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詩鑒賞初步

古詩鑒賞初步  中國是一個浪漫的國度,是一個詩的國度。中國的古人寫詩,今人還在寫;中國的孩子閉著眼睛背詩,老人捋著鬍鬚吟詩;中國的普通老百姓能隨口作詩,滿腹經綸的文人更是出口成詩。中國詩風蔚然,令外國人驚嘆不已。   當我們含英咀華,說唐詩,說宋詞,說元曲的時候,要飲水思源,切莫忘了《詩經》這部古老而輝煌的詩歌總集,還有「詩歌之父」屈原。樂府詩向我們展示了底層人民的快樂與痛苦,文人五言詩為中國的詩歌史錦上添花,曹氏父子三人血性相同,一樣的剛健慷慨,史稱「建安風骨」,魏晉南北朝時代,打得天昏地暗,可好詩卻不斷地湧現,陶淵明率先表明心跡:不為五斗米折腰!謝靈運更是不問戰事,沉浸在山水詩的自由世界裡。   繁花似錦的唐朝,是中國詩的黃金時代。前後不到300年,留給後人的詩歌卻多達5萬多首。它比從西周到南北朝留下的詩歌還要多出三倍以上,而這段時間長達1700年左右。「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詩仙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詩聖用他們的個性、才華以及人品在唐詩的世界裡各撐半壁江山。在杜甫大放光輝的時候,白居易這個最年輕的新科進士以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別》轟動了京城,隨後,又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新樂府運動」。   當李白、杜甫、白居易正忙於吟誦自己的詩作時,「胡夷之音」悄悄在朝野流傳開來。愛唱燕樂的人們,按照中國的傳統習慣,在燕樂中填進自己喜歡的詩詞。為了使詩詞能入樂,這些詞便變成了長短句,人們叫它曲子詞。為宋詞的興盛培土育苗的要數晚唐作家溫庭筠。南唐後主李煜不是一個成功的皇帝,卻是一個了不起的詞人。「奉旨填詞柳三變」混跡於煙花柳巷,詞風浮艷柔婉;然而「婉約以易安為宗」,才貌雙全的李清照一出來,人們馬上拋開了柳永。東坡的詩好,詞也好。儘管有人嘲笑他 「以詩為詞」、「詩詞不分」,但他生性倔強,不懈努力,終於把豪放派的詞發展到了頂峰,和婉約派平分秋色。南宋時期,在東坡眾多的追隨者之中,有一位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岳飛,豪放派逐漸變成了一個聲勢浩大的愛國詞派,還出現了一位最為傑出的愛國詞人辛棄疾。   陶冶情操,濡染文化,豐富底蘊,請從欣賞古詩開始。   一、鑒賞詩歌的語言   1.美在傳神。   杜甫的絕句中「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燃」字,不僅寫出了花的色彩艷麗,而且寫出了如火焰般跳躍的動感。   又如詩僧齊己寫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相傳鄭谷將「數」改為「一」,因為題為「早梅」,如果開了數枝,說明花已開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齊己佩服不已,尊稱鄭谷為「一字師」。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陶潛「悠然見南山」的「見」字,張先「雲破月來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盡人皆知。   2.美在空靈。   清代袁枚《隨園詩話》引嚴東友論詩說:「凡詩之妙處,全在於空。」這裡的「空」就是空靈的意思,指作者不完全托出,而給讀者留下大片想像的空間,以激發讀者進行審美再創作的熱情。崔顥的《長干曲》:「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幹人,生小不相識。」何處住,在橫塘,不待對方回答,已經忍不住自報家門,樸素的口頭語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個素樸真率、心無城府的船家女形象。「或恐是同鄉」省略了「因聞聲而相問」的關節,是文字之外的描寫,即「不寫之寫」,也即「留白」。女主角的抒懷只到「或恐是同鄉」為止,男主角的表情也只以「生小不相識」為限,不說「今日得相識」,而說「生小不相識」,婉曲地表達相見恨晚之情,空靈蘊藉,清新無邪。   