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搜狗搜索旗下的百科產品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又稱《詩三百》。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現實主義的詩歌總集,共305首,故又稱「詩三百」。按用途和音樂分「風、雅、頌」三部分,其中的風是指各地方的民間歌謠,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貴族的宮廷正樂,其中的頌是周天子和諸侯用以祭祀宗廟的舞樂。《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賦、比、興。其中直陳其事叫賦;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叫興。
詩經共305篇(另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
來源
關於《詩經》的集結歷代說法眾多。主要的有以下三種:
一、采詩說
最早的記載出現於《左傳》。另外在《漢書·食貨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故曰王者不出牖戶而知天下。」 當時的采詩官被稱為「行人」(見於《左傳》)。
二、獻詩說
《國語·周語》:「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
三、刪詩說
《史記·孔子世家》:「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三百五篇」。 但是眾學者認為此說法不可信,其最大的可能性應該是孔子參加了詩經的編訂。詩經是我國第一部具有濃郁的現實主義風格的詩歌總集。《詩經》共收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首,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齊、楚、韓、趙、魏、秦),叫「十五國風」,有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雅」是正聲雅樂,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頌」是祭祀樂歌,分「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是「五經」之一。《詩經》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詩經》表現手法上分為賦、比、興。與風、雅、頌合稱「六義」。 《詩經》多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詩經》共收集了311篇詩歌(又稱詩三百),其中6篇為笙詩,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現存305篇(既有標題又有文辭的)(取其整數,成為詩三百)。到了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大量樂譜失傳,僅存的歌詞則編入《詩經》。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稱《詩經》,並沿用至今。這些詩當初都是配樂而歌的歌詞,保留著古代詩歌、音樂、舞蹈相結合的形式,但在長期的流傳中,樂譜和舞蹈失傳,就只剩下詩歌了。孔子說:《詩經》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每一篇講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有一個道理,可以說相當多了,然而用其中的一句話就可以涵蓋《詩經》中所有的義理而沒有絲毫遺漏,這就是《魯頌 駉》中說的:思無邪。它的意思是,人的思想念頭,都是由天理中生來的,而不是由私慾所扭曲的,這一句話,就把《詩經》的思想、道理完全概括了。詩人的言語有讚美的,有諷刺的,對善良的人和事,就用美好的語言來讚美它,以感發人的善心,對醜惡的人和事,就用尖刻的言語來諷刺它,以懲罰人的惡念。都是要提起人們善良的念頭,除去人們醜惡的思想,使得人們的性情溫和純正。如果人心的每個念頭都是純正的,沒有被私慾邪念扭曲的,那他的所作所為,自然是充滿了善行,而沒有惡行,充滿了被讚美的行為,而沒有被諷刺的行為。詩人的讚美和諷刺,也不過是為了勸善懲惡而已,因此由思無邪三個字,足以概括《詩經》的精神了。想要修身的學人務必了解,應該將功夫下在「慎思」之上。
體例分類詩經在篇章結構上多採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其主要表現手法有3種,通常稱為:賦、比、興。
人們把《詩經》的內容編排和表現手法稱為:風 雅 頌,關於《詩經》中詩的分類有「四始六義」之說。「四始」指《國風》、《大雅》、《小雅》、《頌》的四篇列首位的詩。「六義」則指「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是按音樂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詩經》多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
《風》、《雅》、《頌》三部分的劃分,是依據音樂的不同。
《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山東一些地方(齊、韓、趙、魏、秦),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多半是經過潤色後的民間歌謠叫「十五國風」,有160篇, 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
(十五國風: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kuài〕、曹、豳〔bīn))
《雅》分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宮廷樂歌,共105篇。
「雅」是正聲雅樂,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為宴飲所作,小雅多為個人抒懷。固然多半是貴族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類似風謠的勞人思辭,如黃鳥、我行其野、谷風、何草不黃等。其實周代貴族也是參與勞作的,所以目前學界一般傾向於《詩》大半為貴族作品。
《頌》包括《周頌》(31篇),《魯頌》(4篇),和《商頌》(5篇),是宗廟用於祭祀的樂歌和舞歌,共40篇。
「頌」是祭祀樂歌,分「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時頌神或頌祖先的樂歌,但魯頌四篇,全是頌美活著的魯僖公,商頌中也有阿諛時君的詩。
「風」的意義就是聲調。它是相對於「王畿」——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而言的。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多為民間的歌謠。《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採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根據十五國風的名稱及詩的內容大致可推斷出詩產生於現在的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和湖北北部等。
「雅」是「王畿」之樂,這個地區周人稱之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當時把王畿之樂看作是正聲——典範的音樂。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猶如清代人把崑腔叫做雅部,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朱熹《詩集傳》曰:「雅者,正也,正樂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說又有正變之別。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饗之樂也;正大雅,朝會之樂,受釐陳戒之辭也。辭氣不同,音節亦異。故而大小雅之異乃在於其內容。」
「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和史詩,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毛詩序》中說:「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這是頌的含義和用途。王國維說:「頌之聲較風、雅為緩。」(《說周頌》)這是其音樂的特點。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搜狗的吉祥物汪仔?
※如何評價搜狗搜索 #試試搜狗# 系列「提問式」廣告?
※搜狗號媒體平台橫空出世,身為新媒體的你還在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