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五位大權在握有能力謀反自立的,最後卻死也不反的臣子

中國古代史5、拯救大唐的讓他延續的--郭子儀

我們知道,中國歷史自古功蓋天下者不賞,聲名震主者身敗,韓信、岳飛、李善長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均因不諳此道而招致殺身之禍,然而郭子儀卻做到了「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世而上不疑,侈窮人慾而議者不之貶」,千載之下,又有誰能與之相提並論呢?

郭子儀一生經歷了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是名副其實的七朝元老,大唐的中興之將,古之罕有。

初復長安,老闆唐肅宗親自勞軍灞上,對他說:「國家再造,卿力也。」這是何等高的評價!大曆十四年(779年),被新老闆唐德宗尊為「尚父」。這稱呼熟悉吧,周武王就這樣喊過姜太公,等於是認乾爹、認老師。

說他年八十五而終。他所提拔的部下幕府中,有六十多人,後來皆為將相。八子七婿,皆貴顯於當代。

唐史臣裴垍稱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世而上不疑,侈窮人慾而議者不之貶。」什麼意思?就是說,他大權在握,而同事們都心服口服。功勞大得除了讓他當天子外,皇帝都想不出有什麼東西可以賞賜他了,但也對他沒起半點疑心。吃飽了,喝足了,他還享盡了人間的樂趣,而知道的人都不覺得這樣太過分。能得這個評價,他算是古今以來第一人!

所以南懷謹老師說:「研究郭子儀的一生,那的確漂亮極了,他對人事的處理,那是高明到極點,恐怕二十五史里找不出第二個人。」郭了儀平息安史之亂,數次擊退吐蕃入寇,以一已之力扭轉戰局,可謂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不僅是功高震主,而是功高蓋主。在他掌握全國大部分兵馬時,也曾有過上下沉浮的經歷,每一次郭子儀都冷靜面對,最終獲取皇帝的絕對信任。

4、擊敗西楚霸王的兵仙--韓信

韓信是個悲劇性人物。後人嘆息功臣末路,惋惜名將才華,更對他放棄三分天下的機會不解。其實,同時代就有兩人勸說他背棄劉邦,三分天下,而且為他透徹分析了天下形勢,都被韓信給拒絕了。

在楚漢相爭的歷史大決戰中,韓信叱吒風雲、縱橫捭闔,譜就了輝煌的歷史篇章。然而,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位曠世名將,最終因「謀反」之罪橫遭殺戮,死非其所,實堪哀傷。

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瞻仰韓信廟時的感慨:「將略兵機命世雄,倉皇鍾室嘆良弓!」韓信為漢王朝的建立所作的貢獻是決定性的,司馬光就認為:「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韓信之功也。」然而,楚漢戰爭結束後,韓信的不幸也來臨了。垓下之戰結束後,劉邦還至定陶,只帶了幾個隨從,在韓信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衝進他的軍營,把韓信的官印和兵符全都收繳。韓信一下就成了光桿司令。

韓信的死造成其人格悲劇,他過於張揚自我,不注意收斂,過於高功自居,目空一切。在以家天下的封建帝王時代,這種臣將犯了君主大忌。這一切限制了在特定歷史環境下的韓信清醒的認識時務,讓他變成了一個不識時務的英雄。徒勞的成了劉邦在奪取天下後一隻被捨棄的棋子。韓信的死是必然,是當時社會的必然!須不知自古「帝王多寡恩,功臣多負屈」!

3、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

諸葛亮是一個受封建思想毒害頗深的人,他要稱帝,可以說沒有太大的障礙,蜀中將帥可以說都是他一手提拔的,百姓更是只知有丞相,不知有後主。

但是他那種為主盡忠的封建思想太頑固了,終其一生,沒敢謀反做皇帝。其實謀反之心,我想他還是有的。

劉備死前,白帝城託孤的時候曾有這樣一句話「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諸葛亮的反應是一下子「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怎麼看都不像是被人誤解,而像是被人說中心事後的惶恐。

而在後來安居平五路的時候,全朝人都等著他出來主持大局,他卻稱病不出,這時候後主居然不敢宣召,而是親往相府探問,去了看到他啥病沒有,在池邊觀魚,居然也沒敢生氣,甚至還不敢說話打擾他,在後面站了好久,實在站累了,徐徐而言曰:「丞相安樂否?」

大家看,皇帝在自己的臣子後面站著,還不敢大聲說話,只敢輕輕的,慢慢的,用一種生怕嚇著人的聲音問一下,您這樣爽不爽啊?可見後主有多麼怕他。而一個皇帝,除了怕手下重臣謀反,其他還有什麼可怕?

