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古鎮——晉商古道上的商旅重鎮

青龍古鎮原名青蒿嘴,因為當地盛產青蒿這種四季常青的中藥材而得名。清嘉慶年間,當地鉅賈王繩中為大清捐銀百萬兩,皇家賞賜「百萬繩中」匾額一塊和綉有「青龍」圖案的大旗一面,示意滿漢一家,從此菁蒿嘴便更名為青龍鎮。

發跡之後的王家不忘故土,在家鄉依其南北5華里上下起伏、左右彎曲的地形,仿北京頤和園昆明湖東文西武構築手法,東建文昌祠、西設龍王廟,北築鳳頭寨,形成東文西武、南龍北鳳、龍鳳呈祥的總體布局,形似一條活靈活現的巨龍。

明清之際,晉商古道從青蒿嘴穿過,做為太原以北的首鎮,南來北往的客商在抵達太原府之前後離開太原府之後,通常都要在這裡住宿休息。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人文歷史,使得青龍鎮逐漸商賈雲集、店鋪林立,成為晉商古道上的商貿重鎮,它同時還兼有軍事、驛站等多重功能。

從2006年開始,青龍鎮陸續修繕,目前已初具規模,雖然還沒有正式開放,但前來遊覽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電影《血滴子》、電視連續劇《晉陽秋》、《李家大院》、《紅軍東征》等多部影視劇均在這裡拍攝。

地理位置

青龍古鎮位於太原市陽曲縣侯村鄉,緊鄰208國道、楊興大道。

門票

青龍古鎮目前還沒有開始收門票,地道單獨收取20元門票,停車場小型客車收費10元。

遊覽時間

瀏覽時間2至4小時,主要景點及建築有:真武閣、泰山廟、呂祖洞、燈山、工農兵大禮堂、老電影館、千佛閣、龍王廟、文昌宮、養和堂、官帽樓、九窯十八洞、地道以及院落等,關帝廟等部分仍在修繕的建築和大院尚未開放。地道入口在文昌宮東側小街的北方。

█ 青龍古鎮的街道

█ 真武閣

█ 泰山廟

█ 燈山

█ 千佛閣

█ 文昌宮

█ 地道

交通

公交:904路公交車(東客站至陽曲縣),可從東客站、小東門、敦化坊、動物園、北宮、尖草坪等站乘車,在青龍鎮村下車,公路對面即是。

自駕車:青龍鎮緊鄰208國道西側、楊興大道東側,交通便利。

線路1:解放北路→恆山路→鋼園路→208國道→青龍古鎮正門

線路2:濱河東路→楊興大道→青龍古鎮出口→青龍古鎮北門。楊興大道的交通指示標牌尚未安裝,注意在下穿太原西北環高速公路高架橋後從第一個出口駛出,右轉即到。

線路3:G55(大運)高速公路,陽曲鎮出口下高速後沿208國道北行約3公里。

線路1下車後徒步距離較短,但208國道路窄車多。線路2走楊興大道,雙向六車道,車輛較少,路況較好,但下車後徒步距離稍長於線路1。

餐飲

青龍古鎮周邊目前有王家花園等多家農家樂餐飲,提供當地特色餐飲服務,價格適中。另有多家大排檔,提供麵條、涼粉、碗托、灌腸、莜麵、麵皮等小吃。

█ 古街上提供餐飲服務的大排檔

█ 古鎮民居

█ 修繕備用的門板

█ 集體參觀的小學生們

█ 偶遇的僧人

遊記三章

  晉商古道上的青龍古鎮

  本文作者:邢占平

  位於太原陽曲縣的青龍鎮,古迹林立,商鋪密布,傳說是當年山西人走西口的必經之地。

  沿著門樓走進鎮里,兩旁的商鋪大多被工程布圍著。沿街一路走來,曾經門庭若市的街巷已失去了過去的繁華,代表古道當年車水馬龍的車轍印記也因為開發的需要,被新鋪上的青磚石條覆蓋,整個街道被現代人已打造成透著山西明清時代氣息的商業街,看上去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但它缺少的卻是歷史的那份厚重和人們對往事的懷念。

