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讓人受益的經典心理語錄

1、「那些直接告訴你該怎麼做的「學說」或「師傅」,是在剝奪你作為獨立個體存在的最重要的東西,自由選擇的權利。」(曾奇峰)2、跟志紅一樣,我也是「孝順」文化的堅定反對者。孝順是對長者的惡性催眠:你老了, 快死了, 所以我讓著你一點,這樣你可以沾點便宜再離開這個世界。孝順是對長者的巨大排斥與不屑。被催眠的長者會提前進入「垂死」狀態,苟且地活在孝順包圍的虛假世界裡,所以孝順是墳墓的一種精神形式。我曾經想像過被晚輩或學生們孝順的場景,確實可以滿足一些帝王般的操控欲,但卻伴隨著彌散的孤獨、無力和悲哀。一番權衡之後想說:請別孝順我,請真誠地對我,就像對你的同齡人一樣。 (曾奇峰)3、愛情必須是兩個個體忠於自己內心的產物,集體主義催生不了愛情,並且總是愛情的阻礙.........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原因是,一旦早期的激情過去,看似平凡的婚姻生活,是對兩個人的心理發展水平的極大考驗。但作為巨嬰,兩人相處不易,同時小家庭又被大家庭牽絆太多,都會導致中國式的婚姻生活太沉重。4、若是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則女兒容易成為媽媽的「被討厭的內在小孩」的投射對象,被媽媽厭惡乃至虐待。於是造就了一個同樣沒有安全感甚至內心空洞更大的女性。5、男孩得到的母愛,表面過多但質量堪憂,普遍存在著嚴重的被吞沒創傷,這令男孩表達情慾困難,並令男孩比較被動;女孩則得到母愛和父愛都比較少,容易有嚴重的被拋棄創傷,而她們雖也有被吞沒創傷,但比較少,所以相對男孩要主動很多。6、媽媽為什麼非要跟著兒子,非要進入到兒子的小家庭? 因為巨嬰都不能獨自生存,必須與一個人黏在一起,中國的媽媽們與自己的丈夫關係質量差,而與孩子特別是兒子構建起了共生關係,這會導致,她們難以脫離這個關係。共生關係具有強烈的排外性,對於共生關係的雙方來說,其他第三方都是入侵者,兒子會將父親視為入侵者,而婆婆會將兒媳視為入侵者,並且是一個絕對的入侵者,於是有很大的敵意。7、婆媳大戰就成了中國家庭的主要戰爭,目的是爭奪被動的兒子,至於公公,已成了這個家庭中可有可無的一個註腳,沒有人爭奪他。除非他生命寬廣而精彩,否則他在家庭中就是一個零。8、大母神:家族的統治者 具體到一個個的大家族,雄性大家長,常是名義上的,而家族內的統治者,卻常常是大母神,如祖母和外祖母,即雄性大家長們的母親。譬如《紅樓夢》的大觀園中,賈政是家長,但賈母才是大觀園的統治者。形成大母神的概念,是理解中國家庭輪迴的一個關鍵。中國家庭的輪迴看似複雜,但有一主線:親子關係,特別是母子關係,凌駕於一切關係之上,所有悲劇都和母子共生聯繫在一起。傳統中國家庭,男性大家長再牛,也得聽他媽的。所以中國家庭其實是大母神掌權。9、可以說,社會體系中,如政府、公司,常是男權體系,由帝王般的大家長掌權;家庭體系中,常是大母神掌權,即由一個過於情緒化、什麼時候都要說了算的女人掌權。10、情感的對立面是權力,權力之爭,可以非常殘酷。不僅男人間要爭奪皇帝之位,女人間也要爭奪皇太后之位,《甄嬛傳》《羋月傳》之類的宮廷戲盛行一時,其實講的就是大母神之戰。並且,男人和女人之間也有權力之爭,不僅男人會闡割兒子,女人一樣可以闡割兒子和孫子等男性後輩的力量。11、愛情必須是兩個個體忠於自己內心的產物,集體主義催生不了愛情,並且總是愛情的阻礙.........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原因是,一旦早期的激情過去,看似平凡的婚姻生活,是對兩個人的心理發展水平的極大考驗。但作為巨嬰,兩人相處不易,同時小家庭又被大家庭牽絆太多,都會導致中國式的婚姻生活太沉重。12、至少,中國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在找媽。男人找的,是「新娘」,新的娘。