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真進修錄
一、如何對上帝正信與釋疑
古今中外,男女老幼,皆有上帝,天父,我主,老天爺,等等之尊稱與崇拜,可是這種稱呼與崇拜,其意義究竟為何在,固然稱呼是個代名詞,然實際考察,確乃無形無象,至尊至貴,至清至虛,至中至正的一點真理,不過此理,無聲無臭,空乃非空,詞雲「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可知他的微妙莫測,不可思議言談啦,但他生育天地,曲成萬物,主宰宇宙,包羅萬象,更顯其至無可以生至有,至虛可以生至實,無為而為,真空之妙有也,如此講說,好像很抽象,我們再作進一步研究,據科學家說,認為人類的進化,世界的生成,是一種自然原理,可是此理究竟誰主持呢,恐怕人做不到吧,人既不能做到,那麼必定是一個至高至明的神了,請看天空日月星辰,輪流轉移,按時就序,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再看大地的山川,湖海泉源,有宗脈之相連,飛潛動植,生殺予奪,若無至高至大至剛至柔的神明主持,還有誰能勝其任呢,再按人的生成來說,我們是父母生的,父母是祖父母生的,推而至於高祖,曾祖,以至祖宗的始祖,究竟是誰生的,科學家進化論上說,人是上古時大馬猴演變的,假使上古時馬猴能夠變成人,為什麼現在的馬猴,就不能變人呢,當真上古時馬猴能夠變人,若演變幾千年,人又不知變什麼東西,人之遺傳,各有天性,俗語說,人到困難危險恐急時,要叫天哪,娘哪,由此觀之,人是由天而生,科學是無稽之談了,現在科學雖然萬能,亦不過借金屬品質,化學原素,配合成種種機器,但任何貴重質料,就想造個萬靈的人,恐怕決無其事,吾們是由天而生,上帝是吾們的始祖,所以俗語雲,我們都是老天爺的兒子,聖經上說過「人不是血氣生的,不是情慾生的,不是人意生的,乃是從神生的」,道祖亦曾說過「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儒雲「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又曰「參贊化育」,耶穌說「上帝是吾們的天父」,以上諸般說法,都是證明我們的色身靈性,和萬物構造的由來,確係上帝所生,毫無疑義,現在吾們既然曉得上帝對吾們有如此罔極之恩,我們必須拿出真心,抱定恆志,息異端,拒詖行,清理自己身心,純正自己念頭,體貼天慈,報答天恩,方才對上帝正信與釋疑了。
二、將自身信任了嗎
這一題,就是問吾們個人,將自己的由來與任務,明白了沒有,相信了沒有,吾們的身,固然是父精母血生育的,可是父母只能生肉體,必得上帝賦給靈性,才能算個完全人,但是人之一生,適如住旅館,一宿就走,旅館內設備之物,一點也帶不走,你要偷拿人家一點東西,必定落個盜賊之名,我們既知靈性是上帝所生,由先天而來,可之和上帝分別時,一定也是有任務,奉帝差遣而來的,但任務是什麼呢,就是代天宣化,治理世界,然而一落後天,就被酒色財氣埋沒了,以致背覺合塵,愈趨愈迷,造下無量罪孽,流浪生死,冤緣相報,釀成了空前未有浩劫,因上天慈悲無量,尤恐吾們墬入劫凶,所以不惜密寶,真道降世,使吾們得道,修道,了道,成道,眼前可以躲脫末劫之苦,死後可以永享無極之樂,可是我們既是老母所生,道亦是老母所降,得此無量宏恩,怎在中前盡孝,惟有體貼中心,竭盡己力,到各處開荒下種,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使九六同胞,齊出苦海,共登覺路,同朝 母顏,方算達到任務,總之凡站在個人崗位上,不做非禮犯法之事,常能行端品正,無愧於天者,可謂信任了自身。
三、道與人生之關係
道即理,理即路,萬事萬物,由道而生,故萬事萬物,亦各具其理,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性理,天失理則星斗亂度,地失理則山崩川溢,人失理則倫常乖舛,故常諺有曰「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由此觀之,道與人生之關係,至為密切,孔子云「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孟子云「天下溺,援之以道」,子思雲「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根據以上所說的證明,人生在世,道是一時亦不敢離的,假使悖道失理,圖一時之安逸,在世要受國家法律制裁,死後更受地獄 閻 君之苦,即使今生僥倖過去,然天理昭彰,絲毫不爽,豈能逃脫陰司之裁判,不報於來世乎,惟望諸位注意之。
