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嬰兒禁忌

嬰兒,一般是指人周歲以內的一段時間。這期間是人的生命最脆弱的階段,需要各方面嚴格的護衛、細心的照顧才行。在特別看重子嗣的中國,對嬰兒有著豐富的看護經驗和諸多的禁忌事項。始生忌中國人重「始」,總以為「始」為「終」兆。所以嬰兒剛剛生下的時候,有許多類似占卜的俗信,相信是以後嬰兒成長過程中的徵兆,其中,屬不吉或凶厄者,是謂忌諱。(1)產期變異忌俗信在臨近產期的某月份上生產,可以兆示生下的嬰兒是否能夠成活。一般是懷胎十月,正常分娩。如有異常,則俗語有「七成八不成」、「七成八敗九難育」的說法,即是講,如果早產,七個月時早產的嬰兒尚能成活,八個月、九個月早產的嬰兒倒難以成活了。據說這種俗見還是挺效驗的,很可能是民間對大量早產嬰兒成活與夭折的經驗的正確總結。過去,有的民族對懷孕七個月生下的嬰兒,還要作進一步的占卜(神判)才能決定棄、養。據《中華全國風俗志?苗族》云:「(僚人)婦人孕七月生子,置之水中,浮則養之,沉則棄之。」另外,還有「男怕生前,女怕生後」,「男怕超前,女怕落後」的說法,這是從嬰兒性別上總結出的產期變異後果。意思是講,男孩怕不足月而出生,女孩怕超月份出生。假如男孩超前出生,女嬰落後出生,恐難成活。(2)多胎不站忌如果產婦前邊有幾胎連續未成活,舊時,東北一帶俗以為此屬「多胎不站」,是犯了「白虎吃子」的忌諱,很可能此胎仍然不活。其破法是:等胎兒生下後,將灶上的大鍋掀起來,把赤身的嬰兒從鍋上口送入灶內,然後從灶口接出。因為民間有「死孩子走煙囪」的說法,這樣做的意思是表明孩子沒被「白虎」領走,給拉回來了,也就意味著災難祛除了。當地有些孩子的乳名叫作「拉鍋子」、「虎剩子」,大約就是源於此俗的。(3)生辰忌「八字」是中國特有的能夠寓人一生命運禍福於其中的信仰習俗。嬰兒呱呱墜地,其「八字」就確定下來了。「八字」,不過是以干支排列出某人出生的年、月、日、時。人的出生時間是難以自定的,然而中國民間卻迷信,人的命運全在於出生的那一瞬間。漢族人的「八字」是必須記清楚的。否則,不但無法求人算命,不識前途吉凶,甚至將來長大後連找配偶結婚都有困難。因為,在那篤信「八字」命的時代里,不知「八字」,不知命運的人就像一個來路不明的「黑人」一樣,是沒有人敢跟他談婚事的。漢族古俗,忌嬰兒與父親同月出生。據《風俗通義》云:「不舉父同月子,俗雲妨父。」所以嬰兒「八字」與父親「八字」月份上兩字相同,是犯忌諱的。這種習俗信仰也影響到許多其他民族。例如白族也必須記住嬰兒的「八字」。並且,嬰兒一出生,就須請算命先生排「八字」,算本命,如果「八字」上有與父母的「八字」正沖(如子、午卯、酉)的,便很忌諱。必須把這嬰兒拜寄給別人或神靈,或於大路口上立指路碑,以消除隱患。在「八字」命相中,生年還忌屬羊。據說羊年出生的人會遇到各種災難。俗話說:「十羊九不全。」但據有人調查,屬羊的人和其他屬相的人情況是大致相同的,並無所謂一定有所「不全」的現象。許多屬羊的人父母健在,兒女齊全,自身也無疾病殘廢等情況。可見,這只是一種盲目的諱忌。而且,這種在嬰兒出生時就判斷其命運的做法本身就是不科學的。在嬰兒出生方面,舊時,中國有幾個日子是很忌諱的。一是正月的初一、十五;一是五月初五;一是七月十五。正月里,是過年的閑暇熱鬧日子,如果嬰兒趕在正月里出生,俗以為是嬰兒性毒,不讓父母安生,好容易過年時想輕鬆一下,歡樂一下,一生孩子,又很緊張、繁忙,甚至於還要擔心、害怕、受苦、受累。所以忌諱此時生的孩子,說是長大妨父母。河南一帶有俗語:「男怕初一,女怕十五。」初一是年節,年節出生的男孩,命大。過年不能打罵小孩,所以這孩子將來父母不敢管教,會妨父母的。正月十五,是元宵燈節,正是觀燈的時刻,女孩這時出生,大人不能觀燈游賞事小,還恐怕女孩生在這個時辰,長大了會貪玩耍,無管教,成為一個「瘋丫頭」,克傷父母。據說,民間曾有把正月十五出生的女孩兒拋棄不要的事情。「五月五日生子不舉」,在中國民間的影響是很普遍、也很久遠的。據《風俗通義》云:「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又據《史記?