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學佛法摘要:存心篇
輕鬆學佛法摘要:存心篇 |
發布:妙音[全部文章 空間留言] 日期:2013-11-16 13:10:00 收藏 |
|
||
純凈純善是成就 修行,什麼是功夫?別人罵你,你生不生氣?別人讚歎你,你歡不歡喜?讚歎,你就得意忘形;一聽毀謗,你就氣好幾天,你是凡夫,什麼功夫都沒有,你不是個修行人。你對於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一竅不通,怎麼能成就!何謂成就?成就自己純善之心,成就自己純凈之心。 善人 你們要問我修行是什麼功夫,我老老實實告訴你,我能常生歡喜心,心裡頭沒有怨、沒有對頭,無論別人用什麼態度,即使是不友好的態度,我是一味真誠慈悲待人。我沒有別的功夫,這個我做到了。我向純凈純善精進,希望這一生將來臨命終時,一絲毫遺憾都沒有。羅漢、菩薩、佛果很高,我們未必能做得到,但我們可以做到「善人」。 (節錄自《華嚴經》12-17-0613【此會諸佛子,善修眾智慧,斯人已能入,如是方便門。】) 佛法是超世間法 佛法與世間法不同之處何在?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是世間;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就超越世間,這是最簡單的區別。佛法是超世間法,無論你學哪一個法門、哪一部經教,依照經教修行,發心弘揚這部經教,就要超越世間。如何超越?妄想、分別、執著斷了,你講經教學肯定沒有過失。如果還夾雜著妄想、分別、執著,你沒有超越世間,你的思想、見解沒有出輪迴,還是輪迴心。什麼是輪迴心?起心動念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輪迴心怎麼能學超世間法? 佛經無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字字句句含無量義,境界都是盡虛空遍法界。所以,要是沒有這麼大的心量,如何能契入經教?因此,學佛的人「心」要與虛空法界合而為一,「身」要與剎土眾生融合成一體,這就是大乘經上常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最低的標準。佛法修學要達到這個水平,才能自行化他,所以學佛不能不把境界向這個目標提升。 如何才能做到?「放下身心世界」,就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妄想、分別、執著,出離不了輪迴,念佛也不能往生。執著放下了,還有妄想、分別,能出離六道輪迴,但還出不了十法界;必須把分別也放下,妄想也放下幾分,才能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華藏世界,稱之為「法身菩薩」。 佛教導眾生,其善巧方便無量無邊,但總原則是戒定慧。對一般煩惱習氣很重的眾生,想斷習氣但斷不了的,佛使用的方法很巧妙,佛教他持戒。持戒的目的,在於破煩惱習氣;煩惱障不能破,就出離不了六道。 而念佛帶業往生,是只帶舊業不帶新業,亦即只帶煩惱種子,不帶現行煩惱。種子是舊業,現行是新業。如何能使煩惱習氣不發作?佛教你修「忍辱」。你想做惡業,佛教你「持戒」。慳貪的念頭起來了,佛教你「布施」。戒律是幫助我們斷惡修善,我們從小沒有人教導,沒有養成好習慣,在日常生活中,與一般人交往,言語、動作當中,有意無意都露出不善的威儀,所以要嚴持戒律。 《五種遺規》就是學做人,學威儀。佛門出家人要遵守沙彌十戒、二十四門威儀,這是禮節,不能違犯。一個人沒有威儀,別人會討厭你,不尊重你。對自己而言無所謂,對佛法來講關係大了,為什麼?你的行為、言語不善,讓社會大眾輕慢佛法、排斥佛法,不願意學習佛法,這個罪多大!現在人講要招牌好、形象好,所以不能不著重形象。 從哪裡學起?最簡單的是《弟子規》。《弟子規》學會了,你在任何地方一定受人歡迎、尊敬,自然得到大眾的讚歎、擁護。你不懂得禮貌,無論用什麼方法諂媚巴結,效果恰恰是相反的,別人瞧不起你。所以,務必要把《弟子規》真正做到。而且還要通達《三字經》,《三字經》是中國人對於自己固有文化的基本認識,如果我們連這個水平都沒有,做中國人就非常慚愧了。 所以,我們莊嚴自己就是莊嚴佛法,「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國土」,什麼功德?學《弟子規》的功德,學《三字經》的功德。若連此基礎都沒有,學佛法全是假的,口是心非。 (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12-17-0832 2002/8/30講於澳洲凈宗學會) 清凈心 清凈心是決定不染污。什麼叫染污?心裏面還有牽掛、憂慮、疑惑,只要有一絲一毫,心就不清凈,被污染了。不但心裡不能有世法,連佛法也不可以有。如果你心裡有佛法、有如來、有清凈心,你已經被污染了。《六祖壇經》說得好,「本來無一物」。說真誠,真誠是一物;說清凈,清凈又是一物;說如來,如來也是一物,你都被它污染了。