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是把殺豬刀,時間是把美工刀
文 |路銘
當人的年齡處於明曉事理到十八周歲這一階段時,他一般總是希望自己快點成長。這個年齡段的人羨慕著成年人的生活,羨慕著成年人相對能夠主宰自己命運的自由。
他們盼望著那一天,能夠像成年人那樣,依靠自己的勤勞,掙錢養活自己。
接下去,人有十年左右的開始走出家庭和走向社會、職業尋找與事業定位、追求成功、談情說愛和談婚論嫁的適應社會、快速成長和取得成果時期。在這個時期,人盼望自己長大的願望已不再像童年和少年那麼強烈,因為他體會到了成人生活的矛盾、艱辛和不易。
三十歲可能是人生的心理轉折點。因為當人一旦過了三十歲,從歲月的半山腰上俯視後生,會突然有一種登高之感。如果事業和家庭不是很成功的話,還會隱隱浮現出一絲遺憾。遺憾自己的生命已經走過將近一半的路程,同時社會的一些陳規陋俗又會在無形中強化這一心理。尤其是如果人到三十歲事業還沒有任何起色,職業生涯還在動蕩不定之中,當事者的心理上會生出緊迫之感。十多年前,很多單位的招聘啟事上都寫明應聘者年齡需在三十歲以下。另外如果人尤其是女孩子三十歲還沒有結婚或談婚論嫁,一般家裡的親人會為之著急,周圍某些人對她的判斷也會向另類靠攏一些。
當人過了三十五歲,會覺得自己更加接近了生命的一半。此時的男性也開始為自己的事業、婚姻和家庭著急。以傳統的擇偶觀念看,女性的身價也開始下跌。
當人一過四十歲,頓有一種辛苦攀到了半山腰以上,回頭向山下看去的懸空之感。這個年齡的女性在世俗的眼光中,幾乎是名副其實的老姑娘,似乎成了婚姻老大難。男性則已經到了事業成功與否的分水嶺。在世俗的眼光中,人在這個時候如果還沒有成家立業,工作上沒有出成果,或者沒有混到一官半職,或者自己創業還沒有成功,那麼他的一生也就基本定型。
人一過五十歲,生命的一大半似乎已經走過。他會有一種攀登生命的高峰,不知不覺超過了三分之二的感覺。未婚女性在旁人眼中變成了大媽,非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女性也到了退休的年齡。那些事業平平的男性,在職場上也失去了大部分的競爭力,只能在現有的崗位上識相地做到退休。
當人過了六十,生命幾乎更加接近峰頂。回首向下觀望,想必會有一種恐高感。這種歲數的男女全部到了退休的年齡,已經結婚成家的大部分也有了第三代,沒有結婚成家的要麼堅持獨身,要麼也找到了老年伴侶。對於辛勤工作幾十年,領取養老金的人群來說,唯一可以欣慰的是不再需要早出晚歸,少了些為生計拼搏的局促。
以上所講的是人在各種年齡層次的感受。實際上,一是由於人一旦過了十八或二十歲,心理上會從羨慕比自己年長的成年人,漸漸轉變為羨慕比自己更加年輕的後生,由此會產生一種高估自己年齡,覺得歲月緊迫的錯覺。二是是傳承在傳統文化中的對於年齡判斷的因素在起作用,由於物質生活條件的落後,古人對於人的壽命的尺度要短於現代人的壽命尺度。唐朝詩人杜甫有詩云:「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生活在距離今天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那時七十以上的人已經屬於高壽,而如今的中國,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現代化,七八十歲的老人比比皆是。所以如果人能夠戰勝這些傳統和心理造成的因素,就可以大大提高對自己年齡和生命力的自信。十八或二十多歲的人固然不必為自己的年輕自卑,因為年輕是最大的資本。
三十歲的人更不必為自己的事業平平而遺憾,在古人的壽命尺度中,三十也僅僅是「而立」之年。今人的三十歲更屬青壯年。三十歲的人思想更趨於成熟,知識和社會經驗更加豐富,更可以是事業的起步之年。三十歲的女性也到了身體和思想更加成熟堅強之年,她們已經不再是單純幼稚的蘿莉,隨著知識和閱歷的積累,隨著事業的初創或成功,她們可以成為氣質高雅的萬人迷女子。四十歲的人,按照古人的標準,更是到了「不惑」的年齡,說明人對世界和自我的認識更加趨於客觀與合乎理性與實際。不惑也並不代表安於現狀,也不代表停止對於未來的設問和探索,四十歲同樣可以是事業的起步線,比如小米的創始人雷軍的事業就是從四十起步。四十歲的女人或已經為自己開創出了一片事業的天地,或者成為了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或可以繼續把自己打造成為風度不凡,氣質超群,讓男女同時崇拜的成熟少婦。