四、天道的寶貴是什麼
天道的寶貴,第一是道不輕傳,第二是求道時,須有兩個介紹人,作引保師,並在前立下宏誓大願,證明不是左道旁門,邪教白蓮,更不是誆哄你們的錢財,及末尾兩句,「引入身家不清白,品行不端正者,願受天譴,五雷轟身」,且你們求道時,先立十條大願,否則雖手托萬兩黃金,也求不著,而十條願中,實心懺悔一語,更證明未求道前,都是罪人,求道以後,誠心保守,實心懺悔改過,在社會上可以做個完善好人,若能抱道奉行,孜孜不息,更能成佛作祖,所以吾們既得真道,必要進行,茍能日征月邁,積功累德,在世定能脫劫避難。出世還可以超生了死,自己九玄七祖,同歸理界,這不是天道的寶貴嗎。
五、求道後不進行之原因
古聖雲「得道容易修道難,修道容易了道難」,亦可證明此題之意義,細究不進之原因有兩種,第一求道後,沒有相當研究,不明道之真義,生種種疑惑,如(一)疑天道不真,一指難成。(二)疑天時不至,收圓無期。(三)疑緣淺冤重,考魔重且嚴厲。(四)疑功德費用處。(五)疑天機轉變,渺茫無憑,疑慮紛紛,層層而起。第二因被氣質矇蔽,有礙道途前進,故佛家雲「世人不能修行者,因有六種障礙」。(一)對於六根,四大假合不悟,於是有「形骸障」。(二)對於飲食男女,妄生貪著,於是有「嗜慾障」。(三)豪傑殫智力,以營世務,於是有「功名障」。(四)世才騁視聽,而工藻飾,於是有「文字障」。(五)拘常隨俗,縛而不解,則有「事障」。(六)窮玄參妙,悟而轉疑,則有「理障」。
以上種種矇蔽,心生顛紛,怎能修道,推其原委,全係真理不明之誤,但此種病源,凡頭前辦事人,及擔引保者,都負有相當責任,試看過去之仙佛聖神,那個不賴師之提攜,而能自己覺悟,雖雲「有來學,無往教」,然不教而成者,千百中無有一人,所以活佛師尊雲「三期末劫,大辦收圓,各壇之成敗,全在承辦人之盡力與否」,凡入道者,在你本壇,都有天職,並且自己都有後學,希望各位,都要認識真理,振作精神,作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之先進,萬勿畏難苟安,誤己誤人,而獲千古之罪人。
六、天道與人道有否區別
天道與人道,本來沒有什麼區別,不過人的眼光,遠近不同,大小不同,才有所分別,按人道來說,孝順父母,友於兄弟,信於朋友,敬於師長,方算盡到人道,但是人的環境際遇,多不相同,若是嚴明之父,友愛之兄,信義之友,品端之師,則志同道合,各盡其職,而樂人倫之大道矣,否則父若瞽叟,兄若管蔡,友若孫龐,師若申豹,豈能不權輕重,不辨是非,顧一時之小體,而遺萬世之臭名,尤其時至今日,躬逢六萬年來之奇運,若無遠大志向,只圖人情圓滿,一但天時已至,按功定果,養其小體,名落孫山者。豈不後悔莫及,且舉古聖軼事而證之,帝舜不告而娶,周公誅兄伐弟,邱祖戀情,馬丹陽與其分蒲團,各奔一方之事,不在小節,而養其大節也,你們個人修道,環境情形都不同,在此千鈞一髮,升降關頭,千萬要認清目標,莫顧人情之小節,而誤萬代事功,又如釋迦佛,十九歲出家,棄父母不顧,若從表面上看來,似屬不孝,但結果成了佛教之祖,揚名顯親,共返天界,南海古佛,違親修行,後證千手千眼佛,父母沾光,玄祖同昇,由此觀之,古聖先賢,沒有妻朋子伴,舉家團圓,不離情枷愛鎖,恩愛纏繞,而能證果超生者,古鯀治水無功,舜殛鯀於羽山,禹不報父仇,更繼父志,完成治水之功,雖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終成三官大帝之一,還有耶和華與眾講道之時,其母攜其妹弟往找,要和他講話,有人告訴耶和華,他回答說,誰是吾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妹,就指著聽眾說,看哪,凡是遵行我天父旨意,就是吾的兄弟姐妹,就是我的母親了,耶和華終成了耶教之主,以上諸位往聖,既能修成正果,他的父母玄祖,還會不超生麼,所以古語云「慎終追遠為真孝,生事以禮為順親,若以養親為孝盡,親沒獄憂子怎兮」,孝經雲「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孝之終也」,可知天道人道有連帶之關係,不過有的盡人道而合天道,有的修天道而暗合人道,總之天道人道,合於理者為是,背於理者則非矣。
