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界著名的七次斗琴事件

一台1928年製作的大雙鋼琴

古代歐洲有一個習俗,就是兩個男人之間只要互相看不慣,就可以互相提出決鬥。決鬥這樣東西,從中古世紀就開始出現,到現在還沒被完全廢除。從貼身肉搏,到全副武裝的劍盾互搏和馬上衝擊,再到長短劍和火槍。一般幹這種事的,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決鬥的原因千奇百怪,不過大部分的人決鬥都是為了名譽、錢財和女人。一般都要把對方打趴下,或者直接殺死對方,在那個時候,這樣的事情是不犯法的,所以決鬥之風非常盛行。

音樂家也有決鬥的事情,當然我們的音樂大師們一般都沒有經過什麼體育鍛煉,所以要他們舞刀弄槍是不行的,再加上要是音樂家們經常決鬥,那麼音樂史估計就要被改寫了。

所以,他們改為了斗琴(Piano Duels)。

7Abbe Gelinek VS. 貝多芬

如果不是有人問Gelinek,他和貝多芬斗琴誰會贏?而Gelinek氣勢洶洶地丟出一句「我可以甩貝多芬九條街」的話,估計題目就是《六次鋼琴家的巔峰對決》了。

不過實際情況是,儘管Gelinek認為自己天下無敵,但實際上連給貝多芬擦鞋都不夠。單單只在首回合要求演奏自己最好、最難的鋼琴作品的環節中,反倒是Gelinek在觀眾面前被完爆九條街。不過沒辦法,誰叫貝多芬選的是他自己的《第十九號鋼琴奏鳴曲》呢。

次回合是即興演奏,Gelinek似乎已經不知道自己在彈什麼,或者說他假裝知道自己在彈什麼,結果很顯而易見地,又被貝多芬秀了一臉。還沒等第三回合開始呢,Gelinke就灰溜溜地打出GG、退出遊戲了。

6約瑟夫·列文涅 VS. 亞歷山大·斯克里亞賓

這一個對決並沒有在現實生活中發生過。但實際上,如果不是斯克里亞賓自己作死在練完《伊斯拉美》之後,又跑去練李斯特的《唐璜的回憶》,結果弄傷了手,這次斗琴是會發生的。

至於列文涅,一直就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好的鋼琴家之一,他留下的一些圓筒錄音被約瑟夫·霍夫曼和霍洛維茨奉若神明,在YouTube上可以找到這些錄音。

不過說實話,斯克里亞賓傷了右手也是因禍得福,因為他寫出了《f小調圓舞曲》來悼念自己的右手。不管怎樣,最終他的右手還是痊癒了啦,就是他再也沒辦法挑戰列文涅而已。

(P.S.彩蛋:去年,法國鋼琴家Lucas Debargue探訪了斯克里亞賓的故居,並受到特殊待遇:被允許彈奏了斯克里亞賓的鋼琴——貝希斯坦。隨文附送彩蛋圖兩張。)

法國鋼琴家Lucas Debargue

斯克里亞賓的貝希斯坦鋼琴 5Daniel Steibelt VS. 貝多芬

這時的貝多芬是不是還沒到31歲?那麼他還是能聽到自己彈琴的,所以這時候不要嘗試去挑戰他。可惜當時的Steibelt並沒有這樣的的先見之明。

Steibel當時被稱為最不炫技的炫技大師,以傳播謠言、詐騙、從音樂會收入中「抽水」以及和有婦之夫上床等等而聞名。他甚至謠傳說貝多芬是垃圾,還非常害怕Steibel。

對於貝多芬來說,如果不是Steibel下定決心要和貝多芬來一場對決的話,他本來是不用管Steibel在胡說八道些什麼的。這場對決發生在1800年5月,Steibel動身前往維也納,一心只想在自己的掌控下擊敗貝多芬。對於這場對決,歷史學家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這人腦子進水了吧?」

