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節,再憶魯迅先生


編輯:詩詞天地(shicitiandi)

題記:我想: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今日是五四青年節,關於五四,很長一段時間,記憶裡面似乎只剩下了穿著學生裝——特別是那些藍衣黑裙短髮的女大學生,走在街頭,不畏強暴,高呼口號的情景。當我再次閉眼,靜靜回想,有一身影漸漸清晰,或許,不記得不代表遺忘,只是將他放在了記憶的最深處,一碰觸,便會揭開一道深沉的歷史的疤。而這個人就是魯迅,也唯有魯迅讓這個日子被人銘記。

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重溫他的經典作品,再憶先生:

常常晝夜顛倒的我,每到凌晨都會有一種感覺:自己是這座城市裡唯一還醒著的人,那種心情堪比貓頭鷹倒掛在深夜的森林裡,孤獨地盯著外面的一片漆黑,想著大家都已經各自在床上做夢。那些夢裡拒絕我的參與,而醒著的世界也都沒為我亮著燈。

——《狂人日記》

1918年的5月,魯迅首次以「魯迅」的形象跟這世界見面,並在當時引起一陣狂潮。第一篇白話文小說就這麼誕生了。而在狂人的世界裡,他的孤獨無異於屈原的「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

五四運動前後,魯迅到《新青年》雜誌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918年到1926年間,魯迅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

在我自己,本以為現在是已經並非一個迫切而不能已於言的人,但或者也還未能忘懷於當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罷了,所以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

——《吶喊》

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

——《吶喊》

那時的魯迅有多想振臂吶喊,可惜不能一呼百應,只得棄醫從文,將一腔熱血寄於筆桿。

日子一久,只落得麻痹了翅子,即使放出籠外,早已不能奮飛。現在總算脫出這牢籠了,我從此要在新的開闊的天空中翱翔,趁我還未忘卻了我的翅子的扇動。

——《彷徨》

我要向著新的生路跨進第一步去,我要將真實深深地藏在心的創傷中,默默地前行,用遺忘和說謊做我的前導……

——《彷徨》

曾經,我以為像魯迅這樣的人,大概都是直銳的,然而卻偏偏忘了,能寫出這般尖銳冷峻的文章的先生,往往都有一顆最柔軟的心。

一個人做到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了吧,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朝花夕拾》

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成為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

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

——《阿Q正傳》

有人說:有些勝利者,願意敵手如虎,如鷹,他才感得勝利的歡喜;假使如羊,如小雞,他便反覺得勝利的無聊。又有些勝利者,當克服一切之後,看見死的死了,降的降了,"臣誠惶誠恐死罪死罪",他於是沒有了敵人,沒有了對手,沒有了朋友,只有自己在上,一個,孤另另,凄涼,寂寞,便反而感到了勝利的悲哀。

——《阿Q正傳》

這是1926年的3月魯迅先生在參加了劉和珍的追悼會之後,親作《記念劉和珍君》一文。追憶這位"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學生。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記念劉和珍君》

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記念劉和珍君》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沒有愛憎,沒有哀樂,也沒有顏色和聲音。

——《希望》

他的心分外寂寞,不知道希望什麼時候來臨,然即便是這樣,魯迅先生還是想: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最後,我想我該用魯迅先生的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分享:

人生的路漫長而多彩,就像在天邊的大海上航行,有時會風平浪靜,行駛順利;而有時卻會是驚濤駭浪,行駛艱難。但只要我們心中的燈塔不熄滅,就能沿著自己的航線繼續航行。人生的路漫長而多彩:在陽光中我學會歡笑,在陰雲中我學會堅強;在狂風中我抓緊希望,在暴雨中我抓緊理想;當我站在中點回望,我走出了一條屬於我的人生之路。

魯迅先生的一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路,儘管路上荊棘密布,他也不退縮,不後悔。今天在這個屬於曾經的你,抑或是現在的你,甚至未來的你的特殊節日里,詩詞君衷心的祝願每個人都能找到希望,走出屬於一條自己的路。

回復"早安"每天早晨送你一份優雅心情
推薦閱讀:

視頻 | 中國花鳥畫大家郭志光先生藝術專題片
密法密不透風?-南懷瑾先生密法透風
那個選左右先生的女孩,現在怎麼樣了?
琢磨先生:唐僧帶隊伍的手段真絕,激發了每個人的慾望
艾灸先生文集1

TAG:青年 | 魯迅 | 先生 | 五四 | 五四青年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