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世襲親王 和碩醇親王
清朝世襲親王和碩醇親王
和碩醇親王(承序:奕譞、載灃;歷二代二王)
和碩醇賢親王奕譞:宣宗七子
(1840年—1891年)生於道光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1840年10月16日),母道光帝庄順皇貴妃烏雅氏,與第八子鍾郡王奕詥、第九子孚郡王奕譓、第九女壽庄固倫公主為同母所生。
奕譞的大福晉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奕譞與她所生的第二子載湉即為光緒帝。奕譞與側福晉所生的五子載灃則繼承醇親王封號,載灃的長子溥儀為清朝末代皇帝。
1850年2月咸豐帝登基時,十歲的奕譞按例封為「醇郡王」。咸豐年間奕譞在政治上並不出色,但咸豐帝死後,慈禧太后開始重用奕譞。同治三年,奕譞「加親王銜」。同治十一年晉封親王。
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初五日,慈禧太后在載淳駕崩當夜,召集惇親王奕誴、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孚郡王奕譓等商議立嗣事宜。諸王中有人提出在近支晚輩中「擇賢而立」,也有人建議選年紀稍長者立為國君。慈禧當即反駁說:「文宗(咸豐帝)無次子,今遭此變,若承嗣年長者實不願,須幼者乃可教育。現在一語即定,永無更移,我二人同一心,汝等敬聽。」慈禧太后所說的「我二人」,指自己和東太后。隨即宣布,由4歲的外甥載湉承繼文宗為子,並承襲帝位。
光緒登基,加封親王「世襲罔替」。
載湉即位後,奕譞借口病重奏請免去一切官職。慈禧太后允准其請,命他監修穆宗(同治帝)陵寢,並照料小皇帝在毓慶宮讀書。
光緒十年(1884)恭親王奕訢被黜退後,奕譞接掌大權。
光緒十一年(1885),慈禧太后頒布懿旨,成立總理海軍事務衙門(簡稱海軍衙門),由醇親王奕譞總理其事。
光緒十六年庚寅十一月二十一日丑時薨,年五十一歲。
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道員承恩公惠征之女,慈禧太后之妹。大側福晉顏扎氏,來福之女,慈禧太后從內務府秀女中選出來特賜予醇親王的,病故後被追封為側福晉。二側福晉劉佳氏,五品典衛德慶之女;三側福晉李佳氏,德純之女。
第一子頭等頂戴載瀚,同治四年乙丑正月初六日辰時生,母嫡福晉葉赫那拉氏。五年十月丙寅十一月初三日未時卒,年二歲。
第二子德宗景皇帝,母嫡福晉葉赫那拉氏。
第三子未有名,光緒元年乙亥正月初八日子時生,母嫡福晉葉赫那拉氏。是月初九日午時卒。
第四子奉恩輔國公載洸,光緒六年庚辰十月二十六日酉時生,母嫡福晉葉赫那拉氏。光緒十年甲申四月二十四日申時卒,年五歲。無嗣。
第五子和碩醇親王載灃
第六子郡王銜多羅貝勒載洵,光緒十一年乙酉四月初七日子時生,母側福晉劉佳氏。光緒二十八年六月奉懿旨載洵承繼瑞敏郡王奕志為嗣,承襲貝勒。
第七子郡王銜多羅貝勒載濤,光緒十三年丁亥五月初三日寅時生,母側福晉劉佳氏。光緒二十三年四月奉旨過繼與貝勒銜固山貝子奕謨為嗣,二十八年六月奉懿旨載濤承繼鍾端郡王奕詥為嗣,並承襲貝勒。
第一女: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所生(名義上),第一側福晉顏扎氏所生(實際上)。咸豐十一年辛酉三月初二日申時生,同治五年十月十八日辰時卒,年六歲。
第二女:側福晉劉佳氏所生,三歲殤。
第三女:側福晉李佳氏所生,死年二十八歲。
醇賢親王奕譞,宣宗第七子。文宗即位,封為醇郡王。咸豐九年三月,分府,命仍在內廷行走。穆宗即位,諭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迭授都統、御前大臣、領侍衛大臣,管神機營。同治三年,加親王銜。四年,兩太后命弘德殿行走,稽察課程。十一年,進封醇親王。十二年,穆宗親政,罷弘德殿行走。德宗即位,兩太后以王奏誠懇請罷一切職任,但令照料菩陀峪陵工,從之。命王爵世襲,王疏辭,不許。光緒二年,上在毓慶宮入學,命王照料。五年,賜食親王雙俸。十年,恭親王奕罷軍機大臣,以禮親王世鐸代之,太后命遇有重要事件,與王商辦。時法蘭西侵越南,方定約罷兵,王議建海軍。十一年九月,設海軍衙門,命王總理,節制沿海水師,以慶郡王奕劻、大學士總督李鴻章、都統善慶、侍郎曾紀澤為佐。定議練海軍自北洋始,責鴻章專司其事。十二年三月,賜王與福晉杏黃轎,王疏辭,不許。十三年正月,上親政。四月,太后諭預備皇帝大婚,當力行節儉,命王稽察。十五年正月,大婚禮成,賜金桃皮鞘威服刀,增護衛。葺治邸第未竟,複發帑六萬。並進封諸子:載灃鎮國公,載洵輔國公,載濤賜頭品頂帶、孔雀翎。十六年正月,以上二十萬壽,增護軍十五、藍白甲五十,授載濤二等鎮國將軍。十一月,王疾作,上親詣視疾。丁亥,王薨,年五十一。太后臨奠,上詣邸成服。定稱號曰皇帝本生考,稱本生考,遵高宗御批;仍原封,從王志也。謚曰賢,配享太廟。下廷臣議:上持服期年,縞素、輟朝十一日;初祭、大祭,奉移前一日,親詣行禮,御青長袍褂,摘纓;期年內御便殿,用素服;葬以王,祭以天子,立廟班諱。十八年,葬京師西山妙高峰。宣統皇帝即位,定稱號曰皇帝本生祖考。
和碩醇親王載灃:奕譞五子
(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字伯涵,號靜雲,晚年自號書癖,改名載靜雲;攝政王,末代皇帝溥儀生父。
