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買賣 老宅背井離鄉是不是真保護?
06-15
時間:2011-08-11 13:26來源:本站整理 作者:收集整理 點擊:192次清初三開間花廳,120萬元;清代寧波五開間大廳,98萬元;奇石假山園林石景觀石,12000元……大到整幢古民居,小到雕花等散件,古建築被明碼標價。一個名叫「老牛古建」的網店,賣的竟然是浙贛皖一帶的明清古建築。而這種現象,近年來並不鮮見老牛的網店只是古民居買賣市場的「冰山一角」。近年來,不少文物收藏者或者商人在浙贛皖一帶四處尋找民國以前的古民居,一旦發現有價值的房子就買下來,整體拆遷至異地,或存放於倉庫,或進行重建。很多古民居「背井離鄉」,散落各地。【現狀】一幢古民居開價十幾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農村裡很多老房子做工精緻,雕花、牛角都漂亮得不得了,卻被損壞得不成樣子。那些工藝現在根本不可能再做出來了,真可惜啊!」老牛這兩年放棄本職工作,全心經營古建生意。從去年開店至今,光是古民居,他就出手了三幢,散件就更多了。按老牛的標準,收購的古民居不是當地的文物保護單位,但一定在工藝、材料或結構上有特別之處,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一幢古民居價格在十幾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今年,老牛花18萬元從寧波梅墟買了一幢240平方米的清末老房子,房屋結構完好。他將房子的樑柱、門窗等拆下來,在寧海老家進行了重建。「外表保持古色古香,室內進行現代化裝修,住起來比城裡的房子舒服!」據了解,像老牛這樣收藏古民居的買家不在少數,但也有不少商人看中的是古民居的商業價值。在浙江東陽橫店影視城內有一個佔地900畝的「明清民居博覽城」,有120座明清古建築,幾乎是中國最大的古民居集散地。據影視城負責人介紹,從2001年開始,他們對浙贛皖的偏遠山村進行了「地毯式搜索」。遷移來的徽派老宅、石橋牌坊等被安頓起來,用於旅遊、展覽和影視拍攝。將古民居集中重建,設立成旅遊景點的做法還真不少:義烏南江畔的「民俗文化村」、上海寶山區羅店鎮的「衛斯嘉生態休閑園」……也有很多商人將古民居當作提升文化氣息的裝飾品。「房地產公司買下老房子,建在別墅區,以會所的形式進行商業運營。帶有古韻的古民居還能提升樓盤的檔次。」老牛說最近來找他買古民居的客戶,有很多是房地產商。在浙江,古民居的買賣之風以金華、衢州一帶最為盛行。據衢州龍游博物館雷館長介紹,這一帶早些年交通不發達,很多古民居得以保留下來。【質疑】讓古民居異地拆遷是不是真保護在老牛等收藏愛好者看來,對那些瀕臨毀滅的古民居進行異地拆遷是一種保護。但很多人質疑:打著保護的名義讓古民居「背井離鄉」,是否真的保存了它們的價值?浙江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副處長楊新平認為,異地拆遷對古民居的價值是一種極大的破壞:「遺產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建築本身,還應該包括它的生存環境。古民居一旦搬離原來的文化環境,價值就喪失了。更何況,異地拆遷後,古建築的瓦片、牆面都毀掉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李小寧說:「我國傳統社會是鄉土社會,農村才是文化的根源,古民居里寄存著歷史的印跡,應該在當地好好保存下去。這幾年很多從國外回來的人,發現家鄉沒有了,這是很可悲的。」老民居承載的不僅是一種傳統生活方式,更是延綿流長的中華文化。現存的古民居不具備現代人生活所需的基本功能,有些古宅甚至漏水透風,岌岌可危。很多戶主迫切希望改善居住條件。怎麼改善?老房子的維修費用很高,不如重建新房來得划算。但按照農村實行的「一戶一宅」原則,戶主要建新房必須拆掉舊宅,才能得到宅基地。在這種情況下,賣掉古民居是最實惠的選擇:既可以獲得一筆錢,又可以為新房「挪」出位置。「我國目前還沒有全國性的法律法規對不列入文物保護單位、文保點的古民居實施保護。而古民居的產權大部分屬於私人,他們有權出售。所以,對古民居的自由買賣我們不提倡,但也沒辦法制止。」李小寧無奈地說。國家文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古民居數量大、分布廣、所有權性質多樣,對於古民居類不可移動文物的管理,根據其所有權性質,有不同的要求和規定。不過,無論所有權性質如何、是否轉讓,只要屬於不可移動文物,使用時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負責保護建築物及其附屬文物的安全,不得損毀、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動文物,應該儘可能地原址保護。更不得為旅遊景點建設需要而遷建不可移動文物。產權置換,建立多渠道資金投入機制李小寧對古民居的未來憂心忡忡。在文物普查中,他見了不少「剛登記,轉眼就被拆掉」的古民居。如何保護古民居?從源頭上必須有法可依。日前,不少專家呼籲政府制定一個針對古民居保護的專門法律條例或者政策,填補法律空白。此外,古民居保護現存的矛盾——產權人「不作為」,甚至異地轉讓古民居,政府無法制止,亟須採取可行的方法。「可以通過產權轉換達到保護的目的,讓有經濟實力的新主人——個人或者企業在政府的監督、指導下,對古民居進行原址修復保護。」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奚三彩教授認為,通過產權轉換,古民居完全可以一邊被保護一邊發揮功能。「比如政府將它買過來,可以作為公共場所,辦老年協會、公共圖書館等。」通過產權轉換來保護古民居,在浙江多個地方已經開始探索。衢州龍游縣曾出台政策:凡是古民居原產權人自願將產權轉讓給政府的,政府給予另選宅基地的優惠政策;金華市2008年發布了「古建築認養」辦法,為古民居招募「社會認養者」,吸引民間資本進入,古民居產權從原產權人轉為國家所有,而認養保護人可以擁有最高30年的無償使用權。「古民居保護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長期過程。」李小寧說,目前古民居保護仍存在經費有限、建設性破壞嚴重等問題,需要社會各界的配合。「首先必須要有保護文化遺產的認識,觀念上要重視。文化遺產是不可複製的,如果我們能看得遠一些,就會好一點。」楊新平的話,發人深省。針對近年來古民居保護工作出現的新形勢、新情況,國家文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應配合國務院有關部門積極探索土地置換、古民居產權轉移的新政策,其中,建設新村、保護老村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鼓勵並建立多渠道資金投入古民居保護機制,解決目前因維修資金不足、居民無力自行維修而出現的拆遷、破壞民居等問題。(顧春 楊雪梅 陶佳蘋)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