3.美在簡遠。   所謂簡遠,是指選取那些具有概括性的事物,經過作家巧妙的藝術處理,使之凝聚豐富深廣的思想內容和情感。岳飛《滿江紅》中有一膾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運用名詞連綴,含不盡之意於言外。兩句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字裡行間飽含著複雜凝重的思想感情:既有自己屢遭排擠、壯志難酬的感嘆,又有對南宋王朝偏於一隅、不思北伐的憤懣,更有對中原失陷人民的深深的摯愛。寥寥數語,一個胸懷磊落、不患得失、不計名利、赴湯蹈火、萬死不辭的高大形象便凸現在讀者的面前,辭約而意豐,言近而旨遠。    4.美在韻律。    詩歌的音樂美由押韻、節奏和音調構成。押韻能使全詩在音響上聯結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鮮明的節奏感如能與詩的內在情感保持一致,能給人以美不勝收之感。音調由平仄協調、雙聲疊韻、重言復唱等幾方面組成。平仄和諧,有助於形成詩歌語言的抑揚頓挫的聲韻之美;重章疊唱,令人有一唱三嘆、蕩氣迴腸之感。詩歌中運用疊詞,可以增強詩歌的韻律感,同時給人一種特殊的形象感受,適於表達舒緩、悠然、深沉、婉轉、纏綿的情感。如「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旅夜抒懷》);「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白居易《南浦別》)。疊詞不僅使得詩句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把感情表現得格外鮮明準確。   5. 美在含蓄。   柳永的名篇《雨霖鈴》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詩篇抒寫的是戀人之間的離愁別恨。作為一種隱秘、微妙、複雜的內在感情,若從正面去直接刻畫,縱然字斟句酌,嘔心瀝血,也難盡如人意。詩人顯然深諳此道,他完全撇開了愁、怨、相思之類直達胸臆的字眼,也沒有藉助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段,而是選擇了「楊柳岸」這個頗能惹人繾綣情思的場景——所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再把「曉風」、「殘月」這兩個色調上一清新、一凄婉的形象剪接進去,造成鮮明強烈的對比和呼應,使人獲得空間寬廣、時間連綿的審美感受,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個朦朧、深遠又帶點神秘意味的藝術境界。   6.美在意境。   意境指文學作品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或自然景色)與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如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這是杜甫很難得的閑適詩,從視覺和嗅覺兩方面寫詩人的強烈感受,用工筆描繪的飛燕圖和睡鴛鴦與粗線條勾勒的春日艷麗圖景交相映襯,清晰表達出安史之亂後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適心境和面對欣欣向榮景色的喜悅心情。又如杜甫《登高》中「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急風、高天、沙渚、嘯猿、飛鳥、落木、流水」都是包含著作家悲愴感情的意象,這些意象的總和構成了哀猿長嘯、鳥群迴旋、落木蕭瑟、長江洶湧的雄渾而深沉的意境。   7.美在變化。   詩家語講究變化,在色彩、景情、景人、動靜、遠近、今昔、虛實、明暗、高低、抑揚、褒貶等方面,詩人的筆法必定是搖曳多姿的。語言的變化美,是吸引讀者的要素之一。如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詩的前三句著力刻畫一個靜字,最後一句卻寫動、寫聲,似乎打破了靜謐之境,但給讀者的實際感受恰好相反:以動寫靜,愈見其靜;以聲襯靜,愈見其靜。

