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春節習俗指南
◆除夕,闔家歡樂過大年
舊曆臘月三十日(小建為二十九日)為除夕,俗稱大年三十兒。老北京人歷來將這天視為正式的年禧。在這一天,老北京有很多過年的講究。
點景:人們在除夕前或當天早上,照例要按傳統的習慣來美化環境,要布置的紅紅火火。
貼春聯:家家戶戶的街門、屋門的門框上都要貼上紅色春聯。
貼門神:北京多沿用秦叔寶和尉遲敬二位武將的木刻版畫。凡是沒有「門心」的大門才貼門神。
貼福字:除夕下午貼福字。正門上的福字要貼的端端正正。
貼掛錢:有的住戶在街門、屋門甚至佛龕上都要貼上剪紙形式的紅掛錢。
祭 祖:體現「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年禧時大都有祭祖的風俗習慣。不論有無祠堂,一律將宗親三代主牌亮開,有影者一律懸影。
供桌上也要擺著月餅、水果及各種蒸食、炒菜之類的供品。配以香爐、蠟扦,午後起,紅燭高燒,香煙繚繞,莊嚴肅穆。
送財神:除夕剛一擦黑,有貧家小孩挨門挨戶地送財神爺。一般人都為取個吉利,用高於財神像成本幾倍的價錢接進來。有時,送財神爺的小孩很多,一晚上能接到幾十份之多,既便如此,也不能說:「不要」,如不再接,也只能回答說:「有了」。
年夜飯:老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團圓飯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家宴,又稱「團年飯」、「合家歡」。早年間人們非常重視這頓年夜飯,甭管活兒多忙,路途多遠,三十晚上都要趕回家裡,和家人團聚一堂,高高興興地吃上一頓團年飯。如果有人確實趕不回來,家人也要為他留出一個位子,擺上一雙筷子、一個碗,意為全家人聚齊了。
年夜飯在搭配上要有葷有素,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燉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有豆腐、青菜等。
餃子不在年三十吃,而是在初一,叫做「五更餃子」;一般都是素餡餃子,素餡寓意全家一年日子過得風平浪靜,平安無事。吃完年夜飯,就準備包餃子了,大家一起動手,一邊聊天,一邊包餃子樂樂呵呵好熱鬧。
守 歲:按傳統習慣,飯後至夜間接神、拜年之前不能就寢,為自由娛樂時間,謂之「守歲」。年長的人是在辭舊歲之際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的有為父、母延壽的意思。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須守歲。
為了守歲,除夕之夜必須搞些娛樂活動。年長的一般多聚在一起打麻將牌。有的婦女們則喜歡盤腿坐在炕上打索胡紙牌。小孩們除點燈籠、放爆竹。
接 神:進入子時(夜十二點後)即可接神,有的人家由於娛樂或家裡人未齊,須耗到三、四點鐘才接神。
接神前,用香菇、木耳、黃花、炸貨、葫蘿蔔、白菜等拌成素餡,包成餃子。接神時,供桌上只供三碗,每碗五個。餃子端上來以後,馬上燃點香燭,宣告接神儀式開。
隨後,將芝麻秸鋪滿甬路,從屋門,直鋪到門道,家裡人踏上謂之「踩歲」。凡放芝麻秸之家表示初一至初五「忌門」,不接待女客。
團 拜:接神儀式完畢,全家就要進行團拜。首先,給老祖宗磕頭拜年。然後,長輩們坐在堂上(有時坐在炕上),接受小輩們的拜年,均行三叩首禮,還要互相說些祝願的吉祥話。這時,長輩們照例要給未成齡的小輩們一些壓歲錢。
拜年後,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頓素餡的接神餃子,也叫五更餃子。有的餃子里還要放上一枚小銅錢,謂吃到銅錢者為吉祥。
◆正月初一滿街走,出外辭歲會親友
大年初一,京城的老百姓便湧向各雍和宮、白雲觀、紅螺寺、潭柘寺等等廟宇宮觀上香、祈福。
人們紛紛外出拜年。親友相見,拱手作揖,並說「恭喜發財」、「新喜、新喜」等等。
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
◆正月初二祭財神,正午必備 「元寶湯」
這天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一大早人們就拜祭財神像,很多人到廣安門外五顯財神廟燒香祭拜。人們燒香後,還帶紙糊的元寶回家,用布或紅紙包好放在床下,祈望發財。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
這一天,嫁出去的女兒,會被自己娘家兄弟連同孩子一起接回娘家,省親拜年。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雙數的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初二還要吃麵條,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要吃炸醬麵,最好是到哥哥姐姐家吃面,為了融合感情。
◆正月初三「小年朝」,吃餡兒盒子
初三是「小年朝」。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後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併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初三要吃餡兒盒子,在這裡合子含有和和美美、團團圓圓的美好寓意。民間以為正月初三為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不食米飯。
◆正月初四不出門,吃折籮
傳說中,每年正月初四,灶王爺要查戶口,因此不宜離家。雖是無稽之談,但符合人們連續過節中需要有一天在家調整一下的要求,因此老北京有初四不出門的習俗,但是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姑奶奶在家有地位,是北京民俗特色。