七、何謂行功立德
行者實行,功者功用,立者樹立,德者美德,能實行功用,方能樹立美德也,總之不惜勞苦,而為社會人群,求生,謀福利的,叫做行功。其効果,便是立德,按行功來說,有內外兩功。
(一)內功 是自己正心修身,克己復禮,一言一行,不敢有一毫人慾之私。
(二)外功 是開荒下種,設立法船,不惜精神物力,犧牲一切,屈己從人,為道設想。
缺內功則本源不清,少外功則德行不圓,所以勝鬘經雲「惡盡言功,善滿日德」,六祖雲「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平等者,即宇宙一切眾生,皆歸一體,而無差別也,佛戒有雲「一言必謹,言有功也」,由此觀之,我們之言行意念,是否邪正,有莫大關係,佛戒有雲「清清勿使昏迷,防意如防城之危,惺惺勿使散亂,守心比守身之嚴」,諺雲「防意如防疫」可知行功立德,在於外功促進,更在內功慎獨。
八、何謂尊師重道
三期末劫,真道降世,凡受明師一點者,自己可以脫劫免難,超生了死,即九玄七祖,亦能同登天梯,共達極樂,可知受師恩德,廣矣,大矣,然而既承師德,怎樣報呢,就是該尊敬老師了,可是尊師真義,並非只圖表面上之供養與尊敬,更要「體師之心,尊師之訓,效師之行,繼師之志,行師之道,了師之願,欽師之意」,而成心心相印,不約而同之事蹟,方為真正之尊師,論語雲「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亦就是述明尊師之意,再如七十二子之尊孔子,萬章等之尊孟子,雖然各有不同,而殊途同歸,沒有不是以心印心,實行真正之尊師也,重道者何,即處處以道為前提,寧可屈己從人,見道成道。決不私心利己,困窮敗節,所以,以道為道者。定然守死善道,不虧大節,造次必於斯,顛沛必於斯,古聖雲「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又雲「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都是證明道的寶貴,莫要看輕,可是尊師與重道,離不開的,因為道在師傳,不得不尊師,師的本意為傳道,道又不可不重,若偏於尊師,則落執象,而成人情矣,偏於重道,則落頑空,而成虛妄矣,所以尊師重道,有連帶關係,實是一而二,二而一,不過是一體兩面罷了,諸位宜參之悟之。
九、講因果與報應
世人不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者,都是因為不明因果報應之理而為也,孔子云「善不積,不足以揚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關聖雲「善惡兩途,禍福攸分」,老君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不失時,十年根生蒂結,是瓜是豆,依然得還」,感應篇雲「禍福無門,惟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因果經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地藏經雲「作善作惡,從來絲毫不爽,降福降禍,賞罰自古無差」,燃燈佛雲「一毫之善,與人方便,一毫之惡,勸人莫作」,「衣食隨緣,自然快樂。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孟子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易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書雲「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以上述古聖先賢之言論,證明種什麼,得什麼,因果報應,是絕對不錯的,再拿現世來論,你若對人家恩惠,人家必感謝你,你若對人家虐待,人家必忿恨你,就按過去在舞台上稱能稱強,耀武揚威,恃勢力而凌迫孤寡的貪官污吏們,一旦惡貫滿盈,土崩瓦解,還不是死的死,囚的囚嗎,一般土豪劣紳,過去狐假虎威,稱霸一時,如今還不是東跑西顛,無家可歸,由此觀之,因果報應,是天演的正理,不過來早與來遲而已,故諺雲「善因善報,惡因惡報,如若不報,時辰未到」,可知前因後果,是絲毫不差的。