兩人在菲利斯伯爵的府邸里見面,菲利斯伯爵是一位富有的贊助人和藝術愛好者,尤其是對音樂感興趣,也喜歡貝多芬那種容易爆發的脾氣(PS:這是一位懂貝多芬的人啊)。他肯定是支持貝多芬的了,不過雙方在這差不多100個觀眾中的支持率基本持平,這些觀眾大多數是伯爵的家臣。

這場對決還是以傳統的方式進行,在第一回合中,雙方自選一部技術難度非常高的作品演奏,貝多芬選擇了莫扎特的奏鳴曲,Steibel則演奏了海頓的奏鳴曲。第二輪則是互出主題的即興演奏,這個回合是貝多芬勝出。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回合,則是檢驗演奏家的表演才能,他們必須視奏對方寫給自己的新作品。Steibel率先出場,演奏了貝多芬的《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Steibel彈得不錯,大家聽畢後都熱切的鼓掌,伯爵甚至說貝多芬的眼中竟然閃著淚光。

Steibel則嘗試用自己新寫的大提琴奏鳴曲來給貝多芬下套,這是在理論上是違反規則的。但貝多芬還是贏了,而且還不是贏在技術上。他拿過譜子,把它整個倒放在譜架上,還從後往前讀。貝多芬選擇了一個主題即興演奏了30分鐘。這徹底讓Steibel崩潰了,還沒等貝多芬彈完,他就離開了伯爵的府邸,從此沒臉再見貝多芬。

4劉易斯·瑪善德 VS. J·S·巴赫

這場對決在巴赫的各種傳記中被添油加醋地講述了一遍又一遍,最令人信服的故事版本來自於飛利浦·斯皮塔的傳記,故事是這樣的:

1717年,巴赫已經成為德意志,乃至歐洲著名的鍵盤演奏家,但他的作品在當時卻並沒有如他演奏家地位一般令人欽佩,畢竟當時巴洛克運動已經是過時的東西了,但是巴赫寫的東西還是如往常一般繁複和濃重,一如巴洛克傳統。而劉易斯·瑪善德在當時則是與巴赫齊名的法國管風琴和鍵盤演奏家,當他聽說巴赫的演奏技巧非常精湛之後,便動身前往德國,要與巴赫一決高下。

那時候巴赫還在魏瑪的宮廷里任職,當他們見面時,巴赫的僱主和伯樂費雷德利克二世便組織了一場小型的羽管鍵琴對決。巴赫最早來到比賽場地,他便趁著沒人的時候在琴上做一點熱身練習。瑪善德這時候也來到了比賽場地,聽了一會巴赫在琴上的熱身之後,便轉身離去,登上馬車回到法國,從此沒有再踏足過德國的土地。

3莫扎特 VS. 克萊門蒂

1781年的平安夜,克萊門蒂和莫扎特在皇帝弗朗茲·約瑟夫二世的宮廷里會面。儘管兩人競爭激烈,但卻沒有殺紅了眼。克萊門蒂的出色技巧使得他可以由始至終與莫扎特平分秋色,皇帝也裁決這是一場平局。但他們還是要求加賽——由皇帝本人給出的主題作即興變奏以分出勝負,在兩人一系列的即興大小調賦格、變奏、圓舞曲之後,依然不分高下。

不過出於禮節,克萊門蒂還是承認莫扎特是勝者,莫扎特也是這麼認為的,畢竟他其實不怎麼喜歡義大利人,因為莫扎特總覺得他們寫的音樂很糟。他在給他父親的信裡面說:「克萊門蒂彈得挺好的,就右手而言確實如此。他把最大的力量放在他段落中的三度中。除了這些以外,他並沒有像克魯采一般值得品味和感受的東西。一言以蔽之,他只不過是一台機器而已。」莫扎特在隨後寫到:「克萊門蒂就像江湖騙子,跟所有的義大利人一樣。他把作品標記成急板,但彈出來卻是快板。」