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籮,所謂折籮,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燒的大雜燴。
◆「破五」一到禁諱消,籌備開市求吉兆
從初一到初五,幾天之內禁忌太多,人們不可「輕舉妄動」,一過初五,就破了禁諱,所以稱為「破五」。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
這天,商號籌備次日開市。第二天凌晨,掌柜帶領夥計們「送神」,上香、燒百分,將紙錢、糧食粒與神碼放在芝麻秸上焚燒。「開市大吉」正式營業。
老北京有講究,「破五」吃花邊肉餡兒餃子,肉餡兒一定要是自己去剁的預示著來年一切都很順利,把不順的東西都剁沒有了,餡兒講究是一個肉丸的。花邊餃子的形狀是扁圓的,它和古代象徵財富的元寶的樣子很相似。一家人團圓吃「破五」餃子,那麼就寓意著在新的一年裡頭,可以增加財富,可以過上更好的日子。
◆正月初六馬日,吃驢打滾
人們在這一天才真正開始工作或做生意。這一天,家中的婦女偶爾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謂之送窮鬼,門上的掛箋也可摘下來同時扔出去,叫做送窮神。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12是6的二倍,可稱六六順。家中應給「扔窮」的男孩買「驢打滾」吃。
◆正月初七人勝節
從正月初一到初八,按道家說,女媧造萬物的次序,分為雞日、狗日、豕日、羊日、牛日、馬日、人日、穀日。正月初七天氣晴朗,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正月初七人是人日也叫「人勝節」、「七元」。這一天要梳洗打扮去出遊登山。
早年間這一天要吃素,可以吃春餅、盒子菜,並在庭院里攤餅,謂之「熏天」。現在也有吃麵條的,既象徵著長長遠遠。麵條擀得要又細又長,謂之「拴小孩兒」,其實表達了人們保護孩子、祈福迎祥的美好祝願。
◆正月初八燃燈盞,諸星下界供清茶
初八是穀日,傳說是穀子的生日,也叫順星節,傳說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預示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這一天要吃穀物,可以蒸饅頭、做米飯等。
◆正月初九天公生,喝酒祝壽
正月初九俗稱天公生,漢族傳統農曆節日之一。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這一天的漢族民俗,婦女多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九與酒諧音,九不能離酒,各家各戶都準備豐盛的酒宴,盡興喝個痛快,給玉皇大帝祝壽。
◆正月初十地日,老鼠娶親
正月初十日是地日,又被稱為石頭神生日,老鼠娶親日。這一天不準搬動石頭和碾、磨、石臼等石器,俗信否則會傷了莊稼。這一天還忌開山打石和以石蓋屋,並有向石頭焚香祭拜、午間供奉烙餅的習俗。
◆正月十一子婿日,拜晚年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主食要吃餡兒盒子,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十」是「齊備完美,周而復始」的美好數字,在十之上再加一個「一」,就有了新的開始的意味,所以把元宵節前的四天作為「拜晚年」的時段。
◆正月十二到正月十四,籌備燈節
過了正月十一,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從正月十二開始選購燈籠,搭蓋燈棚。正月十三、十四試燈。童謠是這麼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正月十五,元宵節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了,它又稱「燈節」、「上元節」等。它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而元宵節則是一個全民同慶的歡樂節日,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狂歡節」。所以有鬧元宵一說,不鬧就不能稱其為元宵節。夜幕來臨,無論城市鄉村,南方北方,街上院內,到處張燈結綵猶如白晝。人們扶老攜幼,擁向街頭,觀彩燈,猜燈謎,放煙火,聽音樂,看雜耍,熱鬧非凡。
北京的元宵是把餡料蘸上水放到粗糙的江米面中搖成的,一般好的元宵需要經過五水才能算完成。北京的元宵從清朝至今變化不大,清朝的元宵主要有山楂白糖、白糖桂花、棗泥松仁、豆沙四種餡,現在當然豐富多了。清朝的時候,有一種奶油餡的元宵。
◆正月十六,碰燈
正月十六夜則是小孩的節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燈籠對著別人的重重一撞,然後笑哈哈的看著別人的燈籠著火,這個叫做「碰燈」。講究的是今年的燈籠不能留到明年,必須以「碰燈」的方式銷毀。
無論有多少禁忌,人們在節日期間的心情總愉快的,因為節日的氣氛及景象太令人興奮了。新年新歲之時,就是貧窮之家,也盡自家之能力,把年過好,雖然貧富之間相差懸殊,規模形式也差異甚大,可是貧賤富貴各得其樂。各人按各人的財力和愛好來尋找節日間的樂趣。何況有些「觀景」是用不著花錢的。
請勿轉載。
歡迎投稿:i49ch@qq.com
四九城微博:「北京-四九城」
四九城微信平台(sjcher)。
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關注四九城,歡迎您回家!
推薦閱讀:
※北京姑娘聽好了,咱這輩子就嫁北京爺們!!
※北京話里有三寶,局氣、瓷器、大颯蜜!
※北京人眼中的上海人
※帶爹媽來北京遊玩一周,入住朝陽區某賓館,附近有什麼好吃的地方嗎?
※為什麼老北京人獨愛茉莉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