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劣根性的28個標識之二十六:靜為美

中國文化劣根性的28個標識之二十六:靜為美

提倡以靜為美的價值觀,從穩定農耕社會政治的角度講作用有兩條:一它是推行封閉政策的必然要求,它與圖安穩,明哲保身的價值觀互為支持,目的都是為了使愚民百姓彼此隔絕開來被分而治之。因為僅僅把他們封閉在一個小小的圈子內還不夠,還要讓他們確立起怕管閑事,求安穩,懶得走動的理念,這才是治本之策。否則,他們還會蠢蠢欲動,惹事生非。李大釗先生就曾痛心疾首地提出:「東人求治,在使政象靜止,維持現狀,形成一種死秩序,稍呈活動之觀,則詆之以搗亂」。

二是降低愚民百姓對物質消費的需求,增強他們對物質誘惑的抵禦能力。諸葛亮在他的《誡子書》中有:「靜能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智,非寧靜無以致遠」之說。《增廣賢文》中也講:靜中觀物動,閑處看人忙,才得超塵脫俗的趣味;忙處會偷閑,閑中能取靜,便是安身立命的功夫。其出發點都不外乎引導世人做超凡脫俗,少食,最好不食人間煙火的君子,以儘可能多地將財物奉獻給喜歡多多益善的尊長。

手段老道的統治者和他們的幫忙文人,為把愚民百姓培養成死人多口氣的靜物,便精心炮製出「和為貴,靜為美」的價值標準,胡扯什麼:「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把靜與文雅、文質彬彬強扭在一起,並堅持從娃娃抓起,要小兒「沉靜立身,從容說話」;還大吹特吹靜的功效,宣稱靜可以制動,柔可以克剛;且煞費苦心地搜羅出:平沙落雁、遠浦歸航、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古寺晚鐘、漁村落照所謂的山川八景,用藝術的手段去深化民眾對靜為美的理解。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在統治者和他們的幫忙文人的艱苦努力下,中國農耕社會的愚民百姓,終被馴服成一個個低眉順眼,小心下氣,唯唯諾諾,安安靜靜的好男人、好女人。為形象化地展示統治者創造的豐碩成果,我謹借魯迅先生在《從孩子的照相說起》一文中的一個片段供世人欣賞:

中國和日本的小孩子,穿的如果都是洋服,普通人實在是很難分辨的,但我們這裡的有些人,卻有一種錯誤的速斷法:溫文爾雅、不大言笑。不大動彈的是中國孩子;健壯活潑,不怕生人,大叫大跳的是日本孩子。

然而奇怪,我曾在日本的照相館裡,給他(周海嬰)照過一張相,滿臉頑皮,也真像日本孩子;後來又在中國的照相館裡照了一張相,相類的衣服,然而面貌很拘謹、馴良,是一個道地的中國孩子了。

為了這事我曾經想了一想。

這不同的大原因,是在照相師的,他所指示的站或坐的姿勢,兩國的照相師就不相同。站定之後,他就瞪了眼睛,伺機攝取他以為最好的一剎那的相貌,孩子被擺在照相機的鏡頭之下,表情是總在變化的,時而活潑,時而頑皮,時而馴良,時而拘謹,時而厭煩,時而疑懼,時而無畏,時而疲勞……。照住了馴良和拘謹的一剎那的,是中國孩子相;照住了活潑或頑皮的一剎那的,就好象日本孩子相。

馴良之類,並不是惡德,但發展開去,對一切事無不馴良,卻決不是美德,也許簡直倒是沒出息」。


推薦閱讀:

面對禽獸不如的壞人,為何中國鮮見有血性的漢子?
優根性與劣根性
日本民族的劣根性_黃亞明
人的劣根性
[轉載]一針見血:歸納出中國人的十大劣根性

TAG:中國 | 文化 | 中國文化 | 劣根性 | 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