 二、鑒賞詩歌的技巧   1.妙在對比、襯托和烘托。   詩歌中的「對比」,是指把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並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現某種意境或情感。比如劉禹錫的《台城》:「台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詩人給我們展示了兩幅畫面:一幅是爭奇鬥巧、富麗堂皇、登峰造極的六代皇宮圖;另一幅則是野草叢生、滿目瘡痍、慘碧凄迷的瓦礫堆,昔日的繁華早已煙消雲散。詩篇將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涼,通過具體的景物作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主題,發人深思。   「襯托」指用事物間相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主體事物的手法。「襯托」分為正襯和反襯。正襯是指利用事物間的近似條件來襯主體事物,如杜甫的「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反襯是利用事物的對立面來襯主體事物,如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對比」和「襯托」的區別在於:對比是相反或相似的兩種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現某種思想或意境,對比雙方不分主次;而襯托是以次要事物為陪襯突出一個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兩者主次分明。   「烘托」又叫烘雲托月,是指通過側面描寫,使所要表現的對象鮮明突出的表現手法。側面描寫即間接描寫,即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寫來表現主要對象。如韋應物的《賦得暮雨送李曹》就用了烘托。「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鍾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此詩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沒有直接寫雨,而是通過別的事物把雨寫出來:船上的布帆變得重了,鳥兒飛得不那麼輕巧了,天灰濛濛的一片,遠處都看不真切,而江邊的樹卻顯得十分滋潤。頷聯和頸聯雖未直接寫雨,但烘托手法的運用使我們感到,在船帆上,鳥羽上,在天際,在大樹上,全都是蒙蒙的細雨。   「烘托」與「襯托」不同。「烘托」是通過別的事物把想要表達的事物寫出來,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或凸現另一事物就叫烘托。這與「襯托」不同,因為「襯托」是兩種事物都寫。   例如宋代盧梅坡的《雪梅》:「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騷人擱筆費評章」明寫騷人擱筆,無法加以評論,實為烘托二者美得不分高下,正所謂平分「春」色。而末兩句寫梅不如雪白,雪卻不如梅香,是對比,通過對比來表現一個意思:天下事物各有長短優劣,各有各的美。   2.妙在比喻、擬人和移情。   比喻、擬人是詩中常用的手法,二者比較容易理解;移情包含有擬人的成分,但比擬人多一些要素。所謂「移情」,就是詩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創作對象中去,使本無生命和情趣的外物彷彿具有人的生命活動,並且,這種外物還與詩人心有靈犀一點通,真正達到了物我為一。   例如溫庭筠的《夢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本詞是一首閨怨詞,寫的是思婦不見歸舟的惆悵之情。其中,「斜暉脈脈水悠悠」一句是思婦的痛苦心境移情於自然物而產生的一種聯想。落日流水本是沒有生命的無情物,但在此時此地的思婦眼裡,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而且與自己靈犀相通:斜陽欲落未落,對失望女子含情脈脈,不忍離去;不盡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無語。   又如陸遊的《秋波媚》:「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台。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陸遊一生,懷著抗金救國的壯志,四十八歲這一年,他來到當時抗金的前線——南鄭,這激發起作者收復長安的強烈願望。上闋寫的就是作者在西北前線的秋色與緊張的戰鬥氣氛中面對長安南山登高擊築,憑高灑酒,引起收復關中成功在望的無限高興之情。下闋寫遙望長安,期待勝利,則運用了移情手法。