孟嘗君列傳》所云,五月五日生子不舉的原因是,「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而《西京雜記》又云:「俗諺舉(五月)五日子,長及戶則自害,不則害其母。」民間還一種說法,是說這一天出生的人,因五、戶、父、母,同音,所以有妨於「門戶」,有害於父母。男克其父,女克其母,實際上,整個五月,舊時民間都認為是惡月,五月五日又稱「五毒日」,是不吉祥的。這一天生下的孩子,或有「五毒」轉生、投胎之嫌,故而民間這一天中常有棄嬰、溺嬰之舉,實為迷信所害。這一習俗的影響,也曾達於上層社會,如《世說新語》、《孝子列傳》、《宋書》、《唐書》等典籍中都有五月五日生子不舉的記載,據說因為此俗的「威力」,連五月五日出生的宋徽宗也不得不隱匿自己的生日,而改作十月十日出生,並定為「天寧節」。當然,這一禁忌本來是毫無科學道理的事情,所以,古時就有人反對過它,如孟嘗君。如今,就更無多少人還相信它了。七月十五日,舊時俗稱「鬼節」,民間有放河燈的習俗。俗以為這天是野鬼還陽的日子。這天出生的嬰兒,多半都是野鬼托著蓮花燈轉世投胎而來的。這日生的孩子長大後不好管教,會克害父母,北方多有此說。河南林縣還有七月十五日是牛、驢、騾、馬生日的說法,大概以為野鬼在這一天多數轉生為牲畜而為人們效力了吧。人們在這一天不役使牲畜,還要善待之。而民間,也就因此而忌諱說人是七月十五日出生的了。只有開玩笑、罵人時,才說:「你是七月十五日生。」可見七月十五日出生是人們非常忌諱的事情。(4)仰俯忌黑龍江一帶有以嬰兒生時仰俯來卜日後是否好淫逸的習俗。有些老年人愛打聽剛生下的嬰兒是仰臉來的還是趴著來的,如果女仰、男俯,則認為不吉。尤其女仰,忌之更甚。(5)便溺忌民間忌諱嬰兒剛出生就大小便,俗稱此為「屙爹尿娘」,據說意味著孩子命硬,會克父母。對此忌諱的破法,各地不一。河南林縣一帶是抱起嬰兒,將其頭在牆上輕碰三下,便可化解了。台灣民間常常事先做好了禳祓的準備,在產房內放置一壺清水,等嬰兒一旦生下時就便溺,連忙用清水將其大小便沖洗乾淨,也就相安無事了。(6)啼聲忌正常的嬰兒降生,都伴以哇哇的啼聲。聽到嬰兒的啼聲,產房內外的人都一顆心放到了肚中,喜笑言開。如無聲無息地降生,則令人心焦,無聲無息表明嬰兒呼吸不通,必須趕快搶救。民間常常倒提嬰兒雙腿,輕輕拍打後背,使嬰兒氣出聲發。古時,也有用灌暖水、捋臍帶或用蔥白慢慢鞭打的辦法,使嬰兒發出啼聲的。如果嬰兒降生後,較長時間無聲響,便是凶厄的徵兆了。古醫道又有忌嬰兒啼聲斷絕,散、深等說法,以為嬰兒初生時啼聲連續緊湊者壽,啼聲斷絕、或時斷時續,或又突然很急迫者不壽,啼聲散者不成人,啼聲深者不成人,這也反映了民間從嬰兒始生時的啼聲中判斷吉凶禍福的俗見,有些還是有一定道理的。(7)逆生、橫生忌逆生,是先生出腳,後生出頭。這種嬰兒降生的情況,多數屬難生。民間很忌諱的。俗說:「逆生者子孫逆死,順生者子孫順亡。」意思是,逆生者,雖成活了,亦不得好死。橫生,就更是難產了,常常是先生出手來,這是很危險的,往往導致母子雙亡。所以民間最忌「橫生」、「倒養」。有時罵人時,還以此來詛咒對方。(8)寤生忌寤生妨父母,古來忌之。《春秋左傳?隱公元年》云:「庄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後雖有「黃泉相見」的故事流傳,但最初庄公因寤生遭忌,確是無疑的,可知這是當時就已存在著的一種嬰兒始生禁忌。然而,何謂寤生,歷來卻眾說不一。官字本意為「睡醒」,或根據此字意,林明峪先生在《台灣民間禁忌》中說:「寤生子,指嬰兒一墜地即能睜開眼睛看人,屬不正常現象。」今人也多有從此說者。而與此說恰恰相反,東漢學者應劭在《風俗通義》中卻又有另一種解釋,他說:「不舉寤生子。俗說兒墜地未能開目視者,謂之寤生,舉寤生子妨父母。」(見《風俗通義校釋》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9月版第435頁)。這兩種說法雖然意思相反,但有一點卻是一致的,即推論寤生與否的根據都在於眼睛的開合方面。另有一些說法,卻不與此同,據《辭海》(1979年版)「寤生」條云:「逆生,謂產兒腳先下。」