女人同樣也是如此,無論是蘿莉找大叔,還是讓中國女人最放心的慈厚老實可靠男人,都是「媽媽」,都是被闡割的、具有母性的男人。13、媽寶男對媽媽好像只有愛,只有親密,其實這是假的。他的恨和拒絕會展現給妻子。作為妻子,就能經常感覺到,在媽寶男旁邊,是致命的孤獨。14、很有趣的是,中國文化一向被貼上男權的標籤,但我覺得更多的是母系的文化。我們的文化都是圍繞怎樣做一個好嬰兒,並且找一個好媽。比較中國和美國的寓言故事與影視,你會發現,美國的影視,父親是絕對的主角,中國的影視和寓言,媽媽是絕對的主角。例如《小蝌蚪找媽媽》《世上只有媽媽好》《媽媽再愛我一次》,講的全是這個。孔子孟子荀子朱子的故事中,你也只會看到母親。15、嚴重的時候,媽寶男甚至都意識不到對媽媽的厭恨,他把媽媽視為該被崇拜的「好女人」,而把「壞女人」投射到妻子身上,並厭恨和遠離她。所以,做媽寶男的妻子,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16、女性在找戀人時,千萬不能使用僵硬的邏輯——一個人對媽媽好,對妻子也會好。如果這種好是流動而自由的,就是真的,但如果這種好,像是一種教條,帶著僵硬味兒,那麼這個男人對媽媽越好,對妻子會越不好。17、按照正常的心理發育,如果女孩家庭中得到了足夠多的愛,那麼到了大學畢業的年齡,會去尋找激情和獨立。如果這時候有男人對你說,你不用工作,每個月給你多少錢,我來照顧你,正常女孩一般會字拒絕,因為她不想被約束。但是蘿莉容易答應,因為她只是生理年齡成年了, 而心理年齡還是一個小嬰兒,還渴望被一個媽媽養著照顧著。18、心理學界與靈修界,一個大師配一個索求無度的女人,這種搭配真是太常見。(並且,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在這樣的關係中,男人最後會變成孩子,而女人容易變成母老虎,兇悍地對待對方,也兇悍地捍衛著對方的利益。)19、正常情形下,「媽寶男」脫離媽媽的懷抱,需要父親的介入:第一、父親像是一個敵人,把他從媽媽懷抱里趕走,並且告訴他,這是我老婆!這會刺激兒子,但同時,兒子可以將「壞」投射到父親身上,可以去恨父親,這樣就減輕了對媽媽的恨。第二、父親需要支持妻子,與妻子建立好的關係,這樣妻子就算失去了兒子這個親密的人,還有另一個親密的人和她在一起。於是這份分離就不至於那麼困難。20、大家很容易會認為,媽寶男之所以這麼黏媽媽,是因為媽媽對兒子很好。 其實,媽寶男的形成是因為兩個很不美好的原因:第一,在嬰幼兒時嚴重缺少母愛,而對母愛的渴求是所有人的頭號渴求,所以媽寶男會一直執著於母愛;第二,大一些後發現,可以通過對媽媽言聽計從而得到媽媽的關注,於是形成對媽媽極度的順從,但這樣做的同時,勢必壓抑了對母親的不滿和攻擊性。21、媽寶男因為和媽媽關係太過親密,會引發他們的性羞恥感,導致他們的性生活有問題。他們常常和妻子沒法很好地過性生活,但在其他性活動中卻可以有很好的性能力。其中的原因是,在性中,妻子像媽媽一樣,會喚起他們的性羞恥感。22、此外,他們和媽媽多親近,就有多強的動力,渴望背叛媽媽。所以,他們對背叛妻子有時會有莫名的強烈衝動。背叛並非僅僅是為了背叛,而是為了尋找一個感覺——我可以離開「媽媽」,我渴望那種自由。23、可是,中同女性雖然說起媽寶男來恨得牙痒痒,會發誓不和這種男人攪在一起,可這種男人一開始有一種好處,對缺乏安全感的中國女人有致命吸引力——好控制。他們在戀愛中,會使用對媽媽的同樣招數——言聽計從,一切都圍著戀人的感覺轉,這也讓缺愛的中國女性覺得很美好。雖然她們很難欣賞媽寶男,但這份過分的順從讓她們割捨不下。(媽寶男,顧名思義就是什麼都聽媽媽的,什麼都以媽媽為對的,什麼都以媽媽為中心。)24、很多大叔在小時候便是懂事、父母不用操心的好孩子, 他們少年老成,小孩子的天性過早丟掉了。他們與蘿莉在一起,在 「餵奶」的同時,也滿足了一部分回到童年的幻象,是對自己的一種補償。25、表面的完整來逃避破碎心靈——逼婚的深層邏輯為什麼中國的父母喜歡催婚?其實,不只父母喜歡如此,所謂七大姑八大姨也如此。並且,我們自己也一樣可能會如此。或許可以說,這是一個全社會都焦慮的話題——你怎麼還沒有結婚生子成立家庭?