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我們吃素吧! -大眾日報數字報

過節,我們吃素吧!

  • 日期:20110429
  • 作者:孫曉娜
  • 來源:大眾日報
  • 【 查看PDF版】

  •     □ 本報記者 孫曉娜   特別企劃  「五一」小長假還沒到,各種飯局安排接踵而至,親戚、同學、朋友……與飯局相伴的是暴飲暴食、飲酒過度,為了不讓你的身體亮紅燈——  素食文化 素食主義  說到素食,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宗教,其實,中國人吃素由來已久。《禮記》說:「逢子卯,稷食菜羹。」最初的素食制度是與祭祀活動有關的,後來則與長生不老的追求聯繫在一起。東漢王充在《論衡·道虛篇》說:「食精身輕,故能神仙。若士者食蛤蜊之肉,與庸民同食,無精輕之驗,安能縱體而上天?」  因為素食的製作精巧雅緻,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愛,逐漸形成了素食文化。至元明清,素食文化愈加豐富,清代薛寶辰所著《素食說略》所記錄素食逾百種。  在西方,素食文化以一種更激進的方式存在著,這就是所謂的素食主義運動。素食主義運動正式誕生於1809年英國的曼徹斯特,隨後,素食主義運動在其他西方國家開展起來。1908年,國際素食者聯合會在北愛爾蘭成立。時至今日,素食主義運動已經超越宗教,新素食者們從關心動物的權利、在意自身的健康、增強環保理念等方面推動素食主義運動的發展。五穀為養 五畜為益  山東中醫藥大學全科醫學教師趙永山是堅定的素食主義者,他是從中醫工作者的角度來闡述素食的必要性:「太多的人因同樣的飲食原因患病。我在臨床中最大的工作之一就是向病人及家屬說清飲食的注意,但成見很難破除。」  「現代人養生方面最大的誤區是太想『補』,經常補出各種毛病來。其實,最養人的還是五穀,《黃帝內經》中提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糧食類主食的『養』和蔬菜類的『充』是必需的,充養我們的身體。水果的『助』和肉類的『益』是條件性的,只有需要時才是受歡迎的,不可喧賓奪主。」趙永山說。  「牛奶和肉製品成為飯桌上的主流,完全是廣告效應在作怪。今天很多營養學的研究都表明牛奶和肉食對身體的影響弊大於利,尤其是牛奶,要嚴格控制。」趙永山坦言,要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很難,「奶製品和肉製品的商家廣告太強勢了,而素食者和素食主義者既不瘋狂也不激進,最多只能影響身邊的人。」食肉危險 吃素安全  現代營養學有種觀點,動物源營養素能降低人體免疫力,這種觀點在西方尤為流行。康奈爾大學終身教授T·柯林·坎貝爾主持完成的《中國健康調查報告》提供多項證據證明: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會導致慢性疾病的發生(如肥胖、冠心病、腫瘤、骨質疏鬆等);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最有利於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慢性疾病。  食肉危險!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得到科學家印證的一件事。美國安亞波大學教授紐柏博士在一項試驗中指出:肉食占所攝食物總量的百分之二十五的一隻老鼠,比那些素食或更低肉食攝入量的老鼠生長得肥大活潑,但數月過後,這隻肥大的老鼠的胃部卻遭到了非常嚴重的損壞。另外,畜類常患有傳染病,這又是食肉者必須面對的一個可怕的危險。  除了沒法戒掉作為美食的肉食,更多的人們擔心素食會導致營養缺乏,對此,現代營養學權威、哈佛大學的佛德烈史博士說:「硬殼果、穀類、豆類、蔬菜等,營養成分並不少於肉類,有此素食何須他求!」約翰·哈金醫科大學的麥柯林博士也發表過大致相同的看法:「任何人願意廢除肉食的話,都會獲益甚大。」少吃一口 多走一步  事實上,素食主義迄今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民間都頗有爭議。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營養科主任杜慧珍就對素食持保留態度。「只吃青菜豆腐,完全隔絕肉食,甚至蛋奶,容易造成貧血。」杜慧珍告訴記者,目前我國貧血發病率在20%,「即便是對某些特定人群,如『三高』患者,只要控制肥肉、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的肉類,魚、蝦、牛奶、雞蛋等還是要適當吃的。」  「過節期間,我們不主張全素,但飲食方面還是要以清淡為主,這對身體是有好處的。」杜慧珍表示,按照營養學的觀點,每天吃上100g的雞鴨魚肉就足夠了,而蔬菜類的則要攝入300g-500g,「首先推薦的是深色蔬菜,如綠葉類、辣椒、胡蘿蔔、西紅柿等。水果每天也要吃上200g-400g,這樣營養才均衡。」  「其實過節期間最大的問題不是吃什麼,而是吃得多動得少。」杜慧珍在臨床的經驗是,很多病是吃出來的,「吃肉吃多了,吃油吃多了,都會造成疾病。所以我的建議是,節日期間不僅要以清淡為主,還要『少吃一口,多走一步』。」
    推薦閱讀:

    晚清的虛火與民初的塵霾·杭州日報
    人民日報:過度搶救無異於對親人的「凌遲」
    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7.03.29)
    星島日報 團客卻步 趕客暴行惡果初現
    張震避談舒淇·杭州日報

    TAG:數字 | 日報 | 過節 | 我們 | 數字報 | 大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