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有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才能夠遺棄萬物而返回自己的本性
【原文】老子曰:治物者,不以物以和;治和者,不以和以人;治人者,不以人以君;治君者,不以君以欲;治欲者,不以欲以性;治性者,不以性以德;治德者,不以德以道。
以道本人之性,無邪穢,久湛於物,即忘其本;忘其本,即合於若性。衣食禮俗者,非人之性也,所受於外也。故人性慾明,嗜欲害之,唯有道者,能遺物反己。有以自鑒,則不失物之情;無以自鑒,則動而惑熒。夫縱慾失性,動未嘗正,以治生則失身,以治國則亂人。故不聞道者,無以反性。古者聖人得諸己,故令行禁止。凡舉事者,必先平意清神,神清意平,物乃可正。聽失於非譽,目淫於采色,而欲得事正即難矣。是以貴虛。故水激則波起,氣亂則智昏;昏智不可以為正,波水不可以為平。故聖王執一,以理物之情性。夫一者至貴,無適於天下。聖王托於無適,故為天下令。
【譯文】老子說:治理萬物的人,不以萬物來應和;治理應和的人,不以應和來對待人;治理人民的人,不以人來對待君主;治理君主的人,不以君主來對待慾望;治理慾望的人,不以慾望來對待本性;治理本性的人,不以本性來對待規律;治理規律的人,不以規律來對待道路。
以道路的根本來對待人的本性,沒有邪僻污穢,長久浸漬於萬物,就會忘記根本;忘記根本,就是合於如此之性。所謂的穿衣吃飯禮儀風俗,並不是人的本性,是接受於外面的影響。所以人的本性是要明白,但卻被嗜欲傷害了,唯有自己人生道路的人,能夠遺棄萬物而返回自己的本性。如果能夠自鑒,那麼就不會失去萬物的情形;如果不能夠自鑒,那麼就會動搖而迷惑。那放縱慾望失去本性,行動就不能端正,用來治理養生就會喪失身體,用來治國就會使人們混亂。所以沒有聽說道路的人,就沒有辦法返回本性。古代聖人從內心得到自己的道路,所以能夠令行禁止。凡是要興辦事情的人,必然要平靜意氣清靜精神,精神清靜意氣平和,才可以使萬物端正。聽聞喪失於非議和讚譽,眼睛浸淫於彩色,而想得到事情的端正就很難了。因此要重視虛無。所以水被激動那麼就會起波浪,氣機被擾亂那麼智慧就會昏亂;昏亂的智慧不可以作為於端正,有波浪的水不可以作為於平準。所以聖王掌握統一的道,以梳理萬物的情形和本性。那統一的道路非常貴重,無敵於天下。聖王寄託於這個無敵的道路,所以能號令天下。
【說明】所謂治理萬物,就不能與萬物相應和,應和了萬物,又怎麼能治理呢?人與人之間,也不能應和,不能以普通人的標準來要求君主,也不能以君主的標準來要求普通人。無論是普通人或者是君主,都不能以慾望來對待本性,當然也不能以本性來對待規律,也不能以規律來對待道路。所以,最關鍵的是要掌握道路,以道路來對待一切。如果浸漬於某一物,就會合於某一物的本性,從而忘記自己的根本。所以,有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才能夠遺棄萬物而返回自己的本性。這就是無敵於天下的道路。
推薦閱讀: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莫走這七條貧窮下賤的道路!
※中國道路
※我的世界生存之路 就是慢慢變強的道路?
※彩色路面的色彩設計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