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盡張揚,「揚州八怪」繪畫作品賞析(上)

  清代中期,揚州經濟富庶,文化興盛,呈現出一派繁華景象。揚州畫壇人文薈萃,畫派紛呈,其中以「揚州八怪」最具影響,其承前啟後的作用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對海派及近現代繪畫產生了直接和深遠的影響。

  「揚州八怪「雖「怪以八名」,但自清以來享有「八怪」之稱者就有15人之多。考慮到他們的書畫風格相近,依據他們藝術成就的高低,本展覽採用了清末李玉棻在《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中所列的8人,分別是汪士慎、李鱓、黃慎、金農、高翔、鄭夑、李方膺和羅聘。

  「揚州八怪」以怪著稱,系因他們的藝術風貌背離了當時統治者所推崇的「正統」畫派。清代的正統畫派包括以「四王」為首的山水畫派和以惲壽平為代表的花鳥畫派,他們受明末董其昌等文人畫風的影響,講求恪守古法,到了後期更是陳陳相因,比較缺乏生氣和個性。「揚州八怪」主要繼承了明代陳淳、徐渭及清初石濤、八大山人的藝術觀念和創作方法,反對泥古不化,主張重創新、抒個性,表現出對現實的關注,拓展了文人畫的思想內涵,順應了社會和時代的審美趣味和需求。

  「揚州八怪」主要以潑墨寫意花鳥畫為主,詩、書、畫、印融會貫通,豐富了繪畫的表現形式,並以金石書法入畫,崇尚恣肆雄強的磅礴氣勢和朴茂奇崛之美,在藝術面貌上開一代新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鄭燮


  鄭燮(1693-1765年),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他是「八怪」中最具代表性的畫家,無論在實踐和理論上皆有突出的成就。他曾任山東濰縣知縣,為官清正,關心民間疾苦。因開倉賑災,被誣告貪婪,罷官歸家,有「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之美譽。回揚州以賣畫為生。善畫蘭、竹、石,尤精墨竹。取法石濤,又師徐渭、高其佩筆意,瀟洒活潑。主張學習古人要「師其意不在跡象間」,以草書、隸書之法畫蘭竹,形成了刪繁就簡、清新脫俗的個人風格,藉筆墨將其兀傲不平之氣抒發出來。創作理論上,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段論,說明藝術創作的三個階段,至今仍有指導意義。鄭板橋的詩詞多表達對國計民生、人倫道德的關心,他曾說:「若王摩詰(維)、趙子昂(孟頫)輩,不過唐、宋間兩畫師耳!試看其平生詩文,可曾一句道著民間痛癢?」這種為百姓著想的觀念是難能可貴的。其書法以畫法入筆 ,創「六分半書」,縱橫錯落,飄灑有致。

蘭竹雙清 立軸  這幅《蘭竹雙清》即是板橋最為擅長的蘭竹。板橋以簡勁筆鋒、淡墨勾勒出堅硬的坡石,坡石基本無皴擦,以行筆頓挫為點苔之意,坡石漸盡處,三株細竹挺拔而起,竹桿極細,但挺拔有姿,絕不柔弱,即使最左處初發嫩枝,亦柔韌有勁。葉肥翠欲滴,以深淺墨筆撇捺而出。板橋主張書法入畫,以此可見運筆使墨功力。竹葉聚散有度,磊落瀟洒,秀潔清明。旁邊坡石夾縫處生出數叢山野之蘭,板橋撇蘭尤顯其書法功力,蘭葉借草書中豎筆勢,長撇運氣而成,多而不亂,少亦不疏,蘭花如蝶舞清香,如香在鼻。

竹石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款識:秋風昨夜窗前到,竹葉相敲石有聲。及至曉來濃露濕,又疑昨夜未秋清。板橋鄭燮。鈐印:鄭燮之印(白文)《竹石圖》作者用簡勁的筆鋒,勾勒出堅硬的岩石,氣勢雄偉,好似深山危崖之一角,又一種天然自成之趣。在整個堅硬瘦石折襇處略施以小斧劈皺,崚嶒之態頓出。石前新篁修竹數枝,瘦勁挺拔,竹枝不高,竹干極細,但不脆弱,極其傲然。筆致靈動疏爽,竹濃石淡,濃淡輝映,妙趣橫生。