十、冤欠之由來與解消
凡不經對方同意,從中取利,陰謀暗算,損人利己,使人遭不白者謂之冤,雖經對方同意,欠以借貸,而結果外恩欠義,缺少未還者謂之欠,冤欠之事,人人有之,推其原委,多係不明因果報應而做,致日積月累,年世相疊,就日甚一日了,因人秉天地之正氣而生,受天覆地載,日月所照,雨露所養,五穀水火之化育,方能寄生在世,但人既蒙天地如此之厚恩,是否應當行仁行義,順天地之正道,以報天恩哉,惜乎世人渺茫此意,不但不報答天恩,更有肆無忌憚者,作怨天欺天之事,還能說他不欠天恩嗎,又如父母生養劬勞之恩,終此身亦難報答,虧於孝道,豈不是又欠了父母之恩嗎,其他夫妻寡恩,兒女少慈,朋友缺信,師徒斷義,無非欠的由來,冤者就是吾們貪圖口腹,恣殺生靈,及無意中踏死螞蟻,傷害昆蟲等,莫非冤之由來,更有無知之輩,迷昧真性,作一切奸盜邪淫,殺人放火,暗謀暗算,傷天害理之事,豈知人各有性,物各有靈,凡受冤欠者,那有不討之理,況今三期末劫,正應清算之日,我們修道者,若不將六萬年來所積之冤欠,一一還清,如何能返回理天呢,試看人世,決無帶罪的官吏,理天更無帶罪的仙佛,我們修道是為了超生了死,欲了生死,必須將冤欠還清,但如何還呢,就是懇求上天慈憫,一面庇護咱們,暫將咱的冤欠擔起,另一面吾們速速行功,以後,超渡他們,將功折還,冤欠豈不是自然消解嗎。
十一、為何齋戒及齋戒之利益
我們既修天道,須體天心,天有好生之德,以仁慈為本,那麼吾們修道人,也應該仁慈為本,速速清口茹素,故呂祖雲「我肉眾生肉,形殊理不殊,體會 閻 君斷,自問應如何」可知過去的仙佛賢真,三教聖人,都是清口茹素,漸漸而成,道之三清五行,佛之三皈五戒,直示明言,昭昭在耳,無疑的證明了,佛道齋戒,證之不悞,可是儒門孔老夫子,又何嘗不是清口茹素呢。不過孔子當日無權無位的人,為了避免他人的諷刺,所以危行言遜,都是含而不露,試觀鄉黨篇上所載「沽灑市脯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不撤薑食」等語,以及季康子宴孔子,不肉而食,孔子一月三齋,致齋三日,散齋七日,又子之所慎,「齋,戰,疾」都證明孔子齋戒,實無可疑,按孟子說「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又曰「鷄豚狗彘,不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但人至七十,血氣既衰,腸胃消化不良,更兼齒活牙落,不能咀嚼,如何能食肉呢,即使身體強壯,食肉一事,總非相宜,再者,俗語常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更顯得來到七十,就要死去,還會趕上食肉嗎,由此而知,不僅孟子齋戒,更勸人人齋戒矣,蓋三厭,煙酒之類,均是昏性之物,三厭者,天厭「飛禽」,地厭「走獸」,水厭「水族」,乃橫行之物,各秉一方之氣而生,食之易傷三寶原靈,更要暗損陰德,煙酒者,亦是消耗元氣原靈之物,我們皆當戒除,因為吾們修道,是去濁留清,煉陰補陽,若縱情嗜欲,貪圖口腹,豈能修成,就拿三期末劫的造成,還不是人畜迭食,累世積成的嗎,你看古詩云「千百年來碗裡羹,冤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刦,但聽屠門夜半聲」,說的多麼明顯,且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因他前世癡迷,造下罪惡,今生轉畜受報,使其受苦了罪而已,如今吾們宰他殺他,剖腹開膛,切剁割刮,烹炒煎燴,適我口而飽我腹,美我膚而肥我身,試問天理何在,良心何在,所以佛有戒雲「恃我勢而凌彼弱,恐理非宜,食他肉而養吾體,良心何安」,既然如此,我們生生死死,代代的罪孽,如何挽救呢,主要便是清口茹素,因現在三期末劫,上天大開慈憫,只要立志清口之人,便將前債積業,俟他行功立德,以消還之,否則一面清,一面造,無濟於事,是終久不成的,現在三災八難,頻頻而臨,凡長久茹素者,身體清潔,仙佛易於護佑,不致遭入劫凶,再者三期末劫,大辦收圓,諸天仙佛,打幫助道,你的靈體清潔,仙佛易於運用,必借你建立功德,以後更有合靈時候,希望你們速速認清身體力行,竭力成全你的後學,和你的家庭,使未清口者清口,未立願者立願,真是三期修道,人人有份,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休不得,但吾對各位的期望,是都能夠脫過末劫,靈性歸根,三元大會上,神人共樂,舉家團圓才好呢。
