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與靈璧石軼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蘇東坡的汪洋恣肆的一面;「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蘇東坡的豪情萬丈;「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蘇東坡的柔情似水;而「寄卧虛寂堂,月明浸疏竹」有是蘇東坡的飄逸瀟洒。的確在蘇東坡身上既有「士當以天下為己任」的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又有「道大,天大,地大,人更大」的道家獨善其身的操守。他在散文、詩詞方面有極高的成就,書法、繪畫也有很深的造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對中國石文化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石文而丑,一丑字則石之千態萬狀,皆從此出」。開創了「丑而美,丑而秀,丑而雄」的賞石之先行。他與靈璧石的情緣有些為人知,有些卻不為人知,下面就說說這個話題。 一、蘇軾生平簡介及藝術成就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佑進士,侍讀,龍閣學士。因與新黨政見不和,多次請求外任,曾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關心人民疾苦,頗有政績。後又被貶黃州、惠州、儋州等地,最後死與常州。他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和畫家。他的詞、詩、散文在文學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是北宋豪放 詞派的開創者,對詞的革新作了很大的貢獻:他的散文「文理自然,姿態橫出,」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他的詩歌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在詩壇上獨樹一幟。蘇東坡的詩風豪邁,筆意爽健,擅長比喻,如名作《飲湖上初晴後雨》、《游金山寺》等。詞的名作有《念奴嬌》(大江東去)、《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 蘇軾的散文,由於閱歷的豐富和學問的淵博,不少篇章都突破了前人在形式方面種種限制,力求自由而準確地表達深邃的思想境界。把韓愈、柳宗元以來所提倡的古文作用發揮到了更高的境地,同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名篇有《留侯論》、《石鐘山記》等,與歐陽修並稱「歐蘇」。代表了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 二、蘇軾與宿州扶疏亭磬石碑 扶疏亭坐落在宿州市環城北路古城牆上。建於宋代,先後幾經毀建,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名勝古迹,宿州市又在原地上重新修建了扶疏亭,現作為政府的會議室。挾疏亭內的西牆上鑲嵌三塊靈璧磬石碑,一塊為歷代重修扶疏亭碑記;另一塊為蘇東坡詩、竹碑。據《宿州志》記載:「東坡守徐州時,遺墨竹一事與宿州,好事者刻諸石,購亭貯之,名曰扶疏,元代毀與兵。明弘治間知州曾顯追尋舊刻,得殘碑兩刻,構亭以復其舊。」現在竹詩碑刻為橫式,長100cm ,寬66cm,碑上刻有五言詩和風竹圖.五言詩的內容為:「寄卧虛寂堂,月明浸疏竹;泠然洗我心,欲飲不可掬。」還一塊是銘文碑字跡不清楚。 宿州古城上的扶疏亭,建築設計典雅大氣,主體為中高兩邊低的古殿堂五間,門前匾額上題有「扶疏亭」三個金字,進門後兩牆順排三塊靈璧磬石碑。三方碑中竹畫碑非常珍貴,一幅墨竹用精緻而勁健的線條鑲刻其上。枝葉挾疏,形態清逸,白竹黑底,彷彿月色、雪景,使人聽到風聲,看到動勢,竹旁題款處刻著蘇東坡手跡和李白《潯陽紫極宮感秋》詩的前四句,款署「舊和太白句也,並為寫照,東坡居士」字樣。扶疏亭下一棵古槐遮天蔽日,與扶疏亭相得益彰,更加彰顯扶疏亭的古樸幽靜,為扶疏亭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蘇軾多次來宿州,留下許多詩文和故事。著名的有《泗州僧伽塔》、《龜山》、《虞姬墓》、《過泗上喜見張嘉父》、《泗州除夕雪中感章使君送酥酒》、《靈璧張氏園亭記》等。