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注射技術
06-15
閱讀次數:318胰島素是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終生治療的主要藥物,胰島素注射方法是否正確,將直接影響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的接受程度及其治療效果。但如何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胰島素,更好地控制血糖,防止和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醫護人員和糖尿病患者面臨的重要問題。現就胰島素注射技術的研究現狀綜述如下。1 注射裝置1.1 一次性胰島素專用注射器目前國內許多地區糖尿病患者使用一次性胰島素注射器,反映良好。但需注意:此類注射器只能抽取400單位10毫升瓶裝胰島素,嚴禁抽取300單位3毫升裝預混、短效胰島素筆芯。1.2 無針注射器是一種利用高壓將胰島素迅速注射到皮下的裝置,無需針頭,對懼怕針頭而又必須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是一個較好的選擇。但這種裝置昂貴,瘦弱的患者往往因高壓而皮膚青腫,而且每兩周要拆洗1次,過程較為複雜。1.3 胰島素筆胰島素筆將胰島素與注射器合二為一,攜帶方便,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迅速、準確的完成注射,劑量能精確到1個單位,針頭短而細,注射痛苦小,降低了患者對針頭的恐懼感[2]。雙斜面設計,激光打磨,非常銳利,使穿透阻力最小,且針頭表面有一層硅,硅能有效的減輕注射時的疼痛。胰島素筆因以上諸多優點,已被廣泛應用於臨床及家庭注射。常用的有機械筆(諾和筆、優伴筆)和電子筆(得時筆、東寶筆)兩大類。1.4 胰島素泵又稱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系統,能模擬人體胰腺分泌胰島素,可以24 h持續向體內輸注胰島素,使胰島素在體內的濃度符合生理水平,能有效地控制血糖,防止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胰島素泵治療可精細調節夜間基礎率,能較好地控制黎明現象,並可減少夜間低血塘的發生。但胰島素泵成本稍高。2 注射方式2.1 注射前準備注射胰島素需注意以下問題:每次注射前應先排氣直至針尖出現1滴胰島素為止;對於預混胰島素使用前應將筆顛倒擺動10次以上,直至產生白色混懸液為止,以確保筆芯內胰島素充分混勻;根據劑量顯示窗所顯示的單位數調整劑量。2.2 進針角度實踐表明,正確的注射技術同胰島素的劑型和劑量一樣,對良好的血糖控制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張雪花等研究發現:選用BD胰島素注射器,將注射部位皮膚捏起,採用垂直皮下注射法,可降低皮下出血、皮下硬結、脂肪萎縮的發生率。何艷榮研究結果表明:垂直皮下注射胰島素與傳統斜刺注射法比較,既能保證療效,又可減少注射藥物疼痛的程度,可提高治療的質量及治療的依從性,值得臨床推廣。2.3 選擇合適的注射針頭為減輕胰島素注射時的疼痛和增加註射的方便性,胰島素筆也在不斷改進。針對BD30G-8mm和BD31G-5mm兩種針頭,袁麗等研究發現:對於皮下組織較少的患者來說,如果使用BD30G-8mm的針頭不捏起皮膚注射,胰島素將會被注射至肌肉層,從而使胰島素的作用加快,增加低血糖的風險,還可使患者疼痛感增加。BD31G-5mm超細超短型胰島素筆用針頭,注射時不需捏起皮膚,注射疼痛感更輕,感覺更方便、更舒適,被大多數患者所接受。3 注射部位的選擇人體各部位對胰島素的吸收存在差異,胰島素注射至皮下還是肌肉層,其吸收速率存在很大差異,肢體的運動可加快胰島素的吸收。不同部位吸收胰島素速度快慢不一,腹部最高,其次是上臂、股部和臀部。因此應遵循每天同一時間注射同一部位的規則。胰島素注射需要長期進行,因為每天都要進行2~4次注射,每年注射730-1460次,容易造成注射部位出現紅腫、硬結或皮下脂肪萎縮等不良反應,影響胰島素的吸收和患者注射胰島素的依從性。陳靈芝等將注射部位採用網路式劃分為小區並作標記的方法,每個小區為一個注射,注射部位相對固定,即一個注射部位的每個小區均注射完畢再換另一注射部位。美國糖尿病協會提倡在同一個解剖區域系統地輪流注射胰島素,以防止局部脂肪肥厚或萎縮,而不提倡輪流更換注射的解剖部位,尤其對病情尚未穩定者,可選用腹壁一個部位不同點注射。郭公慧等等研究表明:對於自行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選用腹前壁較為理想,因為腹前壁較其他部位更具有可視性,有足夠大的面積供輪換注射點,便於自我操作和管理,而且胰島素吸收迅速均衡,其濃度不會因活動受到較大影響。葉丹玲研究發現腹部注射胰島素疼痛比上臂外側輕。傳統的的方式是採用腹部環形輪換法,或將腹部皮膚十字畫格輪換法輪換。李洪波等將患者腹部分為上腹部與下腹部,以臍為中心點進行分區,與臍上下對應部位為星期四,上、下腹區域對應排列,從左往右依次定名為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這樣每天注射只需記住星期幾,注射部位按星期幾進行。劉澤洪等發明了胰島素注射部位定位板,能有效避免糖尿病患者短時間內同一部位的胰島素重複注射。