所以,佛很慈悲教導我們,「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法」是如來所說的一切法,決定不可以染著;換言之,決定不可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被污染了。應該要像流水一樣讓它流過去,決定不取它,這樣自己就真的覺悟了。所以,法不能不舍,不舍就決定不能開悟,因為稍有執著,你的悟門就被堵死了,你就被佛法害了。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24【汝觀如來性清凈,普現威光利群品,示甘露道使清涼,眾苦永滅無所依。】) 發大願 諸佛菩薩共同的大願,是四弘誓願。四弘誓願是從自性般若與慈悲之中發起來的。因為有智慧、有慈悲,見到眾生苦,無始劫以來墮在六趣流轉而無法出離,所以發起「眾生無邊誓願度」這一大願。在四諦法中,願依苦諦而發。我們的願是不是依此而發?今天眾生之苦,更勝於以往。物質文明的生活,增長了我們的貪瞋痴慢,使我們在六道受苦的時間加長,受的苦難更重。明白了事實真相,我們還願意到人間來投胎嗎?唯有覺悟的人,佛與大菩薩,才示現在濁世救度苦難眾生。故四弘誓願第一願,才是真正的本願。 發願度眾生,自己一定要給眾生做榜樣。眾生受苦,是因為見思煩惱天天增長,佛菩薩要做出斷煩惱的好樣子,是故才有「煩惱無盡誓願斷」的第二大願。世間人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增長貪瞋痴慢,不擇手段做一些損人利己之事。而事實真相是損人決定不利己,只有利人才會利己。世間人不懂因果定律,造極重的罪業。《了凡四訓》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故佛菩薩在世間給眾生示現最好的榜樣。 我們學佛也要為社會大眾做榜樣,建立德行才能被廣大的社會群眾敬仰。若自己德行有虧欠,縱使說真正的好話,別人聽了也會懷疑,不能相信、不能接受。是故未度眾生之前,先要示現德相。現在眾生貪心重,貪圖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菩薩示現首先放下名聞利養,捨棄五欲六塵,這是自利利他,成就自己,感化眾生。如果僅是講經說法,自己不能身體力行,就收不到廣度眾生之效。 (節錄自《地藏經講記》14-12) 知恩報恩 我們要記住「知恩報恩」。報父母之恩、報老師之恩、報諸佛之恩、報眾生之恩。世間人何以不知道報恩?不知道恩。能有報恩的心就是孝敬,「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做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就是報恩。不斷惡修善,不改過自新,就對不起父母、對不起師長,即是不孝不敬。出家人若是不能作師、不能作范,就是不孝,是大不敬。「作師」,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做社會大眾的表率。若不如是便為不孝、不敬。我們做不到要找出原因,消除障緣,改過自新,才能從未度到已度,從未成就到已成就。要真干!一定要覺悟,自己度自己,改毛病、改習氣、改心理,讀誦大乘,依教奉行,如此才能成就。 若不能克服自己的障難、毛病習氣,繼續因循苟且,此生充其量只能與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地藏菩薩結個善緣而已,當生不能成就。佛法確實是知難行易。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知難。行,乃一念之間。念頭轉過來就超凡入聖,轉不過來,是解得不夠透徹、不夠深入。行門要依靠解門,解得愈深,行得就愈周圓。能說不能行,只是依文解義,並未深解義趣。若能深解義趣,能說決定能行。 (節錄自《地藏經講記》14-12) 起心動念充滿慈悲歡喜 「念佛之人於諸眾生常起大慈之心,不加損害,令得快樂,是名無損害心」。我們必須要養成這個習慣,一切時一切處,對一切眾生,起心動念都是充滿了慈悲,像彌勒菩薩一樣,歡喜、慈悲。縱然他造作不善,也是以慈悲心、憐憫心來看待他。 他為什麼會起惡念?為什麼會生惡行?無非是迷失自性,他的自性本來是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變成這個樣子,其因素很多,不是偶然的。 佛說「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沒有人告訴過他、教過他,所以不要去責怪他。 文摘恭錄自02-037凈土大經科注 真誠心待人接物 要學著用真誠心待人接物。別人用心是欺騙我,我還用真誠心對他。別人欺騙我,別人羞辱我,別人陷害我,如果自己還有報復的念頭,還有報復的行為,錯了,你跟他是同一等,這就是搞六道三途,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文摘恭錄自02-037凈土大經科注 一念當中有無量無數無窮的變化 一念當中,有無量無數無窮的變化,我們自己不知道。