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穴位治療面癱、口歪、三叉痛最有效!學會了,對家人百利無一害!

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一根艾條可治療失眠,便秘,減肥,美容,暖宮,助孕,體虛體寒,腰頸肩腿,乳腺,消化不良等400種疾病,做艾灸為家人健康保駕護航,艾與不艾的區別堅持3個月就顯現出來。

長按指紋掃描處識別圖中二維碼點關注

【圖解地倉穴的位置】

【地倉穴的位置】位於面部,口角外側,上直瞳孔。輕閉口,舉兩手,用食指指甲垂直下壓唇角外側兩旁即是。

【取穴技巧】正坐位,直視前方,沿瞳孔直下垂直線向下輕推,至與口角水平線的交點處,按之有酸脹感。

【地倉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口角歪斜、齒痛、流涎、三叉神經痛、眼瞼跳動、口渴、失音、目昏等病症。【作用功效】地倉穴,祛風止痛,安神利竅,舒筋活絡、止痛祛風。

【臨床運用】地倉穴,現代常用於治療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穴位配伍】地倉穴配迎香穴,適用於三叉神經痛;地倉穴配頰車穴,適用於面神經麻痹;地倉穴配頰車穴、合谷穴,適用於口歪、流涎等。

三叉神經痛配伍穴位:地倉穴、下關穴、頰車穴、內關穴、外關穴、印堂穴。

疾病概述:「三叉神經痛」有時也被稱為「臉痛」,是一種在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反覆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神經痛。

按摩順序與技法:雙目微閉平視,放鬆心情,調勻呼吸,靜息2分鐘。先按摩地倉穴3分鐘;然後用雙手食指或中指分別放在同側下關穴上,適當用力揉按1分鐘;再將雙手拇指分別放在同側頰車穴上,適當用力揉按1分鐘;接著用一手中指和拇指指尖,放在對側外關穴和內關穴,用力按壓1分鐘,雙手交替進行。再以一手拇指指腹放於印堂穴上,其餘四指附於對側目外,適當用力自印堂向上推至髮際處,反覆推20~30次。

齒痛配伍穴位:頰車穴、地倉穴、合谷穴口噤不開配伍穴位:頰車穴、地倉穴、承漿穴、合谷穴。當你受了風寒、感目或者中風以後,眼睛、眼皮、臉頰上的肌肉都會跳動不已,嚴重時甚至還有可能口歪眼斜、不能遠視、不能閉眼、不能言語。遇到這種情況,可以一邊配合中西醫的診治,一邊自己每日按壓地倉穴,早晚各按壓一次,就會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按摩療法】用拇指指腹揉按地倉穴100~200次,每天堅持可治療口角歪斜、流涎。(長期堅持用食指指甲垂直下壓兩側地倉穴,稍用力掐揉,每次1~3分鐘。)。

地倉穴對於小孩子是治療口角流水,口角炎,面癱最好的穴位。

小孩子容易流口水的話,做媽媽的不妨在孩子睡覺之前,幫助孩子刺激兩角的地倉穴,只要用艾條灸3~5分鐘即可;如果孩子對艾灸不配合,按摩也是可以的,按摩本穴力度適中為好,給孩子按摩的時候要注意力度,不可以太用力。每次施治時間為3~5分鐘,一天3次左右。

【艾灸療法】艾灸地倉穴,對於面癱,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流涎,鵝口瘡,面癢,面伽疔瘡等癥狀有效果。艾條灸3-5分鐘。另有相關記載:地倉穴不宜灸。

【刮痧療法】取刮痧板從口角外側刮至耳垂下,刮拭2~3分鐘,治療三叉神經痛。

【刺灸療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

穴位君:

面癱即面神經癱瘓,醫學術語叫面神經炎,俗稱面神經麻痹、「歪嘴巴」、「吊線風」,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疾病。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不受年齡限制。一般癥狀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

面癱的演變過程

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早期。

面神經腫脹損傷累及髓鞘,神經纖維並未中斷,僅表現為暫時性傳導阻滯,經保守治療短期內可恢復正常,藥物及綜合治療即可。

第二階段:中期。

面神經水腫繼續加重,神經鞘膜完整,但軸突斷離變性,神經周圍充血水腫,如能及時手術減壓消腫,使軸突再生,面神經功能可大部分恢復。此期是面神經減壓的手術時機。

第三階段:晚期。

面神經病變不能得到有效救治,神經幹完全斷離,面神經的功能喪失,導致永久性面癱,此時面神經減壓術已無能為力了。

預防面癱,從小事做起

1、春天要注意保暖。出門盡量戴口罩,避開寒風對面部的直接襲擊,儘可能不要迎風走。

2、增強抵抗力。春天風和日麗,是體育鍛煉的好時機,不同年齡、不同體質的人,可選擇不同鍛煉項目,散步、跑步、體操、打太極拳、爬山等,來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3、預防感冒發生。過度勞累和病毒性感冒也容易導致面部神經腫脹、受壓、損害,從而引起面癱。