十二、徹底認清真假
世界一切事物,有真必有假,有假亦必有真,因此係對待之理,無真不顯假,無假亦不顯真,在各位對此題之解釋,都說「道真,理真,天命真,靈性真」,不錯,一切無形無象之理,是真的,又說,三六左道,七二旁門,自己色身,和一切有形有象,有氣有色,都是假的,講的都不錯,而且很好,可是不久,萬教齊起,三六七二,皆言奉天承運,辦理普渡收圓,並且法術驚人,顯化種種,那時候真真假假,實不易識,但我們遇此關頭,便要拿出超絕的智慧,來考察他的道脈,是否正,道理是否真,天命是否真,其一切有作有為,著重形象之處,便應徹底認識清楚,有了把握才行,否則非常危險,各位都說靈性是真,色身是假,在此末劫之年,得遇真道,不圖色身安樂,只求靈性出苦,固然不錯,但是你的靈性,怎麼出苦呢,便是一念真假了,念真則一切皆真,並且雖假,亦可成真,念假一切皆假,雖真而亦成假,真假之分,在於一念發動之始,故心中真偽,更應徹底認清。
十三、認清魔考之真意
魔考二字,是吾們修道人必經之路徑,所以說「修道未知考者,不足與講也」,又曰「有道一定有魔,道魔如影隨形」,欲想成道,必須從魔考中煅煉出來,故道曰「不煉不成真」,儒曰「不考不成聖」,釋曰「不磨不煉,不成佛」,諺雲「玉不琢,不成器,金不煉,不值錢」,凡吾修道者,經過魔考,要知正是上天造就吾們,茲將魔考真意,分列數項,望眾參之:
(一)「分真假」:天時已至,收圓臨邇,而一般修道之人,仍然良莠混淆,真假難分,更有順人情,悖天理,妄造黑白,無事生非,假公濟私,心性陰險,作種種傷天害理之事,致使一般真修者,遭不白之冤,故天降考魔,拔精選粹,淘汰不良,然後真偽判出,一般真心修煉者,瑕疵既無,好辦三期收圓之事也。
(二)「消冤孽」:吾已往生生死死,六萬年之冤孽債賬,如山似海,今生得求天道,累世冤欠,豈能容你,故皇天萬分慈悲,降下考魔,切磋琢磨,以見真志,而了夙愆,凡經一次考,必了一次冤欠,漸漸孽重轉輕,化死為活,古往聖賢仙佛,皆從考魔中煅煉而成。
(三)「化稟性」:因人落於後天,氣質變化不同,就分成萬有不齊之性,都不合乎中道,即一般修道者,是己非人,愩高務遠,虛浮矜燥,粗心大意,行矣不著,習矣不察之處,在在難免,若能受幾次魔考,碰幾回釘子,自然回心轉意,懺悔改過,化稟性而遺天性。
(四)「定品位」:九品蓮臺,按功而定,所謂真道真考見真心,全在坎坷困難之事,天考人驗,看你志向,見解,學問,造詣,而定升降,故子在陳蔡絕糧七日,從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講誦,絃歌不輟,乃召子路而問矣,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乎,奚為至於此」,子路慍作色而對曰「君子無所困,意者夫子未仁歟,人之弗吾信也,意者夫子未智歟,人之弗吾行也,且由也,昔者聞諸夫子曰,為善天報之以福,為不善天報之以禍,今夫子積德懷義,行之久矣,奚居之窮也」,子曰「由未之識也,吾說汝,汝以仁者為必信也,則伯夷叔齊,不餓死首陽,汝以智者為必用也,則王子比干,不見剖心,汝以忠者為必報之,則關龍逢不見刑,汝以諫者為必聽也,則伍子胥不見殺,夫遇不遇者,時也,賢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學深謀,而不遇者眾矣,何獨丘哉,且芝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貧困而改節,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是以晉重耳之有霸心,生於曹衛,越王勾踐有羈心,生於會稽,故下而無憂者,則思不遠,處身而常逸者,則志不廣,焉知其始終乎。」