我們起心動念是不是出生無盡?是的,你懂得一念周遍法界,你就會相信出生無盡,周遍法界。所以念頭不能不正,不可以有邪念,一個邪念使多少眾生遭殃,一個善念讓多少眾生得福。所以,惡念決定不能有,貪瞋痴慢疑都不可以有。我們要積功累德,什麼是善念?利益眾生是善念 ,利益自己是惡念。 文摘恭錄自02-040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用真誠心 現前我就用真誠心生活,用真誠心工作,用真誠心待人接物。別人用妄心對我,我用真心對他,為什麼?諸佛如來、法身大士如是,我要向他們學習,這就對了, 這就是真正在學佛。由此可知,學佛並不一定要讀很多經論 ,要學很多法門,沒有這個必要,確實像惠能大師所說的, 跟認識字不認識字沒關係,跟你用真心有關係,真誠太重要 了。 文摘恭錄自02-040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第303集 嫉妒這個障礙很嚴重 嫉妒這個障礙很嚴重,人人都有。你看小朋友,五、六個月大,還不會說話,你放一顆糖在這裡,兩個小朋友就會去搶,搶不到他就會生氣、會哭、會叫。這個煩惱是與生俱來的。 而「隨喜」能化解,沒有嫉妒,別人有好事情,我們隨喜他,我們有能力就幫助他,全心全力成就他。如此,他有多少功德,我也有多少功德。若是破壞,破壞他只能破壞三分,破壞自己是七分,不合算。所以障礙別人實際上是障礙自己,成就別人是成就自己的圓滿功德,何樂而不為之!他做、我做都一樣,他做,我享他的福多好!所以人要懂得會享福。他能造福,我享他的福,這是聰明人。 文摘恭錄自凈土大經科注(第六十五集) 大悲心 大悲心是自性本有的,中國人叫憐憫心,所謂是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譬如說看到一個小孩走到很危險的地方,你自然會去幫助他離開危險,不要受到傷害。可是現在的社會,看到人掉到水裡,覺得與我不相干。古時候不是這樣,看到人掉到坑裡,肯定把他拉上來。現在人怎麼連慈悲心都沒有了,同情心沒有了,憐憫心沒有了,這個不得了! 凈空老和尚法語-文摘恭錄凈土大經科注(第一一九集) 永遠保持心地的清凈平等,這叫真功夫 覺明妙行菩薩勸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講得有道理。他在世的時候,跟他在一起修行的十二個人,個個往生,圓滿的,十二個人都往生,真干。言語愈少愈好,念頭愈少愈好,修行人念佛也沒有例外,永遠保持心地的清凈平等,覺而不迷。我們經題上「清凈平等覺」,這是我們的標準,我們看到事情看到不如意,我們的心被染污了,不清凈了,我們開口說話,造業了。真正要想成就,覺明妙行菩薩這一首偈要記住。 要恆常保持清凈平等覺,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擾,順境沒有情執,沒有貪戀,逆境惡緣,沒有瞋恨。永遠保持在境界當中清凈心、平等心,心凈則佛土凈,這叫真修行,這叫真功夫。有智慧有能力辨別是非得失,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真善,什麼是真惡,要知道。利益眾生的是真善,利益自己是惡,這個我們講一般人不知道,利益自己怎麼是惡?增長我執,增長我執就是增長輪迴心,出不了輪迴。 佛教人頭一個就是無我,《金剛經》上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真佛弟子。無我有人,那就是真的全心全意為一切眾生服務,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不為自己,為眾生,佛法就是以這個為宗旨,落實在事業上就是教學。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的是一個教師,三十歲覺悟了,明白了,開始教學。七十九歲離開我們人世間,教學四十九年,義務教學,不收學費。生活簡單,做榜樣給人看,真放下了,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真放下了,徹底放下了,這是我們應當向他學習的。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475集2013/10/13 有一點點占別人便宜的念頭就是盜心 不偷盜是讓我們永遠終止,以前盜他財物的惡行。盜別人的財物方法很多,巧取豪奪,讓你什麼?讓你自動送來,你不敢不送來。不應該送來的,逼著他不敢不送來,這是盜的手段。有盜心,有手段,損人利己。受害的人不敢說話,你有權力你有威勢,得罪不起,我們社會上講黑白兩道,欺壓良民。那麼你得來的財物,你能夠享受它,是你命中有的。 你享受這種手段得來的財物,享受得很平安,不出事情,命里有。命里有的你打折扣了,譬如說,你命里有一百億個財富,大財主,命中有。你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大概只得個十分之二、三,你發財能發多少?能發二、三十個億,你就覺得不得了了。