其根據為「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豫部》:"寤假借為牾,足先見,逆生也。』」顯然,這裡是把寤生解釋為一種難產現象了。和這一解釋幾近將反的另一種說法,似乎又把寤生解釋為一種順產現象了。而且順產之容易,竟使產婦不自察覺地生了下來。例如,晉?杜預、唐?孔穎達便持此說。他們在《春秋左傳?隱公元年》「庄公寤生,驚姜氏」的註疏中意見是一致的。杜預在「注」中說:「寐寤而慶公已生,故驚而惡之。」孔穎達在「疏」中又進一步說:「謂武姜寐時生庄公,至寤始覺其生。故杜云:"寐寤而庄公已生。』」這裡說姜氏是在睡著時生下庄公的,當她醒來發現庄公已經降生了,便以其「寤生」而惡之。以上所舉四說,大相徑庭,莫衷一是,筆者因無深入的探究,也不便指定某說正確與否,姑且羅列於此,以期明君指教。不過,無論寤生是其中的哪一種,其妨父母的禁忌俗信,總是存在於民間的,或者至少是曾經於民間存在過的。(9)有須忌俗以為嬰兒始生即有鬢須者為怪異,謂其妨父母。《風俗通義》云:「不舉生鬢須子。俗說人四十五乃當生鬢須,今生而有之,妨害父母也。」俗間又忌初生嬰兒額上有旋毛,以為其子早貴,會妨父母。(10)有牙忌嬰兒始生即有牙齒,據信會克父母。(11)余指、豁嘴忌嬰兒有餘指(多為六指,即拇指上多長出一指),或缺唇豁嘴,俗以為不吉。哈尼族以為在日蝕或月蝕之日婚娶會生六指兒和缺唇嬰。舊時,若有人生下六指(趾)嬰,則視為大不吉,全寨必「竜(lónɡ)」多日。嬰兒被處死,嬰兒的父母被逐出寨門,房屋燒毀,財物分盡。許多人曾因此被摧殘得家破人亡。如今,此俗已被革除。(12)畸形忌畸形兒系指初生嬰兒形體非同一般,如連體嬰、雙頭嬰、多臂嬰等等,民間謂之怪異,俗信以為大不祥,多棄之。又以為能光示國運、世運。《風俗通義》云:「光和二年,洛陽上西門外女子生兒,兩頭異肩,四臂共胸,俱前向,以為不祥,因棄去。朝廷瞀亂,上下無別,二頭之象也。」民間還忌初生嬰兒骨胳不健全,以為不能成活。據說:「兒生枕骨不成者,能言語而死;尻骨不成者,能倨而死;掌骨不成者,能匍匐而死;睡骨不成者,能行而死;臏骨不成者,能立而死。」(13)陰部白赤忌   初生嬰兒,忌陰部白赤。據說,男孩剛生下時陰囊下白赤者死,卵縫通達黑者壽。(14)一胎多子忌雙胞胎、多胞胎,因各族習俗不同,抑揚不一。漢族等許多民族不忌雙胞胎,俗以雙胞胎為喜事,大吉大利。但古時漢族也有忌一胎生三子的。據《風俗通義》云:「生三子不舉。俗說生子至於三,子似六畜,言其妨父母,故不舉之也。」現在,人們對一胎生多子已不再有什麼忌諱,多是顧慮、擔心如何能夠更好地撫養他們健康地成長。過去,也有一些民族很忌諱一胎生多子的。例如,雲南西雙版納哈尼族就特別忌諱婦女生雙胞胎,以為是怪異事,大不吉,須要「竜(lónɡ)」。由全寨的首領和主持宗教迷信活動的儒瑪下令處死嬰兒,驅逐嬰兒的父母,燒毀房屋,分掉財產。若當事人富有,可請儒瑪做九天「大禮」,大量殺牲獻祭,才可回寨居住,但一年內仍不得與他人交往,並從此不能參與全寨性的宗教活動,家貧者,無力做「大禮」,只好遷居他寨,或棲身山野。此俗現已革除。(15)肚臍忌嬰兒出生時,忌肚臍帶盤住脖子。民間俗稱「犯鎖」、「雙掛珠」等。是大不吉利的事情。俗以為此兒難活,或者即使活了,將來也要被扼殺或有上吊的厄運。東北一帶有「破鎖」的習俗。遇上「犯鎖」的嬰兒降生,要由產家的人將一把鎖頭鎖在臍帶上,然後將鑰匙交給助產士,由她把鎖打開,就可以破災免禍了。等嬰兒安全生下後,產家還要向街坊鄰居討要七家的大錢(古銅幣),用七家不同顏色的綵線將大錢一一串起,掛在嬰兒項上,叫做「長命鎖」,直到六七歲時,才能摘下不帶。台灣遇到「雙掛珠」的情況也深以為忌,嬰兒長大後,要多次請巫師禳災,以期消除災厄。嬰兒的臍帶,忌小,忌臍中有血。否則,不吉。斷臍時,忌諱用刀剪。如非用不可時,應在懷中暖一會兒。否則,恐嬰兒中「臍風」。斷臍時,一般是先沐浴,後斷臍,忌諱先斷臍後沐浴,以免臍帶內進水。斷臍後,忌諱包裹得太緊太厚,忌尿浸濕,忌風寒邪氣。臍帶間,據信藏有嬰兒的本命元神,所以,肚臍帶忌亂丟棄。否則不吉(參見本書「產地禁忌」一節)。舊時北京一帶還有忌臍帶五日落的。俗以為五日落臍的嬰兒,必忤逆不孝(參見《中華全國風俗志》)。(16)性別忌漢族俗重生男,忌生女。