2、精忠報國--抗金英雄岳飛

岳飛,南宋將領,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軍事家、戰略之一。他的精忠報國一直深受後人欽佩,千古絕唱《滿江紅》中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悲壯的情懷更為後人廣為傳頌。

岳爺會反嗎?不會!「盡忠報國」四個大字不僅僅是刻在岳飛的背上,更刻進了岳飛的心裡。中原百姓苦盼的是王師,在他們眼裡的來救他們於水火的始終是王師,他們管他姓啥。

岳飛不忠?那扯淡一般的十二道金牌,都強調十二道,怎麼不說說這所謂的十二道金牌是一天之內發出的。為什麼,一天之內連發十二道?岳飛不聽話?錯!金國主子怕了、危機了、要完蛋了,秦檜急了。岳飛有實力單幹?八字軍撤回了長江南岸的太平州、楊沂中回了鎮江府、劉光世退回了池州,岳飛深知「孤軍不可久留」,還有那瘋狗一般的「一天之內十二道牌子」

。所以才會有英雄落淚的「十年之力,廢於一旦」悲憤;所以才有無數百姓的攔馬哀號「我們頂香盆、運糧草,金人都知道。你們一走,我們都完了」!所以才有「哭聲振野的中原」。趙構怕岳飛造反?

紹興十一年(1141)四月,岳飛早就是無兵只有名的樞密使了,南宋朝廷早都打了預防針,再玩了一把「杯酒釋兵權」了。擒拿張憲,趙陛下都不用出面,奸臣們動動嘴皮子就辦到了,這叫什麼私軍,又來的哪門子的「擁兵自重」。

岳飛為什麼不造反呢?評價一個人得根據他所處的社會環境來評判。當時岳飛所處的社會環境,忠君愛國乃是社會上主流的價值觀,其實,岳飛背上的「精忠報國」四個字並不僅僅是他母親的期望,也是當時社會上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岳飛也把這種忠君愛國的家庭和社會教育化為了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所以,就算岳飛有能力造反成功,岳飛也不會造反的。

1、忠肝義膽--勇武傳魂蒙恬

作為大秦帝國後期最重要的將領,蒙恬手握秦國最為精銳的三十萬長城軍。這支部隊,北擊匈奴,立下赫赫戰功,是一支戰鬥力超強的部隊。這支部隊,跟誰蒙恬多年,中高級將領幾乎都是蒙恬的人馬。只要蒙恬假託皇帝詔令,擁護太子扶蘇,打回京城,趙高和胡亥必定死路一條。

蒙恬一家,三代忠臣良將,時代守護秦國,忠心為主。就這一點上來看,他不會反。秦始皇詔令賜死扶蘇和蒙恬,雖然勸過公子扶蘇,但是沒有用。失去了自己要扶持的人,即便是反了,也沒有任何理由和意義了。反秦自己為帝,本來就是不忠。

可以說,扶蘇自刎那一刻,蒙恬就已經死了。雖然他手握三十萬重兵足夠其反叛秦朝,但是出自將軍世家的蒙恬深知忠義的重要性,這一信仰不僅僅是感恩秦始皇對他的信任,更多的是源於蒙氏家族歷代將軍的教誨。最終,蒙恬因信仰"忠義",選擇自殺,而不是起兵反叛。

你還知道哪些這樣有能力自立還忠心輔佐的人呢?

推薦閱讀:

我對營衛認識的歷史
一個歷史教師的失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什麼時候成立?
漢武帝為何逼死了衛子夫?
【歷史】「貪官之王」和珅從清官變成貪官之謎

TAG:歷史 | 能力 | 自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