七竹圖 立軸水墨紙本

  題識:紫庵先生宰濰縣多惠政,至今有吳公七賢祠。七賢而獨稱吳公,蓋重吳也。燮宰是邑,謁其祠,葺而新之。在縣西五十步不遠,故得常至而拜獻焉。玉樹親翁索余畫,因寫七竹以比七賢,亦以見賢者之必有後也。乾隆二十七年歲在壬午三月既望,板橋弟鄭燮拜手。  蘭、竹是文人畫家喜歡繪畫的題材,鄭板橋喜歡畫竹,認為竹挺勁孤直,具有一種剛正和倔強不馴之氣。這幅大型墨竹作品是鄭氏七十歲時的傑作,描繪修竹七枝,以七竹比喻七賢,形簡意足,竹姿疏落有致,顧盼有情。

墨竹七賢圖 水墨紙本

竹石幽蘭 立軸水墨紙本  錄文:深綠葉淡更綠花,唯有青山與翠竹,不分二色合成家。湘雪外,楚孤涯,不同桃李艷,不鬥牡丹芽,赤心與素心。千古不爭差,赤心留以奉明主,素心留贈良朋好友,一尊酒一杯茶。

幽蘭圖 紙本水墨  此圖畫崖石、蘭花、竹枝。鄭燮尤畫蘭竹見稱。為人疏放不羈,以進士選縣令,既從政,又不忘情於詩酒畫畫。棄官居揚州,與騷人墨客進從往來,並懸潤格,並鬻畫自營。此圖寫意蘭竹,筆墨瀟洒,意態爽朗,能充分表達作者風格特點。畫上自畫七言一首,明白揭示出創作意向。

墨竹圖 立軸墨筆紙本

縱168.7厘米橫90.5厘米北京炎黃藝術館藏  此畫中寫修竹數竿,長短有殊,左斜右傾,顧盼有情。用筆遒勁圓潤,疏爽飛動。竹後幾根石柱挺立,水墨勾畫,筆法秀挺硬氣,皴擦較少卻神韻俱全。竹用濃墨而石取淡筆,濃淡相映,虛實相照,妙趣橫生。全圖氣勢俊逸,傲氣風骨讓人感慨。

墨竹 立軸  款識:烏紗擲去不為官,華髮蕭蕭兩袖寒,寫去數枝清挺竹,秋風江上作漁竿。懷珍年兄,板橋鄭燮寫。鈐印:鄭燮、橄欖軒本幅《墨竹圖》紙本水墨,圖繪巨石旁邊三棵墨竹隨風搖曳,一棵小竹苗隨風搖擺,巨石底下蘭竹相依。一派生機之境。鄭板橋畫竹向來是胸中勃勃.遂育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而磨墨、展紙、落筆。將心中之竹變成手中之竹。

「怪」事:

【三段論與「胸無成竹」】

  鄭燮在創作上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階段論,辯證地論述了藝術的創作過程。「眼中之竹」是對自然實景的感性認識,「胸中之竹」是經理性思考後的創作構思,「手中之竹」是用筆墨塑造出來的藝術形象,三者既由此及彼階段上升,又非直接地轉化。尤其是「胸中之竹」這一階段,隨時都有可能在創造中因靈感的火花而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為此,鄭板橋又提出「胸無成竹」之說,即下筆時不受原有畫竹法則的束縛,而是隨手描繪,從而達到「趣在法外」的藝術境界。【明碼標價的「筆榜」】

  鄭板橋從不避諱自己寫字作畫是為謀生,他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張貼筆榜,將自己的作品作為商品推銷,明碼標價,按質論值:「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書條、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帳。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諸君子作無益語言也。」明確表示最好用現銀來買他的字畫,其餘一概免談。