生男民間稱「大喜」,生女則稱「小喜」,或稱「如意」。又男曰弄璋,女曰弄瓦。俗諺云:「生個男子滿堂紅,添個女孩年年窮」。「生個閨女,灶王爺噘嘴三天」。舊時,有溺女嬰的現象。其他一些民族也有此俗。塔吉克族生男孩,鳴槍三響或大喊三聲,祝其長大英武有為;生女孩則在其頭旁放一把掃帚,願其長大後善理家務。都是重男輕女的思想體現。由於俗重生男,諱生女。所以產婦生下嬰兒,忌問是男是女。一是怕生了男孩時,一經說破,萬一嬰兒不成活,就應了「樂極生悲」的俗話,會給家人帶來痛苦;二是怕生了女孩時,一經道出,被產婦聽見,會令她心沉氣悶,有傷身體和精神。如今,實行計劃生育,一對夫婦一般只生一個孩子,俗間仍還是以為生男比生女好。在「從妻居」的時代和一些「從妻居」的民族中,也有「俗重生女不重生男」的,如古代沿海一帶民族和如今台灣高山族中就有此俗存在。以上所談嬰兒始生禁忌,遠沒有概全民間對嬰兒初生時的諱忌。民間各處還有許多很細微的禁忌事項。有些禁忌雖屬極個別的現象,並不見得能夠稱之為一方一地的風土民情,但其中對嬰兒初生時的視察之重視以及由此而呈現出的占卜心理卻也是值得注意的,如民間盛傳的包公,就曾因其生時面黑且丑而被丟棄了。若不是其嫂將他撿抱回來,撫養成人,那「包青天」抑惡揚善,為民除奸的千古佳話,便也就無從談起了。可見民間對嬰兒初生時的狀態是很看重的,有時一些並不見得怎樣嚴重的怪異現象,也極易引起父母的諱忌,並且會因此而拋棄自己的親生骨肉。為的是將來不致於受到他(她)的克害。如今,人們對生育的問題有了較為科學的理解,這類禁忌習俗,才漸漸失去了那種「瘋魔的威力」。

育養忌嬰兒初生,如果一切順利,安定下來,接著便是嬰兒的乳養和照顧了。在最初時期里,嬰兒的發育和養護方面,也存在許多禁忌。因為這個時期里,嬰兒的生命仍是很脆弱的,需要精心地照料,才能發育成長得好。這方面的禁忌,有如下一些:(1)乳兒忌浙江及沿海一帶,民間有嬰兒周天(24小時)討「開喉奶」,亦即「乞奶」的習俗。有些地區有嬰兒降生的第二三天,只讓其喝點甘草水或蜜水,不給奶吃。要到「三朝」以後,才開始餵奶。餵奶之前要先「乞好緣奶」,即向鄰居家討要奶水喂嬰兒。生男孩者要向生女孩家討要;生女孩者要向生男孩者討要。並且,乞奶忌同姓。其意在於祝願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得到好姻緣。被乞奶的一方要是產後四個月的人家。否則,會有「喜沖喜」之虞,民間甚忌之。在哺乳嬰兒方面,忌乳母在熱、寒、怒、醉、房事時乳嬰,以防嬰兒受損。如果請別人乳己嬰,應選身體健康,有福氣的人家。忌用有狐臭、疥癬、癲癇等病的人作乳母,以免嬰兒受感染患病。嬰兒忌喂得太飽,防積食。據說乳兒太飽,會中臍風。(2)襁褓忌襁褓是指包裹嬰兒的布和被褥。一般忌新喜舊,主要是恐新布會損傷嬰兒。又有人說最好是用高壽老人的舊裙襖做襁褓,可保嬰兒長壽。襁褓又忌太厚,俗謂易使嬰兒生瘡,或說易令嬰兒體弱畏寒。襁褓被嬰兒的便溺弄髒,忌洗完後搭在高處晾曬,又忌夜晚不收回室內。否則,俗以為會遭鬼祟,傷害嬰兒。(3)穿衣忌嬰兒降生三朝時,民間一般要給嬰兒洗一次澡,俗稱「洗三」。洗完澡後,可給小兒穿件小褂子,但忌諱穿褲子。其中,迷信的說法,是嬰兒不到一百天不許穿褲子。不穿褲子腿腳靈便,如將夭亡可速轉生。否則,將被絆住腿腳,到了陰間將一去而不復返,實際上,因為嬰兒不受束縛有利嬰兒發育。雙生(雙胞胎)嬰兒,穿戴忌不一致。如雙天子(女)穿戴不一,別人見了會責怪的。大概因其相像是天意,而天意不可違。實則也是以雙胞胎為喜、為榮的習俗下,其父母的一種炫耀心理的表現。(4)飲食忌嬰兒忌食生硬、不好消化的食物。北方忌讓嬰兒吃大米飯、饃、油餅、青菜等,未滿月時,只吃母乳,別的忌食。滿月後,可喝稀粥、麵湯、菜湯、肉汁等,忌食肉類、豆類食品。直到滿周歲後,才能動葷腥。否則,認為嬰兒會積食、生病。南方,嬰兒滿月後,即可開葷,吃米飯、肉食。浙江溫州一帶,還有「叨光」的習俗。即嬰兒滿月開葷時,忌食自己屋裡的食品,必須到人口多的人家辦喜事的地方,去乞取雞、鴨、魚、肉之類的食品來開葷。俗信,可以將那種興旺熱鬧的喜慶之光「叨」回家來,所以叫做「叨光」。如果碰不上這類機會,甚至有一連等待幾個月才給嬰兒開葷的,無非是要圖個吉利。