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性無能事小,愛無能事大

圖片來源:Irina Nedyalkova

文/辛上邪

木心說:「性無能事小,愛無能事大。」 紅顏易逝,英雄易老,肌體能力是天然的、遲早會衰退,內心的感受是終生的,歷久彌新。

"愛」包羅萬象、內涵太豐富,以至於難以有精準的解釋。「愛」又無處不在,是人世生活不可缺少的粘合劑。

然而,這一人人應該具備的情感卻非人人具備。有人不懂愛,有人不明白愛的界限,有人不會表達愛,有人不會接納愛。愛,成了光怪陸離的數碼時代的稀缺品。

— 01 —

愛是平等地接納、關心、珍視、付出,是以之為傲、感同身受,但絕不是試圖掌控、賜予施捨、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無論父母對子女、戀人夫妻、親友同事之間,各種程度深淺不同的愛和情誼,莫不如此。否則那些施愛者便是假以愛的名義在愛無能。

父母借口愛孩子,對孩子打罵嘲諷、橫加指責,全然不顧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情感和尊嚴,忽略孩子的內心更脆弱、大腦發育不夠完全這些事實,只是按照自己的情緒好壞來對待孩子。或者借口愛孩子,任性地寵溺孩子,在孩子錯的時候不去糾正,也不教孩子正確的言行舉止,不喜歡別人指出孩子的毛病,怕孩子少吃一口而吃虧、多聽句批評受氣。這不是愛,是連豢養都不如的飼養。

伴侶之間借口相愛,一方不願意工作、也懶於照顧家庭,而要另一方賺錢養家,自己一心一意地去做那隻雄性或雌性的金絲雀。無論雄雌,都是心疼自己重於在意家庭,另一半的感受也許會被考慮,也僅為了維繫供養關係。或者借口相愛,去干涉對方的發展、活動,甚至去控制對方的喜好、穿著、交往的朋友,恨不得讓對方成為自己的提線木偶,一言一行都按照自己的心意來做。這不是愛,是打著愛的旗號的敲詐盤剝。

至於親戚、朋友、手足、同事之間借口「愛」、「為TA好」,對別人生活的打探、議論、干涉,甚至鑽營取巧、佔便宜、賴賬不還等等,更與愛無關,是打著愛的旗號的欺騙勒索。

由於考了高分、上了名牌學校、競賽拿了名次、賺取高薪、拿了大額獎金、升職提干、顏值高、好身材等等諸如此類「硬性」條件而獲得的愛,皆無真愛。真愛不會建立在某個指標上。那些施愛者也是掩蓋藏在愛的面目下的愛無能。

— 02 —

愛他人之外,更大的愛是愛自己。自愛,是對自己的坦然面對,不掩蓋、不驕傲,依照自己的特點找到事業、生活的合適的安身之所。

像雕刻師傅下手雕刻前要熟悉石頭的每一寸紋理。無論大小,都是依著原石的特點做出來的。不特別陶醉某一點,也不嫌棄某一點。粉色的石榴石上有黑斑,就給它雕刻成小荷才露尖尖角,那點黑色正好是蜻蜓。紅綠相間的翡翠就給它雕刻成兩尾相依的錦鯉。渾然天成,物盡其才。

會愛自己的人不會將自己去與他人比較。人人生而不同,無從也無需比較。如果比較,只能用自己的今天和昨天比,現在和過去比,目的也不是為了自責,而是為了督促自己做得更好。人生是一場不間斷的修行。沒有中場,只有終止。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方成君子。

會愛自己的人也不會讓自己對他人的愛成為單行線。

愛孩子的父母,會教會孩子來愛父母。李安說,不要兒子將來孝順他們,而希望兒子愛他們。這是睿智的父母。倘若不能教會孩子去愛父母,那麼父母對孩子的愛必不是真愛。

真心愛上TA,不是痴痴地相戀,而是要和TA心意相通、並駕齊驅。倘若得不到回應的愛也不是真愛,是對TA的打擾、對自己的忽視。

對手足、親朋、陌生人的愛亦如是。不必追求回報,但要有愛的傳遞和反饋,能看到施與的愛在對方的心湖中的投影和漣漪。

會愛自己的人一定有自我的意識。自我是尊貴的,不容他人踐踏。人人的自我生而平等,也不去踐踏他人的邊界。自愛的人懂得愛他人。

— 03 —

會愛的人,有生活情趣。

生活是由點滴小事組成。小事不講究,生活也就成了散沙。講究不是挑剔、不是顯擺、不是攀比求奢華,講究是用心體會自己的喜好,再細心地去完成。比如抽出十分鐘安靜地喝杯茶,周末收拾一下租來的房間,在家請客不叫外賣、願意花半天時間用心去烹飪。再比如過年回家能多和家人聊聊天,而不是抱著手機不放;TA過生日,親手煮碗長壽麵;和孩子一起蹲在那裡看會兒螞蟻,看看天上的流雲如何變幻。生活的情趣增加了日子的意味和人生的濃度。

會愛的人,也愛自然。

人是自然的產物,與自然具有不可分割的關聯。山林湖泊,原野草海,一定會比空調房讓人更能吸收養分。愛自然,便會愛自然界的萬物。為了一口魚翅而將鯊魚的魚鰭割下後再將無法存活的鯊魚扔會海洋、為了皮毛的成色而將養殖的貂狐活著剝皮、為了傳說中的滋補而將穿山甲幾乎吃絕——過度消費自然的人一定是愛無能。

會愛的人,具有悲憫同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看待他人的傷痛不會無動於衷,遇到他人的不幸不會認為事不關己,對不公正的現象會關注關心。南京地鐵站里,帶著行李、工具搭地鐵的民工為了不讓早高峰的其他旅客感到不便而在站台耐心地等待,等了兩個小時才去;車廂里,看手機的小夥子為了幫助旁邊坐輪椅的顧客固定輪椅,伸出手、腳抵住輪子,不動聲色地繼續看手機;蘭州一位失去雙腿的聾啞男子,兩個月內滑著簡陋的自製板車,找回被遺棄在各處的共享單車八十多輛。

愛無能的人讓世界落寞,會愛的人為人間帶來溫暖。愛的歡樂寓於愛之中。愛是歡樂、幸福的基礎,賦予生命更多的價值和意義。

愛是「慈悲喜舍」,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愛,曾經是人類的本能,是人性的出發點,但卻蒙塵已久。

人們追求養生健身、保養美容,希望延遲衰老;爭先去攀越高峰、橫渡大洋,希望挑戰極限。而如果忽略了愛的功能,所有這些都是徒勞,因為愛無能的一生十分寒涼,縱然有不老容顏、強健體魄、即使再長生不老也難抵內心的荒蕪。沒有愛的心靈是沒有燃亮的油燈,不能照亮自己、更不能照亮周圍。

在顛沛的世間走得慢一些吧,太慌張會遺落了愛的能力。

本文為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相親:「愛無能年代」的最後自救
比性無能更可怕的,是愛無能
被人深愛過(愛無能)是什麼感覺
你就是不該被愛,沒有為什麼

TAG:愛無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