腦,春秋腦足俱凍,此聖人之常法也,春欲晏(8)卧早起,夏及秋欲侵夜乃卧早起,冬欲早卧而晏起,皆益人。雖雲早起,莫在雞鳴前;雖雲晏起,莫在日出時。凡冬月忽有大熱之時,夏月忽有大涼之時,皆勿受之。人有患天行時氣(9)者,皆由犯此也,即須調氣息,使寒熱平和,即免患也。
——《干金要方·道林養性》
(注釋)
(1)能順時氣者始盡養生之道:這裡指出了順時養生是養生的一個重要方面,缺此不可。(2)晦:每月的三十日。(3)暮常護氣也:由於夜晚陽氣運行至陰分,陽氣很虛,故在夜裡要注意保護陽氣。(4)湧泉:即湧泉穴,在足底部。人的陽氣,冬至時起,自湧泉穴發。(5)三陽:冬至為一陽生,農曆十二月為二陽生,正月為三陽生。三陽升時,春天開始。(6)勿令下冷無生意:是指要重視下肢保暖,以利陽氣萌生。(7)泮:意為溶解分離。(8)晏:遲也。(9)天行時氣:指時令性疾病。
(按語)
這段原文著重討論了應該順時攝養,人的衣著、起卧等方面都應與四時變化相適應,發揮和充實了《黃帝內經》里「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養生大法。
(原文)
衛汜稱扁鵲云:安身之本,必須於食;救疾之道,惟在於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藥性者,不能以除病。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葯能恬神養性,以資四氣(1)。故為人子者,不可不知此二事。是故君父有疾,期先命食以療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葯。故孝於須深知食葯二性。
——《千金要方·養老食療》
(注釋)
(1)四氣:謂心、肝、肺、腎四臟真氣。
(按語)
本段原文指出了食療的重要性,如「食能排邪,而安臟腑」。同時還應食療與葯療相結合,「食療不愈,然後命葯」。 十二、《壽世保元》 為明代著名醫學家龔廷賢所著。其享年九十餘歲而卒。一生著作甚豐,《壽世保元》是其晚年的代表作,亦可充分反映其養生觀。龔的主要養生思想是:固腎氣,保根本;調脾胃,養後天;飲食重在有節,氣血貴在流通;此外,亦很重視房室養生。
(原文)
齊大夫褚澄曰:贏女則養血,宜及時而嫁;弱男則節色,宜待壯而婚。
男子破陽(1)太早,則傷其精氣;女子破陰(2)太早,則傷其血脈。
書曰: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則五體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3)。又曰:「男子以精為主,女子以血為主。精盛則思室,血盛則懷胎。若孤陽絕陰,獨陰無陽,欲心熾而不遂,則陰陽交爭,乍寒乍熱,久則成勞。
彭祖曰:美色妖麗,嬌姿盈房,以致虛損之禍。知此可以長生。
《陰符經》(4)云:淫聲美色,破骨之斧鋸也。世之人若不能秉靈燭以照迷津,伏慧劍以割愛欲(5),則流浪生死之海,害生於思也。
書曰:年高之人,血氣既弱,陽事輒盛,必慎而抑之,不可縱心恣意。一度一泄,一度火滅,一度增油,若不制而縱慾,火將滅,更去其油。
書曰:恣意極精不如異惜,虛損身也。譬如枯朽之木,遇風則折;將潰之岸,值水(6)先頹。苟能愛惜節情,亦長壽也。
——《壽世保元·保生雜誌》
(注釋)
(1)破陽:指男子的初次性生活,(2)破陰:指女子的初次性生活。(3)難狀之疾:指難於描述的疾病。(4)《陰符經》:又稱《黃帝陰符經》,是道家古代名著之一,文辭簡樸,對後世養生保健有很大的影響。(5)秉靈燭以照迷津:指手持靈異的燭光去照亮迷妄的境界,比喻用正確的理論去喚醒迷妄的心靈。慧劍:佛家認為智慧如利劍,能斬除一切煩惱與勞累。(6)值水:碰上大水。
(按語)
本段原文論述了氣血精對人體的重要性,並由此出發,提出了人的婚配與性生活,即不同體質、不同年齡的人的性生活當有差異,如原文所說:「年高之人……不可縱心恣意」,「贏女……宜及時而嫁,弱男則節色,宜待壯而婚」等。原文最後提出了「苟能愛惜節情,亦長壽也」的重要論點。
(原文)
養生之道,不欲食時便卧及終日穩坐,皆能凝結氣血,久即損壽,食後……越趄(1)緩行數百步……語曰:「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動然也。食飽不得速步走馬,登高涉險,恐氣滿而激,致傷臟府……食過多則結積,飲過多則痰癖。故曰大渴不大飲,大飢不大食。恐血氣失常,卒然不救也。荒年餓莩(2),飽食即死,是其驗也。嗟夫!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養內者以恬臟府(3),調順百脈,使一身之氣流行沖和,百病不作。養外者恣口腹之歡,極滋味之美,窮飲食之樂,雖機體充腴,容色悅澤,而酷熱之氣內蝕臟府,精神虛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致遐齡(4)?莊子曰:「人之可畏者,衽席(5)飲食之間,而不知為之戒,過也。」其此之謂乎。
(注釋)
(1)趑趄:原指走動困難,此雲行步舒緩。(2)餓莩:餓死的人。(3)以恬臟府:指會養生者,要使五臟六腑安寧和順,功能正常。(4)遐齡:高齡之意。(5)衽席:睡衣與卧席,借指色慾。
(按語)
此論飲食養生,提出「不欲食時便卧及終日穩坐」及「食過多則結積,飲過多則痰癖」的觀點,否則「久即損壽」。 (三、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三大牛人看外國文獻的方法
※壯哥的Live - 如何做好文獻調研
※只需400KB提升不止一點點文獻閱讀幸福感
※文獻搜索方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