光緒九年(1883年)正月初五日出生於北京太平湖醇親王府內。其二兄載湉入繼咸豐帝為嗣,繼承同治帝入承大統,是為光緒帝。
光緒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廿一日,襲封醇親王。光緒二十年(1894年),全家移居什剎海後海北河沿醇親王府(北府)。
二十七年(1901年)正月,授閱兵大臣。五月,授頭等專使,赴德國為庚子德國駐北京公使克林德被殺一事進行道歉。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授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任軍機大臣。同年十月,因光緒帝病卒無嗣,以其長子溥儀入嗣繼承皇位,是為宣統帝,同時被授為監國攝政理朝政。宣統三年(1911年)12月6日,辭去監國攝政王職位,以醇親王退歸府邸。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赴東北滿州國,月余後返回北平。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受風寒,於2月3日病故。葬於北京西郊福田公墓。
嫡福晉瓜爾佳氏,名幼蘭,慈禧太后的心腹重臣榮祿之女。服毒自盡。
第一子溥儀,宣統帝。
第二子溥傑(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幼年在醇王府作溥儀伴讀,於1929年到日本東京學習院、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1935年回東北,在滿洲國任軍職(宮內府侍從武官)。1945年8月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投降,滿洲國滅亡。溥傑與哥哥溥儀逃至瀋陽打算改乘飛機前往日本,在瀋陽機場被蘇聯軍隊俘獲,1950年8月被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羈押,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改造,到1960年11月獲特赦釋放(11月19日簽署特赦令,11月28日執行)。之後與妻子重逢,並度過文化大革命。1980年代後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91年11月28日獲日本立命館大學頒發名譽法學博士學位。1994年2月28日7時55分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87歲。死後骨灰一半葬於日本山口縣下關市中山神社(嵯峨家的神社)的愛新覺羅分社內。另一半葬於北京。
1937年,溥傑與日本皇族親侯爵嵯峨實勝的女兒浩(婚後名愛新覺羅·浩)作權宜婚姻(marriage of convenience)。兩人誕下兩名女兒,長女慧生(1939—1957)、次女嫮生(1941—,其夫福永健治,婚後名福永嫮生)。
第一女韞媖(1909年—1925年)。嫁郭布羅·潤良,無子女。
第二女韞和(1911年—2001年),改名「金欣如」。嫁鄭廣元,生一子三女。
第三女韞穎(1913年—1992年),字蕊秀,改名金蕊秀。嫁郭布羅·潤麒,生兩子一女。
側福晉鄧佳氏,十八歲時和載灃結婚。
第四女韞嫻(1914年—2003年),改名金韞嫻。嫁趙琪璠,生一對子女。
第三子溥倛(1915年—1918年)。不滿三歲夭折。
第五女韞馨(1917年—1998年),字蕊潔,改名金蕊潔。嫁萬嘉熙,生三子一女。
第四子溥任(1918年9月21日—),字友之,改名金友之。生於北京什剎海北岸醇親王府。妻金瑜庭(1971年病逝)、張茂瀅(1975年續娶,已去世)。與前妻共有三子二女,分別為長子金毓嶂、二子金毓峑、大女兒金毓琨、二女兒金毓珵、幼子金毓嵐。
自幼學習舊學(舊時的歷史文學)、書畫。未隨溥儀出任滿洲國「執政」,而在1947年,在其父親醇親王載灃的支持下,利用醇親王府舊宅開辦北京競業小學,並自任校長,父親載灃任董事長,妹妹當老師。過後將學校贈於政府,自己僅以一名教書匠的身份繼續為學校服務,直到1988年方才退職。其大半生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退休後的溥任投入研究清史,發表過的作品有《晚清皇子生活與讀書習武》、《納蘭性德與〈通志堂集〉》、《清季王府於飲食醫療偏見》、《醇親王府回憶》等文,還整理了其父親載灃的《使德日記》等。
曾任北京市第七、八、九屆政協委員、北京市文史研究館研究員等要職。
第六女韞娛(1919年—1982年),字蕊樂,改名溥韞娛。嫁完顏·愛蘭,生一子四女。
第七女韞歡(1921年—2004年),小名姞,字蕊莟,號璧月,改名金志堅。嫁喬宏志,生兩子一女。
推薦閱讀:
※努爾哈赤晚年宮廷驚天醜聞 皇太極為直接受益人
※《紅樓夢》第三十六回,寶釵在寶玉午睡時給寶玉綉肚兜的行為是否不合規矩?
※清末的革命黨人算"皇漢"嗎?
※正說清朝十二王 恭親王奕
※如果明朝和清朝以南北朝的形式進入近現代世界,那今天的中國會是怎樣的?
TAG: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