子路出,召子貢,告如子路,子貢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不能容,夫子盍少貶焉」,子曰「賜,良農能稼,未必能繬,良工能巧,不能為順,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紀之,不必能容,今不修其道,而求其容,賜,爾志不廣矣,思不遠矣」,子貢出,顏淵入,問亦如之,顏淵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國者之醜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 後見 君子」,孔子欣然嘆曰「有道哉,顏氏之子,使爾多才,吾為爾宰」,根據以上諸子,所言不同,則知其造詣成就,定有差別,以後孔子成至聖,顏子成復聖,子貢成十哲,子路成大賢,亦可引作魔考中,定品位之參考焉,總之,吾們既修真道,必受魔考,那是一定之理,今將魔考種類,在下一題裏,再作分析,以供諸位玩索之。
十四、如何應付魔考
(一)「內考」:以凡生瘡害病,久纏不解,蟲傷狗咬,跌打驚痛,水火之災,盜賊之患等而言,大小都有因果,欲求消解,就是「感之以誠」,因為德可感天,誠能動神,只要你抱定真心,信賴上帝,所謂皇天無親,惟德是輔,無形中自然撥機化除矣。
(二)「外考」:即親友毀謗,鄰里譏笑,保甲恫嚇,官府不容以及武力干涉等情,應付方法,就是信之以理,既明真理,即將世欲看淡,生死由命,何懼之有,故程子修道,當時目之為偽道,呼之為黨人,奏之於朝,刻之於石,茫茫大地,幾無托足之處,朱子學道,當時目之為妄,呼之為妖,信之犯禁,避之者無罪,毀之者有功,排之者有賞,徙身削職罰祿,徙其於之邊役, 陽明 先生賓士禍亂,有功不賞,居蕭寺談禪,若不知其事者,蔡元定父子,因信朱子之學,發配從軍,不避艱險,驛居傳道,都是認清真理,看淡世俗,所以不怕任何考魔也。
(三)「氣考」:就是有恩不報,倒反為仇,使你遭不白之冤,怒氣填胸,火性發作,如遇此考,要有寬容大量的胸襟去應付,他叫你生氣,偏不生氣,祖師說過「有人打老拙,老拙先倒了,有人罵老拙,老拙嘻嘻笑,涎吐我臉上,任他自乾了,我亦省力氣,他亦免煩惱」,耶穌說「有人打你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拿你的裏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所以應該效法祖師,和耶穌說的話去實行。
(四)「奇考」:凡傾家敗產,夫妻離散,兒女死亡等,都屬奇考,我們修道,不識此考,容易墬落,但如何應付呢,就是「守理認命」,要知房產田地,皆屬於假,夫妻兒女,終久離散,古詩云「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東昇西墬為誰功,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田也空,地也空,換了多少主人翁,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所以人之一生,得失榮枯,皆由命運而定,不可強求,亦不可辭,知此則無所謂考矣。
(五)「順考」:可分聖凡兩面來說,凡者,妻恩子愛,推不開,打不破,聲色貨利,隨聲肆慾,使你迷而忘返,聖者,前人獎勵,後學附和,使你驕傲於燥,趾高氣揚,不知不覺中,將道心放棄,若遇此考,應速覺猛醒,「順來逆受」,凡者,要臨淵止步,懸崖勒馬,知前途可畏,抱道速修,聖者,要反躬自問,所受獎勵與恭維,是否有愧,自然順考可消解矣。
(六)「逆考」:亦分聖凡兩面來說,凡者,父母妻子怨恨,環境艱難,衣食困苦,失志背運,憂鬱身心,聖者,前人無情,後學卑視,致使你灰心喪氣,無所適從,遇此考場,應「逆來順受」,凡者,安分守命,抱定道心,須知玉碎不失其白,竹焚不毀其節,聖者,修無為之道,行無為之功,以報恩了願為前提,處處反求諸己,對承上啟下,每覺有不及的地方。
(七)「顛倒考」:三期末劫,修練真道,原係了脫生死,斷滅因果,只因一般修道之士,根基緣分,冤欠不同,故魔考有異,或先貧後富,得意洋洋,棄絕道念,或先富後貧,憂鬱牢騷,抱怨退志,若遇此考,應當素位而行,抱定真志,念念不忘,時刻常存,造次必於斯,顛沛必於斯。