李鱓


  李鱓(1686-1762年),字宗揚,號復堂,又號懊道人、墨磨人等,江蘇興化人。曾以畫入宮廷充當內廷供奉,因「才雄頗為世所忌」而被排擠出宮,後以檢選出任山東滕縣知縣,為政清簡,深得百姓愛戴,卻因觸犯權貴而被罷官。之後,便往揚州賣畫。李鱓在宮廷中曾從蔣廷錫學畫工細妍麗的花卉,之後師從指頭畫家高其佩,在揚州又取法石濤,畫風發生了突飛猛進的變化。他主張繪畫要「自立門戶」,但自己的畫風卻多為繼承前人的成果變化而來。善畫大寫意花鳥,題材廣泛。精於詩書畫的結合,以題詩發揮畫意,立意不時關乎民生。用筆揮灑自如,潑墨酣暢淋漓,一反文人畫的文秀纖弱,易之以奔放豪爽之格。張庚評其畫道:「縱橫馳騁,不拘繩墨,而多得天趣。」

芭蕉萱石圖  《芭蕉萱石圖》是李鱓繪畫風格成熟的作品.受徐渭、石濤影響,用筆揮灑自如,豪爽奔放,潑墨酣暢淋漓,將水與墨結合,並參以書法用筆,形成自己「水墨融成奇趣」的風格。他曾自題水墨花卉云: 「八大山人長於用筆,而墨不及石濤。清湘大滌子用墨最佳,筆次之。筆與墨作合生動,妙在用水。余長於用水,而用墨用筆又不及二公甚矣。筆墨之難也。」  展開此軸,淋漓鮮潤的濕色撲面而來,橫塗豎抹的闊筆,酣暢淋漓地透出溫潤的芭蕉特質,大葉高幹的芭蕉成為畫面的中心和重心,而雙釣一枝竹挺拔而出.正中取勢,呈s形上展,與蕉葉交錯。竹後—石,粗筆寫出、濃墨點苔。畫中筆墨勁直率意。畫右有友人鄭燮題詩: 「君家蕉竹浙江東,此畫還添柱石功。最羨先生清貴客,宮袍南院四時紅。」右側下自識: 「雍正甲寅冬十月,復堂李鱓」,鈐印兩方。

秋園雙禽軸 紙本設色

1756年作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藏

  此作為豎構圖,全景式布局,以斜角取勢。筆墨酣暢淋漓,利落洒脫,技巧純熟,功力深厚,率意中見純真。筆法有張有弛、有快有慢、變化豐富,墨色濃淡相宜且虛實有度。石頭以橫筆側鋒橫掃而成又略施赭色,樹木則勾畫皴擦而成。樹葉用三綠加墨直接勾畫而成。石榴和各種花朵都是勾畫後加之赭色、白粉、胭脂等色暈染,使畫面色調鮮麗多彩,高貴典雅。風格除作者之本色外,仍保留有南沙風致。

忠孝圖立軸

設色絹本

長年百子富貴圖 立軸

1766年作長春富貴圖立軸 設色紙本

松石紫藤圖 立軸紙本

上海博物館藏  此畫中蒼松高大挺拔,聳立天地之間,枝幹虯勁盤旋。紫藤碎玉珠花,盤繞垂掛枝頭。松下一叢牡丹,國色天姿,明艷動人。此畫工整細緻,設色雅緻,為作者初師蔣廷錫時的作品,雖沒有他後期豪放宕逸的風格,但自有清雅秀潤的韻味。

墨荷圖  李鱓作《墨荷圖》已近六十歲,早過知天命之年。他常感慨人生,寄情於詩畫,寓其生平遭遇和心態。宋朝周敦頤撰《愛蓮說》,將蓮荷比作「花之君子」,李鱓兩度被革科名,為官時廉政愛民,卻因得罪上司又遭貶,便以蓮荷自喻,抒發自己堅貞高潔的品格。此圖展現了經受暴風驟雨洗禮之後的荷塘一隅。殘破的荷葉或隨波浮沉,或濯然獨立,出污泥而不染,亭亭靜直,香遠益清的荷花在葉片中掩映成趣,清妍研優美,參雜其中的葦草遒勁飛動。