(5)洗浴忌嬰兒宜勤洗浴,否則,恐生疔、瘡。用水要冷熱適中,洗得時間不能過久。俗以為洗浴後用蚌粉撲身,可避邪。舊時給嬰兒洗浴還要擇吉日。有「寅卯酉日吉,壬午丁未癸巳凶」的說法。勤洗浴是好事,對嬰兒健康有益。洗後撲粉,也可爽身。惟擇吉日,無一可取,純屬迷信。洗嬰水,尤其剛生下來頭次洗嬰水,忌諱亂潑,恐會褻瀆神明。據信,嬰兒四個月內,胎神還在附近滯留未去,因而處處仍須小心,如果污及胎神,就將使嬰兒罹難。(6)驚嚇忌嬰兒忌受到驚嚇。嬰兒初來世上,對一切均屬首次感觸,未免奇異驚覺,常常最易被「嚇著」。所以產房內忌大聲喧嘩,忌器物碰撞,忌生人來往,忌燈光過強,忌冷熱物觸動嬰兒,讓嬰兒先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等慢慢長大後再漸次擴大視野,接觸更多的新鮮事物。如一旦嬰兒被嚇著,忌大人大聲喊叫。俗以為可輕輕摸摸嬰兒的耳朵垂,便能使嬰兒安定恢復過來。河南林縣一帶還有一種「掛神鎖」的習俗。為了防止嬰兒的魂魄被驚嚇著或者被生人、野鬼「帶走」、「攝去」,當地人在嬰兒降生後,即用一把鎖,鎖在門上,直到滿月後才開開。或者用紅線穿一到四枚小銅錢掛在嬰兒脖子上。俗以為嬰兒的魂魄也像自己家中的物什一般,是可以用這樣的辦法「鎖定」、「拴牢」的。(7)剃胎髮忌嬰兒的胎髮,一般要在百天日或滿月時剃去。俗說,因胎髮沾染有母體的血污及穢氣,所以要在百天或滿月孕婦出產房前剃掉,以免觸犯神靈。江浙一帶,剃去嬰兒胎髮叫做「打光光」。杭州一帶百日為嬰兒剃髮,叫「百祿」(「祿」讀如「羅」。參見下文「言語忌」一節)。剃時腦門上(俗稱「腦忽門」、「天靈蓋」,或「忽歇頂」)要留足方一寸多的頭髮,叫做「孝順發」。河南、山東等地也有此俗,叫做「胎裡帶」。俗間將所剃之胎髮用紅布包裹好,送到神廟中,求神保佑長生高壽。有些地方,剃去胎髮,還要用杏仁等物擦拭嬰兒頭皮,以避風邪,免生瘡毒。還有一些地方剃胎髮的時間不都在百天日或滿月日,且有男女的分別。如,女兒剃胎髮有選在二十日的;男孩剃胎髮有選在二十四日的,據說是取意「二十四孝」。也有的地方男孩剃胎髮要在滿兩月日,女嬰剃胎髮要在滿一月日。剃胎髮和成人剃頭理髮一樣,有避忌正月之說(參見本書「人體禁忌」、「發須禁忌」一節)。(8)撓腳板忌嬰兒忌撓腳底板,俗以為撓嬰兒腳底板會使其長大後沒膽量,不敢過橋。實則,恐驚嚇著嬰兒。(9)見人忌嬰兒出生後,許多民族、許多地區有懸物忌門的習俗,其中的道理之一,就是忌諱嬰兒見到生人。浙江溫州一帶嬰兒百天以內禁忌出門,外客也禁忌入內看視嬰兒。否則,嬰兒見到生人「犯沖」,對嬰兒不利,甚至會引起死亡。畲族也有此俗,忌嬰兒月內見生人,怕「沖」。瑤族認為有穿白衣、草鞋的外人進入產房,會引起月子里的嬰兒日夜啼哭,不吃奶,不睡覺,後果會是很嚴重的,白族禁止帶弩弓的人進產房去看女嬰,看男嬰倒還無妨。台灣忌屬虎的人看視嬰兒,恐被其「虎性」沖犯、嚇唬著(以上參見本書「產地禁忌」一節)。侗族人家添丁生子,將第一個來家者稱為「踩生」人。若是男踩女嬰,則認為陽氣重,女嬰吉利,易養成人。而踩生者要晦氣三載,主人須熱情招待。若女踩男嬰,則認為陰氣重,男嬰不吉,會體弱多病。踩生者三年內必交好運,但要受到主人冷遇。這顯然是男尊女卑,男祥女晦的俗信在此間的反映。(10)見物忌嬰兒忌見生人,也忌見生物。雲南佤族嬰兒不滿月忌把老鼠、螞蚱帶到家裡來,否則,嬰兒見了身上會起疙瘩。基諾族嬰兒滿月時,獵物和瓜菜忌帶進產房。直到太陽落山後,才能解除此類禁忌。否則對嬰兒不利。(11)搖籃忌鄂倫春族忌往嬰兒搖籃里擱置馬鐙、獵刀和獵斧一類的器物,否則,嬰兒會遭不幸。漢族有忌搖空搖籃的習俗。否則,嬰兒會愛哭,或將遭受不測。搖空搖籃又意味著失去了嬰兒,大不吉利。(12)看戲忌   忌嬰兒看布袋戲、傀儡戲。恐受沖害,或懼怕嬰兒因此而身殘體弱。(13)言語忌河南林縣一帶,生男孩之家,一個月內禁忌說「男」字,怕走露真相,被邪魔拉去。甚至要偽稱是個「女孩」。這一方面說明民間重男輕女的思想嚴重,另一方面也看得出生男孩者是怎樣地害怕再失去他!當人們無比珍視某種東西時,甚至不敢提到它,惟恐一說出口,這東西就沒了。禁忌的作用之一,就是幫助人們維護這種心理的變態平衡。杭州嬰兒百日忌言「百日」,而言「百祿」。