你怎麼了?你不正常嗎?結婚生子,構成了一個完整家庭,這樣就貌似活得像個正常人,像個完整齊活人。如此一來,內在的不完整,內在的破碎心靈,就可以逃避了。所以,農村乃至城裡,一旦出事就想沖喜,給心理不完整、社會不完整甚至生理都不完整的孩子,用沖喜的方式,整出個齊活樣來,騙騙人,騙騙孩子,也騙騙自己。就是用完整家庭的表面事實,去逃避破碎的深層事實。26、攻擊性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劃分界限。在思考這一系列問題時,我最後有了這樣一句話:心理健康,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而一個常見的代價是——我不再是眾人口碑中的好人。27、中國式養育中,希望孩子懂事,希望孩子不要給大人添麻煩,可是,如果你真想養一個健康有活力的孩子,你需要知道,懂事、怕麻煩常來自絕望,而且總與孤獨相伴。所以,試著鼓勵你的孩子,鼓勵你的愛人,也鼓勵你自己:伸出雙臂,如果你還渴望被擁抱的話!28、例如,在中國家族內,常見到這樣的事:父母覺得有權調配整個家族的資源,所以干涉家族內的 一切事情,但其實非常不公,總是傾向於將女兒的資源調用給兒子,將不受寵愛子女的資源調用給被寵愛的。你的是我的,我的是你的,一切都是我們的。這種均貧富的理想想法,真正演繹下去,總是會發展成,你的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一切我們的,都是我的。29、我在很多老夫妻身上看到,那個有活力的、富有侵略性的、能強烈發出自己聲音和欲求的,老了還耳聰目明,而其伴侶則容易耳聾眼花,且木訥得過分。後者是用自毀感官的方式,切斷與侵略性伴侶的鏈接,以此維護一個相對獨立的自我空間。 但這太自傷了。30、中國式好人跟自己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他們會嚴重委屈自己。他們對別人越好,對自己就越委屈。 不過,這並不是一種意識上的強迫行為。好人,通常是閹割了自己需要的人。 他們認為,需要和慾望,都是罪惡。所以, 當好人只是自己一個人時,他們的慾望和需求可以降到非常低的水準上,他們對任何享受似乎都不熱衷。而一旦和另 一個人構建了關係,譬如伴侶,譬如孩子,甚至朋友,他們的雷達就會不斷搜索對方的需要是什麼,然後圍著對方的需要轉,儘可能滿足對方。甚至是,甘願為對方死去,如果對方能特別認可自己的話。31、當一個女性,認為其幸福取決於找到一個什麼樣的男人時,這意味著她自己是「他者」,她必將身處於地獄中。同時,她不可避免地想把伴侶弄成一個圍著自己轉的「他者」,也將伴侶拉到地獄中。32、原來一直不能理解,為何上公交、進出電梯,一定要擠。看了《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後才明白,這種情形下,我們都將彼此視為非我,又因缺乏共情,非我就直接降成非人,可毫不理會對方感受。33、好人最失敗的地方,是伴侶關係。好人藏著一個邏輯是:我為你付出了一切,你要愛我。這種對愛的渇求,自然在伴侶關係中達到頂峰。可是,伴侶關係的根本邏輯是親密。親密,只能通過真實和敞開而達到,而付出卻沒有這個功效。34、台灣學者孫隆基在他的著作《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中寫道,在集體主義文化的中國,一個人是不完整的,他甚至都不能構成存在的單元,沒成過家的單身漢、瘋子,等等,他們會被排斥在家族體系之外,或者被忽視得厲害,必須結婚生子構建一個完整家庭,才會構成一個被尊重的獨立單元。35、拖累症患者,或我說的「中國式好人」,他們的好是討好,而討好,是你存在而我不存在。並且,討好,都伴隨著很深的自卑與恐懼。最要命的是,討好者看似不尋求物質與利益上的回報,但其實要一個很大很重要的回報一一尊重我愛我關注我親近我。但討好,本質上是一種防禦,反而將討好者與他人隔離開,他們發現自己付出了一切,卻什麼都沒得到,那時就會生出怨氣。