五松圖 立軸

  李鱓好作《五松圖》,有多幅傳世,可見求索之眾,酬應之繁,其名之盛也。此作用筆頗嚴整,墨色尤鮮潤,樹之參差起倒亦顧盼生動,無暮年荒率頹唐之習,是其同類作品中之佳者。

五松圖 立軸水墨紙本

五松圖 立軸 紙本

1744年作

  款識:有客要余畫五松,五松五松都不同:一株勁節古臣工,莰笏垂紳立辟雍;頹如名將老龍鍾,卓筋露骨心膽雄,森森羽戟舊軍容;側者卧者生蛟龍,電旗雷鼓鞭雨風,爪鱗變幻有無中;鸞鳳長嘯冷在空,白雲一片青針縫;旁有蒲團一老翁,是仙是佛誰與從。吁嗟!空山萬古多遺蹤,哀猿野鶴枯僧逢。不有百岳藏心胸,安能屈曲蟠蒼穹?兔毫九折雕痴蟲,墨汁一斗邀群公,五松五老盡呼嵩。懸之君家桂堂東,俯視百卉兒女叢。客有索畫五松者,爰作長歌以題。乾隆九年七夕,懊道人李鱓寫於楚陽之萬柳庄。

五松圖 水墨紙本

福祿五松圖 立軸

五松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李鱓一生,多次畫過五松圖,估計都是應人之請為祝壽而作。此幀松樹的參差低昂,向背招應,濃淡聚散都極經意,用筆亦遒勁沉著,與極晚年的荒率頹唐判然有別,是他六十前後的佳作。

「怪」事:

【神獸與鱔魚】

  李鱓的「鱓」字,有兩種讀法,一讀為tuó,即鼉,也就是揚子鱷,在古代被視為神獸。當年李鱓在臨淄為縣令時,人皆知為李tuó,因為官老爺的名字是不能念錯的。另一種讀法為shàn,即鱔。李鱓落拓江湖,多次題畫署名為「鱔」,自認為是田間鱔魚而已。從鼉到鱔,也就是從神獸淪為普通小魚,多少反映了李鱓「兩革功名一貶官」的坎坷命運。【寫意花鳥之前驅】

  李鱓以寫意花鳥畫的成就名居揚州八怪的前列,他的可貴之處在於拓展了寫意花鳥的取材領域,將蔥、姜、瓜、茄、辣椒、茭白等一一入畫,並將詩書題跋與畫面結合,點出深意,而且擴大題詩在畫面上所佔的空間,大有書畫不分、喧賓奪主之勢,實際上卻利用書畫的相生互動加強了畫面的氣勢,造成不守繩墨的奇效。李鱓的寫意花鳥筆致簡練,水墨酣暢,突破了正統畫派恪守古法的陳套,成為其「怪」之所在。


金農


  金農(1687-1764年),字壽門,號冬心,又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二十幾種,浙江杭州人。博學多才,工詩詞,精鑒賞,兼善書畫、治印。在「八怪」中,其學識修養最為廣博。性情孤高,曾被薦舉應博學鴻詞科,落選後心情抑鬱,遂周遊四方,終無所遇。晚年居揚州僧舍,以賣畫為生,至衰老窮困而死。善畫梅竹、人馬、佛像、山水等,「涉筆即古,脫盡畫家之習氣」,筆法稚拙,意境奇奧,肖像畫追求於似是非是之間,開闢了文人肖像畫領域。其書法獨創一種自稱為「漆書」的字體,富有金石味。詩文有《冬心詩集》、《冬心隨筆》、《冬心雜著》等。傳世的金農作品中有一部分由其弟子羅聘、項均和童子陳彭代筆,其親筆之作有《山水人物》冊、《禮佛圖》、《月華圖》等。

紅綠梅花圖 立軸 絹本設色

上海博物館藏

  此畫從款題中可知是金農將元人辛貢、王冕所創的粉、白梅法,集寫於一畫之中的傑作。全幅花枝繁密,生機勃發。以大筆淡墨畫干,濃墨點苔,枝條疏密有致。勾花點蕊,以粉朱、鉛白點染花瓣,清麗透逸,有暗香浮動,韻清神幽之感,款署「七十三翁杭郡金農記」。是作者晚年的代表作之一。