因百日專指人死後百天而言,故避之。「百祿」又因與「不祿」同音,不祿者,亦死也。故又讀「祿」如「羅」,以避之。基諾族在嬰兒滿月那天,甚至一整天都禁忌講話,以此來確保嬰兒滿月日的順利度過。漢族大部分地區都有忌言嬰兒有病與否的習俗。說嬰兒有病,固然犯忌,恐其真的病了,或者病會越來越重;如說「這孩子身體不錯,從沒病過」,卻也同樣是犯忌的。因為,說「沒病」若被病魔聽去,提醒了它,倒非叫嬰兒大病一場不可,豈不就糟了。民間還忌議論嬰兒胖瘦。說瘦,怕真的瘦起來了;說胖,怕被神靈誤聽成「嫌胖」的意思,反而使其羸瘦起來。這些都反映了民間在「說凶真兇」、「說吉反凶」之類矛盾心情下的求吉心理。所以,最好的辦法是禁口,處處少說為佳。這也正是民間繁重的禁忌所必然造成的一種死氣沉沉的公共禁約現象。沖犯忌舊時民間「沖犯」觀念很嚴重,動不動就說會沖犯到什麼什麼神靈。尤其在嬰兒剛出生的前幾天里,人們的行動更是百倍小心,甚至頭三天內不敢暢快地高興、熱鬧一番,惟恐高興過了頭,折了嬰兒的福氣,弄個樂極生悲,夭折了嬰兒,到那時可就又後悔莫及了。這種「慎行」恐「觸犯」、怕「沖犯」的觀念,形成了各種禁忌,反映在鬼神信仰方面。俗以為,嬰兒降生後不久,眼睛是乾淨的,乾淨到既可以看清塵世,又可以看清鬼魅。所以,許多時候,嬰兒突然發顫、抽搐,驚恐不安,或者眼睛發直,視線導引不轉,就是他(她)看到了什麼成年人看不到的東西了。正因為如此,出於對嬰兒的保護,要讓嬰兒盡量避開神事,以免在人們還不察覺的時候,被神鬼驚嚇著了。所以民間一般廟會、打醮、道場、佛事、祭祀、朝拜等事,都禁忌讓嬰兒參加或者靠近。一般婚喪事,也忌嬰兒靠近。如果不小心碰上了這類事,要趕緊躲開,並請人占卜化解。天一黑,就不準再帶嬰兒出門了。否則,嬰兒會被野鬼嚇著。南方有床母神靈的信仰(床神有床公、床婆之分,但通常稱作「床母」)。俗信,嬰兒一出生就受到床母的保護。床母還能在嬰兒睡覺時,教導他(她)。俗以為嬰兒睡眠中時有微笑、皺眉、嘟嘴等表情,便是床母正在教他(她)呢。這時候忌諱將嬰兒弄醒,使他(她)「學習」中斷,恐將來變成獃痴。因為有床母信仰,所以也怕沖犯、觸怒了床母。常常要拜床母。拜時要用衣食、香燭等物敬祀,但忌用酒。據說是怕床母喝醉酒,疏忽了看護嬰兒,使嬰兒從床上滾落下來。另外,嬰兒睡著以後,據信床母神還會帶著嬰兒的魂魄四處遊玩。這時候最忌在嬰兒臉上塗抹各種顏料,以防魂魄回來時,不認得歸宿了。如果真的如此,嬰兒會失去生命的。民間許多到寺廟中求過子的人家,真的生了孩子後,要到寺廟中去還願。否則,惱怒了「送子觀音」、「送子老奶」、「註生娘娘」等神靈,會把嬰兒再「收回去」的。還願時除交上許願時說的錢數外,還要用黃金紙包一整塊磚,放在寺廟中,寫上還願人的姓名,用這種方式表達對神靈的酬謝。這是至今仍殘留於民間各地的一種求子還願迷信陋俗。不知何時能夠根除!在台灣,若是替嬰兒禱告神靈,敬奉神明的雞腿與通常敬神的雞腿不同,即雞腿不能屈入雞腹中,而要完全放直。取意使嬰兒「腳骨長,有食福」。敬神的酒也不能像通常那樣分三巡注滿,而要一次斟滿酒杯。取意嬰兒尿大泡,不要一會兒一尿,使母親多洗尿布。從此看到民間是事無論巨細都要依靠神靈的,在敬神求吉祥的嚴肅場合中,竟連雞腿的作用和小孩撒尿之類的事聯想了進來,也是民俗中極有趣味的一例。關於嬰兒沖犯的禁忌,舊時還與「灶神像」和「孩兒燈」兩事有關。據《中華全國風俗志》雲,遼陽人逢朔望必敬灶神。灶神像上繪一犬一馬,俗傳買回的灶神像,像上之犬口若張開,當年所生的嬰孩,必不能長壽;口若緊閉,則嬰兒發育壯旺。所以有初生嬰孩之家買灶王神像,忌諱買有犬張口的。「送孩兒燈」是舊時江蘇一帶的習俗。俗傳用泥捏製成的孩兒燈送至不生育人家,能使之生子。故望子心切的人家遇有人送孩兒燈來,必以酒食相待,且將此燈供奉於堂前。嬰兒生下後,則更要好好敬奉這孩兒燈,好像孩兒燈就是嬰兒的本命一般。如果這個泥偶的手足有所損傷。則以為是神意受到了沖犯,那麼這個嬰兒將來也勢必要遭殘疾。以上這些都是與嬰兒沖犯迷信有關的習俗禁忌,也可見到舊時民間對嬰兒看護的一些神秘觀念。喜禮忌中原一帶最重添人進口。生子養女是一件大喜事,俗中有許多慶賀的禮節。據舊志云:「新鄉縣初生男女,三日報喜。抬禮盒,用米、面、雞、酒之類。男用雄雞,女用雌雞。