實際上你命里是一百個億,你的損失太大了,你不知道,還自以為很能幹,自以為很有本事,叫人家不敢不供養,不敢不送來。 如果我們學佛的同學還有一點點占別人便宜的念頭,這個念頭是什麼?盜心,你的盜心還存在,還沒有把它消失掉。一定要把這個念頭斷掉,換一個念頭,我們盡心儘力幫助別人,這個念頭好。我們要問,命裡頭有大財富的那些人,他的命從哪來的?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布施,不佔人便宜,樂意幫助別人,愈施愈多。他能擁有百億財富,大概都是修五世以上,沒有五世以上,沒有這麼大財富。我們看現前社會,中國外國,用佛經來對照,修五世修十世的這種人不少。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475集2013/10/13 永遠保持清凈心 順境逆境是我們生活環境,善緣惡緣是我們的人事環境。善緣,跟我在一起都是好人,我們都互相尊重,都互相敬愛,互助合作;惡緣是冤親債主,全是找麻煩的,在這個環境裡面沒有怨恨心,沒有報復的念頭,而且還感恩。為什麼感恩?這些人替我消業障。我們無量劫來造多少業,今天別人罵我,別人毀謗我,我聽了不生氣,沒有怨恨,還感恩,他替我消業障,重罪輕報,這業就報掉了。如果聽了心裡很難受,還要報復,那就是結怨了。 這個結怨不好,會引起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彼此雙方都痛苦,那又何必?所以佛教我們修忍辱波羅蜜,忍辱裡頭有一條,人害,別人害我們,統統要能忍受,不要計較,不要放在心上。好的,善人,沒有貪戀;惡人,沒有瞋恚,永遠保持清凈心、平等心,這就對了。清凈,阿羅漢的心;平等,菩薩心,這個經經題好,把修行的因果都在上面。怎麼修?不管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念佛法門也不例外,統統修的是清凈平等覺,就修這個,這就叫佛法,離開清凈平等覺就不是佛法。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474集2013/10/12 在貪瞋痴上下功夫,把三毒轉過來 不貪、不瞋、不痴,這是一切不善業的根,這三個要是斷了,這個人就超越三界了,這見思煩惱的思惑,貪瞋痴慢疑。那麼貪的根是什麼?貪的根是自私,瞋恚的根是傲慢,愚痴的根是懷疑,這叫三毒煩惱。那麼三毒,貪的核心就是自私自利,哪一個沒有?瞋恚的核心是傲慢,愚痴的核心是懷疑。我們要在貪瞋痴上下功夫,要改自私自利。 自私自利怎麼改?要改大公無私。起心動念不要想自己,想別人,想我們的家,想我們整個公司全體員工,想這些,想我們的同行,想我們的社會,想我們的國家,想整個世界,心量就大了,這把貪心轉過來。瞋恚,不傲慢,養成謙虛、恭敬。求智慧,智慧第一,知識是其次,知識解決問題有侷限性,有後遺症,智慧是真的。智慧是從清凈心來的,從平等心來的,所以我們念佛修清凈心,念佛的時候萬緣放下,用清凈心來念佛就能生智慧,福慧雙修。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475集2013/10/13 到極樂世界要用真心 十法界裡面的佛,天台大師六即佛裡頭說他是什麼?叫相似即佛。相似就是不是真的,為什麼不是真的?他還是用阿賴耶,沒有轉成智,用阿賴耶。用阿賴耶用得最純、最正,就是他沒有用邪,沒有用錯,那是什麼?完全依照佛陀教誨去做,佛所講的他都做到了。 所以相似即佛,好像佛,不是真佛。為什麼?他不是用真心,用真心就是真佛,用妄心就是假佛,不是真佛。我們明白這些道理之後,所以就會想到,我們處事待人接物,包括我們生活,一定要學會用真心。用真心,我們的生活是佛的生活,我們的行為是佛的行為,叫真學佛,快!念佛求生凈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也很快就圓滿了。 所以要學會,要有這個膽識,不怕上當,不怕吃虧,不怕別人害我,不怕別人騙我,什麼都不要在乎,我用真心。知道別人用假心對我,我用真心對他,為什麼?我要去作佛,他要搞輪迴,我們兩個走的不是一條路子。搞輪迴用妄心;我要到極樂世界,我用真心,這個要干。 迷的人他糊塗,他想錯了,做錯了,他對我們好像有傷害。我們明白了,不糊塗了,他傷害我,我都要接受。就好像他本來是個明白人,酒喝醉了,發酒瘋,幹什麼壞事都得要原諒他,為什麼?他不正常。正常的人要讓不正常的,正常的人跟不正常人要打架,你說,那就完了,那你不跟他一般見識嗎?那也變成不正常了。 所以要學會用真心,用菩提心。真心是什麼?經上一再教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就是真心。菩提是覺悟,就是清凈平等覺,這五個字就是菩提心。也就是,我們對一切人事物用清凈心。 清凈心怎麼用?美國修.藍博士到我們這來訪問,告訴我們那個就是用清凈心的方法,他不是學佛的,他不懂佛法,他給人治病用意念。我問他,你治病根據什麼理論?什麼原理?他就講了清凈心。什麼叫清凈心?把我們心裡頭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統統把它清洗乾淨,清出去,然後再把善的念頭、好的念頭也清出去,善與不善統統清出去了,心就清凈了。 