墨梅 立軸 水墨紙本

  冬心先生的作畫時間僅十六、七年,其傳世作品必然有限。在其署款的作品中有三類:一為親筆,二為代筆,三為偽筆。三類中,親筆最少。親筆畫,如此畫者,其重要特徵是,畫與字的筆法、筆性的一致。試看圖中,梅的枝幹與其題詩的漆書,有著相似的松靈中的沉著,舒緩而鮮明的節律。這種一致性發自內在性靈,是摹仿不出的。

  此幀《梅花圖》,寫寒梅怒放,花疏氣清,野逸古拙,韻味雋永。畫面布局奇特,繁簡相宜,黑白對比尤妙。畫中題詩,表現了畫家「人與梅花一樣清」的高尚節操,還透露出他與一位盲友的深情厚誼。

墨梅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款識:清寒盡得一枝梅,恰好鄰僧送米來。寄與□□應笑我,我如飢鶴立蒼苔。七十四翁杭郡金農畫並題。鈐印:金氏壽門  詩堂:冬心畫梅知梅心,自抱高節凌寄崟。壽門畫梅使梅壽,能耐清寒不妨瘦。一枝倚石何亭亭,藐姑環佩風泠泠。數枝連蜷勢欲起,雪壓袁安凍不苑。維摹老去神自完,此翁豈復愛饑寒。鄰僧能來亦清妙,得花獻佛佛應笑。君將別我游西湖,往日瓊葩今在無。傖苔跡冷仙鶴去,煙中惟見孤山孤。雲谷詞兄屬題即正,張維屏。

墨竹圖 立軸 水墨紙本

壬午(1762)年作  題識:予游弁山,尋小玲瓏石不得,信宿僧寮,僧心印乞寫瘦竹一枝,長供佛前。竹尊者頓開生面矣,並題詩云:好游名山扶一藤,林間忽遇長眉僧。合掌乞畫苦寒竹,先生近日無他能。竹中不復畫荊棘,荊棘乃竹之盜賊,老來孏似水牯牛,隨意題詩在上頭。此記五年前游吳興所作,壬午清夏無事,畫竹以寄玙沙先生觀察,公復書一過,寄到之日定多物外之賞,於茶熟時,要二三賓佐共吟嘯也。七十六叟金農。鈐印:金氏壽門書畫

梅花竹石

  此畫在構思布局與筆墨意趣上各有特色,筆觸古拙, 在輕盈瀟洒的風姿中含有沉厚穩健的意趣, 淡墨點花, 薄而潤, 富有色彩感;畫中自題:「古來畫梅誰最好,僧中獨數華光老。花光衣缽付吾人,信手寫來得其真。曾聞花光能畫影,墨暈含苞偏耐冷。石門畫梅兼畫月…… 」畫墨梅一枝,岩石數塊。

竹圖 立軸 紙本墨筆

上海博物館藏

  作者在自題中說自己所畫此竹「無瀟洒之姿,有憔悴之狀」。畫中竹葉晦暗粘連,似蒙塵厚重,蒼涼凄婉。濃淡墨色營造出空瀠深遠的意境。構圖婉麗可人,秀逸不凡。

紅蘭花圖 立軸 絹本設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寫紅蘭倒懸而生。淡墨略加石綠,揮灑出飄逸的蘭葉,以干墨勾邊,著筆自如。以胭脂點寫蘭花,重彩略為勾描筋絡,焦墨點提花蕊。色艷而不俗,靈動清新,筆意自由奔放,古拙麗秀,反映了作者獨特而不落俗套的藝術視角。

蘭花圖 立軸 紙本墨筆

南京博物院藏

  從自題中應知此圖與《紅蘭花圖》同作一時。筆法相同,構圖上有所變化,增加了平地的蘭叢,與上方倒垂之蘭呼應。用筆更為豪放縱橫,揮灑自如,紅蘭沒有用濃墨點蕊,倒也艷麗脫俗。