  青龍鎮以前不叫青龍鎮,叫青蒿嘴,只因為嘉慶年間,村中首富王繩中為大清捐銀100萬兩,皇帝賜綉有「青龍」的錦旗一面。為紀念這一盛事,故改名為青龍鎮,但另一種說法是青龍鎮整個山勢和走向頗像一條騰飛的龍,故此得名。也許是鄉民們對中華龍圖騰的一種崇拜,也是對美好未來的一種寄託。

  我們走在南北走向的大街上。有村民告訴我們,這條街全長2.5公里,且每隔一里都有一處村閣。以前這裡車水馬龍,南來北往的商人不計其數,作為軍事要塞和古道驛站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後來戰事減少,政府又鼓勵與外貿易,於是這裡又成為重要的商業通道。至於怎麼形成當年那種繁華的規模,這主要是王家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傳說,王家一位先人早年就隨官商四處經商,具有很高的經商本領,所掙銀兩又不斷擴充到自家店鋪,加之,地理位置優越又是交通要道,規模越做越大,形成當年首屈一指的富豪人家,青龍鎮也成為南北貨物交流的集散地。至今,鎮里80%的房產仍屬於王姓家族的。在山西這麼大規模地興師動眾建造院落在全國實屬罕見,但這裡卻有一個天大的、山西後人不知但卻值得歷史學家探尋的秘密。當年,王家在青龍鎮興師動眾大興土木也引來了一些嫉妒的說法,為遮人耳目,王家便編出了一個美麗的傳說:說是王家在一個黃道吉日為兒子舉辦婚慶大典,眾村民前往賀喜,遠處一位白衣老人也要前去祝賀,並聲稱要在洞房住一夜。眾人見狀,紛紛勸說主家,此人身穿白衣在中國北方視為大忌,會給主家帶來晦氣,但好客的王家不但接受了白衣老人的祝賀並且滿足了他的要求。結果第二天早晨,主家喊這位老人出來吃飯,左喊不答應右喊不答應,推門進去一看,驚得全家人目瞪口呆,哪有什麼白衣老人,只見床上一堆銀子貌似一個小銀人,全家人不知所措,又驚又喜。這難道是上天的安排,給了王家發財的機會?從此王家也就發達起來,成為青龍鎮一帶富可敵國的晉商。

  崇禎十七年,潰敗後的成兵把明朝200多年積累起來的財富洗劫一空作鳥獸散,夢想著把財寶藏匿民間將來享受富足的生活,不曾想被清兵追到現在的陽曲縣。為了不至於人財兩空,大部分財寶被沿路掩藏起來。有人說,王家發達的主要原因是得益於李自成的敗兵之財。由此,讓人們聯想到山西在清朝時的那種輝煌是否與這有著某種聯繫?我們無從考證,但山西人善經商、誠信守用的生財之道為山西贏得了盛譽。

  在一座村閣前我們停住腳步。村閣通南北,下有一磚券門洞,厚實的牆體上建有木構樓閣,時時向人們顯示著這裡曾經有過的繁榮。步入街道,左邊的戲台在白雪的映襯下,顯得寂寞落魄,似乎有一種埋怨,只有村委會院子里的裊裊炊煙傳遞出一種生機,代表「文革」時代的「工農兵禮堂」和禮堂兩側的「知青樓」已是空堂樓寂,只有被石灰水覆蓋的紅字標語隱隱露出那個時代的特徵。

  繼續向北,正在修繕中的文昌祠已有了當年的模樣。站在小山坡上,望著川流不息的大運高速公路和據說是李自成的藏兵洞,心中的那份自豪油然而生,今天的山西終於可以沿著祖先探索出的路續寫輝煌了。

村西南的龍王廟、泰山廟,村西北的老爺廟、關帝廟、永和堂、雙忠閣,無不透射出青龍鎮當年的耀眼。只可惜由於戰亂和人為的毀損,留下的只是殘垣斷壁和美麗的傳說了,但它所折射出的卻是那種滄桑美和山西人的開拓精神。

█ 青龍鎮修繕後的院落

青龍鎮軼事——修繕之前的青龍鎮是什麼模樣?