這個我們要知道,不善染污你,善也染污你。你看,你的善心感得的是三善道,噁心感的是三惡道,善心噁心造出六道輪迴。你要想超越六道輪迴,善與不善統統清出去,清凈心現前了。清凈心的能量可大了,六道眾生什麼毛病都能夠治好,這個是修.藍博士治病所依據的理論。他說出來我相信,我肯定真的,沒錯。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477集2013/10/14 平等心怎麼修?把所有一切人事物都看成阿彌陀佛 平等心是沒有分別,應該怎麼修?我們念念不忘的一個人,阿彌陀佛,我們要把所有一切人事物都看成阿彌陀佛。我們跟人打招呼是阿彌陀佛,他真的是阿彌陀佛,決定不是假的,他自己不知道,我知道。樹木花草是阿彌陀佛,山河大地是阿彌陀佛,我們生在阿彌陀佛心中,我們生在阿彌陀佛身中,我能不生極樂世界嗎?不可能,我跟阿彌陀佛是一體,我跟阿彌陀佛是一個心。 無論是順境逆境,無論是善緣惡緣,統統是阿彌陀佛變現,讓我在這個境界裡頭成就清凈平等覺。這個事情沒有人能障礙得住,誰也攔不住你,要真干,要能萬緣放下,為什麼?全是假的。億萬財產,假的,絕對沒有一樣是真的,待人要厚道。 有很多人為富不仁,對下人刻薄,刻薄造成什麼?造成怨恨,那個怨恨造成什麼?生生世世的麻煩。給人多一點,讓他歡喜,不結惡緣。刻薄,我們並沒有佔到便宜,真正佔到是什麼?佔到是人家怨恨,你說多麻煩,為什麼不叫人家歡喜?身外之物,尤其我們現在明白了,愈施愈多,不是說施了就沒有了,愈施愈多。 章嘉大師六十二年前教我的,教我這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因為我這三樣都缺,最缺的是財,命里沒有財,壽命短,還好的就是還有一點聰明智慧,還有能力辨別是非利害,有這個能力。老師教我修三種布施,得三種果報,修財布施得財富,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真的,不是假的。 這些年來我們在外面參加許多活動,發現很多同年的,他們身體都不如我,什麼原因?無畏布施,他們沒有注意到,老師教我修,我真修。財,確確實實的,財用沒有缺乏過,雖然不多,夠用了,要辦事需要財,它就來了,確實愈施愈多。愈多愈施,千萬不要積,積財喪道,很多人不知道。 做人應該大大方方,別人有困難,要誠心誠意幫助他,這樣為什麼?將來他的成就就是自己的成就。培養一個法師成功了,將來這個法師一生修行,講經說法度眾生,種種功德我有一份,我成就他,我有一份,那就是我的分身,不吃虧!便宜可佔大了。可惜就是沒有人懂,他沒有看到。他要看到,他會去真干。我們要製造分身,要製造化身,愈多愈好,才能夠廣度有情。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477集2013/10/14 量大福大 中國古人有說,說的是真話,我們不但要記住,要奉行,對自己有大利益。這個話就是量大福大,你有多大的福,你是有多大的量。量是因,福是果報,量小福就小,量大福就大。阿彌陀佛的福最大,為什麼?遍法界虛空界,一個眾生都不漏,我都要幫助你。你不接受,他慢慢等,什麼時候接受,什麼時候幫助你,絕不捨棄,這個要學。我們要求福求慧,福慧雙修,福從這來的。雖然是福,這個福也幫助你開智慧,心量小的人智慧也小,心量大的人智慧也大,心量太重要了。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477集2013/10/14 身心不端正,是沒有能力斷惡修善的 先要端正身心,然後才有能力斷惡修善,身心不端正,惡是斷不掉的,善是修不來的。這個事情全靠自己,全賴自己,誰都幫不上忙,確確實實是自作自受。 我們肯真做,佛能加持;我們自己沒有心思,沒有這個念頭去轉變、去化解,佛就幫不上忙。譬如我們念佛,做法會,供的這些牌位,我們真干,佛力加持,這些冤親債主容易化解,他容易覺悟;我們只供一個形式,沒有真誠的心,佛力加持不上,依然不能化解。 多少年來我們明了,佛力加持是相對的,我們有一分功德,他加持一分;有兩分功德,他加持兩分;有十分功德,他加持十分;沒有功德,想求佛加持,是不可能的。功德是斷惡修善而不著相,就是功德;斷惡修善都著相是福德,福德是世間法,功德是出世間法。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479集2013/10/17 心量要大 『行菩薩道』。「表諸往生者,皆是大乘也」。說明無論修學哪個宗派,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無論修學哪一種宗教,心量要大,為什麼?極樂世界是大乘,心量小,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不行。對待這個世界,也就是我們日用平常,生活待人接物心量要大。心量大的人不為自己,常常想著別人,別人的成就就是自己成就,所以他樂於幫助別人,真的是全心全力幫助別人,這個很難得。所以往生,他不是佛教,但是他也是大乘,心量大,量大福大。