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真正的「軒轅黃帝」嗎?

黃帝,中華醫學始祖。他生活在距今約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末期,本姓公孫,名軒轅。由於長期居住在姬水(今陝西武功漆水河)之濱,遂改姓姬。後活動於有熊(今河南新鄭一帶),亦稱有熊氏。是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相傳他與岐伯等對話,縱論醫學、養生等,迭經流傳,形成《黃帝內經》,是為中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最早的醫學經典,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被稱為生命知識的百科全書。

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是少典之子,他「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稟賦神異。及長更是文治武功, 無人匹敵。他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 三戰而得其志; 又大戰蚩尤於涿鹿之野, 諸侯咸尊為「天子」。完成統一華夏大業以後,黃帝「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以其有土德之瑞,土色黃,故號黃帝。為了鞏固領地,發展經濟,黃帝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兵器,造舟車,守四野;養桑蠶,紡織布,制衣裳;法獸跡,造文字;燒陶器,建房屋,避風雪。黃帝已成為聚萬千發明創造於一身,上古先民智慧的象徵和化身。黃帝死後,葬在橋山(今陝西黃陵縣)。

其時戰亂頻仍,疾病屢屢發生,百姓生命時時受到威脅。為使百姓免於疾病困擾,黃帝「求民之瘼, 恤民之隱」,對醫學知識孜孜以求。宋代張杲在《醫說》中載有黃帝由仙人那裡獲得醫藥知識的傳說, 「至蓋上見中皇真人,受九茄散方;至羅霍見黃蓋童子,受金銀方十九首;適崆峒而問廣成子,受以《自然經》」。

黃帝對中國醫學的創立和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他心憂黎元,體恤民生,有感於人稟陰陽二氣而生, 飲食、穿衣或有不當, 加之外有六淫邪氣的侵犯, 內有喜怒哀憂的煎熬, 因此染病夭亡時時而有,於是上窮天文, 下究地理,觀察五氣,創立五行學說。據傳,黃帝為了仰觀天象,俯視四方,研討治國安邦的策略,根據「天圓地方」之說,在山丘上築起上圓下方、四面無壁、中有一殿的「明堂」。在明堂,他經常召集名醫岐伯、伯高、鬼臾區、雷公等人研討醫學理論。在黃帝不斷提出問題,岐伯、雷公等名醫詳盡回答問題的過程中, 完成了對中醫基礎理論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問題的探索和闡釋,最終形成《黃帝內經》。

孔安國《尚書》序稱「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黃帝內經》就是一部言醫學「大道」——論述中醫理論的經典著作。它以古代哲學思想為指導,以古代解剖知識為基礎,通過對人體這一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經過醫療實踐的反覆驗證,提出了諸多中醫重要的理論原則和學術觀點。《黃帝內經》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分,各九卷八十一篇。其中《素問》偏重人體生理、病理、疾病治療原則等基本理論;《靈樞》偏重人體解剖、臟腑經絡、腧穴針灸等。《黃帝內經》的基本精神及主要內容,包括整體觀念、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病因病機、診法治則、預防養生和運氣學說等,標誌中國醫學由實踐經驗發展到理論總結階段,體現了我們祖先在醫學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達到的水平,成為中國醫學發展的理論淵藪。

尤為可貴的是,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內經》中提出了「治未病」的預防醫學思想,主張通過養生、攝生以達到益壽延年。

黃帝又命俞跗、岐伯、雷公等人考察人體經絡穴位,命巫彭、桐君配置藥方,「使岐伯嘗味百草,典醫療疾」,人民因之得以「盡享天年」。

黃帝親民愛民, 活動足跡遍及大河上下,大江南北。他教化百姓, 種穀藝木,創製醫藥,救民於水火,解民於倒懸。他統一了中華民族,又親手締造了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中華醫學的始祖。

推薦閱讀:

辛卯(2011)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祭文辛卯
軒轅道齋的【武術】2
軒轅黃帝賦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三月三 | 中國人的「父親節」

TAG:黃帝 | 了解 | 軒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