(八)「道考」:分內外兩種,內考是本道同仁,(小者)言行不顧,違仁失義,彼此忿恨,互起摩擦,(大者)心生險陰,分枝別派,爭道盤,奪天命,外考係三千六左道,七十二旁門,種種法術,無奇不有,使你目花神亂,難辨真偽,稍有貪妄,恐怕要登舟尋舟,騎驢覓驢,若遇此考,必須無貪無妄,故道雲「清靜無為」,儒雲「無色無臭」,佛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又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吾們修道,應認清道考。
以上各種考魔,你們任何人,若遇到時,千萬要想想院長所說的話,考者是明考,魔者暗考,考易識,魔不易識,總之不外「喜怒愛憎」四個字,凡不中節,皆入魔境矣,所以修道要識透魔相,否則不防魔禦魔,反而助魔成魔,多麼可怕,像如來佛前世為忍辱時,受哥利王分身之辱,他認為正是我的恩人,並助他早早成道,說我來世降生時,一定渡你,後來如來成道,渡弟子阿難,即是哥利王後身,又如岳武穆風波亭遇難時,恐子弟後叛,召至刑場,同歸於盡,還感謝秦檜使其成為忠良,由此而知,古來秉忠孝節義,多是色身頂劫,靈性歸天,何況吾們修天道呢,雖然如此,恐一般少見多怪者,難免其流言謗語,譏刺詆評,故老子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則大笑之」,莊周曰「籬燕不知鴻鵠,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信天大」,宋王曰「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孔子曰「德修謗興,道高毀來」,由此觀之,有道有魔,一定之理,吾儕修道必須驚惕勉勵,抱無畏無為之精神,存不知慍之膽量,方不致受魔考包圍矣。
十五、降伏身心
心者,人身萬靈之主宰,身者,人生作事之具,身之一動,受心之操持,心之發揮,賴身之形成,佛雲「萬法由心生,萬法由心滅」,心之動靜,實是靈妙莫測,但不外邪正兩念,正是合於理,邪是流於慾,世人常失其正,而流於邪,昧於理,而惑於慾,邪慾的害人,真正可怕極了,佛家有「拴心猿,鎖意馬」,「掃三心,飛四相」,儒家有「三省其身,四勿其心」,都是使人棄邪歸正,制慾返理的證明。今將三心四相,三省四勿,簡而喻之,以釋降伏身心之本意。
三心乃過去未來現在的三種心,不要存他,四相者,著於形,為之相。
(一)凡為自己衣食計,及兒女計,終日盈盈,溷於名利,逐浪忘返,縛而不解者,謂之我相。
(二)見人勢力,攀望不已,見人萎弱,厭惡不已,嫉人之長,吝人之求,謂之人相。
(三)色受想行,希望茍求,言正行邪,口善心惡,謂之眾生相。
(四)跪禱拜祈,而求現在福報,燒符煉丹,冀望長生不老,謂之壽者相。
三省者:
(一)「為人謀而不忠乎」,按修道說,就是代天宣化,拯救眾生。你盡到責任了嗎?
(二)「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就是承上啟下,一言一動,自心有無欺妄。你守信了嗎?
(三)「傳不習乎」,就是師傳心法, 和 老師素日指示你的言語諸天仙佛批的訓示,以及各位前人給你講的話,你參悟了嗎?你實行了嗎?
四勿者:
(一)「非禮勿視」,就是吾們既修真道,須認真理,將一切色相,都看破他,心意常存玄關之內,莫使外馳自然不受損害了。
(二)「非禮勿言」,就是莫談別人是非好壞,自然不擔口過了。
(三)「非禮勿聽」,就是莫要輕聽人語,心生反感,一念之差,便有陰象叢生。
(四)「非禮勿動」,就是人之作為,不要輕舉妄動,必須自心加以檢點,是否合理,而免錯過身擔。
以上各種比喻,均是戒吾修道者,要時時降伏身心,因人既落後天,到處受色慾之包圍,身心一動非正即偏,偏則沉溺流連,前途堪虞,心之為害,尤其可怕,因他時起幻想,一有外感,最易動蕩,所以佛雲「魔由心生,考由自招」,若不降伏身心,制其亂源,修道豈能成功。
十六、謹言慎行
