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電影發展史

3D電影效果逼真

  1839年,英國科學家查理·惠斯頓爵士根據「人類兩隻眼睛的成像是不同的」發明了一種立體眼鏡,讓人們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樣圖像時產生不同效果,這就是今天3D眼鏡的原理。   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愛情的力量》問世,遺憾的是,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經遺失了。早期的3D電影都是以展示立體效果為主,片中常以指向觀眾的槍、扔向觀眾的物體為噱頭。   1951年,環球公司推出最有名的3D恐怖片《黑湖妖譚》,該片也是至今為止惟一一部有續集的3D電影。

  1952年,講述非洲探險的《非洲歷險記》被認定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長片。該片的口號是「獅子在你腿上,愛人在你懷裡」。儘管《生活》雜誌在當時稱該片「廉價、荒謬」,但觀眾們仍然熱情地擠進電影院去體驗片中的「自然視角」。   1953年,《恐怖蠟像館》等一批3D恐怖片應運而生,3D片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進入了黃金時期。   1954年,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導演們,絕大多數都對3D電影低眼相看,認為那隻不過是在玩魔術而已,根本不是藝術。然而,希區柯克不這麼想,他在1954年拍攝了3D版的《電話謀殺案》,成為當時3D片中為數不多的精品。   1962年,我國的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國內第一部3D立體電影《魔術師的奇遇》,桑弧導演,陳強主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歡歡笑笑》《快樂的動物園》《靚女阿萍》《俠女十三妹》等。   1982年,迪士尼拍攝了短片《魔法之旅》,雖然這部短片只有16分鐘,但通過CGI與真人表演的混合,打造出了在當時令人驚訝的3D效果。   1982年,《13號星期五》第三部上映,本片令80年代的3D電影慢慢復甦。   1983年,3D版的《大白鯊第三集》轟動一時,放映首周就賺得1300萬美元的票房。但因為電影本身水準低下,3D效果也無過人之處,很快就讓觀眾失去了興趣。   1985年,《魔晶戰士》成為世界首部3D動畫長片。

《極地快車》開始展現新3D電影的魅力

  2004年,第一部IMAX 3D長片《極地特快》誕生。該片在2000塊普通2D銀幕上放映,3D IMAX銀幕只有75塊。然而就是這75塊3D IMAX銀幕,獲得的票房佔全片總票房的百分之三十。3D+IMAX的「超強組合」,讓發行方看到了巨大的商業潛力。   2005年,迪士尼的動畫片《雞仔總動員》採用了新型投影技術放映,消除了以往看3D電影時容易產生的眼睛疲勞。   2008年,《U2 3D演唱會》是第一部完全用3D攝影機拍攝的真人影片,這個音樂紀錄片堪稱先鋒。   2009年,環球的動畫片《鬼媽媽》是第一部採用停格動畫形式的3D電影。   2009年,《阿凡達》成為有史以來製作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3D電影。   2010年,中國內地投資3億開拍首部國內3D電影《白蛇傳說》。   2010年,《生化危機4來生》採用和《阿凡達》同樣的Fusion 3D的拍攝系統,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3D作品,並非2D轉3D的影片。

如何讓觀眾摘掉眼鏡欣賞3D電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展望未來的3D電影

  3D電影已經展現出了它的巨大魅力,從理論上說兩個眼睛看東西總要比一隻眼睛強,3D電影應當就是未來電影的主流形態。然而理論與現實總是存在差距,3D電影最大的弊病就是觀眾必須要戴上眼鏡才能看到立體效果,這大大阻礙了3D電影的普及。很多人都非常討厭看電影的時候戴這麼一副眼鏡,尤其是當你的眼睛本身有問題、需要配戴眼鏡的情況下,兩副眼鏡架在一個鼻樑上,不堪重負也就罷了,時間長了還會讓人眼累、頭暈,所以對很多近視眼來說觀看3D電影時間一長就變成了痛苦而不是享受了。

  摘掉眼鏡,現在已經是3D技術的下一個攻關課題,目前已經有一些家電廠商研製了一些不戴眼鏡就能看到立體影像的電視機,另外科學家們也在嘗試利用全息成像技術來實現立體效果,後者已經在一些大型活動中成功運用。而在影院方面,美國Real D公司宣布要在10年內讓觀眾摘下3D眼鏡直接觀看立體電影,到那個時候,觀眾觀看3D電影將會更加便捷和舒暢。

推薦閱讀:

酷派從手機神壇的隕落,酷派二十年的發展史
經歷400多年的小提琴發展史
第466期:西方批判創新思維發展史
女子高爾夫風尚百年發展史

TAG:電影 | 發展 | 3D電影 | 發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