越是超級好人,他們的怨氣越是可怕。36、全能自戀性的本我,和絕對禁止性的超我,其實是一回事。國人多患有卓越強迫症,那意味著,國人多數在嬰兒早期,即6個月前,得到的照料基本上是失敗的。中國人對卓越、優秀乃至完美的追求,就是這麼回事。它源自全能自戀,是 一個孤獨的遊戲。37、春運這一典型的中國圉景,是中國大家庭這一集體無意識的呈現,那些不顧一切歸家的人,你是歸向家溫暖的懷抱,還是一個大家長的權勢?你是享受著那份家的親密,還是只為了圓一個表面團結的幻象?希望是前者。然而,一旦是前者,春運這一強迫症式的宏大場面將不復存在。 38、尊重你的感覺,哺育你的感受,成為你自己。39、任何關係間,我們都要敢於用憤怒守住自己的界限。憑什麼,我是你的晚輩,就要任意受你支使?我是你助教,就要被你罵?我是你的伴侶,就要任你支配。弗洛伊德說,一個人必須學會合理或象徵性地表達他的攻擊性,否則他就會出心理問題。40、中國式好人為何經常受累不討好,讓人憤怒甚至絕望? 幾個重要的原因:第一,他們在滿足別人的需要時,又會忍不住向對方傳遞一個信息:你有需要,所以你是壞人。這是因為,他們將自己的需要和慾望都視為壞的,這一點也必然會投射到別人身上。第二,好人的過度付出與自我犧牲,會讓對方有內疚感。並且,好人因貌似真不需要回報,所以他們的關係就成了單向的,對方只能接受,而付出卻總被好人擋回。同時伴隨著內疚感的累積。沒有人喜歡內疚。第三,好人在向對方傳遞一個信息:我對你這麼好,所以請愛我。當你真去靠近他時,卻發現,他會逃避愛。或者說,你很容易會感覺到他們有一個厚厚的殼,擋著你靠近他。親近他們很不容易,但若不親近他們,他們又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發出怨氣:我這麼好你怎麼還不愛我?這種矛盾讓人煩躁。41、集體主義群體中,你必須低調。除非以一種方式高調——成為好人,即你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別人和集體。只有這一種捨棄自我的高調才被允許,其他個性化的高調,會被討厭被打擊。因集體主義只允許集體性自我存在,個性自我意味著對集體自我的桃戰和背叛。所以,陳游標可以秀付出與奉獻,王治郅(「背叛」籃協)則是大逆不道。42、無數人發現,伴侶(特別是女性)記不住你的好,而你的壞,他們永遠記得。並且,他們將這些壞揉成一個整體,帶著這個整體去看當下。 結果是,現在這一刻你做得再好,也永遠是滄海一粟。 通常這個痛苦整體都指向一種感覺:你對不起我! 這種心理,是因在母嬰共同體(6個月前的嬰兒)中,媽媽當然要為沒有任何能力而又覺得無所不能的嬰兒負全責。這種心理常見於女性身上,可能是,第一,中國女性的心理創傷普遍重於男性;第二, 我們的文化強調,男人要為女人負責,特別是兒子要為母親負責。 因這種心理,太多中國女性的一生,可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她人很好,就是恨老公。 43、生命力天然帶著攻擊性,如果你嚴重壓抑了自己的攻擊性,那就意味著,你的生命力是嚴重萎縮的。44、自戀性暴怒,如果只是表達情緒,還好,一旦變成行動,就會有極大破壞力,但相應地,它也很容易激起對方的暴怒,從而事情一發而不可收拾。路怒症每天都在發生,太多的路怒症,都是自戀性暴怒在發揮作用。很多惡性新聞,也是自戀性暴怒所致。45、精神分析式的諮詢,都是長程的,它基本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好來訪者,壞來訪者。第一階段,來訪者通常表現得很好、很配合、很少有不滿,但這時,諮詢師會感覺到,他和來訪者之間很有距離。第二階段,來訪者開始呈現他們暴烈的情緒,不配合,挑戰諮詢師,動不動就表達不滿,非常挑副……但是,諮詢師會感覺到,兩個人的關係變得真實而親密了。46、面對外部世界,特別是人際關係時,很多人會特別緊張,以致不能正常做事不能好好說話。怎麼對付這種緊張? 一個很容易奏效的辦法是,給你與外界間添加一個可以掌控的第三者。