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踩著澳大利亞向中國示好?莫迪成功避開美日的圈套
印度和美日從6月8日至16日在關島附近舉行海軍演習,規模為近幾年之最。目的是提升戰術配合能力、增進相互理解、加強相互信賴。美印從1992年就開始搞「馬拉巴爾」演習,2007年曾經邀請澳大利亞、新加坡和日本參加,這也引起了別國的警惕與不滿。這次是「馬拉巴爾」演習首次移師到西太平洋,主要項目是潛艇作戰、水面作戰和空中作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反潛。
印度派出由1艘隱身護衛艦、1艘護衛艦和1艘補給艦組成的編隊,以及一架P-8I遠程海上巡邏機。美國派出「里根」號航母、艦載預警機、2艘「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安提坦」號剛剛在5月底跑到相關島礁12海里以內進行挑釁活動)、2艘「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P-8A反潛巡邏機、1艘核潛艇和若干架戰機。日本派出「伊勢」號直升機航母、2艘護衛艦、1艘「蒼龍」級潛艇和P-1型巡邏機。從參與的裝備與擺出的陣仗來看,無疑是要模擬「獵殺」敵方潛艇。日本自衛隊拿出先進的「蒼龍級」潛艇供印度進行研究和「攻擊」,算是下了本錢。而假想敵似乎沒有什麼疑問。 澳大利亞首腦特恩布爾早在2018年1月份就主動向印度方面打招呼,希望能夠派遣海軍參加這次演習。但印軍在4月份公布名單,上面依然沒有澳大利亞。這是澳方連續第2年熱臉貼了冷臀。印方僅僅允許澳方派人登上美日印的軍艦,作為觀察員在一邊干瞧。 2017年11月美日印澳4個國家的元首或首腦在菲律賓馬尼拉首次舉行「四方安全對話」,目的是遏制新興大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而作為將對話形成固定機制的措施之一就是聯合軍演。澳大利亞自認為是「印太戰略」的重要支點,因此心心念念能夠與另外3個國家站在一起舉行軍演,以此向新興大國發出一個強硬且不太友好的信號。
印度之所以不給土澳一個機會,主要還是有如下一些原因: 1、舉行「馬拉巴爾」軍演的同時,莫迪赴華參加重要活動。印度拒絕澳大利亞,無疑是向東亞大國表明這次演習與所謂的「四國軍事聯盟」無關,「印太戰略」也不是圍堵和遏制大國崛起的工具。印方明白澳大利亞與東亞大國的關係進入冰凍期,因此踩一踩土澳就是對華示好。 2、莫迪推出2.0版的不結盟運動,希望藉此重新在第三世界提升威信。日本與印度經過整整8年的磋商才正式加入「馬拉巴爾」演習,成為第3個成員,印方不希望外界將這個組織理解為軍事集團,因此對土澳的申請就格外慎重。 3、如果印度接納了澳大利亞,恐怕就將失去主導權。如今「馬拉巴爾」演習名義上依然是屬於印度的一個品牌。不過,美日是軍事同盟,澳大利亞又與美國是軍事盟友,土澳的加入將再次壯大組織內美方的勢力,這對印度來說是一個衝擊。而從最實用的角度看,美日在海軍方面可以給予印度很大的幫助,澳大利亞能夠提供的東西也比較有限,有沒有都是一回事。再者印度與澳大利亞的關係並不熱絡,給不給面子並不影響到印度的利益。印度首腦曾經28年都沒有訪問過澳大利亞,即使是塑料花一樣的友誼也不是靠純裝。印度可以理直氣壯地對土澳說:我和你不熟。 4、印度希望與東亞大國緩和關係,因此不希望進一步挑動對立。美日澳都鼓噪和採取「自由航行」的行動,印度是暗中點贊的。莫迪也有「東進戰略」,但不想讓這個戰略成為西方國家一系列行動的附庸,勢必要進行區隔。從總體上來看,對華友好符合印度的最大利益。 5、印度對美日澳還是有防備心態。印度與美日澳的關係比較微妙,既相互利用,又存在相互算計。美日澳希望印度成為頂在最前方的擋箭牌,但印度也不傻,不願白白成為美日澳的炮灰。印度海軍最高指揮官在不久前就清醒地指出:一旦印度與強鄰開戰,美日澳不會為印度提供幫助。這就是世態炎涼。不過印度依然需要美日的裝備與技術,希望利用美日來牽制強鄰,因此才將「馬拉巴爾」演習的規模擴大。與此同時,印度也一直警惕西方國家的圈套。 在演習之前,日媒針對馬爾地夫要求印度撤回直升機一事進行炒作,宣稱親華派正在抵消印度的影響力。這就是在挑撥印度與大國對抗。不過探客認為,印度人也會注意到這麼一個事實:安倍內閣在6月7日宣布將與東亞大國共同參與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共同合作開發第三方市場。探客認為,這意味著日本在事實上開始參與「帶路倡議」。而從6月8日起,兩國正式啟用海空聯絡機制,每年定期召開一次會議進行溝通。日本慫恿印度與大國搞對抗,自己卻在私下裡不斷與大國改善關係,謀求實利,這是把印度當傻瓜?從這個角度看,西方國家都是一丘之貉。在2017年中了美日的圈套後,印度總算學了一招,並成功地用到了澳大利亞身上。
總之,印度連續2年拒絕澳大利亞,等於給自己留了轉圜的餘地,莫迪也好對大國有個交待。現在難題擺在土澳面前:亞洲的2個主要大國都已經把自己拒之門外,遭到閹割的日本無力幫忙,美國又無利不起早,往後的日子該怎麼過?(完) 註: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
推薦閱讀:
※比爾蓋茨-成功的故事
※成功激勵格言精選彙編
※《圖解正念.成功者必有正念》【下】
※《潜能成功学》E部分
※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機遇是留給準備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