本文作者:山海有情,作於2005年

  朋友約我去青龍鎮遊覽,說是文化古迹密布,景色獨特。久居省城從未聽說身邊有這麼個古鎮,好奇之餘便驅車前往。

  青龍鎮位於太原市北約20公里處,距離陽曲縣城4公里,南依108國道,北鄰原太高速公路。車出市區,沿108國道北行約一刻鐘進入陽曲縣境,繼續前行,見路邊一通石碑上書:青龍鎮。左轉下坡,一座村落展現在眼前,呵,這麼快就到了啊。

  據《陽曲縣誌》記載:此鎮原以青蒿茂盛,取名青蒿嘴,後因村莊順河岸修建,蜿蜒曲折,形似巨龍,故改稱青龍鎮。

  進村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樸的門樓(當地稱崗),鎮中原存五崗九窯十八洞,均為磚木結構,上築樓閣,現僅存這一處,位於村西道口,是北達塞外,南及太原的古驛道必經之地。昔日慈禧太后為避八國聯軍西赴長安,進山西,過石嶺關,沿古驛道途徑此崗,夜宿王家花園,王氏族人王繩中獻白銀百萬兩做皇家盤纏。後來光緒帝御筆題匾「百萬繩中」欽賜王家,並授刑部員外郎,青龍鎮名聲大振。現雖古道易轍,卻依然能感受到當年九里宮車十里塵,三千粉黛百官輦的浩浩皇威。

  古崗腳下有50里路碑一方,站在此處距古太原中心恰好50里路。西側是座古色古香的二層樓閣,為王氏宗室所築「養和堂」,初建於清康、雍盛世。樓體一高一低,造型俊秀,現為學堂,朗朗書聲,不絕於耳。隔道相對,矗立一座「工農兵禮堂」是文革時的建築,禮堂兩側的青磚排樓原為「知青樓」,歲月蹉跎,現在早已人去樓空,靜立無語,似在追憶當年上山下鄉、戰天鬥地的火熱場面。禮堂背後的山上還殘存著侵華日軍的梅花碉堡,戰壕依然,彈孔密布,真實地記載了中國人民英勇抗擊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壯烈場景。

  時近黃昏,古鎮的廟會剛散,沿老街漫步,不時有老鄉與朋友熱情地打招呼。據朋友說鎮內原先古迹甚多,有龍王廟、文昌祠、泰山廟、雙忠閣、永和堂、關帝廟、門崗樓……等等。因歷年戰亂以及文革期間人為的毀損,僅留前述古迹與殘垣斷壁,蕭然引目,鵠立孤守。

  繼續北上,一道高坡上,一飛檐斗拱的小廟兀立頂峰,緩步上行穿過一道殘缺的門洞,一座古色古韻的大殿與兩側殘缺不全的配殿顯現眼前,這裡就是著名的文昌祠遺址。主殿大樑上「大清乾隆年」的字跡清晰可辨,昭示著古廟的悠久歷史。文昌祠前卧跌《圓通經碑誌》石碑一通,「大清雍正六年歲次戊申孟冬」依稀可見。相傳文昌祠原生有一棵青蒿,桿莖六、七公分,四季常青,折其葉可治百病。昔人視其為靈物,修寺廟迎祥納瑞,一時人傑地靈,興隆昌盛。可惜後人不知珍惜,竟然根除賣與南人,遂使此地衰落,雖為傳說,但祠里青蒿遍布卻是事實。

  由文昌祠西望,對面山樑一叢古建築輪廓精美,朋友說那就是青龍鎮的寶地——龍王廟,文昌祠有一地道可通那邊,可惜地道現已被阻塞了。移步下樑,轉到西側的高地,門前一老師傅啟門將我們引進龍王廟。廟雖只有一進,但院內地面的青磚縫隙里,長滿各類藥材,自然生長,連年不斷。大殿內供奉著四海龍王,每年農曆二月二——也就是「龍抬頭」的日子,附近的村民都要到龍王廟裡來祈雨求福,大家將龍王裝扮一新,抬上轎子巡街,還要為龍王爺唱戲三天,那時節,是古鎮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

