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是大腦病了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行為減少,無法靠意志控制,單純心理諮詢效果差,需要服藥治療

2月23號晚,陝西高三學生林嘉文縱身而下,18歲就已出版兩本專著,被譽為「史學奇才」的他選擇用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一時間,「抑鬱」、「自殺」等字眼再次進入公眾的視野。大多數人對「抑鬱症」一詞並不陌生,卻對其存在諸多誤解,認為那就是心情不好、一時想不通、小心眼……然而,抑鬱症真的僅僅是「心病」嗎?典型癥狀有「三低」「最初的病象是失眠,每天睡得越來越少,最後到徹夜不眠的程度……每時每刻,大腦都像灌了鉛,或者像被一個無形之手攥住,像生鏽一樣轉不動;不想說話,不敢接熟人電話,不看簡訊,或看了簡訊也不回。當然不想見任何人。每天早晨從一睜眼開始,就不知道這一天怎麼度過。躺在床上,或呆坐著,或在房間里走來走去,就這樣慢慢地消耗時間……」知名媒體人、曾經的抑鬱症患者張進這樣描述自己四年前第一次被抑鬱「襲擊」的感受。抑鬱症最典型的癥狀可總結為「三低」: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行為減少。它是人從頭腦到身體的整體「衰弱」,且無法靠意志控制。抑鬱症,並不只是「心情不好」。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門診2號診室,高中生小劉(化名)坐在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宋崇升對面,低著頭,沉默許久。「我吃不好,睡不好,頭很痛,感覺很累很累,」小劉終於開口,「啥都不想說,誰也不想見。受不了別人對我一點點好,我承受不起,很內疚、自責。這個世界根本不適合我,沒有一點意思,不如一死了之。」16歲的孩子,本應朝氣蓬勃,但小劉的臉上毫無生機,眼神十分迷茫。宋崇升醫生介紹到,抑鬱患者有明顯的軀體癥狀,如莫名的疼痛、疲憊、食慾下降等,還常有內疚感,自責、自罪、絕望感以及反覆出現的自殺念頭,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抑鬱症,並不只是「心病」。老人、女性是重災區其實,抑鬱症離我們很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黃悅勤向記者介紹到,近年來我國各地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成人抑鬱症終生患病率佔總人口的超過5%。這意味著,與你擦身而過的每20個人裡面,就有一個人曾經患上或正在患有抑鬱症,說抑鬱正在「流行」並不誇張。黃悅勤還提到,患有抑鬱症的人來自各行各業,它喜歡對老人和女性「下手」,這兩個群體的患病率更高,其原因可能與生理條件和社會壓力有關。另外,城鄉之間的抑鬱症患病率沒有顯著差異。有學者對猴群的社會等級行為進行研究發現,地位高和低的猴子都會抑鬱,可見,生存環境造成的壓力感對誰來說都是一樣的。根源在大腦「抑鬱症是許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產生的疾病,有研究顯示,同卵雙生子中(他們的基因完全相同),若其中一位患有抑鬱症,那麼另一位患抑鬱症的幾率是50%~60%,所以,抑鬱的發病既受遺傳因素影響也受後天環境因素影響。不論是遺傳還是環境因素,都共同作用到大腦,使大腦功能失調而引起抑鬱表現。」浙江大學神經科學中心教授胡海嵐告訴記者。就像長期用眼勞累引起近視一樣,抑鬱症是長期壓力狀態下導致大腦「生病」的結果。理解這一點很重要,這意味著治療抑鬱症應該針對大腦進行治療,進而改善患者認知、情緒、行為等功能。至於抑鬱症患者腦內到底發生了什麼,胡海嵐說,神經生物學家正在尋找抑鬱的生物學機制。以前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抑鬱症與腦內神經遞質(神經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愉悅因子」5-羥色胺和「驅動因子」多巴胺水平的降低有關,因為發現臨床抗抑鬱藥物能夠提高這兩種物質的腦內濃度。但是現有的抗抑鬱藥物治療雖然很快能將這些因子恢復到正常水平,但患者的情緒很可能要在幾周以後才發生改善,因此生化水平的改變可能並非抑鬱的直接致病因素。現在比較獲得認可的「神經環路可塑性學說」認為,大腦中和獎賞相關的神經環路在情緒壓力下發生病態的可塑性變化,導致抑鬱患者動機缺乏、快感缺失等表現。中重度首選藥物治療很多抑鬱症患者和家屬認為忍一忍、親朋戚友安慰一下、心理諮詢師疏導一下,病就會好起來。但是,抑鬱症不是「心病」,而是「腦病」,治療應先考慮用西藥治腦,再考慮「心藥」如心理諮詢來輔助治療。「對於中重度抑鬱症患者,我們首選藥物治療。腦內的神經遞質水平不是你聊兩句就能馬上升上去的,單純使用心理諮詢治療抑鬱症是否有效還很難說,但藥物治療效果是很明顯的。對患者來說,一片葯下去,有的當天就能睡著了,漸漸地腦子也能思考了,就有了希望和信心,這比說什麼都有效。」宋崇升說到。抑鬱症不僅要服用西藥治療,還必須足量足療程。張進談到:「抗抑鬱葯起效比較慢,一般要4周左右,很多患者服藥三五天後,發現沒有效果,就失望而停葯了;也有的患者堅持服藥一段時間後,正面效果沒有顯現,副作用卻先到來。由於看不到前景,又難以忍受副作用的痛苦,中途放棄服藥,非常可惜。」大多數能治癒「大夫,我的病能好嗎?」幾乎每一位抑鬱患者在離開宋崇升醫生的診室時都會問到這個問題,話語里透著忐忑與懇切。「會好的,你要相信醫生,積極配合治療」,宋醫生總會給患者信心。黃悅勤表示,抑鬱症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治,若接受正規治療,七八成的抑鬱患者能被治癒。但獲得好的治療效果的前提是早發現、早治療。不少患者和家屬由於對抑鬱症缺乏認識,覺得「不嚴重」,去醫院又怕被貼上「神經病」的標籤,或聽信旁門左道亂「治療」,使得抑鬱症的早期發現和治療率偏低,這樣會延誤治療最佳時機。黃悅勤建議,每個人和家屬都應該多了解、認識抑鬱症,若長期失眠、悶悶不樂、高興不起來,對什麼事情都喪失了興趣,就要有意識地到精神科求助。
推薦閱讀:

抑鬱症和多動症 - 過度用腦的後遺症
【楠蓉書香】臨床發現女性抑鬱症發病率為男性兩倍
問答 | 我抑鬱快十年了,還能好嗎?
表觀遺傳修飾在應激誘發抑鬱症中的作用

TAG:心理諮詢 | 抑鬱症 | 情緒 | 心理 | 大腦 | 思維 | 諮詢 | 抑鬱 | 控制 | 行為 | 治療 | 意志 | 單純 | 心理諮詢效果 | 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