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出現這3種情況一定要查血糖,尤其是這6類人,必須了解
糖尿病被稱為「不死的癌症」,甚至有「得了糖尿病就等於判了死刑」之說,血糖升高,真的沒有補救方法嗎?其實不然。如果您處於糖前期,恢復的可能性非常大!
糖尿病發現越早,越早治療,恢復的可能性越大。新發高血糖第1年,約70%的人可恢復。高血糖第2、3年,完全恢復的可能性降至50%甚至30%。如何儘早發現高血糖?
1、糖前期血糖值
糖前期,是唯一可以逆轉糖尿病的黃金時期,具體血糖值如下:
空腹血糖:6.1--6.9mmol/L
餐後2小時血糖:7.8--11mmol/L
如果血糖值在這兩個數值範圍期間,即為糖前期,一定要把握好。
2、早期癥狀自測
少數糖尿病患者在早期會出現一些比較明顯的癥狀,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
「三多一少」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癥狀,即多尿、多飲、多食、體重減少,預示著血糖過高。
如果無前列腺疾病、飲水過多等特殊情況,夜尿超過2次,也可能預示著糖尿病。
皮膚異常
如果皮膚容易感染,經常出現瘙癢、破潰,甚至遷延不愈,可能預示著糖尿病。
手足末端易麻木,脛前有黑斑
血糖過高,糖原沉積,會加快血管脂質的合成,阻止膽固醇的清除,加劇動脈硬化。
從而造成供血不足,機體修復能力減弱,皮膚營養差,導致感知功能減退,手足易麻木,易出現黑斑。
視力減退,提前出現老花眼
血糖過高,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視網膜易出現微出血,可導致視力減退,提前出現老花眼等症。
3、餐前低血糖
2型糖尿病起病緩慢,大多數人不會有典型癥狀,卻有部分人會出現餐前低血糖。
餐前或餐後2-3小時,反覆出現飢餓感、心慌、顫抖、出冷汗、面色蒼白、精神不集中等症,可能預示糖尿病,尤其是體型肥胖的群體。
哪些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需要特別引起注意?
1 肥 胖
肥胖是糖尿病的罪魁禍首,不僅發病率比常人高出4倍,死亡率也高出2.5倍,且大多數糖尿病初期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肥胖,甚至65%的糖尿病患者為肥胖或超重。
但過於肥胖或長期肥胖,其實是一種病理狀態,它會使人產生胰島素抵抗,導致胰腺拚命產生大量的胰島素,以維持血糖平衡。但時間久了,過度工作的胰腺會逐漸衰竭。
2 患有高血壓
高血壓和糖尿病被稱為「同源性疾病」,兩者在病因、危害、相互作用等方面存在共通性,經常互相影響,合併發作。
據美國糖尿病協會統計,大約40%的高血壓患者在數年後會患上糖尿病。且高血壓會加速糖尿病併發症的形成及惡化。
3 患有高血脂
血脂過高,也就意味著血液中的脂肪等脂質類物質增加,而脂質又能轉化成糖分,如果無法及時消耗糖分,便會引起糖尿病。
而且高血脂患者往往胰島素受體數相對較少,也會誘發糖尿病。據統計,大約有4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脂代謝紊亂。
4
患有
多囊卵巢綜合征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育齡女性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但據丹麥研究顯示,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尤其是肥胖的女性,糖尿病發病風險顯著升高。
5 有糖前期病史、家族病史
糖前期時,血糖升高,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胰腺受損。因此,有糖前期病史的患者平時更要注重體檢,生活習慣。
不論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都存在明顯的遺傳性。如果一方直系親屬患有糖尿病,遺傳糖尿病的可能性約有20%;父母親都患有糖尿病,遺傳的可能性增加到30-40%。
6 其他因素
① 年齡在40歲以上,且常年不參加體力勞動,或久坐缺乏運動的人;
② 年齡≥30歲的妊娠婦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或曾有分娩大嬰兒(≥4kg)的女性;
③ 喜歡高糖高油飲食、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規律等人群也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④ 有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血糖偏高≠糖尿病,如何判斷是否為糖尿病?具體如下圖:
▲糖代謝狀態分類
判斷糖尿病,建議結合空腹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因為只檢查空腹血糖可能存在漏診。
推薦閱讀:
※UC頭條:你一定要了解的翡翠飄花,飄的好身價翻倍!
※刷屏的「星巴克致癌風波」,了解一下
※10幅地圖了解烏克蘭局勢
※今年最火的血檀,你真的了解嗎
※你對臉上斑點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