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480集2013/10/17 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 「了諸有情妄心非心」,這是智慧。了是明了,通達明了,有情眾生妄心,不是真心,妄心造罪業,真心沒有過失。佛說你是佛,是從真心上說的;凡人說你是凡夫,從妄心上說。真心妄心是一個心,真心是覺而不迷,妄心是迷而不覺,不是兩個心,轉迷為悟就對了。 怎麼轉法?要把迷放下,不要去執著它,祖師大德常常教我們別放在心上,這一句話說得好。包括佛法都不要放在心上,為什麼?放在心上,你心就迷了。被佛法迷了也不行,也造業,套一句《金剛經》上說,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金剛經》的話好。不放在心上就是智慧,放在心上就是煩惱,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你就沒煩惱。 我們煩惱習氣是重,這也不是假的,這一生當中要明心見性,真的是非常非常困難。所以祖師勸我們,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其他都別放,這樣決定往生凈土。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再把阿彌陀佛也放下,就見性了,就證得究竟圓滿。 現在我心上有阿彌陀佛,還有一樣東西,那叫夾雜,心不清凈。這個夾雜會障礙你往生,往生那一剎那,如果這個障礙現前了怎麼辦?就去不了了。去不了了,又轉世,搞輪迴了,這比什麼都可怕。所以再親愛的人、再歡喜的事都不可以,我喜歡阿彌陀佛,我也喜歡釋迦牟尼佛,行不行?不行。釋迦牟尼佛勸我們念阿彌陀佛,沒有勸我們念他,我們念阿彌陀佛就是對釋迦牟尼佛最恭敬,為什麼?他教我這樣做的。這是覺悟,這是智慧。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482集2013/10/19 尊重承事眾生就是尊重承事如來 今天在這裡我們看到了,我們只愛佛,只知道尊敬佛,不知道尊敬眾生,佛不愛你,佛不尊重你。這經明明擺在此地。我們如何尊重承事如來?要從對眾生的尊重承事做起。我們尊重眾生,佛歡喜,為什麼?我們代表佛。佛的大慈大悲是抽象的,佛又沒在這個世間,那個慈悲怎麼去表現?全靠我們這些弟子,皈依三寶的弟子,我們要把佛菩薩的大慈大悲做出來。 為一切眾生服務,佛菩薩就歡喜了,佛菩薩這才加持你。你要沒有做到,你是假的,不是真的,佛菩薩不會保佑你,佛菩薩不會加持你。這個道理你要搞清楚、搞明白。要不然,佛是白學了,非常可能你天天對佛菩薩產生怨恨,你看我天天拜你,我天天念你的經,天天在供養你,你都沒有保佑我,產生怨恨,佛菩薩不靈,難怪人家說佛菩薩是迷信,他信心就動搖了。不是佛菩薩不靈,你自己沒有依教奉行。你要真正依教奉行,哪有沒有感應的道理?決定有感應。 中國老祖宗教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好。我們拜佛,佛不靈,回頭想想我們自己有沒有做錯了?你要一反省,認真去檢討,你就發現,我們做錯了,佛講的話我們解錯了,我們做錯了,我們說錯了,引起今天社會對於佛教起這麼大的反感。這是我們的罪過,我們做得不好,叫人起反感,叫人家說佛迷信。 我們沒有功,我們只有罪。我們對不起佛菩薩,佛菩薩沒有對不起我們的地方。這些值得我們深深反省。真正原因是什麼?我們不懂規矩,我們不懂戒律,所以我們也不懂得佛真正教誨的意義。開經偈上講「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現在學佛的是不解如來真實義,都把自己的意思認為是佛的意思,全搞錯了。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473集2013/10/12 發菩提心 「因『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乃本經之宗,三輩往生之正軌,故重見於本品也」。這個發菩提心,在這裡我們又讀到了,這是說明為什麼在此地重出,它是本經的宗旨,本經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不能沒有菩提心。 菩提心之體是至誠心,《起信論》上講的直心。直心就是真誠到極處,沒有絲毫委曲,我們用真誠兩個字來表示。深心,是清凈、平等、正覺,這是自受用,也就是菩提心對自己。真誠心對他,對一切眾生,是大慈大悲。這個心要發出來,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去做、要落實,這真發心了。如果還有自私自利,你的菩提心沒有了,你的妄心又起來了。妄心障礙你往生,菩提心幫助你往生,不一樣。自私自利要捨得乾乾淨淨,一絲一毫都不能有。 在哪裡練?就是在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你用什麼心,用清凈平等覺對自己,用大慈大悲對人。決定不要用貪瞋痴慢疑,決定不要用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對你決定有害處,沒有好處。