母家但受酒,余物各添少許。雞之雄者,配以雌,雌者配以雄。仍令抬回。亦有牽羊者,須添配一羊。否則,折羊錢。越五日,母家備禮叩喜,男家擇吉請酒,謂之"吃面』。母家贈小兒以首飾、衣物之類,厚薄不等。親友亦以雞酒致賀。彌月後,母家來接女,謂之"叫住滿月』。」這一記載,基本上反映出了中原一帶在慶賀新生嬰兒之喜中的習俗和禁忌。各地也還有一些細微的差別和特色。林縣一帶,頭胎嬰兒,不論男女,報喜最隆重。建國前富裕人家抬食盒、酒罈,趕兩隻褐山羊,項系銅鈴,一路叮噹作響,為讓眾人知曉。建國後,一般農家,報喜時將「喜帖」放在一小木匣中,裝入錢袋內,讓一童子背著去報喜。生男孩用左肩背,生女孩用右肩背,「男左女右」,一路不準換肩,是男是女,一目了然。到姥姥家後,款待報喜者,要烙油餅、做雞蛋麵疙瘩湯等,忌諱給報喜者做麵條飯,否則,據說嬰兒會愛流鼻涕。上蔡一帶報喜,俗稱「吃喜酒」。男家又稱「吃喜麵條」,女家又稱「送祝米」。生頭胎嬰兒後,男方的上輩要到女家報喜。報喜時,除送常禮外,生男孩要抱一隻公雞,謂之「大喜」,生女孩則抱一隻母雞,謂之「小喜」。雙胞胎,抱兩隻雞。女家見到雞,不言而喻,就知道生的是男是女了。報喜時,雙方商定「送祝米」的吉日。「送祝米」忌諱在中旬,因「十」與「死」諧音,故避之。「送祝米」抬禮盒,挑禮挑,忌諱用竹籃子。俗話說,「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因而避忌之。禮物之中要配一隻雞。男孩配母雞,女孩配公雞,有祝嬰兒成人婚配之寓意。男方招待女家吃飯,主食一般是蒜麵條,俗稱「吃喜麵條」,即從  此出。據有關資料講,雲南彝族生了孩子後,姑爺也要到岳父岳母家報喜。除帶酒食外,也要帶一隻雞。不過與中原一帶的習俗不同,生男孩不是抱公雞,而是抱母雞;生女孩不是抱母雞而是抱公雞。岳父、岳母看來抱來的是母雞,就知生的是男孩,看到是公雞,就知是女孩。岳父岳母收下雞後,要換隻雞給姑爺。抱來母雞,換隻公雞;抱來公雞,換隻母雞。姑爺把換來的雞抱回飼養,不準殺吃。這意思,抱走的雞,只是報信用的,換回的雞才是嬰兒的「本命屬性」,所以是殺不得的。從生子報喜送雞的不同習俗中亦可見到風俗之異曲同工之妙了。開封一帶,生子報喜又嘗以雞蛋(雞子)為象徵物。頭胎產嬰之當天,就由女婿持雞蛋到岳家報喜。如生男孩兒,煮雞蛋六個或八個,必為雙數,忌單。用紅顏色染過之後,在雞蛋的一端,再用墨或鍋底炭塗一黑點,表示為「大喜」。如生女孩則煮雞蛋五個或七個,必為單數,忌雙,也用紅顏色染了,不再塗黑點,表示為「小喜」。報喜後,岳母要烙麵餅一張,令婿帶回,沿途撕碎喂狗,直到拋盡為止。俗信,如此可保嬰兒成人,免於夭折。因為代表其「本命」的那張麵餅已經餵過狗了,所以嬰兒可以不必再有什麼顧慮,也不會再有什麼災難了。俗間有孩子小名稱作「狗剩兒」的,也大體是屬此意。未滿一個月的嬰兒,河南沁陽一帶俗稱「胎毛鬼」,禁忌走門串戶。等到滿月時,女家要來接閨女住娘家,俗稱「接腿」,或稱「走滿月」、「過滿月」等。走前,須先給嬰兒剃去胎髮(參見本書前文「剃胎髮」一節),給理髮師封禮。離家門時,產婦頭上扎紅布條,插桃枝或柏枝。嬰兒頭頂紅布。俱是怕穢氣未退盡,恐有所沖犯,故以紅布、桃枝、柏枝禳解之。走時,嬰兒的姑姑要在嬰兒的鼻樑上抹一道黑色記號,到外婆家後,由嬰兒的姨母擦去。民間俗話云:「姑姑抹,姨姨擦,嬰兒能活一百八。」又云:「姑抹姨擦,嬰兒強似鐵疙瘩。」在外婆家,至少要住十天,否則,恐嬰兒將來不夠十成人。多則住一個月必須返回。返回時,嬰兒的姨姨還要在嬰兒的鼻樑上抹一道白色記號,由嬰兒的姑姑給擦去。民間俗話云:「黑來白走,嬰兒能活九十九。」開封一帶,產婦滿月後回娘家時,娘家要由產婦的親兄弟迎接嬰兒。產婦無兄弟時,才可由外祖母迎接。住滿月返回婆家時,男家要由嬰兒的祖父來迎接,祖母、伯母等禁忌迎接嬰兒。俗說女性屬陰,恐在嬰兒初次出門時,迎之不吉,故忌避女性迎接。總之,從嬰兒出生到回外婆家小住,這一段時間內,姻親雙方家庭中都是很熱鬧、喜慶的。同時又要備加小心謹慎;以免造成什麼失誤和差錯,使得那已經來臨的喜事再生什麼變故。其目的,都是祝願嬰兒健康、長壽,闔家幸福美滿的,只不過,這些舊慣習俗中也難免含有迷信思想的困惑和封建禮教的侵擾。