五十歲的人「知天命」。但通過平時不斷的學習和健身,不但可以「春長在」,而且可以保持如二十多歲時那樣的理想和希冀,更可以真正開始自己想從事的事業。松原泰道是日本的佛學大師,2008年已經是101歲,他說:「我的人生是從五十歲開始的。以我的經驗來說,五六十歲是人生的折返點,由此人生可分為兩段:50歲以前。是打基礎階段,在這個階段里,我們往往為立足社會、養家糊口而疲於奔命,基本上是為別人活著:50歲以後、經濟基礎已經墊定,職業也已經完成,這才到了實現自我、創造自我最有價值的階段。」在他的眼裡,五十歲也才是剛剛走到了人生的半山腰上。我國也有一些企業的創始人,當年也是在五十到六十歲之間起步事業,最終把企業打造成國際知名企業的。五十歲的女人儘管不再適合生育,但是他們依然可以通過平時的體育鍛煉和養生,使自己的身體保持四十歲那樣的活力,像著名電影演員劉曉慶,五十多歲時依然看上去如四十少婦。年齡在六十到七十歲之間的人,古代稱為「花甲」或「耳順」,這個年齡階段的人,人生飽經滄桑,豐富的人生閱歷使得他們待人處世更加沉穩,氣質更加深沉含蓄,她們依然和男人一樣,可以和愛人恩愛如昔,依然可以享受滿目青山的黃昏之戀。
劉曉慶依然可以在太平洋中暢遊,北方的大爺大媽依然可以在零度以下的冰天雪地中破冰冬泳。至於「七十古來稀,八十為耄耋之年。」同樣不是年老悲觀的借口。古人姜子牙一生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七十二歲後出山,輔助武王伐紂,興周滅商,周朝建立後,被封於齊地建立齊國。
現代人由於物質生活水平提高,觀察世界的眼界開闊,七老八十之人更可以繼續自己的事業和追求。城市住宅小區中有專門的老年活動和閱覽室,有些旅行社也會組織七十以下老年人旅遊。今年春季,北京798藝術中心上演了一場特別的時裝秀,電影《重返20歲》中扮演角色的王德順老爺子登台走秀,七十九歲的身體,看上去不輸五十歲的男人。他平時每天健身二小時以上,每周一次速滑。速度和耐力不輸年輕人。寫到這裡,我想起網路上看到的一句話:「時間是把殺豬刀。」這句話說出了歲月的殘忍,時間的無情,時間有時候真的會把一切抹殺。
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視角,多看看身邊正面的事例,會發現對於始終保持理想和追求的人來說,時間非但不是一把殺豬刀,而且可以是一把美工刀。時間時刻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就看人怎麼去安排和使用它。人的年輕與否更取決於一個人的心態,取決於一個人看待生活和對待生命的態度。如果一個人始終缺乏理想和追求,就會在對於生活的被動等待中虛度人生,就會在對於困難和挑戰的逃避中荒廢人生。表現出整天無所事事,給他人以少年老成,死氣沉沉的模樣,顯示出的相貌和形象的觀瞻也往往要大於實際年齡。
反之,如果一個人心懷善意和遠大理想,在成人後,主動克服當時的年齡比實際年齡大的心理錯覺,有意在生活的艱難困苦中磨練自己,在磨練中堅定自己的信仰,培養自己的毅力;人到中年後,繼續保持年輕時的理想和追求,繼續從事自己愛好的職業;人到老年後,主動去戰勝人的歲數攀上高峰的恐高效應,不斷接受新知識和新思想,追隨時代前進的步伐,堅持鍛煉身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對世界的愛心和對事物的好奇。
做到以上這些要點,那麼時間這把殺豬刀就會變成美工刀。最終這把掌握在自己手上的美工刀,就會把人生雕刻成一件深沉美妙並且永不衰老的藝術作品。
*作者:路銘。來自讀者原創投稿。首發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深夜散文」經授權發布。
▼深夜短暫陪伴5分鐘
推薦閱讀: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做正事上
※個性簽名 傷感:經過時間旳推移,涐旳心只剩下回憶。
※管好時間做對事
※時間換算
※他很忙,可他就愛為你花時間