  鎮內現存不少深宅大院,龍王廟腳下一處古宅,隱映在蔥鬱的樹木中,此處即是青龍鎮王氏祖居——靜安園的舊址。據王氏後裔王翼講,靜安園當初規模宏大,園外建有懋德樓、佛蔭樓、三爵樓等精美的樓閣,後花園樹木蔥籠,流水潺潺,上花園、下花園均仿江南蘇州園林建造,亭台水榭布局精巧。花亭曾有傅山先生所書「德香」匾額一塊,最高處的巽閣上有何紹基的行書對聯:「鳥鳴洞口鳥呼鳥,花壇山頭花戴花」。花園風格獨特,中原無出其右者,絕不遜色於現在的喬家大院。

  漫步園中,從小園柴扉、菜畦壟壟、古木參天、假山土丘、殘垣斷壁里,仍能尋找出當年繁華的痕迹。園中一株北國罕見的木瓜樹生機勃勃,令人稱奇。小園的角門虛掩,漆痕斑駁,後門外一條羊腸小道曲折盤旋向溝底延伸而去,據說直達北側另一高地——鳳頭寨。

  靜安花園在抗戰時期曾先後駐防國民黨第二戰區的部隊和日軍松本部隊,人為毀壞嚴重,所有建築在硝煙瀰漫的抗戰歲月均被日軍飛機炸毀,直令今人扼腕長嘆。建國初期,省城建造迎澤公園,1956年將此園的假山石大部分運走,如今迎澤公園正面的假山石即來源於此處,據說上海豫園裡也有此處的兩塊山石。

  鎮東有一高地,上有一高約十餘米的土丘,是古鎮的制高點,相傳為古代諸侯紛爭時所築烽火台。登臨其上,極目遠眺,遠山蒼茫,夕陽如火,正臨山巓,西面幾十里外的文廟樑上的烽火台與之遙相呼應,眼前似呈現「旌旗十萬草木腥,烽火連天劉武威」的金戈鐵馬的戰爭場面。

  站在此地俯視古鎮,地勢起伏,蜿蜒曲折,古迹隱現,水土相合。細觀鎮中腹地,兩支高高的黃土山樑,東西分列,北向延伸,山樑間是沿街民居,順山勢向河谷蜿蜒而去。東首山樑上是文昌祠,西面山樑上築有龍王廟,兩道山樑恰似龍首兩角,兩座古建築好像一雙龍眼俯視古鎮,龍首前方的楊興河如蛟龍吐水,果有卧龍藏蛟之氣。這條河流在此融匯了雲中山系、系舟山系之水脈,每逢六月十八龍王廟會,雷公電母、風雲際會,瑞雨紛飛,潤澤四方。

  河對岸,是隱現在新式村落里的關帝廟,廟對面是古戲台,登臨古戲台,卻是滿目瘡痍,蒿草遍地。但寬敞的舞台,褪色的雕樑畫棟依稀能想起當年繁華模樣。關帝廟後的山坡上據說還有李闖王的遺迹,因時間不足未及探訪。

  鎮東北一高地為鳳頭寨,與龍王廟遙遙相對,寓意龍鳳呈祥,原築有觀音閣、奶奶廟,現在只留三通碑石記載著當年的構築規模。

  青龍鎮王氏家族為太原王氏最為興旺的一脈,現存王氏家譜記載僅清初至民國間,歷任官職中有三品3人,五品17人,七品100餘人,龍鳳齊聚的青龍古鎮果然是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