命名、認乾親忌嬰兒一生下,或者未生之前,長輩們便要給嬰兒起一個名字。漢族一般是沿用父姓,下添兩字,或一字,成為嬰兒的姓名。舊時,子女多,還有以伯仲順序或字輩形式固定下一字的,實際嬰兒也就是再起一個字,連綴成名了。這是大號。大號的起名是很慎重的,往往要請有學問的人來仔細推敲,反覆研究,才能定下嬰兒的名字。由於過去迷信五行克妨的思想嚴重,有些地方在與嬰兒起名時要先請算卦先生算命,命中缺少什麼的,便設法在姓名中補上。比如,命中缺水,則起名時要有「氵」旁;命中缺火,則起名時要加「火」字等等。實屬一種禁忌迷信,包括心理上對這種禁忌迷信的適應辦法。民間又有一種「碰姓」(或稱「闖姓」)的習俗。河南鄭州、開封一帶嬰兒出生後頭天早上,嬰兒的父親要出門碰姓。碰上第一個人,不管是男女老幼,跪下就磕頭,然後說明家中生孩子,讓對方起名。農村過去早起的,大都是拾糞老頭,有的毫無思想準備,礙於習俗,不能推卻,只好信口胡謅一個,於是「糞筐」、「籮頭」、「狗妞」、「豬娃」的,就出來了好多。不過,這一般都是小名兒,小時叫叫也沒什麼要緊的。有人還說,這樣的名字反而不生事、安穩。有些地方,給嬰兒起過名的還要被認成乾親。乾親最喜姓「劉」的和姓「程」的,因其與「留」、「成」等吉祥的字眼兒聲音相諧;最忌諱的是碰上姓「王」的和姓「史」的,因「王」、「史」與「亡」、「死」等凶厄的字眼兒相諧,恐不吉利,會使嬰兒夭折。但若真的碰上了,也不能不算,不能再去另碰一次。最多暗地裡禱告、禳解一番也就算了。可見「碰姓」習俗中也含有「碰運」的占卜性質。白族孩子出生後,如果八字與父母正沖,也要把他(她)拜寄給別人或神靈取名字。如拜寄給愛氏皇帝,就從愛字取,叫愛某;如拜寄給關帝君,就從關字取,叫關某等。這也是和「碰姓」、「認乾親」相類似的一種習俗,其中有些是直接把孩子託付給某一神靈護衛了。至於被認乾親的一方,也是有忌諱的。河南滑縣一帶,未結婚成家的人,或雖結了婚但尚未有子嗣的人,或自家嬰兒也還很小的人都是忌諱被認做乾親的。俗以為,認了乾兒之後,自己就不會再有親兒子了,所以「認乾兒,失濕兒」。可見,人人首要的,還是要顧及到自己的子嗣安全才是。死亡禁忌民間以為嬰兒在母胎內死亡,或降生不久死亡的,都要將死嬰丟棄在水中。俗以為,如不這樣做,嬰孩就會變成邪鬼來作祟,母親也不能再懷孕了。所以,死嬰屍體常常在水坑內或河水中發現,即是此迷信習俗影響的惡果。小結關於嬰兒的禁忌習俗是瑣碎、繁雜的。我們所錄下的都是比較普遍存在著的,還有許多更細微處,本書實難一一詳述。不過這些禁忌總的來講,其作用在於始生時刻,是判斷吉凶,表達民眾關於嬰兒近期前景(成活還是夭亡,健康還是殘疾等)的占卜信仰的;在於育養階段,又多數是為著維護嬰兒正常的發育和茁壯成長的;在於沖犯方面,是防止獲罪於神靈或者希望得到神靈的佑護的,在於喜禮方面,是遵守禮教,聯絡姻親情誼並且祝願嬰兒幸福長壽的;在於命名、認乾親方面,也是防止嬰兒有什麼缺憾,有什麼閃失的;最後,在於死亡方面,又是於無可奈何之中尋求死者與生者的安穩以及新的轉機的。總這,禁忌指出的總是凶厄災禍,要求的總是避忌躲閑,而希冀的卻又總是美滿、完善。這種希冀尤其在於嬰兒身上是更加豐富而閃爍著理想的光芒的。又因為,嬰兒自身本是無所謂禁忌的,所以關於嬰兒的禁忌實際上仍是關於大人們的禁忌。千百年來,正是這些民間禁忌習俗,像一架古老陳舊而又靈活多變的心理調節機器一樣,隨時調整著家家戶戶做父母的心態,使他們在恐惶、歡愉、擔憂、親昵、滿足、渴望等等多種複雜的情感中度過了產育嬰兒這一段令人難以忘懷的日子。性福書架艷史書架●中國男人如何追求白人MM●女性情感性事書庫處世書架婚戀書架●中年男人的情慾手冊●性愛秘笈玉房秘訣中華艷史紅顏往事紅顏糜情

性福書庫房事與養生情感夜譚女人書屋性愛寶典婚姻智慧房中性事性本善書庫閑侃性愛房中秘術性事秘聞●女人們請遠離糜爛●資性通鑒女人相學情愛手冊處世智慧●婚戀男人易犯的百個錯誤●智慧女人美女百招
推薦閱讀:

嬰兒撫觸操(圖 兒歌)
欣賞嬰兒套裝-----可模仿
嬰兒束腰短袖套頭衫縫製工藝
外星嬰兒真面目:UFO到底為何方神聖
正確的母乳餵養方法有哪些?

TAG:嬰兒 | 禁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