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上的民族」鑌鐵之族——契丹(一)

還記得不,小美曾推出過一個專欄——歷史上的民族,第一篇講的是鮮卑。然後,現在有然後了,我們今天開始講契丹。要說契丹,其實也還得從鮮卑說起。

公元581年,楊堅接受了北周靜帝宇文闡的禪讓,隋代宇文周。由此,兩晉南北朝以來,鮮卑在「中國」(中原)的割據之局告終。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殘陽暮靄中,中原的大門砰然一聲朝著鮮卑鐵騎關上了。但是,在歷史的舞台上,屬於鮮卑的表演,還遠遠沒有落幕。在西遼河上游流域,鮮卑的一支——宇文氏別種,正在默默地成長。兩三個世紀後,他們將捲土重來,用鐵騎再次叩開中原的大門,他們將在歷史的帷幕上,重重地寫下讓人景仰或者戰慄的名字——契丹(意為鑌鐵)。

「北喬峰,南慕容」——敵對是宿命

《天龍八部》中,喬峰和慕容復是武林中一南一北各執牛耳的人物,有趣的是性情豪爽的喬峰可以同為愛痴狂的公子哥兒段譽以及獃頭獃腦的少林寺小和尚虛竹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卻獨獨對與他齊名的慕容復不感冒,起不了親近之念,乃至最後恥與其為伍。這自然可以用一山難容二虎來解釋,殊不知這更像是諳熟歷史的金大俠為他倆安排的宿命。契丹人蕭(喬)峰和大燕帝胄慕容復打出娘胎起,便帶著部族血仇的基因。

十六國時期,同屬鮮卑的前後燕、西秦、南涼、拓跋魏、宇文周相繼崛起。公元344年,前燕慕容皝擊破宇文部,宇文部其中的一支,活動於松漠之間,逐漸從東部鮮卑群體中分離了出來。其後,他們又被北魏道武帝所擊破,分為二部,西部的叫奚,東部的叫契丹。契丹就這樣可憐兮兮地登上了歷史舞台,當然,那時,他們離舞台中心很遠。

再偉大的事業,總難免卑微的開始。被驅趕的契丹游牧於潢水(今西拉木倫河)之西,土河(今老哈河)之北,大致處於今天的遼河以西、大凌河以北區域。他們忽而內附於中原王朝,忽而寄寓於高句麗,又忽而託庇於突厥,在強族環伺中,凄惶度日,頑強成長。逮至唐初,青春勃發的契丹,已成為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

遼墓壁畫:契丹人引馬圖

了解了契丹苦難的開始,騷年,你還會期待北蕭(喬)峰南慕容,G2共治武林嗎?

青青河邊草,悠悠天不老

在契丹人的傳說里,他們的起始絕不是如此悲苦無助的,那是一場如同《詩經》中「在水一方」般美妙的邂逅。一位美麗的少女駕著青牛車沿潢水順流而下,她穿過一片松樹林款款而行;同時,一位英俊的少年騎著一匹雪白的寶馬,從馬盂山出發,正信馬由韁地順著土河流向走。在兩河匯合處的木葉山,少男與少女相遇了。「既然河流能夠相合,我們為什麼不能相愛呢?」於是在青山綠水間,他們放走青牛、白馬,結成神仙眷侶。他們育有八子,個個強壯能幹,漸漸繁衍成了八個部落。

這則傳說的神話學意義,讓神話學家們去解釋吧。但契丹八部,史有所載,絕非神話。隋唐時,契丹處於部落聯盟和軍事民主制階段。八部各部之長,號為大人,統轄所部。而又常推一大人,建旗鼓,尊為可汗,以統八部。唐朝時,君臨契丹者,先為大賀氏,繼為遙輦氏,後為世里氏。可汗之位,就在這三個氏族中輪流坐莊,從不曾花落別家。

內蒙古出土的遼魚鱗紋銀壺,製作符合游牧民族的需要,肩薄,前後鼻鈕上有弓形提梁,壺蓋中部的鈕以銀鏈將

相比於契丹共主的可汗,各部的軍事首領「夷離堇」一職或許是更應該爭取並且要牢牢把持的。因為當時的契丹,軍事行動由聯盟會議決定,而田獵之類的事情,各部族自行就可以決定。作為共主,可汗的權力似乎僅僅局限在行政方面。但歷史一再告訴我們,沒有軍事權力托底的行政權是很不靠譜的。所以《五代史》說當時的契丹人甚至知有夷離堇而不知有可汗。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七世祖雅里,當大賀氏覆亡,契丹喪亂之際,重建了契丹部落聯盟,眾人慾推戴他為契丹共主,他堅辭不受,仍立遙輦氏為可汗,而自為夷離堇,執掌軍馬和刑法,夷離堇一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按契丹各部落的規定,夷離堇一職,三年一代,但是到了阿保機,九年不代,並由夷離堇而總知軍國事,而可汗,一步步登上了權力的巔峰。公元916年,阿保機建立契丹國,比北宋建國,早了44年。而向由公推產生夷離堇的制度,在阿保機時代也走向了終結,成為專任。原始民主制度的終結,表明契丹政治制度正由散漫走向成熟。

造型奇特的遼觀音寺白塔,觀音寺白塔位於天津薊縣城西南隅,塔基下部砌花崗石條,上部築仿木磚雕須彌座,其壺門內浮雕舞樂伎,刻工精細,栩栩如生,是研究遼代音樂舞蹈的重要例證。

最早的「一國兩制」

阿保機內乘遙輦氏衰落,外值晚唐之亂,強勢崛起,東北滅渤海國,征服室韋、女直,西北征服了黠戛斯,西南令党項、沙陀、韃靼、吐谷渾臣服,甚至遠至吐蕃、于闐、波斯、大食,亦通朝貢,聲威極廣。但對於能說漢話,擅長書法的阿保機來說,南下奪取河北,進而逐鹿中原,才是他畢生功業的終極夢想。當時割據幽州的劉守光暴虐,當地的漢人多逃入契丹,阿保機又乘機南略,攻陷城邑,擄掠了大量的漢人。他按照唐朝的州縣制度,設置城郭、邑屋,率領漢人從事農業,繁榮程度猶如幽州。漢人在阿保機治下也安定下來。

遼代木板畫《侍衛圖》,此圖為一遼代墓室出土的木板畫,從風格上看與現已出土的遼墓壁畫十分相近。其繪製方

阿保機終於沒有等到著名的兒皇帝石敬瑭,他的兒子耶律德光兵不血刃得到了石敬瑭孝敬的幽、雲十六州,其後更直搗汴州(開封),討伐「孫皇帝」石重貴,滅了後晉。黃河以北大片土地和大量人民歸於契丹。

所得中原之地和漢人既多,如何管理就成了問題。契丹統治者創造性地設立了南北面官制度,所謂南北面官因其辦公機構分別位於皇帝帳殿的南北面而得名,以南北樞密院為總領,北面官以舊制治宮帳部族(即契丹舊部),南面官以漢法治漢人州縣。司法制度也是南北有別,但蕃律漸漸向漢法統一。這種因俗而治的政治架構,自然首先是為了契丹貴族統治的穩定,客觀上倒也不乏開明的色彩,堪稱最早的「一國兩制」的實踐。


推薦閱讀:

行政國家的歷史淵源
理解E.P.湯普森:「文化的」馬克思主義者
歷史奇聞:一幅「美人圖」退敵40萬,挽救了劉邦的小命!
神奇的1644年,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一朝三帝王

TAG:歷史 | 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