中國式發煙、中國式敬酒、中國式火鍋、中國式聚餐等,都可以說是我們構建人際關係時的可控第三者,並且都讓人有這種感覺:不分你我、不分彼此,最好你都吃了我的睡液,這樣咱們就真正親近了。戀愛前期,兩個人都容易緊張,所以 一起吃飯、看電影或做些有趣的事,就變得很重要。這時最好使用事情做可控第三者,若使用人(如閨蜜),就變味了。47、真實的自己勝過好的自己,願我們愛上自己的攻擊性,帶著攻擊性和別人相處,井真正體驗到這時的關係,更迷人,也更有深度。48、無欲的聖人男找妖女有雙重好處:妖女可以提出慾望,因此,關係中的「壞」也都是妖女的,而男人可以繼續做好人。可以說,正常男人,都被權力體系收編了,他的思維,得是集體主義的,首先將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至少,言語上得是這樣。相反,女人,多散落在權力體系之外,特別是沒有成家前,她是非常不安全的,必須將自己的欲求放在重要位置,而在中國集體主義文化下,慾望總和全能自戀聯繫在一起,這樣的女人就是妖。49、親子、兩性、好友等重要關係中,常有負面投射導致的人格上的碾壓,這部分的傷害若不能意識到,就會壓抑到潛意識中,會導致一些莫名其妙的恐懼,還會化入夢中,成為夢中的鬼。50、弗蘭克說,投入地去愛一個人,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幸福就降臨了。幸福必然是來自關係,而能力哪怕真達到神的級別,如果你是孤獨的,那一樣意味著可怕的痛苦。51、「父母在,不遠遊」,這句古訓,在我看來,講的就是空間上的絞殺。甚至還有更嚴重的一句活: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孝之始也。 52、假若有孝道原教旨主義,那麼孩子既無空間上離開父母自由, 也無處理身體的自由,都得聽父母的。 53、至於聽話哲學,則是要求在想法上,孩子和父母想像的一樣。若孩子這麼做,就等於滿足了父母與孩子共生的需求——這個孩子和我想的一模一樣。但這樣一來,孩子的個性發展,也就被絞殺了。 54、一個經典故事:家裡突然來了幾個客人,男主人猛地奔向一個多年未修的凳子,修起來。這是因為,面對人,男主人感覺到無助,不知道怎麼招待才好,但他可以修登子,那樣,他的控制感可以部分恢復了。55、好的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抱持性環境,這主要有兩點:當孩子把事情做好時,誇誇他們; 當孩子受挫時,支持他們。但中國式父母,卻很容易走相反的方向,當孩子把事情做好時,告訴他們不要驕傲;當孩子受挫時,怪罪說都是他們自己的錯。這導致孩子們的心理普遍脆弱,於是在面對災難時,要麼逃避,要麼怪罪。56、沒有人喜歡低下的自我價值感,當強人的孩子發現,他們無法通過超越父母而提升自我價值感後,就可能採用另一種方式——通過降低父母的自我價值感以縮小自己與父母之間的差距。 於是,就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強人的孩子給父母添亂。57、一些人,他們很少工作,也沒什麼交際,但他們任何時候都累得不行。旁觀者很難理解,他們累什麼。他們也不知,為什麼自己這麼累。 深入談下去會發現,這種累,是源自內在的交戰。他們一方面無比渴望和人或事鏈接——這一點並不容易覺知到,但另一方面,他們又恐懼建立任何鏈接,所以要壓制著鏈接的渇望。 鏈接的渴望,是人類最根本的渇求,要壓制它,那將耗掉大量的能量,所以累由此而來。58、中國家庭的微妙之處:一方面重男輕女,一方面排斥父親。概括說,中國人的文化焦點永遠是媽媽與孩子的關係。59、當一個人活在虛體自戀的時候,他似乎就沒辦法增進自己的真本事,也沒辦法去增進自己的真感情,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耗在比較虛的事情上,以至於很多事就是一種浪費。60、如媽媽不能和孩子分離,而將孩子視為自我的一部分,那孩子的心理會是混沌、未分化的,你我不分的.....他們做很多事情時,都會感覺到彷彿被什麼黏著似的,難以展開。