4 關於拔針時間的研究臨床經常使用的人型胰島素一般為3 ml含300 U胰島素,0.1 ml含10 U胰島素,因此注射劑量的準確性要求高,一般使用專用的注射用筆如諾和靈筆。但是臨床操作中發現,使用諾和筆注射胰島素時雖然按使用說明要求操作,拔針後針頭滴液現象發生率很高。注射時要充分按下注射按鈕,注射完畢至少讓針頭在皮下停留6 s再拔針,以確保胰島素完全注入體內。陳立群等研究發現:應用筆式胰島素注射後,延長針頭停留在皮下的時間(10 s),同時將針頭退出一半後繼續停留3 s,減少因藥液聚集形成反作用力從而避免藥液溢出,保證胰島素劑量的準確。張玉玲研究得出:胰島素諾和筆注射完畢按壓注射筆桿在原處停留6s後拔針,針頭滴液率為71.58%;停留6 s後放鬆皮膚將針頭向外拔出1/3再停留6 s拔針,針頭滴液率為19.47%;在原處停留6 s後放鬆皮膚,將針頭向外拔出1/3再停留10 s拔針,發生針頭滴液率最低為16.67%。注射後針頭在皮下停留時間越長,針頭滴液率越低。每種注射筆有各自的最佳停留時間,使用諾和系列注射筆時,最好選用相應的諾和針頭。5 胰島素注射針頭的更換按廠家和說明書要求,胰島素筆注射針頭每次使用前應進行更換,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我國大多數患者均存在反覆使用針頭的現象。由於周圍血管神經病變,糖尿病患者的皮膚較易損傷,且不容易被發現和自愈,因此糖尿病患者易發生多種皮膚及軟組織感染。重複使用胰島素筆是否會帶來局部的皮膚感染成為臨床關注的熱點。陳靈芝等研究表明:胰島素注射器、注射針頭需一次性使用,短期的重複使用雖然無細菌生長,但針尖易出現毛刺,易導致穿刺點的組織損傷。胡玉華等研究發現:應向患者反覆強調,重複使用針頭可以引起皮下脂肪萎縮,導致硬結產生,影響胰島素的吸收,增加藥液劑量和患者的經濟負擔。若不棄去使用過的針頭,會污染筆內的藥液和改變胰島素的濃度,使劑量不精確,還會有斷針的危險。6 胰島素的保存胰島素是一種精細的蛋白質分子,它在受熱、冷凍或攪動大的情況下易遭到破壞。注射前30~60 min從冰箱中取出,因為低溫會減慢在注射胰島素時的疼痛,還會減慢其吸收速率。零度以下,胰島素的活性會被破壞,30℃以上,胰島素的活性會降低。任何未啟封的瓶裝或筆芯裝胰島素應保存在冰箱內(2~8℃),避免冷凍,外出攜帶避免陽光直射,防止反覆振蕩。實驗表明[18],胰島素藥液啟封后適當存放,在28 d內使用是安全無菌的,但隨存放時間延長,藥物效價呈下降趨勢。提示在胰島素應用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胰島素的藥物活性,減少藥液開啟後存放時間,最好隨啟即用。臨床工作中可根據患者數量、藥量、時間等集中使用,在無菌操作條件下,最長保留時間不超過7 d。7 注射胰島素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及家屬要接受糖尿病教育,認識低血糖並掌握防治方法;按時定量進餐;適當鍛煉,避免劇烈活動;情緒穩定,及時記錄病情變化;經常監測血糖或尿糖;了解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標;掌握正確的注射技術,可避免因注射不當造成的感染、硬結的發生。陳遠華等根據臨床實踐製作了簡單、明了、直觀的適用於各種胰島素筆注射的操作程序卡,將注射程序卡片隨同胰島素筆一起存放,患者及家屬可以隨時複習注射程序,以便更熟練掌握注射技術,提高了患者及家屬接受胰島素治療依從性,解決了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島素時可能會出錯的困擾。何紅燕等制定了胰島素自行注射評價體系,在完成健康教育計劃後或在患者出院前,進行相關知識和自注水平測評,針對存在的不足,進一步實施補充教育。伴隨著越來越多的糖尿病患者選擇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注射技術對血糖管理的影響正逐漸得到廣泛關注。近年來,胰島素治療在劑型、使用方法及注射裝置等方面均有很大進步,給糖尿病患者帶來了福音。但很多醫護人員和接受胰島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和家屬常常忽視注射技術本身對血糖控制的影響。可以說,優化胰島素注射技術,包括選擇合適注射裝置、適宜長度的針頭、注意正確的注射手法、規範地輪換注射部位、避免肌肉注射等涉及整個糖尿病管理,關乎血糖控制的成敗。當前應加強對兒童、青少年、妊娠婦女和肥胖者、消瘦者等人群胰島素注射技術的研究,在使用不同種類胰島素製劑時,需要綜合考慮注射部位、注射時間、注射劑量,同時正確處理使用過的針頭,建立家庭注射廢棄針頭回收渠道,避免環境危害。社會醫療保險部門應將胰島素注射針頭同胰島素一樣也納入醫保範圍,這樣有利於提高患者注射時一針一換的依從性,從而有利於降低胰島素注射的不良反應,有利於血糖控制。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急診科一天30例患者注射狂犬疫苗!關於狂犬病你必須知道的事
※六合氨基酸注射液為什麼要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後靜滴?
※清開靈注射劑仍是安全的
※嘴唇薄,怎麼改變,有什麼豐唇方式嗎?
※天氣變暖蛇從冬眠中蘇醒被蛇咬傷要儘快注射血清·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