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心理學拾偶 九

《老子》心理學拾偶 九第三章經文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直譯:不崇尚賢能,人民就不會為爭功邀利而爭鬥;不寶貴難得稀有物品,人民就不會爭名逐利,行為近盜;不宣揚聲色利慾之類的事物,人民就不會被驚擾迷惑,不知所措。所以聖人治世的方法是感化減少人們內心的慾念波動,充實人們的自身能力,消除化解人們不正當的行為處事,使人們都能自食其力,各安其居。這樣就會人心安定,有想法的人也不敢胡為。這就是「無為無不為」。心理學理解: 「心念不起,慾念不生」,「我好靜而民自正」。 無論是爭功邀寵、還是感恩戴德,都會使老百姓人心思變,不安於現狀,最終難於管理。不宣揚自己的德能,人民就會心安理得、安靜祥和地平靜生活。不無限延伸慾望,就能使人民安養生息。捐稅財貨,金銀寶貨,上愈斂而下欲得,爭搶不得必生變動,直至近盜近偽;聲色利誘,亂心惑性,會使人不安於性情,「坐懷不亂」縱有其事亦終是奇談,所以唯遠之才能使心靈不惑不亂。所以聖人做事,能從事物的本質入手,因循事物的規律,不獨斷專行、自以為是;精思多慮,惟恭惟謹,觀其內,不惑其外;認準目標,不疑不惑,全力以赴。只是教人如何提高生產生活質量,不敢挑動人們的內心的慾望,而且想辦法盡量平抑人們心中的非分慾念和生活中的不良行為。這樣就能使人心服口服,平和順遂,就算有不同看法的人,也無話可說。這就是聖治。愆義:「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主尚賢,則賢能得利,利之所趨,故人人慾賢。爭賢而不得,必詐之以偽,這是人之常情。所以才有了「百家爭鳴」這一段歷史,才有了「濫竽充數」、「魚目混珠」這樣的笑談,才有了「離堅白」、「合同異」這樣的詭論。也因為此而致使人們竭力爭名逞能,以致朴驚愚惑,人心大亂。故老子言「絕利一源,民利百倍。」「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黃金、珠玉,不貴其稀則如塊土壘石,唯人貴之,才致使古往今來,演繹了多少「人為財死」的你爭我奪的故事。在這方面我們好像無須再多說什麼。而「寧靜致遠,無欲則剛。」這樣的道理在德與得面前,可能每個人每天都會在腦海中上演許多次天人交戰的場面。「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意即從不責於人、自我剋制、我善化人的角度出發做人和治國。尤其是人王域主,其表率作用更是明顯。所以老子在文中多提到王和聖人這樣的人物,其實也未必就不包括許許多多的普通人,只是這樣的學問,對於普通人而言,也只是修身養性而已,對於人王域主而言,這樣的學問才是安邦定國、功蓋天下、德被蒼生的大事。人王域主若能處處以國事為重,時時為百姓著想,不把自己的情緒慾望和好惡強加於所屬人民,厚德載物,政清律順,這樣就會人心安定,國家興盛,就算會有些肖小蠢蠹,也不敢亂來。三皇五帝商湯周文武是已。人心本易迷亂,作為人王域主,若自己不能清心靜欲,嚴於律己,而是把自己的慾望肆意強加於子民,其國亂象,可想而知。桀紂隋煬是已。「上樑不正下樑歪,上樑若正下自直」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不良慾望人人都有,並不是道德高尚的人就不會產生不良慾望,就不會產生罪惡的念頭,那些邪惡的人也不會就只有滿腦子害人的想法。兩者之間不同的是,善良的人在產生不良或罪惡的念頭時,能夠及時克制自己的慾望,不因自己的慾望而傷害他人的利益,能夠自我控制使自己不致走上邪路,最終成為受別人尊敬的人;邪惡的人也不是一開始就是邪惡害人的,只因為在不良念頭起來時,沒有能夠加以有效的控制,在與別人產生利益衝突時,不僅沒有思量是否傷害了別人,而只是從自己本身的角度出發,對防礙自己慾望的人和事總是想盡辦法清除、打擊,得不到時,怨憂忌恨,得到時,囂張得意、趕盡殺絕,不留後路。結果最終只會因為慾望越來越大越來越強無法控制而不僅坑害了別人,也毀了自己。人們常說「許多《經》都是好的,只是被人念歪了」。之所以會被念歪的原因,是因為有些人念經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為了增加學識,培養道德。再好的經文也只是寫在紙上的文字,是死的,如何運用全看使用者怎樣理解發揮,用以提高自我,自然是物盡其用,是有所增益的階梯;只為滿足自己,被歪解、曲解,成為攻擊、打擊別人的工具或者惘聞惘顧也是必然。「打鐵全靠膀子硬」,做人也是一樣,如果不能內心深處做到應為不應為的自我控制,學問再高,懂得再多,也只是空談。慾念一起,心自離經,財貨一爭,是非橫生。老子在春秋之初就看到並提出了放任「三不」的禍害,希望人們能夠自律,並提出了「四其」的自我控制、提高修養的方法,希望人們能夠警醒,但到戰國時期,法、墨兩家不去分析社會不公之罪並不全在社會體制,而是罪在難以改變的人心積弊,依然提出了尚賢的政治主張。可見「人之迷」果然是「其日已久矣」。世事流轉到今天,面對老子先哲的教導,飾偽離真的我們恐怕只能望洋興嘆了。但請相信,這樣的道理和人們心中的希望是永存的。何況許多應具的東西,我們還在堅持著,延續著。
推薦閱讀:

中國民眾仇富心理為啥愈來愈強烈?
女生初學籃球即將上場害怕在眾人面前打球怎麼辦?
有哪些人性的黑暗面,尤其是男女關係的黑暗面?
艾滋病人心態?內心深處是否有報復社會的想法。?

TAG:心理學 | 心理 | 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