梅花圖 軸紙本設色

梅花 立軸 絹本墨

梅 立軸 水墨絹本

梅 立軸

  款識:野梅如棘滿江津,別有風光不受春,畫畢自看還自惜,問花到底贈何人。摹王元章本,壽道人農。鈐印:金氏壽門書畫

「怪」事:

【柳絮飛來片片紅】

  金農客居揚州,某日一鹽商宴客,席間有人提出以古人詩句「飛紅」作為酒令。輪到這位鹽商時,他苦思冥想才吟出一句「柳絮飛來片片紅」。眾客嘩然,雪白的柳絮如何能片片紅,認為是他信口胡謅,正論罰間,金農起身說道:「這是元人詠平山堂的詩,他引用得很正確。」眾人不信,要求吟出全篇,金農誦道:「廿四橋邊廿四風,憑欄猶憶舊江東。夕陽返照桃花渡,柳絮飛來片片紅。」眾人齊嘆先生的博學。而事實上,這是金農隨口作出為鹽商解圍的。鹽商自然大喜,第二天就送了不少銀兩酬謝金農。【漆書】

  金農向以隸書見長,他的隸書得力於《西嶽華山碑》,圓筆為主,樸厚飄逸。後來,他受《禪國山碑》和《天發神讖碑》的影響,字體方中見圓,橫粗豎細,變隸書的扁平結體為縱長,逐漸向奇崛險勁轉變。在不斷揣摩的過程中,金農以截豪禿筆作橫畫粗短、豎畫細勁、雄奇恣肆、斬釘截鐵的方筆字,「漆書」應運而生,體現了金農獨特的個性。


高翔


  高翔(1688-1752年),字鳳岡,號西唐,又作犀堂、西堂、樨堂等,別號山林外臣,江蘇揚州人。一生布衣,性格清高孤傲,與汪士慎意氣相投。青年時便與寓居揚州的石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石濤死後,高翔每年為他掃墓,直至辭世,可見受其影響之深。善畫山水,其次是梅花。山水畫取法弘仁、石濤,用筆簡練秀雅,但大幅山水缺乏氣韻,筆墨鬆散,然取材於揚州的近景山水則別具情趣。高翔與汪士慎皆以梅花名世,又各具特色,金農評道:「畫梅之妙,在廣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畫繁枝,高西唐畫疏枝,皆是世上不食煙火人。」擅八分書,工篆刻,師法程邃,與汪士慎、丁敬齊名。又與高鳳翰、潘西鳳、沈鳳並稱「四鳳」。能詩,其子高增輯其遺詩成《西唐詩鈔》,惜已失傳。

溪山遊艇圖 紙本設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畫面構圖簡潔明晰,院落和房舍散布,古樹參天,江中一渡船,船上人物以最簡潔的筆調勾成,不能再減少一筆,而人的動態已被表現得十分清晰,作者功力由此可見。

夏山草廬 立軸 水墨紙本

夜月讀書 鏡心 設色紙本

山齋讀書圖 立軸 水墨紙本  題識:顧影難堪只自憐,竹風涼入鬢絲邊。南帆北馬都無分,畫餅生涯老硯田。水墨生涯不入群,南宗北派孰支分。衰年筆禿耽平遠,曾見奇峰是夏雲。爭流不寫水回還,瘦削先勾一角山。褊性幽棲胸次窄,亂書堆裡屋三間。旦夕於今供給難,多年生理囗魚竿。浪跡曾說江湖險,水口風門總不安。半榻圖書枕簟橫,北風推起野雲生。荒涼自愛清水於,窗外芭蕉又雨聲。撿得篋中宣箋作元人  小筆,贅題畫百首之五。天翁尊長兄先生吟壇笑正。西唐弟翔。鈐印:高生老  高翔擅山水、梅花,清簡瘦硬,在「揚州八怪」中可稱逸品,金冬心每稱之。此圖寫喬柯崇崗之下,綠蕉翠竹之間,有士子讀書茅堂,窗外泉聲淙淙,日長山靜。筆墨簡淡,清氣滿幅,可以想見畫中人與執筆作畫人之高致。是其真跡中之佳者。

