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人物」張凌高
張凌高,璧山縣人,生於1890年2月21日(清光緒十六年二月三日)。其祖父、父親均為銀匠。他5歲入私塾,1904年入重慶教會學校求精中學堂就讀。1909年畢業後,任永川縣城內福音堂小學校長,一年後返求精學堂任教員。1914年考入成都華西協合大學文科。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被推為學生代表與校方交涉,發動同學舉行了反對北洋軍閥政府賣國政策的罷課遊行。當年7月,張凌高從華大畢業,被派往資中縣任代理牧師,並創辦華美中學(後改稱盤石中學)。次年,由四川美以美會選送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研究院學習,於1922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其間,還作為中國代表,出席了在美國召開的美以美會世界大會。
1922年9月,張凌高從美返國,任資中縣美以美會牧師,併兼任進德女中校長和盤石中學英文教員。他開辦了成年婦女補習學校,又支持倡辦了「商務印書館資中縣經銷處」,還想方設法為教會辦的宏仁醫院增添設備。1926年經華西協合大學畢業同志會推薦,張凌高被華大理事部聘為首任華籍副校長。1927年和1930年,他曾兩度擔任衛理公會西川年議會主席,1931 年升任華大校長他根據國民政府公布的私立大學和專門學校立案條例,著手進行華大的立案工作,特聘前川東道視學程芝軒來校主持該項事務。1932年 3月,張凌高再次赴美,入德魯大學研究院深造,並赴大西洋城參加美以美會世界大會。1933年,他以《採納美國福利方法用於華西》的論文,獲哲學博士學位。
同年9月,張凌高回國赴南京,在教育部完清了華大立案手續後回川,繼任華大校長。他延聘了林思進、龐石帚、周太玄等一批名教授到校任教,將校內行政管理人員逐漸換成華人擔任,並完善了校董事會組織,吸收各界名流為董事會成員,聘國民政府交通部長張嘉璈為董事長。以「博愛犧牲服務之精神,培養高尚品格,教授高深學術,造就專門人才,適用社會需要」為辦學方針。他奉行歐美流行的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著重於實業、實驗和生活教育。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上強調實用性,注重對學生進行社會服務能力的訓練。又調整和擴大院系,健全了學位制和獎學金制。通過一系列的改制和措施,學校規模逐年擴大,辦學條件有了較大改善,教學科研質量有所提高。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淪陷區各大學紛紛內遷。中央大學醫學院、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齊魯大學醫學院和東吳大學生物系,先後遷至華西協合大學。張凌高動員全校各單位熱情接納,使各校師生均得到妥善安排。他還向四川省政府和華大紐約聯合託事部爭取到撥款,協助五大學修建校舍。為了更有效地利用華大的師資和教學設施,與五大學共渡難關,張凌高倡議根據各大學師資專長,採取統一安排,分別開課的聯合辦學方法。同時,各醫學院又建立了聯合醫院,雲集了一批著名的醫生和教授,使教學和醫療水平得到較大的提高。1942年,全國性的權威醫學刊物《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由各大學聯合主辦創刊。在此期間,華大還增設了家政、農藝、護士等系,以及牙科研究部,生物化學、邊疆、經濟、教育、歷史等研究所;化學樓、牙醫學院中央樓等相繼落成。華大學生由 1936 年的 335 人增至1945年的1300餘人。同時,張凌高還聘請了一批轉移到四川的著名學者,如陳寅恪、顧頡剛、錢穆、徐中舒、蒙文通、梁漱溟等到華大任教,並選派一批教師出國留學。
1947年,張凌高因所患肺氣腫和哮喘等病加重,加之校內派系紛爭,窮於應付,又受到外籍教務長羅錦成的多方牽制,遂辭去華大校長職務,擔任名譽校長。次年2月,在張嘉璈的勸說下,出任民社黨四川省黨部主任委員,並選為民社黨中央常委,兼管川康兩省黨務。
1949年10月,他以病情嚴重無法兼顧黨務為由,向民社黨中央提出辭呈。11月,向成都各大報社送交了辭職並讓四川民社黨各市縣黨部停止一切活動的《張凌高啟示》,請報社發表。
1951 年,張凌高在鎮反中被關押,1954年被判刑。1955年3月 5日病逝獄中。1986 年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撤銷了對他的刑事判決。
(原載於《四川省志·人物誌》)
推薦閱讀:
※如果評價前中央電視台主持人周濤?
※《紅樓夢》里你最喜歡的人物是哪個?為什麼?
※為什麼巴金能和老舍齊名?
※PS給戲曲人物臉部修圖潤色後期教程
※古典美女人物免摳PNG透明圖片(第七集)
TAG: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