4、多做面部保健。嘗試做一些面部保健,比如通過「吹口哨」、「兩腮鼓氣」來鍛煉面部肌肉。如此,正氣內存,邪不可干。

5、多吃果蔬。冬季進食新鮮蔬菜少,春天應多吃蔬菜和水果,如韭菜、春筍、芥菜、油菜、香椿芽、香菜、馬蘭菜等當季蔬菜,同時避免吃生冷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

【艾灸治療】

由於天氣悶熱,一些人喜歡開著電扇、空調睡覺,或是躺在窗戶下享受「過堂風」。可是,這樣卻很容易導致人們出現面癱癥狀,一早醒來,發現嘴歪、漱口漏水、一側眼 睛不能閉合,半邊臉僵硬麻木,耳後出現疼痛等。

發生面癱後除及時到醫院治療外,也可同時在家用艾條灸進行配合治療。

灸法中最常見的是艾條灸。其中「艾」指「艾條」,即用艾葉捲成的細條。艾葉是一種中草藥,具有逐寒濕、理氣血的作用。點燃後,借其溫和的熱力和藥物作用,刺激某些相應穴位,可以起到通經活絡、驅寒除濕、溫中補虛等作用。

艾條可以在我們艾灸祛百病商城(點擊底部菜單的鏈接)買到,且其灸法操作簡便,您只需掌握一些簡單的要領和穴位,就可以在家進行自我保健了。

操作方法:

取一根艾條點燃其中一端;一隻手拇、食、中三指拿住艾條,同時小指放在皮膚上作為支撐;對著鏡子找到以下幾個穴位,將艾條懸於穴位之上,距離皮膚2—3厘米進行熏烤。以使穴位局部溫熱紅暈,又不致燒傷皮膚為度。

每穴灸25—30分鐘,每天1—2次,7日為一個療程。

取穴方法:

1.地倉穴:在面部,瞳孔之下,平行嘴角的位置,大概相當於嘴角外側0.5—1厘米。

2.頰車穴:在耳朵下方,簡便的取穴方法是,做咀嚼的動作,同時用手去摸腮幫,那塊隆起的肌肉就是頰車。

3.迎香穴:在鼻翼兩旁的鼻唇溝中。

4.翳風穴:大約在耳垂後面的凹陷處。

5.合谷:在手背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間,就是平時我們說的「虎口」。

注意事項:

1.面部穴位灸患病一側,合谷穴灸左右兩側。

2.由於面癱患者局部皮膚感覺下降,因而要特別注意艾條與皮膚間的距離,切不可過近,可以用另一隻手的手指放在被灸穴位處以感受溫度變化。

3.面癱急性期,面神經處於水腫狀態,不宜灸,3天後才宜施灸。

4.施灸後,面部毛孔張開,應注意避風。

【艾灸實例】

治療面部疾病,一般艾灸治療這類疾病取穴大多是以面部為主。地倉,頰車穴,迎香穴,翳風穴,合谷。我感覺什麼樣的艾灸工具都不如手持艾灸用的方便,有一點一定要謹記,就是艾灸面部穴位,一定要用好一些的艾條,比如選正宗35:1艾條。

有人會問,那麼艾灸的順序該如何呢?一般面部艾灸我基本是從上到下進行,即使打破了這個艾灸順序基本也無大礙。方法是迴旋灸和雀啄灸都可以。

艾灸的時間,上述這些疾病,一般是艾灸30分鐘左右,還要看自己的適應程度,適應了可以適當延長艾灸的時間。也可以阿是穴艾灸,如果那裡疼痛,麻木,酸脹,那麼這裡就是您施灸的重點。

在艾灸的時候,為了使癱瘓的神經儘快修復,可以邊艾灸,邊自己按摩,這些都很重要。

患上面癱的確是一件糟心的事情,不僅影響形象,有很多癥狀也是讓人難受的,所以學會上面的方法,對家人百利無一害!趕緊告訴更多人吧!

本期編輯:艾灸君蘇秀青

⊙版權聲明:本文為《神奇的穴位》(微信號:trip_001)原創,轉載需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不要再曲解糖尿病了,記住9個字才能有效控糖!
調教出好男人 最有效7招
護照失效了,你的有效期內多次往返的簽證怎麼辦呢?
搜索引擎優化八大絕招 有效優化你的CMS
離婚後可用精神療法有效調節心理

TAG:治療 | 家人 | 有效 | 穴位 | 面癱 | 這個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