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張漢臣派小兒推拿常用配穴
簡 介
張漢臣派小兒推拿由張漢臣創立,發跡於齊魯地區。張漢臣為人謙和,善於思考,著有《小兒推拿學概要》、《實用小兒推拿》,他為小兒推拿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用兩隻手治好了大批病人,用醫術贏得了病患及家屬的一致好評。其弟子田常英將這一流派發揚光大。
(田常英)
主要特點
診
重視望診,據小兒面色定治則,療效顯著。
面色青的病在肝,首選補腎水穴(滋腎養肝法);面色黃的病在脾,先用脾土學,;面色白的病在肺,先補脾土穴(培土生金)。最有特點是望鼻:鼻準屬脾,鼻翼屬胃,鼻樑屬肺,正常時鼻準微黃光亮,鼻準色黃無澤,,白點散在為脾虛泄瀉,兩鼻翼根部色黃而硬為溢乳或完谷不化;鼻準色澤俱佳,翼部色澤差,小兒雖乳食減少,,但肌肉多鍵,反之,准部色澤差,翼部色澤佳,雖乳食量正常或增加,但不生肌肉或有泄瀉之候。鼻樑色青暗,為肺有痰喘,色浮淡不滯,其症易治;色沉濁而滯,症纏綿難治。山根青黑之筋橫截,多屬乳食傷胃,其症嘔吐、腹脹、厭食、夜眠不安,瀉下酸臭。
治
在治則上是以治本為主,嚴守「補虛扶弱」或「補瀉兼治」的法則。
把小兒推拿概括為一掌四要:一掌即掌握小兒無七情六慾之感,只有風、寒、暑、濕、燥、火、傷食之證的生理特點。四要包括一要辨證細緻,主次分明;二要根據病情,因人制宜;三要取穴精簡,治理分明;四要手法熟練,剛柔相濟。
學術思想
該流派牢牢抓住小兒稚陰稚陽的生理病理特點,運用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等學說為理論基礎, 確定平衡陰陽、調整臟腑的基本治療大法是扶正祛邪,並作為兒科的第一要務。為此該流派補腎水、補脾經多常用。該流派認為小兒屬稚陰稚陽之體,寒溫不宜太過,補瀉不可過猛,為此常用汗、吐、下、和、溫、清、補、消八法相互制約,相須為用。常清法配合溫法,補法配合清法, 如補腎經配清板門,以滋陰清熱;補腎經配揉二馬,以滋陰潛陽,補腎填精,補先天之本;補脾經配推三 關以益氣活血通經。以上四穴又可組成補虛扶弱術組,來扶助正氣;補脾經、逆運內八卦、清四橫紋組成運脾術組,來益脾扶陽,以補後天之本;小兒生機蓬勃、發育迅速,功能相對旺盛,但先天稟賦不足,營養物質基礎薄弱,容易出現 「陽常有餘」 「陰常不足」 ,陰陽失衡,治宜平衡陰陽,以達到 「陰平陽秘」 之果,常用分陰陽、合陰陽、重分陰、重分陽、以及推三關、退六腑組成大分陰陽術對,來恢復人體的自愈能力。
手法與取穴特點
基本手法
張漢臣流派的基本手法有10種,包括推法,拿法,揉法,運法,掐法,按法,點法,分法、合法,捏擠法。手法補瀉有方向補瀉、輕重補瀉和徐疾補瀉。張氏善於將諸法融為一體,達到補中有瀉。
取穴特點
常用穴位有57個,其中有7個位於頭面部,32個位於上肢部,12個位於軀幹部,該流派臨床取穴,其數量較三字經流派多,但仍以上肢部為主,主要有十六穴。
常用穴位搭配與功用
脾穴為主 穴位組合
脾+三關+小天心——助氣,活血,通經絡
脾+ 三關+ 列缺——引熱下行
脾+ 乙窩蜂——健脾溫中,和胃,進飲食,除濕痰
脾+ 四橫紋——脾虛腹脹
肺穴為主穴位組合
肺+ 板門+ 黃蜂入洞——清肺,胃之熱
肺+ 下六腑+ 陽池——行氣通滯,潤燥通便
肺+ 內八卦——寬胸利膈,順氣化痰
肺+ 下六腑——清熱,涼血,消腫
腎穴為主穴位組合
腎+ 板門——滋陰清熱
腎+ 二馬——滋陰潛陽
腎+ 列缺——滋陽降逆
腎+ 天河水——補腎陰,瀉心火,除煩躁,制驚
小天心為主穴穴位組合
小天心+ 小橫紋——散結熱
小天心+ 乙窩風——透表發汗
小天心+ 陽池——潛陽降壓
小天心+ 腎+ 腎頂——補腎斂元陽
小天心+ 二馬+ 天河水——清熱,消炎,利尿
內八卦為主穴穴位組合
內八卦+ 氣海——寬胸利膈,降痰
內八卦+ 四橫紋+ 合谷——和中健胃,消食消脹
小腸為主穴穴位組合
小腸+ 小天心+ 二馬+ 天河水——清心熱,利尿
板門為主穴穴位組合
板門+ 下六腑——清胃熱,消牙齦紅腫
精寧穴為主穴穴位組合
精寧+ 小天心——消積散瘀
精寧+ 小天心+ 腎紋——散結熱
其它常用穴位組合
分陽+ 乙窩風+ 外勞+ 大腸——補元陽
總筋+ 天河水——瀉熱散結
天樞+ 神闕——行氣消腹脹
腎紋+ 合陰陽+ 天河水——散結,清熱,行痰,化痰
中康學堂
弘揚中醫 中康領航
推薦閱讀:
※小兒推拿動圖大全,快收藏!
※為小兒推拿,幾招就夠他享用一生(武國忠)
※小兒推拿治療小兒反覆感冒、發燒
※小兒推拿流派及推薦
※小兒推拿入門穴位:八卦、四橫紋、四縫、外勞宮、一窩蜂、黃蜂入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