功夫完全落實在生活,離開生活到哪裡去修行?真正修行,就是在每一天從早到晚你所接觸的人事物的境界之中,菩薩學處,要曉得。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472集2013/10/11 在一切境緣當中,保持一念清凈 我們學佛,學凈土,不但希望我們這一生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更希望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能提高品位。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這是略說,是概論,經上講得很清楚,不能細分,細分品類無量,十方世界的眾生根性不相同,品類差別自然就多了。 我們提升品位全憑清凈心。我們在哪裡修?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用真心,不用妄心,用一心,不用二心,這樣養成習慣,我們往生縱然不能生實報土,肯定是方便有餘土,這是真的,帶得去的。世間名聞利養、親情眷屬、金銀財寶,沒有一樣能帶去。凡是帶不去的,絕不放在心上,要把它舍乾淨,沒有牽掛,沒有累贅。帶得去的要認真努力,帶得去的是什麼?清凈平等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發菩提心不是只對念佛講的,我念佛用菩提心,我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我還用分別執著,那就錯了。祖師大德說的話,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這個話我們聽多了。那我們用菩提心念佛,我用菩提心生活,用菩提心工作,用菩提心處事待人接物,這就對了,這才真正有感應道交,這才是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把我們的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縱然不能斷,要把它減輕,不能讓它增長,不能讓它現行。這個控制住就是忍辱跟禪定,沒有得禪定之前能忍,不發作,忍久了自然得定,定久了自然開智慧。 現在練練什麼?順境裡頭不起貪戀,逆境裡頭沒有瞋恚,這功夫,忍辱的功夫。小小不如意,心裡頭就有怨恨,錯了,我們學佛的功夫全廢了,就是禁不起考驗。所以蕅益大師說得很好,順境、善緣,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順境,好環境你很喜歡,善緣,你遇到的人都是好人,都是你喜歡的人,這個時候什麼?不生貪愛。逆境,外面環境非常不好,處處都是障礙,惡緣,遇到的人都是找麻煩的,都是冤親債主,在這個裡面不生瞋恚。 我們對於環境、對於人都要生感恩的心,為什麼?它來考試我。我考試及格了,通過了,這是大恩大德,沒有這些人考試,我怎麼知道自己境界提升?怎麼能知道自己現在在某一個階段?於是,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禁得起折磨,禁得起考驗,在這個裡頭看看,你是不是一念清凈。念佛人在一切境緣當中,保持一念清凈,這就對了,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保證,真因。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464集2013/10/06 「我」不可得 萬法,萬法雖有現象,它是生滅法,它不是真的,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我們今天不要說別的,說我們身體,身體不可得。科學家告訴我們,這個話不是假的,是真的。科學報告,我們這個身體是怎麼回事情? 科學家告訴我們是細胞組成的,各式各種不同的細胞,有些細胞組成我們皮膚,有些細胞組成我們的骨骼,有些細胞組成我們的五臟六腑,我們的汗毛頭髮,不同的細胞組成的。這個全身大概有多少個細胞,科學家告訴我們,大概有六十兆,單位是兆,有六十兆個細胞,我們的身體。 可是每一天二十四小時,新陳代謝,老的細胞死了,新的細胞出生代替了,有多少?七千億。每一天就是新的細胞換老的,老的排出去了,從便糞裡面排出去,從汗,流汗裡面排出去,新陳代謝。那什麼是我?每一天要換七千億個,七千億個老的死了,新的活了。 真正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我不可得,我剎那剎那在新陳代謝,哪裡是我?佛法裡面講七年是一個周期,七年,我們老的細胞一個都沒有了,全部換新了,七年是個周期,七十年新陳代謝周期十次。所以你了解事實真相,有相的東西不可得,有物質現象、心理現象、自然現象的,統統不可得,萬法皆空。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四488集2013/10/23 智慧是不著相 「智無所著」,記住,智慧是不著相的;如果有所著,那不叫智,那叫什麼?