謹言者,乃不輕之言也,慎行者,乃行動檢點也,因人之言語行動,每宜發而中節,若不中節,就有歧事發生,小者自身名譽糟糕,受人誣唾排斥,大者牽掣大眾,招來種種魔考,受辱受謗,所以孔子戒人謹言曰「君子欲訥於言」,又曰「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了瞥」,又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子貢亦曰「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行也」,慎行就是防非改過,莫要粗心大意,發生意外,總之,謹言慎行,是叫人言語舉動,戒慎恐懼,慎微慎獨,念念莫離的意思,故吾們修道,一言一行,於道有益,於道有補者,舉之,否則戒之。
十七、立願了願
願者原心也,凡是良心發現,天性中自然生成的誠懇進取心,就是願,我們修道對於立願之事,都很明瞭,大願一立,馬上先天註冊,使吾們玄祖高昇,冤欠遠遁,剛才給你們道喜,就是這種意思,既然上天對吾們如此慈悲,我們就該立願了願,實地進行,否則,天時一到上天考真驗實,不但不能達到極樂,定累玄祖,同墬苦海,為什麼呢,只因上天雖慈,決不佑庇陽奉陰違,似是而非之人,所以求道時立囑詞上,早就明白告訴我們說「立願不了,難把鄉還」,由此觀之,我們修道對立願了願一題,切要看重,不可輕視。
十八、懺悔改過
懺者,陳露也,悔者,悔改也,懺悔改過,就是自己陳訴已往的罪過,自新未來的行為,所以懺悔是我們修道人第一要素,因為素日對人處事接物,非偏即倚,造下種種罪惡,若不實心懺悔改過,怎麼成道呢,諺雲「上天沒有帶罪的仙佛,人間沒有負罪的官吏」,也就是此意,故今生懺悔,乃為三期末劫,自己靈性出苦而懺悔,為養成潔白完人而懺悔,為玄祖超生而懺悔,懺悔是真義,希望各位萬勿疏忽,每天我們所讀的懺悔文上,「彌勒祖師,妙法無邊,護庇眾生,懺悔佛前,改過自新,同註天盤」,也是說吾們修道,茍不懺悔日新,總難達到圓滿之期望。
十九、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嗔為三毒之一,凡一切念念不平,存計較之心者,均是嗔心,我們修道,本性是活潑自然無為的,所以道與天時,隨機轉變人性光圓灑沱。亦應隨機轉變,切莫稍遇不適心,即隨境遷,而一念嗔心,引入陰魔矣,像從前邱祖修道,初遇相士,說他面相最惡,將來定主餓死,但後來邱祖功行圓滿,未曾餓死,並且成了神仙,他偶而嗔心一動,高駕雲頭,尋相士質問沒有餓死之原因,經相士謂其陰隲高大,面相已轉凶為吉,才覺悟乃是自己嗔心動了,馬上靜心息念,身入山中打坐參禪,但他嗔念既生,雖然覺悟得快,而天考不貸,終難了事,招來種種陰魔,攪亂了他的身心,幸邱祖早識此意,把握牢固,未曾動搖,不然一念之差,前功盡棄,永墬沉淪,所以嗔心為害,實在可怕,希大眾警之戒之。
二十、真道真考見真心
這一題,是末尾一題,兩天來院長和你們講的題,談的話,述古論今,都是闡明道的寶貴,道的真確,使你們各行各功,各了各願,但進修途中,冤欠魔考,是絕對不免的,因為修的真道,必受上天的真考,有真考方見真心,且累世冤人家的,欠人家的,豈能不還嗎,可見真考之中,上天暗中給你們消了罪孽冤欠,所以遇著魔考,正是上天慈悲你,玉成你,切要明白此意,更可說這道題,是吾臨別一句知心話,使你心有成見,不致後日有魔考之束縛。
引 言
這本書是一次最上乘講義的記錄,因講率真進修,原來修真道必須切具真心,所講皆為吾人循序前行的階梯,是以取其名曰率真進修錄,但此書語白淺粗,文詞俚俗,恐難飽學問淵博,工於藻績者之耳目,可是現世不同,一般世人講的,說的,寫的,作的,無非白話文字,易於瞭解,若拘泥古典,亦恐難以普行,況三期末運,天道普傳,諸佛諸祖倒裝救世,也是因時設教,凡所言及記錄著作,力求其通俗普通,使人一聽即知,一見即明,期收事半功倍之效,所以筆者根據此意,亦如此記載耳,但請觀者 諸 君,應獨具慧眼,虛心參閱,其言近旨遠,內蘊真理,實在無窮,決非泛常書冊之所可比擬,所謂「上乘大法」何莫非斯,書中題目,皆係院長對眾現身說法,闡演真道之真義,惜乎筆者識淺才短,記錄之時,遺忘頗多,難免掛一漏萬惟冀觀者 諸 君,對此書但作一提綱挈領擬因而得識本來面目,把真理悟穿,早去行功立德,也就算啦,區區鄙言,不足一瞥,常希高明,原諒是幸。
推薦閱讀:
※習易多年仍預測不準者建議進修六壬神課金口訣
※赴美進修的神外醫生講述美國醫生為何高收入
※教乾貨的導演進修班,不是啥人都能來
※實修要選擇一個傳承,深入了解,精進修持(希阿榮博堪布)
TAG:進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