疏林夜話 立軸 水墨紙本

  鈐印:西唐高翔、犀堂  在揚州八家中,高翔畫流傳最少,畫格亦甚高,沖淡簡靜,疏朗幽遠,並不受時風的影響。此圖寫疏林翠竹間二人秉燭夜話,屋外煙雨迷濛,景極平易而境界清曠。右上題七律一首,所謂「詩中有畫筆生香」,詩畫映發,筆墨簡略而韻味無窮。

僧房掃葉圖

彈指閣圖 立軸 水墨紙本  這幅《彈指閣圖》正是這種特色的具體表現。竹門、籬笆、古樹、鳥巢、人物烘托著一個小小的佛龕,肅穆幽雅、煞是宜人,然而這只是內境實物,目光向上眺望時,則是長題、天空。那偌大的空白,正是高翔宏大氣度的生動表現,正是高翔的宏大氣度與秀逸雅靜相融合的結晶。高翔《彈指閣圖》畫了大小、長短不同的三幅分送友人。揚州博物館那幅是接近方形的(68.5×38厘米),本幅則是長形的(132×31.5厘米)。由於它長,在表現上述特點上便佔了便宜。

彈指閣 立軸

彈指閣 立軸

彈指閣圖 紙本墨筆

揚州市博物館藏

  《彈指閣圖》畫繪竹門籬笆的庭院里幾株老樹枝幹挺拔,古藤縈繞,樹葉有的線勾,有的墨點,濃淡互襯。右邊樓屋便是「彈指閣」,建構奉愫平正,簡潔大氣,在芭蕉、竹林的掩映下,更見幽雅之韻。院中的兩個人物,一執杖,一躬身,似在相互交談,雖寥寥數筆,造型簡練,卻栩栩如生,微妙傳神。在這靜謐安詳的氛圍之中,這樣的人物形象處理,給人一種超然脫俗、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行筆錯落有致。以淡墨勾潤,濃墨點視,清疏中流露出一股秀逸的氣息。人物刻劃,寥寥數筆,神情動態,栩栩如生。詩題與畫意,渾然一體,耐人尋味。此圖不僅是高翔的寫實佳作,也是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

溪山泛舟圖 立軸 設色紙本

山水 立軸

山水 水墨紙本

雪江賦詩 鏡心 設色紙本

  鈐印:西唐高翔、山林外臣  「揚州八家」中高翔專攻山水,筆墨雅潔,意境岑寂,在黃公望、僧漸江之外,別開生面。此圖幅式極大而仍以簡筆寫出,極少暈染,而高爽清遠,讀之令人心胸豁然。這樣的大幅作品在高翔畫中極為少見,尤稱難能。

「怪」事:

【剩有詩人過墓門】

  寫意畫大師石濤晚年寓居揚州,在大東門外臨溪築大滌草堂,與高翔家近鄰。當時高翔尚年幼,石濤比他大四、五十歲,兩人卻結下了亦師亦友的忘年之交。石濤去世時,高翔年僅20歲。自此以後,每逢春天,他便去為石濤掃墓、祭酒,至死從未停歇。詩人閔簾風以「可憐一石春前酒,剩有詩人過墓門」之句盛讚高翔的品行。【書余】

  高翔題畫,創書余之說,意思是自己的畫僅是書法之餘事,譬如先有唐詩後有宋詞,可見其對書法自視甚高,不肖為畫工也。中國文人畫的重要特徵是以詩書入畫,具有強烈的書卷氣息,而不是色彩濃烈、描摹工細的院體畫或工匠畫。高翔以書意入畫,畫面中自然表現出書法用筆的靈動飛揚。


推薦閱讀:

何遜《下方山》賞析
句子的賞析
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賞析
日本國寶級茶具賞析(上)
念奴嬌·春情原文|翻譯|賞析

TAG:揚州 | 繪畫 | 個性 | 作品 | 賞析 | 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