流傳最廣的故事有《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這首沐浴故事詞表達了自己清正廉明,也稱讚了宿州人民的忠厚勤勞的民風。 「疏影半宿猶啼鳥,清風千載韻悠悠,而今也有徐州牧,送竹何人到宿州?」這是一代文豪蘇東坡與宿州結緣的見證。 三、蘇軾與靈璧石之情緣 蘇軾除文學、詩、書畫之外,常喜愛石頭。他在徐州任太守期間,尤為對靈璧石情鍾。在玩石,賞石上蘇軾可謂是有獨到見解的,如著名論斷:「園無石不秀,齋無石不雅」並創立了以丑為美的「丑石」觀。為中國奇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宋元豐八年蘇東坡在離黃州去南京,揚州時,專程到靈璧拜訪自己的老朋友張碩於張氏皋園,在園中發現一塊巨型靈璧石,如麋鹿頸狀,四面可觀,蘇軾看到後心理十分喜愛,意欲索求,又不便直說。於是主動要求給老朋友張碩畫一《丑石風竹圖》相贈。張碩看到蘇東坡對此石讚不絕口,又主動以畫相送,自然知道蘇東坡的索石之意。隨將次靈璧石贈與蘇。蘇東坡會意一笑,非常滿意,欣然接受,後將此靈璧石立即運往江蘇宜興。自此以後蘇東坡對靈璧石的熱愛一發不可收拾。多次光顧張氏園亭,並作詩作畫換取靈璧石。在靈璧張氏園裡曾題詩曰:「雪後東風未肯和,扣門遷客夜經過。不知舊竹生新筍,但見請伊換濁河。無復經來乘下澤,聊同語笑說東坡。明年我亦生三徑,寂寂兼無雀可羅。」 據《墨庄漫錄》記載一天蘇東坡從徐州到靈璧張氏園亭尋石,發現一靈璧石如蓬萊仙境奇特無比。當即命名為「小蓬萊」。當晚在與園主飲酒時,雙方情投意合,談石論賞,一時興起就多喝了幾杯,不知不覺中蘇東坡喝醉了。隨在靈璧石上睡著了,醒來後便在該石題寫「東坡居士醉卧此石然酒醒。」從此「小蓬萊石」又稱醒酒石。後來園主就將蘇東坡的題字刻在石上留作紀念。之後名人蔣穎叔、紫溪翁倆位游訪張氏園亭,又都各自加上一段題字,均鐫刻於石上。這也是靈璧石中唯一一塊「三題石」,至今仍傳為佳話。 蘇東坡除了賞石、畫石為靈璧石題字。後來還因靈璧石寫出了千古名篇《張氏園亭記》,尤其在文章中的「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則忘其身,必不仕則忘其君。譬之飲食,適之饑飽而已。然士罕能蹈其義,赴其節。處者安於故而難出,出者狃於利而忘返。於是有違親絕俗之譏,懷祿苟安之莽。」與後世名人雅士產生共鳴,受到高度稱讚。 四、蘇軾盛讚靈璧石 蘇東坡多次來靈璧張氏園亭拜訪老朋友,除留下歷史名篇《張氏園亭記》,還題詩對靈 璧石稱讚,如《太虛以黃樓賦見寄·作詩為謝》曰:「雄辭雜今古,中有屈宋姿。南山多磬石,清滑如流脂。朱脂為摹刻,細妙分毫釐。佳處未易識,當有來者知。」對靈璧石進行高度評價,為靈璧石文化的發展和地位的提高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蘇東坡還在米芾的「皺、瘦、漏、透」四字以型賞石的基礎上,率先提出醜石觀。他在《怪石傳》中說:「凡物之丑好,生於相形,吾未知其果安在也。使世間石皆若此,則今之凡石變為怪矣。海外有形語之國,口不能言,而相喻以行。其以形語也,捷於口,使吾為之,不已難乎?故夫天機之動,忽焉而成,而人真以為巧也。」丑石觀發展了靈璧石文化也豐富了中國賞石文化的內容。 蘇東坡的「丑石觀」反映了他在賞石的美感,認識上主張美醜的辯論統一,不贊成美醜的截然分開對立的一元論。與象鄭板橋在《荊棘蘭石圖》軸中題詩曰:「不客荊棘不成蘭,外道天魔冷眼看。門經有芳還有穢,始知佛法浩漫漫。」另題《叢蘭棘刺圖》曰:「東坡畫蘭,長帶荊棘,見君子能客小人也。吾謂荊棘不當盡以小人目之,如國之瓜牙,王之虎臣,自不可廢。蘭在深山,已無塵器之猶,而鼠將食之,鹿將 之,豕將 之,能虎豺麋兔狐之屬將嚙之,又有樵人將拔之割之。苦得棘刺為護撼,其害斯遠矣。」也就是說從哲學的觀點辯證地看,無惡不見好,無丑不見美,兩者是一隊互相對立有依存的矛盾。蘇東坡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則石之千態萬狀,皆從此出。彼元章但知好之為好,而不知陋劣之中有至好也。說明蘇東坡賞石的胸襟和境界之高。所以清代劉熙載《藝概·書概》云:「怪石以丑為美,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一丑字中丘壑未易盡言也。」可見蘇東坡對靈璧石文化內涵認識之深刻。悟出了賞石真諦,為辨證賞石之先河。 |
推薦閱讀:
※令人笑中帶淚的希胖軼事
※女人私密處的那點民俗軼事
※戈林有個反納粹的兄弟?評點二戰里的五件軼事
※順治皇帝的經典軼事
※漏天機:風水師的絕密手稿 祖墳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