  目前青龍鎮已經列入陽曲縣旅遊事業開發規劃,建好後的景點將有八十多處,如果進展順利,幾年後,省城郊區將又增添一個多姿多彩的遊覽度假好去處。

  夜色降臨,走在古鎮的高地上,古鎮的點點燈火,蜿蜒勾勒出一條龍的輪廓。

邂逅青龍古鎮

本文作者:八角茴香

邂逅青龍古鎮,只是一個巧合。而那滿目的蒼勁的黃土與厚重的土黃,卻永遠瀰漫於我的心底,永遠不會散去。

那是09年春天的早晨,地質課去太原市陽曲縣進行有關黃土的實習,我們才有機會見到這個埋沒在廣袤的黃土高原中,行將消逝,卻又行將還俗成為旅遊景點的,荒涼的古鎮。

微冷的清晨,舉目的那一瞬間,朝陽的那縷金色為我和古鎮的城樓蒙上了一絲淡淡的紙醉金迷。剎那的失神,便穿越了古今。是幻覺吧,我想。

最繁華時最凄涼,最明亮時最悲傷。

那棟如今看來只能算殘破的城樓,在六百前想必也是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吧。略微昏暗的城門,承載過的是那些已經湮沒為歷史塵埃的悲歡離合。那些故事,那些仕途理想,那些恩怨情仇,甚至那些一閃而過地發生卻從未留下任何痕迹的偶然地回眸,牽手,離別。

城牆斑駁的青石泛著黃土的色彩,這註定是青石在北方黃土高原的命運。沒有煙雨江南潮潮的梅雨,也沒有青石板上暗綠的苔蘚細細吟唱的愛情,沒有答答的馬蹄,更沒有美麗的錯誤。

像山西的大部分明清古城鎮一般,青龍古鎮亦是商業重鎮。古鎮的人們默默地利用著交通的便利以及各種天時地利,巧妙地經營著自己的一份產業。粗獷的北方漢子,不像莘莘學子們做著總有一日居廟堂之高而指點江山的美夢,也不像江南才子們日日與佳人小姐們吟詩作畫來消磨生命,他們更願意踏踏實實做自己應該做的,掙得這真真實實產業以遺後人。實在的男人們。

於是,古鎮里遍布著各式各樣的透著山西大院氣息的房子。我喜歡一個人遊盪在空曠而蒼涼的街道,沒有鋪過的滿是黃土的路,望著兩邊沒有生氣大門緊鎖的房子,或者盯著某個門口猴狀的拴馬樁出神,想從那靜默的猴兒眼睛裡看出一些不屬於現在的東西。於是乎,在這片土黃色的海洋里,我覺得異樣的滿足與愜意。閉眼迎上朝陽,七彩變換的色彩,我聽到了祖先們的滿足的低語。也許,未來如何,他們並不在意,這樣,很好。

伸手,輕觸早已乾裂風化的木門,那粗糙而略有刺痛的觸感,似乎用低沉的嗓音訴說著歷史的變遷。「吱吖」推開,有著隱隱的迴音,之後又是沉寂。安靜的小院,厚厚的門遮,高高的閣樓,長長的迴廊,暗暗的木窗。一切的一切,在輕輕向我耳語:那是一段輝煌的歷史,而且,僅僅是歷史。

登上高樓,目之所及,浩瀚無邊的黃土高原。未散盡的晨霧籠罩下,那些黃土塬,黃土梁,甚至高聳的黃土柱,永遠在靜靜的凝望著她的子民們,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黃土高原上的人們,依舊用黃土的精神創造著屬於全人類的財富。滿目的黃土高原中,之間筆直的國道穿越其中,亦如那蒼老了的城樓,飛速而過的汽車,亦如當年熙攘的人群。他們向著遠方賓士。偶爾,會有人回望一下路邊這座行將就木的古鎮,然後迅速回頭,繼續前行。

推薦閱讀:

旅遊急救常識_小城故事商旅網
你有哪些必備的出差神器?
商旅人士佳選 三萬元你能選擇哪些手錶|手錶|腕錶|商旅人士
升級飛豬,破繭重生的阿里旅行,能成為阿里「全球賣」戰略的排頭兵嗎?
2016年旅遊業發展趨勢?

TAG:古鎮 | 晉商 | 商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