他們會對媽媽,或者被他們投射為媽媽的人,如伴侶、孩子或領導,保持著極大忠誠。61、徹底無助的心理,可以解釋一個常見的中國式育兒方式——過度保護。其實也是過度限制。 中國的大人,特別是隔代撫養的老人,恨不得讓孩子生活在能免除一切危險的真空中。這是一種深刻的投射。這些大人或老人,他們在嬰兒時,會經常處在徹底無助的狀態中。譬如,有大人在,但大人不管你,你就處於孤獨中,身邊根本沒有大人照顧你。沒有大人的照顧,嬰兒解決不了自己的大多數正常需求,於是常陷入徹底無助中。62、東方太多被動男和內心野蠻女,被動男將自己裏在厚厚的殼裡,與世界隔絕,與自己的心隔離,貌似可以承受孤獨,但生命曰益麻木。野蠻女友攻擊時,關係因而建立,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走出孤獨了。他厚厚的殼,要野蠻女才可能擊破一些。63、財富帶來了自我價值感,這種感覺如此美妙,但久而久之,一個人或一個家族可能就會迷失,認為財富才是答案,而遺忘了自我價值感才是最重要的。64、感覺,是你與事物建立關係那一剎那的產物, 而真正的思想,則是感覺的提煉,它一樣也是紮根於你與各種事物包括你的心的鏈接。65、習慣性遲到是怎麼回事習慣性的遲到,包含著一種很深但卻不容易覺知的心理一一儘可能多地待在我自己的世界裡,儘可能少地進入別人的地盤。 因為,進入別人的地盤,會有失控感,會不自在,以及其他種種不舒服的感覺,根本性的感覺 ——別人的地盤不歡迎我!66、習慣性的早到,尤其是早到比較久,是一種順從。從社會功能上講,早到貌似比遲到好一些,因不會招人須。然而,遲到者因追求強力控制,常常會發展出強大的意志和能力,所以容易有世俗的成功,而習慣性早到者過於考慮別人,意味著將控制權交給別人,這會導致他們在社會中總處於被動一方,反而影響他們取得成就。67、人這輩子,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里子,能耐是其次的。這是王家衛的電影《一代宗師》中一句經典的台詞。什麼是面子心理?什麼又是里子?美國心理學家科胡特有一個非常好的詞語可以描繪這兩者。——自戀科胡特講到自戀有兩種,一種是實體自戀,一種是虛體自戀。什麼是實體自戀呢?就是你的自我價值感,你覺得「我很好」這種感覺是一種很真實的東西,是一種實體,這種自我價值感不會因為外在條件的變化受到很大的損害,也就是說,它是一種真實存在的自我價值感。

虛體自戀,是和外在條件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比方說美貌、金錢、社會經濟地位、名氣,等等,當外在條件很好的時候,可能你的自戀會爆棚,但是當外在條件變差的時候,你的自戀會受到很大的損害,這就叫作虛體自戀。 虛體自戀就是經典的面子心理,而所謂的里子就是實體自戀。68、一旦「我是好的」這種感覺攢得夠多,核心自我得以建立後,我們就有了這種感覺:形勢無論怎麼發展,我都相信自己能掌控局勢。此後,自我就可以比較輕鬆地擴展。 絕對不能接受批評的人,是因「我是好的」這種基本自戀都未形成,所以一點點「我是壞的」的信息就可讓他的自我破碎。69、在中國式的黏稠關係場中,我們遇到的眼睛和我們自己的眼睛,多是苛刻、評判、不夠友好的眼睛。最差也是,有很多要求的眼睛——你必須符合他的期待。 譬如,中國式春節中,如果年輕人回家,勢必會被七大姑八大姨盤問,你戀愛了嗎?結婚了嗎?掙多少錢……70、結語: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活得飽滿而自在,願我們都能證到這一點:生命是力了更好地成為自己, 而不是成為更好的自己,因為,你自己本身,就是最好的。


推薦閱讀:

張國榮為什麼會這麼被人崇拜?
大學裡如何面對或者回復「嫉妒」或者怕你超過他的心機裱?
聽畫眉叫聲 識畫眉心理
心理解析:精神暴力一不小心遭遇了家庭冷暴力

TAG:心理 | 經典 | 語錄 | 武志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