詩人先是移情於南山之月,「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詩人把本無情的自然之物——月,賦予人的感情,它為了讓詩人清楚地看到長安南山的面目,把層層雲幕都推開了。接著,作者進一步移情於灞橋煙柳、曲江池館那些美麗的長安風物,想像它們肯定會多情地等待收復關中的宋朝軍隊的歸來。   其實,斜陽下山本來就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流水悠悠只是因為無風,所以不起波浪,月亮穿破雲層本來是自然的運行,灞橋煙柳、曲江池館安安靜靜地等待也只是因為它們本為靜物,只能聽任人來人往,春去秋來。所有這一切都只是「物性固難移」,然而詩人將自己的感情移注於其上,使得這些事物也成了自己的知己,或者說是自己的載體,達到了物我為一的境界。   3.妙在互文和用典。   「互文」是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在古詩詞中的運用一般來講有兩種表現形式:其一,有時為了避免詞語單調重複,行文時交替使用同義詞。這種互文的特點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片語或句子里,處於相應位置的詞可以互釋。掌握了它,有時可以從已知詞義來推知另一未知詞義,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處相應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其二,有時出於字數的約束、格律的限制或表達藝術的需要,必須用簡潔的文字、含蓄而凝鍊的語句來表達豐富的內容。於是兩個事物或現象(情狀)在上下文只出現一個而省略另一個,即所謂「兩物各舉一邊而省文」,以收到言簡意繁的效果。理解這種互文時,必須把上下文保留的詞語結合起來,使之互相補充,互相呼應,彼此映襯,方能現出原意,故習慣上稱之為「互文見義」。如「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古詩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即「迢迢」不僅指牽牛星,亦指河漢女;「皎皎」不僅指河漢女,亦指牽牛星。「迢迢」、「皎皎」互補見義。兩句合起來的意思是「遙遠而明亮的牽牛星與織女星啊」,並非牽牛星只遙遠而不明亮,也並非織女星只明亮而不遙遠。   「用典」分為幾種情況:點化前人詩句,引用神話故事,引用歷史故事。引用的方式又分為明用、暗用和反用。例如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末句即是點化前人詩句「蕭蕭馬鳴」(《詩經·車攻》),班馬指離群的馬。詩人和友人在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彷彿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願離開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詩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又如李賀的《李憑箜篌引》,有「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的詩句,寫出月中吳剛為樂聲所吸引,烘托李憑技藝的高超。引用神話傳說,能增強詩詞的藝術表現力,構成奇特的藝術境界。   在引用歷史故事時,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這是明用。例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暗用歷史故事比明用隱蔽,因為沒有明白地指出是什麼,所以難以一眼看出。如果知道所用的歷史故事,便能讀懂詩詞;反之,便要大傷腦筋了。如喬吉的《雙調·雁兒落帶得勝令·憶別》:「殷勤紅葉詩,冷淡黃花市,清江天水箋,白雁雲煙字。遊子去何之,無處寄新詞。酒醒燈昏夜,窗寒夢覺時。尋思,談笑十年事;嗟咨,風流兩鬢絲。」曲中處處暗用典故,自然而不堆垛,典重而不板滯,是質樸與典麗的統一。相傳唐宣宗時,詩人盧渥偶於御溝中得一紅葉,上有詩云:「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後來盧渥娶得一被遣散的宮女韓氏,原來就是那個題詩的美人。白樸將之寫成了《韓翠蘋御水流紅葉》雜劇,「紅葉題詩」從此成了男女定情合歡的典故。黃花,即菊花,重陽佳節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清江,古代產紙的地方。「白雁雲煙字」活用了雁足傳書的故事。   明用和暗用歷史故事,都是正用其意;反用歷史故事,則是反用其意。漢文帝(劉恆)愛賈誼之才,將他從長沙招回,在宣室接見,而李商隱寫《賈生》,卻用「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的詩句,諷刺漢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賈誼,這是對歷史故事的反用。通過反用,實則慨嘆自己的懷才不遇。   

