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國學必知,儒家的「經」是指什麼

經,本有多意,橫為經,縱為緯。上古時期,書籍以竹簡為載體,經為串聯綁縛之線。有經,書乃成卷。故經與書相連,有經書之說,經又被引申為可連續翻閱的書籍。

竹簡

經書的稱呼廣泛,釋道儒都有廣泛應用,釋家中的著作常以「經」來稱呼,如金剛經;道家也是如此,如道德經。釋道兩家的經都是「書」「著作」的意思,儒家則不同,它指的是特定的作品。並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可以成為經。儒家的學問,將經學列為首要,可見其重要。

儒家之經與周代息息相關。

周代教育有「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六藝後來與經學聯繫上。儒學中的六經、五經等稱呼最原始、最基本的文獻都來自周朝。

周朝末年,天下混亂,接連出現了春秋和戰國兩個爭霸階段,這個時代被稱為東周。東周時,皇家典藏文獻遺失很多,孔子出現時開始系統整理周代文獻,即六經。

孔子整理六經

六經指《詩》、《書》、《禮》、《易》、《樂》、《春秋》六部典籍。六經非儒家所作,先於孔子誕生,是周代典藏的文獻,被儒家奉為經典。

這時候的「經」依舊為書的意思。

到了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經的含義又有變化。儒家將古代的經典作品叫做「經」,只此六部作品。班固《漢書·藝文志》中又將六經稱為「六藝」,後世沿用此稱呼,但此時的六藝和周代的六藝已有不同。到了漢代,六經已經遭到了破壞,其中的《樂》也就是《樂經》散佚,只留下《樂記》一篇,後合入《禮記》,這樣就只剩下了「五經」。後世中常說的「四書五經」中的「五經」便是這樣的來的。

班固

「經」的變化的另一個重要朝代是唐朝。「六經」散佚一部後,成為「五經」,在唐朝又成為了「九經」。九經的變化並非增加了作品,而是拆分作品。《禮經》分為三種,有《周禮》、《義禮》和《戴禮》之分,故稱「三傳」、「三禮」;《春秋》分為三種,有《左傳》、《公羊傳》和《榖梁傳》之分。再加上《易經》、《詩經》和《尚書》,一共九部,故稱為「九經」。

經學到宋朝有大發展,最為有名的是便是程朱理學。宋代理學的變化之一是對於孟子的重視,其經學研究範圍也從「九經」,變為「十三經」,同時還出現了「四書」。十三經是在原九經的基礎上加了四部經典:《爾雅》、《孝經》、《論語》和《孟子》。朱熹將《禮記》中的《大學》和《中庸》摘出,與《論語》和《孟子》集合成「四書」可謂是「經」的簡化版,此後《四書》便成為封建王朝科第和入學啟蒙的必備讀物。

朱熹編訂「四書」

至此,儒家經學典籍的範圍便沒有了擴充,到了明、清兩代各有發揮,圍繞「十三經」進行了較多的發展,針對當時儒學的缺陷,王陽明提出了「致良知」的心學;在清代,則更多注重考據,辨別真偽,有了《十三經註疏》這樣集合古今經學注釋的作品,也有其他大量的考據文集。

經學是國學中必須要研究的部分,原因不止於是儒家經典;六經,作為周朝重要典籍,更是後世諸子百家的起源,也是中國文化的源頭。

推薦閱讀:

國學共讀 | 時勢造英雄
國學大師(網)【六壬預測 部分】
受系統國學經典熏陶胎教出來的寶貝跟同齡寶貝相比,原來這麼好帶
國學何為
三命通會學習筆記(七):原造化之始開篇之數理之辯

TAG:國學 | 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