那叫業,造業。著就是造業,不著就是智,這一定要知道。我們要學智慧從哪裡學?從不著相學。不著相,簡單說一句,不要把這些事相放在心上,就叫不著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上街逛市場,看到那個東西心裡想要,著相了,心裡有了,就著相了。 如何練到不著相,所以逛街可以修定,練功夫,練得什麼?樣樣都不放在心上,樣樣都不執著,高等的禪定是在這個地方學。盤腿面壁是小定,那不管用的,他要一做的時候他會動心。只有在像那種熱鬧場合當中,去逛街的時候如如不動,那真定。《華嚴經》上鬻香長者,他修定,他是在市廛,就是最熱鬧的街道,他看不著相,聽不著相,接觸統統不著相,而且不起心不動念,真修行。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四488集2013/10/23 清凈心中一法不立、一法不舍 「又《會疏》曰:如夢者,如夢所見,雖有種種事,畢竟不可得,諸法亦復如是。」夢的經驗我們每個人都有,夢中許許多多的事物、人事物,醒過來的時候一場空,畢竟不可得。世出世間一切法亦如是,不但世間法如夢幻泡影,佛法亦如是,所以佛法不可以執著,執著就錯了。 大乘教裡頭常說「清凈心中一法不立」,不能有一法,有一法就染污了,有一法就迷了;又說「清凈心中一法不舍」,不立是沒有,不舍,應有盡有,那是什麼?那是性德。應有盡有那些法,不是你有意無意放在心上的,不是的,心是空的。 一法不舍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就一法不舍;一法不立是本自清凈,他第一句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一法不立。為什麼一法不舍?它能生萬法,如果它要是舍,統統都舍了,它就不能生萬法了。 所以從性德上講一法不舍,從修德上說一法不立,性修不二,性修一如,這是不思議的境界,就是前面所說的不可說法,這是事實真相。這些話如果聽不懂,反覆去念,反覆的去想,就像禪宗參禪,把它當個話頭,時時刻刻提起來,不要找答案,提出這個疑問,時間久了,心清凈了,就豁然開悟,就明白了。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485集2013/10/21 起心動念,如來悉知悉見 眾生起心動念,如來悉知悉見」,念頭才動就周遍法界,出生無盡。誰的念頭?這個地方講菩薩。我們起心動念沒有兩樣,也周遍法界,起一個善念,起一個惡念,起一個無記念,無記念非善非惡,它的力量很薄弱。雖薄弱,諸佛如來都知道。法身菩薩,我們讀誦大乘知道,八地以上能量跟佛就接近了,佛知道的他也知道,七地以前要差一等。 我們起心動念,要以為別人不知道,那是錯誤的,沒有這個道理。凡夫不知道,佛菩薩知道,甚至於有些鬼神也知道。了解事實真相,我們自自然然就謹慎了,懂得慎獨了,沒有人見到的,也能夠端正身心,不敢隨便。如來悉知悉見。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484集2013/10/20 心外無法 修行修什麼?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一切佛法在哪裡?在你自性裡頭。《華嚴經》上佛說得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是自性本具的,外面什麼都沒有。 心外求法,大乘教里叫外道。我們這個心,著相求法,著文字相、著言說相、著名字相、著心緣相,這全叫外道。面對著一切境界,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自性智慧德能現前了,這叫佛法。佛法是自己的本覺,本覺本有,不覺本無,這個不能不知道。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506集2013/11/08 環境隨著我們念頭在轉 我們現在地位是人天,十法界裡頭的人法界,我們依照佛的方法來學習,提升自己。學習的順序一定要依三十七道品,這一段是三十七道品裡面的大圓滿,確實是我們非常嚮往的理想的人生、理想的社會、理想居住環境,我們的地球,我們嚮往的,這佛所說的。 能不能做到?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佛說了「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怎麼個想法,它就有怎麼樣的結果,境隨心轉,環境永遠隨著我們念頭在轉。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505集2013/11/08 |
推薦閱讀:
※朱增祥《錯位筋縮淺談》摘要3(轉帖)
※風水名篇摘要<李思聰總索>
※輕鬆學佛法摘要:死生篇
※《萬能鑰匙》((美)哈尼爾)【摘要 書評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