絕句二首(其一)作者:杜 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杜甫《絕句》

在這物慾橫流充斥著慾望,卻永遠沒有滿足的人世間,時常感覺到疲憊,忙碌的工作和生活,沒有辦法停下腳步,去顧暇心靈的疲憊和心理的渴望,就連能美美的睡上一覺也成了奢侈……好不容易盼來了雙休日,夢醒睜開眼睛才發覺已經將近正午了,被窩裡還殘存著昨夜溫情的體溫,不想拉開窗帘去看外邊喧囂的世界,只想慵懶的躺在床上,閉上眼睛,靜靜的梳理自己的思緒,讓疲憊的身心能有片刻的寧靜.也許只有此時此刻才能找回真正的自我,才是我渴望的寧靜的生活--工作是船,收入是帆,節日如岸,家是港灣,洗掉征程,展開笑顏,醒來是笑,入睡是甜……日子能如日月星辰一樣按著各自固定的軌道運行真好!

雖然已經春去秋來轉入初冬,房間里卻仍是春意盎然,心頭暖暖的飄過杜甫《絕句》中的陽春三月的詩行.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環顧房間的四周,細數流逝的歲月,感受日子一天天的變化,回想秋去春歸的燕子,怎樣在三月的春風裡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築巢。腦海里又反覆浮現出余華小說《活著》中福貴父親對主人公福貴所說的一席話:「從前我們徐家的老祖宗只不過養了一隻雞,雞養大了變成了鴨,鴨養大了變成了鵝,鵝養大了變成了養,羊養大了變成了牛……」

暮江吟作者: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絕】 類別:【羈旅】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注釋【注釋】:一道殘陽①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②可憐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④月似弓⑤①殘陽:將落山的太陽光。②瑟瑟:碧綠色。③憐:愛。④真珠:即珍珠。⑤月似弓:農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弓。七絕《暮江吟》是一首寫景佳作。約長慶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後的輕鬆愉快心情。前兩句寫太陽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陽照水,波光閃動,半江碧綠,半江紅色,活像一幅油畫。「鋪」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現了太陽的斜射;後兩句寫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彎如弓,露珠晶瑩,如顆顆珍珠,薄暮時分風光,如一幅精描細繪的工筆畫。這首詩語言清麗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緻真切。《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這些詩的特點是通過一時一物的吟詠,在一笑一吟中能夠真率自然地表現內心深處的情思。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裡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前兩句寫夕陽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確象「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得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閑的感覺。「半江瑟瑟半江紅」,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受光多的部分,呈現一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詩人抓住江面上呈現出的兩種顏色,卻表現出殘陽照射下,暮江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景象。詩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悅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了。後兩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詩人流連忘返,直到初月升起,涼露下降的時候,眼前呈現出一片更為美好的境界。詩人俯身一看:呵呵,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這綠草上的滴滴清露,多麼象鑲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僅寫出了露珠的圓潤,而且寫出了在新月的清輝下,露珠閃爍的光澤。再抬頭一看:一彎新月初升,這真如同在碧藍的天幕上,懸掛了一張精巧的弓!詩人把這天上地下的兩種景象,壓縮在一句詩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從弓也似的一彎新月,想起此時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脫口讚美它的可愛,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給詩歌造成了波瀾。詩人通過「露」、「月」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多麼和諧、寧靜的意境!用這樣新穎巧妙的比喻來精心為大自然敷彩著色,描容繪形,令人嘆絕。由描繪暮江,到讚美月露,這中間似少了一個時間上的銜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無形中把時間連接起來,它上與「暮」接,下與「露」、「月」相連,這就意味著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月上露下,蘊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這首詩大約是長慶二年(822)白居易寫於赴杭州任刺史途中。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後的輕鬆愉快的心情。途次所見,隨口吟成,格調清新,自然可喜,讀後給人以美的享受。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

作者:李 白

客從長安來,還歸長安去。   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   此情不可道,此別何時遇?   望望不見君,連山起煙霧。   

新  沙作者:陸龜蒙

渤澥聲中漲小堤,官家知後海鷗知。   蓬萊有路教人到,應亦年年稅紫芝。

逢入京使作者:岑 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聲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 台灣詩人鄭愁予

時間過得好快,轉眼之間又是一年的時光刻在了歲月的年輪上,常常想起我的初中語文老師給我上的生動一課,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我們幾個同學在闊別老師二十年後的暑假去看望他,酒席間老師和我們聊到了他如何在這二十年里走過艱難、走過迷茫、走過青春、走過自己,從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走到城市一所中學校長的領導崗位,大半輩子總結出來的經驗是送給我們的一幅珍貴的對聯,上聯是「不思八九」,下聯是「常想一二」,橫批是「如意人生」