而克萊門蒂則是這麼說莫扎特的:「在他之前我從來沒有聽過有人的演奏可以如此地優雅和具有靈性。我尤其被在那天,他由皇帝所出的主題而作的變奏所吸引。」

2約瑟夫·沃飛 VS. 貝多芬

貝多芬有一個壞習慣,那就是凡事必做到最好。這讓貝多芬在那些試圖掙脫他的影響的演奏家們心中的陰影更為龐大。沃飛和貝多芬在之前曾經是朋友,在各自的領域也有一些成就。但顯然,排在貝多芬之後不是沃飛想要的地位,於是他在1799年向貝多芬下了戰書,兩人在貝多芬的贊助人韋茨拉爾伯爵的府邸展開了對決。韋茨拉爾伯爵也是當時不少藝術家的贊助人。

在對決舉行的時候,沃飛已經在歐洲各地,尤其是德國和奧地利舉辦了不少的獨奏會,沃飛極力宣傳自己,為的是讓貝多芬對他有所耳聞。這確實收到了成效。貝多芬的朋友安東·辛德林告訴貝多芬,他遇到了一個強有力的對手。沃飛身高超過180,有一雙可以跨越十三度的大手。貝多芬只有158,手可以跨過十度(當時的琴鍵寬度比現代鋼琴的要小)。不過貝多芬反駁說所有好的鋼琴家必須用踏板保持第一個音符,並迅速演奏下一個,如果兩個音符之間跨越十度或者更多,好的踏板技巧可以讓音符之間跨度造成的時間差難以辨別。

不過就像之後貝多芬與Steibe的對決一樣,兩人在第一回合斗得難分難解,隨後對手就被貝多芬揍得趴下,從來沒有人可以在即興演奏和視奏中與貝多芬一較高下。在此之後,沃飛就再不敢在奧地利嘚瑟了。

1李斯特 VS. 西格斯蒙·塔爾伯格

李斯特和塔爾伯格之間的競爭從1836年一直持續到1842年,在此期間,兩人都在歐洲開了不少巡迴音樂會,塔爾伯格經常與李斯特選同樣的地點開音樂會,有時候是同時,有時候是稍後,就為了宣告自己是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鋼琴家。這場對決只要證明塔爾伯格的技藝在李斯特之上的話,那麼二十世紀以後的鋼琴演奏歷史,都要改寫。

兩人都沒有遵循過去的對決方式,反之,他們都嘗試通過在歐洲各地的演奏會中打壓對方的人氣而獲勝。惺惺相惜的兩人最終同意麵對面解決問題。1837年3月31日,他們都各自準備了有著最極端技巧的作品應戰,兩人都不知道對方都在準備著大殺器。

當他們最後見面並發現這點的時候,都不由自主地大笑起來,並很快準備就緒開始比賽。巴黎著名沙龍的女主人克里斯蒂娜·貝爾吉歐加索公主充當裁判。他們第一輪演奏的作品都是在各自音樂會中的例牌:李斯特演奏了自己的《大加洛普舞曲》,塔爾貝格則演奏了自己的《諾爾瑪幻想變奏曲》。

最後一個回合是各自演奏自己的新作品,塔爾伯格演奏了改編自羅西尼歌劇《摩西》的《摩西幻想曲》,李斯特則演奏改編自梅爾貝耶歌劇《魔鬼羅伯特》的《魔鬼羅伯特的回憶》,這兩部作品都沒有被時間所掩埋,當然李斯特的作品更為著名一些。兩人斗得難分難解,都都獲得了在場觀眾的起立鼓掌。但是塔爾伯格卻一直無法超越李斯特坐上世界最偉大鋼琴家的交椅,在此之後他們都未曾面對面斗琴,餘生都在歐洲巡演並享受著各自成功帶來的一切,只不過屬於李斯特的,要更長久一些。

魏瑪故居中李斯特的貝希斯坦鋼琴
推薦閱讀:

2018.02.02專輯聽評
2016頒獎典禮完整版的評價高嗎?
訓練氣息的六大方法
紐倫堡60000人一起音樂野餐
唱片已死 音樂和蛋糕還在·杭州日報

TAG:音樂 | 古典音樂 | 古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