他告戒我們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凡事都要往好的方面去想,面對人生中的眾多困難應該選擇勇敢面對和承受,即使有一線希望也要看到曙光……

轉眼之間又是一年的時光流逝在歲月的長河裡,事業一路坎坷,難以到達理想的彼岸, 情感難以割捨,心中不免牽掛,家庭危機重重,孩子前程未卜……一年之中所有的人生大事似乎都挫折重重,讓我頓生迷惑,讓我突然間失去了以往的自信和驕傲,突然間感覺自己好失敗,看不清未來究竟是什麼樣,忐忑不安,焦慮重重!

可有時卻又樂觀的希望一切都能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就這樣反反覆復,心情也起起落落,其中不免有彷徨、有虛榮、有苦惱,但也有真情、付出和包容!

是啊!當我們不如意的時候,想想那些比自己處境更不幸的人們,就會覺得自己是多麼的幸運和幸福!

可不知為何,壓力還在,也許是想到未來,也許是所有的事情都不像一張白紙一樣清晰地讓你看清楚,所以總覺得壓得自己好累,有時喘不過氣來!

天地悠悠, 過客匆匆,潮起潮落,歲月流逝,偶爾感覺自己有些衰老,我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夢不知道向何方漂流,可人生還在繼續……

《菩薩蠻·西湖曲》是宋朝詞人張熙妻的詞作,此詞共8句44字。此篇以麗筆描繪了春日西湖美景。 橫湖十頃玻璃碧,畫橋百步通南北。沙暖睡鴛鴦,春風花草香。 閑來撐小艇,劃破樓台影,四面望青山,渾如蓬萊間。 此篇以麗筆描繪了春日西湖美景。首句,「橫湖十頃玻璃碧」,寫水。「十頃」寫水域之寬,「十頃玻璃」化用歐陽修《採桑子》「十頃波平」、「無風水面琉璃滑」詞意,突現了水波不興平如鏡的景觀。一個「碧」字,描繪了水的清澈碧透。此句寫水,同時也暗示了這是個風平浪靜的好日子。「畫橋百步通南北」,寫橋。「畫橋百步」揭示了橋小而色彩斑斕,「通南北」交代了走向。「沙暖睡鴛鴦」寫在風和日麗中,鴛鴦的悠然自得。取歐陽修「鷗鷺閑眠」(《採桑子》)的意境,此句寫禽,卻暗示了人的悠閑恬然的心境。「春風花草香,」寫花草,此處用白描手法,描繪西湖岸邊美景。上片詞人以生花之筆勾畫出了:十頃碧波,明如玻璃,小小畫橋,橫貫南北,細暖沙面,閑眠鴛鴦,春風吹拂,陣陣花香。這真是一幅清新優美的畫面。詞人在此寫了五種事物:碧水、畫橋、鴛鴦、春風、花草,有有生命物,有無生命物,但都是靜靜的,柔和的,表現了一個清幽靜謐的境界。在這畫面上沒有人,但在這碧水、畫橋、鴛鴦、春風、花草的描繪中,處處蘊含著人的閑適、歡愉之情,此乃景中情也。   下片人物進入畫面,「閑來撐小艇」,一個「閑」字,寫出撐小艇者乃是悠閑自在之人。她蕩漾在十頃碧波之上,多麼愜意!「劃破樓台影」一句,既寫出岸上的樓台景觀,又寫出小船蕩漾在岸邊將樓台倒影劃破的情景,同時描繪了湖水清澈澄明,與上片的「玻璃碧」相呼應。這種一石三鳥的手法,顯出詞人的功力。「四面望青山,渾如蓬萊間」,這是詞人蕩漾在碧波間的所見所感。上句寫所見,下句寫所感,「蓬萊」指蓬萊仙島,是古代傳說中的三仙島之一。從古以來,關於蓬萊的許多仙話,故而詞人用「蓬萊」二字抒發了飄逸出塵的思想感情。   《菩薩蠻》又句「菩薩鬟」、「重疊金」、「子夜歌」、「花間意」、「花溪碧」、「晚雲烘」等。計六體,有四十四字、四十八字、五十四字者,雙調,有押平仄聲韻者,有押平聲韻者。本篇四十四字,雙調,前後段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它句句押韻,聲調和諧宛轉,富有音樂感。語言風格清新流暢,色彩明麗而不嫵媚,字精句煉而少斧鑿痕迹。王國維說:「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王國維《人間詞話》)本詞字裡行間充溢著詩情畫意,景與情巧妙結合,創造了一個優美超逸的境界,讀之令人心曠神怡。

朝花夕拾杯中酒

常常想當我們走過中年,步入老年夕陽西下我們該用怎樣的心境看自己美麗的容顏凋落在秋風中,該以怎樣的心情來品讀自己的文字,怎樣的心境講述我們昨天的故事,像溫習舊日的功課一樣,不斷翻回書頁去審視自己生命的碎片,回顧自己走過的心路,又會用一種怎樣的心境,品呷一下朝花夕拾的杯中酒,五味的人生,又能品出幾許苦辣酸甜?

朝花夕拾杯中酒 寂寞的我在風雨之後 醉人的笑容你有沒有 大雁飛過菊花插滿頭 時光的背影如此悠悠 往日的歲月又上心頭 朝來夕去的人海中 遠方的人向你揮揮手

南北的路你要走一走 千萬條路你千萬莫回頭 蒼茫的風雨何處游 讓長江之水天際流 山外青山樓外樓 青山與小樓已不冉有 緊閉的窗前你別等候 大雁飛過菊花香滿樓、 聽一聽看一看想一想 時光呀流水匆匆過 哭一哭笑一笑不用說 人生能有幾回合

喜歡謝東的歌曲《中華民謠》,每當唱起這首歌總會情不自禁的想到,日曆一頁一頁的掀過,時間一秒一秒的挪移,寒來暑往,春去秋來,轉眼之間不覺已經人到中年。如果把青年人比做爛漫的春花,老年人比做禪意的清茶,那中年人就是陳年的老酒,中年是充滿故事的歲月,中年是朝花夕拾的歲月,常常想當我們走過中年步入老年,夕陽西下我們該用怎樣的心境看自己美麗的容顏凋落在秋風中,該以怎樣的心情來品讀自己的文字,怎樣的心境講述我們昨天的故事,像溫習舊日的功課一樣,不斷翻回書頁去審視自己生命的碎片,回顧自己走過的心路,又會用一種怎樣的心境,品呷一下朝花夕拾的杯中酒,五味的人生的,又能品出幾許苦辣酸甜?我們都是天地之間匆匆過客,當歲月的梨鏵耕深了我們臉上的皺紋,真真地又不得不俯下身去拾揀昨日生活的記憶碎片,去品味朝花夕拾的杯中酒時,心頭是否還有一絲的慰藉,是否可以對著眾人或是自己的心靈理直氣壯地說一聲「沒白活一回,沒白走一遭」呢?但願我們品味朝花夕拾杯中酒的時候,能有一分心的安寧和情的釋然,無怨無悔,無拘無束,坦然從容,這種境界又要靠什麼來獲取? 人的生活從四十歲開始,四十歲生活為時不晚,我想不妨憑著中年人特有的深刻和獨立,去認識人生,把握自己;借著中年人獨具的魅力和緊迫,去開拓進取;因著中年人的無奈和遺憾去彌補不足,享受人生!

歲月成酒莫長嘆 ,豪情放歌添樽滿!


推薦閱讀:

古詩鑒賞的理論與實踐
最美唐詩鑒賞 138首詩配畫
毛澤東《五律·喜聞捷報》鑒賞
詠懷古迹五首·其一鑒賞
唐詩鑒賞辭典

TAG:古詩 | 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